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4669A - 物品收容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收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4669A
CN117284669A CN202310732400.0A CN202310732400A CN117284669A CN 117284669 A CN117284669 A CN 117284669A CN 202310732400 A CN202310732400 A CN 202310732400A CN 117284669 A CN117284669 A CN 117284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travel path
holding
work carriage
tra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324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贵纪
吉永和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84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4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92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cars adapted to travel in storage ais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0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using stacker cranes
    • B65G1/041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using stacker cranes provided with satellite cars adapted to travel in storage 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收容设备。保持装置(5)在由保持机构(50)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状态下,被输送装置(T)从入库部输送,被载置于沿着行驶路径(R)设置的载置部(P),在保持装置(5)被载置于载置部(P)的状态下,保持机构(50)变为非保持状态并且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下降,由此作业台车(4)被载置于行驶路径(R)。

Description

物品收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收容设备,所述物品收容设备具备输送物品的输送车、收容被前述输送车输送来的前述物品的物品收容部、以及将被入库于入库部的前述物品输送到前述输送车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许第651837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物品收容设备的一例。以下,在背景技术的说明中在括号内表示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物品收容设备具备沿着设置有轨道(40)的路径行驶而输送物品(12)的输送车(14)。轨道(40)上成为用来收容物品(12)的收容部,输送车(14)构成为,将物品(12)输送到该轨道(40)上的收容部。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物品收容设备中,轨道(40)上或轨道(40)周边被作为进行维护等作业的作业对象部位。在该作业对象部位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作业者(8)能够搭乘的作业台车(16)被配置在作业对象部位。作业者(8)在搭乘于作业台车(16)的状态下使作业台车(16)沿着轨道(40)行驶。由此,作业者(8)能够一边沿着轨道(40)移动一边进行作业对象部位的维护等。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物品收容设备中,能够由升降机构(36)及第3台车(18)将作业台车(16)输送到作业对象部位。但是,如果考虑作业台车(16)的重量、具备车轮这点,则将作业台车(16)抬起并载置于升降机构(36)并不容易。此外,在由升降机构(36)及第3台车(18)将作业台车(16)输送的情况下,在输送中产生的惯性、振动作用于作业台车(16)。作业台车(16)虽说具备刹车机构(16m),但由于由车轮(16f)支承在升降机构(36)及第3台车(18),所以在发生了上述的惯性、振动的情况下,难以将该作业台车(16)稳定地保持以使得相对于升降机构(36)或第3台车(18)不运动。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希望实现能够容易地将作业台车输送到作业对象部位的技术。
用来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是以下这样的。
一种物品收容设备,具备:输送车,沿着行驶路径行驶,输送物品;物品收容部,收容被前述输送车输送来的前述物品;以及输送装置,将被入库于入库部的前述物品输送到前述输送车;所述物品收容设备具备:作业台车,沿着与前述输送车相同的前述行驶路径行驶,构成为作业者能够搭乘;以及保持装置,具备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保持机构和使前述作业台车升降的升降机构;前述保持机构构成为,能够状态变更为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保持状态和不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非保持状态;前述保持装置在由前述保持机构保持着前述作业台车的状态下,被前述输送装置从前述入库部输送,被载置于沿着前述行驶路径设置的载置部;在前述保持装置被载置于前述载置部的状态下,前述保持机构变为前述非保持状态并且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下降,由此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行驶路径。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作业台车在由保持装置保持着的状态下由输送装置输送。因此,与将作业台车在由输送装置直接支承的状态下输送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稳定地保持的状态下输送。而且,在由输送装置将保持装置载置于沿着行驶路径设置的载置部的状态下,被保持装置保持的作业台车成为被配置在与行驶路径对应的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保持机构变为非保持状态并且借助升降机构而作业台车下降,由此作业台车被载置于行驶路径。由此,作业台车向作业对象部位的设置完成。如以上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容易地将作业台车输送到作业对象部位。
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借助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物品收容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输送车的立体图。
图3是作业台车及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的第1方向视图。
图5是表示保持机构的非保持状态的第1方向视图。
图6是切换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的VII-VII剖视图,是表示切换部件的对置状态及非对置状态的图。
图8是行驶限制部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的IX-IX向视图,是表示止动部件的重叠状态及非重叠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收容设备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作业台车载置于行驶路径的状况的路径方向视图。
