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1724A - 转接器和容器 - Google Patents

转接器和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1724A
CN117301724A CN202310757271.0A CN202310757271A CN117301724A CN 117301724 A CN117301724 A CN 117301724A CN 202310757271 A CN202310757271 A CN 202310757271A CN 117301724 A CN117301724 A CN 117301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container
liquid
fitting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72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屋瞬
小泉义弘
水谷忠弘
长岛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301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1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接器和容器。减少在能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容器安装部的转接器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的产生。转接器具备:转接器配合部,其使液体容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转接器端子,其能够与容器安装部的装置端子接触;以及插入开口部,其供容器安装部的液体导入部插入,在维持着使液体导入部的内部流路开闭的装置流路阀机构的闭状态的状态下,转接器端子与装置端子连接,通过液体导入部插入插入开口部,从而转接器安装于容器安装部。

Description

转接器和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器和容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墨水槽和底座的容器已为人所知,该底座包括容器的存储芯片(专利文献1)。在现有技术中,墨水槽能够相对于底座插入和拆卸。墨水槽的墨水出口与打印机的针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2900号公报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打印机的针是空心的,因此,针的流路时常处于连通状态。因此,可能产生以下所记载的各种不良情况。例如,有可能产生在底座安装到打印机的状态下墨水从针向外部漏出。另外,例如,在与打印机的针的空心的流路连通的部位处,在维持预先确定的压力是目标的情况下、且在针的流路时常连通的情况下,难以维持预先确定的压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容器安装部的转接器。该转接器具备:转接器配合部,其使液体容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转接器端子,其能够与所述容器安装部的装置端子接触;以及插入开口部,其供所述容器安装部的液体导入部插入,在维持着使所述液体导入部的内部流路开闭的装置流路阀机构的闭状态的状态下,所述转接器端子与所述装置端子连接,通过所述液体导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开口部,从而所述转接器安装于所述容器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具备:上述方式的转接器;以及液体容纳体,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转接器配合,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注入口形成于将所述转接器向容器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和与所述转接器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容纳体角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容器安装部的第一立体图。
图3是容器安装部的第二立体图。
图4是第一种容器的侧视图。
图5是第一种容器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种容器的第一分解图。
图7是第一种容器的第二分解图。
图8是第一种容器的第三分解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容纳体配合部和转接器配合部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转接器的插入完成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转接器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12是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导入部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容器安装部的限制机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容器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一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二的图。
图1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二的转接器配合部的图。
图18是表示液体容纳体的其他实施方式一的图。
[标号说明]
1:印刷系统;2:印刷用纸;4:4C、4M、4Y、4K:容器;4A:第一种容器;4B:第二种容器;6:容器安装部;8:盖部件;10:印刷装置;13:更换用罩;15:操作按钮;20:托架;22:喷出头;24:管;30:驱动机构;31:控制部;32:同步带;34:驱动电机;42:容纳体前面;43:容纳体顶面;44:容纳体底面;45:容纳体第一侧面;46:容纳体第二侧面;47:容纳体后面;50:电路基板;61:容纳室;62:第二装置壁;63:装置上壁;64:装置底壁;65:第一装置侧壁;66:第二装置侧壁;67:第一装置壁;70:装置侧端子部;89:角部;90、90a、90g:容纳体配合部;401、401h:液体容纳体;402:转接器;410、410a~410b:转接器配合部;411: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2:第二转接器配合部;413:第三转接器配合部;414:第四转接器配合部;418:突起部;425:弯曲部;427:旋转部;428:旋转中心部;429:支承部件;432:主面;433:倾斜面;435:端部面;441g:螺旋弹簧;442:液体供给部;442g:主体部;443、443c、443e、443f、443g:配合部分;444、444d:弹簧;445g:主体部;446:插入开口部;448:开口部定位部;450:液体容纳部;462:引导部;466:插入开口部;472:转接器前面;474:转接器底面;475:转接器第一侧面;475f:端面;476:转接器第二侧面;476f:端面;477:转接器后面;481:供给部阀机构;483:容纳体角部;497:转接器固定部;521:转接器端子;582:凹部;602:装置引导部;610:支承部件;611:第一支承侧壁;612:第二支承侧壁;613:主壁;614:第一装置开口部;626:第二装置开口部;628:突出部件;642:液体导入部;644:装置侧定位部;651:限制部件;652:第一端部;653:第二端部;654:旋转销;658:装置抵接部;666:解除部;674:插拔开口部;677:固定形成体;681:装置流路阀机构;682:内部流路;683:装置侧施力部件;685:装置侧阀芯;685a:开闭部分;687:导入部主体;687a:装置侧阀座;688:密封部件;697:装置固定部;698:旋转支点;699:液体贮存部;721:装置端子;802:液体注入口;900:限制机构;911:第一容纳体配合部;912:第二容纳体配合部;913:第三容纳体配合部;914:第四容纳体配合部;915g:第一倾斜部;916g:第二倾斜部;921g:出入口部分;923g:台阶;928:配合地点;929:一方侧侧面;CA1、CA2:中心轴线;D1:插入方向;D2:旋转安装方向;D3:解除方向;D4:拆卸方向;Rp:旋转轴;op: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印刷系统的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描绘有作为彼此正交的三个空间轴的X轴、Y轴、Z轴。X轴、Y轴、Z轴的箭头朝向的方向分别表示沿着X轴、Y轴、Z轴的正的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正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X轴、Y轴、Z轴的与箭头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分别是沿着X轴、Y轴、Z轴的负的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负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方向且不论正负的方向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对于这以后所示的图和说明也同样。
