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7334A - 饮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饮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7334A
CN117297334A CN202310332767.3A CN202310332767A CN117297334A CN 117297334 A CN117297334 A CN 117297334A CN 202310332767 A CN202310332767 A CN 202310332767A CN 117297334 A CN117297334 A CN 117297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beverage
unit
tray
arm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2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利川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97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7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4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47J31/441Warming devices or supports for beverage containers
    • A47J31/4425Supports for beverage containers when filled or while being fil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everage Vending Machines With Cups, And Gas Or Electricity Vending Machines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饮料供给装置,能实现将杯子输送到饮料投入位置的空间的小型化。饮料供给装置(1)构成为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收纳有饮料生成部(10B)、杯子收纳部(7)、在杯子接收位置从杯子收纳部接收一个杯子(C)并将该杯子输送至被投入由饮料生成部生成的饮料的饮料投入位置的杯子输送机构以及在饮料投入位置使载置杯子的托盘升降的升降机构,在饮料投入位置将饮料投入到杯子的情况下,升降机构使托盘上升至设于装置主体的饮料供给部,从而利用饮料供给部将饮料以投入到杯子的状态供给,在该饮料供给装置中,杯子输送机构在杯子接收位置与饮料投入位置之间使保持杯子的保持部绕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来输送杯子。

Description

饮料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饮料供给装置,在该装置中,在将由设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的饮料生成部生成的饮料投入到作为容器的杯子的状态下,由设于该装置主体的饮料供给部进行供给。
在这样的饮料供给装置中构成为,除上述饮料生成部以外,杯子收纳部、第1输送机构和第2输送机构收纳于装置主体中。杯子收纳部用于收纳杯子。第1输送机构在杯子接收位置接收收纳于杯子收纳部的一个杯子并将其输送至饮料投入位置。第2输送机构在饮料投入位置接收由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杯子,将在该饮料投入位置投入了饮料的杯子向饮料供给部输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028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提出的饮料供给装置中,第1输送机构欲使保持杯子的保持部绕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进行转动,并且使该保持部沿着输送轴部的轴向移动,因此,为了确保保持部的转动区域和移动区域,需要足够的空间。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杯子输送至饮料投入位置的空间的小型化的饮料供给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饮料供给装置一种饮料供给装置,其构成为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收纳有:饮料生成部,其生成饮料;杯子收纳部,其收纳杯子;杯子输送机构,其在所述杯子收纳部的下方区域即杯子接收位置从该杯子收纳部接收一个杯子,将该杯子输送至由所述饮料生成部生成的饮料所投入的饮料投入位置;以及升降机构,其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使载置所述杯子的托盘升降,在饮料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被投入到了所述杯子的情况下,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托盘上升至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饮料供给部,从而利用该饮料供给部将所述饮料以投入到杯子的状态供给,该饮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杯子输送机构在所述杯子接收位置与所述饮料投入位置之间使保持所述杯子的保持部绕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来输送该杯子。
此外,根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杯子输送机构具备:第1臂构件,其构成所述保持部,该第1臂构件的基端部分以能够绕所述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且该第1臂构件在顶端部分形成有载置所述杯子的载置面;第2臂构件,其构成所述保持部,该第2臂构件的基端部分以能够绕所述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且该第2臂构件在顶端部分形成有围绕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杯子的引导部;第1施力单元,其对所述第1臂构件朝向所述杯子接收位置施力;第2施力单元,其对所述第2臂构件朝向所述杯子接收位置施力;以及传递机构部,其相对于配置于所述杯子接收位置的所述第1臂构件和所述第2臂构件分别独立地卡合,在该杯子输送机构的驱动源即输送马达驱动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臂构件克服所述第1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转动至所述饮料投入位置,使所述第2臂构件克服所述第2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转动至所述饮料投入位置,所述传递机构部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解除与所述第1臂构件的卡合状态并将所述杯子载置于所述托盘,之后,解除与所述第2臂构件的卡合状态。
此外,根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饮料供给装置具备控制部,在接通电源时,该控制部使所述升降机构进行废弃所述杯子的废弃动作。
此外,根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通过使所述托盘下降且改变该托盘的姿势,进行将所述杯子向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的下方区域配置的排水桶废弃的废弃动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杯子输送机构在杯子接收位置与饮料投入位置之间使保持杯子的保持部绕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来输送该杯子,因此,只要能够确保保持部的转动区域的空间即可,能够起到能够实现将杯子输送至饮料投入位置的空间的小型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特征性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图1和图3所示的姿势检测部和使用者的视场角区域规定的操作区域的侧视图。
