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1506A - 电子照相感光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1506A
CN117321506A CN202280035445.6A CN202280035445A CN117321506A CN 117321506 A CN117321506 A CN 117321506A CN 202280035445 A CN202280035445 A CN 202280035445A CN 117321506 A CN117321506 A CN 117321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formula
layer
repeating unit
photorece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54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本和隆
森川良太
大塚裕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321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1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在同一层中。相对于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总质量,第二树脂的含有率是1%以上3%以下。第一树脂具有式(1)、(2)、(3)和(4)所示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述式(1)和所述式(3)所示的重复单元的总数,所述式(3)所示重复单元的含有率是大于0%且小于20%。第二树脂是不同于第一树脂的聚酯树脂。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像承载体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或者多功能一体机)中。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感光层。电子照相感光体例如有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单层的感光层,单层的感光层具有电荷产生功能和电荷输送功能。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电荷产生层具有电荷产生功能,电荷输送层具有电荷输送功能。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表面层含有由下列式子所示的二元羧酸成分和二元酚成分得到的聚芳酯树脂。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5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通过提高粘结树脂在感光层形成用溶剂中的溶解性来良好地形成感光层方面、耐磨损性方面以及抑制感光层剥离(以下,有时记载为薄膜剥离)方面是不充分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形成感光层、耐磨损性优异且能够抑制薄膜剥离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所述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在同一层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第二树脂的含有率是1%以上3%以下。所述第一树脂具有式(1)、(2)、(3)和(4)所示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述式(1)和所述式(3)所示的重复单元的总数,所述式(3)所示重复单元的含有率是大于0%且小于20%。所述第二树脂是不同于所述第一树脂的聚酯树脂。
所述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X表示式(X1)或者(X2)所示的二价基。所述式(2)中,W表示式(W1)或者(W2)所示的二价基。
所述式(X1)中,t表示1以上3以下的整数,*表示结合键。所述式(X2)中,R3和R4表示氢原子或者C1-C4烷基,R3和R4表示彼此不同的基,*表示结合键。
所述式(W1)和所述式(W2)中,*表示结合键。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能够良好地形成感光层、耐磨损性优异且能够抑制薄膜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树脂(1-H)的1H-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后再进行实施。另外,存在适当地省略了重复说明之处的情况,但不限定发明的要旨。以下,有时在化合物名称之后加上“类”来统称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还有,在化合物名称之后加上“类”来表示聚合物名称的情况下,表示聚合物的重复单元源自该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还有,“通式”和“化学式”统称为“式”。式的说明中的“各自独立”是指可以表示相同的基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基。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所述的各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没有特别规定的话,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量值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精工仪器株式会社制造“DSC-6220”)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K7121-2012”测量的值。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的吸热曲线(纵轴:热流量(DSC信号);横轴:温度)中,玻璃化转变引起的拐点温度(具体来说,基线的外推线与下降线的外推线之交点的温度)相当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特别规定的话,数均分子量(Mn)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值。没有特别规定的话,酸值和羟值各自的测量值是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K0070-1992”测量的值。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取代基进行说明。卤素原子(卤基)例如可以举出:氟原子(氟基)、氯原子(氯基)、溴原子(溴基)和碘原子(碘基)。
除非另有说明,C1-C8烷基、C1-C6烷基、C1-C4烷基、C1-C3烷基和C3烷基都是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且是无取代的。C1-C8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2-乙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和3-乙基丁基、直链状和支链状的庚基以及直链状和支链状的辛基。C1-C6烷基、C1-C4烷基、C1-C3烷基和C3烷基的例子各自是C1-C8烷基的例子中具有相应碳原子数的基。
除非另有说明,C1-C10全氟烷基、C3-C10全氟烷基、C5-C7全氟烷基和C6全氟烷基都是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且是无取代的。C1-C10全氟烷基例如可以举出:三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正丙基、全氟异丙基、全氟正丁基、全氟仲丁基、全氟叔丁基、全氟正戊基、全氟-1-甲基丁基、全氟-2-甲基丁基、全氟-3-甲基丁基、全氟-1-乙基丙基、全氟-2-乙基丙基、全氟-1,1-二甲基丙基、全氟-1,2-二甲基丙基、全氟-2,2-二甲基丙基、全氟正己基、全氟-1-甲基戊基、全氟-2-甲基戊基、全氟-3-甲基戊基、全氟-4-甲基戊基、全氟-1,1-二甲基丁基、全氟-1,2-二甲基丁基、全氟-1,3-二甲基丁基、全氟-2,2-二甲基丁基、全氟-2,3-二甲基丁基、全氟-3,3-二甲基丁基、全氟-1,1,2-三甲基丙基、全氟-1,2,2-三甲基丙基、全氟-1-乙基丁基、全氟-2-乙基丁基和全氟-3-乙基丁基、直链状和支链状的全氟庚基、直链状和支链状的全氟辛基、直链状和支链状的全氟壬基以及直链状和支链状的全氟癸基。C3-C10全氟烷基、C5-C7全氟烷基和C6全氟烷基的例子是C1-C10全氟烷基的例子中具有相应碳原子数的基。
除非另有说明,C1-C6链烷叉基和C1-C3链烷叉基都是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且是无取代的。C1-C6链烷叉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叉基(亚甲基)、乙叉基、正丙叉基、异丙叉基、正丁叉基、仲丁叉基、叔丁叉基、正戊叉基、1-甲基丁叉基、2-甲基丁叉基、3-甲基丁叉基、1-乙基丙叉基、2-乙基丙叉基、1,1-二甲基丙叉基、1,2-二甲基丙叉基、2,2-二甲基丙叉基、正己烷叉基、1-甲基戊叉基、2-甲基戊叉基、3-甲基戊叉基、4-甲基戊叉基、1,1-二甲基丁叉基、1,2-二甲基丁叉基、1,3-二甲基丁叉基、2,2-二甲基丁叉基、2,3-二甲基丁叉基、3,3-二甲基丁叉基、1,1,2-三甲基丙叉基、1,2,2-三甲基丙叉基、1-乙基丁叉基、2-乙基丁叉基和3-乙基丁叉基。C1-C3链烷叉基的例子是C1-C6链烷叉基的例子中具有相应碳原子数的基。如上所述,说明了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取代基。
[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记载为感光体)。本实施方式的感光体具备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感光层优选为作为感光体的最外表面层。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为了提高耐磨损性并抑制薄膜剥离,优选为感光体的最外表面层至少含有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
感光体例如是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有时记载为单层型感光体)或者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有时记载为层叠型感光体)。