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物品收容设备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将沿着水平方向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X”,将在上下方向观察中相对于第1方向X交叉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Y”。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在上下方向观察中正交。
如图1所示,物品收容设备100具备:输送车1(相当于后述的第1输送车1),沿着行驶路径R行驶,输送物品9;物品收容部S,收容被输送车1输送来的物品9;以及输送装置T,将被入库于入库部81(相当于后述的入库输送机81)的物品9输送到输送车1。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容设备100具备第1行驶路径R1、第2行驶路径R2以及第3行驶路径R3。第1行驶路径R1和第3行驶路径R3相当于“行驶路径”。第2行驶路径R2是与“行驶路径”另外的路径。在本例中,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是沿着第1方向X的路径。第2行驶路径R2是沿着第2方向Y的路径。即,第1方向X相当于作为行驶路径R的延伸方向的“路径延伸方向”。此外,第2方向Y相当于作为在上下方向观察中相对于路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路径宽度方向”。以下,有将第1方向X称作“路径延伸方向X”的情况。此外,有将第2方向Y称作“路径宽度方向Y”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容部S具备多个第1行驶路径R1和多个第2行驶路径R2。物品收容部S构成为,在多个第1行驶路径R1上收容物品9。
如后述那样,多个第1行驶路径R1的各自是作为输送车1的第1输送车1行驶的行驶路径R,沿着第1方向X延伸。多个第2行驶路径R2的各自是第2输送车2行驶的路径,沿着第2方向Y延伸。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容部S除了多个第1行驶路径R1以外,还具备第2行驶路径R2,所述多个第1行驶路径R1是作为输送车1的第1输送车1行驶的行驶路径R,所述第2行驶路径R2沿着在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多个第1行驶路径R1交叉的方向(在本例中是第2方向Y)。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方向X上隔着第2行驶路径R2的两侧的各自,在第2方向Y上排列而配置有多个第1行驶路径R1。这些多个第1行驶路径R1和单一的第2行驶路径R2的组被配置在物品收容部S的多层。即在本例中,在物品收容部S中的多层的各自,配置有多个第1行驶路径R1和单一的第2行驶路径R2。另外,如后述那样,第3行驶路径R3构成第2输送车2的一部分(也参照图2),能够随着第2输送车2的行驶而沿着第2方向Y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容设备100具备第1输送车1、第2输送车2以及中间输送机构TM。进而,物品收容设备100具备入库输送机81和出库输送机82。第1输送车1相当于“输送车”。第2输送车2和中间输送机构TM包含在“输送装置”。入库输送机81相当于“入库部”。出库输送机82例如被作为出库部。
如图2所示,第1输送车1沿着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行驶。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分别具备第1输送车1能够行驶的轨道部件。第1行驶路径R1所具备的轨道部件是第1轨道部件R1a。第3行驶路径R3所具备的轨道部件是第3轨道部件R3a。第1轨道部件R1a及第3轨道部件R3a相当于“轨道部件”。
第1输送车1具备主体部10、设置在主体部10的行驶轮(未图示)以及用来搭载物品9(在图2中省略)的物品搭载部11。第1输送车1能够在搭载着物品9的状态下沿着第1行驶路径R1行驶。因而,搭载于第1输送车1的物品9借助第1输送车1的行驶而被沿着第1行驶路径R1输送。
第2输送车2沿着第2行驶路径R2行驶。第2行驶路径R2具备第2输送车2能够行驶的第2轨道部件R2a。
第2输送车2具备主体部20和设置在主体部20的行驶轮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输送车2具备输送车搭载部22以及第3行驶路径R3,所述输送车搭载部22搭载第1输送车1,所述第3行驶路径R3是设置于该输送车搭载部22的行驶路径R。第2输送车2能够在搭载着第1输送车1的状态下沿着第2行驶路径R2行驶。因而,在搭载于第2输送车2的状态的第1输送车1搭载的物品9借助第2输送车2的行驶而被沿着第2行驶路径R2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输送车2具备用来载置物品9的物品载置部24。在本例中,物品载置部24相对于输送车搭载部22设置在第2方向Y的两外侧。在由第2输送车2进行的物品9的输送时,物品9被载置在物品载置部24,或者被载置在被搭载于第2输送车2的第1输送车1的物品搭载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载置部24使用将物品9在第1方向X上输送的输送机构成,该输送机中的作为物品9的输送面的上表面构成物品载置部24。如后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构成物品载置部24的输送机动作,进行物品9、后述的保持装置5相对于第2输送车2的装载卸下。
如果第2输送车2在第2行驶路径R2行驶并在与第1行驶路径R1(详细地讲是第1行驶路径R1的始端)相邻的位置处停止,则第1行驶路径R1和设置在第2输送车2的第3行驶路径R3沿着相同的方向(在本例中是第1方向X)连续。在该状态下,被搭载于第2输送车2的第1输送车1能够在第3行驶路径R3与第1行驶路径R1之间行驶。由此,搭载着物品9的第1输送车1通过在设置于第2输送车2的第3行驶路径R3行驶,从第2输送车2分离而向第1行驶路径R1进入,沿着第1行驶路径R1输送物品9。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车1及第2输送车2被配置在物品收容部S的各层。被配置在物品收容部S的各层的第1输送车1在自己被配置的层中沿着第1行驶路径R1行驶。被配置在物品收容部S的各层的第2输送车2在自己被配置的层中沿着第2行驶路径R2行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输送机构TM被配置在入库输送机81与第2输送车2之间的路径。中间输送机构TM从入库输送机81接受物品9,将该物品9输送到第2输送车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T具备沿着第2行驶路径R2行驶的第2输送车2和将物品9从入库输送机81(入库部)输送到第2输送车2的中间输送机构TM。
在物品9被向物品收容部S入库的情况下,物品9被从入库输送机81移交给中间输送机构TM,并且被从中间输送机构TM移交给第2输送车2。由此,物品9被搭载在第2输送车2上。另外,在图1中表示了第1输送车1从第2输送车2分离而行驶的状态。物品9借助第2输送车2的行驶而在第2行驶路径R2被输送,并且借助从该第2输送车2分离的第1输送车1的行驶而在第1行驶路径R1被输送。物品9被收容在第1行驶路径R1上的某个位置。由此,物品9向物品收容部S的入库完成。另外,在物品9被从物品收容部S出库的情况下,由各装置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但是,在本例中,在出库的情况下不使用入库输送机81,代之而使用出库输送机82。物品9被从第2输送车2移交给中间输送机构TM,并且被从中间输送机构TM移交给出库输送机8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构成第2输送车2的物品载置部24的输送机动作,进行物品9相对于第2输送车2的装载卸下。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输送机构TM具备:升降机TMa,使物品9跨物品收容部S的各层升降;以及中继输送机TMb,在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升降机TMa相邻的位置处配置在物品收容部S的各层。各层的中继输送机TMb将升降机TMa与相对于该中继输送机TMb配置在相同层的第2输送车2中继而输送物品9。