图5的(a)~图5的(c)是表示图1和图3所示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2等所示的原料送出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2等所示的原料送出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2等所示的原料送出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送出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送出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3等所示的提取机构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图3等所示的提取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过滤部配置于提取位置的提取机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过滤部配置于废弃位置的提取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2所示的装置主体的内部的杯子输送机构及其周边构造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2和图15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图2和图15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图2和图15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图2和图15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6等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16等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图16等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图16等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杯子保持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图16等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图16等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图2所示的升降机构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部实施的废弃动作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35是表示图34所示的废弃动作处理中的升降机构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36是图2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图2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饮料供给部的立体图。
图39是用于说明图38所示的挡板机构部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图36和图37所示的门开闭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表示图36和图37所示的门开闭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2是表示图36和图37所示的开闭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43是用于说明图36和图37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44是用于说明图36和图37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横剖视图。
图45的(a)和图45的(b)是表示门开闭传递突起与被传递突起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6是用于说明图36和图37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47是用于说明图36和图37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48是用于说明图36和图37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49是用于说明图36和图37所示的饮料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横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饮料供给装置;2、装置主体;3、主体柜;4、前表面门;10A、操作单元;10B、饮料生成部;10C、杯子输送机构;10D、升降机构;10E、饮料供给部;11、显示部;12、姿势检测部;13、结算处理部;20、原料送出装置;21、原料容器;211、212、原料收纳区域;22、送出驱动部;221、送出马达;222、第1螺旋钻;223、第2螺旋钻;231、送出口;30、提取机构;31、提取部;31b、热水供给口;32、过滤部;321、过滤底部;323、导入口;36、提取马达;40、传递机构主体部;41、下臂;42、上臂;43、输送轴部;50、托盘;50a、升降驱动部;52、滴水托盘;61、基座;62、后壁部;63、顶壁部;64、门开闭机构;65、开闭门;100、控制部;C、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饮料供给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饮料供给装置的概要结构>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图3分别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图1是表示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特征性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在此例示的饮料供给装置1例如设于店铺内等室内,具备装置主体2。装置主体2构成为具备主体柜3和前表面门4。
主体柜3为具有前表面下部3a比前表面上部3b朝向前方突出的形状的箱状。在该主体柜3的前表面下部3a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前表面门4为具有足以封闭主体柜3的前表面下部3a的未图示的开口的大小的门体。该前表面门4以对开口进行开闭的方式可摆动地设于主体柜3。即,主体柜3的前表面上部3b构成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的上部,前表面门4构成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的下部。
在这样的装置主体2设有操作单元10A、饮料生成部10B、杯子输送机构10C、升降机构10D、饮料供给部10E以及控制部100。
操作单元10A设于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的上部。该操作单元10A用于供使用者H(参照图4)进行商品的选择等输入操作。
饮料生成部10B设于装置主体2的内部,通过从原料和热水提取饮料来生成饮料。杯子输送机构10C设于装置主体2的内部,将从杯子收纳部7接收的一个杯子C(参照图20等)输送至预定的饮料投入位置。在此,饮料投入位置为将在饮料生成部10B生成的饮料投入的位置。
升降机构10D设于装置主体2的内部。该升降机构10D将在饮料投入位置投入了饮料的杯子C以载置于托盘50的状态使之升降,使该杯子C上升并向饮料供给部10E移动。饮料供给部10E设于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的上部。该饮料供给部10E将通过升降机构10D而上升的杯子C、即投入有饮料的杯子C供给至使用者H。
控制部100与构成饮料供给装置1的各部、特别是操作单元10A,饮料生成部10B、杯子输送机构10C、升降机构10D以及饮料供给部10E电连接,控制部100按照存储于同样电连接的存储部110的程序、数据来统一地控制饮料供给装置1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100例如既可以使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装置来执行程序、即利用软件来实现,也可以利用IC(Integrated Circuit)等硬件来实现,还可以同时采用软件和硬件来实现。
在这样的饮料供给装置1中,在通过操作单元10A选择了商品的情况下,由饮料生成部10B生成与所选择的商品对应的饮料。然后,在饮料供给装置1中,利用杯子输送机构10C将一个杯子C输送至饮料投入位置,在该饮料投入位置将由饮料生成部10B生成的饮料投入到杯子C。然后,在饮料供给装置1中,利用升降机构10D使杯子C上升并移动至饮料供给部10E,通过该饮料供给部10E将饮料以投入到杯子C的状态供给至使用者H。
以下,分别对操作单元10A、饮料生成部10B、杯子输送机构10C、升降机构10D以及饮料供给部10E进行说明。
<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10A构成为具备显示部11、姿势检测部12以及结算处理部13。
显示部11例如由液晶触摸面板构成,与从控制部100给予的指令相应地显示各种信息,并且能够进行触摸操作等输入操作。在进行了触摸操作等输入操作的情况下,这样的显示部11将输入操作的意旨发送到控制部100。
姿势检测部12在主体柜3的前表面上部3b配设于显示部11的上缘部分。该姿势检测部12检测自身的检测区域S1(参照图4)中的使用者H的动作信息(手的动作等),将动作信息的意旨发送到控制部100。
如图4所示,这样的姿势检测部12以检测区域S1的整个区域配置于显示部11的前方区域的方式且以检测区域S1面向前方侧下方区域的倾斜状态配设。更详细而言,以按照检测区域S1的最靠后方侧的部分接近显示部11的前表面的方式倾斜的状态配设。