<层叠型感光体>
以下,参照图1~图3,对作为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层叠型感光体1进行说明。图1~图3各自表示层叠型感光体1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1所示,层叠型感光体1例如具备导电性基体2和感光层3。感光层3含有电荷产生层3a和电荷输送层3b。也就是说,层叠型感光体1中,感光层3具备电荷产生层3a和电荷输送层3b。电荷产生层3a例如是一层的。电荷输送层3b例如是一层的。
如图1所示,可以在导电性基体2上设置电荷产生层3a,并在电荷产生层3a上设置电荷输送层3b。或者,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导电性基体2上设置电荷输送层3b,并在电荷输送层3b上设置电荷产生层3a。
如图3所示,层叠型感光体1也可以在导电性基体2和感光层3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中间层4(底涂层)。中间层4设置在导电性基体2与感光层3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层叠型感光体1中,感光层3可以直接在导电性基体2上。或者,如图3所示,层叠型感光体1中,感光层3也可以隔着中间层4在导电性基体2上。在层叠型感光体1具备中间层4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以在导电性基体2上设置中间层4,在中间层4上设置电荷产生层3a,在电荷产生层3a上设置电荷输送层3b。或者,也可以在导电性基体2上设置中间层4,在中间层4上设置电荷输送层3b,在电荷输送层3b上设置电荷产生层3a。
层叠型感光体1也可以在导电性基体2和感光层3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保护层5(参照图6)。保护层5设置在感光层3上。如图1~图3所示,感光层3(例如,电荷输送层3b或者电荷产生层3a)可以作为层叠型感光体1的最外表面层。或者,保护层5也可以作为层叠型感光体1的最外表面层。
如图1所示,优选感光层3(优选为电荷输送层3b)作为层叠型感光体1的最外表面层。更优选为:电荷输送层3b是一层的且作为层叠型感光体1的最外表面层。通过使含有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电荷输送层3b作为最外表面层,层叠型感光体1的耐磨损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薄膜剥离得到进一步的抑制。
电荷产生层3a含有电荷产生剂。根据需要,电荷产生层3a也可以含有基体树脂。根据需要,电荷产生层3a也可以含有添加剂。电荷产生层3a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0.01μm以上5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上3μm以下。
电荷输送层3b含有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根据需要,电荷输送层3b也可以含有添加剂。电荷输送层3b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2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50μm以下。如上所述,参照图1~图3说明了层叠型感光体1。
<单层型感光体>
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作为感光体一个例子的单层型感光体10进行说明。图4~图6各自是单层型感光体10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4所示,单层型感光体10例如具备导电性基体2和感光层3。单层型感光体10所具备的的感光层3是单层的。以下,“单层的感光层3”有时记载为“单层型感光层3c”。
如图5所示,在导电性基体2和单层型感光层3c的基础上,单层型感光体10也可以进一步具备中间层4(底涂层)。中间层4设置在导电性基体2与单层型感光层3c之间。如图4所示,单层型感光层3c可以直接在导电性基体2上。或者,如图5所示,单层型感光层3c也可以隔着中间层4在导电性基体2上。
如图6所示,在导电性基体2和单层型感光层3c的基础上,单层型感光体10也可以进一步具备保护层5。保护层5设置在单层型感光层3c上。如图4和图5所示,单层型感光层3c可以作为单层型感光体10的最外表面层。或者,如图6所示,保护层5也可以作为单层型感光体10的最外表面层。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为感光层3(更具体地来说,单层型感光层3c)作为单层型感光体10的最外表面层。通过使含有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单层型感光层3c作为最外表面层,单层型感光体10的耐磨损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薄膜剥离得到进一步的抑制。
单层型感光层3c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根据需要,单层型感光层3c也可以进一步含有电子输送剂。根据需要,单层型感光层3c也可以含有添加剂。
单层型感光层3c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5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如上所述,参照图4~图6,说明了单层型感光体10。
<第一树脂>
第一树脂例如作为粘结树脂被包含在感光层中。第一树脂是聚芳酯树脂。第一树脂具有式(1)、(2)、(3)和(4)所示的重复单元。相对于式(1)和式(3)所示的重复单元的总数,式(3)所示重复单元的含有率是大于0%且小于20%。
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X表示式(X1)或者(X2)所示的二价基。式(2)中,W表示式(W1)或者(W2)所示的二价基。
式(X1)中,t表示1以上3以下的整数,*表示结合键。式(X2)中,R3和R4表示氢原子或者C1-C4烷基,R3和R4表示彼此不同的基,*表示结合键。
式(W1)和(W2)中,*表示结合键。
以下,式(1)、(2)、(3)和(4)所示的重复单元有时分别记载为“重复单元(1)、(2)、(3)和(4)”。还有,重复单元(3)相对于重复单元(1)和(3)的总数之含有率有时记载为“含有率(3)”。还有,具有重复单元(1)、(2)、(3)和(4)且含有率(3)大于0%小于20%的树脂有时记载为“树脂(PA)”。
树脂(PA)相对于感光层形成用溶剂的溶解性是优异的。通过将溶解性优异的树脂(PA)作为第一树脂使用,能够良好地形成感光体的感光层。还有,通过含有作为第一树脂的树脂(PA),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得到提高。
含有率(3)是指:相对于树脂(PA)所具有的重复单元(1)的数N1和重复单元(3)的数N3之合计,重复单元(3)的数N3的百分比(即,100×N3/(N1+N3))。通过使含有率(3)小于20%,提高树脂(PA)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通过使含有率(3)大于0%,即含有率(3)不为0%,在感光层含有树脂(PA)的情况下,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得到提高。含有率(3)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还有,含有率(3)优选为19%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相对于重复单元(2)和(4)的总数,重复单元(4)的含有率大于0%小于100%。重复单元(4)相对于重复单元(2)和(4)的总数之含有率有时记载为“含有率(4)”。含有率(4)是指:相对于树脂(PA)所具有的重复单元(2)的数N2和重复单元(4)的数N4之合计,重复单元(4)的数N4的百分比(即,100×N4/(N2+N4))。含有率(4)大于0%,即含有率(4)不为0%,因此树脂(PA)具有重复单元(4)。通过具有重复单元(4),树脂(PA)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得到提高,在感光层含有树脂(PA)的情况下,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含有率(4)小于100%,即含有率(4)不为100%,因此树脂(PA)具有重复单元(2)。通过具有重复单元(2),在感光层含有树脂(PA)的情况下,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得到提高。含有率(4)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上。还有,含有率(4)优选为99%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下。
使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仪测量树脂(PA)的1H-NMR谱图,根据所得1H-NMR谱图中各重复单元的特征峰值的比率,能够分别计算出含有率(3)和(4)。
式(1)中,R1和R2优选为表示甲基。
式(X1)中,t优选为表示2。
式(X2)中,优选为R3表示氢原子且R4表示甲基、乙基或C3烷基,或者优选为R3表示甲基且R4表示乙基或C3烷基,或者优选为R3表示乙基且R4表示C3烷基。更优选为R3表示甲基且R4表示乙基。
式(X1)和(X2)中的*所示的结合键结合到式(1)中的X所结合的碳原子。式(W1)和(W2)中的*所示的结合键结合到式(2)中的W所结合的碳原子。
重复单元(1)例如可以举出:式(1-1)、(1-2)和(1-3)所示的重复单元(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重复单元(1-1)、(1-2)和(1-3))。
重复单元(2)是式(2-1)或者(2-2)所示的重复单元(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重复单元(2-1)和(2-2))。
一实施方式中,式(1)中,优选为R1和R2表示甲基且X是式(X1)所示的二价基。重复单元(1)更优选为重复单元(1-1)。进一步优选为:重复单元(1)是重复单元(1-1)且重复单元(2)是重复单元(2-1);或者重复单元(1)是重复单元(1-1)且重复单元(2)是重复单元(2-2)。
另一实施方式中,式(1)中,优选为R1和R2表示氢原子且X是式(X2)所示的二价基。重复单元(1)更优选为重复单元(1-2)。进一步优选为:重复单元(1)是重复单元(1-2)且重复单元(2)是重复单元(2-1);或者重复单元(1)是重复单元(1-2)且重复单元(2)是重复单元(2-2)。通过使感光层含有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树脂(PA),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树脂(PA)也可以具有末端基。树脂(PA)所具有的末端基例如可以举出:式(T-1)和(T-2)所示的末端基。式(T-1)所示的末端基优选为式(T-DMP)所示的末端基(以下,有时记载为末端基(T-DMP))。式(T-2)所示的末端基优选为式(T-PFH)所示的末端基(以下,有时记载为末端基(T-PFH))。