印刷系统1具备印刷装置10和向印刷装置10供给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容器4。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是从喷出头22喷出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喷墨打印机。该印刷装置10是对海报等大幅面的纸张进行印刷的大型的打印机。印刷装置10具备容器安装部6、控制部31、托架20、喷出头22、以及驱动机构30。另外,印刷装置10具备用于使用者操作印刷装置10的动作的操作按钮15。
容器安装部6具有位于+Y方向侧的第一装置壁67。第一装置壁67具有作为容器4相对于容纳室61的出入口的插拔开口部674。容器4经由该插拔开口部674容纳于容器安装部6的容纳室61,或者从容纳室61被拆卸。在容器安装部6分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多个容器4或容器4的随后论述的转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这4种颜色的墨水相对应而4种容器4逐一、即合计四个容器4安装于容器安装部6。也将容纳黑色的墨水的容器4称为容器4K,也将容纳黄色的墨水的容器4称为容器4Y,也将容纳品红色的墨水的容器4称为容器4M,也将容纳青色的墨水的容器4称为容器4C。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4K以能够比容器4C、4M、4Y容纳更多液体的方式构成。因而,也将容器4K称为第一种容器4A,也将容器4C、4M、4Y称为第二种容器4B。
印刷装置10在+Y方向侧的前面具有更换用罩13。更换用罩13能够开闭地构成。通过打开更换用罩13,容器安装部6的开口显露而能够进行容器4的装卸。若容器4安装于容器安装部6,则能够经由作为液体流通管的管24向设置于托架20的喷出头22供给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水位差而从容器4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具体而言,利用容器安装部6内的墨水的液面与喷出头22的水位差而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利用印刷装置10的未图示的泵机构抽吸容器4内的墨水,从而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此外,管24按照墨水的种类设置。
在喷出头22按照墨水的种类设置有喷嘴。喷出头22从喷嘴朝向印刷用纸2喷出墨水而印刷文字、图像等数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0是容器安装部6未与托架20的运动联动的、被称为所谓的“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本发明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在托架20设置有容器安装部6、容器安装部6与托架20一起移动的、被称为所谓的“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
控制部31进行印刷装置10的各部的控制、与容器4之间的信号的发送接收。托架20使喷出头22相对于印刷用纸2相对地移动。
驱动机构30基于来自控制部31的控制信号使托架20往复移动。驱动机构30具备同步带32和驱动电机34。借助同步带32向托架20传递驱动电机34的动力,从而托架20在作为沿着X方向的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印刷装置10具备用于使印刷用纸2向作为+Y方向的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输送机构。在进行印刷之际,利用输送机构使印刷用纸2向副扫描方向移动,向前面罩11上输出印刷完成后的印刷用纸2。
另外,在使托架20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印刷区域外的位置设置有被称为起始位置的区域,在起始位置搭载有进行用于使印刷正常地执行的保养的保养机构。保养机构由如下构件等构成:盖部件8,其被按压于在喷出头22的底面侧形成有喷嘴的面而以包围喷嘴的方式形成闭空间;未图示的升降机构,其为了将盖部件8按压于喷出头22的喷嘴面而使盖部件8升降;以及未图示的抽吸泵,其向通过盖部件8被按压于喷出头22的喷嘴面而形成的闭空间导入负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将沿着输送印刷用纸2的副扫描方向的轴设为Y轴,将沿着重力方向的轴设为Z轴,将沿着托架20的移动方向的轴设为X轴。其中,“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是指在水平的面设置有印刷系统1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扫描方向设为+Y方向,将其相反方向设为-Y方向,将重力方向设为-Z方向,将反重力方向设为+Z方向。X方向和Y方向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另外,在从前面侧观察印刷系统1时,将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其相反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安装而容器4或容器4的构成部件向容器安装部6插入的插入方向D1是-Y方向,容器4或构成部件从容器安装部6拆卸的拆卸方向D4是+Y方向。因而,也将容器安装部6中的-Y方向侧称为里侧,也将+Y方向侧称为近前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4的排列方向成为X方向。容器4的构成部件是随后论述的液体容纳体、转接器。
A-2.容器安装部的详细结构:
图2是容器安装部6的第一立体图。图3是容器安装部6的第二立体图。在图2中表示插入或安装有多个容器4的容器安装部6。图3是基于图2的状态省略容器4的图。在图2中,容器4K、4M、4Y是安装到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容器4C是相对于容器安装部6完成了插入的插入完成状态。安装状态是指如下状态:容器4的随后论述的转接器端子与容器安装部6的随后论述的装置端子接触,容器安装部6的随后论述的液体导入部插入到容器4的转接器所具有的插入开口部。插入完成状态是指如下状态:容器4的随后论述的转接器端子与容器安装部6的随后论述的装置端子接触,然而,液体导入部未插入容器4的转接器所具有的插入开口部。从插入完成状态使容器4、随后论述的容器4的转接器中的插入方向D1的近前侧部分向具有重力方向分量的旋转安装方向D2旋转移动,从而成为安装状态。
对于容器安装部6,也将X方向称为宽度方向,也将Y方向称为进深方向,也将Z方向称为高度方向。以下,在没有特别针对状态的记载的情况下,以插入完成状态时的容器安装部6为前提而对各要素进行说明。在容器安装部6中,插入完成状态是与未安装容器4、容器4的转接器的初始状态相同的状态。
如图3所示,容器安装部6形成供容器4容纳的容纳室61。容纳室61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容纳室61具有容纳各容器4C、4M、4Y、4K的插槽。各插槽与各容器4C、4M、4Y、4K的外观形状大致相对应。
如图3所示,容器安装部6具有形成容纳室61的六个装置壁62、63、64、65、66、67。本发明中“壁”是指除了包括单一的壁的概念之外、还包括由多个壁构成的壁的概念。第一装置壁67形成在将容器4插入容纳室61或从容纳室61拆卸之际使容器4通过的插拔开口部674。第二装置壁62形成容纳室61的-Y方向侧的壁。第二装置壁62在Y方向上与第一装置壁67对置。第二装置壁62是在印刷装置10的使用状态下与水平的面大致垂直的壁。
装置上壁63形成容纳室61的+Z方向侧的壁。装置底壁64在Z方向上与装置上壁63对置,形成容纳室61的-Z方向侧的壁。装置底壁64由支承部件610形成。装置底壁64具有多个第一装置开口部6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开口部614根据所安装的转接器402的数量而形成有四个。装置上壁63和装置底壁64与第二装置壁62和第一装置壁67相交。在本发明中,“交叉”、“相交”是指如下状态中任一个状态:(i)两个要素相互相交且实际上交叉的状态;(ii)在使一个要素延长的情况下与另一个要素交叉的状态;以及(iii)在使相互的要素分别延长的情况下彼此的要素交叉的状态。
第一装置侧壁65形成容纳室61的+X方向侧的壁。第二装置侧壁66在X方向上与第一装置侧壁65对置,形成容纳室61的-X方向侧的壁。第一装置侧壁65和第二装置侧壁66与第二装置壁62、第一装置壁67、装置上壁63以及装置底壁64相交。
如图3所示,容器安装部6还具有装置侧端子部70、装置引导部602、支承部件610、液体导入部642、装置侧定位部644、固定形成体677、以及突出部件628。