如以上这样,物品收容设备100构成为,使用第1输送车1、第2输送车2(输送装置T)及中间输送机构TM(输送装置T)输送物品9,将物品9相对于物品收容部S入库或出库。详细的图示省略,但物品9例如包括托盘(pallet)和载置在该托盘的货物。
可是,在物品收容设备100中,例如有在物品收容部S中发生货物倒塌或产生维护的必要性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由作业者进行整理货物的姿势或做维护等各种作业(以下,简单称作“作业”)。作业者为了进行作业而前往需要该作业的作业对象部位。
如图3所示,物品收容设备100具备:作业台车4,沿着与输送车1(第1输送车1)相同的行驶路径R(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行驶,构成为作业者能够搭乘;以及保持装置5,具备保持作业台车4的保持机构50和使作业台车4升降的升降机构52。作业者能够搭乘于作业台车4而前往作业对象部位。
作业台车4与第1输送车1同样构成为,能够在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行驶。换言之,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分别具备作业台车4能够行驶的轨道部件(第1轨道部件R1a及第3轨道部件R3a)。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台车4具备:台车主体40,具备用来沿着行驶路径R(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行驶的车轮401;多根柱部件41,立设于台车主体40;以及横杆部件42,将相邻的柱部件41彼此相连。作业台车4借助车轮401的滚动而能够行驶。作业台车4的行驶借助导引辊402而被稳定地实现。车轮401可以由刹车机构将旋转停止。由多根柱部件41和多根横杆部件42构成作业台车4的骨架的主要部分。另外,柱部件41及横杆部件42的根数、配置位置可以根据作业台车4的用途、作业台车4被要求的能力等而适当设定。
台车主体40具备用于作业者搭乘的搭乘面40f。以在上下方向观察中将搭乘面40f包围的方式配置有多根柱部件41和多根横杆部件42。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包括多根柱部件41和多根横杆部件42而构成的骨架的一部分,设置有开闭自如的门45。作业者能够从门45进出而对搭乘面40f乘降。
这里,如上述那样,作业台车4是在物品收容部S中需要作业的情况下为了使前往作业对象部位的作业者搭乘而使用的。因此,在不需要作业台车4的通常的运用时,作业台车4被保管在物品收容部S外的保管部7(参照图1)。作业台车4在被需要的情况下,被从保管部7向目的部位(作业台车4能够行驶的部位)输送。但是,在作业台车4的输送中,作业台车4由于受到在输送时产生的惯性、振动的影响,所以容易损害稳定性。所以,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收容设备100中,在由上述保持装置5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状态下,将作业台车4输送到目的部位。
如上述那样,保持装置5具备保持作业台车4的保持机构50。此外,保持装置5的底面的尺寸与物品9的底面的尺寸同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关于第2方向Y的尺寸,保持装置5的底面的尺寸被设为与物品9的底面的尺寸同等。例如,在物品9包括托盘和载置于该托盘的货物的情况下,保持装置5的底面的尺寸被设为与该托盘的底面的尺寸同等。通过这样将保持装置5的底面的尺寸设为与物品9的底面的尺寸同等,能够将保持装置5在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状态下借助用来输送物品9的既有的输送系统来输送。因而,能够将作业台车4以稳定地保持的状态输送到目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5具备以将保持对象的作业台车4包围的方式设置的框体51。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51具备下部框架511、配置在比下部框架511靠上方的上部框架512、以及将下部框架511与上部框架512连结的连结框架513。这些框架构成保持装置5的骨架的主要部分。在本例中,上下方向观察中的下部框架511的外形尺寸与上下方向观察中的物品9的外形尺寸同等。因而,用来输送物品9的既有的输送系统能够代替物品9而支承下部框架511。另外,构成各框架的部件的数量、配置位置可以根据保持装置5被要求的能力等而适当设定。
如图4及图5所示,保持机构50构成为,能够状态变更为保持作业台车4的保持状态和不保持作业台车4的非保持状态。保持机构50在保持状态下将作业台车4保持以使其不从保持装置5分离。保持机构50在保持状态下将作业台车4从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的至少某侧保持。另外,图4表示保持机构50的保持状态,图5表示保持机构50的非保持状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机构50具备支承体501和状态变更部502。支承体501被安装在框体51。状态变更部502是在使保持机构50状态变更为保持状态和非保持状态的情况下使用的元件。
如图4所示,支承体501构成为,在保持机构50的保持状态下以与作业台车4的升降轨迹交叉的方式配置,将作业台车4从下侧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体501构成为,在保持机构50的保持状态下将作业台车4的横杆部件42从下侧支承。由此,作业台车4被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体501在将保持对象的作业台车4的横杆部件42从下侧支承的位置借助构成状态变更部502的紧固部件502a(参照图3)而被相对于框体51拆装自如地安装。支承体501沿着水平方向配置。在本例中,支承体501相对于连结框架513拆装自如地安装。另外,作为紧固部件502a,可以使用例如螺栓、销等公知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机构50除了支承体501以外还具备辅助支承体511a。辅助支承体511a构成为,辅助由支承体501进行的作业台车4的支承。
辅助支承体511a在保持机构50的保持状态下以与作业台车4的升降轨迹交叉的方式配置。在本例中,辅助支承体511a相对于支承体501向下侧离开而配置。辅助支承体511a在支承体501支承着作业台车4的横杆部件42的状态下比横杆部件42向下侧离开而配置,不与作业台车4接触。辅助支承体511a假如在由支承体501进行的作业台车4的支承脱离的情况下,代替支承体501而辅助地支承该作业台车4,以使作业台车4不会从保持装置5完全脱落。即,辅助支承体511a为了防止作业台车4的脱落而发挥功能。在本例中,辅助支承体511a构成下部框架511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支承体511a借助构成状态变更部502的紧固部件502a(参照图3)而被相对于框体51拆装自如地安装。辅助支承体511a沿着水平方向配置。在本例中,辅助支承体511a相对于构成下部框架511的其他部件(辅助支承体511a以外的部件)拆装自如地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52具备与作业台车4连结的连结部件521和安装在框体51的吊起装置522。吊起装置522构成为,通过将连结部件521吊起,将与连结部件521连结的作业台车4吊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吊起装置522具备安装在上部框架512的钩522a。例如,吊起装置522使用杠杆式起重机(lever hoist)而构成,所述杠杆式起重机借助杠杆的操作而进行连结部件521的卷起及放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业台车4设置有用来将连结部件521固定的固定部件46(参照图3)。在本例中,固定部件46设置在搭乘面40f的外缘中的多个部位。另外,在图3中仅能够看到多个固定部件46中的1个,剩余的固定部件46被其他部件遮挡而不能看到。