由此,能够使在检测区域S1与使用者H的相对于显示部11的视场角区域S2的交叉部分形成的操作区域S3接近显示部11,并且能够使操作区域S3的上下尺寸以及左右尺寸近似于显示部11的面积。
另外,配设有显示部11以及姿势检测部12的主体柜3的前表面上部3b形成于比前表面下部3a向后方侧凹陷的部分,因此,如图4所示,显示部11以及姿势检测部12能够尽量确保与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的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为尺寸L1。关于此,显示部11以及姿势检测部12与使用者H之间的分离距离是对必然形成于饮料供给装置1与使用者H之间的前后尺寸L2加上尺寸L1而得到的。
结算处理部13配设于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上部3b中的显示部11的下方侧的左侧部分。该结算处理部13在自身的能够结算区域保持有用于存储电子货币信息的卡、移动终端设备等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与记录介质之间进行减法处理。该结算处理部13在与记录介质之间进行了减法处理的情况下,将表示结算处理已完成的意旨的信号发送到控制部100。
以下说明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操作单元10A进行的输入操作。如图5的(a)所示,控制部100使显示部11显示能够选择的商品(商品“A”、商品“B”、商品“C”、商品“D”)的选择按钮11a~11d,并且显示“请选择商品”的文字11e。
根据由姿势检测部12检测到的动作信息,控制部100使未图示的指针在显示部11的画面上移动,在指针移动到商品“A”的选择按钮11a的情况下,作为暂时选择了商品“A”的选择按钮11a的情形,如图5的(b)所示,将商品“A”的选择按钮11a显示为与暂时选择对应的状态,并且显示“正在选择‘A’”的文字11f。
这样,将商品“A”的选择按钮11a显示为与暂时选择对应的状态的控制部100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2秒左右)的情况下,作为正式选择了商品“A”的选择按钮11a的情形,如图5的(c)所示,将商品“A”的选择按钮11a显示为与正式选择对应的状态,并且显示要求将记录介质保持于结算处理部13的结算区域的“请刷卡”的文字11g。
在此,即使控制部100将商品“A”的选择按钮11a显示为与正式选择对应的状态下,在使用者H对除商品“A”以外的商品的选择按钮11b~11d进行了触摸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也会使触摸操作优先,将进行了触摸操作的商品的选择按钮11b~11d显示为与正式选择对应的状态。即,即使将任意选择按钮11a~11d显示为与正式选择对应的状态,若之后对其他选择按钮11a~11d进行触摸操作,则控制部100也将该触摸操作设为有效的触摸操作并变更与正式选择对应的显示的选择按钮11a~11d。这样,与经由姿势检测部12的输入操作相比,控制部100使针对显示部11的触摸操作优先,并且,即使将任意选择按钮11a~11d进行与正式选择对应的显示,也允许选择按钮11a~11d的变更。
然后,控制部100在输入了表示经由结算处理部13完成了结算处理的意旨的信号的情况下,将进行与正式选择对应的显示的选择按钮11a~11d设为实际选择的按钮,由饮料生成部10B生成与该选择按钮11a~11d对应的饮料,并且使杯子输送机构10C将杯子C输送至饮料投入位置,然后,通过饮料供给部10E将饮料以投入到杯子C的状态供给。
根据具备这样的操作单元10A的饮料供给装置1,姿势检测部12以检测区域S1的整个区域配置于显示部11的前方区域的方式且以倾斜的状态配设,因此,能够使操作区域S3接近显示部11,并且使操作区域S3的上下尺寸以及左右尺寸近似于显示部11的面积,能够容易地对显示部11进行非接触的输入操作。
另外,根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以上部比下部向后方侧凹陷的状态形成,显示部11和姿势检测部12配设于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的上部,因此,能够对显示部11以及姿势检测部12与使用者H之间的分离距离加上尺寸L1,由此,能够将操作区域S3设为足够大的区域,能够吸收使用者H的身高的大小、视场角区域S2的变化,能够提高对显示部11的非接触操作的操作感。
根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与经由姿势检测部12的输入操作相比,控制部100使针对显示部11的触摸操作优先,因此,能够防止伴随着同时采用经由姿势检测部12的输入操作和对显示部11的触摸操作的商品的误选择。
<饮料生成部>
饮料生成部10B构成为具备原料送出装置20和提取机构30。
《原料送出装置》
图6~图8分别表示原料送出装置20,图6和图7是表示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内部构造的剖面侧视图。另外,关于原料送出装置20,沿着图2所标注的方向进行说明。
原料送出装置20构成为具备原料容器21和送出驱动部22。原料容器21为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开口21a、21b的长方形的箱体。该原料容器21的上表面开口21a由盖体23a封闭,下表面开口21b由引导底部23b封闭。另外,原料容器21的上端部分如图1和图2等所示,在形成于主体柜3的顶板3c的未图示的贯通孔中贯通,盖体23a暴露。
在这样的原料容器21的内部,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分隔板21c前后划分出两个原料收纳区域211、212。这些原料收纳区域211、212收纳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原料,与形成于引导底部23b的一个送出口231分别连通。
即,原料容器21中收纳原料的两个原料收纳区域211、212以彼此被划分的状态形成于内部,并且收纳于两个原料收纳区域211、212的原料的共用的送出口231形成于下端部分。
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232为原料滑槽。原料滑槽232用于将由送出口231送出的原料向提取机构30引导。
送出驱动部22设于原料容器21的内部,且是两个原料收纳区域211、212与送出口231相连通的通路。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图8所示的送出驱动部22,图9为立体图,图10为分解立体图。也如该图9和图10所示,送出驱动部22构成为具备送出马达221、第1螺旋钻222以及第2螺旋钻223。
送出马达221为送出驱动部22的驱动源,经由接头部224与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轴225相连结。该送出马达221与从控制部100给予的指令相应地驱动,能够正反旋转。更详细而言,送出马达221在从控制部100给予了正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进行正转驱动,使轴225绕其中心轴线向一方向旋转,在从控制部100给予了反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反转驱动,使轴225绕其中心轴线向另一方向旋转。
第1螺旋钻222为前后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构件,其前后方向的长度为轴225的全长的一半以下的大小。第1螺旋钻222具备第1杆部222a和第1刃部222b。
第1杆部222a形成随着朝向后方去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圆筒状的形态。第1刃部222b在第1杆部222a的外周部分以向该第1杆部222a的径向外部突出的方式沿着该第1刃部222b的中心轴线方向以螺旋状延伸。
这样的第1螺旋钻222在第1杆部222a被轴225贯穿的状态下,经由第1传递构件226与该轴225相连结。第1传递构件226例如由单向离合器构成,将轴225的一方向的旋转驱动力向第1螺旋钻222传递,另一方面,不将轴225的另一方向的旋转驱动力向第1螺旋钻222传递。
第2螺旋钻223为前后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构件,其前后方向的长度为轴225的全长的一半以下的大小。第2螺旋钻223具备第2杆部223a和第2刃部223b。
第2杆部223a形成随着朝向前方去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圆筒状的形态。第2刃部223b在第2杆部223a的外周部分以向该第2杆部223a的径向外部突出的方式沿着该第2刃部223b的中心轴线方向以螺旋状延伸。
这样的第2螺旋钻223在比第1螺旋钻222靠后方侧的位置,在第2杆部223a被轴225贯穿的状态下,经由第2传递构件227与该轴225相连结。第2传递构件227例如由单向离合器构成,将轴225的另一方向的旋转驱动力向第2螺旋钻223传递,另一方面,不将轴225的一方向的旋转驱动力向第2螺旋钻223传递。