支承部件610根据所安装的容器4的数量而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610设置有四个。形成容纳室61的重力方向侧的装置底壁64。支承部件610从作为重力方向侧的-Z方向侧支承容器4。支承部件610是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件。支承部件610是凹形状。支承部件610具有形成装置底壁64的主壁613、第一支承侧壁611、以及第二支承侧壁612。支承部件610能够以在容器安装部6中位于插入方向D1的里侧且位于重力方向侧的旋转支点698为支点,向具有重力方向的分量的旋转安装方向D2以及具有反重力方向的分量的解除方向D3旋转移动。解除方向D3是与旋转安装方向D2相反的方向。
主壁613形成位于重力方向侧的凹形状的底部。在主壁613形成有第一装置开口部614和第二装置开口部626。第一装置开口部614和第二装置开口部626分别在主壁613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主壁613。
如图3所示,第一支承侧壁611从主壁613的+X方向侧端部向作为反重力方向的+Z方向立起。第二支承侧壁612从主壁613的-X轴方向侧端部向+Z方向立起。第一支承侧壁611与第二支承侧壁612在X方向上对置。
装置引导部602向插入方向D1和拆卸方向D4引导容器4或容器4的转接器。装置引导部602按照支承部件610设置。装置引导部602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承侧壁611和第二支承侧壁612。装置引导部602是设置于第一支承侧壁611和第二支承侧壁612的突起。该突起以沿着插入方向D1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
如图3所示,液体导入部642接纳容器4的液体。液体导入部642具有中心轴线CA1。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CA1相对于Z方向向+Y方向倾斜4°。在插入完成状态下,液体导入部642不是位于容纳室61内,而是比容纳室61位于-Z方向侧。也就是说,液体导入部642相对于容纳室61隔着支承部件610而位于相反侧。通过使支承部件610以旋转支点698为中心向旋转安装方向D2旋转,压下第一装置开口部614,从而液体导入部642的先端侧配置于容纳室61内。
装置侧定位部644由容器4的随后论述的转接器定位部接纳,从而限制容器4的随后论述的转接器相对于液体导入部642的运动。在插入完成状态下,装置侧定位部644不是位于容纳室61内,而是比容纳室61位于-Z方向侧。也就是说,装置侧定位部644相对于容纳室61隔着支承部件610而位于相反侧。通过使支承部件610以旋转支点698为中心向旋转安装方向D2旋转,压下第一装置开口部614,从而装置侧定位部644的先端侧配置于容纳室61内。
装置侧端子部70具有与容器4的转接器端子接触的多个装置端子721。装置侧端子部70设置于支承部件610中的作为插入方向D1上的里侧的-Y方向侧。
固定形成体677形成于比支承部件610靠+Y方向侧。另外,固定形成体677位于比插拔开口部674靠-Z方向侧。在固定形成体677,与容纳室61的各插槽相对应地配置有四个随后论述的装置固定部。装置固定部是突起,通过与容器4的转接器配合,使转接器的运动固定而维持安装状态。如图3所示,固定形成体677具有根据各装置固定部使装置固定部位置变化而解除与容器4的转接器之间的配合的解除部666。解除部666是板状部件,与装置固定部连结。通过向重力方向侧压下解除部666,装置固定部向解除方向位置变化。
就沿着插入方向D1的方向而言,突出部件628位于液体导入部642与装置侧端子部70之间。突出部件628是对安装状态下的支承部件610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加外力的外力机构的结构部件。在插入完成状态下,突出部件628不是位于容纳室61内,而是比容纳室61位于-Z方向侧。也就是说,突出部件628相对于容纳室61隔着支承部件610而位于相反侧。通过使支承部件610以旋转支点698为中心向旋转安装方向D2旋转,压下第二装置开口部626,从而突出部件628的+Z方向侧部分配置于容纳室61内。
A-3.容器的详细结构:
图4是第一种容器4A的侧视图。图5是第一种容器4A的立体图。图6是第一种容器4A的第一分解图。图7是第一种容器4A的第二分解图。图8是第一种容器4A的第三分解图。图9是用于说明容纳体配合部90和转接器配合部410的详细情况的图。图4~图9所示的X轴、Y轴、Z轴以容器4向容器安装部6的插入完成状态为基准。第一种容器4A与第二种容器4B不同的点是液体容纳体401的宽度。第一种容器4A的液体容纳体401的宽度比第二种容器4B的液体容纳体401大。由此,第一种容器4A的液体容纳部450的容积比第二种容器4B的液体容纳部450的容积大。就其他结构而言,由于在第一种容器4A和第二种容器4B中是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图示第一种容器4A而说明容器4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容器4的外形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容器4中,沿着作为向容器安装部6的插入方向D1的-Y方向的方向是长度方向,X方向是作为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Z方向是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向、即高度方向。在容器4中,长度方向的尺寸最大,宽度方向的尺寸最小。宽度方向是在插入姿态下与插入方向D1和作为重力方向的-Z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6所示,容器4具备液体容纳体401和相对于液体容纳体401能够装卸的转接器402。液体容纳体401具有:液体容纳部450,其能够容纳作为液体的墨水;以及液体供给部442,其与液体容纳部450连通,向外部供给液体容纳部450的液体。液体供给部442是筒状,且具有中心轴线CA2。
液体容纳体401具有容纳体前面42、容纳体后面47、容纳体顶面43、容纳体底面44、容纳体第一侧面45、以及容纳体第二侧面46。液体容纳体401的外壳由各面42~47构成,划分液体容纳部450。
容纳体前面42位于插入方向D1侧。也就是说,容纳体前面42形成作为插入方向D1侧的-Y方向侧的插入先端面。容纳体后面47位于拆卸方向D4侧。容纳体前面42与容纳体后面47在沿着插入方向D1的方向上对置。
容纳体顶面43位于反重力方向侧。容纳体顶面43具有主面432、倾斜面433、以及与容纳体后面47连接的端部面435。主面432、倾斜面433、以及端部面435是平面形状。
主面432是三个面432、433、435中的最大的面。主面432从容纳体前面42沿着与插入方向D1相反方向的拆卸方向D4延伸。主面432与插入方向D1平行。倾斜面433从主面432向拆卸方向D4侧延伸。倾斜面433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端部面435连接。倾斜面433以随着朝向拆卸方向D4侧、即随着朝向容纳体后面47、位于底面44侧的方式相对于插入方向D1倾斜。端部面435连接倾斜面433与容纳体后面47。
容纳体底面44位于重力方向侧。在容纳体底面44设置有液体供给部442。液体供给部442从容纳体底面44突出。就重力方向而言,容纳体底面44与容纳体顶面43对置。
容纳体第一侧面45位于液体容纳体401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容纳体第二侧面46位于液体容纳体40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图7所示的容纳体第一侧面45和容纳体第二侧面46是液体容纳体401的各面42~47中的最大的面。此外,液体容纳体401的宽度方向与容器4的宽度方向相同。
液体容纳体401还具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转接器402配合的容纳体配合部90。容纳体配合部9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在区别使用四个容纳体配合部90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容纳体配合部911、第二容纳体配合部912、第三容纳体配合部913、以及第四容纳体配合部914。
容纳体配合部90形成于液体容纳体401的容纳体前面42、容纳体后面47、容纳体第一侧面45以及容纳体第二侧面46中任一个。如图6所示,第一容纳体配合部911和第二容纳体配合部912形成于靠近容纳体第二侧面46中的容纳体底面44的位置。第一容纳体配合部911形成于比第二容纳体配合部912更靠近容纳体前面42的位置。如图7所示,第三容纳体配合部913和第四容纳体配合部914形成于靠近容纳体第一侧面45中的容纳体底面44的位置。第三容纳体配合部913形成于比第四容纳体配合部914更靠近容纳体前面4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体配合部90是在容纳体第一侧面45、容纳体第二侧面46形成的凹部。此外,容纳体配合部90的形成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成位置,例如,容纳体配合部90也可以形成于容纳体前面42、容纳体后面47。
如图7所示,转接器402是朝向作为供液体容纳体401安装的一侧的反重力侧开口的凹形状。转接器402能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液体容纳体401配合。转接器402具有转接器前面472、转接器后面477、转接器底面474、转接器第一侧面475、转接器第二侧面476、以及角部89。转接器前面472、转接器后面477、转接器第一侧面475以及转接器第二侧面476是成为凹形状的侧壁的面,构成与转接器底面474相交的转接器周围面。