如图4及图5所示,连结部件521通过被固定在固定部件46而与作业台车4连结。例如,连结部件521使用绳、线材(wire)、链等而构成。例如,固定部件46使用钩环(shackle)等而构成。在本例中,连结部件521在被固定于作业台车4的固定部件46的状态下被钩挂在吊起装置522的钩522a。通过连结部件521被吊起装置522抬起,作业台车4上升。相反,通过连结部件521被吊起装置522降下,作业台车4下降。以下,有时将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升降的情况下的该作业台车4的轨迹简单称作“作业台车4的升降轨迹”。
状态变更部502构成为,通过在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上升从支承体501向上侧离开的状态下将支承体501从作业台车4的升降轨迹除去,将保持机构50设为非保持状态(参照图5)。具体而言,状态变更部502构成为,在将保持机构50从保持状态设为非保持状态的情况下,在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上升、横杆部件42从支承体501向上侧离开的状态下,将支承体501从框体51拆下。此外,状态变更部502构成为,在将保持机构50从非保持状态设为保持状态的情况下,在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上升的状态下,在相对于横杆部件42向下侧离开的位置,将支承体501安装在框体51。然后,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下降,由此横杆部件42相对于支承体501从上侧抵接,横杆部件42被支承体501支承。由此,保持机构50成为保持状态(参照图4)。
保持装置5在由保持机构50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状态下,被输送装置T从入库部(入库输送机81)输送(参照图1)。然后,保持装置5被载置在沿着行驶路径R设置的载置部P。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P被设置在第2输送车2。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保持装置5被载置在该载置部P。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2输送车2具备的物品载置部24作为载置部P。在本例中,相对于输送车搭载部22在第2方向Y的两侧分开设置的一对物品载置部24的各自被作为载置部P使用,保持装置5被载置在与一对物品载置部24对应的一对载置部P。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业对象部位产生了作业的必要性的情况下,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保持装置5被从保管部7输送到入库输送机81。然后,保持装置5被升降机TMa输送到物品收容部S的各层中的与作业对象部位对应的层,在该层中被移交给中继输送机TMb。然后,保持装置5被中继输送机TMb移交给第2输送车2。由此,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保持装置5被载置在设置于第2输送车2的载置部P。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构成第2输送车2的物品载置部24的输送机动作,进行保持装置5相对于第2输送车2(具体而言,载置部P)的装载卸下。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保持装置5借助无人输送车6而被从保管部7输送到入库输送机81。但是,从保管部7到入库输送机81的保持装置5的输送,除了无人输送车以外,也可以借助例如叉式升降机、输送机等其他的输送机构而实现。
通过被载置于载置部P而被搭载于第2输送车2的保持装置5借助第2输送车2的行驶而在第2行驶路径R2移动。然后,第2输送车2在与多个第1行驶路径R1中的对应于作业对象部位的第1行驶路径R1相邻的位置处停止。由此,成为设置在第2输送车2的第3行驶路径R3和对应于作业对象部位的第1行驶路径R1沿着第1方向X连续的状态。以下,将在第2行驶路径R2上成为第1行驶路径R1与第3行驶路径R3连续的状态的位置设为对应位置Z(参照图2)。换言之,第1行驶路径R1的延伸方向与第2行驶路径R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位置是对应位置Z。另外,在将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保持装置5输送到对应位置Z的期间中,作业者没有搭乘于作业台车4。
图4及图5表示第2输送车2位于对应位置Z的状态。
如图4所示,在第2输送车2位于对应位置Z的状态下,保持装置5被载置在设置于第2输送车2的载置部P,作业台车4被保持装置5保持。此时,保持机构50是保持状态。
如图5所示,在保持装置5被载置于载置部P的状态下,保持机构50变为非保持状态并且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下降,由此作业台车4被载置于行驶路径R。升降机构52构成为,在支承体501被从作业台车4的升降轨迹除去的状态下,使作业台车4下降到作业台车4被载置于行驶路径R的位置。另外,作业台车4向行驶路径R的载置也可以不是在对应位置Z、而是在与对应位置Z另外的场所(例如,将保持装置5载置于第2输送车2的场所)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业台车4借助升降机构52而上升、横杆部件42相对于支承体501向上侧离开的状态下,支承体501及辅助支承体511a被从框体51除去。然后,通过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下降,作业台车4被载置在行驶路径R。在本例中,作业台车4被载置在设置于第2输送车2的第3行驶路径R3。即,通过在保持装置5被载置于载置部P的状态下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下降,作业台车4被载置在第3行驶路径R3。在第2输送车2位于对应位置Z的状态下,第3行驶路径R3与第1行驶路径R1连续(参照图2),所以载置在第3行驶路径R3的作业台车4能够在第3行驶路径R3行驶而进入第1行驶路径R1。另外,在本例中,升降机构52的操作以及支承体501及辅助支承体511a的除去由作业者进行。
图6表示对应位置Z处的第1行驶路径R1与第3行驶路径R3的边界部分。图7是图6中的VII-VII剖视图。即,图7是沿着行驶路径R(第1行驶路径R1及第3行驶路径R3)的行驶方向视图,是路径延伸方向X视图。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台车4具备切换部件43。切换部件43构成为,能够切换为在沿着行驶路径R的行驶方向观察中相对于第1轨道部件R1a的下表面有间隙地从下侧对置的对置状态(参照图7(b))、以及不与第1轨道部件R1a的下表面R1d对置的非对置状态(参照图7(a))。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43相对于台车主体40旋转自如地连结。在本例中,切换部件43借助沿着路径延伸方向X配置的销47而相对于台车主体40被连结。因而,切换部件43构成为,绕沿着路径延伸方向X的轴心43A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43构成为,通过相对于台车主体40绕沿着路径延伸方向X的轴心43A旋转,而切换为对置状态和非对置状态。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轨道部件R1a具备作为第1输送车1或作业台车4行驶的面的行驶面R1b、以及被配置在比行驶面R1b靠上侧而支承物品9的物品支承面R1c。行驶面R1b配置在比物品支承面R1c靠路径宽度方向Y的内侧。物品支承面R1c配置在比行驶面R1b靠上侧且路径宽度方向Y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43在对置状态下相对于物品支承面R1c的背面从下侧对置。即,在本例中,物品支承面R1c的背面相当于“轨道部件的下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43在对置状态(参照图7(b))下,在作业台车4要在路径延伸方向X上翻倒的情况下与第1轨道部件R1a的下表面R1d抵接,由此限制第1行驶路径R1中的作业台车4的翻倒。在本例中,切换部件43设置在作业台车4中的路径延伸方向X的两端部。即,切换部件43以作业台车4的进行方向为基准,设置在作业台车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
