CN117374448A -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4448A
CN117374448A CN202210768918.5A CN202210768918A CN117374448A CN 117374448 A CN117374448 A CN 117374448A CN 202210768918 A CN202210768918 A CN 202210768918A CN 117374448 A CN117374448 A CN 117374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battery
battery modul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89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磊
黄志志
黄政益
陈灏
梁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89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44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2320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51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4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4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01M50/287Fixing of circuit boards to 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3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开口;第一端盖组件和第二端盖组件分别设在箱体的两侧并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第一端盖组件和第二端盖组件与箱体共同限定出收容腔,电池管理系统设在箱体内,电池管理系统沿左右方向延伸;电池模组设在收纳腔内,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沿上下方向布置,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和多个电芯组,至少两个电芯组沿上下方向布置,多个电芯沿前后方向并排布置,每个电芯沿左右方向延伸,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开口移出收容腔。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可以将储能装置安装在墙壁上,或将储能装置放置在地面,提高了储能装置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设备可以储存电能,在需要用电的时候,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给用电设备。
相关技术中,一般的储能设备均为一体设计,当储能设备出现故障时,不利于对储能设备进行维修,使得储能设备的维修成本较高。另外,当储能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储能装置存在占用空间较大,且储能装置上部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储能装置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较大,不易将储能装置安装在墙体上,使得储能装置的适用性较低,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装置,可以将储能装置安装在墙壁上,或将储能装置放置在地面,提高了储能装置的适用性,从而储能装置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储能装置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开口;第一端盖组件和第二端盖组件,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分别设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两侧并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与所述箱体共同限定出收容腔;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设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沿左右方向延伸;和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和多个电芯组,多个所述电芯组设在所述模组壳体内,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组沿所述上下方向布置,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前后方向并排布置,每个所述电芯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移出所述收容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通过将第一端盖组件和第二端盖组件分别设在箱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且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沿左右方向延伸,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沿上下方向布置,且电池模组的多个电芯组中的至少两个电芯组沿上下方向布置,每个电芯组的多个电芯沿前后方向并排布置,每个电芯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与传统的储能装置相比,方便对储能装置进行维修,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储能装置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储能装置的水平方向的尺寸较大,且储能装置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较小,从而可以将储能装置安装在墙壁上,或将储能装置放置在地面,提高了储能装置的适用性,进而储能装置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均与所述箱体密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包括第一内端盖,所述第一内端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内端盖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通讯,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储能装置的开机和关机;所述第一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外端盖,所述第一外端盖与所述第一内端盖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端盖共同限定出第一空间,所述开关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盖组件包括接线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和所述电池模组的动力线和通讯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接线件电连接,所述接线件用于与外部线缆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内端盖,所述第二内端盖可拆卸地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二内端盖上设有所述接线件,所述第二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外端盖,所述第二外端盖与所述第二内端盖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内端盖限定出第二空间,所述接线件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沿左右方向上的表面的表面积小于其余方向上的表面的表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包括多个侧壁,相邻两个所述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倒角或倒圆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分隔件隔开,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电芯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厚度为w,其中,所述w满足:0.1mm≤w≤1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沿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分隔件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组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电芯为第一电芯,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分隔件隔开,所述第二分隔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电芯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绝缘件,所述电池模组的外表面通过所述第二绝缘件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侧和下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多个所述电芯组的收纳腔;所述第二绝缘件设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绝缘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绝缘件包括:多个第一子绝缘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绝缘件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表面上;多个第二子绝缘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绝缘件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内限定出收容腔,所述电池模组的邻近所述开口的侧面与所述箱体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包括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电池模组的邻近所述开口的侧面相连,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箱体相连,所述第一侧的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紧固件,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将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连接结构,多个所述连接结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且与多个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第一子连接孔和第二子连接孔,所述第一子连接孔和所述第二子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第三子连接孔和第四子连接孔,所述第三子连接孔和所述第四子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三子连接孔和所述第一子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四子连接孔和所述第二子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片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子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子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子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子连接孔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子连接孔与所述第四子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一子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子连接孔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过所述第一子连接孔的中心和所述第三子连接孔的中心的连线为第一连线,过所述第二子连接孔的中心和所述第四子连接孔的中心的连线为第二连线,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彼此间隔开,所述电池模组的外表面和所述箱体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个防撞结构,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外表面通过多个所述防撞结构与所述箱体的所述内壁面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防撞结构设在所述箱体的内壁面上,多个所述防撞结构沿所述箱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防撞结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每个所述防撞结构上形成有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左右方向贯通的穿孔,所述穿孔的面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敞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防撞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防撞结构,多个所述第一防撞结构邻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撞结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板体和至少一个散热板,所述板体的邻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电气元件,所述散热板设在所述板体的背离所述电气元件的一侧,且所述散热板至少与所述电气元件相对,所述散热板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在所述板体上;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第一散热部相连