如图8所示,转接器底面474形成凹形状的底,位于重力方向侧。在组装为容器4的情况下,转接器底面474构成容器4的底面。
如图6所示,转接器前面472位于插入方向D1侧。也就是说,转接器前面472形成作为插入方向D1侧的-Y方向侧的插入先端面。转接器后面477位于拆卸方向D4侧。转接器前面472与转接器后面477在沿着插入方向D1的方向上对置。转接器前面472与转接器后面477分别与转接器底面474相交。
如图7所示,转接器第一侧面475位于转接器402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转接器第二侧面476位于转接器40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此外,转接器402的宽度方向与容器4的宽度方向相同。转接器第一侧面475和转接器第二侧面476分别与转接器底面474相交。
如图8所示,角部89形成于转接器底面474与作为转接器周围面的一个的转接器前面472相交的位置。角部89是以向转接器402的内方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凹形状。
转接器402还具有使容纳体配合部9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的转接器配合部410。转接器配合部410能够弹性变形来进行与容纳体配合部90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器配合部410具有扣合配合构造,从而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器配合部410与容纳体配合部90的数量相对应而设置有四个。在区别使用四个转接器配合部410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1、第二转接器配合部412、第三转接器配合部413、第四转接器配合部414。
转接器配合部410形成于作为转接器周围面的转接器前面472、转接器后面477、转接器第一侧面475以及转接器第二侧面476中任一个。如图7所示,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1和第二转接器配合部412形成于转接器第二侧面476中的规定与转接器底面474对置的转接器402的开口op的端面476f的附近。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1形成于比第二转接器配合部412更靠近转接器前面472的位置。第三转接器配合部413和第四转接器配合部414形成于转接器第一侧面475中的规定与转接器底面474对置的转接器402的开口op的端面475f的附近。第三转接器配合部413形成于比第四转接器配合部414更靠近转接器前面47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器配合部410是与作为凹部的容纳体配合部90配合的突起。转接器配合部410从转接器第一侧面475、转接器第二侧面476向转接器402的内方突出。
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1与第一容纳体配合部911配合。第二转接器配合部412与第二容纳体配合部912配合。第三转接器配合部413与第三容纳体配合部913配合。第四转接器配合部414与第四容纳体配合部914配合。转接器第一侧面475、转接器第二侧面476等的转接器周围面以与转接器底面474对置的开口op侧能够以转接器底面474侧为基点而位置变化的方式能够弹性变形地构成。例如,转接器第一侧面475、转接器第二侧面476是开口op侧以转接器底面474侧为基点而在作为转接器402的宽度方向的X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在转接器第一侧面475、转接器第二侧面476形成的转接器配合部410也能弹性变形而位置变化,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容纳体配合部90之间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如上所述,各转接器配合部411~414以能够配合解除的方式与相对应的各容纳体配合部911~914配合,从而转接器配合部414~414使液体容纳体40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转接器402配合。
如图9所示,转接器配合部410是半球面状的突起。另外,容纳体配合部90是凹陷成半球面状的凹部。在解除第一容纳体配合部911与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1之间的配合的情况下,使液体容纳体401向容纳体顶面43侧移动,从而包括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1的转接器第二侧面476以转接器第二侧面476的端面476f侧向外侧、即向+X方向侧位置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解除第一容纳体配合部911与第一转接器配合部411之间的配合。另外,由于转接器配合部410是半球面状的突起,容纳体配合部90是半球面的凹部,因此,能够抑制两部410、90在解除配合的之际彼此钩挂。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解除转接器配合部410与容纳体配合部90之间的配合。
如图8所示,转接器402还具备电路基板50、插入开口部446、突起部418、引导部462、开口部定位部448、凹部582、以及图5所示的转接器固定部497。
如图8所示,电路基板50在表面具有多个转接器端子521。多个转接器端子521能够与装置侧端子部70的相对应的装置端子721接触。详细而言,在转接器402安装到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或者转接器402向容器安装部6的插入完成的插入完成状态下,转接器端子521与装置端子721接触。具有多个转接器端子521的电路基板50配置于角部89。
如图8所示,插入开口部446形成于转接器底面474,且是贯通转接器底面474的通孔。插入开口部446在从转接器底面474侧观察容器4的情况下在液体容纳体401的安装状态下与液体供给部442重叠。插入开口部446在转接器402的安装状态下供液体导入部642插入。
如图5和图8所示,突起部418形成于转接器底面474。具体而言,突起部418形成于转接器底面474中的靠转接器后面477侧的端部。突起部418解除由容器安装部6的限制机构进行的限制,该容器安装部6的限制机构限制用于将液体导入部642插入到插入开口部446的转接器402向旋转安装方向D2的移动。随后论述针对限制机构的结构和由突起部418进行的限制的解除形态的详细情况。
如图8所示,引导部462是在作为转接器周围面的一个的转接器第二侧面476形成的台阶。引导部462沿着作为插入方向D1的-Y方向延伸。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同样的引导部462也形成于作为转接器周围面的另一个的转接器第一侧面475。引导部462通过与图3所示的装置引导部602中的+Z方向侧的面接触且转接器402在容器安装部6内移动,从而引导转接器402的作为水平方向的插入方向D1、拆卸方向D4上的移动。
图8所示的开口部定位部448是相对于转接器底面474凹陷的凹部。此外,开口部定位部448也可以是贯通转接器底面474的通孔。开口部定位部448在沿着插入方向D1的方向上形成于插入开口部446与突起部418之间。在使转接器402从插入完成状态向旋转安装方向D2移动而相对于容器安装部6设为安装状态的过程中,开口部定位部448接纳图3所示的装置侧定位部644而限制与旋转安装方向D2相交的方向的开口部定位部448的运动。由此,开口部定位部448进行插入开口部466相对于液体导入部642的定位。
图8所示的凹部582在转接器底面474中形成于比插入开口部446靠插入方向D1侧的位置。凹部582在转接器402向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下接纳作为容器安装部6的部件的图3所示的突出部件628。
图5所示的转接器固定部497是在作为转接器周围面的一个的转接器后面477形成的凹部。转接器固定部497将转接器40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容器安装部而维持安装状态。具体而言,在转接器402的安装状态下,装置固定部进入转接器固定部497而配合,从而转接器402固定于容器安装部6。
如上所述,通过使突起部418、引导部462、转接器固定部497、开口部定位部448、凹部582等向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所需的要素集中于转接器402,能够使液体容纳体401的结构更简单。
A-4.安装过程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0是表示转接器402的插入完成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转接器402的安装状态的图。图12是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导入部642的图。图12是图11的区域R12的放大图。图13是用于说明容器安装部6的限制机构900的图。图14是表示容器4的安装状态的图。