这样的送出驱动部22以第1螺旋钻222面向前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1并且第2螺旋钻223面向后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2的方式被轴225贯穿地配置。而且,第1螺旋钻222随着第1杆部222a接近送出口231而外径逐渐变小,第2螺旋钻223随着第2杆部223a接近送出口231而外径逐渐变小。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原料送出装置20中,送出驱动部22在送出马达221正转驱动的情况下,仅第1螺旋钻222与轴225一起绕该轴225的中心轴线向一方向旋转。由此,将约束在第1刃部222b的间距之间的原料、即收纳于前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1的原料朝向送出口231输送出,并且从该送出口231送出原料。另一方面,送出驱动部22在送出马达221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仅第2螺旋钻223与轴225一起绕该轴225的中心轴线向另一方向旋转。由此,将约束在第2刃部223b的间距之间的原料、即收纳于后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2的原料朝向送出口231输送出,并且从该送出口231送出原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上述原料送出装置20,在原料容器21中以彼此划分的状态形成有两个原料收纳区域211、212,在送出马达221正转驱动的情况下,仅第1螺旋钻222与轴225一起绕其中心轴线向一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将收纳于前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1的原料从送出口231送出,在送出马达221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仅第2螺旋钻223与轴225一起绕其中心轴线向另一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将收纳于后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2的原料从送出口231送出。这样,送出驱动部22相对于各原料收纳区域211、212共用化,由此不仅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等,还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并且,送出驱动部22在送出马达221正转驱动的情况下,仅第1螺旋钻222旋转,另一方面,在送出马达221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仅第2螺旋钻223旋转,因此,在送出马达221正转驱动的情况下,不会搅动收纳于后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2的原料,在送出马达221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不会搅动收纳于前方侧的原料收纳区域211的原料。由此,能够防止被约束在第1螺旋钻222和第2螺旋钻223的刃部(第1刃部222b和第2刃部223b)的间距之间的原料的量产生不均,能够使原料的送出量稳定化。因此,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并且能够良好地送出预定量的原料。
《提取机构》
图11和图12分别表示提取机构30,图11是表示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分解立体图。另外,关于提取机构30,沿着图2所标注的方向进行说明。
该图11和图12所示的提取机构30配置于原料送出装置20的下方侧,且配置于在主体柜3的底部载置的残渣桶5的上方侧,提取机构30构成为具备提取部31和过滤部32。
提取部31呈有底圆筒状的形态,作为底部分的提取底部311形成为朝向中心部分逐渐向下方倾斜的锥状。在该提取底部311的中心部分形成有提取口31a。此外,在提取部31的侧部形成有热水供给口31b。该热水供给口31b经由未图示的热水供给管路与热水箱6(参照图2)相连接,贮存于热水箱6中的热水经由热水供给管路从热水供给口31b供给。
在这样的提取部31以成为前后一对的方式连结有废弃部33。废弃部33形成圆筒状的形态,内径和外径的大小分别与提取部31的内径和外径的大小大致相等。
过滤部32呈有底圆筒状的形态,如图13所示,作为底部分的过滤底部321具有网眼构造。该过滤部32以接近上表面开口的侧部上部32a的外径比提取部31的内径稍小、侧部下部32b的外径随着朝向过滤底部321去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此外,过滤部32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的外径与提取部31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大小。
上述过滤部32在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一体地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过滤轴状部322。该过滤轴状部322的一端部分(右端部分)插入并轴支承于在提取部31与废弃部33之间形成的轴支承孔34,并且另一端部分(左端部分)经由接头机构35与提取马达36相连结。
提取马达36为提取机构30的驱动源,经由固定金属板37安装于装置主体2。该提取马达36与从控制部100给予的指令相应地驱动,能够正反旋转。更详细而言,提取马达36在从控制部100给予了正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进行正转驱动,使过滤部32绕过滤轴状部322的中心轴线向从右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从控制部100给予了反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反转驱动,使过滤部32绕过滤轴状部322的中心轴线向从右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提取马达36正转驱动,过滤部32如图13所示,配置于以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抵接于提取部31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的状态插入到该提取部31的中空部的提取位置。另一方面,通过提取马达36反转驱动,过滤部32如图14所示,以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抵接于废弃部33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的状态配置于废弃位置。即,过滤部32通过提取马达36的驱动,在提取位置与废弃位置之间旋转,在常态下,配置于提取位置。
在接头机构35设有在产生过大的转矩的情况下空转的未图示的阻尼器,由此,防止通过提取马达36的驱动(正转驱动或反转驱动)将过滤部32配置于提取位置或废弃位置之后过大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该提取马达36,来谋求该提取马达36的保护。
过滤部32在配置于提取位置的情况下,与热水供给口31b相连通的导入口323形成于侧部上部32a。该导入口323是用于将经由热水供给口31b供给的热水导入的开口,沿着侧部上部32a的内壁面的切线方向设置。
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提取机构30如以下这样提取饮料并排出。在过滤部32配置于提取位置的状态下,将从原料送出装置20送出的原料投入到过滤部32之后,热水箱6的热水经由热水供给口31b和导入口323导入预定量。导入口323与热水供给口31b相连通,并且沿着过滤部32的侧部上部32a的切线方向设置,因此,通过预定量的热水的导入,原料和热水因离心力等沿着过滤部32的内壁面旋转。然后,将经过了过滤底部321的提取饮料从提取口31a排出。
这样排出了提取饮料之后,控制部100使提取马达36反转驱动,由此使过滤部32旋转并将其配置于废弃位置。由此,过滤部32的提取残渣经过废弃部33向残渣桶5排出。这样将过滤部32配置于废弃位置的控制部100优选使提取马达36正转驱动来将过滤部32配置于提取位置,使提取马达36再次反转驱动来将过滤部32配置于废弃位置。由此,通过过滤部32的开口缘部与废弃部33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缘部的抵接,能够将残存于过滤部32的提取残渣向残渣桶5排出。然后,控制部100使提取马达36正转驱动来将过滤部32配置于提取位置,结束提取残渣的废弃处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饮料供给装置1,构成饮料生成部10B的提取机构30通过向过滤部32投入原料并且经由热水供给口31b和导入口323导入热水,由此,使原料和热水旋转并从提取口31a排出提取饮料,因此,通过改变热水的导入速度,能够调整提取浓度、提取速度。即,通过加大热水的导入速度,从而原料与热水的旋转时间延长化,能够延长原料与热水的接触时间,能够提高提取饮料的浓度。另一方面,通过降低热水的导入速度,从而原料与热水的旋转时间缩短化,能够缩短原料与热水的接触时间,提高提取速度。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提取浓度、提取速度。
<杯子输送机构>
图15是表示图2所示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的杯子输送机构10C及其周边构造的立体图。如该图15所示,杯子输送机构10C在收纳多个杯子C的杯子收纳部7的下方区域即杯子接收位置将从该杯子收纳部7接收的一个杯子C输送至饮料投入位置。该饮料投入位置为,构成设于杯子输送机构10C的前方侧的升降机构10D的托盘50的上方位置、即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托盘50的上方位置。
图16~图19分别表示图2和图15所示的杯子输送机构10C,图16是表示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7和图18为分解立体图,图19为纵剖视图。适当地使用该图16~图19对杯子输送机构10C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关于杯子输送机构10C,沿着图2所标注的方向进行说明。