式(T-1)中,R11表示C1-C6烷基或者卤素原子,p表示0以上5以下的整数。R11优选为表示C1-C6烷基,更优选为表示C1-C3烷基,进一步优选为表示甲基。p优选为表示1以上3以下的整数,更优选为表示2。
式(T-2)中,R12表示C1-C6链烷叉基,Rf表示C1-C10全氟烷基。R12优选为表示C1-C3链烷叉基,更优选为表示亚甲基。Rf优选为表示C3-C10全氟烷基,更优选为表示C5-C7全氟烷基,进一步优选为表示C6全氟烷基。
式(T-1)、(T-2)、(T-DMP)和(T-PFH)中的*表示结合键。式(T-1)、(T-2)、(T-DMP)和(T-PFH)中的*所示的结合键结合到位于树脂(PA)的末端并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更具体地来说,重复单元(2)或者(4))。
为了进一步提高感光体的耐磨损性,作为第一树脂的树脂(PA)优选为含有具有卤素原子的末端基。基于同样的理由,更优选为:式(1)中,R1和R2表示甲基且X是式(X1)所示的二价基,树脂(PA)含有具有卤素原子的末端基。
具有卤素原子的末端基的一个例子是式(T-1)中的R11表示卤素原子时的末端基(T-1)。具有卤素原子的末端基的另一个例子是末端基(T-2)。
树脂(PA)的优选例是表1中的树脂(PA-1)~(PA-4)。树脂(PA-1)~(PA-4)分别具有表1中的重复单元(1)~(4)。表1和后面说明的表2中,单元(1)~(4)分别表示重复单元(1)~(4)。
【表1】
树脂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PA-1 1-1 2-1 3 4
PA-2 1-2 2-1 3 4
PA-3 1-1 2-2 3 4
PA-4 1-2 2-2 3 4
树脂(PA)进一步的优选例是表2中的树脂(PA-a)~(PA-h)。树脂(PA-a)~(PA-h)分别具有表2中的重复单元(1)~(4)和表2中的末端基。
【表2】
树脂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末端基
PA-a 1-1 2-1 3 4 T-DMP
PA-b 1-2 2-1 3 4 T-DMP
PA-c 1-1 2-2 3 4 T-DMP
PA-d 1-2 2-2 3 4 T-DMP
PA-e 1-1 2-1 3 4 T-PFH
PA-f 1-2 2-1 3 4 T-PFH
PA-g 1-1 2-2 3 4 T-PFH
PA-h 1-2 2-2 3 4 T-PFH
树脂(PA)中,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更具体地来说,重复单元(1)或者(3))与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更具体地来说,重复单元(2)或者(4))相邻而相互键合。即,重复单元(1)可以与重复单元(2)进行结合,也可以与重复单元(4)进行结合。还有,重复单元(3)可以与重复单元(2)进行结合,也可以与重复单元(4)进行结合。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与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具有大致相同的数量,满足计算公式“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的数量=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的数量+1”。树脂(PA)例如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周期共聚物或者嵌段共聚物。
树脂(PA)中,重复单元(1)可以只含有1种重复单元(1),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例如,2种)重复单元(1)。树脂(PA)中,重复单元(2)可以只含有1种重复单元(2),也可以含有2种重复单元(2)。
树脂(PA)中,重复单元也可以进一步具有重复单元(1)~(4)以外的重复单元。但是,为了提高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在感光层含有树脂(PA)的情况下感光体的耐磨损性,相对于树脂(PA)所具有的重复单元的总数,重复单元(1)~(4)的含有率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特别优选为100%。即,树脂(PA)特别优选为重复单元只具有重复单元(1)~(4)。
为了提高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对于树脂(PA)所具有的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的总数,重复单元(3)的含有率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小于20%。
第一树脂可以是1种树脂(PA),也可以是2种以上的树脂(PA)。
树脂(PA)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上,更优选为3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00以上,特别优选为55,000以上。树脂(PA)的粘均分子量是10,000以上时,在被感光体的感光层含有的情况下,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树脂(PA)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80,000以下,更优选为7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000以下。树脂(PA)的粘均分子量是80,000以下时,树脂(PA)相对于溶剂的溶解性得到提高。树脂(PA)的粘均分子量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K7252-1:2016进行测量。
接下来,对树脂(P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树脂(PA)的制造方法例如是:双酚(用于构成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与二羧酸(用于构成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进行缩聚的方法。缩聚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合成方法(例如,溶液聚合、熔融聚合或者界面聚合)。
双酚(用于构成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例如有:式(BP-1)和(BP-3)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化合物(BP-1)和(BP-3))。二羧酸(用于构成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例如有:式(DC-2)和(DC-4)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化合物(DC-2)和(DC-4))。式(BP-1)中的R1、R2和X与式(1)中的R1、R2和X具有相同含义。式(DC-2)中的W与式(2)中的W具有相同含义。
树脂(PA)的制造中,相对于化合物(BP-1)和(BP-3)的添加量合计(单位:摩尔),通过改变化合物(BP-3)的添加量(单位:摩尔),能够调整含有率(3)。还有,相对于化合物(DC-2)和(DC-4)的添加量合计(单位:摩尔),通过改变化合物(DC-4)的添加量(单位:摩尔),能够调整含有率(4)。
双酚也可以使用衍生化了的芳香族二乙酸盐。二羧酸也可以使用衍生物。二羧酸的衍生物的例子有:二羧酸二氯化物、二羧酸二甲酯、二羧酸二乙酯和二羧酸酐。二羧酸二氯化物是二羧酸所具有的2个“-C(=O)-OH”基各自都被“-C(=O)-Cl”基进行了取代的化合物。
双酚与二羧酸的缩聚中,也可以添加末端终止剂。末端终止剂例如是2,6-二甲基苯酚和1H,1H-全氟-1-庚醇。通过使用2,6-二甲基苯酚作为末端终止剂,能够形成末端基(T-DMP)。通过使用1H,1H-全氟-1-庚醇作为末端终止剂,能够形成末端基(T-PFH)。
双酚与二羧酸的缩聚中,也可以添加碱和催化剂中的一者或两者。碱的例子有氢氧化钠。催化剂的例子有苄基三丁基氯化铵、氯化铵、溴化铵、季铵盐、三乙胺和三甲胺。
<第二树脂>
通过使感光层含有第二树脂,感光层相对于感光层所接触的面的粘结性得到提高,薄膜剥离得到抑制。还有,通过使感光层含有第二树脂,感光体的感光度特性也得到提高。
第二树脂是聚酯树脂。第二树脂是不同于第一树脂的聚酯树脂,即是树脂(PA)以外的聚酯树脂。第二树脂与第一树脂的不同在于:第二树脂不满足从具有重复单元(1)的条件、具有重复单元(2)的条件、具有重复单元(3)的条件、具有重复单元(4)的条件以及含有率(3)大于0%小于20%的条件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条件。或者,第二树脂与第一树脂的不同在于第二树脂的维氏硬度与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不同。
作为第二树脂的聚酯树脂可以通过使1种以上多元醇单体与1种以上多元羧酸单体进行缩聚来获得。作为第二树脂的聚酯树脂是1种以上多元醇单体与1种以上多元羧酸单体的聚合物。
多元醇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二醇单体、双酚单体和三元以上的醇单体。
二醇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2-丁烯-1,4-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4-苯二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甲撑二醇。
双酚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双酚A、氢化双酚A、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
三元以上的醇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山梨糖醇、1,2,3,6-己四醇、1,4-脱水山梨糖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丙三醇、二丙三醇、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1,3,5-三羟基甲苯。
多元羧酸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二元羧酸单体和三元以上的羧酸单体。
