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3671A -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3671A
CN117343671A CN202311513046.9A CN202311513046A CN117343671A CN 117343671 A CN117343671 A CN 117343671A CN 202311513046 A CN202311513046 A CN 202311513046A CN 117343671 A CN117343671 A CN 117343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adhesive
parts
blue film
monomer
pow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30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立明
王乐歌
李莹
王小波
尹鹏
武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Aerospace Chemical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Aerospace Chemical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Aerospace Chemical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Aerospace Chemical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130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3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3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3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1/00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1/003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 C08F27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on to 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3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软单体70~90份、硬单体0~10份、功能单体1~10份、固化剂0.1~3份、增粘树脂5~30份、引发剂0.1~0.5份、蓝色浆2~7份、消泡剂0.1~1份、抗氧化剂0~1份和溶剂50~150份;所述增粘树脂包括二环戊二烯树脂;所述功能单体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在保护蓝膜压敏胶能够解决在收卷过程中由于挤压而产生的溢胶问题,降低了对终端产品污染的风险;并且,通过适宜的功能单体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压敏胶的绝缘性能。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动力电池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各大厂商在结构和材料上做出了很多创新,纷纷推出了能量密度更大、寿命更长、安全性能更好的新型电池。虽然结构形式多样,但是目前动力电池依然采取三级系统架构,即用电芯组成模组,再由模组组成电池包。包覆电池模组的蓝膜是动力电池生产的重要工序,不仅能够将电池模组固定,还可以作为绝缘材料将电芯与电芯直接分割开,防止单个电芯故障对其它电芯造成影响。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丙烯酸酯类电芯蓝膜,但是由于在电芯蓝膜制备的过程中干胶厚度胶厚,在收卷过程中会由于挤压而产生溢胶的问题,对最终电池模组组装过程产生污染的风险。
因而,开发一种能够兼顾保证蓝膜绝缘性能、解决溢胶问题等的压敏胶对于动力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能够显著改善溢胶问题,同时具有优异的剥离强度、耐高温性能和绝缘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
软单体70~90份、硬单体0~10份、功能单体1~10份、固化剂0.1~3份、增粘树脂5~30份、引发剂0.1~0.5份、蓝色浆2~7份、消泡剂0.1~1份、抗氧化剂0~1份和溶剂50~150份;
所述增粘树脂包括二环戊二烯树脂;
所述功能单体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粘树脂的质量与所述软单体、所述硬单体和所述功能单体的质量和之比为1﹕(5~15),优选为1﹕(10~15)。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单体为端羟基聚丁二烯。进一步地,所述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为2800~360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化剂包括环己基异氰酸酯和/或苯基异氰酸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羟基聚丁二烯中的-OH与所述固化剂中的-NCO的摩尔比为1﹕(1.2~2.5)。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和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包括有机硅消泡剂和/或聚醚消泡剂。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醚改性硅油。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化剂包括抗氧剂101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包括乙酸乙酯、甲苯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所述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混合物升温处理后,加入功能单体、增粘树脂和抗氧化剂,进行反应;
(b)向步骤(a)反应后的物料中加入固化剂、消泡剂和蓝色浆,混合均匀后,进行涂布成型。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所述升温处理中,升温至60~65℃,并保温10~20min。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所述反应包括:于60~65℃条件下反应3~5h后,升温至70~75℃条件下反应0.5~1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包括基材和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由上述任意一种所述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涂布成型于所述基材表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0~40μm。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为PET膜。进一步地,所述PET膜的厚度为25~5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在保护蓝膜压敏胶中加入适量的二环戊二烯树脂,配合特定的功能单体,能够解决蓝膜制备过程中由于干胶厚度较厚,在收卷过程中由于挤压而产生的溢胶问题,降低了对终端产品污染的风险;并且,本发明的压敏胶通过适宜的功能单体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压敏胶的绝缘性能,防止单个电芯故障对其它电芯造成影响;
(2)本发明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产品良率高;