杯子输送机构10C以传递机构主体部40、下臂(第1臂构件)41以及上臂(第2臂构件)42被输送轴部43贯穿的状态构成。在此,输送轴部43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构成,下端部分保持于下罩44,上端部分保持于上罩45。
传递机构主体部40在供输送轴部43贯通的部分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内径比输送轴部43的外径足够大的传递孔40a,传递机构主体部40内置输送马达401和驱动传递凸轮402而构成传递机构部。
输送马达401为杯子输送机构10C的驱动源,与从控制部100给予的指令相应地驱动。
驱动传递凸轮402在传递孔40a的内部以横穿该传递孔40a的方式且以被输送轴部43贯穿的状态配置。该驱动传递凸轮402通过输送马达401的驱动,绕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这样的驱动传递凸轮402的下表面以面向传递孔40a的下表面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下侧驱动传递部402a。此外,在驱动传递凸轮402的上表面以面向传递孔40a的上表面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上侧驱动传递部402b。
在上述传递机构主体部40的下表面、即传递孔40a的下表面开口的周缘部分形成有以从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朝向径向外部延伸的方式朝向下方突出的多个下方突起403。此外,在传递机构主体部40的上表面、即传递孔40a的上表面开口的周缘部分形成有以从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朝向径向外部延伸的方式朝向上方突出的多个上方突起404。
在此,关于传递机构主体部40中的下方突起403与上方突起404的位置关系,下方突起403形成于比上方突起404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偏离的位置。
下臂41以作为基端部分的下臂基端部411在传递机构主体部40与下罩44之间被输送轴部43贯穿的状态配设。该下臂41配设为能够绕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下臂基端部411的上表面形成有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且具有能够进入传递孔40a的外径的圆筒状的下臂传递突部412。该下臂传递突部412被输送轴部43贯穿,在上表面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下臂传递部412a。
此外,在下臂基端部411的上表面且是下臂传递突部412的周缘部分形成有以从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朝向径向外部延伸的方式朝向上方突出的下臂突起413。
上述下臂41在作为下臂主干部414的顶端的顶端部分形成有圆板状的载置部415,该下臂主干部414从下臂基端部411的局部自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向径向外部延伸。该载置部415的上表面构成载置杯子C的载置面。
在这样的下臂41与下罩44之间夹装有下侧回位弹簧(第1施力单元)46a和下侧按压弹簧46b。下侧回位弹簧46a对下臂41向杯子接收位置施力。
下侧按压弹簧46b对下臂41向上方、即向传递机构主体部40施力。由此,下臂41的下臂传递突部412从传递孔40a的下表面开口进入传递孔40a的内部。而且,在下臂41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的情况下,下臂突起413与传递机构主体部40的下表面中的除下方突起403以外的位置相接触,由此,下臂传递部412a与下侧驱动传递部402a啮合。
上臂42与下臂41一起构成保持杯子C的保持部,作为基端部分的上臂基端部421在传递机构主体部40与上罩45之间以被输送轴部43贯穿的状态配设。该上臂42配设为能够绕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上臂基端部421的下表面形成有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且具有能够进入传递孔40a的外径的圆筒状的上臂传递突部422。该上臂传递突部422被输送轴部43贯穿,在下表面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上臂传递部422a。
此外,在上臂基端部421的下表面且是上臂传递突部422的周缘部分形成有以从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朝向径向外部延伸的方式朝向下方突出的上臂突起423。
上述上臂42在作为上臂主干部424的顶端的顶端部分形成有引导部425,该上臂主干部424从上臂基端部421的局部自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向径向外部延伸。该引导部425形成内径比杯子C的最大外径大的大致圆筒状的形态,在侧部的局部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425a(参照图20)。该引导部425能够围绕载置于载置部415的载置面的杯子C。
此外,在上臂主干部424经由安装构件设有喷嘴47。虽未图示,但该喷嘴47经由饮料供给管路与构成饮料生成部10B的提取机构30的提取口31a相连接,将由饮料生成部10B生成的饮料排出。这样的喷嘴47配设为,排出饮料的部分经由狭缝425a面向引导部425的内侧。
在这样的上臂42与上罩45之间夹装有上侧回位弹簧(第2施力单元)48a和上侧按压弹簧48b。上侧回位弹簧48a对上臂42向杯子接收位置施力。
上侧按压弹簧48b对上臂42向下方、即向传递机构主体部40施力。由此,上臂42的上臂传递突部422从传递孔40a的上表面开口进入传递孔40a的内部。而且,在上臂42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的情况下,上臂突起423与传递机构主体部40的上表面中的除上方突起404以外的位置相接触,由此,上臂传递部422a与上侧驱动传递部402b啮合。
这样的杯子输送机构10C具备下臂检测部49a和上臂检测部49b。下臂检测部49a配设于下罩44,在下臂41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的情况下,将该意旨向控制部100输出。上臂检测部49b配设于传递机构主体部40,在上臂42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的情况下,将该意旨向控制部100输出。
在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饮料供给装置1中,能够如以下这样利用杯子输送机构10C输送杯子C。
如图20所示,在以下臂41和上臂42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的状态从杯子收纳部7送出一个杯子C的情况下,在下臂41的载置部415载置杯子C,并且利用上臂42的引导部425包围该杯子C,由此保持该杯子C。然后,控制部100给予输送马达401驱动指令,由此,输送马达401驱动。通过输送马达401驱动,驱动传递凸轮402绕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通过驱动传递凸轮402旋转,下臂传递部412a与该驱动传递凸轮402的下侧驱动传递部402a啮合的下臂41如图21所示,克服下侧回位弹簧46a的作用力地向前方转动。此外,上臂传递部422a与驱动传递凸轮402的上侧驱动传递部402b啮合的上臂42如图21所示,克服上侧回位弹簧48a的作用力地向前方旋转。在此,下臂41与上臂42的转动一起通过驱动传递凸轮402的啮合而进行,因此同步。
当向前方转动的下臂41和上臂42到达饮料投入位置(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托盘50的上方位置)时,如上所述,由于下方突起403形成于比上方突起404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偏离的位置,因此,如图22所示,下臂突起413使下方突起403跃到上方。
当下臂突起413使下方突起403跃到上方时,下臂41克服下侧按压弹簧46b的作用力地向下方位移,由此下臂传递部412a离开下侧驱动传递部402a。通过下臂传递部412a离开下侧驱动传递部402a,从而仅下侧回位弹簧46a的作用力作用于下臂41,下臂41如图23所示向后方转动,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通过下臂41向后方转动,从而载置部415离开引导部425的下方区域,载置于载置部415的杯子C载置于托盘50。
经由下臂检测部49a检测到下臂41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的控制部100使输送马达401的驱动停止,经由喷嘴47对载置于托盘50的杯子C投入由饮料生成部10B生成的饮料。在向载置于托盘50的杯子C投入饮料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如图24所示,优选利用构成升降机构10D的杯子保持机构51保持杯子C。
经由喷嘴47进行的饮料的投入结束之后,控制部100给予输送马达401驱动指令使其驱动,使上臂42向前方转动。然后,如图25所示,上臂突起423使上方突起404跃到上方。
