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5655A -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5655A
CN117255655A CN202280024123.1A CN202280024123A CN117255655A CN 117255655 A CN117255655 A CN 117255655A CN 202280024123 A CN202280024123 A CN 202280024123A CN 117255655 A CN117255655 A CN 117255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arms
requirements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41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俊
单剑
吴海良
陈卿业
孙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we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we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we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we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55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夹持头和可弯曲部之间保持相对固定,夹持头的张开和闭合通过可弯曲部的弯曲功能实现。该装置中运动件以可沿夹持件轴向运动的方式设置于夹持件内。该装置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套筒,由运动件直接驱动夹持臂,结合可弯曲部的形变状态,从而实现夹持臂的张开和闭合。在同样开幅要求下,该夹持臂的长度比现有技术中夹持臂与套筒的组合更短。

Description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术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是一种插入式医疗器械,用于夹闭人体或动物体内组织,以起到止血或闭合的作用,其包括止血夹、组织夹等。
例如,在消化道疾病微创化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在内窥镜的器械通道置入该组织夹闭装置,以达到治疗目的。比如已经广泛使用止血夹(或组织夹),在胃肠出血或者创伤部位进行止血或者闭合。
现有技术中,一类止血夹(或组织夹)主要通过夹持臂与套筒的配合方式来实现张开和夹持,具体地,左右夹持臂通过一个销钉松散的组装在一起,当向近侧方向拉动夹持臂组件时,夹持臂逐渐收入至套筒中,并与套筒的前边缘接合。受套筒外径限制,套筒向夹持臂施加反向挤压力,夹持臂向内弹性变形,从而闭合。当夹持臂组件向远侧运动时,将夹持臂从套筒推出,并且夹钳臂由于其弹性恢复力而自动重新张开,从而实现夹持装置可以反复地张开和闭合。该结构由于利用了套筒轴向的空间实现夹持臂闭合,因此必须会有一部分夹持臂收缩在套筒中,导致止血夹分离后,保留在患者体内的整体长度较长,更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和不适。
另一类止血夹(或组织夹)中,其夹持臂主要通过一转轴连接,然后套筒内有一上下滑动的轨道,该轴可沿着轨道滑动。套筒上端还有一个固定的轴,夹持臂上开有长条装的孔,固定轴同时穿过夹持臂的长条状孔。通过推拉滑动轴来带动两个夹臂上下运动,在受到固定轴的阻碍后迫使夹臂沿着长条状孔的路径运动,从而实现张开与闭合。该结构提高了操控精度,夹子的尺寸也变得更小,但是零件较多,结构会变得复杂,成本较高。夹子在同样开幅的前提下整体长度依然较大。因此夹子整体尺寸会较长,不利于通过内窥镜器械通道,整个夹子在人体停留时的异物感明显。
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以展示一种新的张开和夹持结构。
技术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包括:
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臂和与所述夹持臂连接的分离基座,所述夹持臂包括夹持头和可弯曲部,所述夹持头和所述可弯曲部之间保持相对固定,所述夹持头用于夹持目标组织;
运动控制组件,所述运动控制组件包括运动件和至少两个摇臂,所述运动件以可沿所述夹持件轴向运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夹持件内,所述摇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运动件上,另一端分别各自与一个所述夹持臂连接;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管组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运动件连接,所述分离基座连接在所述套管组件上;
以及控制手柄,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传动件形成联动结构,以控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运动件的运动;
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和第三行程;在所述第一行程中,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夹持头相互远离,使所述夹持臂运动至张开状态;在所述第二行程中,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夹持头相互靠近,所述夹持臂运动至夹持状态,以夹持目标组织;在所述第三行程中,所述夹持臂保持夹持状态,所述夹持臂从所述传动件以及所述分离基座上分离。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包括位于所述夹持臂之间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有限位件;在所述运动件向后端运动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摇臂的运动路径上,所述限位件用以接触至少一个所述摇臂,并对所述至少一个摇臂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
