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6978A -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6978A
CN117286978A CN202311579407.XA CN202311579407A CN117286978A CN 117286978 A CN117286978 A CN 117286978A CN 202311579407 A CN202311579407 A CN 202311579407A CN 117286978 A CN117286978 A CN 117286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tressed
iron
plate
tensioning
tend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94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伟凯
晋鹏
赵明立
廖志辉
宁立涛
贾建伟
李红帅
陈飞
马超
李仁勃
袁也
王莹
黄培
孙波沧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Urban Ra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Urban Ra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Urban Ra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94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69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86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69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04B5/23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or partly prefabric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2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hollow fill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E04C5/12Anchor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1Construction of stressing j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预应力空心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中,先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支板底模和端模,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铺放预应力筋和填充材料,对空心板抗浮处理,铺放板面的钢筋;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后对张拉端处理;本发明施工工艺得到的结构,使得施工楼板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产品质量轻、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保温性能很好,使用性能良好;且利用施工结构特点方便楼板布设管线;本发明还可以显著降低生产场地需求,节省了大量用地成本,而且生产周期快,可沿用传统的楼板生产工艺,成熟、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预应力空心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中,楼板多采用双向钢筋布置现浇实心楼板和预应力空心预制板两种。
现有楼板一般采用混凝土现浇,采用人工现场支模、绑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工序。劳动强度大,质量不易把控,混凝土易开裂;装配式建筑采用叠合楼板,预制钢筋桁架楼板或混凝土上返肋楼板,作为底模,现场绑扎楼板上层钢筋,浇筑混凝土叠合层。钢筋用量大,混凝土现场浇筑厚度大,现场混凝土仍然需要养护,预制板下部需要临时支护,工序多,造价高。叠合平板,钢筋用量小,但刚度差,易变形,成活后板底不平,很难处理。而目前采用预制空心板施工工艺中,板缝易开裂,整体性差,板面平整度差,稳定性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本发明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所述工艺包括:
步骤S10: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
步骤S20:支板底模和端模,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
步骤S30:铺放预应力筋和填充材料,对空心板抗浮处理,铺放板面的钢筋;
步骤S40: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S50: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后对张拉端处理。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的步骤包括:
每根预应力筋的每个张拉端预留出不小于40cm的张拉长度后再进行下料;