当上臂突起423使上方突起404跃到上方时,上臂42克服上侧按压弹簧48b的作用力地向上方位移,由此,上臂传递部422a离开上侧驱动传递部402b。通过上臂传递部422a离开上侧驱动传递部402b,从而仅上侧回位弹簧48a的作用力作用于上臂42,上臂42如图26所示向后方转动,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
经由上臂检测部49b检测到上臂42配置于杯子接收位置的控制部100使输送马达401的驱动停止,结束由杯子输送机构10C进行的杯子C的输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饮料供给装置1,杯子输送机构10C在杯子接收位置与饮料投入位置之间使保持杯子C的下臂41和上臂42绕输送轴部43的中心轴线转动来输送该杯子C,因此,只要确保下臂41和上臂42的转动区域的空间即可,能够实现将杯子C输送至饮料投入位置的空间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用于输送杯子C的驱动源只有输送马达401即可,而且下臂41和上臂42的相对于杯子接收位置的复位仅通过机构性的要素实现。因此,能够利用一个输送马达401使下臂41和上臂42这两个驱动系统进行动作,而且不必精密地进行输送马达401的驱动。
<升降机构>
图27是表示图2所示的升降机构10D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适当地利用该图27对升降机构10D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升降机构10D,沿着图2所标注的方向进行说明。
在此例示的升降机构10D构成为具备托盘50和滴水托盘52。托盘50为用于在上表面载置杯子C的大致圆板状构件,如图28和图29所示,与托盘引导件53相连结。
托盘引导件53构成升降驱动部50a,配设为能够在被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引导杆541、542贯穿的状态下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此外,托盘引导件53与以环状张设于上下一对带轮551、552之间的索状体553相连结。上下一对带轮551、552中的上方侧的带轮551与升降马达56相连结。
升降马达56为升降机构10D的驱动源。该升降马达56与从控制部100给予的指令相应地驱动,能够正反旋转。更详细而言,升降马达56在从控制部100给予了正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正转驱动,通过使上方侧的带轮551绕中心轴线向一方向旋转,使索状体553向延伸方向的一侧位移,使托盘引导件53向上方移动。另一方面,升降马达56在从控制部100给予了反转驱动指令的情况下反转驱动,通过使上方侧的带轮551绕中心轴线向另一方向旋转,使索状体553向延伸方向的另一侧位移,使托盘引导件53向下方移动。
通过托盘引导件53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托盘50升降。在此,在升降机构10D中设有托盘位置检测部57。托盘位置检测部57根据索状体553的位移量检测托盘50的位置,在托盘50配置于待机位置、上限位置以及下限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检测出该情况并向控制部100发送。
在此,待机位置为始终配置托盘50的位置,且是用于对载置于托盘50的杯子C投入由饮料生成部10B生成的饮料的位置。上限位置为使托盘50上升到最高的位置,托盘50到达饮料供给部10E。下限位置是使托盘50下降到最低的位置。
接下来,对托盘50与托盘引导件53的连结状态进行说明。托盘引导件53如图30和图31所示,具有供引导杆541、542贯穿并且与索状体553相连结的引导基部531、以及从该引导基部531的上端部分朝向左方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引导支承部532。在该引导支承部53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形成有朝向径向外部延伸的限制凸缘533。
另一方面,在托盘50的下表面设有托盘承接构件58。在该托盘承接构件58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内径比引导支承部532的外径稍大的插入中空部581。此外,在插入中空部581的右端部分、即托盘承接构件58的右端部分以朝向右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弯曲状的限制片582。
这样的托盘承接构件58通过引导支承部532的左端部分从右方插入到插入中空部581,将托盘弹簧59夹装并设于引导支承部532。托盘弹簧59对托盘承接构件58始终向从左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施力。由此,托盘承接构件58的限制片582的前端部分582a抵接于引导支承部532中的限制凸缘533的前端部分533a,由此,如图28和图29所示,托盘50被保持为上表面水平延伸的状态。另一方面,托盘50通过外力的作用,如图32所示,克服托盘弹簧59的作用力地绕引导支承部532的中心轴线转动,直至限制片582的后端部分582b抵接于限制凸缘533的后端部分533b为止。
滴水托盘52为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开口的不规则形状的容器,固定配置于升降驱动部50a。该滴水托盘52在排水桶8的上方侧以围绕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托盘50的方式配置。在该滴水托盘52的前壁部分形成有朝向后方延伸的台阶部52a(参照图35)。
另外,在利用托盘位置检测部57检测到托盘50配置于下限位置的情况下,托盘50的前端部分抵接于台阶部52a。
在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升降机构10D中,利用上述的杯子输送机构10C对在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托盘50载置的杯子C投入了由饮料生成部10B生成的饮料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在投入饮料之后驱动升降马达56正转,如图33所示,使托盘50上升。然后,控制部100在利用托盘位置检测部57检测到托盘50配置于上限位置的情况下,停止升降马达56的驱动。其结果是,投入有饮料的杯子C被输送至饮料供给部10E。然后,控制部100驱动升降马达56反转来使托盘50下降,在利用托盘位置检测部57检测到托盘50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停止升降马达56的驱动。
控制部100在接通电源时进行如下的废弃动作。图34是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部100所实施的废弃动作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在该废弃动作处理中,控制部100使升降马达56反转驱动(步骤S101),判断是否由托盘位置检测部57检测到了托盘50配置于下限位置(步骤S102)。
在利用托盘位置检测部57检测到托盘50配置于下限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控制部100停止升降马达56的反转驱动(步骤S103)。在该情况下,托盘50如图35所示,前端部分抵接于滴水托盘52的台阶部52a,从而克服托盘弹簧59的作用力地转动,直至限制片582的后端部分抵接于限制凸缘533的后端部分为止。由此,在杯子C载置于托盘50的情况下,能够将这样的杯子C经由滴水托盘52废弃至排水桶8。
然后,控制部100使升降马达56正转驱动(步骤S104),判断是否由托盘位置检测部57检测到了托盘50配置于待机位置(步骤S105)。
在利用托盘位置检测部57检测到托盘50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控制部100停止升降马达56的正转驱动(步骤S106),然后使步骤返回,结束这次的处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饮料供给装置1,控制部100在接通电源时,使托盘50下降,且改变该托盘50的姿势,由此进行将杯子C废弃至排水桶8的废弃动作,因此,能够防止投入有饮料的杯子C的残留导致错过饮料的供给机会。
根据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相对于杯子C进行的饮料的投入以及由托盘50的姿势变化引起的杯子C的废弃在滴水托盘52的内部进行,因此,能够抑制饮料向周围设备飞散,防止装置主体2的内部被污染。
<饮料供给部>
图36和图37分别是图2所示的饮料供给部10E的分解立体图。适当地利用该图36和图37对饮料供给部10E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关于饮料供给部10E,沿着图2所标注的方向进行说明。
在此例示的饮料供给部10E构成为具备形成有圆形形状的引导孔部61a的基座61、竖立设置于该基座61并形成该饮料供给部10E的后壁的弯曲状的后壁部62、安装于后壁部62并构成饮料供给部10E的顶板部分的顶壁部63以及经由门开闭机构64安装于顶壁部63的开闭门65。
在基座61以如图38所示那样封闭引导孔部61a的方式配设有挡板机构部60。挡板机构部60在常态下封闭引导孔部61a,另一方面,如图39所示,在利用升降机构10D使杯子C(投入有饮料的杯子C)上升的情况下,进行打开动作来开放引导孔部61a。
图40和图41是分别表示图36和图37所示的门开闭机构64的分解立体图。该图40和图41所示的门开闭机构64安装于顶壁部63的下表面,具备驱动力传递部641、锁定滑动件642以及门开闭检测部643。
驱动力传递部641通过连结多个要素而构成,与门马达644相连结。门马达644为构成饮料供给部10E的开闭门65的驱动源。该门马达644与从控制部100给予的指令相应地驱动,能够正反旋转。