如果设置在作业台车4的前端部的切换部件43是对置状态,则在作业台车4要以作业台车4的前侧的车轮401从第1轨道部件R1a浮起的方式朝向后侧翻倒(称作“后倒”)的情况下,该切换部件43相对于第1轨道部件R1a的下表面R1d从下侧抵接。因而,能够适当地限制作业台车4的后倒。
如果设置在作业台车4的后端部的切换部件43是对置状态,则在作业台车4要以作业台车4的后侧的车轮401从第1轨道部件R1a浮起的方式朝向前侧翻倒(称作“前倒”)的情况下,该切换部件43相对于第1轨道部件R1a的下表面R1d从下侧抵接。因而,能够适当地限制作业台车4的前倒。
这里,如图6所示,在第2输送车2停止在对应位置Z的状态下,在第1行驶路径R1与第3行驶路径R3的第1方向X之间形成间隙G。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43构成为,在间隙G中切换对置状态和非对置状态。由此,在将切换部件43切换为对置状态和非对置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切换部件43不相对于配置在第1行驶路径R1的第1轨道部件R1a及配置在第3行驶路径R3的第3轨道部件R3a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43在非对置状态(参照图7(a))下限制作业台车4从第3行驶路径R3向第1行驶路径R1的移载。即,切换部件43在图7(a)中限制作业台车4从纸面里侧向纸面跟前侧的移动。此外,切换部件43在对置状态(参照图7(b))下限制作业台车4从第1行驶路径R1向第3行驶路径R3的移载。即,切换部件43在图7(b)中限制作业台车4从纸面跟前侧向纸面里侧的移动。
如图7(a)所示,切换部件43在非对置状态下,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与第1轨道部件R1a重叠并且不与第2输送车2重叠。因此,作业台车4在切换部件43为非对置状态下能够在第2输送车2上的第3行驶路径R3行驶,但不能在有第1轨道部件R1a的第1行驶路径R1行驶。因而,借助非对置状态的切换部件43,限制作业台车4从第3行驶路径R3向第1行驶路径R1的移载。
借助这样的结构,为了使作业台车4从第3行驶路径R3向第1行驶路径R1移载,需要将切换部件43设为能够限制作业台车4的翻倒的对置状态,在将切换部件43设为非对置状态的原状下不能使作业台车4在第1行驶路径R1行驶。因此,能够在第1行驶路径R1中避免作业台车4翻倒,能够提高作业者的安全性。
如图7(b)所示,切换部件43在对置状态下,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与第2输送车2重叠并且不与第1轨道部件R1a重叠。因此,作业台车4在切换部件43为对置状态下能够在有第1轨道部件R1a的第1行驶路径R1行驶,但不能在第2输送车2上的第3行驶路径R3行驶。因而,借助对置状态的切换部件43,限制作业台车4从第1行驶路径R1向第3行驶路径R3的移载。
借助这样的结构,为了使作业台车4从第1行驶路径R1向第3行驶路径R3移载,需要将切换部件43设为非对置状态,在将切换部件43设为对置状态的原状下不能使作业台车4在第3行驶路径R3行驶。因而,能够使得作业者不会忘记使切换部件43从对置状态返回到非对置状态。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43具备轨道对置部430、第1重叠部431以及第2重叠部432。
轨道对置部430在切换部件43的对置状态(参照图7(b))下相对于第1轨道部件R1a的下表面R1d从下侧对置。在本例中,切换部件43构成为,在对置状态下将第1轨道部件R1a中的路径宽度方向Y的外侧的边缘部从上侧、路径宽度方向Y的外侧及下侧覆盖。该覆盖的部分的一部分被设为轨道对置部430。
在切换部件43的非对置状态(参照图7(a))下,第1重叠部431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与第1轨道部件R1a重叠。另外,在切换部件43的对置状态(参照图7(b))下,第1重叠部431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相对于第1轨道部件R1a及第2输送车2的哪个都不重叠。
在切换部件43的对置状态(参照图7(b))下,第2重叠部432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与第2输送车2重叠。在本例中,第2输送车2具备定位部23,所述定位部23在将物品9搭载于该第2输送车2的情况下将物品9在水平方向(这里是第2方向Y)上定位。在切换部件43的对置状态下,第2重叠部432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与第2输送车2的定位部23重叠。另外,在切换部件43的非对置状态(参照图7(a))下,第2重叠部432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相对于第1轨道部件R1a及第2输送车2的哪个都不重叠。
图8表示第1行驶路径R1的终端侧的部分。所谓“第1行驶路径R1的终端侧”是在路径延伸方向X上相对于第1行驶路径R1的始端侧相反侧。换言之,所谓“第1行驶路径R1的终端侧”是在路径延伸方向X上与配置有第2行驶路径R2的一侧相反侧。图9是图8中的IX-IX向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行驶路径R的端部设置有限制作业台车4的行驶的行驶限制部R1e。这里,行驶限制部R1e设置在第1行驶路径R1中的终端侧的端部。行驶限制部R1e被安装在第1轨道部件R1a。行驶限制部R1e以从第1轨道部件R1a向下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台车4具备止动部件44。止动部件44构成为,能够状态变更为在沿着行驶路径R的行驶方向观察中(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与行驶限制部R1e重叠的重叠状态(参照图9(b))、以及在行驶方向观察中(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不与行驶限制部R1e重叠的非重叠状态(参照图9(a))。
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件44相对于台车主体40在上下方向上伸出回退自如地连结。在本例中,止动部件44具备从台车主体40向下侧突出的突出部44a以及对突出部44a的突出量进行操作的操作部44b。操作部44b设置在台车主体40中的搭乘面40f侧(也参照图3),能够由搭乘于搭乘面40f的作业者操作。
通过由操作部44b对突出部44a的突出量进行操作,以使得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该突出部44a相对于行驶限制部R1e重叠,止动部件44成为重叠状态(参照图9(b))。而且,通过止动部件44在重叠状态(参照图9(b))下与行驶限制部R1e抵接,限制作业台车4的行驶。另外,通过由操作部44b对突出部44a的突出量进行操作,以使得在路径延伸方向X观察中该突出部44a相对于行驶限制部R1e不重叠,止动部件44成为非重叠状态(参照图9(a))。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及图11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收容设备2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设备的概要结构不同。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关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收容设备200具备具有多个行驶路径R的物品收容部S、输送车1、以及作为输送装置T的叉式升降机T2。物品收容部S构成为,在多个行驶路径R上收容物品(未图示)。输送车1构成为能够输送物品。叉式升降机T2构成为能够将输送车1输送。
详细的图示省略,但入库于入库部的物品被输送机等输送装置输送到输送车1,该物品被搭载于输送车1之后,叉式升降机T2将该输送车1输送到物品收容部S的行驶路径R。搭载了物品的输送车1在行驶路径R行驶,将物品输送到设定在行驶路径R上的物品收容位置。由此,物品被入库于物品收容部S。在从物品收容部S将物品出库的情况下,由各装置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
物品收容部S具备构成行驶路径R的一对轨道部件Ra。一对轨道部件Ra具备作为输送车1行驶的面的行驶面Rb、以及被配置在比行驶面Rb靠上侧而支承物品的物品支承面Rc。
行驶面Rb沿着作为行驶路径R的延伸方向的路径延伸方向X形成。物品支承面Rc沿着路径延伸方向X形成,构成为能够将多个物品(未图示)以沿着路径延伸方向X排列的方式支承。
