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57091U -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57091U CN214957091U CN202120268284.8U CN202120268284U CN214957091U CN 214957091 U CN214957091 U CN 214957091U CN 202120268284 U CN202120268284 U CN 202120268284U CN 214957091 U CN214957091 U CN 2149570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battery module
- ribs
- shell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包括壳体、端部支架和电极保护盖,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壳体两端分别形成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端部支架分别盖设在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处,每个端部支架均与壳体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每个端部支架的部分结构朝向容纳腔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间隔肋,相邻间隔肋之间形成一个导向通道,每个导向通道的一端连通容纳腔,每个导向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导向孔,导向孔贯通端部支架的厚度方向设置,电极保护盖同时连接在其中一个端部支架上,两个电极保护盖均位于端部支架的远离容纳腔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各组件之间装拆方便、简单,且绝缘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低能耗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主要的动力源。
新能源汽车又被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但不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电池模组为其提供动力。电池模组一般由电芯、汇流排等结构组成,多组电芯被构造成通过汇流排电连接,而为了增加电芯和汇流排之间的绝缘性能,通常在电芯和汇流排之间设置端部支架,但由于将端部支架设置在电芯和汇流排之间,在电芯上的极耳和汇流排连接的过程中端部支架会增加电芯和汇流排的连接难度,进而降低装配效率,且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正负极保护盖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端部支架上,向外引出电流时线路布置较远,不同的电池模组之间接线复杂、在车体内走线困难、走线占用空间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的正负极保护盖设置在同一个端部支架上,便于后续电池模组之间的接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向外引出电流时线路布置较远,导致接线复杂、走线困难且走线占用空间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两个端部支架,两个所述端部支架分别盖设在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处,每个所述端部支架均与所述壳体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端部支架的部分结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平行设置的间隔肋,相邻的所述间隔肋之间形成一个导向通道,每个所述导向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每个所述导向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贯通所述端部支架的厚度方向设置;两个电极保护盖,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同时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端部支架上,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均位于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将多组电芯放置在容纳腔内,一方面容纳腔可限定电芯的位置,使得电芯在壳体内位置稳定;另一方面壳体可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提高电芯的安全性,且因连接在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处的端部支架朝向容纳腔设置有导向通道和导向孔,电芯的极耳可通过导向通道和导向孔与汇流排实现快速连接,提高连接效率,将两个电极保护盖连接在同一个端部支架上,在后续对多个电池模组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可降低不同电池模组之间接线难度、使得各电池模组之间的接线较为简单,且走线占用空间少,提高电池模组箱体组件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肋,所述间隔肋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内凹腔,每个所述内凹腔中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肋,所述第一支撑肋延伸至所述内凹腔的端口;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肋远离所述容纳腔一侧的端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肋,所述间隔肋朝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端部支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肋,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肋的一端与所述间隔肋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端部支架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肋,所述第三支撑肋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肋上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三支撑肋,所述第三支撑肋所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肋所在面垂直相交,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肋上连接的所述第三支撑肋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间隔肋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导向通道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端部支架上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接筋,多条所述卡接筋围设在多个所述内凹腔的周围,多条所述卡接筋围合成多个卡接腔,所述卡接腔适于连接电池模组的汇流排。