二元羧酸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顺丁烯二酸、富马酸、柠康酸、甲叉琥珀酸、戊烯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环己烷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丙二酸、琥珀酸、烷基琥珀酸和烯基琥珀酸。烷基琥珀酸的例子可以举出:正丁基琥珀酸、异丁基琥珀酸、正辛基琥珀酸、正十二烷基琥珀酸和异十二烷基琥珀酸。烯基琥珀酸的例子可以举出:正丁烯基琥珀酸、异丁烯基琥珀酸、正辛烯基琥珀酸、正十二烯基琥珀酸和异十二烯基琥珀酸。
三元以上的羧酸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1,2,4-苯三甲酸(偏苯三甲酸)、2,5,7-萘三甲酸、1,2,4-萘三甲酸、1,2,4-丁烷三甲酸、1,2,5-己烷三甲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1,2,4-环己烷三甲酸、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甲酸、均苯四酸和Empol三聚酸。
作为第二树脂的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5℃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47℃以上95℃以下。作为第二树脂的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上30000以下,更优选为16000以上17000以下。作为第二树脂的聚酯树脂的羟值优选为1mgKOH/g以上1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6mgKOH/g以上7mgKOH/g以下。作为第二树脂的聚酯树脂的酸值优选为0.1mgKOH/g以上1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0.1mgKOH/g以上5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gKOH/g以上且小于2mgKOH/g。
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在同一层中。在感光体是层叠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在同一层的电荷输送层中。在感光体是单层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在同一层的单层型感光层中。感光层可以含有1种第二树脂,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第二树脂。
<第二树脂含有率>
第二树脂相对于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总质量之含有率是1%以上3%以下。以下,“第二树脂相对于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总质量之含有率”有时记载为“第二树脂含有率”。第二树脂含有率按照数学式“第二树脂含有率=100×第二树脂的质量/(第一树脂的质量+第二树脂的质量)”进行计算。另外,在感光层含有2种以上第一树脂的情况下,第一树脂的质量是2种以上第一树脂的合计质量。在感光层含有2种以上第二树脂的情况下,第二树脂的质量是2种以上第二树脂的合计质量。
通过使第二树脂含有率为1%以上,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通过使第二树脂含有率为3%以下,提高感光体的耐磨损性。
<维氏硬度>
本实施方式中,维氏硬度是指45℃时的维氏硬度。维氏硬度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Z2244的方法进行测量。
为了提高感光层相对于感光层所接触的面的粘结性并抑制薄膜剥离,第二树脂的维氏硬度优选为低于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通过维氏硬度低的第二树脂使感光层具有适度的柔软性,从而提高感光层相对于感光层所接触的面的紧密接触性。
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第二树脂的维氏硬度优选为10.0HV以上20.0HV以下,更优选为15.5HV以上16.5HV以下。
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优选为25.0HV以上40.0HV以下,更优选为30.0HV以上35.0H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5HV以上33.5HV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3.0HV以上33.5HV以下。
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感光层的维氏硬度优选为24.0HV以上40.0HV以下,更优选为29.0HV以上34.0H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HV以上33.5HV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3.0HV以上33.5HV以下。层叠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电荷输送层的维氏硬度相当于感光层的维氏硬度。单层型感光体的情况下,单层型感光层的维氏硬度相当于感光层的维氏硬度。
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H1与第二树脂的维氏硬度H2之差(H1-H2)优选为14.5HV以上,更优选为15.0H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5HV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16.0HV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6.5HV以上,特别优选为16.6HV以上。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H1与第二树脂的维氏硬度H2之差(H1-H2)优选为18.0HV以下,更优选为17.5H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1HV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7.0HV以下。
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感光层的维氏硬度优选为低于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H1与感光层的维氏硬度HP之差(H1-HP)优选为0.2HV以上1.0HV以下。为了抑制感光体的薄膜剥离,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H1与感光层的维氏硬度HP之差(H1-HP)也优选为从0.2HV、0.3HV、0.4HV、0.5HV、0.6HV、0.7HV、0.8HV、0.9HV和1.0HV构成的组中选择的2个值的范围内。
<基体树脂>
基体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更具体地来说,聚芳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顺丁烯二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离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砜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酮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聚醚树脂)、热固性树脂(更具体地来说,硅酮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其它交联性热固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更具体地来说,环氧-丙烯酸类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类共聚物)。为了良好地形成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基体树脂优选为不同于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
<空穴输送剂>
空穴输送剂例如是:三苯胺衍生物、二胺衍生物(例如,N,N,N',N'-四苯基联苯胺衍生物、N,N,N',N'-四苯基苯二胺衍生物、N,N,N',N'-四苯基萘二胺衍生物、N,N,N',N'-四苯基亚菲基二胺(N,N,N',N'-tetraphenyl phenanthrylene diamine)衍生物和二(氨基苯基乙烯基)苯衍生物)、恶二唑类化合物(例如,2,5-二(4-甲基氨基苯基)-1,3,4-恶二唑)、苯乙烯类化合物(例如,9-(4-二乙氨基苯乙烯基)蒽)、咔唑类化合物(例如,聚乙烯基咔唑)、有机聚硅烷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例如,1-苯基-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吡唑啉)、腙类化合物、吲哚类化合物、恶唑类化合物、异恶唑类化合物、噻唑类化合物、噻二唑类化合物、咪唑类化合物、吡唑类化合物和三唑类化合物。感光层可以只含有1种空穴输送剂,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空穴输送剂。
空穴输送剂的优选例可以举出式(21)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载为空穴输送剂(21))。通过使感光层含有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并含有空穴输送剂(21),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形成感光层,感光体的耐磨损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薄膜剥离得到进一步抑制。
式(21)中,R31、R32、R33、R34、R35和R36各自独立,表示C1-C8烷基或者苯基。R37和R38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C8烷基或者苯基。b1、b2、b3和b4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5以下的整数。b5和b6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4以下的整数。d和e各自独立,表示0或者1。