向容器安装部6安装的对象是容器4或转接器402。例如,在容器4向容器安装部6安装着的情况下,在液体容纳体401的液体被消耗而用尽的情况下,能够在将转接器402安装到容器安装部6的状态下拆卸液体容纳体401而将新的液体容纳体401安装于转接器402。此时,在更换液体容纳体401的期间内,仅在容器安装部6安装有转接器402。另外,使用者也能够仅相对于容器安装部6装卸转接器402,也能够相对于容器安装部6装卸容器4。
在说明转接器402向容器安装部6安装的过程之前,进行容器安装部6的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液体导入部642具有作为液体的墨水流通的内部流路682、划分形成内部流路682的导入部主体687、以及使内部流路682开闭的装置流路阀机构681。从容器4的液体供给部442供给到内部流路682的液体贮存于容器安装部6的图10所示的液体贮存部699。液体贮存部699维持在预先确定的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确定的压力是负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水位差而从容器4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具体而言,利用液体贮存部699内的墨水的液面与喷出头22之间的水位差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随着液体贮存部699的液面降低而经由液体导入部642补充液体容纳体401的液体。由此,液体贮存部699的液面维持恒定。
如图12所示,导入部主体687形成液体导入部642的外壳。内部流路682与液体贮存部699连通。装置流路阀机构681配置于内部流路682内,使内部流路682开闭。装置流路阀机构681具有作为导入部主体687的一部分的装置侧阀座687a、装置侧阀芯685、密封部件688、以及装置侧施力部件683。
装置侧阀座687a是装置侧阀芯685通过密封部件688而抵接、或间隔的部分。装置侧阀芯685是沿着中心轴线CA1延伸的圆柱状部件。装置侧阀芯685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环状的开闭部分685a。开闭部分685a在沿着中心轴线CA1的方向上与装置侧阀座687a对置。在开闭部分685a中的与装置侧阀座687a对置的一侧配置有密封部件688。密封部件688是圆环状。装置侧施力部件683对开闭部分685a朝向装置侧阀座687a侧施力。装置侧施力部件683是配置到开闭部分685a中的与配置有装置侧阀座687a的一侧相反侧的压缩螺旋弹簧。在装置流路阀机构681的闭状态下,由于装置侧施力部件683的施力而开闭部分685a通过密封部件688而与装置侧阀座687a抵接。由此,内部流路682成为非连通状态。
如图10所示,容器安装部6还具备限制机构900。限制机构900根据四个支承部件610各设置有一个。限制机构900配置于比装置侧定位部644更靠近距插拔开口部674的一侧、且配置于装置底壁64侧。如图13所示,限制机构900具有限制部件651和与限制部件651分体的装置抵接部658。
限制部件651是以X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平板部件。限制部件651具有:第一端部652,其是作为支承部件610侧的+Z方向侧的端部;第二端部653,其是-Z方向侧的端部;以及旋转轴Rp,其位于第一端部652与第二端部653之间。旋转轴Rp由在限制部件651的厚度方向上插入并穿过的旋转销654形成。限制部件651能够以旋转轴Rp为中心转动。通过转动,限制部件651能够向以实线表示的限制位置和以双点划线表示的解除位置移动。限制部件651由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施力,从而在未被转接器402的突起部418按压的状态下保持在限制位置。
在限制部件651位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装置抵接部658具有位于第二端部653的正下方的部分。在转接器402向容器安装部6的插入未完成的插入未完成状态下,限制部件651的位置是限制位置。在插入未完成状态下,在使转接器402以旋转支点698为中心向旋转安装方向D2旋转的情况下,转接器底面474要压下第一端部652,但第二端部653与装置抵接部658干涉。因此,限制转接器402向旋转安装方向D2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转接器402向容器安装部6的插入完成状态下,第一端部652由转接器402的突起部418向插入方向D1侧按压,从而限制部件651以旋转轴Rp为中心转动,从而第二端部653位置变化直到在正下方不存在装置抵接部658的位置为止。由此,限制部件651的位置成为解除位置,因此,转接器402能够向旋转安装方向D2旋转移动。
接着,对转接器402向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首先,使转接器402向插入方向D1移动直到电路基板50的转接器端子521与装置端子721接触为止,从而使转接器402成为插入完成状态。然后,如图11所示,通过将例如转接器402中的插入方向D1的近前侧部分向重力方向按压,从而使转接器402向旋转安装方向D2移动而将转接器402安装于容器安装部6。具体而言,在维持着装置流路阀机构681的闭状态的状态下,转接器端子521与装置端子721连接,通过液体导入部642插入插入开口部446,从而转接器402安装于容器安装部6。
另外,具有未图示的施力部件,该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在转接器402的安装状态下从支承部件610的下侧对支承部件610施加外力,以使支承部件610向具有作为与旋转安装方向D2相反的方向的反重力方向分量的解除方向D3旋转。施力部件是作为上述的外力机构的构成部件的例如压缩螺旋弹簧。在转接器402的安装状态下,由于其施力而限制转接器402与支承部件610一起向解除方向D3移动,因此,如图11所示,装置固定部697进入转接器固定部497而配合。由此,限制转接器402和支承部件610的拆卸方向D4的移动。
如图14所示,在转接器402的安装状态下,在将液体容纳体401安装到转接器402的情况下,图12所示的装置流路阀机构681的装置侧阀芯685通过液体供给部442内的部件、详细而言通过开闭液体供给部442内的流路的供给部阀机构481克服装置侧施力部件683的施力而压下。由此,密封部件688和开闭部分685a远离装置侧阀座687a,从而装置流路阀机构681成为开阀状态。此外,液体供给部442内的供给部阀机构481也通过由液体导入部642向开阀方向施加力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装置流路阀机构681成为开阀状态,内部流路682成为连通状态,以用图12的虚线的箭头表示液体的流动的方式从液体供给部442经由液体导入部642向液体贮存部699供给液体。
在从容器安装部6拆卸转接器402的情况下,使用者压下解除部666,从而装置固定部697位置变化而解除与转接器固定部497的配合。由此,使用者在使转接器402向解除方向D3移动了之后向拆卸方向D4移动,从而从容器安装部6拆卸转接器40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由于在将转接器402安装到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下,装置流路阀机构681维持关闭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少液体从液体导入部642向外部漏出、或者内部流路682、与内部流路682连通的印刷装置10的流路,例如液体贮存部699相对于预先确定的压力变动的不良情况。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转接器配合部410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进行与容纳体配合部90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器配合部410具有扣合配合构造,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B.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
B-1.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一:
图15是用于说明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一的图。图15的各图是相当于图9的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接器配合部410具有扣合配合构造,另外,是半球面状的突起,但只要能够使液体容纳体40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就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使用图15而对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并且,适当省略说明。
表示在左侧上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a的突起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转接器配合部410的突起形状不同。转接器配合部410a是以转接器第二侧面476等的转接器周围面为底面的四棱锥。另外,容纳体配合部90a是与转接器配合部410a的形状相对应而凹陷成四棱锥状的凹部。此外,转接器配合部410a的形状、容纳体配合部90a的凹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转接器配合部410a与容纳体配合部90a能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即可,例如是其他棱锥体、圆锥体、锥台、长方体、圆柱状等突起形状、凹形状即可。