在门马达644正转驱动的情况下,上述驱动力传递部641从上方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在门马达644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上述驱动力传递部641从上方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这样的驱动力传递部641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滑动件用凸轮641a。此外,在驱动力传递部641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门连结轴641b并且形成有门开闭传递突起641c。
锁定滑动件642的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通过滑动件用凸轮641a从下方插入到矩形形状开口642a,锁定滑动件642与驱动力传递部641相连结。该锁定滑动件642在驱动力传递部64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即在门马达644正转驱动的情况下,朝向前方滑动,另一方面,在驱动力传递部64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即在门马达644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朝向后方滑动。
在这样的锁定滑动件642配设有卡定构件645。卡定构件645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卡定轴状部645a,卡定构件645配设为,通过该卡定轴状部645a插入到形成于锁定滑动件642的轴支承狭缝642b,能够绕卡定轴状部645a的中心轴线摆动。此外,在卡定构件645中,在朝向右方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部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定部645b。在该卡定部645b的下端部分的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以及右表面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缩细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面。这样的卡定构件645在卡定轴状部645a与卡定部645b之间的平板状部分形成有通过切割局部而朝向上方突出的抵接部645c。
这样的卡定构件645通过抵接部645c抵接于顶壁部63作为板簧进行作用,绕卡定轴状部645a的中心轴线被向下方施力。
门开闭检测部643是用于检测开闭门65处于关闭姿势和打开姿势的哪个姿势的检测单元。该门开闭检测部643具有左右两个触头643a、643b,在右方侧的触头643a被朝向后方施力并且左方侧的触头643b被朝向右方施力的情况下,检测为开闭门65处于关闭姿势,并将该意旨向控制部100输出。此外,门开闭检测部643在左方侧的触头643b被朝向左方施力的情况下,检测为开闭门65处于打开姿势,并将该意旨向控制部100输出。
图42是表示图36和图37所示的开闭门65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如该图42所示,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上壁部651和从上壁部651的缘部的局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弯曲状的侧壁部652。
在上壁部651的中心部分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被传递突部653。在该被传递突部653形成有允许上述门连结轴641b的插入的连结孔653a,并且在上表面以连结孔653a为基准彼此成为点对称的位置处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扇形状的被传递突起653b。
此外,在上壁部651的被传递突部653的径外方向形成有两个字母L形的止挡部654。并且,在上壁部651的周缘部分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圆环部分,在该圆环部分形成有锁定用边缘655a、关闭检测边缘655b以及打开检测边缘655c。锁定用边缘655a与圆环部分的狭缝部分656连续地形成。关闭检测边缘655b形成于锁定用边缘655a的右方侧。打开检测边缘655c相对于关闭检测边缘655b形成于前方侧。
这样的开闭门65通过门连结轴641b插入到连结孔653a,以能够绕该门连结轴641b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与门开闭机构64相连结,由此安装于上壁部651。而且,开闭门65以在通过封闭饮料供给部10E的前方区域而使该饮料供给部10E处于非暴露状态的关闭姿势与通过开放该饮料供给部10E的前方区域而使该饮料供给部10E处于暴露状态的打开姿势之间开闭移动的方式转动。
对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饮料供给部10E中的开闭门65的开闭移动进行说明。如图43所示,在开闭门65处于关闭姿势的情况下,锁定滑动件642配置于滑动到最后方的锁定位置,卡定部645b卡定于锁定用边缘655a。由此,开闭门65保持为关闭姿势。此时,门开闭检测部643中的右方侧的触头643a被锁定滑动件642按压而被向后方施力,并且左方侧的触头643b被关闭检测边缘655b按压而被向右方施力,门开闭检测部643检测为开闭门65处于关闭姿势并向控制部100输出。此外,如图44所示,通过形成于开闭门65的一个字母L形的止挡部654抵接于以从顶壁部63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的限制突部631的左端部分,从而限制开闭门65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在开闭门65处于关闭姿势的情况下,如图45的(a)所示,开闭门65中的被传递突起653b与驱动力传递部641中的门开闭传递突起641c以连结孔653a(门连结轴641b)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于彼此在周向上例如错开45°的位置。
在从这样的状态起通过控制部100使门马达644正转驱动的情况下,如图46所示,驱动力传递部64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锁定滑动件642朝向前方滑动。通过锁定滑动件642朝向前方滑动,如图47所示,在锁定滑动件642配置于滑动到最前方的解除位置的情况下,解除卡定部645b与锁定用边缘655a的卡定状态。通过这样使锁定滑动件642从锁定位置向前方滑动至解除位置,从而门开闭检测部643解除右方侧的触头643a被从后方施力的状态,因此,即使左方侧的触头643b被关闭检测边缘655b按压而被向右方施力,也能将开闭门65被检测为关闭姿势的情况解除。
即使门马达644正转驱动并且驱动力传递部64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锁定滑动件642向解除位置滑动,在门开闭传递突起641c抵接于被传递突起653b之前,开闭门65也不会转动。然后,通过驱动力传递部641的转动,如图45的(b)所示,在门开闭传递突起641c抵接于被传递突起653b的情况下,开闭门65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如图48所示,门开闭检测部643的左方侧的触头643b被打开检测边缘655c朝向左方施力,由此门开闭检测部643检测为开闭门65处于打开姿势并将该意旨向控制部100输出,控制部100停止门马达644的正转驱动。由此,开闭门65维持为打开姿势。此外,如图49所示,通过形成于开闭门65的另一个字母L形的止挡部654抵接于限制突部631的右端部分,限制开闭门65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开闭门65处于打开姿势并由使用者H取出杯子C之后,在利用控制部100使门马达644反转驱动的情况下,驱动力传递部64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这样使驱动力传递部64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锁定滑动件642从解除位置向后方朝向锁定位置滑动。此外,通过该驱动力传递部641的转动,以门开闭传递突起641c抵接于被传递突起653b为条件,开闭门65从打开姿势向关闭姿势转动。在该情况下,在开闭门65处于关闭姿势之前,锁定滑动件642配置于锁定位置,但锁定滑动件642的卡定构件645绕卡定轴状部645a的中心轴线被向下方施力,而且由于在卡定部645b的下端部分形成有倾斜面,因此,即使卡定部645b与关闭检测边缘655b相接触,卡定构件645通过克服自身的作用力地向上方摆动,也能够越过关闭检测边缘655b。然后,卡定部645b卡定于锁定用边缘655a,门开闭检测部643的右方侧的触头643a被锁定滑动件642按压而被向后方施力,并且左方侧的触头643b被关闭检测边缘655b按压而被向右方施力,从而利用门开闭检测部643检测为关闭姿势,由此,控制部100停止门马达644的反转驱动,使开闭门65处于关闭姿势。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饮料供给装置1,饮料供给部10E中的开闭门65经由门开闭机构64安装于该饮料供给部10E的顶壁部63,从而以悬挂的状态设置,因此,即使在投入有饮料的杯子C倾倒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饮料供给部10E和开闭门65的清扫。