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摇臂呈交叉状分布,所述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摇臂所形成且靠近所述运动件的交叉区域内,以在所述运动件向后端运动时,对所述至少一个摇臂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
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夹持臂运动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摇臂相对所述运动件的转动中心距离所述限位件中心的力臂大于所述摇臂与所述夹持头的连接中心距离所述限位件中心的力臂。
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摇臂具有锁止配合面,在所述夹持臂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两个所述摇臂的锁止配合面围成锁止槽,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锁止槽内,以阻止两个所述夹持臂横向交叉运动,使所述夹持臂保持在所述夹持状态。
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摇臂具有导向面,在所述夹持臂自所述张开状态向所述夹持状态运动时,所述导向面围成导向空间,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导向空间内,所述导向空间与所述锁止槽连通,以在所述摇臂带动所述夹持臂向夹持状态运动时,引导所述锁止槽卡在所述限位件上。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件的前端具有限位结构,在所述夹持臂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在所述限位件的后侧形成限位,以阻止所述运动件继续向前端运动,限制所述夹持臂的打开角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摇臂的前端背离对应所述夹持臂的一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避让被所述夹持头夹住的组织。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件和所述摇臂中,其一具有转轴,另一个具有自调整槽,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自调整槽内,所述转轴和所述自调整槽能够在所述摇臂运动过程中,自适应地调整所述运动件和所述摇臂在横向上的相对位置。
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臂具有沿其纵向设置的限位导向部,所述运动件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向配合部,所述限位导向配合部与所述限位导向部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件沿所述限位导向部限定的方向运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限位空间,两个所述摇臂沿所述限位件的轴向层叠设于所述限位空间处,以阻止两个所述摇臂沿所述限位件的轴向脱离。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曲部具有至少一个变形部,在所述夹持臂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所述变形部能够向内挤压变形,以带动所述夹持臂整体向所述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的后端移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具有锁止配合部,所述运动件具有锁止部,当所述夹持臂从所述传动件上分离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锁止配合部锁止,以阻止所述运动件及所述摇臂向所述夹持件的前端运动,防止所述夹持臂张开。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为设置在所述运动件上的卡台,所述锁止配合部为向内伸出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设于所述卡台向后端运动的路径上,当所述夹持臂从所述传动件上分离时,所述弹性卡扣抵接在所述卡台的前侧,以阻止所述卡台向所述夹持件的前端运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的前端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运动件的后端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至少其一为可变形结构,在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三行程运动时,所述可变形结构能够在所述传动件的拉力下发生形变,使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脱离,所述运动件与所述传动件分开。
有益效果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夹持头和可弯曲部之间保持相对固定,夹持头的张开和闭合通过可弯曲部的弯曲功能实现。该装置中运动件以可沿夹持件轴向运动的方式设置于夹持件内。该结构中,省略了现有结构中的套筒,由运动件直接驱动夹持臂,结合可弯曲部的形变状态,从而实现夹持臂的张开和闭合。在同样开幅要求下,该夹持臂的长度比现有技术中夹持臂与套筒的组合更短。