预应力筋下料应使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对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逐根进行组装;
预应力筋、锚具及配件运到工地,铺放使用前,保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方;夏季施工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施工工地堆放时堆放在阴凉处。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板底模和端模的步骤包括:根据预应力筋的平、剖面位置在端模上打孔或开槽,孔径25mm-30mm;所述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的步骤包括:空心板中肋梁与空心板等厚,在模板上标出各道肋梁的位置;所述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的步骤包括:绑扎板底筋时,先绑扎板长向肋梁中的上下钢筋及箍筋,然后铺放板长向填充材料部位的板底钢筋,再绑板短向肋梁中的上下钢筋及箍筋;然后铺放板短向填充材料部位的板底钢筋。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铺放板面的钢筋的步骤包括:先铺放填充材料处板面的长向纵向钢筋,再铺放短向纵向钢筋。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50中,所述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的步骤包括: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张拉强度90%后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
所述张拉流程:测量预应力筋初始长度;安装锚具,利用千斤顶进行张拉应力;校核预应力筋伸长值;测量预应力筋终结长度;
在张拉之前,板底支撑不拆除;张拉后,验算施工荷载小于板的设计使用荷载后拆除板底支撑。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50中,对预应力筋张拉后,将锚具外露的预应力筋预留不少于30mm长度后,将多余部分切断,并在7天内做好锚具的防锈蚀工作;
对端头的处理后,10天内再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封堵,密封后预应力筋不外露。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的过程中:
钢筋绑扎时要保证同一个方向的下铁在同一平面内;
长跨方向的普通钢筋下铁在最下面,短跨方向的下铁在长跨方向的上面;
不同部位同一方向板的上铁可以不在同一平面:肋梁的上铁在同一平面,填充区的上铁与肋梁的上铁在同一平面;
箍筋肋梁制作时,肋梁箍筋的外皮尺寸=肋梁宽度-10mm;
短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2倍保护层厚度-长向下铁直径-短向上铁直径-长向上铁直径+2倍箍筋直径;长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2倍保护层厚度-短向上铁直径+1倍箍筋直径;
空心板为双向板,下铁在每个方向跨中范围内,钢筋连续;在两端边支座各1/4跨度范围,允许搭接或者焊接;
锚固在空心板中的上铁附加钢筋,在空心板内不需带弯钩。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还包括预应力筋的竖向定位处理,在施工之前,根据预应力筋各控制点的高度,先进行预应力筋曲线的放样,在肋梁中每隔1.5-2m左右设置一处放样点,施工时,先沿水平方向标出各个控制点的水平位置,然后沿该位置在邻近肋梁箍筋上标出控制点的高度;
控制肋梁中预应力筋高度的办法有两种:
第一种,铁丝吊挂:根据预应力筋的数量,预先制作双股铁丝,预应力筋穿束完成后,在各个控制点处用双股铁丝将无粘结预应力筋集团束从下往上兜起,吊挂在肋梁的上铁钢筋或箍筋上,并使得预应力筋合力点高度=放样控制点高度;
第二种,设置架立筋:
预先制作预应力筋的架立筋,将架立筋固定在箍筋上;架立筋上皮高度=预应力筋矢高控制点高度-无粘结预应力筋集团束半径,架立筋与空心板中肋梁的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对空心板抗浮处理中,在肋梁中两个方向上铁钢筋相交处布置抗浮控制点,每一平方米范围内不少于两个抗浮控制点,根据抗浮控制点在底模上打孔;
填充材料的抗浮靠直径3-5mm的铁丝固定,进行抗浮施工时,先用铁丝将钢筋棍或者是模板下的木方固定好,将铁丝头从模板往上穿,然后将铁丝在上铁两个方向钢筋交汇点处拧紧;
厚板的抗浮处理采用两次性抗浮的方法施工,且第一道抗浮布置在填充箱的下部区域,根据空心板的厚度和浮力大小,在填充箱部位下铁钢筋相交处,分别设置多个抗浮点。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对空心板填充材料的定位处理过程,具体包括,在安放填充箱之前先固定好架立垫条,放好填充箱后再放限位垫条,利用填充箱下部的架立垫条,与其上部的限位垫条控制填充箱的垂直位置,肋梁箍筋固定填充箱的水平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中,先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支板底模和端模,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铺放预应力筋和填充材料,对空心板抗浮处理,铺放板面的钢筋;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后对张拉端处理;本发明施工工艺得到的结构,使得施工楼板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产品质量轻、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保温性能很好,使用性能良好;且利用施工结构特点方便楼板布设管线;本发明还可以显著降低生产场地需求,节省了大量用地成本,而且生产周期快,可沿用传统的楼板生产工艺,成熟、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长跨方向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短跨方向断面图;