在这样的结构的物品收容设备200中,使用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业台车4及保持装置5。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轨道部件Ra中的物品支承面Rc设置有载置保持装置5的载置部P。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叉式升降机T2将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保持装置5输送到载置部P。
如图11所示,在保持装置5被载置于载置部P的状态下,借助升降机构52而作业台车4下降,由此作业台车4被载置于行驶面Rb。由此,作业台车4能够在行驶面Rb行驶。搭乘于作业台车4的作业者能够沿着行驶路径R移动,前往作业对象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保持装置5进行的作业台车4的保持和其解除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工序中进行。
〔其他实施方式〕
接着,对物品收容设备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由能够将输送车1输送的叉式升降机T2将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保持装置5输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图10参照)。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由能够将输送车1输送的堆垛起重机T3(输送装置T)输送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保持装置5。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吊起装置522构成为通过将连结部件521吊起而将与连结部件521连结的作业台车4吊起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吊起装置522也可以构成为,不经由连结部件521而将作业台车4直接吊起。在此情况下,升降机构52也可以不具备连结部件521。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吊起装置522使用杠杆式起重机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吊起装置522只要能够将作业台车4吊起,也可以使用例如千斤顶、滑轮机构等公知的机构构成。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支承体501构成为在保持机构50的保持状态下将作业台车4的横杆部件42从下侧支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支承体501也可以构成为,将作业台车4中的横杆部件42以外的部分支承。例如,支承体501也可以构成为,将作业台车4中的台车主体40支承。或者,也可以在作业台车4设置用来被支承体501支承的专用的部件,使得支承体501支承该部件。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保持机构50与升降机构52是分开的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保持机构50和升降机构52也可以具备共同的结构。例如,可以做成保持机构50和升降机构52具备共同的保持部(保持作业台车4的保持部)的结构。在此情况下,通过升降机构52为了使作业台车4升降而将作业台车4用该共同的保持部保持,成为由保持机构50保持着作业台车4的状态。该共同的保持部例如构成为,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钩522a那样将作业台车4悬挂保持。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切换部件43通过相对于台车主体40旋转而切换为对置状态和非对置状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由切换部件43进行的对置状态和非对置状态的切换也可以通过切换部件43进行直线运动等旋转以外的动作来实现。
(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止动部件44通过相对于台车主体40在上下方向上伸出回退而状态变更为重叠状态和非重叠状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由止动部件44进行的重叠状态和非重叠状态的状态变更例如也可以通过止动部件44在水平方向上直线运动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止动部件44进行直线运动以外的动作、例如旋转等动作来实现。
(8)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也能够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而应用。关于其他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也在全部的方面都不过仅仅是例示。因而,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物品收容设备进行说明。
一种物品收容设备,具备:输送车,沿着行驶路径行驶,输送物品;物品收容部,收容被前述输送车输送来的前述物品;以及输送装置,将被入库于入库部的前述物品输送到前述输送车;所述物品收容设备具备:作业台车,沿着与前述输送车相同的前述行驶路径行驶,构成为作业者能够搭乘;以及保持装置,具备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保持机构和使前述作业台车升降的升降机构;前述保持机构构成为,能够状态变更为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保持状态和不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非保持状态;前述保持装置在由前述保持机构保持着前述作业台车的状态下,被前述输送装置从前述入库部输送,被载置于沿着前述行驶路径设置的载置部;在前述保持装置被载置于前述载置部的状态下,前述保持机构变为前述非保持状态并且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下降,由此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行驶路径。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作业台车在由保持装置保持着的状态下由输送装置输送。因此,与将作业台车在由输送装置直接支承的状态下输送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稳定地保持的状态下输送。而且,在由输送装置将保持装置载置于沿着行驶路径设置的载置部的状态下,被保持装置保持的作业台车成为被配置在与行驶路径对应的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保持机构变为非保持状态并且借助升降机构而作业台车下降,由此作业台车被载置于行驶路径。由此,作业台车向作业对象部位的设置完成。如以上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容易地将作业台车输送到作业对象部位。
优选的是,前述保持机构具备支承体和状态变更部;前述支承体构成为,在前述保持机构的前述保持状态下,以与前述作业台车的升降轨迹交叉的方式配置,将前述作业台车从下侧支承;前述状态变更部构成为,在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上升、从前述支承体向上侧离开的状态下,将前述支承体从前述升降轨迹除去,由此将前述保持机构设为前述非保持状态;前述升降机构构成为,在前述支承体被从前述升降轨迹除去的状态下,使前述作业台车下降到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行驶路径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在由输送装置将作业台车输送的情况下,能够由保持机构将作业台车稳定地保持。此外,状态变更部构成为,通过从作业台车的升降轨迹将支承体除去,将保持机构设为非保持状态。因此,在将作业台车向行驶路径载置的情况下,通过容易地将保持机构设为非保持状态,能够在避免支承体与作业台车干涉的同时,使该作业台车从保持装置分离而载置于行驶路径。此外,根据本结构,由于使用升降机构使作业台车升降,所以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台车的保持及保持的解除等的作业。