,所述第二散热部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在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在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散热部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防撞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防撞结构,多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分别设在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每个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和多个第三防撞结构,多个所述第三防撞结构设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邻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三防撞结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面支撑在多个所述第三防撞结构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侧面相连,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防撞结构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防撞结构的至少一个避让缺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多个极柱,多个所述极柱分别设在所述电芯本体的两端;所述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极柱导板,多个所述极柱导板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组一一对应,所述极柱导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极柱导板位于多个所述电芯的一端,且所述极柱导板电连接在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一端的所述极柱和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电芯本体的壳体之间;电芯采样板,所述电芯采样板设在多个所述电芯的另一端,所述电芯采样板至少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电芯本体的壳体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柱导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沿多个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具有在沿与所述排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第一连接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片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片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一端的所述极柱电连接;多个第二连接片,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片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电芯本体的所述壳体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进一步包括:采集板,所述采集板设在所述电芯采样板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采集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采集板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芯采样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进一步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罩设在所述采集板的远离所述电芯采样板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沿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绕沿所述箱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端盖组件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端盖组件可枢转地相连;板体,所述板体设在所述托盘上,所述板体上设有所述动力线和所述通讯线,所述动力线和所述通讯线位于所述板体的邻近所述箱体中心的一侧,所述动力线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轨,多个所述导轨均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轨沿与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左右方向可推拉地设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面支撑在多个所述导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导轨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箱体的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底壁相连;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底面支撑在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导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自由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箱体的所述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挂耳,多个挂耳分别设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左端和右端,多个所述挂耳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配合,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均具有容纳空间,多个所述挂耳隐藏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箱体适于通过多个所述挂耳与墙体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端盖上设有至少一个悬挂件;每个所述挂耳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适于与所述墙体相连;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纳空间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悬挂孔,通过所述悬挂件与所述悬挂孔的配合以适于将所述本体安装在所述墙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把手,多个所述把手分别设在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的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把手与对应的端盖组件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为铝合金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为L1,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为L2,所述储能装置的高度为L3,所述L1、L2、L3分别满足:0mm<L1≤685mm,0mm<L2≤135mm,0mm<L3≤185mm。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所述多个储能装置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装置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多个储能装置中的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通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通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控制系统还包括:电能管理系统或逆变器,所述电能管理系统或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通讯连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未示出端盖;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未示出装饰盖;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箱体、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电池管理系统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端盖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圈示的B部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第一端盖组件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第二端盖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挂耳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电池模组的侧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散热板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安装在墙壁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00:储能装置;
1:箱体;11:开口;111:连接结构;112:防撞结构;1121:第一防撞结构;
1122:第一滑槽;113:第二防撞结构;114:第三防撞结构;115:导轨;
1151:第一连接段;1152:第二连接段;1153:第三连接段;12:第一端盖组件;121:第一内端盖;1211:悬挂件;122:第一外端盖;13:第二端盖组件;
131:第二内端盖;132:第二外端盖;133:接线件;2:电池管理系统;21:板体;22:散热板;221:第一散热部;222:第二散热部;23:电气元件;24:托盘;
25:动力线;26:通讯线;3:电池模组;31:模组壳体;311:第一侧板;
312:第二侧板;32:电芯组;321:电芯;322:第一电芯;33:第一分隔件;
34:第二分隔件;35:第一绝缘件;36:第二绝缘件;361:第一子绝缘件;
362:第二子绝缘件;37:连接片;371:第一连接孔;3711:第一子连接孔;
3712:第二子连接孔;372:第二连接孔;3721:第三子连接孔;
3722:第四子连接孔;373:避让缺口;38:极柱导板;381:本体;
382:第一连接片;383:第二连接片;39:电芯采样板;40:采集板;
401:连接器;41:保护盖;4:第一紧固件;5:第二紧固件;6:挂耳;
61:第一安装部;62:第二安装部;621:悬挂孔;7:把手;8:开关;
200: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1:电池管理单元;202:电池信息采集器;
203:电能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1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
如图1-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包括箱体1、第一端盖组件12、第二端盖组件13、电池管理系统2和电池模组3。
具体而言,箱体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开口11,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分别设在箱体1的两侧并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用于封闭开口11,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与箱体1共同限定出收容腔。电池管理系统2设在收容腔内,电池管理系统2沿左右方向延伸。电池模组3设在收容腔内,电池模组3和电池管理系统2沿上下方向布置,电池模组3包括模组壳体31和多个电芯组32,多个电芯组32设在模组壳体31内,至少两个电芯组32沿上下方向布置,每个电芯组32包括多个电芯321,多个电芯321沿前后方向并排布置,每个电芯321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电池模组3和电池管理系统2能够通过开口11移出收容腔。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2,左右方向指的是储能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指的是储能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指的是储能装置100的厚度方向。
例如,在图1、图2、图14和图15的示例中,储能装置100的形状大致为矩形,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敞开以形成开口11,电芯组32为两个,两个电芯组32沿上下方向布置,每个电芯组32包括八个电芯321,八个电芯321沿前后方向排布。电池管理系统2与电池模组3电连接,且电池管理系统2用于监控电池模组3的电压、温度等数据。装配时,电池管理系统2和电池模组3可以从箱体1的一端的开口11推入箱体1内,之后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封闭开口11,避免外界其它杂质进入箱体1内,保证了箱体1内部的清洁度。当储能装置100需要维修时,可以将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从箱体1拆卸,之后将电池管理系统2和电池模组3从箱体1移出,以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