式(21)中,b1表示2以上5以下的整数时,若干个R31彼此相同或不同。b2表示2以上5以下的整数时,若干个R32彼此相同或不同。b3表示2以上5以下的整数时,若干个R33彼此相同或不同。b4表示2以上5以下的整数时,若干个R34彼此相同或不同。b5表示2以上4以下的整数时,若干个R35彼此相同或不同。b6表示2以上4以下的整数时,若干个R36彼此相同或不同。
式(21)中,R31~R36各自独立,优选为表示C1-C8烷基,更优选为表示C1-C3烷基,进一步优选为表示甲基或者乙基。R37和R38优选为表示氢原子。b1、b2、b3和b4各自独立,优选为表示0以上2以下的整数。b5和b6优选为表示0。
空穴输送剂的进一步优选例可以举出式(HTM-1)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载为空穴输送剂(HTM-1)。
在感光体是层叠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空穴输送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在感光体是单层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空穴输送剂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70质量份以下。
<电荷产生剂>
电荷产生剂例如是:酞菁类颜料、苝类颜料、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二硫酮吡咯并吡咯(dithioketo-pyrrolopyrrole)颜料、无金属萘酞菁颜料、金属萘酞菁颜料、方酸颜料、靛蓝颜料、甘菊蓝颜料、菁颜料、无机光导材料(例如,硒、硒-碲、硒-砷、硫化镉和非晶硅)的粉末、吡喃颜料、蒽嵌蒽醌类颜料、三苯甲烷类颜料、士林类颜料、甲苯胺类颜料、吡唑啉类颜料和喹吖啶酮类颜料。感光层可以只含有1种电荷产生剂,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电荷产生剂。
酞菁类颜料是具有酞菁结构的颜料。酞菁类颜料例如是无金属酞菁和金属酞菁。金属酞菁例如是氧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镓酞菁。无金属酞菁由式(CGM-1)表示。氧钛酞菁由式(CGM-2)表示。
/>
酞菁类颜料可以是结晶,也可以是非结晶。无金属酞菁的结晶例如是无金属酞菁的X型晶体(以下,有时记载为X型无金属酞菁)。氧钛酞菁的结晶例如是氧钛酞菁的α型、β型和Y型晶体(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α型、β型和Y型氧钛酞菁)。
例如,在数字光学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之类光源的激光打印机或者传真机)中,优选为使用在700nm以上波长区域具有感光度的感光体。基于在700nm以上的波长区域具有高量子产率的观点来看,电荷产生剂优选为酞菁类颜料,更优选为无金属酞菁或者氧钛酞菁,进一步优选为氧钛酞菁,特别优选为Y型氧钛酞菁。
Y型氧钛酞菁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光谱中,例如在布拉格角(2θ±0.2°)的27.2°具有主峰。CuKα特征X射线衍射光谱中的主峰是指在布拉格角(2θ±0.2°)为3°以上40°以下的范围中具有第一大或者第二大强度的峰。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光谱中,Y型氧钛酞菁在26.2℃没有峰值。
CuKα特征X射线衍射光谱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测量。首先,将样品(氧钛酞菁)填充到X射线衍射装置(Rigaku Corporation制造“RINT(日本注册商标)1100”)的样品支架中,以X射线管Cu、管电压40kV、管电流30mA以及CuKα特征X射线波长的条件,测量X射线衍射光谱。测量范围(2θ)例如是3°以上40°以下(起始角3°、停止角40°),扫描速度例如是10°/分。根据所得X射线衍射光谱确定主峰,读取主峰的布拉格角。
在感光体是层叠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相对于基体树脂100质量份,电荷产生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3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200质量份以下。在感光体是单层型感光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电荷产生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
<添加剂>
添加剂例如是: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自由基捕获剂、单重态淬灭剂、软化剂、表面改性剂、增量剂、增稠剂、分散稳定剂、蜡、供体、表面活性剂、可塑剂、增感剂、电子受体化合物和流平剂。流平剂优选为硅油,更优选为具有聚二甲基硅氧烷结构的硅油。
<导电性基体>
导电性基体只要至少其表面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导电性基体的一个例子是: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性基体。导电性基体的另一个例子是:由导电性材料包覆的导电性基体。导电性材料例如是:铝、铁、铜、锡、铂、银、钒、钼、铬、镉、钛、镍、钯、铟、不锈钢和黄铜。这些导电性材料中,基于电荷从感光层到导电性基体移动良好的观点,优选为铝或者铝合金。
导电性基体的形状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来适当选择。导电性基体的形状例如是:片状和鼓状。还有,导电性基体的厚度根据导电性基体的形状来适当选择。
<中间层>
中间层(底涂层)例如含有无机颗粒和用在中间层中的树脂(中间层用树脂)。可以认为:通过中间层的存在,能够维持可抑制漏电发生这种程度的绝缘状态,同时使曝光感光体时产生的电流流动顺利,由此能够抑制电阻的增加。
无机颗粒例如是:金属(例如,铝、铁和铜)的颗粒、金属氧化物(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和氧化锌)的颗粒和非金属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的颗粒。
中间层用树脂的例子与前述的其它粘结树脂的例子相同。为了良好地形成中间层和感光层,中间层用树脂优选为不同于感光层中含有的粘结树脂。中间层也可以含有添加剂。中间层中含有的添加剂的例子与感光层中含有的添加剂的例子相同。
<感光体的制造方法>
关于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对层叠型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和单层型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层叠型感光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含有电荷产生层形成工序和电荷输送层形成工序。电荷产生层形成工序中,首先,制备用于形成电荷产生层的涂布液(以下,有时记载为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将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上。然后,去除涂布上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所含的溶剂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形成电荷产生层。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例如含有电荷产生剂、基体树脂和溶剂。通过使电荷产生剂和基体树脂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来制备这样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根据需要,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也可以进一步含有添加剂。
电荷输送层形成工序中,首先,制备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的涂布液(以下,有时记载为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去除所涂布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所含的溶剂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形成电荷输送层。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含有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和溶剂。通过将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可以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根据需要,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也可以进一步含有添加剂。
单层型感光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含有单层型感光层形成工序。单层型感光层形成工序中,制备用于形成单层型感光层的涂布液(以下,有时记载为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将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上。然后,去除所涂布的感光层用涂布液所含的溶剂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形成单层型感光层。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例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和溶剂。通过将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第二树脂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制备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根据需要,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也可以进一步含有电子输送剂和添加剂中的一者或两者。