图5本发明预应力筋的定位措施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抗浮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抗浮方式示意图;
图8本发明抗浮点多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从肋梁部位浇筑第1层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从灌浆孔中浇筑第1层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9(c)为本发明浇筑中间层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9(d)为本发明浇筑顶层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管线与填充材料相交处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1、长跨方向上铁;12、长跨方向下铁;13、短跨方向空心区上铁;14、短跨方向下铁;21、空心区上铁;22、空心区下铁;31、肋梁上铁;32、肋梁下铁;33实心肋区;4、填充箱;41、填充材料;42、槽口;5、预应力筋;6、抗浮控制点;61、附加抗浮控制点;7、限位垫条;8、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本发明施工工艺的空心板厚度为450mm,空心区的空心率为50.7%,混凝土折算厚度为222mm;预应力筋在肋梁中成束布置。预应力筋为标准强度1860Mpa、直径15.2mm的低松弛钢绞线,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预应力筋为一端锚固、一端张拉;预应力筋张拉端可设在柱后、板面或者梁侧,无论何种形式,竣工时所有预应力筋的张拉端锚具均应埋在混凝土内,不外露。
进一步的,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结构自重,采用带加强及隔离层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充;聚苯泡沫塑料自熄阻燃,密度为15kg/m3。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
步骤S20:支板底模和端模,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
步骤S30:铺放预应力筋和填充材料,对空心板抗浮处理,铺放板面的钢筋;
步骤S40: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S50: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后对张拉端处理。
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应力筋采用j15高强1860级国家标准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yk=1860N/mm2,将钢绞线涂上防腐润滑油脂,再裹上高密度聚乙烯,成为无粘结预应力筋。
在施工工艺中,对于预应力筋制作及存放:
预应力筋按照施工图纸,下料和组装后直接运到工地现场;应按施工图上结构尺寸和数量,考虑预应力筋的曲线长度、张拉设备及不同形式的组装要求,每根预应力筋的每个张拉端预留出不小于40cm的张拉长度进行下料;
预应力筋下料应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和气焊。对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要逐根进行组装;
当预应力筋、锚具及配件运到工地,铺放使用前,应将其妥善保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方;夏季施工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施工工地堆放时应尽量避免夏日阳光的暴晒,应堆放在阴凉处,实在无法解决时可采用塑料布遮盖的方法;锚具、配件要存在室内,运输、存放时都要尽量避免预应力筋受损。
进一步的,所述支板底模和端模的步骤包括:根据预应力筋的平、剖面位置在端模上打孔或开槽,孔径25mm-30mm;其中,由于空心板的支撑体系需要在预应力筋张拉后才能拆除,为节省模板用量,楼板模板其及支撑建议采用快拆体系;预应力板端模须采用木模,若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也可采用其它模板;空心板张拉端出头一侧模板在钢绞线穿设安装好后再由总包木工合模板,对于现场需要先合模板的情况,根据预应力筋的平、剖面位置在端模上打孔或开槽,孔径25-30mm。
进一步的,在模板上放样的步骤中,空心板中肋梁与空心板等厚,在模板上应准确标出各根肋梁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的步骤包括:绑扎板底筋时,先绑扎板长向肋梁中的上下钢筋及箍筋,然后铺放板长向填充材料部位的板底钢筋,再绑板短向肋梁中的上下钢筋及箍筋;然后铺放板短向填充材料部位的板底钢筋;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各道肋梁刚度,不让肋梁左右倾斜,可预先隔1.5-2.0m绑扎一道空心板的板面分布钢筋。