由此,与传统的储能装置100相比,通过使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箱体1上,方便维修时对储能装置100进行拆卸,从而可以提高储能装置100的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可以增加对储能装置100的箱体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以使相同的空间内能够排布更多的电芯321,增加电芯组32的能量密度,可以实现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由于电池管理系统2和电芯321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储能装置100的水平方向的尺寸较大,储能装置100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较小,安装时,储能装置100在垂直方向所占的空间较小,从而可以将储能装置100安装在墙壁上,同时也可以将储能装置100放置在地面上,提高了储能装置100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通过将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分别设在箱体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且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沿左右方向延伸,电池模组3和电池管理系统2沿上下方向布置,且电池模组3的多个电芯组32中的至少两个电芯组32沿上下方向布置,每个电芯组32的多个电芯321沿前后方向并排布置,每个电芯321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与传统的储能装置100相比,方便对储能装置100进行维修,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储能装置100的水平方向的尺寸较大,且储能装置100的垂直方向的尺寸较小,从而可以将储能装置100安装在墙壁上,或将储能装置100放置在地面,提高了储能装置100的适用性,进而储能装置100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均与箱体1密封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增强储能装置100的防水防尘效果,当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受到碰撞时,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能够吸收作用力,防止作用力传递至电池管理系统2和电池模组3上,从而增强储能装置100的防护等级,以使储能装置100的防护等级能够达到IP65。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11,第一端盖组件12包括第一内端盖121,第一内端盖可拆卸地设置在开口11处并封闭开口11,第一内端盖121上设有开关8,开关8与电池管理系统2通讯,开关8用于控制储能装置100的开机和关机。可选地,开关8为按键开关,但不限于此。例如,当储能装置100工作时,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2检测开关8的按键动作,从而控制储能装置100的驱动电路(图未示出)驱动继电器(图未示出)的闭合和断开,进而实现储能装置100的开机和关机。如此设置,在箱体1上仅设置一个开关8就可以实现储能装置100的打开与闭合,简化了储能装置100的结构,显示简捷,操作简单,用户使用方便,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端盖组件12还包括第一外端盖122,第一外端盖122与第一内端盖121可拆卸连接,并与第一内端盖121共同限定出第一空间,开关8设于第一空间内。由此,第一外端盖122可以对开关8起保护作用,避免开关8受损,同时第一外端盖122可以用于遮挡箱体1的一端的零部件,使得储能装置100的外观更加美观。可选地,第一外端盖122与箱体1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铰接实现可拆卸连接。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12所示,第二端盖组件13包括接线件133,电池管理系统总成2和电池模组3的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中的至少一给与接线件133电连接,接线件133用于与外部线缆电连接。接线件133可以对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起引导作用,以使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能够通过接线件133与外部线缆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端盖组件13包括第二内端盖131,第二内端盖131可拆卸地与箱体1连接,第二内端盖131上设有接线件133,第二端盖组件13还包括第二外端盖132,第二外端盖132与第二内端盖131可拆卸地连接,并与第二内端盖131限定出第二空间,接线件133设于第二空间内。如此设置,第二内端盖131和第二外端盖132可以对接线件133起保护作用,避免接线件133受损,同时第二内端盖131和第二外端盖132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储能装置100拆卸,从而可以对储能装置100进行维护。
其中,第一内端盖121在封闭箱体1的一端的开口11的同时,第一内端盖121上设有开关8,并与电池管理系统2通讯,第二内端盖131与电池管理系统2的一端连接且封闭箱体1的另一端的开口11,电池管理系统2的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可以穿过第二内端盖131与接线件133连接,由此,第一内端盖121和第二内端盖131的功能性不同,安装时,可以避免第一内端盖121与第二内端盖131装反,从而可以提高装配效率,通过将开关8与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设置在箱体1的两端,可以减小箱体1内线束的设置,使得箱体1的线束能够规整的排布,且可以降低储能装置100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箱体1沿左右方向上的表面的表面积小于其余方向上的表面的表面积。由此,储能装置100的水平方向的尺寸较大,利于将储能装置100安装在墙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箱体1包括多个侧壁,相邻两个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倒角或倒圆角。参照图1,箱体1包括四个侧壁,四个侧壁依次首尾相连且相邻两个侧壁的连接处设置倒角,使得箱体1的形状呈钻石切割的形状,以使储能装置100的外观更加美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电芯3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33,相邻两个电芯321之间通过第一分隔件33隔开,第一分隔件33的宽度小于电芯321的宽度。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分隔件33可以为一个,第一分隔件33沿电芯3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分隔件33可以使相邻两个电芯321间隔分布,即相邻两个电芯321之间通过第一分隔件33隔开。由于第一分隔件33的宽度小于电芯321的宽度,可以使相邻两个电芯321和第一分隔件33限定出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可以将储能装置100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增加储能装置100散热的速率,从而保持储能装置100的高性能,避免储能装置100散热不及时出现爆炸或者自燃的情况,可以提高储能装置100使用的安全性。且用于散热的散热通道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储能装置100的成本,有利于实现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第一分隔件33的厚度为w,其中,w满足:0.1mm≤w≤1mm。例如,W=0.5mm。第一分隔件33的表面可以设有粘接剂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与电芯321的连接,第一分隔件33的厚度可以根据电池模组3的尺寸和需要达到散热效果设计的散热通道的宽度进行选取。由此,通过限定分隔件的宽度,以使分隔件能够与散热通道配合,满足散热的同时,减小电池模组3的体积,避免分隔件的宽度较小,散热通道的散热效果不理想,或者分隔件的宽度较大,散热通道内空气流通的效果不理想,降低散热的能力,且容易导致电池模组3的体积增加,不利于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5,相邻两个电芯32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分隔件33,多个第一分隔件33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分隔件33左右方向延伸。此时多个第一分隔件33之间与相邻的电芯321之间限定出散热通道,散热通道沿电芯3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分隔件33可以与电芯321完全接触,以使电芯321更好的散热。第一分隔件33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的储能装置100的需要进行选择。由此,相邻的电芯32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分隔件33,便于形成散热通道的同时,增加电芯321与电芯321之间的物理隔绝,避免相邻的电芯321接触导致储能装置100的部分电路短路,影响电芯组32的正常使用,降低储能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相邻两个电芯32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分隔件33,两个第一分隔件33分别位于电芯3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第一分隔件33相互远离的表面与电芯321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平齐,且两个第一分隔件33之间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分隔件33与两个电芯321可以限定出散热通道。由此,在相邻的两个电芯321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分隔件33,且两个第一分隔件33在电芯3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便于散热通道的形成,增加相邻的两个电芯321之间安装的稳定性,有利于实现电池模组3的轻薄化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芯321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一方面,保护层可以对电芯321起保护作用,将电芯321的壳体与外界空气间隔开,防止电芯321的壳体被外界空气氧化或腐蚀,以延长电芯321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保护层可以起绝缘作用,防止相邻两个电芯321之间发生短路,保证电芯321的正常工作,避免电芯321漏电,提高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电芯321外表面设置的保护层一般是电芯321本身在生产的时设置的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仅为很薄的一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4和图15,电芯组32中位于最外侧的电芯321为第一电芯322,第一电芯322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34,第一电芯322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分隔件34隔开,第二分隔件34的宽度小于电芯321的宽度。第二分隔件34朝向电芯321的一侧可以设有粘接剂,以能够实现第二分隔件34与第一电芯322连接,连接的可靠性高。第一电芯322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分隔件34隔开以限定出散热通道。沿电芯321的厚度方向,散热通道位于第一电芯322邻近箱体1的内壁的一侧设置。由此,通过在第一电芯322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分隔件34,且第二分隔件34的宽度小于电芯321的宽度,以使第二分隔件34会与第一电芯322和箱体1的内壁限定出散热通道,增加电芯321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14和图15,第二分隔件34为多个,多个第二分隔件34沿电芯3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分隔件34沿电芯321的长度方向延伸。例如,第二分隔件34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分隔件34在第一电芯322邻近箱体1的内壁的一侧、沿电芯321的宽度方向分布,且第二分隔件34的在电芯32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电芯321的长度相等。由此,第二分隔件34设置为多个,可以增加第一电芯322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证限定出的散热通道结构的可靠性,增加第一电芯322的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分隔件34的在电芯321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H1,电芯321的宽度为H2,其中,H1、H2满足:H1/H2≤1/5。当H1/H2>1/5时,第二分隔件34的在电芯321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较大,从而会减少电芯321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会影响电芯321的散热效率。由此,通过使H1、H2满足:H1/H2≤1/5,在保证相邻两个电芯321相互绝缘的同时,可以保证电芯321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电芯321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5所示,相邻两个电芯组3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35。第一绝缘件35可以沿电芯3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绝缘件35可以形成对两个电芯组32之间相对的表面进行覆盖,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组32之间完全分离。由此,相邻的两个电芯组3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35,第一绝缘件35可以形成对两个电芯组32之间的分隔,避免两个电芯组32相互影响,增加电芯组32之间的绝缘性,且有利于增加电芯组32的散热,以降低高温对储能装置100性能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5,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绝缘件36,第二绝缘件36可以沿电芯321的长度方向延伸,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通过第二绝缘件36与箱体1的内壁隔开。由此,在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第二绝缘件36,可以有利于两个电芯组32的散热,加快散热的速率,同时第二绝缘件36还能实现电池模组3与箱体1的分隔,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避免箱体1带电影响用户的使用,增加储能装置100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模组壳体31包括两个第一侧板311和两个第二侧板312,两个第一侧板311彼此间隔设置,两个第一侧板311位于电池模组3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第二侧板312彼此间隔设置,两个第二侧板312位于电池模组3的上侧和下侧,两个第二侧板312和两个第一侧板311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多个电芯组32的收纳腔。其中,第一侧板311可以为平板结构,平板结构的边缘设有第一通孔,第二侧板312形成有折边,折边上设有第二通孔,在两个第一侧板311、两个第二侧板312依次连接时,两个第一侧板311相对,两个第二侧板312相对,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以供紧固件固定。或者第一侧板311与第二侧板312的折边在电芯321的厚度方向相对,可以使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限定出的容纳腔结构稳定。