(3)本发明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具有优异的剥离强度、耐高温性能和绝缘性能,能够改善在使用过程中受电压击穿和溢胶导致外观不良等问题,且成品价格低廉,大大满足了市场对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
软单体70~90份、硬单体0~10份、功能单体1~10份、固化剂0.1~3份、增粘树脂5~30份、引发剂0.1~0.5份、蓝色浆2~7份、消泡剂0.1~1份、抗氧化剂0~1份和溶剂50~150份;
增粘树脂包括二环戊二烯树脂;
功能单体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在保护蓝膜压敏胶中加入适量的二环戊二烯树脂,配合特定的功能单体,能够解决蓝膜制备过程中由于干胶厚度较厚,在收卷过程中由于挤压而产生的溢胶问题,降低了对终端产品污染的风险;并能够提高耐高温性能;并且,本发明的压敏胶通过适宜的功能单体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压敏胶的绝缘性能,防止单个电芯故障对其它电芯造成影响。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各个组分的用量按重量份数计可以分别如下:
软单体的用量可以为70份、72分、75份、78份、80份、82份、85份、88份、90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硬单体的用量可以为0份、2份、5份、8份、10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功能单体的用量可以为1份、2份、5份、8份、10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固化剂的用量可以为0.1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增粘树脂的用量可以为5份、8份、10份、12份、15份、18份、20份、22份、25份、28份、30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引发剂的用量可以为0.1份、0.2份、0.3份、0.4份、0.5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蓝色浆的用量可以为2份、3份、4份、5份、6份、7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消泡剂的用量可以为0.1份、0.2份、0.5份、0.8份、1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抗氧化剂的用量可以为0份、0.2份、0.5份、0.8份、1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溶剂的用量可以为50份、60份、80份、100份、120份、140份、150份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增粘树脂的质量与软单体、硬单体和功能单体的质量和之比为1﹕(5~15),优选为1﹕(10~15)。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增粘树脂的质量与软单体、硬单体和功能单体的质量和之比可以为1﹕5、1﹕6、1﹕8、1﹕10、1﹕12、1﹕14、1﹕15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进一步调控增粘树脂与单体的质量比,进一步兼顾改善溢胶问题,并提高压敏胶的内聚力和剥离强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功能单体为端羟基聚丁二烯。进一步地,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为2800~3600。
本发明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作为功能单体,一方面与增粘树脂配合解决溢胶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压敏胶的绝缘性能,保护蓝膜在使用过程中不受电压击穿。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2800~360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化剂包括环己基异氰酸酯和/或苯基异氰酸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端羟基聚丁二烯中的-OH与固化剂中的-NCO的摩尔比为1﹕(1.2~2.5)。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实际操作中,软单体优选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两种,如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
进一步地,软单体中,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比可以为(2.5~3.5)﹕1,但不局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硬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实际操作中,硬单体优选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中的至少两种,如硬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如硬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
进一步地,硬单体中,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的质量比可以为(3.5~4.5)﹕1,但不局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引发剂包括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和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至少一种。
引发剂的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制备过程中,引发剂能够引发单体聚合即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消泡剂包括有机硅消泡剂和/或聚醚消泡剂。进一步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醚改性硅油。
本发明的压敏胶中,添加一定量的消泡剂,能够减少涂布过程中气泡的产生所造成的外观缺陷,有效提高产品的良率。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抗氧化剂包括抗氧剂101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溶剂包括乙酸乙酯、甲苯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蓝色浆包括蓝色浆826,但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混合物升温处理后,加入功能单体、增粘树脂和抗氧化剂,进行反应;
(b)向步骤(a)反应后的物料中加入固化剂、消泡剂和蓝色浆,混合均匀后,进行涂布成型。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升温处理中,升温至60~65℃,并保温10~20min。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可升温至60℃、61℃、62℃、63℃、64℃、65℃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反应包括:于60~65℃条件下反应3~5h后,升温至70~75℃条件下反应0.5~1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包括基材和压敏胶层;压敏胶层由上述任意一种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涂布成型于基材表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0~40μm。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压敏胶层的厚度可以为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基材为PET膜。进一步地,PET膜的厚度为25~50μm。