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件,在运动件向后端运动时,限位件位于摇臂的运动路径上,用以接触至少一个摇臂,并对该摇臂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通过杠杆结构作用,夹持臂能够在夹持状态下更牢固地夹紧目标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传动组件采用了省略画法;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张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件处于张开状态时的剖视图,此时传动件处于第一行程中,传动件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和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件处于夹持状态时的剖视图,此时传动件处于第二行程中,传动件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前端各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摇臂与限位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限位件与支撑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摇臂与运动件的配合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摇臂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且自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传动件处于第三行程中,传动件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图14和1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且自锁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且锁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和1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且锁止状态时的剖视图,此时传动件处于第三行程中,传动件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图1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筒状的夹持件沿纵向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环形的变形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环形的变形部向内挤压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件夹持较厚组织时变形部的变形方向示意图,变形方向如箭头所示;
图2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夹持件夹持较厚组织时限位件距离锁止槽长度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具有两个变形部时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具有两个变形部时向内挤压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具有多个变形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状态,运动件与传动件内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状态,运动件与传动件内分离后的剖视图,此时传动件处于第三行程中,传动件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图2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运动件与传动件内分离过程的剖视示意图;
图30和3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状态,分离基座和夹持臂以及支撑臂外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夹持臂处于夹持状态,分离基座与夹持臂以及支撑臂外分离后的剖视图,此时传动件处于第三行程中,传动件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为了方便描述,以下称为夹闭装置),该夹闭装置用于夹闭人或动物体内组织(统称为目标组织),以起到止血或闭合的作用,其可包括但不限于止血夹、组织夹等。该夹闭装置可以为一次性器械,也可以为重复使用器械。
请参考图1-7,一种实施例中,该夹闭装置包括夹持件1、控制手柄3、运动控制组件4以及传动组件5等相关部件。
控制手柄3是控制夹闭装置的操作部件,操作者可手动通过该控制手柄3,来操作夹持件1的张开和闭合,以夹持目标组织2。其中,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将整个夹闭装置中夹持件1所在一端定义为前端,控制手柄3所在一端定义为后端,其他部件中的前后方向均以此方向为基准。
该夹持件1包括至少两个夹持臂100和与夹持臂100连接的分离基座200。这种连接既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2-7所示实施例),该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是目标对象由同一材料一体加工而成,而并非由两个以上零件组合装配而成。该一体式成型结构(包括下述其他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通过注塑、激光切割以及其他机械加工工艺制成。尤其是,当采用激光切割时,可实现极小缝隙的加工,有利于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和提高结构紧凑性。此外,夹持臂100和分离基座200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粘接、螺钉锁紧、铆接等固定方式将夹持头和可弯曲部连接为一体。
该夹持臂100包括夹持头110和可弯曲部120,该夹持头110用于夹持目标组织2。夹持头110和可弯曲部120之间保持相对固定。这种相对固定既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结构(如图2-7所示实施例)实现,也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粘接、螺钉锁紧、铆接等固定方式连接为一体。
为了能够更好的夹持目标组织2,一些实施例中,该夹持臂100之间呈夹爪式结构设置,以夹持目标物。该夹爪式结构为能够牢固抓取目标物的结构,例如在图2-7所示实施例中,当夹持臂100为两组时,两个夹持臂100相对设置,当其如图5-7所示闭合(此时处于夹持状态)时,即可抓取目标物。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夹持臂100为不同数量时,其可能具有不同的夹爪式结构,例如,当夹持臂100为三个时,该三个夹持臂100可以呈三角形排布,以抓取目标物。