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连接有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的所述端部支架上的所述卡接腔的数量多于另一个所述端部支架的所述卡接腔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两个侧壳,所述底壳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侧壳,所述底壳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端部支架隆起的定位凸起,所述端部支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侧壳和所述端部支架的一个上设有插槽另一个上设有插扣,所述插扣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还包括两个汇排保护壳和两个FPC板,两个所述汇排保护壳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汇排保护壳连接在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其中一个所述汇排保护壳上设有两个第一避让孔以使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伸出,两个所述汇排保护壳上均设有一个第二避让孔以避让所述FPC板;所述壳体还包括顶壳和两个端壳,所述顶壳设在壳体的顶部,所述顶壳与所述端部支架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抵接,所述端壳连接在所述汇排保护壳远离所述端部支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组电芯,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极耳;多个汇流排,所述极耳与所述汇流排连接;两个电极外接端,两个所述电极外接端的电性不同且与所述汇流排电连接;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为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多组所述电芯置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汇流排分别连接在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极耳分别从所述导向孔向外伸出并与所述汇流排连接,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电极外接端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将多组电芯置入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内,电池模组箱体组件中的壳体可保护电芯的安全,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且在电芯上的极耳与汇流排连接的过程中可实现快速定位连接,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两个电极外接端位于电池模组的同侧,在对多个电池模组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减少走线距离,降低接线难度,使得走线占用较少的空间,提高电池模组的实用性。本申请的电池模组,装配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端部支架和汇排保护壳之间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端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端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端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省去顶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壳和两个端部支架之间的爆炸图。
图8为图1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部支架和汇排保护壳之间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多组电芯、两个端部支架和两个汇排保护壳之间的爆炸图。
图12为图11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模组箱体组件;
1、壳体;
11、容纳腔;
111、第一敞口;112、第二敞口;
12、底壳;121、定位凸起;
13、侧壳;131、插槽;
14、顶壳;
15、端壳;
2、端部支架;
21、间隔肋;211、内凹腔;
22、导向通道;
23、导向孔;
24、卡接筋;
25、卡接腔;251、定位柱;
26、定位凹槽;
27、插扣;
28、第一端部支架;29、第二端部支架;
3、电极保护盖;31、第一电极保护盖;32、第二电极保护盖;
4、第一支撑肋;
5、第二支撑肋;
6、第三支撑肋;
7、汇排保护壳;
71、第一避让孔;72、第二避让孔;
8、FPC板;
1000、电池模组;
200、电芯;210、极耳;
300、汇流排;
400、电极外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长度”、“高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两个端部支架2和两个电极保护盖3。
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11,壳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与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
如图1所示,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盖设在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处,每个端部支架2均与壳体1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每个端部支架2的部分结构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平行设置的间隔肋21。
如图2所示,相邻的间隔肋21之间形成一个导向通道22,每个导向通道22的一端连通容纳腔11,每个导向通道22的另一端连接导向孔23,导向孔23贯通端部支架2的厚度方向设置。
两个电极保护盖3同时连接在其中一个端部支架2上,两个电极保护盖3均位于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也就是说,电池模组1000的两个电极设置在同一侧且位于端部支架2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通过在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可放置下文所提及到的多组电芯200,一方面,容纳腔11可起到保护电芯200的作用,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壳体1溃缩吸能并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另一方面,容纳腔11为多组电芯200提供了安装空间,并限制了电芯200的最大移动位置,防止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电芯200错位移动而导致自身损坏,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在壳体1的两侧形成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通过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可将设置在容纳腔11内电芯200上的极耳210引出,多个极耳210引出后与汇流排300连接,以形成多组电芯200之间的串联或并联。
因多个极耳210需要从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引出并与汇流排300连接,将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盖设在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处,端部支架2一方面可起到限定极耳210位置的作用,使得极耳210位置稳定,提高电芯200在容纳腔11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端部支架2通常采用绝缘材质,从而端部支架2可起到绝缘的作用,提升电芯200、汇流排300和壳体1之间的安全性。