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PET的厚度可以为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蓝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敏胶层表面的离型层。进一步地,离型层为PET膜;PET膜的厚度为25~50μm。
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材、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基材、第二压敏胶层和离型层;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的厚度各自独立地选自25~50μm,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选自20~40μm。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压敏胶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
软单体70份、硬单体5份、功能单体3份、固化剂0.8份、增粘树脂6份、引发剂0.2份、蓝色浆7份、消泡剂0.2份、抗氧化剂0.2份、溶剂85份;
其中,软单体为按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
硬单体为按质量比为4﹕1的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
功能单体为端羟基聚丁二烯,数均分子量为3200;
固化剂为环己基异氰酸酯;增粘树脂为二环戊二烯树脂;
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抗氧化剂为巴斯夫汽巴抗氧剂1010;
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蓝色浆为蓝色浆826;溶剂为乙酸乙酯。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和溶剂于三颈瓶中混后;
(2)向步骤(1)的物料通入氮气除氧3min,然后升温至60℃恒温15min;
(3)保持60℃的条件,向步骤(2)的物料中加入功能单体、增粘树脂、抗氧化剂,然后反应4h;再升温至70℃反应30min,出料;
(4)向步骤(3)得到的物料中加入固化剂、消泡剂和蓝色浆,混合均匀,得到压敏胶;将压敏胶涂布于25μm厚的PET非离型面上,于120℃条件下干燥处理后与25μm厚的PET离型膜进行复合,得到压敏胶层厚度为25μm、总厚为75μm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1。
(5)将压敏胶涂布于25μm厚的PET基材上,于120℃条件下干燥处理,得到压敏胶层厚度为30μm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然后与步骤(4)所得的蓝膜-1的非离型面进行复合,最终得到总厚为130μm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仅在于:增粘树脂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不同。
实施例2中,按重量份数计,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为15.6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仅在于:增粘树脂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不同。
实施例3中,按重量份数计,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为5.2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仅在于:增粘树脂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不同。
实施例4中,按重量份数计,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为30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仅在于:功能单体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不同。
实施例5中,按重量份数计,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为1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仅在于:功能单体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不同。
实施例6中,按重量份数计,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为10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仅在于:功能单体种类不同。
实施例7中,采用等质量的甲基丙烯酸替换端羟基聚丁二烯。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仅在于:功能单体种类不同。
实施例8中,采用等质量的丙烯酰胺替换端羟基聚丁二烯。
对比例1
对比例1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增粘树脂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不同。
对比例1中,按重量份数计,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为2份。
对比例2
对比例2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增粘树脂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不同。
对比例2中,按重量份数计,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用量为35份。
对比例3
对比例3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功能单体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不同。
对比例3中,按重量份数计,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为0.5份。
对比例4
对比例4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功能单体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不同。
对比例4中,按重量份数计,端羟基聚丁二烯的用量为15份。
对比例5
对比例5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不添加增粘树脂二环戊二烯树脂。
对比例6
对比例6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不添加功能单体端羟基聚丁二烯。
对比例7
对比例7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不添加增粘树脂二环戊二烯树脂和功能单体端羟基聚丁二烯。
对比例8
对比例8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增粘树脂的种类不同。
对比例8中,采用等质量的松香树脂替换二环戊二烯树脂。
对比例9
对比例9参考实施例1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在于:功能单体的种类不同。
对比例9中,采用等质量的丙烯酰胺替换端羟基聚丁二烯。
实验例1
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蓝膜性能进行如下测试。