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涂布液)中含有的溶剂只要能够使涂布液中含有的各成分溶解或者分散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溶剂例如是:醇(更具体地来说,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丁醇等)、脂肪烃(更具体地来说,正己烷、辛烷和环己烷等)、芳香族烃(更具体地来说,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卤化烃(更具体地来说,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和氯苯等)、醚(更具体地来说,二甲醚、二乙醚、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和二甘醇二甲醚等)、酮(更具体地来说,丙酮、甲基乙基酮和环己酮等)、酯(更具体地来说,乙酸乙酯和乙酸甲酯等)、二甲基甲醛、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
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中含有的溶剂优选为不同于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中含有的溶剂。其理由是,在电荷产生层上涂布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情况下,优选为电荷产生层不溶解于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溶剂。
将各成分混合并分散在溶剂中,由此制备涂布液。混合或者分散的操作中,例如可以使用珠磨机、辊磨机、球磨机、磨碎机、油漆振荡器或者超声波分散器。
使用涂布液进行涂布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均匀涂布上涂布液的方法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涂布方法例如有: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和棒涂法。
去除涂布液中含有的溶剂的至少一部分的方法例如有:加热、减压或者加热与减压的并用。更具体地来说,可以举出使用高温干燥机或者减压干燥机进行热处理(热风干燥)的方法。热处理的温度例如是40℃以上150℃以下。热处理的时间例如是3分以上120分以下。
另外,感光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需要也可以进一步包含中间层形成工序和保护层形成工序中的一者或两者。中间层形成工序和保护层形成工序中,能够适当选择众所周知的方法。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定于实施例的范围。
<第一树脂的准备>
按照以下的方法,合成实施例中使用的树脂(1-A)~(1-I)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树脂(1-J)~(1-N)。树脂(1-A)~(1-N)的组份表示在下述表3中。树脂(1-A)~(1-N)在后面说明的层叠型感光体的制造中作为第一树脂使用。
【表3】
表3中,“BisCZ”、“BisB”、“BisZ”、“BP”、“14NACC”、“26NACC”、“DPEC”、“TPC”和“IPC”分别是下述式子(BisCZ)、(BisB)、(BisZ)、(BP)、(14NACC)、(26NACC)、(DPEC)、(TPC)和(IPC)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化合物(BisCZ)、(BisB)、(BisZ)、(BP)、(14NACC)、(26NACC)、(DPEC)、(TPC)和(IPC))。
还有,表3中各用语的含义如下。
单体:树脂的合成中使用的单体
形成单元:由该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
树脂1-A~1-N:树脂(1-A)~(1-N)
双酚添加率:相对于树脂的合成中添加的双酚单体的总量(单位:摩尔),该双酚单体的量(单位:摩尔)的百分比(单位:%)
二羧酸添加率:相对于树脂的合成中添加的二羧酸单体的总量(单位:摩尔),该二羧酸单体的量(单位:摩尔)的百分比(单位:%)
分子量:粘均分子量
单元:重复单元
TPC/IPC:摩尔比为1/1的化合物(TPC)和(IPC)的混合物
TPC/IPC栏的50/50:化合物(TPC)的二羧酸添加率是50%且化合物(IPC)的二羧酸添加率是50%
DMP:2,6-二甲基苯酚
PFH:1H,1H-全氟-1-庚醇
无法测量:树脂不溶于粘度分子量测量用的溶剂,无法测量出粘均分子量-:未使用该单体
(树脂(1-A)的合成)
使用具备温度计、三通阀和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在反应容器中,放入作为单体的化合物(BisCZ)(38.95mmol)、作为单体的化合物(BP)(2.05mmol)、作为末端终止剂的2,6-二甲基苯酚(0.413mmol)、氢氧化钠(98mmol)、苄基三丁基氯化铵(0.384mmol)。使用氩气置换反应容器内的空气。在反应容器的内含物中加入水(300mL)。将反应容器的内含物在50℃搅拌1小时。将反应容器的内含物冷却到10℃,得到碱性水溶液S-A。
接下来,使作为单体的化合物(14NACC)的二羧酸二氯化物(16.0mmol)和作为单体的化合物(26NACC)的二羧酸二氯化物(16.0mmol)溶解在三氯甲烷(150mL)中。由此,得到三氯甲烷溶液S-B。
相对于碱性水溶液S-A,使用滴液漏斗,用时110分钟缓慢地滴加三氯甲烷溶液S-B。将反应容器的内含物的温度(液温)调节到15±5℃,将反应容器的内含物搅拌4小时进行聚合反应。使用倾析器,去除反应容器的内含物中的上层(水层),得到有机层。然后,在三角烧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400mL)。在三角烧瓶内再加入所得有机层。在三角烧瓶内进一步加入三氯甲烷(400mL)和乙酸(2mL)。将三角烧瓶内含物在室温(25℃)下搅拌30分钟。使用倾析器,去除三角烧瓶内含物中的上层(水层),得到有机层。使用分液漏斗,以离子交换水(1L)对所得有机层进行清洗。重复5次离子交换水的清洗,得到水洗了的有机层。接下来,对水洗后的有机层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将所得滤液缓慢滴加到甲醇(1L)中,得到沉淀物。通过过滤,取出沉淀物。将取出的沉淀物在温度70℃进行12小时的真空干燥。其结果,得到树脂(1-A)。
(树脂(1-B)~(1-N)的合成)
除了以表3中的添加率使用表3中的单体以外,按照树脂(1-A)的合成方法,合成树脂(1-B)~(1-N)的每一个。另外,设定各双酚单体的添加量,使双酚单体的总量为41.0mmol,且达到表3中的双酚添加率。例如,树脂(1-B)的合成中,化合物(BisB)的添加量是38.95mmol(=41.0×95/100),化合物(BP)的添加量是2.05mmol(=41.0×5/100)。还有,设定各二羧酸单体的添加量,使二羧酸单体的总量为32.0mmol,且达到表3中的二羧酸添加率。例如,树脂(1-B)的合成中,化合物(14NACC)的添加量是16.0mmol(=32.0×50/100),化合物(26NACC)的添加量是16.0mmol(=32.0×50/100)。
使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仪(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600MHz),测量所得树脂(1-A)~(1-N)的1H-NMR谱图。使用氘代氯仿作为溶剂。使用四甲基硅烷(TMS)作为内标物。树脂(1-A)~(1-N)中的代表例树脂(1-H)的1H-NMR谱图表示在图7中。根据从1H-NMR谱图中读取的化学位移,确认得到了树脂(1-H)。关于树脂(1-A)~(1-G)和(1-I)~(1-N),也通过同样的方法确认得到了树脂(1-A)~(1-G)和(1-I)~(1-N)。
(树脂(1-O)的准备)
准备比较例中使用的树脂(1-O)。树脂(1-O)由下述式子(1-O)表示。式(1-O)中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的右下角数字表示:相对于树脂(1-O)所含的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的总数,该来自双酚的重复单元的含有率(单位:%)。还有,式(1-O)中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的右下角数字表示:相对于树脂(1-O)所含的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的总数,该来自二羧酸的重复单元的含有率(单位:%)。树脂(1-O)中,末端基是来自2,6-二甲基苯酚的末端基。树脂(1-O)的粘均分子量是54400。
<第一树脂的粘均分子量的测量>
第一树脂的粘均分子量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K7252-1:2016进行测量测量的树脂(1-A)~(1-N)的粘均分子量表示在上述表3中。树脂(1-O)的粘均分子量如上所述。
<第一树脂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的评价>
在温度22℃的环境下,将3g的第一树脂以及第一树脂的浓度达到15质量%的量的四氢呋喃进行60分钟的搅拌,得到评价用液。通过肉眼对评价用液进行确认,按照下述基准,评价树脂在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中的溶解性。评价A或者B的第一树脂判定为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良好,评价C的第一树脂判定为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不良。评价结果表示在表4中。
(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的评价基准)
A:第一树脂完全溶解在四氢呋喃中,未确认到评价用液的白浊和凝胶化。
B:确认到评价用液的白浊,但没有确认到评价用液的凝胶化。
C:确认到评价用液的凝胶化。
【表4】
树脂 溶解性
1-A A
1-B A
1-C A
1-D A
1-E A
1-F A
1-G A
1-H A
1-I A
1-J C
1-K A
1-L A
1-M C
1-N A
1-O A
<第二树脂的准备>
准备以下的树脂(R-1)~(R-4),作为层叠型感光体的制造中使用的第二树脂。树脂(R-1)~(R-4)都是不同于树脂(PA)的聚酯树脂。
树脂(R-1):聚酯树脂(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VYLON(日本注册商标)200”、玻璃化转变温度67℃、数均分子量17000、羟值6mgKOH/g、酸值小于2mgKOH/g)