通过将每个端部支架2设置成与壳体1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使得壳体1和两个端部支架2形成为三个分体结构,将多组电芯200放置在容纳腔11并安装到位后,再将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连接在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处,极大地提升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
在每个端部支架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设置多个平行设置的间隔肋21,间隔肋21一方面可增加端部支架2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端部支架2溃缩吸能,端部支架2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另一方面还可将相邻的两个极耳210分隔开,保证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运输或撞击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极耳210不会发生接触,以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通过导向通道22和导向孔23配合,在多组电芯200上的极耳210需要与汇流排300连接时,极耳210可通过导向通道22快速伸出导向孔23并与汇流排300连接,实现极耳210和汇流排300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连接效率。
将电池模组1000的两个电极设置在同一侧且位于端部支架2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在后续多个电池模组1000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向外引出电流时减小线路的布置距离,降低不同电池模组1000之间的接线难度,确保走线在车体内的排布简单且占用空间少,提高车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后续连接的过程中将电池模组1000的正负极引出至同一侧,降低不同的电池模组1000之间的接线难度,确保走线在车体内的排布简单且占用空间少,提高车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端部支架2采用塑料制成。也就是端部支架2形成为塑料支架,两个塑料支架分别盖设在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处,使得端部支架2自身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冲击性,并起到绝缘的作用,提升电芯200、汇流排300和壳体1之间的安全性,且因塑料的材质较轻,通过塑料制成的端部支架2可实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轻量化。
可选地,壳体1的材料可采用铸造钢、玻璃钢或铝合金材料中的一种。使得壳体1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发生撞击时,最大程度的保护电芯200不受损坏,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有利地,壳体1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保证壳体1在长期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提高壳体1的使用寿命,节约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肋4(第一支撑肋4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见图3),间隔肋21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内凹腔211,如图3所示,每个内凹腔211中间隔设有多个第一支撑肋4,第一支撑肋4延伸至内凹腔211的端口。内凹腔211的形成第一方面可减少端部支架2的用料,节约生产成本;第二方面还可减轻端部支架2的重量,实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轻量化,第一支撑肋4可进一步增加端部支架2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端部支架2溃缩吸能,端部支架2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第三方面内凹腔211使得间隔肋21朝向靠近容纳腔11的一侧鼓出,使间隔肋21更靠近容纳腔11,方便间隔肋21对极耳进行导向,而第一支撑肋4的设置则可有效防止因设置鼓出的间隔肋21而使端部支架2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结构强度的不足。
可选地,多个第一支撑肋4远离容纳腔11一侧的端面平齐。端面平齐设置的第一支撑肋4可保证端部支架2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的部分表面形成为平面,将下文所提及到的汇流排300放置在多个第一支撑肋4形成的平面上,增加汇流排300与端部支架2的接触面积,使得汇流排300位置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肋5,间隔肋21朝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端部支架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肋5,每个第二支撑肋5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支撑肋5的一端与间隔肋21连接,第二支撑肋5的另一端延伸至端部支架2的边缘。也就是说,第二支撑肋5和间隔肋2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支撑肋5主要是将间隔肋21连接至端部支架2的边缘,起到支撑间隔肋21的作用,提高间隔肋21的结构强度,也就是提高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且通过设置第二支撑肋5,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第二支撑肋5也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多个第二支撑肋5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
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个间隔肋2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撑肋5,最大化的提高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二支撑肋5的横截面积小于间隔肋21的横截面积,且第二支撑肋5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不变。在减少第二支撑肋5的用料,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减轻端部支架2的重量,实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轻量化。