另外,铺设预应力筋前还要特别注意与非预应力筋的铺设走向位置协调配合一致;预应力筋的铺放顺序及位置应与普通钢筋的铺放顺序与位置相协调;本施工工艺中,为了充分发挥预应力筋的作用,可以使跨中预应力筋的高度尽量低,预应力筋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铺放,铺放过程中其平面位置及剖面位置应定位准确,对于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允许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设计图纸上的张拉端与锚固端位置对调,而不会影响结构受力。
其中,预应力筋铺放原则及注意事项包括:
第一,预应力筋均带有编号标牌,铺放要与施工图所示编号相对应。
第二,为保证预应力筋矢高位置,要求先铺预应力筋,后铺水、电线道等。
第三,张拉端的承压板需有可靠固定,严防振捣混凝土时移动,并须保持张拉作用线与承压板垂直(绑扎时应保持预应力筋与锚杯轴线重合)。
第四,预应力筋的位置宜保持顺直,承压板面必须与张拉作用线垂直,节点组装件安装牢固,不得留有间隙。
第五,从预应力筋开始铺设直到混凝土浇筑,避免在预应力筋周围使用电焊,以防预应力筋通电造成强度降低。
进一步的,在铺放填充材料的过程中,将填充材料按设计位置和方向,准确安置在肋梁中的空隙内;安置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填充材料。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的空心板抗浮处理,抗浮控制点要分布均匀,抗浮铁丝要绑扎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铺放板面的钢筋的步骤包括:先铺放填充材料处板面的长向纵向钢筋,再铺放短向纵向钢筋,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对预应力筋及填充材料的成品保护,不得将重物压在二者上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40中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的过程包括:
(1)铺放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部门、监理进行隐检验收。
(2)再次检查预应力筋位置、数量是否正确,各种接头密封情况及有无破损,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填写预应力施工的有关验收资料。
(3)对填充材料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定位措施、抗浮技术措施及填充材料整体顺直度进行检查,填写填充材料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确认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4)宜采用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小于150mm,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浇筑混凝土时,应认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尤其是承压板、锚板周围以及填充材料底部,严禁漏振,避免混凝土产生蜂窝或孔洞。浇筑混凝土时,若发现局部抗浮措施没有处理好,应先停止浇筑,待该处抗浮整改好后再浇混凝土。另外,浇筑混凝土时总包及分包方应有专人负责看守,还应避免踏压碰撞预应力筋、端部预埋部件以及填充材料。
(5)在混凝土初凝之后(浇筑后2~3天),及时拆除端模,清理张拉端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中,步骤S50中的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的步骤包括: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张拉强度90%后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
所述张拉流程:测量预应力筋初始长度;安装锚具,利用千斤顶进行张拉应力;校核预应力筋伸长值;测量预应力筋终结长度;
在张拉之前,板底支撑不拆除;张拉后,验算施工荷载小于板的设计使用荷载后拆除板底支撑。
具体的:
(1)张拉的条件:
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张拉强度(90%)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张拉前总包单位应提供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如空心板中有后浇带,则应在后浇带封带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后才能张拉。
(2)张拉设备及机具:
预应力筋采用YCN25前卡液压式千斤顶。根据工程量及进度情况安排适当数量的张拉设备;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及仪表,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定期维护和校验。
(3)张拉前准备:
①张拉端要准备操作平台,可以利用原有的脚手架,应保证宽不小于1米,原则上要求张拉工人有足够摆放机具及张拉操作空间。
②清理张拉端,记录预应力筋初始外露值。与承压板面不垂直的预应力筋,端部必须进行垫片处理,最终做到承压板面与张拉作用线垂直。
③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单束预应力筋控制张拉力值,计算出其计算伸长值,张拉用千斤顶和油泵根据设计要求事先标定好。
(4)张拉过程:
①张拉流程:测量预应力筋初始长度→安装锚具→装千斤顶→张拉应力→锁定锚具→退出千斤顶→校核预应力筋伸长值→测量预应力筋终结长度。根据规程的规定,施工时一次性超张拉设计张拉应力的3%。
②张拉中,随时检查张拉结果,理论伸长值与实测伸长值的误差不得超过施工验收规范允许范围(-6%,+6%);否则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张拉。
③在张拉之前,板底支撑不能拆除;但是侧模可以拆除。张拉后,若施工单位经验算施工荷载小于板的设计使用荷载,则板的支撑才可以拆除。
另外,在步骤S50中,对预应力筋张拉后,将锚具外露的预应力筋预留不少于30mm长度后,将多余部分切断,并在7天内做好锚具的防锈蚀工作;
对端头的处理后,10天内再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封堵,密封后预应力筋不外露。
进一步的,本发明预应力空心板对模板工程的技术要求包括:
在支模之前,应先进行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计算;本施工工艺中,450mm厚空心板空心区等效实心混凝土厚度为222mm,施工时楼板自重约为5.8KN/m2。若无专门的技术要求,跨中按短跨跨度的3‰的值起拱;模板的拆除:板底模拆除时应符合规范要求,因为本发明空心板的跨度大于8m,且有些为预应力构件,因此板底模拆除时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A、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试验为依据;B、预应力筋已经张拉完毕;C、空心板上部的施工荷载小于结构正常使用时的允许荷载。
在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的过程中:
钢筋绑扎时要保证同一个方向的下铁在同一平面内;
长跨方向的普通钢筋下铁在最下面,短跨方向的下铁在长跨方向的上面;
不同部位同一方向板的上铁可以不在同一平面:肋梁的上铁在同一平面,填充区的上铁与肋梁的上铁在同一平面;
箍筋肋梁制作时,肋梁箍筋的外皮尺寸=肋梁宽度-10mm;
短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2倍保护层厚度-长向下铁直径-短向上铁直径-长向上铁直径+2倍箍筋直径;长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2倍保护层厚度-短向上铁直径+1倍箍筋直径;
空心板为双向板,下铁在每个方向跨中范围内,钢筋连续;在根据两端边支座各1/4跨度范围,允许搭接或者焊接;
锚固在空心板中的上铁附加钢筋,在空心板内不需带弯钩。
相应的,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得出,本发明施工工艺的预应力空心板对钢筋工程的技术要求:
(1)在预应力空心板中,包括长跨方向上铁11、长跨方向下铁12、短跨方向空心区上铁13、短跨方向下铁14、空心区上铁21、空心区下铁22、肋梁上铁31和肋梁下铁32;钢筋绑扎时要保证同一个方向的下铁在同一平面内(不管是肋梁的,还是填充箱填充区的下铁);与普通混凝土板的钢筋绑扎方式刚好相反,预应力板中为了优先保证短向预应力筋的受力性能,常常要求长跨方向下铁12在最下面,短跨方向下铁14在长跨方向的上面。
(2)为了方便施工,不同部位同一方向板的上铁可以不在同一平面。通常的做法是肋梁上铁31在同一平面,但其位置较低,填充区的上铁可以与肋梁上铁31在同一平面,也可以在肋梁上铁31之上的一个平面;
(3)因为LPM填充件主材是聚苯泡沫,当填充箱4完全埋在混凝土中时,钢筋即使紧贴填充件也不会影响钢筋的耐久性和箍筋的力学性能。填充箱宽为W1,箍筋肋梁制作时,使肋梁箍筋的外皮尺寸=肋梁宽W2-10mm,使得箍筋刚好能限制住填充件的水平移动。在本工艺中,450mm空心板箍筋外皮尺寸=150-10=140mm。短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H-2倍保护层厚度-(长向下铁直径+短向上铁直径+长向上铁直径)+2倍箍筋直径;长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H-2倍保护层厚度-短向上铁直径+1倍箍筋直径。
(4)本工艺空心板为双向板,下铁在每个方向跨中(长度为1/3跨度)范围内,钢筋应该连续,或者采用机械方式连接;在根据两端边支座各1/4跨度范围,允许搭接或者焊接,但每一断面的数量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要求。
(5)锚固在空心板中的上铁附加钢筋,在空心板内不需带弯钩。
在本发明施工工艺的预应力筋5的竖向定位处理中,在施工之前,根据预应力筋各控制点的高度,先进行预应力筋曲线的放样,在肋梁中每隔1.5-2m左右设置一处放样点,施工时,先沿水平方向标出各个控制点的水平位置,然后沿该位置在邻近肋梁箍筋上标出控制点的高度;
控制肋梁中预应力筋高度的办法有两种:
第一种,铁丝吊挂:如图5中的定位措施1,根据预应力筋的数量,预先制作双股铁丝,预应力筋穿束完成后,在各个控制点处用双股铁丝将无粘结预应力筋集团束从下往上兜起,吊挂在肋梁的上铁钢筋或箍筋上,并使得预应力筋合力点高度H1=放样控制点高度;
第二种,设置架立筋:如图5中的定位措施2,预先制作预应力筋的架立筋,将架立筋固定在箍筋上;架立筋上皮高度=预应力筋矢高控制点高度-无粘结预应力筋集团束半径,架立筋与空心板中肋梁的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空心板抗浮处理中,在肋梁3中两个方向上铁钢筋相交处的实心肋区33上布置抗浮控制点6,每一平方米范围内不少于两个抗浮控制点6,根据抗浮控制点在底模上打孔;
多个抗浮控制点6图中示为附加抗浮控制点61;
填充材料的抗浮靠直径3-5mm的铁丝固定,进行抗浮施工时,有两种做法,施工时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其中一种或者两种都采用;作为优选,本施工工艺采用一次性抗浮施工;具体的:
1、一次性抗浮:先用铁丝将钢筋棍或者是模板下的木方固定好,将铁丝头从模板往上穿,然后将铁丝在上铁两个方向钢筋交汇点处拧紧(见图7措施1)。
2、两次性抗浮:用铁丝将钢筋棍或木方固定好,将铁丝头从模板下面往上穿,然后将铁丝在与肋梁下铁拧紧(见图7中的措施2);用铁丝将空心区上铁与肋梁上铁拧紧(见图7中的措施3);如果觉得抗浮控制点偏少,还可以在填充材料布置之前预先布置铁丝,将来与空心区上铁拧紧(见图7措施4);
厚板的抗浮处理采用两次性抗浮的方法施工,且第一道抗浮布置在填充箱的下部区域,根据空心板的厚度和浮力大小,在填充箱部位下铁钢筋相交处,分别设置多个抗浮点。
3、厚板的抗浮处理:当空心板厚度较大(≧700mm)时,空心板浮力较大,应采用两次性抗浮的方法施工,且第一道抗浮(见图6措施2)宜布置在填充箱的下部区域,根据空心板的厚度和浮力大小,在填充箱部位下铁钢筋相交处,分别设置3-4个抗浮点(700mm≦h≦1000mm)或5个抗浮点(h>1000mm)。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对空心板填充材料的定位处理过程,空心板填充材料的定位与抗浮是本施工工艺的重点和难点,措施是否得当关系直接到空心板结构体系能否实现;填充箱下部的架立限位垫条7(或垫块),与其上部的限位垫条7(或垫块)控制填充箱的垂直位置;肋梁箍筋固定填充箱4的水平位置;在安放填充箱4之前先固定好限位垫条7(或垫块),放好填充箱后再放限位垫条(或垫块),限位垫条定位要求准确,位置不允许错动。
如图9(a)、图9(b)、图9(c)、图9(d)所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还提供多层混凝土浇筑的方法:
(1)当空心板厚度h≤300mm时,若能做到不漏振,可以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2)当300mm<h≤700mm时,应分2次浇筑混凝土。先将混凝土浇至板厚1/3-1/2处,将振捣棒插入肋梁中仔细振捣,不得漏振。确认振捣密实(即混凝土面不再下降或者从相邻肋中看见有混凝土的浓浆被振捣过来)后再浇筑上层的混凝土。
(3)当h≥1000mm时,应分3次或3次以上浇筑混凝土,原则上应保证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500mm。
分多次浇筑混凝土时,第一层混凝土的浇筑难度最大,首先要从填充箱四周的肋梁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高度不超过500mm。若暗梁及肋梁中预应力筋数量较多,振捣棒一定要插到梁底的模板上,首先保证预应力筋下部的混凝土浇筑密实。继续振捣混凝土,从填充箱的漏浆孔中仔细观察,当发现漏浆孔底部存在混凝土的浓浆时,只能证明混凝土开始流到填充箱的底部,并不能保证填充箱底部的混凝土比较密实。然后从漏浆孔中浇筑混凝土,漏浆孔中混凝土的液面应高过肋梁中的液面,在漏浆孔中插入振捣棒振捣,此时混凝土液面应该下降。持续振捣,直至混凝土液面不再下降时才停止振捣;当跨中部位肋梁中预应力筋数量较多且位置较低时,混凝土从肋梁部位流入填充箱底部比较困难,必须严格执行灌浆孔浇筑混凝土且不漏振的技术措施。
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时,还应时刻注意抗浮铁丝的受力状况,若发现上铁钢筋有向上位移趋势,应马上停止浇筑该区域混凝土并进行处理,若抗浮铁丝出现松动应随时拧紧。
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以浇筑下一层的混凝土。中间层混凝土的浇筑难度相对较小,主要是控制两点:一是每次浇筑高度不能太大,避免过大的浮力绷断抗浮铁丝或使上铁钢筋变形过大;二是避免漏振。
完成中间各层混凝土的浇筑后,可以浇筑顶层混凝土。顶层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关键就是板顶混凝土必须浇筑平整、光滑。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还提供了填充材料41与管线8相交的处理措施,LPM空心板的优点在于允许管线先于填充材料41施工,在但对管线8的铺设也提出要求:在空心板中,管线应尽量横平竖直地铺放,或优先考虑走空心板边缘的实心区或填充箱之间的肋梁处;如确实无法实施可在填充材料上局部开槽口42,给管线8留一个通道,然后对填充材料开槽处进行修补加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中,先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支板底模和端模,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铺放预应力筋和填充材料,对空心板抗浮处理,铺放板面的钢筋;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后对张拉端处理;本发明施工工艺得到的结构,使得施工楼板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产品质量轻、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保温性能很好,使用性能良好;且利用施工结构特点方便楼板布设管线8;本发明还可以显著降低生产场地需求,节省了大量用地成本,而且生产周期快,可沿用传统的楼板生产工艺,成熟、可靠。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
步骤S10: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
步骤S20:支板底模和端模,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
步骤S30:铺放预应力筋和填充材料,对空心板抗浮处理,铺放板面的钢筋;
步骤S40: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S50: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后对张拉端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预应力筋并对预应力筋进行存放的步骤包括:
每根预应力筋的每个张拉端预留出不小于40cm的张拉长度后再进行下料;
预应力筋下料应使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对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逐根进行组装;
预应力筋、锚具及配件运到工地,铺放使用前,保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方;夏季施工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工地堆放时堆放在阴凉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底模和端模的步骤包括:根据预应力筋的平、剖面位置在端模上打孔或开槽,孔径25mm-30mm;
所述在板底模和端模上放样的步骤包括:空心板中肋梁与空心板等厚,在模板上标出各道肋梁的位置;
所述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的步骤包括:绑扎板底筋时,先绑扎板长向肋梁中的上下钢筋及箍筋,然后铺放板长向填充材料部位的板底钢筋,再绑板短向肋梁中的上下钢筋及箍筋;然后铺放板短向填充材料部位的板底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铺放板面的钢筋的步骤包括:先铺放填充材料处板面的长向纵向钢筋,再铺放短向纵向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0中,所述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的步骤包括: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张拉强度90%后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
所述张拉流程包括:测量预应力筋初始长度;安装锚具,利用千斤顶进行张拉应力;校核预应力筋伸长值;测量预应力筋终结长度;
在张拉之前,板底支撑不拆除;张拉后,验算施工荷载小于板的设计使用荷载后拆除板底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0中,对预应力筋张拉后,将锚具外露的预应力筋预留不少于30mm长度后,将多余部分切断,并在7天内做好锚具的防锈蚀工作;
对端头处理后,10天内再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封堵,密封后预应力筋不外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绑扎板底筋与肋梁钢筋的过程中:
钢筋绑扎时要保证同一个方向的下铁在同一平面内;
长跨方向的普通钢筋下铁在最下面,短跨方向的下铁在长跨方向的上面;
不同部位同一方向板的上铁可以不在同一平面:肋梁的上铁在同一平面,填充区的上铁与肋梁的上铁在同一平面;
箍筋肋梁制作时,肋梁箍筋的外皮尺寸=肋梁宽度-10mm;
短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2倍保护层厚度-长向下铁直径-短向上铁直径-长向上铁直径+2倍箍筋直径;
长跨方向箍筋外皮高度=板厚-2倍保护层厚度-短向上铁直径+1倍箍筋直径;
空心板为双向板,下铁在每个方向跨中范围内,钢筋连续;在根据两端边支座各1/4跨度范围,允许搭接或者焊接;
锚固在空心板中的上铁附加钢筋,在空心板内不需带弯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预应力筋的竖向定位处理,在施工之前,根据预应力筋各控制点的高度,先进行预应力筋曲线的放样,在肋梁中每隔1.5-2m左右设置一处放样点;施工时,先沿水平方向标出各个控制点的水平位置,然后沿该位置在邻近肋梁箍筋上标出控制点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空心板抗浮处理中,在肋梁中两个方向上铁钢筋相交处布置抗浮控制点,每一平方米范围内不少于两个抗浮控制点,根据抗浮控制点在底模上打孔;
填充材料的抗浮靠直径3-5mm的铁丝固定,进行抗浮施工时,先用铁丝将钢筋棍或者是模板下的木方固定好,将铁丝头从模板往上穿,然后将铁丝在上铁两个方向钢筋交汇点处拧紧;
厚板的抗浮处理采用两次性抗浮的方法施工,且第一道抗浮布置在填充箱的下部区域,根据空心板的厚度和浮力大小,在填充箱部位下铁钢筋相交处,分别设置多个抗浮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空心板填充材料的定位处理过程,具体包括:在安放填充箱之前先固定好架立垫条,放好填充箱后再放限位垫条,利用填充箱下部的架立垫条,与其上部的限位垫条控制填充箱的垂直位置,肋梁箍筋固定填充箱的水平位置。
CN202311579407.XA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Pending CN1172869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9407.XA CN117286978A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9407.XA CN117286978A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6978A true CN117286978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57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9407.XA Pending CN117286978A (zh) 2023-11-24 2023-11-24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697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870A (zh) * 2010-11-23 2011-04-27 徐焱 一种带加强层与漏浆孔的发泡材料填充箱