1、180°剥离力性能:测试方法参考GB/T2792-2004,尺寸:25mm×300mm;
2、耐高温性能:截取10cm*10cm大小的样品贴铝壳后85℃保持4h,要求无残胶、无起翘;其中残胶面积在1%~5%为轻微掉胶,5%~15%为中等掉胶,超过15%为严重掉胶。
3、溢胶性能:蓝膜成品收卷2000m常温放置3天,然后截取5cm*5cm样品平铺在一张白纸上,通过硫化机施加500KG的压力,在85℃环境下压制2h,观察白纸上有无残胶;其中溢胶线宽度在1mm以内为轻微溢胶,1~3mm为中等溢胶,宽度超过3mm的为严重溢胶。
4、绝缘性能:测试参考GB/T10064-2006,DC,1Kv,60s;倒圆半径1±0.2mm,升压速率500V/s。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性能测试结果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绝缘性能,且溢胶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成品保护膜180°剥离强度在17~19N/25mm之间,满足在动力电池组粘接上的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
软单体70~90份、硬单体0~10份、功能单体1~10份、固化剂0.1~3份、增粘树脂5~30份、引发剂0.1~0.5份、蓝色浆2~7份、消泡剂0.1~1份、抗氧化剂0~1份和溶剂50~150份;
所述增粘树脂包括二环戊二烯树脂;
所述功能单体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的质量与所述软单体、所述硬单体和所述功能单体的质量和之比为1﹕(5~15);
优选的,所述增粘树脂的质量与所述软单体、所述硬单体和所述功能单体的质量和之比为1﹕(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体为端羟基聚丁二烯;
优选的,所述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为2800~36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包括环己基异氰酸酯和/或苯基异氰酸酯;
优选的,所述端羟基聚丁二烯中的-OH与所述固化剂中的-NCO的摩尔比为1﹕(1.2~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1)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和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至少一种;
(2)所述消泡剂包括有机硅消泡剂和/或聚醚消泡剂;
(3)所述抗氧化剂包括抗氧剂1010;
(4)所述溶剂包括乙酸乙酯、甲苯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混合物升温处理后,加入功能单体、增粘树脂和抗氧化剂,进行反应;
(b)向步骤(a)反应后的物料中加入固化剂、消泡剂和蓝色浆,混合均匀后,进行涂布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升温处理中,升温至60~65℃,并保温10~20min;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反应包括:于60~65℃条件下反应3~5h后,升温至70~75℃条件下反应0.5~1h。
10.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涂布成型于所述基材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0~40μm;
优选的,所述基材为PET膜;所述PET膜的厚度为25~50μm。
CN202311513046.9A 2023-11-14 2023-11-14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343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3046.9A CN117343671A (zh) 2023-11-14 2023-11-14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3046.9A CN117343671A (zh) 2023-11-14 2023-11-14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3671A true CN117343671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3046.9A Pending CN117343671A (zh) 2023-11-14 2023-11-14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36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55122A2 (ko) 자동차용 점착테이프
CN114015388B (zh) 一种含羟基减粘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7133121A1 (zh) 应用于聚氯乙烯绝缘胶带的紫外光交联热熔压敏胶黏剂
CN107868639B (zh) 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压敏胶带及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WO2012121547A2 (ko) 웨이퍼 가공 필름용 점착제 조성물
KR20020011341A (ko) 감압성 접착 시이트 및 기능성 필름의 고정방법
US20210292537A1 (en) Curable composi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tape, and adhesive product
CN109868084B (zh) 一种uv聚合型poss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方法
CN115322740B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082775A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
CN113292951A (zh) 一种可剥离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13134B (zh) 一种电芯保护膜用胶黏剂及其制备的保护膜及应用
CN112375499B (zh) 一种耐热性能优异的uv固化压敏胶
CN116285760B (zh) 一种触摸屏双面光学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80831A (zh) 一种uv固化热熔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的电工胶带
CN117343671A (zh) 动力电池用保护蓝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06709B (zh) 一种防爆膜用光学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1447B (zh) 一种丙烯酸酯/聚异丁烯橡胶杂化压敏胶组合物
CN115340835A (zh) 一种高剥离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72276A (zh) 一种uv光致可剥离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2922A (zh) 一种电池保护膜胶带用胶水及其制备方法
JP2829412B2 (ja) 粘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6948572B (zh) 一种无小分子光引发剂uv减粘高分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87468B (zh) 一种无迁移快速uv减粘高分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89014B (zh) 丙烯酸酯共聚物、胶黏剂和保护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