可选地,如图2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肋6,第三支撑肋6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每个第二支撑肋5上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三支撑肋6,第三支撑肋6所在面与第二支撑肋5所在面垂直相交,相邻的第二支撑肋5上连接的第三支撑肋6间隔设置。这里是指,第三支撑肋6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支撑肋5的延伸方向不同,通过在第二支撑肋5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三支撑肋6,第三支撑肋6一方面可提高第二支撑肋5的结构强度,当端部支架2受到第一方向的撞击时,第二支撑肋5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最大程度地保证电芯200的安全;另一方面,因第三支撑肋6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当端部支架2受到第二方向的撞击时,第三支撑肋6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最大程度地保证电芯200的安全,由此,通过第二支撑肋5和第三支撑肋6配合,可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三支撑肋6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第三支撑肋6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端部支架2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增加第三支撑肋6与端部支架2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三支撑肋6稳定地连接在端部支架2上。
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方向为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间隔肋21和第二支撑肋5沿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三支撑肋6沿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间隔肋21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导向通道2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因相邻的两个间隔肋21之间形成一个导向通道22,间隔肋21设置成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时,相应地,导向通道2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增大,当电芯200上的极耳210通过导向通道22伸入导向孔23时,靠近容纳腔11方向横截面较大的导向通道22可保证极耳210能快速进入导向通道22内,且因导向通道22的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以将导向通道22的侧面形成为斜面,极耳210在进入导向通道22朝向导向孔23移动的过程中,导向通道22的侧壁还可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极耳210可快速、准确地穿过导向孔23,提高极耳210与汇流排300的连接效率。
可选地,第二支撑肋5和第三支撑肋6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为平滑面。因端部支架2连接在与容纳腔11连通的敞口111处,容纳腔11内放置有多组电芯200,将第二支撑肋5和第三支撑肋6的一侧设置成平滑面,确保第二支撑肋5和第三支撑肋6与电芯200接触时不会划伤电芯200,也就是保证端部支架2不会对多组电芯200造成损伤,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且平滑面可增加端部支架2和电芯200的接触面积,使得电芯200在容纳腔11内位置稳定,不会发生晃动。
可选地,如图3所示,端部支架2上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接筋24,多条卡接筋24围设在多个内凹腔211的周围,多条卡接筋24围合成多个卡接腔25,卡接腔25内适于连接电池模组1000的汇流排300。多个卡接筋24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端部支架2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保护电芯200不受损伤,另一方面,多条卡接筋24围合形成多个卡接腔25,将汇流排300连接在卡接腔25内,卡接筋24限制了汇流排300的最大移动位置,防止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汇流排300错位移动而带动电芯200上连接的极耳210移动,导致极耳210断裂损坏,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因为将多条卡接筋24围设在多个内凹腔211的周围并围合成卡接腔25内,将汇流排300连接在卡接腔25内时,内凹腔211与汇流排300的侧壁会形成一定的空腔,使得汇流排300不会直接贴合在端部支架2的表面上,减少汇流排300与端部支架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汇流排300的散热性能。
可选地,如图3所示,卡接腔2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定位柱251,相应地,汇流排300上设置有多个与定位柱251配合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定位柱251的外表面与定位孔的内壁接触,用于限定汇流排300的位置,使得汇流排300连接在端部支架2上位置稳定,且在装配汇流排300前,工作人员可根据定位柱251的位置确定汇流排300的安装位置,并在装配的过程中,定位柱251可起到导向的作用,降低装配难度并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连接有两个电极保护盖3的端部支架2上的卡接腔25的数量多于另一个端部支架2的卡接腔25的数量。也就是说,连接有两个电极保护盖3的端部支架2上连接的汇流排300的数量多于另一个端部支架2上连接的汇流排300的数量,通过创造性的设置汇流排300的数量可实现多组电芯200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使得本申请的电池模组1000引出的正极和负极位于同一侧,在后续多个电池模组1000连接的过程中可降低不同电池模组1000之间接线难度、使得各电池模组1000之间的接线较为简单,且走线占用空间少,提高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实用性。
为了方便描述,将连接有两个电极保护盖3的端部支架2称为第一端部支架28,将另一个端部支架2称为第二端部支架29。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端部支架28上的卡接腔25的数量为三个,如图5所示,第二端部支架29上的卡接腔25的数量为两个。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本申请主要以两个电极保护盖3同时连接在第一端部支架28上进行说明,其中,将连接在第一端部支架28右上方的电极保护盖3称为第一电极保护盖31,将连接在第一端部支架28左上方的电极保护盖3称为第二电极保护盖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壳体1包括底壳12和两个侧壳13,底壳12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侧壳13。底壳12和两个侧壳13配合使得壳体1内部形成两端和上部开口的容纳腔11,方便布设内部的多组电芯200,并为多组电芯200的布置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可选地,底壳12与侧壳13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提升壳体1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这里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连接,也可以为铆接,还可以为卡扣和卡槽的卡接配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可选地,如图7所示,底壳12上设有多个朝向端部支架2隆起的定位凸起121,端部支架2的底部设有与定位凸起12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26。定位凸起121和定位凹槽26配合可将端部支架2限定在底壳12上,并使得端部支架2和底壳12形成可拆卸连接,在提高端部支架2和底壳12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又提升了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