第二绝缘件36设在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与第一侧板311和/或第二侧板312之间。换言之,第二绝缘件36可以设于电池模组3与第一侧板311之间,以使第一侧板311与电池模组3分隔开;或者,第二绝缘件36可以设于电池模组3与第二侧板312之间,以使第二侧板312与电池模组3分隔开;又或者,第二绝缘件36可以同时设于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与电池模组3之间,即第二绝缘件36在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形成对电池模组3的覆盖。
由此,模组壳体31包括依次连接的两个第一侧板311和两个第二侧板312,第二绝缘件36设于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与电池模组3之间形成对电池模组3的保护,增加电池模组3的绝缘性和散热性,以使储能装置1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14和图15,第二绝缘件36为多个,多个第二绝缘件36包括多个第一子绝缘件361和多个第二子绝缘件362,这里以第二绝缘件36为四个,其中,沿电芯321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第二绝缘件36为第二子绝缘件362,沿电芯321的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第二绝缘件36为第一子绝缘件361,第一子绝缘件361和第二子绝缘件362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第一子绝缘件361设在第一侧板311与电池模组3的与第一侧板311相对的表面上。至少一个第二子绝缘件362设在第二侧板312与电池模组3的与第二侧板312相对的表面上。即,第一子绝缘件361和第二子绝缘件362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邻近箱体1的内壁的一侧,第一子绝缘件361和第二子绝缘件362可以通过粘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在对应的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上。由此,第二绝缘件36的数量为多个,可以有效的对电芯组32内的电芯321进行散热,保证储能装置100的性能,同时,避免电池模组3与箱体1接触,降低箱体1带电的可能性。第一子绝缘件361和第二子绝缘件362可以设于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朝向电芯组32的一侧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绝缘件36的在电芯321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为t1,其中,t1满足:0.1mm≤t1≤1mm。当t1<0.1mm时,第二绝缘件36的在电芯321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较小,此时第二绝缘件36的击穿电压较小,当电芯321漏电时,电流可能会击穿第二绝缘件36,从而会导致电芯321漏电;当t1>1mm时,第二绝缘件36的在电芯321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较厚,虽然第二绝缘件36的击穿电压较大,但会增加电芯组32的厚度,不利于电池模组3小型化设计。由此,当t1满足0.1mm≤t1≤1mm时,可以避免第二绝缘件36被击穿而造成漏电,且利用电芯321模组小型化设计。
第一分隔件33、第二分隔件34、第一绝缘件35和第二绝缘件36分别为绝缘散热件。由此,第一分隔件33和第二分隔件34一方面与电芯321限定出散热通道,增加电芯组32内的散热,另一方面,第一分隔件33、第二分隔件34、第一绝缘件35和第二绝缘件36具有绝缘作用,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321之间、相邻两个电芯组32之间以及电芯组32和箱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绝缘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图未示出),第一风扇设在箱体1内,第二风扇设在箱体1内,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位于散热通道的两端。例如,第一风扇可以向电芯组32内吹风,增加空气在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流速,增加热量的散失,第二风扇可以从电芯组32内吸风,增加空气从储能装置100内部流出的速度,同样可以加快内部电芯321热量的散失。或者,沿电芯321的长度方向,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错位分布,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可以实现吹风和吸风,提高电芯321的散热能力。由此,在散热通道的两端设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以增加空气在散热风道中的流速,以便于快速的带走电芯321的热量,增加储能装置100的散热能力,以便于储能装置100保持良好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模组3的邻近开口11的侧面与箱体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片37。换言之,连接片37设于电池模组3和箱体1之间,连接片37的一侧与电池模组3沿长度方向的端部连接,另一侧与箱体1沿厚度方向的内壁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将电池模组3与箱体1固定,增加电池模组3的稳定性。连接片37的结构简单,可以减少耗材的使用,降低连接片37的生产成本,且由于连接片37连接在箱体1的侧面,有利于连接片37的变形更换,增加连接片37连接的便捷性和更换连接片37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连接片37包括在箱体1的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电池模组3的邻近开口11的侧面相连,第二侧与箱体1相连,第一侧的在箱体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侧的在箱体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第一侧的长度与第二侧的长度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与之连接的箱体1和电池模组3的具体位置进行设计。以使连接片37能够更好的连接箱体1和电池模组3。由此,第一侧的长度大于第二侧的长度,便于连接片37与电池模组3的侧面进行连接,增加第一侧与电池模组3的连接面积,减缓应力在第一侧上的传递,提高电池模组3与箱体1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16,第一侧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孔371,多个第一连接孔371沿箱体1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这里以第一连接孔371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两个第一连接孔371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邻近连接片37的两端设置。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紧固件4,多个第一紧固件4分别穿过多个第一连接孔371以将连接片37连接在电池模组3上。由此,通过在第一侧上设置第一连接孔371,以便于第一连接孔371与第一紧固件4配合,以将连接片37连接在电池模组3的侧面,连接的方式简单,可便于拆卸,有利于降低维修的成本,安装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16和图18,第二侧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72,多个第二连接孔372沿箱体1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收容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连接结构111,连接结构111可以由箱体1的内壁一侧向箱体1的中心凸起形成,或者连接结构111可以直接焊接在箱体1的内壁上,多个连接结构111沿箱体1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5,多个第二紧固件5分别穿过多个第二连接孔372且与多个连接结构111连接。由此,第二紧固件5穿设第二连接孔372和连接结构111,以将第二侧与箱体1连接,箱体1设置的连接结构111便于第二紧固件5固定,同时便于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增加对连接片37的止抵,增加连接片37与箱体1连接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多个第二连接孔372分别位于第二侧的在箱体1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由此,多个第二连接孔372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设于第二侧的两端,可以便于应力分布在整个第二侧,表明两个第二连接孔372间距较小,降低连接片37局部应力过大导致连接片37断裂,增加连接片37连接箱体1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6所示,多个第一连接孔371包括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第二子连接孔3712,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第二子连接孔3712分别位于第一侧的在箱体1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多个第二连接孔372包括第三子连接孔3721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第三子连接孔3721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分别位于第二侧的箱体1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第三子连接孔3721和第一子连接孔3711位于连接片3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第四子连接孔3722和第二子连接孔3712位于连接片3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第三子连接孔3721与第一子连接孔37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子连接孔3722与第二子连接孔3712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第三子连接孔3721位于第二子连接孔3712与第四子连接孔3722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片37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连接在电池模组3的侧面和箱体1上,在储能装置100受外力作用时,箱体1与内部的电池模组3会产生振动,连接片37的两侧之间通过螺旋紧固件会存在力的传递,在所受力矩一定时,连接片37上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相对的第三子连接孔3721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子连接孔3712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之间的间距越大,在箱体1和电池模组3之间传递的力越小。受制于连接片37在电池模组3上安装位置的限定,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第三子连接孔372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子连接孔3712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增加对电池模组3的侧面的空间利用率。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电池模组3和箱体1连接处的空间允许,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第三子连接孔3721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第二子连接孔3712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之间的距离。由此,第三子连接件与第一子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子连接件与第二子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连接片37的结构,以使连接片37在连接箱体1和电池模组3提高电池模组3安装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小连接片37的受力,增加连接片37的使用寿命,避免连接片37受力扭转变形降低电池模组3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第三子连接孔3721与第四子连接孔37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与第一子连接孔3711与第二子连接孔3712之间的距离。由于电池模组3具有较大的质量,在储能装置100受力时,力往往从电池模组3向箱体1传递,为了电池模组3相对箱体1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使沿箱体1的厚度方向、从连接片37的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第三子连接孔3721与第四子连接孔372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第二子连接孔3712之间的距离,以降低力通过连接片37在电池模组3与箱体1之间传递,增加电池模组3相对箱体1的稳定性。