特别是门马达644、锁定滑动件642、驱动力传递部641配置于开闭门65的上部,因此,即使投入有饮料的杯子C倾倒,也不担忧对门马达644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门马达644作为开闭门65的开闭移动的驱动源,能够正反旋转,锁定滑动件642以能够在限制处于关闭姿势的开闭门65向打开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与允许处于关闭姿势的开闭门65向打开的方向转动的解除位置之间滑动地设置,驱动力传递部641将门马达644的驱动力向开闭门65和锁定滑动件642传递。
并且,在门马达644正转驱动的情况下,驱动力传递部641使锁定滑动件642从锁定位置滑动至解除位置之后,使开闭门65向打开的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在门马达644反转驱动的情况下,驱动力传递部641使锁定滑动件642从解除位置滑动至锁定位置并且使开闭门65向关闭的方向转动,因此,在开闭门65开闭时,机构性地进行开闭门65的锁定解除/锁定,因此,能够提供可靠性较高的开闭门65。
这样的开闭门65优选为,在上述挡板机构部60开放引导孔部61a的情况下,限制该开闭门65向打开的方向转动,在上述挡板机构部60封闭引导孔部61a的情况下,允许该开闭门65向打开的方向转动。由此,不会发生在开闭门65向打开的方向转动的同时由挡板机构部60开放引导孔部61a的情况,能够防止害虫进入装置主体2的内部或者因恶作剧被投入垃圾。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但能够进行如下各种变更。
上述姿势检测部12配设于显示部11的上缘部分,但该姿势检测部也可以配设于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中的显示部的周缘部分的任意的位置。
优选在上述驱动力传递部641设有在因作用于开闭门65的外力传递到自身而产生过大的转矩(预定的大小的转矩)的情况下进行空转的阻尼器等缓冲构件。
由此,在开闭门65的转动过程中因异物导致开闭门65的转动停止时,能够抑制作用于门马达644的反作用力过大,能够实现对门马达644的保护。并且,通过具备缓冲构件,能够手动使开闭门65转动。
关于上述饮料供给部10E中的开闭门65的转动,也可以将打开的方向上的转动的终端部分以及关闭的方向上的转动的终端部分的转动速度设为较慢。由此,能够使开闭门65的开闭动作产生高级感。
在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中,以在收纳于杯子收纳部7的杯子C中投入有饮料的状态进行供给,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向使用者H自带的杯子(以下也称作自带杯子)投入饮料来供给。在该情况下,在上升至饮料供给部10E的托盘50载置有自带杯子时,需要利用升降机构10D使自带杯子下降至待机位置(饮料投入位置),但优选利用挡板机构部60的开闭动作将自带杯子载置于托盘50的中心,良好地进行之后的饮料的投入。
在上述杯子输送机构10C中,由下臂41和上臂42构成保持部,但在本发明中,作为保持部的形态,能够采用各种形态。

Claims (4)

1.一种饮料供给装置,其构成为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收纳有:
饮料生成部,其生成饮料;
杯子收纳部,其收纳杯子;
杯子输送机构,其在所述杯子收纳部的下方区域即杯子接收位置从该杯子收纳部接收一个杯子,将该杯子输送至由所述饮料生成部生成的饮料所投入的饮料投入位置;以及
升降机构,其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使载置所述杯子的托盘升降,
在饮料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被投入到了所述杯子的情况下,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托盘上升至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饮料供给部,从而利用该饮料供给部将所述饮料以投入到杯子的状态供给,
该饮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杯子输送机构在所述杯子接收位置与所述饮料投入位置之间使保持所述杯子的保持部绕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来输送该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子输送机构具备:
第1臂构件,其构成所述保持部,该第1臂构件的基端部分以能够绕所述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且该第1臂构件在顶端部分形成有载置所述杯子的载置面;
第2臂构件,其构成所述保持部,该第2臂构件的基端部分以能够绕所述输送轴部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且该第2臂构件在顶端部分形成有围绕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杯子的引导部;
第1施力单元,其对所述第1臂构件朝向所述杯子接收位置施力;
第2施力单元,其对所述第2臂构件朝向所述杯子接收位置施力;以及
传递机构部,其相对于配置于所述杯子接收位置的所述第1臂构件和所述第2臂构件分别独立地卡合,在该杯子输送机构的驱动源即输送马达驱动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臂构件克服所述第1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转动至所述饮料投入位置,使所述第2臂构件克服所述第2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转动至所述饮料投入位置,
所述传递机构部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解除与所述第1臂构件的卡合状态并将所述杯子载置于所述托盘,之后,解除与所述第2臂构件的卡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饮料供给装置具备控制部,在接通电源时,该控制部使所述升降机构进行废弃所述杯子的废弃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通过使所述托盘下降且改变该托盘的姿势,进行将所述杯子向在所述饮料投入位置的下方区域配置的排水桶废弃的废弃动作。
CN202310332767.3A 2022-06-29 2023-03-31 饮料供给装置 Pending CN1172973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4336 2022-06-29
JP2022-104333 2022-06-29
JP2022104336A JP2024004635A (ja) 2022-06-29 2022-06-29 飲料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7334A true CN117297334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3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2767.3A Pending CN117297334A (zh) 2022-06-29 2023-03-31 饮料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04635A (zh)
CN (1) CN11729733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04635A (ja)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058070A (ko) 혼주 장치, 혼주 방법
CN111616596B (zh) 饮料供给装置
JP7389197B2 (ja) 容器
CN117297334A (zh) 饮料供给装置
JP2007025856A (ja) カプセル払出装置
WO2020024941A1 (zh) 一种出货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JP2024004633A (ja) 原料払出装置
JP2007334496A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取出口扉装置
JP2024004604A (ja) 飲料供給装置
JP2024004632A (ja) 飲料供給装置
JP2024004634A (ja) 飲料供給装置
JP2024004605A (ja) 飲料供給装置
JP5974593B2 (ja) カップ式自動販売機の原料供給装置
JP2007144309A (ja) コイン精米装置
US20210094816A1 (en) Beverage supplying apparatus
CN113143006B (zh) 饮料供给装置
JP4876527B2 (ja) カップ式自動販売機のストロー供給装置
JP7358851B2 (ja) 飲料供給装置
JP2012059096A (ja) カップ式自動販売機
JP5299088B2 (ja) コイン精米機
CN112438595A (zh) 饮料供给装置
CN112438596A (zh) 饮料供给装置
JP4003701B2 (ja) 飲料供給機のカップ搬送装置
JP5891878B2 (ja) カップ式自動販売機の原料供給装置
JP7380245B2 (ja) 飲料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