可选地,如图8所示,侧壳13和端部支架2的一个上设有插槽131另一个上设有插扣27,插扣27与插槽131插接配合。例如在具体的示例中,侧壳13上设有插槽131,而端部支架2上设有相对应的插扣27,侧壳13和端部支架2通过插槽131和插扣27配合连接,插槽131和插扣27在壳体1和端部支架2连接的过程中可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提升了壳体1和端部支架2的装配便利性,且侧壳13和端部支架2连接完成后,插槽131和插扣27形成抵接配合,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移动的过程中,端部支架2不易松脱,提高连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两个汇排保护壳7和两个FPC板8,两个汇排保护壳7分别与两个端部支架2可拆卸连接,汇排保护壳7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也就是说,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处依次连接有端部支架2、汇流排300、FPC板8和汇排保护壳7,通过将两个汇排保护壳7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端部支架2上,极大地提升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且汇排保护壳7可起到保护汇流排300和FPC板8的作用,保证外部尖锐物体不会戳伤汇流排300和FPC板8,有效防止外部异物不会掉落在汇流排300和FPC板8上而造成污染,延长汇流排300和FPC板8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9所示,其中一个汇排保护壳7上设有两个第一避让孔71以使两个电极保护盖3伸出,两个汇排保护壳7上均设有一个第二避让孔72以避让FPC板8。第一避让孔71为电极保护盖3的布设留有避让空间,保证电极从汇排保护壳7中伸出后顶部可位于电极保护盖3的下方,电极保护盖3用于保护电极的安全,保证电极不会受到撞击、腐蚀等,延长电池模组10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模组1000的安全性,第二避让孔72为FPC板8的布设留有避让空间,方便布设FPC板8,将汇流排300、排线等连接在FPC板8上的检测电路内,用于检测各个汇流排300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便于对整个电池模组1000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壳体1还包括顶壳14和两个端壳15,顶壳14设在壳体1的顶部,顶壳14与端部支架2的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抵接,端壳15连接在汇排保护壳7远离端部支架2的一侧。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壳体1由顶壳14、两个端壳15、底壳12和两个侧壳13组合而成,壳体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放置多组电芯200,壳体1可起到保护电芯200的作用,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其中,因端壳15连接在汇排保护壳7远离端部支架2的一侧,端壳15还可起到保护汇排保护壳7和端部支架2作用,延长汇排保护壳7和端部支架2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使用成本。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如图11所示,包括:多组电芯200、多个汇流排300和两个电极外接端400和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
其中,如图12所示,电芯200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极耳210。
极耳210与汇流排300连接。这里是指,在电池模组1000组装完成后,极耳210穿过端部支架2与汇流排300连接。
两个电极外接端400的电性不同且与汇流排300电连接。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为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多组电芯200置入容纳腔11中,汇流排300分别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面,极耳210分别从导向孔23向外伸出并与汇流排300连接,两个电极保护盖3分别位于两个电极外接端400的上方。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通过将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设置在电池模组1000内,多组电芯200置入容纳腔11中,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可起到保护电芯200的作用,以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芯200的安全性,且端部支架2设置在汇流排300和多组电芯200之间,端部支架2起到绝缘的作用,保证汇流排300和多组电芯200之间不会发生短接,提升电芯200、汇流排300和壳体1之间的安全性,在极耳210从导向孔23向外伸出的过程中,极耳210通过导向通道22并与汇流排300连接,实现极耳210和汇流排300之间的快速连接,防止相邻的极耳210在未连接汇流排300前发生黏连,每个电极外接端400的上方均设置一个电极保护盖3,电极保护盖3用于保护电极外接端400的安全,保证电极外接端400不会受到撞击、腐蚀等,延长电池模组10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模组1000的安全性,而且,本申请的电池模组1000的两个电极设置在同一侧且位于端部支架2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在后续多个电池模组1000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可降低电池模组1000之间的接线难度,确保走线在车体内的排布简单且占用空间少,提高车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多组电芯200堆叠而成并形成堆叠体置入容纳腔11中,堆叠体与侧壳13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棉,利用缓冲泡棉可为多组电芯200初期组装提供固定的预紧力,也可在电池模组1000使用后期对电芯200产生的膨胀力进行吸收。
可选地,多组电芯200之间、相邻两个堆叠体之间、侧壳13和缓冲泡棉之间均采用结构胶粘接,以提高容纳腔11内各部件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及电池模组1000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为前述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后的所有实施例,而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两个端部支架2和两个电极保护盖3。
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11,壳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与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