例如,过第一子连接孔3711的中心和第三子连接孔3721的中心的连线为第一连线,过第二子连接孔3712的中心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的中心的连线为第二连线,从第二侧朝向第一侧的方向,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由此,第一子连接孔3711、第二子连接孔3712、第三子连接孔3721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分别通过螺旋紧固件配合,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近似三角形固定,可以增加连接片37连接电池模组3与箱体1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18,电池模组3和电池管理系统2彼此间隔开,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和箱体1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个防撞结构112,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通过多个防撞结构112与箱体1的内壁面彼此间隔开。换言之,防撞结构112可以设于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或者设于箱体1的内壁面上,这里以防撞结构112设于箱体1的内壁面上为例,防撞结构112将电池模组3与箱体1的内壁间隔开,以使电池模组3不与箱体1的内壁直接接触。
由此,可以增加箱体1对电池模组3的保护,在箱体1受到外力与外力发生碰撞时,防撞结构112可以增加箱体1的结构强度,且由于设置防撞结构112以使箱体1发生一定变形时能够具有形变的空间,避免形变后的部分箱体1止抵电池模组3导致电池模组3的破损,增加对箱体1内电池模组3的保护,降低例如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的损失。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多个防撞结构112设在箱体1的内壁面上,多个防撞结构112沿箱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防撞结构112沿箱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由此,多个防撞结构112间隔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面上且可以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增加防撞结构112与箱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箱体1的多个内壁的结构强度,以使防撞结构112从多个方向实现对内部电池模组3的保护,增加电池模组3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8,每个防撞结构112上形成有沿箱体1的左右方向贯通的穿孔,穿孔沿箱体1的周向可以形成封闭、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敞开的结构,也可以是穿孔的面向电池模组3的一侧敞开。例如,穿孔面向电池模组3的一侧敞开,此时的穿孔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C字形。由此,穿孔面向电池模组3的一侧敞开,以使穿孔在与紧固件配合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储能装置100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如3和图18,多个防撞结构112包括多个第一防撞结构1121,多个第一防撞结构1121邻近电池管理系统2设置,相邻两个第一防撞结构1121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滑槽1122,电池管理系统2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配合在第一滑槽1122内。电池管理系统2可以沿箱体1长度方向的端部装入箱体1内。由此,通过两个相邻的第一防撞结构1121限定出第一滑槽1122,第一滑槽1122可以与电池管理系统2的一部分配合,以将电池管理系统2与箱体1实现安装,第一滑槽1122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增加电池管理系统2与电池模组3安装的精度,且安装的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参照图18并结合图6和图7,电池管理系统2包括板体21和至少一个散热板22,板体21的邻近电池模组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电气元件23,散热板22设在板体21的背离电气元件23的一侧,且散热板22至少与电气元件23相对,散热板22可滑动地配合在第一滑槽1122内。可以理解的是,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散热板22和电气元件23分别设于板体21的两侧,散热板22连接在板体21的上表面,散热板22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滑槽1122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板体21可以通过散热板22与箱体1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上可以设有电路板以及检测元件等电气元件23,可用于检测和控制储能装置100的开关8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检测。由此,板体21通过散热板22与第一滑槽1122配合实现电池管理系统2与箱体1的安装,安装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且散热板22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可以将储能装置10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温度传递至箱体1,增加电池管理系统2的散热能力。
更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散热板22包括第一散热部221和第二散热部222,第一散热部221设在板体21上。第二散热部222与第一散热部221相连,第二散热部222位于第一散热部221的远离板体21的一侧,第二散热部222的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散热部221的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第二散热部222可滑动地配合在第一滑槽1122内。换言之,散热板22包括与箱体1连接的第二散热部222和与板体21连接的第一散热部221,第二散热部222的宽度小于第一散热部221的宽度,以便于第二散热部222与第一滑槽1122配合。由此,第二散热部222的宽度小于第一散热部221的宽度,便遇到第二散热部222与第一滑槽1122的配合,同时增加散热板22与板体21的连接面积,增加散热板22与板体21连接的可靠性,以使电池管理系统2能够够更稳定的安装在箱体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7,第一散热部2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散热部222的横截面积。沿散热板22的长度方向、散热板22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等腰梯形。安装时,面积较大的第一散热部221与板体21贴合。由此,可以增加散热板22与板体2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电气元件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板22,提高了散热效率,且散热板22的结构简单,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板22与箱体1的内壁接触。当电气元件工作产生热量后,电气元件可以将热量经板体21传递至散热板22上,之后散热板22可以与其它部件例如箱体1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电气元件的散热。如此设置,通过将散热板22与箱体1的内壁接触,可以提高散热板22和箱体1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多个防撞结构112包括多个第二防撞结构113和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多个第二防撞结构113分别设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每个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防撞结构113,至少两个第二防撞结构113沿箱体1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防撞结构113分别与电池模组3的沿箱体1的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设在箱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邻近电池模组3的一侧,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电池模组3的底面支撑在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上。
由此,防撞结构112包括多个第二防撞结构113和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多个第二防撞结构113设于箱体1宽度方向的侧壁朝向电池模组3的一侧,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设于箱体1的底部朝向电池模组3的一侧,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可以支撑电池模组3,以使电池模组3与箱体1之间具有间隙,同时减小电池模组3与箱体1的接触面积,便于电池模组3的安装。多个第二防撞结构113设于箱体1的侧壁上可以增加电池模组3在箱体1内的限位,以使电池模组3安装的稳定性较高。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16,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片37,连接片37包括在箱体1的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电池模组3的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的侧面相连,第二侧与第二防撞结构113相连。连接片37为平片结构,连接片37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至少设有两个通孔,第一侧上的通孔用于紧固件穿设将连接片37与电池模组3连接,第二侧上的通孔用于紧固件穿设将连接片37与箱体1侧壁的第二防撞结构113连接,连接片37在电池模组3的端部连接电池模组3和箱体1。需要注意的是,与连接片37的第二侧连接的第二防撞结构113的端面可以低于与之相邻的其他第二防撞结构113的端面,以增加箱体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由此,通过设置连接片37以实现电池模组3与箱体1的连接,增加电池模组3与箱体1安装的稳定性,连接片37的结构简单,可以减少耗材的使用,降低储能装置100的生产成本,且由于连接片37连接在箱体1的侧面,有利于连接片37的变形更换,增加连接片37连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连接片37上形成有用于避让第二防撞结构113的至少一个避让缺口373。避让缺口37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避让缺口373可以位于第二侧上。由此,通过在连接片37上设置避让缺口373,以使连接片37在连接电池模组3与箱体1时,储能装置100的其他结构能够顺利的与电池模组3的端部连接,避免第二防撞结构113对连接片37安装的干涉,增加对电池模组3端部空间的利用率,以使储能装置100内部的结构紧凑性更好。
可选地,避让缺口373由连接片37的边缘的一部分朝向电池模组3中心的方向凹入形成。即,从连接片37的第二侧向第一侧的方向,第二侧的边缘凹陷形成避让缺口373。由此,连接片37上形成的避让缺口373可以避让箱体1的侧面设置的防撞结构112,便于实现对储能装置100沿箱体1长度方向的轻薄化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连接片37的周向,连接片37的拐角处圆滑过渡。由此,连接片37的拐角处圆滑过渡,可以降低电池模组3与箱体1在箱体1厚度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时连接片37所遭受的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每个电芯321包括电芯本体、多个极柱和电芯采样板39,多个极柱分别设在电芯本体的两端。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多个极柱导板38,多个极柱导板38分别与多个电芯组32一一对应,极柱导板38设在电池模组3上,极柱导板38位于多个电芯321的一端,且极柱导板38电连接在多个电芯321的上述一端的极柱和多个电芯321的电芯本体的壳体之间。电芯采样板39设在多个电芯321的另一端,电芯采样板39至少与多个电芯321的电芯本体的壳体电连接。
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每个电池模组3包括两个电芯组32,极柱导板38为两个,两个极柱导板38位于电芯3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两个极柱导板38沿电芯组32的宽度方向排布,每个电芯组32的多个电芯321可以通过极柱导板38串联连接,由于极柱导板38连接在电芯321的极柱和电芯本体的壳体之间,使得壳体与上述一端的极柱处于同一电势,而位于电芯321的另一端的电芯采样板39可以通过壳体采集电芯321上述一端的电势,当电芯采样板39与电芯321的另一端相连时,可以采集电芯321的电压。由此,相较于传统的电池模组3,本申请的储能装置100的电池模组3可以设置一个电芯采样板39即可采集电芯321的电压、温度等信息,从而可以减少线束的设置,以使电池模组3的结构更加规整,且可以降低电池模组3的成本,从而可以降低储能装置100的成本。
进一步地,极柱导板38包括本体381、多个第一连接片382和多个第二连接片383,本体381沿多个电芯321的排布方向延伸,本体381具有在沿与排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第一连接片382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第一侧,多个第一连接片382分别与多个电芯321的上述一端的极柱电连接,多个第二连接片383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第二侧,多个第二连接片383分别与多个电芯321的电芯本体的壳体电连接。参照图2,第一连接片382和第二连接片383可以均为四个,四个第一连接片382沿本体381的第一侧均匀排布,四个第二连接片383沿本体381的第二侧均匀排布,且沿本体381的宽度方向、第一连接片382和第二连接片383相对。安装时,每个第一连接片382与对应的电芯321的一端的极柱焊接连接,每个第二连接片383与电芯本体的壳体焊接连接。由此,以使电芯本体的壳体的电势与电芯321的上述一端的电势相同,从而可以通过一个电芯采样板39采集电芯321两端的电势,减少电池模组3中电芯采样板39的数量。