树脂(R-2):聚酯树脂(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VYLON(日本注册商标)600”、玻璃化转变温度47℃、数均分子量16000、羟值7mgKOH/g、酸值小于2mgKOH/g)
树脂(R-3):聚酯树脂(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VYLON(日本注册商标)GK-360”、玻璃化转变温度56℃、数均分子量16000、羟值7mgKOH/g、酸值5mgKOH/g)
树脂(R-4):聚酯树脂(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制造“ALTESTER(日本注册商标)S2000”、玻璃化转变温度95℃)
<层叠型感光体的制造>
(层叠型感光体(A-1)的制造)
首先,形成中间层。准备表面处理过的二氧化钛(Tayca株式会社制造“试生产样品SMT-A”、数均一次粒径10nm)。使用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后,再在将表面处理过的二氧化钛进行湿式分散的同时,使用聚甲基氢硅氧烷进行表面处理,这样得到的二氧化钛就是SMT-A。然后,使用珠磨机,将2质量份SMT-A、聚酰胺树脂(东丽株式会社制造“AMILAN(日本注册商标)CM8000”,聚酰胺6、聚酰胺12、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的四元共聚聚酰胺树脂)1质量份、甲醇10质量份、丁醇1质量份和甲苯1质量份进行5小时的混合,得到中间层用涂布液。使用孔径5μm的过滤器,对中间层用涂布液进行过滤。然后,使用浸涂法,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上涂布中间层用涂布液。使用铝制鼓状支撑体作为导电性基体。接下来,使涂布上的中间层用涂布液在130℃干燥30分钟,在导电性基体上形成中间层(膜厚:1.5μm)。
接下来,形成电荷产生层。具体来说,使用珠磨机,将作为电荷产生剂的Y型氧钛酞菁1.5质量份、作为基体树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S-LEC BX-5”)1质量份、丙二醇单甲醚40质量份和四氢呋喃40质量份进行12小时的混合,得到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使用孔径3μm的过滤器,对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进行过滤。使用浸涂法,将所得滤液涂布在中间层上,并在50℃干燥5分钟。由此,在中间层上形成电荷产生层(膜厚:0.3μm)。
接下来,形成电荷输送层。具体来说,将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穴输送剂(HTM-1)45质量份、作为第一树脂的树脂(1-A)99质量份、作为第二树脂的树脂(R-1)1质量份、硅油(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KF96-50cs”、具有聚二甲基硅氧烷结构的硅油)0.07质量份、四氢呋喃560质量份、甲苯140质量份进行混合,得到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使用浸涂法,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20℃干燥40分钟。由此,在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电荷输送层(膜厚:30μm),得到层叠型感光体(A-1)。层叠型感光体(A-1)中,中间层在导电性基体上,电荷产生层在中间层上,电荷输送层在电荷产生层上。
(层叠型感光体(A-2)~(A-14)和(B-1)~(B-9)的制造)
除了按照后面说明的表6和表7中的量使用表6和表7中的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以外,按照层叠型感光体(A-1)的制造方法,分别制造层叠型感光体(A-2)~(A-14)和(B-1)~(B-9)。
<维氏硬度的测量>
准备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和感光层,作为维氏硬度的测量对象。测量对象第一树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第一树脂(分别为树脂(1-A)~(1-O))100质量份、四氢呋喃560质量份、甲苯140质量份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树脂溶液。使用浸涂法,将第一树脂溶液涂布在铝基板上,并在120℃干燥40分钟。由此,得到第一树脂层(膜厚:30μm)。
测量对象第二树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除了将第一树脂变更为第二树脂(分别是实施例中使用的树脂(R-1)~(R-4))以外,按照第一树脂层的制备方法,得到第二树脂层。
使用上述<层叠型感光体的制造>中得到的各层叠型感光体所具备的电荷输送层,作为测量对象的感光层。
然后,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Z2244的方法,对测量对象的维氏硬度进行测量。首先,使用加热器对测量对象进行加热,使测量对象的温度上升到45℃。然后,使测量对象的温度维持在45℃,使用硬度计(Matsuzawa Co.,Ltd制造“显微维氏硬度计DMH-1型”),对测量对象的维氏硬度进行测量。在金刚石压头的负荷(测试力)10gf、到达测试力所要的时间5秒、金刚石压头的接近速度2mm/秒和测试力保持时间1秒的条件下,进行维氏硬度的测量。测量得到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在45℃时的维氏硬度表示在表5中。测量得到的感光层在45℃时的维氏硬度表示在后面说明的表6和表7中。表5中,“无法测量”是指:第一树脂不溶于用于形成第一树脂溶液的溶剂,无法形成第一树脂层,从而无法测量维氏硬度。
【表5】
<感光度特性的评价>
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鼓感光度试验机(GENTEC株式会社制造),对层叠型感光体的感光度特性进行评价。具体来说,使用鼓感光度试验机,以层叠型感光体的表面电位达到-550V的方式,使层叠型感光体带电。然后,使用带通滤波器从卤素灯的光中取出单色光(波长:780nm;曝光量:1.0μJ/cm2),并照射到层叠型感光体的表面。在单色光的照射结束后再经过50毫秒的时刻,测量层叠型感光体的表面电位,作为曝光后电位(VL;单位:-V)。各层叠型感光体的曝光后电位表示在表6和表7中。根据曝光后电位,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层叠型感光体的感光度特性。
(感光度特性的评价基准)
良好:曝光后电位的绝对值是90V以下。
不良:曝光后电位的绝对值超过90V。
<耐磨损性的评价>
耐磨损性的评价中使用的评价机是彩色打印机(株式会社冲数据制造“C711dn”)作为评价机。在评价机的调色剂盒中填充青色调色剂。首先,测量层叠型感光体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T1。然后,将层叠型感光体安装到评价机中。然后,在常温常湿环境(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RH)下,使用评价机,在10,000枚纸张上进行图像I(印刷覆盖率1%的图案图像)的印刷。然后,在高温高湿环境(温度32℃和相对湿度85%RH)下,使用评价机,在10,000枚纸张上进行图像I的印刷。然后,在低温低湿环境(温度10℃和相对湿度15%RH,以下有时记载为LL环境)下,使用评价机,在10,000枚纸张上进行图像I的印刷。LL环境下的印刷之后,将评价机静置2小时。然后,在LL环境下,将实心图像(图像浓度100%的实心图像)印刷在1枚纸张上。然后,测量层叠型感光体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T2。接着,求出印刷前后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变化量,即磨损量(T1-T2;单位:μm)。求出的磨损量表示在表6和表7中。根据磨损量,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层叠型感光体的耐磨损性。
(耐磨损性的评价基准)
良好:磨损量是2.0μm以下。
不良:磨损量是2.0μm。
<薄膜剥离抑制的评价>
使用美工刀,在层叠型感光体的表面(具体来说,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上的区域A,制作16个长5mm且宽5mm的正方形切口。将粘贴胶带(米其邦公司制造“Cellotape(日本注册商标)CT-24”;宽:24mm)粘贴在区域A上。沿着相对于层叠型感光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剥离粘贴胶带。16个切口位置中,数出未被剥离而残留的位置数量(残留数量)。对于层叠型感光体的表面上的区域B和C,也按照区域A的方法,数出残留数量。另外,区域A、B和C各自是层叠型感光体的表面上位于层叠型感光体的轴向的一端侧区域、另一端侧区域和它们中间位置区域。残留数量表示在表6和表7中。根据残留数量,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层叠型感光体的薄膜剥离抑制。
(薄膜剥离抑制的评价基准)
良好:残留数量是1个以上。
不良:残留数量是0个。
表6和表7中的技术用语含义如下。“感光体”表示层叠型感光体。“份”表示“质量份”。“含有率”表示第二树脂含有率。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的总量是100质量份,因此第二树脂的量(单位:质量份)与含有率(单位:%)是相同的值。因此,第二树脂的量和含有率集中表示在“量[份](含有率[%])”一栏中。“硬度”表示感光层的维氏硬度(单位:HV)。“VL”表示层叠型感光体的曝光后电位。“残留数量”表示薄膜剥离抑制的评价中的残留数量。“无法测量”是指:第一树脂不溶于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溶剂,无法制造层叠型感光体,从而无法实施该测量或者评价。“-”表示不含该成分。
【表6】
【表7】
如表3所示,树脂(1-J)~(1-N)不是树脂(PA)所包含的树脂。还有,由式(1-O)可知,树脂(1-O)不是树脂(PA)所包含的树脂。如表7所示,层叠型感光体(B-1)~(B-4)和(B-8)~(B-9)的感光层不含作为第一树脂的树脂(PA)。由此,如表4和表7所示,树脂(1-J)和(1-M)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良,未能良好地形成层叠型感光体(B-1)和(B-4)的感光层。如表7所示,层叠型感光体(B-2)、(B-3)、(B-8)和(B-9)的耐磨损性是不良。
如表7所示,层叠型感光体(B-5)的感光层不含第二树脂。由此,层叠型感光体(B-5)的感光度特性和薄膜剥离抑制的评价是不良。
如表7所示,层叠型感光体(B-6)和(B-7)的感光层的第二树脂含有率超过3%。由此,层叠型感光体(B-6)和(B-7)的耐磨损性是不良。