如图1所示,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盖设在第一敞口111和第二敞口112处,每个端部支架2均与壳体1的三个面可拆卸连接,每个端部支架2的部分结构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平行设置的间隔肋21。
如图2所示,相邻的间隔肋21之间形成一个导向通道22,每个导向通道22的一端连通容纳腔11,每个导向通道22的另一端连接导向孔23,导向孔23贯通端部支架2的厚度方向设置。
两个电极保护盖3同时连接在第一端部支架28上,两个电极保护盖3均位于第一端部支架28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
实施例2
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间隔肋21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导向通道2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
实施例3
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支撑肋4、第二支撑肋5和第三支撑肋6。
其中,如图3所示,间隔肋21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内凹腔211,每个内凹腔211中间隔设有三个第一支撑肋4,第一支撑肋4延伸至内凹腔211的端口;三个第一支撑肋4远离容纳腔11一侧的端面平齐。
如图2所示,间隔肋21朝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端部支架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肋5,每个第二支撑肋5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支撑肋5的一端与间隔肋21连接,第二支撑肋5的另一端延伸至端部支架2的边缘。
如图2所示,第三支撑肋6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每个第二支撑肋5上均间隔设有三个第三支撑肋6,第三支撑肋6所在面与第二支撑肋5所在面垂直相交,相邻的第二支撑肋5上连接的第三支撑肋6间隔设置。
实施例4
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第一端部支架28上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接筋24,多条卡接筋24围设在多个内凹腔211的周围,多条卡接筋24围合成多个卡接腔25,卡接腔25适于连接电池模组1000的汇流排300。
如图5所示,第二端部支架29上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接筋24,多条卡接筋24围设在多个内凹腔211的周围,多条卡接筋24围合成多个卡接腔25,卡接腔25适于连接电池模组1000的汇流排300。
实施例5
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两个汇排保护壳7和两个FPC板8,两个汇排保护壳7分别与两个端部支架2可拆卸连接,汇排保护壳7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
如图9所示,靠近第一端部支架28一侧的汇排保护壳7上设有两个第一避让孔71以使两个电极保护盖3伸出,两个汇排保护壳7上均设有一个第二避让孔72以避让FPC板8。
实施例6
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壳体1包括底壳12、两个侧壳13、顶壳14和两个端壳15。
如图6所示,底壳12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侧壳13。
如图7所示,底壳12上设有四个朝向端部支架2隆起的定位凸起121,端部支架2的底部设有与定位凸起12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26。
如图8所示,侧壳13上设有插槽131,端部支架2上设有插扣27,插扣27与插槽131插接配合。
顶壳14设在壳体1的顶部,顶壳14与端部支架2的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抵接,端壳15连接在汇排保护壳7远离端部支架2的一侧。
实施例7
一种电池模组1000,如图11所示,包括:多组电芯200、多个汇流排300和两个电极外接端400和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
其中,如图12所示,电芯200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极耳210。
极耳210与汇流排300连接。
两个电极外接端400的电性不同且与汇流排300电连接。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为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多组电芯200置入容纳腔11中,汇流排300分别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面,极耳210分别从导向孔23向外伸出并与汇流排300连接。
如图12所示,第一电极保护盖31和第二电极保护盖32分别位于两个电极外接端400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及电池模组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多组电芯200是如何通过汇流排300实现串联或并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
两个端部支架,两个所述端部支架分别盖设在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处,每个所述端部支架均与所述壳体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端部支架的部分结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平行设置的间隔肋,相邻的所述间隔肋之间形成一个导向通道,每个所述导向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每个所述导向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贯通所述端部支架的厚度方向设置;
两个电极保护盖,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同时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端部支架上,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均位于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肋,所述间隔肋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内凹腔,每个所述内凹腔中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肋,所述第一支撑肋延伸至所述内凹腔的端口;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肋远离所述容纳腔一侧的端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肋,所述间隔肋朝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端部支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肋,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肋的一端与所述间隔肋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端部支架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肋,所述第三支撑肋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