表示在图15的左侧中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b具有弹簧444和配合部分443,该配合部分443安装于弹簧,与液体容纳体401的容纳体配合部90配合。弹簧444的一端安装于转接器第二侧面476等转接器周围面。弹簧444的另一端安装于配合部分443。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444是压缩螺旋弹簧。弹簧444在配合部分443与容纳体配合部90b配合着的状态下成为压缩状态,对配合部分443向容纳体配合部90b侧施力。配合部分443是半球面状。
在进行配合部分443与容纳体配合部90b的配合的情况下,使液体容纳体401相对于转接器402相对地移动,以使液体容纳体401的容纳体底面44侧通过转接器配合部410的开口op而进入转接器402的凹形状内。其结果,配合部分443由规定容纳体配合部90b的液体容纳体401的面向弹簧444压缩的方向推压,从而如箭头Dr1的方向所示,配合部分443向安装有弹簧444的转接器配合部410的周围面侧移动。通过使液体容纳体401进一步向转接器402内移动,配合部分443到达作为凹部的容纳体配合部90b。由此,配合部分443由于弹簧444的施力而向作为箭头Dr2所示的方向的靠近容纳体配合部90b的方向移动。由此,配合部分443与容纳体配合部90b配合。
在进行配合部分443与容纳体配合部90b的配合的解除的情况下,液体容纳体401相对于转接器402相对地移动,以使液体容纳体401的容纳体底面44侧通过转接器配合部410的开口op而远离转接器402。其结果,配合部分443由规定容纳体配合部90b的液体容纳体401的面向弹簧444压缩的方向推压,从而如箭头Dr1的方向所示这样移动。而且,通过使液体容纳体401相对地移动,配合部分443越过容纳体配合部90b而解除配合。
如上所述,转接器配合部410b具有弹簧444和配合部分443,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表示在图15的左侧下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c的配合部分443c的形状与上述的转接器配合部410b不同。配合部分443c是以与弹簧444连接的一侧为底面的四棱锥。此外,配合部分443c的形状、容纳体配合部90a的凹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例如,是其他棱锥体、圆锥体、锥台、长方体、圆柱状等突起形状、凹形状即可。即使如此,也与转接器配合部410b同样地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在表示在图15所示的右侧上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d中,在弹簧444d是板簧这点与左侧中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b不同。弹簧444d具有弯曲的弯曲部425。通过弹簧444d以弯曲部425为支点弹性变形,配合部分443向靠近容纳体配合部90b的方向Dr2、远离容纳体配合部90b的方向Dr1位置变化。
在表示在图15的右侧中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e中,配合部分443e的形状与表示在图15的右侧上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d的形状不同。配合部分443e的形状与表示在图15的左侧下层的配合部分443c的形状相同。
如上所述,转接器配合部410d、410e具有弹簧444d和配合部分443、443e,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表示在图15的右侧下层的转接器配合部410f具备弹簧444和与弹簧444连接着的配合部分443f。配合部分443f具有与弹簧444连接着的一对支承部件429、旋转中心部428、以及旋转部427。旋转部427是圆板形状,且是与容纳体配合部90b配合的部分。旋转部427在与容纳体配合部90b配合的过程、配合的解除过程中与容纳体配合部90b接触而以旋转中心部428为中心旋转。旋转中心部428是旋转部427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部428由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旋转部427的杆形成。该杆以旋转自由的方式安装于位于旋转部427的厚度方向两侧的一对支承部件429。根据该转接器配合部410f,配合部分443f具有旋转部427,从而能够降低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配合的解除之际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转接器配合部410~410f的结构和容纳体配合部90、90a的结构彼此调换。即、也可以通过容纳体配合部90、90a弹性变形来进行与转接器配合部410~410f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在该情况下,例如,容纳体配合部90、90a是突起,转接器配合部410~410f是接纳突起的凹部。即使如此,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402与液体容纳体401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B-2.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二:
图16是用于说明转接器配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二的图。图1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二的转接器配合部的图。在图16中,转接器配合部410g的配合部分443g的运动由虚线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转接器配合部410g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液体容纳体401的容纳体配合部90g配合。如图17所示,转接器配合部410g具备螺旋弹簧441g、主体部445g、以及配合部分443g。螺旋弹簧441g的一端例如安装于转接器第二侧面476等转接器周围面。螺旋弹簧441g的另一端安装于主体部445g。主体部442是板状部件。配合部分443g安装于主体部442的先端。由于主体部442弹性变形,供配合部分443g安装的先端侧向与液体容纳体401对置的方向Dr3弹性变形。
如图16所示,容纳体配合部90g是在液体容纳体401的容纳体前面42、容纳体后面47、容纳体第一侧面45以及容纳体第二侧面46的任一个形成的凹形状的槽。容纳体配合部90g形成供配合部分443g通过的槽路径。容纳体配合部90g具有出入口部分921g、第一倾斜部分915g、配合地点928、以及第二倾斜部916g。出入口部分921g是供配合部分443g出入的部分,具有容纳体配合部90g中的最大的深度。第一倾斜部分915g与出入口部分921g连接,且与出入口部分921g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深度比出入口部分921g侧的部分的深度浅。配合地点928通过壁形成,且与配合部分443g配合。第二倾斜部916g的靠近出入口部分921g的一侧的深度比远离出入口部分921g的一侧的深度大。在第二倾斜部916g与出入口部分921g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台阶923g。配合部分443g由螺旋弹簧441g朝向出入口部分921g的一方侧侧面929侧施力。若配合部分443g在容纳体配合部90g内进一步移动,则到达第一倾斜部分915g。配合部分443g利用第一倾斜部分915g的侧面而克服螺旋弹簧441g的施力向与远离一方侧侧面929的一侧、图16的右侧移动。若配合部分443g相对于第一倾斜部分915g进一步移动,则由于螺旋弹簧441g的施力而向靠近一方侧侧面929的一侧、图16的左侧移动,在配合地点928处配合。
为了解除配合部分443与容纳体配合部90g的配合,首先,使液体容纳体401相对于转接器402向重力方向相对地移动。由此,配合部分443与配合地点928分开,由于螺旋弹簧441g的施力而向一方侧侧面929侧的地点P6移动。并且,通过使液体容纳体401相对于转接器402向反重力方向相对地移动,配合部分443按照第二倾斜部916g、出入口部分921g的顺序通过而解除配合部分443与容纳体配合部90g的配合。
根据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二,通过使液体容纳体401相对于转接器402沿着重力方向、反重力方向相对地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配合部410g与容纳体配合部90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C.液体容纳体的其他实施方式:
C-1.液体容纳体的其他实施方式一:
图18是表示液体容纳体的其他实施方式一的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体401在液体消耗而处于零或接近零的状态的情况下,从转接器402拆卸液体容纳体401而将新的液体容纳体401安装到转接器4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一中,液体容纳体401h具有用于向液体容纳部450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802。液体从液体注入口802的注入既可以在容器4安装到容器安装部6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从容器安装部6拆掉容器4的状态下进行。
液体注入口802形成于容纳体角部483。容纳体角部483是容纳体前面42与容纳体顶面43相交的部分,该容纳体前面42在液体容纳体401h中的处于将转接器402向容器安装部6插入的插入方向D1上的里侧,该容纳体顶面43处于与作为转接器402所位于的一侧的容纳体底面44侧相反的一侧。容纳体角部483在容器4向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下配置于最高的位置。在液体注入口802例如安装有形成有裂缝的橡胶部件。液体注入口802由该橡胶部件堵塞。在将液体从液体注入口802注入液体容纳部450的情况下,将例如筒状的部件插入液体注入口802。利用筒状的部件推开橡胶部件的裂缝。由此,能够通过筒状的部件向液体容纳部450注入液体。
液体注入口802在容器4安装到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下位于比容纳体后面47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即使是在以成为容纳体后面47的上端部程度的高度位置的液面的方式从液体注入口802注入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液体注入口802溢出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在转接器402以处于比液体容纳体401h靠下侧的状态从液体注入口802注入液体的情况下,能够在液体的注入完成前降低液体从液体注入口802溢出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将容器4安装到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下,在插入方向D1上的近前侧压下到比插入方向D1的里侧靠下侧的位置的状态下,液体容纳体401h中的容纳体角部483位于比其他部分靠上方的位置。由此,通过从设置到容纳体角部483的液体注入口802注入液体,能够在液体的注入完成前更加降低液体从液体注入口802溢出的可能性。
C-2.液体容纳体的其他实施方式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体401容纳有墨水,也可以容纳其他液体。例如,作为液体,能列举出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所使用的色材、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等。
D.其他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本发明也能利用以下的方式(aspect)实现。与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发明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说明为需要技术特征,则能够适当进行删除。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容器安装部的转接器。该转接器具备:转接器配合部,其使液体容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转接器端子,其能够与所述容器安装部的装置端子接触;以及插入开口部,其供所述容器安装部的液体导入部插入,在维持着使所述液体导入部的内部流路开闭的装置流路阀机构的闭状态的状态下,所述转接器端子与所述装置端子连接,通过所述液体导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开口部,从而所述转接器安装于所述容器安装部。根据该方式,在将转接器安装到容器安装部的状态下,装置流路阀机构维持关闭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少液体从液体导入部向外部漏出、或者内部流路、与内部流路连通的印刷装置的流路相对于预先确定的压力变动的不良情况。
(2)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该转接器还具有:转接器底面,其形成有所述插入开口部;转接器周围面,其与所述转接器底面相交;角部,其是所述转接器底面与所述转接器周围面相交的角部,且配置有所述转接器端子;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底面,且接纳所述容器安装部的部件;突起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底面,解除由所述容器安装部的限制机构进行的限制,所述容器安装部的限制机构限制用于将所述液体导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开口部的所述转接器的移动;引导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周围面,引导所述转接器向所述容器安装部的水平方向上的插入;以及转接器固定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周围面,将所述转接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容器安装部。根据该方式,能够使向容器安装部的安装所需的要素集中于转接器。由此,能够使液体容纳体的结构更简单。
(3)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转接器配合部通过弹性变形而进行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配合和所述配合的解除。根据该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与液体容纳体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4)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转接器配合部具有扣合配合构造。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扣合配合构造容易地进行转接器与液体容纳体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5)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转接器配合部具有弹簧和配合部分,该配合部分安装于所述弹簧,并与所述液体容纳体配合。根据该方式,转接器配合部具有弹簧和配合部分,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与液体容纳体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6)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弹簧是螺旋弹簧和板簧中任一个。根据该方式,弹簧能够由螺旋弹簧和板簧中任一个构成。
(7)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配合部分具有:旋转部,其在所述配合和所述配合的解除之际旋转;以及旋转中心部,其是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
(8)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转接器配合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容纳体配合部配合,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容纳体配合部进行与所述转接器配合部的配合和所述配合的解除。根据该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转接器与液体容纳体的配合和配合的解除。
(9)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具备:上述方式的转接器;以及液体容纳体,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转接器配合,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注入口形成于将所述转接器向容器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和与所述转接器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容纳体角部。根据该方式,在转接器以处于比液体容纳体靠下侧的状态从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的情况下,能够在液体的注入完成前降低液体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将容器安装到容器安装部的安装状态下,在插入方向上的近前侧压下到比插入方向的里侧靠下侧的位置的状态下,液体容纳体中的容纳体角部位于比其他部分靠上方的位置。由此,通过从设置到容纳体角部的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能够在液体的注入完成前更加降低液体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