另一方面,如表6所示,层叠型感光体(A-1)~(A-14)的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在同一层(具体来说,电荷输送层)中。第二树脂含有率是1%以上3%以下。第一树脂是树脂(PA)。第二树脂是不同于第一树脂的聚酯树脂。由此,层叠型感光体(A-1)~(A-14)良好地形成了感光层、耐磨损性优异且抑制了薄膜剥离。而且,层叠型感光体(A-1)~(A-14)在不损害感光度特性的情况下,良好地形成了感光层、耐磨损性优异且抑制了薄膜剥离。
综上所述,可知包含层叠型感光体(A-1)~(A-14)在内的本发明的感光体能够良好地形成感光层、耐磨损性优异且能够抑制薄膜剥离。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光体能够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
具备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
所述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
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在同一层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第二树脂的含有率是1%以上3%以下,
所述第一树脂具有式(1)、(2)、(3)和(4)所示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述式(1)和所述式(3)所示的重复单元的总数,所述式(3)所示重复单元的含有率是大于0%且小于20%,
所述第二树脂是不同于所述第一树脂的聚酯树脂,
所述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X表示式(X1)或者(X2)所示的二价基,
所述式(2)中,W表示式(W1)或者(W2)所示的二价基,
所述式(X1)中,t表示1以上3以下的整数,*表示结合键,
所述式(X2)中,R3和R4表示氢原子或者C1-C4烷基,R3和R4表示彼此不同的基,*表示结合键,
所述式(W1)和所述式(W2)中,*表示结合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树脂还含有具有卤素原子的末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1-1)所示的重复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1-1)所示的重复单元,所述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2-1)所示的重复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1-1)所示的重复单元,所述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2-2)所示的重复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1-2)所示的重复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1-2)所示的重复单元,所述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是式(2-1)所示的重复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的维氏硬度低于所述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的维氏硬度是10.0HV以上20.0HV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树脂的维氏硬度是25.0HV以上40.0HV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层的维氏硬度是24.0HV以上40.0HV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穴输送剂含有式(21)所示的化合物,
所述式(21)中,R31~R36各自独立,表示C1-C8烷基或者苯基,R37和R38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C8烷基或者苯基,b1、b2、b3和b4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5以下的整数,b5和b6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4以下的整数,d和e各自独立,表示0或者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穴输送剂含有式(HTM-1)所示的化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所述电荷产生层含有所述电荷产生剂,
所述电荷输送层含有所述空穴输送剂、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所述电荷输送层是最外表面层。
CN202280035445.6A 2021-05-26 2022-03-25 电子照相感光体 Pending CN1173215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8347 2021-05-26
JP2021-088347 2021-05-26
PCT/JP2022/014445 WO2022249714A1 (ja) 2021-05-26 2022-03-25 電子写真感光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1506A true CN117321506A (zh) 2023-12-29

Family

ID=8422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5445.6A Pending CN117321506A (zh) 2021-05-26 2022-03-25 电子照相感光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54226A1 (zh)
JP (1) JPWO2022249714A1 (zh)
CN (1) CN117321506A (zh)
WO (1) WO20222497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1167B2 (ja) * 1995-10-31 2005-02-1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バインダー
JP3537065B2 (ja) 1996-07-01 2004-06-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1081737A (ja) * 1996-09-05 1998-03-31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塗膜又は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154873B2 (ja) * 2001-07-16 2008-09-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54226A1 (en) 2024-04-17
JPWO2022249714A1 (zh) 2022-12-01
WO2022249714A1 (ja)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725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16783232A (zh) 聚芳酯树脂和电子照相感光体
JP677312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676024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830799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58323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719940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386820B2 (ja) 湿式現像用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07728440B (zh) 聚芳酯树脂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1732150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
JP3870184B2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725951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725128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15124700A (zh) 聚芳酯树脂和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1019215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8117637B (zh) 聚芳酯树脂和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10050011B (zh) 聚芳酯树脂和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7880256B (zh) 聚芳酯树脂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JP6753471B2 (ja) 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2218141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19200273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感光層用塗布液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729827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2218141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08363276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18141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