更进一步地,电池模组3进一步包括采集板40,采集板40设在电芯采样板39的远离电池模组3的一侧,采集板40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器401,采集板40通过连接器401与电芯采样板39电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采集板40的邻近电芯采样板39的一侧设有连接器401,电芯采样板39上可以设有电连接插头,安装时,电连接插头配合在连接器401上,以实现采集板40与电芯采样板39的电连接。电芯采样板39从电芯321上采集的电压、温度等信息传递至采集板40,采集板40将接收的信息传递至电池管理系统2,电池管理系统2通过分析所接收的信息来控制电芯321,以保证电芯321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电池模组3进一步包括保护盖41,保护盖41罩设在采集板40的远离电芯采样板39的一侧。保护盖41起到保护采集板40的作用,防止在安装和运输过程中采集板40被碰伤,同时保护盖41可以将电池模组3的一端封闭,避免异物进入电芯组32内而造成电芯321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9和图10,电池管理系统2包括托盘24和板体21,托盘24与端盖组件12可枢转地相连,由于托盘24上没有安装其它部件,通过将托盘24与端盖组件12可枢转地相连,可以避免螺纹紧固件安装过程中与其它部件干涉,从而可以提高装配效率。板体21设在托盘24上,板体21上设有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位于板体21的邻近箱体1中心的一侧。换言之,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位于板体21的厚度方向的邻近电池模组3的一侧。其中,动力线25沿箱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且动力线25可以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正极线和负极线可以通过铜排或粗导线分别与电池模组3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由此,通过将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设置在板体21的同一侧,可以减小电池管理系统2的厚度,从而可以减小电池管理系统2在箱体1内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将储能装置100进行小型化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8所示,箱体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轨115,多个导轨115均沿箱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多个导轨115沿与箱体1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电池模组3沿箱体1的左右方向可推拉地设在箱体1内,且电池模组3的底面支撑在多个导轨115上。
例如,在图3、图5和图18的示例中,箱体1的底壁上设有四个导轨115,四个导轨115沿箱体1的厚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安装时,先将电池模组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配合在箱体1的安装腔内,且四个导轨115与电池模组3的底面止抵,之后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向内推电池模组3,直至电池模组3完全推入箱体1内。由此,减小了箱体1与电池模组3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小箱体1与电池模组3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电池模组3的涂层和箱体1的内表面磨损,进而可以避免箱体1生锈或漏电,提高了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可以将电池模组3快速装配至箱体1内,提高了储能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每个导轨115包括第一连接段1151和第二连接段1152,第一连接段1151沿箱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1151的一端与箱体1的底壁相连。第一连接段1151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段1152与第一连接段1151的另一端相连,电池模组3的底面支撑在第二连接段1152上。如此设置,一方面,通过第二连接段1152可以增加导轨115与箱体1的底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电池模组3在推入箱体1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导轨115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以保证电池模组3能够快速装配至箱体1内,同时导轨115和箱体1的顶壁可以限制电池模组3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的移动,且导轨115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更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每个导轨115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段1153,第三连接段115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段1152的自由端相连,第三连接段1153的另一端朝向箱体1的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在保证电池模组3与导轨115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可以增强导轨115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1152与第三连接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一连接段1151的长度。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第三连接的上述另一端与箱体1的底壁接触,且可以减小导轨115的材料用量,降低箱体1的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轨115的顶面上涂覆有润滑胶。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模组3与导轨115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将电池模组3快速装置至箱体1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13和图19,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多个挂耳6,多个挂耳6分别设在箱体1的左端和右端,多个挂耳6分别与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配合,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均具有容纳空间,多个挂耳6隐藏在容纳空间内,箱体1适于通过多个挂耳6与墙体相连。由此,通过设置多个挂耳6,使得储能装置100可以悬挂在墙体上,进而提高了室内上部空间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多个挂耳6隐藏在容纳空间内,且多个挂耳6的前侧被箱体1遮挡,从而储能装置100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美观,起到了美化家居的作用,也满足了用户的审美需求。此外,储能装置100通过左端和右端的多个挂耳6与墙体相连,储能装置100的防护等级较高,可以用于多种安装场景,适合室内和室外的安装,提高了储能装置100的通用性。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13和图19,每个端盖121上设有至少一个悬挂件1211,每个挂耳6包括第一安装部61和第二安装部62,第一安装部61适于与墙体相连,第二安装部6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61相连,第二安装部62的另一端朝向容纳空间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安装部6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悬挂孔621,通过悬挂件1211与悬挂孔621的配合以适于将箱体1安装在墙体上。如此设置,挂耳6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且储能装置100的安装操作简单。另外,挂耳6的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储能装置100对挂耳6的遮盖,使得储能装置100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美观。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2,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多个把手7,多个把手7分别设在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的远离箱体1的一侧,换言之,把手7和电池模组3设在端盖121的相对两侧,从而把手7设在上述安装空间外侧,以方便操作者握持。把手7与端盖组件(即上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为一体成型件,如此设置,一方面,不需要通过额外的部件和额外的操作来安装把手7,降低了把手7的安装成本并简化了把手7的安装操作,另一方面,把手7与端盖121是不可分离的,从而把手7与端盖121的结构稳定,在操作者搬运储能装置100、尤其是大体积或大重量的储能装置100时,把手7不会从储能装置100上脱离,避免了储能装置100在安装过程中掉落,从而避免了储能装置100损坏并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可选地,箱体1为铝合金件。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储能装置100的长度为L1,储能装置100的宽度为L2,储能装置100的高度为L3,L1、L2、L3分别满足:0mm<L1≤685mm,0mm<L2≤135mm,0mm<L3≤185mm。由此,通过限定储能装置100的长宽高尺寸,以使整个储能装置100的尺寸较小,可以合理的设计内部的电池模组3的尺寸,以实现多个电芯321的合理排布和多个电芯组32的排布。
如图20和图2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包括电池管理单元(BMU)201和多个储能装置100,多个储能装置100并联连接,每个储能装置1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2,电池管理单元(BMU)201与多个储能装置100中的每个储能装置100的电池管理系统(BMS)2可以通讯连接,例如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讯连接。
本申请中的电池管理单元(BMU)201可以单独做成一个模块,其可以监控所有并联的储能装置100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MS)2的状态,通过通讯来对各个电池管理系统2进行分布式控制管理(即对各个电池管理系2统进行独立的控制管理)、荷电状态(SOC)均衡。无论有多少个并联的储能装置100,可以仅使用一个总电池管理单元(BMU)201实现对所有并联的储能装置100进行控制,且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21,每个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BatteryInformation Collector,BIC)202,电池信息采集器(BIC)202与电池管理系统2通讯连接,例如通过CAN总线通讯连接。BIC主要用于采集电池数据,并将电池数据传送到电池管理系统(BMS)2,当电池数据出现异常时,BMS可控制相应电池的主回路的断电器(图中未示出)断开,当整个系统出现故障时,BMS会接收BMU的控制指令,对BMU的控制指令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例如控制所有电池的主回路的继电器断开。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还可包括电能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 System,EMS)203或逆变器,电能管理系统203或逆变器与电池管理单元201通讯连接,例如通过CAN总线通讯连接。电池管理单元201可以将电池的基本状态等传送给EMS/逆变器,同时接收EMS/逆变器的充放电指令,从而对各个BMS进行独立的充放电控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1)

1.一种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开口(11);
第一端盖组件(12)和第二端盖组件(13),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分别设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两侧并与所述箱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用于封闭所述开口(11),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与所述箱体(1)共同限定出收容腔;
电池管理系统(2),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设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和
电池模组(3),所述电池模组(3)设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池模组(3)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电池模组(3)包括模组壳体(31)和多个电芯组(32),多个所述电芯组(32)设在所述模组壳体(31)内,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组(32)沿所述上下方向布置,每个所述电芯组(32)包括多个电芯(321),多个所述电芯(321)沿前后方向并排布置,每个所述电芯(321)沿左右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03)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能够通过所述开口(11)移出所述收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均与所述箱体(1)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100),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包括第一内端盖(121),所述第一内端盖(12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开口(11)处并封闭所述开口(11),所述第一内端盖(121)上设有开关(8),所述开关(8)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通讯,所述开关(8)用于控制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开机和关机;