肋上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三支撑肋,所述第三支撑肋所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肋所在面垂直相交,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肋上连接的所述第三支撑肋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肋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导向通道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架上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接筋,多条所述卡接筋围设在多个所述内凹腔的周围,多条所述卡接筋围合成多个卡接腔,所述卡接腔适于连接电池模组的汇流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有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的所述端部支架上的所述卡接腔的数量多于另一个所述端部支架的所述卡接腔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两个侧壳,所述底壳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侧壳,所述底壳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端部支架隆起的定位凸起,所述端部支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所述侧壳和所述端部支架的一个上设有插槽另一个上设有插扣,所述插扣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汇排保护壳和两个FPC板,两个所述汇排保护壳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汇排保护壳连接在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其中一个所述汇排保护壳上设有两个第一避让孔以使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伸出,两个所述汇排保护壳上均设有一个第二避让孔以避让所述FPC板;
所述壳体还包括顶壳和两个端壳,所述顶壳设在壳体的顶部,所述顶壳与所述端部支架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抵接,所述端壳连接在所述汇排保护壳远离所述端部支架的一侧。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组电芯,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极耳;
多个汇流排,所述极耳与所述汇流排连接;
两个电极外接端,两个所述电极外接端的电性不同且与所述汇流排电连接;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多组所述电芯置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汇流排分别连接在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极耳分别从所述导向孔向外伸出并与所述汇流排连接,两个所述电极保护盖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电极外接端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68284.8U CN214957091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68284.8U CN214957091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57091U true CN214957091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101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68284.8U Active CN214957091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5709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1514A1 (zh) * | 2022-07-01 | 2024-01-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
-
2021
- 2021-01-29 CN CN202120268284.8U patent/CN2149570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1514A1 (zh) * | 2022-07-01 | 2024-01-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87036B1 (ko) | 전극단자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 |
KR100863729B1 (ko) | 전지모듈 인터페이스 | |
US20090246616A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109950448B (zh) | 软包锂电池模组 | |
CN212848715U (zh) | 一种电芯模组 | |
CN214957091U (zh) |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18070001U (zh) |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
CN210123775U (zh) | 输出极安装座、电芯组、电池包和车辆 | |
CN209766569U (zh) |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16354633U (zh) |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 |
CN214227064U (zh) | 电池包及储能单元 | |
CN214957097U (zh) |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114824620A (zh) | 电池模组 | |
CN210723206U (zh) | 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US20230253658A1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 |
CN215644876U (zh) | 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 |
CN215911501U (zh) | 电池模块及电池模组 | |
CN221176456U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9419364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固定框架及其电池模组 | |
CN217507524U (zh) | 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和车辆 | |
CN221262648U (zh) |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 |
CN219419385U (zh) | 圆柱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 |
CN220042194U (zh) |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216488380U (zh) | 一种钛酸锂电池模组集成盖板 | |
CN213816366U (zh) | 电池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