(10)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位于插入方向近前侧的容纳体后面,所述液体注入口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容器安装部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容纳体后面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方式,即使是在以成为容纳体后面的上端部程度的高度位置的液面的方式从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
本发明也能以上述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本发明能够以转接器的制造方法、容器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

Claims (10)

1.一种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容器安装部的转接器,其具备:
转接器配合部,其使液体容纳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
转接器端子,其能够与所述容器安装部的装置端子接触;以及
插入开口部,其供所述容器安装部的液体导入部插入,
在维持着使所述液体导入部的内部流路开闭的装置流路阀机构的闭状态的状态下,所述转接器端子与所述装置端子连接,通过所述液体导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开口部,从而所述转接器安装于所述容器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转接器底面,其形成有所述插入开口部;
转接器周围面,其与所述转接器底面相交;
角部,其是所述转接器底面与所述转接器周围面相交的角部,且配置有所述转接器端子;
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底面,且接纳所述容器安装部的部件;
突起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底面,解除由所述容器安装部的限制机构进行的限制,所述容器安装部的限制机构限制用于将所述液体导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开口部的所述转接器的移动;
引导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周围面,引导所述转接器向所述容器安装部的水平方向上的插入;以及
转接器固定部,其形成于所述转接器周围面,将所述转接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容器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配合部通过弹性变形而进行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配合和所述配合的解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配合部具有扣合配合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配合部具有弹簧和配合部分,该配合部分安装于所述弹簧,并与所述液体容纳体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是螺旋弹簧和板簧中任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分具有:旋转部,其在所述配合和所述配合的解除之际旋转;以及旋转中心部,其是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配合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容纳体配合部配合,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容纳体配合部进行与所述转接器配合部的配合和所述配合的解除。
9.一种容器,其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器;以及
液体容纳体,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转接器配合,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注入口形成于将所述转接器向容器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和与所述转接器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容纳体角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位于插入方向近前侧的容纳体后面,
所述液体注入口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容器安装部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容纳体后面靠上方的位置。
CN202310757271.0A 2022-06-28 2023-06-26 转接器和容器 Pending CN1173017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3263 2022-06-28
JP2022103263A JP2024003908A (ja) 2022-06-28 2022-06-28 アダプター、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1724A true CN117301724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3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7271.0A Pending CN117301724A (zh) 2022-06-28 2023-06-26 转接器和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03908A (zh)
CN (1) CN11730172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03908A (ja)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5797B2 (ja) 液体供給装置
WO2015093012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US20180319172A1 (en) Cartridge, cartridge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WO2017115582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US11673398B2 (en) Cartridge,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device
US20220410575A1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CN114643785A (zh) 容器、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JPWO2019098287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11141985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117301724A (zh) 转接器和容器
JP6511910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409947B2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N115476592B (zh) 容器
JP2024007697A (ja) カートリッジ
WO2022065203A1 (ja)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EP4238774A1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WO2022264958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TWI647121B (zh) Liquid supply unit
JP6295757B2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8083427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7056705A (ja)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