优选的是,前述作业台车具备:台车主体,具备用来沿着前述行驶路径行驶的车轮;多根柱部件,立设于前述台车主体;以及横杆部件,将相邻的前述柱部件彼此相连;前述保持装置具备以将保持对象的前述作业台车包围的方式设置的框体;前述支承体在将保持对象的前述作业台车的前述横杆部件从下侧支承的位置,借助构成前述状态变更部的紧固部件而被相对于前述框体拆装自如地安装;前述升降机构具备与前述作业台车连结的连结部件和安装在前述框体的吊起装置;前述吊起装置构成为,通过将前述连结部件吊起,而将与前述连结部件连结的前述作业台车吊起。
根据本结构,能够借助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作业台车及保持它的保持装置。
优选的是,前述物品收容部除了多个第1行驶路径以外,还具备第2行驶路径,所述多个第1行驶路径是作为前述输送车的第1输送车行驶的前述行驶路径,所述第2行驶路径沿着在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多个前述第1行驶路径交叉的方向;前述输送装置具备沿着前述第2行驶路径行驶的第2输送车和将前述物品从前述入库部输送到前述第2输送车的中间输送机构;前述第2输送车具备搭载前述第1输送车的输送车搭载部以及设置在该输送车搭载部的作为前述行驶路径的第3行驶路径;前述载置部被设置在前述第2输送车;在前述保持装置被载置于前述载置部的状态下,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下降,由此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第3行驶路径。
根据本结构,在具备第1输送车和搭载该第1输送车而行驶的第2输送车的物品收容设备中,能够将在被保持装置保持的状态下由中间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作业台车载置于设置在第2输送车的输送车搭载部的第3行驶路径。因而,能够由第2输送车将作业台车输送到多个第1行驶路径中的任意的第1行驶路径。
优选的是,前述第1行驶路径及前述第3行驶路径分别具备前述作业台车能够行驶的轨道部件;前述作业台车具备切换部件,所述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在沿着前述行驶路径的行驶方向观察中相对于前述轨道部件的下表面有间隙地从下侧对置的对置状态、以及不与前述轨道部件的前述下表面对置的非对置状态;前述切换部件,在前述对置状态下,在前述作业台车要在作为前述行驶路径的延伸方向的路径延伸方向上翻倒的情况下与前述轨道部件的前述下表面抵接、由此限制前述第1行驶路径中的前述作业台车的翻倒,并且限制前述作业台车从前述第1行驶路径向前述第3行驶路径的移载;在前述非对置状态下,限制前述作业台车从前述第3行驶路径向前述第1行驶路径的移载。
根据本结构,在作业台车在第1行驶路径行驶的情况下,通过将切换部件设为对置状态,能够限制作业台车的翻倒。此外,在切换部件为非对置状态下,作业台车从第3行驶路径向第1行驶路径的移载被限制。因此,为了使作业台车从第3行驶路径向第1行驶路径移载,需要将切换部件设为能够限制作业台车的翻倒的对置状态,在将切换部件设为非对置状态的原状下不能使作业台车在第1行驶路径行驶。因此,能够避免在第1行驶路径中作业台车翻倒,能够提高作业者的安全性。相反,在切换部件为对置状态下,作业台车从第1行驶路径向第3行驶路径的移载被限制。因此,在将切换部件设为对置状态的原状下不能使作业台车从第1行驶路径向第3行驶路径移载。由此,能够使得作业者不会忘记使切换部件从对置状态返回到非对置状态。
优选的是,前述物品收容部具备构成前述行驶路径的一对轨道部件;一对前述轨道部件具备作为前述输送车行驶的面的行驶面、以及被配置在比前述行驶面靠上侧而支承前述物品的物品支承面;前述行驶面沿着作为前述行驶路径的延伸方向的路径延伸方向形成;前述物品支承面沿着前述路径延伸方向形成,构成为能够将多个前述物品以沿着前述路径延伸方向排列的方式支承;前述载置部设置在一对前述轨道部件中的前述物品支承面;在前述保持装置被载置于前述载置部的状态下,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下降,由此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行驶面。
根据本结构,在具备构成多个行驶路径的各自的一对轨道部件、一对轨道部件具备支承物品的物品支承面的物品收容设备中,能够在该物品支承面设置载置保持装置的载置部。因而,在这样的结构的物品收容设备中,也能够容易地将作业台车配置在作业对象部位。
优选的是,在前述行驶路径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前述作业台车的行驶的行驶限制部;前述作业台车具备止动部件,所述止动部件能够状态变更为在沿着前述行驶路径的行驶方向观察中与前述行驶限制部重叠的重叠状态、以及在前述行驶方向观察中不与前述行驶限制部重叠的非重叠状态;前述止动部件在前述重叠状态下与前述行驶限制部抵接,由此前述作业台车的行驶被限制。
根据本结构,通过预先将止动部件设为重叠状态,能够限制作业者搭乘的作业台车非意图地从行驶路径的端部出去到行驶路径之外。另一方面,在想要使作业台车出去到行驶路径之外的情况下,通过将止动部件设为非重叠状态,能够容易地使作业台车出去到行驶路径之外。
优选的是,前述保持装置的底面的尺寸与前述物品的底面的尺寸同等。
根据本结构,能够不设置用来输送保持装置及被其保持的作业台车的专用的输送装置,而利用进行物品的输送的既有的输送装置,容易地将保持装置及被其保持的作业台车向作业对象部位输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能够利用于具备输送物品的输送车、收容被前述输送车输送来的前述物品的物品收容部以及将被入库于入库部的前述物品输送到前述输送车的输送装置的物品收容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00:物品收容设备
200:物品收容设备
1第1输送车(输送车)
2第2输送车
22:输送车搭载部
4作业台车
40:台车主体
401:车轮
41:柱部件
42:横杆部件
43:切换部件
44:止动部件
5保持装置
50:保持机构
501:支承体
502:状态变更部
502a:紧固部件
51:框体
52:升降机构
521:连结部件
522:吊起装置
9物品
81:入库部
S物品收容部
G间隙
P载置部
R:行驶路径
R1:第1行驶路径
R1b:行驶面
R1c:物品支承面
R1d:轨道部件的下表面
R1e:行驶限制部
R2:第2行驶路径
R3:第3行驶路径
Ra:轨道部件
Rb:行驶面
Rc:物品支承面
T输送装置
TM:中间输送机构
X:路径延伸方向

Claims (8)

1.一种物品收容设备,具备:
输送车,沿着行驶路径行驶,输送物品;
物品收容部,收容被前述输送车输送来的前述物品;以及
输送装置,将被入库于入库部的前述物品输送到前述输送车;
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作业台车,沿着与前述输送车相同的前述行驶路径行驶,构成为作业者能够搭乘;以及
保持装置,具备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保持机构和使前述作业台车升降的升降机构;
前述保持机构构成为,能够状态变更为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保持状态和不保持前述作业台车的非保持状态;
前述保持装置在由前述保持机构保持着前述作业台车的状态下,被前述输送装置从前述入库部输送,被载置于沿着前述行驶路径设置的载置部;
在前述保持装置被载置于前述载置部的状态下,前述保持机构变为前述非保持状态并且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下降,由此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行驶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机构具备支承体和状态变更部;
前述支承体构成为,在前述保持机构的前述保持状态下,以与前述作业台车的升降轨迹交叉的方式配置,将前述作业台车从下侧支承;
前述状态变更部构成为,在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上升、从前述支承体向上侧离开的状态下,将前述支承体从前述升降轨迹除去,由此将前述保持机构设为前述非保持状态;