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还包括第一外端盖(122),所述第一外端盖(122)与所述第一内端盖(121)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端盖(121)共同限定出第一空间,所述开关(8)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包括接线件(133),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2)和所述电池模组(3)的动力线(25)和通讯线(26)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接线件(133)电连接,所述接线件(133)用于与外部线缆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包括第二内端盖(131),所述第二内端盖(131)可拆卸地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第二内端盖(131)上设有所述接线件(133),
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还包括第二外端盖(132),所述第二外端盖(132)与所述第二内端盖(131)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内端盖(131)限定出第二空间,所述接线件(133)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沿左右方向上的表面的表面积小于其余方向上的表面的表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多个侧壁,相邻两个所述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倒角或倒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3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33),相邻两个所述电芯(32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分隔件(33)隔开,所述第一分隔件(33)的宽度小于所述电芯(321)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池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33)的厚度为w,其中,所述w满足:0.1mm≤w≤1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321)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33),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33)沿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分隔件(33)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32)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电芯(321)为第一电芯(322),所述第一电芯(322)与所述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34),所述第一电芯(322)与所述箱体(1)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分隔件(34)隔开,所述第二分隔件(34)的宽度小于所述电芯(321)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3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3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与所述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绝缘件(36),所述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通过所述第二绝缘件(36)与所述箱体(1)的内壁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31)包括:
两个第一侧板(311),两个所述第一侧板(311)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311)位于所述电池模组(3)的前侧和后侧;
两个第二侧板(312),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12)彼此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12)位于所述电池模组(3)的上侧和下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12)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311)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多个所述电芯组(32)的收纳腔;
所述第二绝缘件(36)设在所述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板(311)和/或所述第二侧板(312)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件(36)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绝缘件(36)包括:
多个第一子绝缘件(361),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绝缘件(361)设在所述第一侧板(311)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与所述第一侧板(311)相对的表面上;
多个第二子绝缘件(362),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绝缘件(362)设在所述第二侧板(312)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与所述第二侧板(312)相对的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3)的邻近所述开口(11)的侧面与所述箱体(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片(37)。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7)包括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邻近所述开口(11)的侧面相连,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箱体(1)相连,所述第一侧的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孔(371),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371)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
多个第一紧固件(4),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4)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371)以将所述连接片(37)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3)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72),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372)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连接结构(111),多个所述连接结构(111)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
多个第二紧固件(5),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5)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372)且与多个所述连接结构(111)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37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371)包括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第二子连接孔(3712),所述第一子连接孔(3711)和所述第二子连接孔(37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372)包括第三子连接孔(3721)和第四子连接孔(3722),所述第三子连接孔(3721)和所述第四子连接孔(372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三子连接孔(3721)和所述第一子连接孔(3711)位于所述连接片(3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四子连接孔(3722)和所述第二子连接孔(3712)位于所述连接片(37)的方向的另一端;
所述第三子连接孔(3721)与所述第一子连接孔(37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子连接孔(3722)与所述第二子连接孔(3712)之间的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连接孔(3721)与所述第四子连接孔(37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一子连接孔(3711)与所述第二子连接孔(3712)之间的距离。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过所述第一子连接孔(3711)的中心和所述第三子连接孔(3721)的中心的连线为第一连线,过所述第二子连接孔(3712)的中心和所述第四子连接孔(3722)的中心的连线为第二连线,
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3)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彼此间隔开,所述电池模组(3)的外表面和所述箱体(1)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个防撞结构(112),所述电池模组(3)的所述外表面通过多个所述防撞结构(112)与所述箱体(1)的所述内壁面彼此间隔开。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撞结构(112)设在所述箱体(1)的内壁面上,多个所述防撞结构(112)沿所述箱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防撞结构(112)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每个所述防撞结构(112)上形成有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左右方向贯通的穿孔,所述穿孔的面向所述电池模组(3)的一侧敞开。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撞结构(112)包括多个第一防撞结构(1121),多个所述第一防撞结构(1121)邻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撞结构(1121)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一滑槽(1122),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1122)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包括板体(21)和至少一个散热板(22),所述板体(21)的邻近所述电池模组(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电气元件(23),所述散热板(22)设在所述板体(21)的背离所述电气元件(23)的一侧,且所述散热板(22)至少与所述电气元件(23)相对,所述散热板(22)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1122)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2)包括:
第一散热部(221),所述第一散热部(221)设在所述板体(21)上;
第二散热部(222),所述第二散热部(222)与所述第一散热部(221)相连,所述第二散热部(222)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221)的远离所述板体(21)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222)的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散热部(221)的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散热部(222)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1122)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2)与所述箱体(1)的内壁接触。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撞结构(112)包括:
多个第二防撞结构(113),多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113)分别设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每个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113)(112),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113)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防撞结构(113)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个侧面相对;和
多个第三防撞结构(114),多个所述第三防撞结构(114)设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邻近所述电池模组(3)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三防撞结构(114)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池模组(3)的底面支撑在多个所述第三防撞结构(114)上。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片(37),所述连接片(37)包括在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侧面相连,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防撞结构(113)相连。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7)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防撞结构(113)的至少一个避让缺口(373)。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芯(321)包括电芯本体和多个极柱,多个所述极柱分别设在所述电芯本体的两端;
所述储能装置(100)进一步包括:
多个极柱导板(38),多个所述极柱导板(38)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组(32)一一对应,所述极柱导板(38)设在所述电池模组(3)上,所述极柱导板(38)位于多个所述电芯(321)的一端,且所述极柱导板(38)电连接在多个所述电芯(321)的所述一端的所述极柱和多个所述电芯(321)的所述电芯本体的壳体之间;
电芯采样板(39),所述电芯采样板(39)设在多个所述电芯(321)的另一端,所述电芯采样板(39)至少与多个所述电芯(321)的所述电芯本体的壳体电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导板(38)包括:
本体(381),所述本体(381)沿多个所述电芯(321)的排布方向延伸,所述本体(381)具有在沿与所述排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多个第一连接片(382),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片(382)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片(382)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321)的所述一端的所述极柱电连接;
多个第二连接片(383),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片(383)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片(383)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321)的所述电芯本体的所述壳体电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采集板(40),所述采集板(40)设在所述电芯采样板(39)的远离所述电池模组(3)的一侧,所述采集板(40)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器(401),所述采集板(40)通过所述连接器(401)与所述电芯采样板(39)电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保护盖(41),所述保护盖(41)罩设在所述采集板(40)的远离所述电芯采样板(39)的一侧。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电池模组(3)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绕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端盖组件(12)可枢转地相连。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包括:
托盘(24),所述托盘(24)与所述端组件(12)可枢转地相连;
板体(21),所述板体(21)设在所述托盘(24)上,所述板体(21)上设有所述动力线(25)和所述通讯线(26),所述动力线(25)和所述通讯线(26)位于所述板体(21)的邻近所述箱体(1)中心的一侧,所述动力线(25)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轨(115),多个所述导轨(115)均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轨(115)沿与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电池模组(3)沿所述箱体的所述左右方向可推拉地设在所述箱体(1)内,且所述电池模组(3)的底面支撑在多个所述导轨(115)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轨(115)包括:
第一连接段(1151),所述第一连接段(1151)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1151)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的底壁相连;
第二连接段(1152),所述第一连接段(1151)沿所述箱体(1)的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1152)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15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池模组(3)的所述底面支撑在所述第二连接段(1152)上。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轨(115)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连接段(1153),所述第三连接段(11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152)的自由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1153)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箱体(1)的所述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152)与所述第三连接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51)的长度。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轨(115)的顶面上涂覆有润滑胶。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挂耳(6),多个挂耳(6)分别设在所述箱体(1)的左端和右端,多个所述挂耳(6)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配合,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均具有容纳空间,多个所述挂耳(6)隐藏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箱体(1)适于通过多个所述挂耳(6)与墙体相连。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盖(121)上设有至少一个悬挂件(1211);
每个所述挂耳(6)包括:
第一安装部(61),所述第一安装部(61)适于与所述墙体相连;
第二安装部(62),所述第二安装部(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61)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6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容纳空间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6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悬挂孔(621),通过所述悬挂件(1211)与所述悬挂孔(621)的配合以适于将所述箱体本体(11)安装在所述墙体上。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把手(7),多个所述把手(7)分别设在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2)和所述第二端盖组件(13)的远离所述箱体(1)的一侧,所述把手(7)与对应的端盖组件为一体成型件。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铝合金件。
48.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00)的长度为L1,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宽度为L2,所述储能装置(100)的高度为L3,所述L1、L2、L3分别满足:0mm<L1≤685mm,0mm<L2≤135mm,0mm<L3≤185mm。
49.一种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储能装置(100),所述多个储能装置(100)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储能装置(1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装置(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储能装置(100);
电池管理单元(201),所述电池管理单元(201)与所述多个储能装置(100)中的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分别通讯连接。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202),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202)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通讯连接。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能管理系统(203)或逆变器,所述电能管理系统(203)或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201)通讯连接。
CN202210768918.5A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73744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918.5A CN117374448A (zh)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PCT/CN2023/092320 WO2024001514A1 (zh) 2022-07-01 2023-05-05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918.5A CN117374448A (zh)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4448A true CN117374448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8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8918.5A Pending CN117374448A (zh) 2022-07-01 2022-07-01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4448A (zh)
WO (1) WO20240015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6200B1 (ko) * 2016-02-03 2017-05-17 세방전지(주) 전지팩
CN206584968U (zh) * 2017-03-28 2017-10-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板、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09016124U (zh) * 2018-09-30 2019-06-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EP4080650A1 (en) * 2020-01-17 2022-10-26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imited Battery pack
CN214957091U (zh) * 2021-01-29 2021-11-30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4665177A (zh) * 2022-04-02 2022-06-2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无模组电池系统
CN218005071U (zh) * 2022-07-01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其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8005097U (zh) * 2022-07-01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和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7788647U (zh) * 2022-07-01 2022-11-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8827660U (zh) * 2022-07-01 2023-04-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装置的箱体组件及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514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86566A1 (ko) 루버 핀 형상의 열전도 매개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CN101361208B (zh) 电池系统
WO2015057022A1 (ko) 배터리 팩
WO2021175051A1 (zh) 电池包及车辆
JP2011165477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AU2013101731A4 (en) Multifunctional battery cover and power battery pack thereof
CN217788693U (zh) 储能装置和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108370007B (zh) 电池模块壳体、电池模块、电池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7374448A (zh)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8827660U (zh) 用于储能装置的箱体组件及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8005097U (zh) 储能装置和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7215007U (zh) 动力电池包
CN111129376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新型驱动电池箱
CN215497005U (zh) 熔断器组件和电池包
CN117559004A (zh) 电池包、电池包的组装方法和车辆
CN210427758U (zh) 一种bms电池管理系统
CN217406008U (zh) 储能集装箱配电汇流柜及储能集装箱
CN220492019U (zh) 电池系统
CN218632257U (zh)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20543995U (zh)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US20240047804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US20240047805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17788626U (zh) 可组合式模块化储能设备
KR102240921B1 (ko) 전지팩
CN114976446B (zh) 一种一体式水冷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