KR20120063129A (ko) * 2010-12-07 2012-06-15 대림산업 주식회사 부력방지형 중공모듈과 바 체어에 의한 긴장재 배치를 이용한 장스팬 포스트텐션 중공슬래브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8265868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轻质管组合块现浇空心板的施工方法
CN110080454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中联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Lpm轻质填充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方法
CN217630746U (zh) * 2022-04-07 2022-10-21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填充箱整体连接的空心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870A (zh) * 2010-11-23 2011-04-27 徐焱 一种带加强层与漏浆孔的发泡材料填充箱
KR20120063129A (ko) * 2010-12-07 2012-06-15 대림산업 주식회사 부력방지형 중공모듈과 바 체어에 의한 긴장재 배치를 이용한 장스팬 포스트텐션 중공슬래브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8265868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轻质管组合块现浇空心板的施工方法
CN110080454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中联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Lpm轻质填充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方法
CN217630746U (zh) * 2022-04-07 2022-10-21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填充箱整体连接的空心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红兵;杜俊志;王洋;: "异形截面轻质材料填充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 no. 1, pages 346 - 35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1691B2 (en) Precast composite structural floor system
CN110206143B (zh) 一种后张法预应力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1649459U (zh) 坡屋面现浇混凝土结构
CN109706846B (zh) 用于斜坡地基的高、窄桥盖梁穿心钢棒施工方法
CN103410269B (zh) 无粘结预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360147A (zh) 智慧工地盘扣早拆支撑实时监控体系施工方法
CN110939051A (zh) 一种地铁隐盖梁施工方法
CN111851825A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预制钢筋桁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02222A (zh) 用于装配式叠合梁板的施工方法
CN113738119A (zh) 一种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梁顶齿块张拉施工方法
CN108316150B (zh) 斜拉桥主塔及钢锚梁的施工系统和施工方法
CN213062403U (zh) 大跨度后张预应力梁节点双面及两侧加腋结构
CN113789898A (zh) 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
CN209907694U (zh) 带肋钢网镂现浇砼t型截面空心楼盖结构
CN113202010A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67683B (zh) 一种轨道式可移动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36632A (zh) 一种超厚顶板用重型支架与型钢组合支撑体系施工工法
CN117286978A (zh) 一种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KR101028372B1 (ko) 트러스 합성 데크 플레이트의 연결 구조
CN112458915A (zh) 盖梁的施工方法
CN111677173A (zh) 一种主体钢结构穿插、地下室密肋楼盖后浇施工方法
CN103114724A (zh) 一种现浇实心轻质聚苯管空心楼板施工方法
CN220014434U (zh) 一种控制楼层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结构
CN219343709U (zh) 一种立体空间网架叠合板
CN209942004U (zh) 带肋钢网镂现浇砼工字型截面空心楼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