前述升降机构构成为,在前述支承体被从前述升降轨迹除去的状态下,使前述作业台车下降到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行驶路径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作业台车具备:台车主体,具备用来沿着前述行驶路径行驶的车轮;多根柱部件,立设于前述台车主体;以及横杆部件,将相邻的前述柱部件彼此相连;
前述保持装置具备以将保持对象的前述作业台车包围的方式设置的框体;
前述支承体在将保持对象的前述作业台车的前述横杆部件从下侧支承的位置,借助构成前述状态变更部的紧固部件而被相对于前述框体拆装自如地安装;
前述升降机构具备与前述作业台车连结的连结部件和安装在前述框体的吊起装置;
前述吊起装置构成为,通过将前述连结部件吊起,而将与前述连结部件连结的前述作业台车吊起。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物品收容部除了多个第1行驶路径以外,还具备第2行驶路径,所述多个第1行驶路径是作为前述输送车的第1输送车行驶的前述行驶路径,所述第2行驶路径沿着在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多个前述第1行驶路径交叉的方向;
前述输送装置具备沿着前述第2行驶路径行驶的第2输送车和将前述物品从前述入库部输送到前述第2输送车的中间输送机构;
前述第2输送车具备搭载前述第1输送车的输送车搭载部以及设置在该输送车搭载部的作为前述行驶路径的第3行驶路径;
前述载置部被设置在前述第2输送车;
在前述保持装置被载置于前述载置部的状态下,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下降,由此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第3行驶路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行驶路径及前述第3行驶路径分别具备前述作业台车能够行驶的轨道部件;
前述作业台车具备切换部件,所述切换部件能够切换为在沿着前述行驶路径的行驶方向观察中相对于前述轨道部件的下表面有间隙地从下侧对置的对置状态、以及不与前述轨道部件的前述下表面对置的非对置状态;
前述切换部件,
在前述对置状态下,在前述作业台车要在作为前述行驶路径的延伸方向的路径延伸方向上翻倒的情况下与前述轨道部件的前述下表面抵接、由此限制前述第1行驶路径中的前述作业台车的翻倒,并且限制前述作业台车从前述第1行驶路径向前述第3行驶路径的移载;
在前述非对置状态下,限制前述作业台车从前述第3行驶路径向前述第1行驶路径的移载。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物品收容部具备构成前述行驶路径的一对轨道部件;
一对前述轨道部件具备作为前述输送车行驶的面的行驶面、以及被配置在比前述行驶面靠上侧而支承前述物品的物品支承面;
前述行驶面沿着作为前述行驶路径的延伸方向的路径延伸方向形成;
前述物品支承面沿着前述路径延伸方向形成,构成为能够将多个前述物品以沿着前述路径延伸方向排列的方式支承;
前述载置部设置在一对前述轨道部件中的前述物品支承面;
在前述保持装置被载置于前述载置部的状态下,借助前述升降机构而前述作业台车下降,由此前述作业台车被载置于前述行驶面。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行驶路径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前述作业台车的行驶的行驶限制部;
前述作业台车具备止动部件,所述止动部件能够状态变更为在沿着前述行驶路径的行驶方向观察中与前述行驶限制部重叠的重叠状态、以及在前述行驶方向观察中不与前述行驶限制部重叠的非重叠状态;
前述止动部件在前述重叠状态下与前述行驶限制部抵接,由此前述作业台车的行驶被限制。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装置的底面的尺寸与前述物品的底面的尺寸同等。
CN202310732400.0A 2022-06-23 2023-06-20 物品收容设备 Pending CN117284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1171A JP2024002143A (ja) 2022-06-23 2022-06-23 物品収容設備
JP2022-101171 2022-06-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4669A true CN117284669A (zh) 2023-12-26

Family

ID=8677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32400.0A Pending CN117284669A (zh) 2022-06-23 2023-06-20 物品收容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5991A1 (zh)
EP (1) EP4296200A1 (zh)
JP (1) JP2024002143A (zh)
CN (1) CN11728466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7488B2 (ja) * 2006-08-14 2011-12-14 前田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の乗降用ステージ
NL2011987C2 (nl) * 2013-12-19 2015-06-22 Vanderlande Ind Bv Opslagsysteem en werkwijze voor het plegen van onderhoud of dergelijke aan een wagen in een dergelijk opslagsysteem.
JP6518376B1 (ja) 2018-02-23 2019-05-22 住友重機械搬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JP7334808B2 (ja) * 2020-05-13 2023-08-2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収納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02143A (ja) 2024-01-11
US20230415991A1 (en) 2023-12-28
EP4296200A1 (en) 202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78596B1 (ko) 천정 반송차 시스템
JP5209549B2 (ja) ドア搬送設備
JP5123236B2 (ja) ドア搬送装置
JP6291228B2 (ja) 自動保管設備及び自動倉庫
CN117284669A (zh) 物品收容设备
JP7334808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JPH08155761A (ja) 生産設備
JP6915366B2 (ja) 有軌道搬送車システム
JP3921285B2 (ja) コンテナ用立体自動倉庫
CN110015548B (zh) 物品收纳设备
JP2007182277A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および物品収納設備
JP3261645B2 (ja) 被搬送物移載装置
JP3902893B2 (ja) 車両方向転換装置及び機械式駐車装置
JP2000264406A (ja) 横渡し機能付き自動倉庫
JP7215524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JP2019123614A (ja) コンテナクレーン及びコンテナクレーンによる荷役方法
JP4618513B2 (ja) ピッキング式の物品収納設備
JP3888897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のピットの隙間塞ぎ装置
JP3476054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JPH06239416A (ja) パレットの搬送装置
JP2002173224A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設備
JPS6031445A (ja) パレット利用の荷搬送設備
JP3611086B2 (ja) 物品保管設備
JP3447889B2 (ja) 平面往復式駐車装置
JP5427467B2 (ja) 荷物貯蔵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