该运动控制组件4的作用是驱动夹持臂100向张开方向和闭合方向运动。请参考图2-7以及图11-12,该运动控制组件4包括运动件410和至少两个摇臂420。该运动件410以可沿夹持件1轴向运动的方式设置于夹持件1内,两个摇臂420的一端铰接在运动件410上,另一端分别各自与一个夹持臂100连接,例如通过激光或其他形式的卡接、焊接、粘接、螺钉锁紧、铆接等固定方式连接。例如,请参考图2-8,一种实施例中,该摇臂420的前端具有凸起连接部421,凸起连接部421插入对应的夹持臂100中,并与夹持臂100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
当运动件410向夹闭装置的前端运动时,可通过摇臂420撑开两个夹持臂100,从而使夹持臂100处于张开状态。当运动件410向夹闭装置的后端运动时,可通过摇臂420拉动两个夹持臂100相互靠近,从而使夹持臂100运动至闭合,处于夹持状态。
该传动组件5包括传动件510和套管组件520。该传动件510与运动件410连接,分离基座200连接在套管组件520上,从而使整个夹持件1被支撑在套管组件520上。该套管组件520与控制手柄3连接,该控制手柄3与传动件510形成联动结构,以控制传动件510和运动件410的运动。
请参考图1,一种实施例中,该控制手柄3可包括用来控制传动件510的控制部31 和供操作者抓持的抓持部32,该控制部31可相对抓持部32运动。在图1中,该抓持部32为供操作者大拇指插入的结构,控制部31可相对抓持部32前后运动。该控制部31可通过一个牵引件与传动件510连接,以形成联动结构。该牵引件可采用但不限于钢丝绳或其他材质的牵引绳以及其他可作为夹闭装置牵引结构的部件。通过该牵引件,操作者可通过控制部31驱动传动件510以及运动件410运动,进而控制夹持臂100的张开和闭合。
其中,传动件510不同的运动行程对应着夹闭装置不同的状态。具体地,该传动件510具有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和第三行程。在第一行程中,传动件510带动夹持头110相互远离,使夹持臂100运动至张开状态,如图2-4所示;在第二行程中,传动件510带动夹持头110相互靠近,夹持臂100运动至夹持状态,以夹持目标组织2,如图5-7所示;在第三行程中,夹持臂100锁止在夹持状态,夹持臂100从传动件510以及分离基座200上分离,如图13-18以及图27-32所示。当夹持臂100完全从传动件510以及分离基座200上分离后,夹持臂100可保留在患者体内,与夹持臂100脱离的部分从患者体内取出。上述过程即为该夹闭装置整个使用过程的大致介绍。
请参考图2-7,一种实施例中,该两个摇臂420呈交叉状分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两个摇臂420也可呈其他形状分布,呈倒八字形或丨丨形分布在运动件410和夹持臂100之间。
当夹持臂100夹持目标组织2后,目标组织2对夹持臂100有反向作用力,因此为了能够牢固的夹住目标组织2,需要保证夹闭装置能够给夹持臂100提供足够的咬合力。针对这一问题,请参考图2-10,一些实施例中,该夹持件1还包括位于两个夹持臂100之间的一对支撑臂300,该支撑臂300与夹持臂100和分离基座200连接。这种连接既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结构(如图2-7所示实施例)实现,也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粘接、螺钉锁紧、铆接等固定方式连接为一体。该一对支撑臂300上设有限位件310,如图4所示,该限位件310位于两个摇臂420所形成且靠近运动件410的交叉区域421内。请参考图2-7,在运动件410向后端运动时,限位件310能够至少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接触至少一个摇臂420,并对至少一个摇臂420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
在图2-8所示实施例中,该摇臂420既作为连接夹持臂100与运动件410的关键零件,又作为与限位件310配合实现杠杆结构的零件。要满足上述两项功能,故摇臂420面向限位件310的外边缘需要能够与限位件310产生作用力。因为摇臂420前端与夹持臂100中部固定连接(如焊接),此时可以将夹持臂100和摇臂420视为同一个力系,而限位件310可作为夹持臂100的杠杆旋转支点。在运动件410向后端运动的过程中,运动件410向后端的位移要转换成夹持臂100的闭合,此时摇臂420靠近限位件310一侧的外边缘与限位件310之间既有相对的滑动位移,又有相对的旋转位移。来自于控制手柄3的拉力转换成摇臂420相对限位件310的下压力,通过该作为杠杆支点的限位件310作用,可将作用力有效的传递到摇臂420另一端,进而传递至夹持臂100的前端,从而获得更大的夹持力度(咬合力)。
为了保证至少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该限位件310与摇臂420所形成的杠杆结构是省力杠杆,因此,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至少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该摇臂420相对运动件410的转动中心距离限位件310中心的力臂b大于摇臂420与夹持头110的连接中心距离限位件310中心的力臂c。这样,当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操作者可以用更省力的方式,使夹持臂100获得更大的咬合力。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该摇臂420相对运动件410的转动中心距离限位件310中心的力臂b也可等于或小于摇臂420与夹持头110的连接中心距离限位件310中心的力臂c。此时,主要利用杠杆来改变力的方向,使操作者更容易通过拉动传动件510而使夹持臂100更好的咬合目标组织2。
进一步地,当夹持臂100咬合目标组织2后,为了避免目标组织2的反向作用力撑开夹持臂100,一种实施例中,还可通过限位件310和摇臂420组合而形成一个自锁结构。请参考图12和15,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摇臂420具有锁止配合面422,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两个摇臂420的锁止配合面422围成锁止槽423,限位件310位于锁止槽423内,以阻止两个夹持臂100横向交叉运动,使夹持臂100保持在夹持状态。
该自锁的实现原理是,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该目标组织2撑开夹持臂100的反向作用力通过摇臂420,转化为摇臂420相对限位件310的横向位移,对运动件410向前端的作用力变得很小,此时该限位件310位于锁止槽423内,可阻止摇臂420交叉横向移动,进而组织夹持臂100打开。
一种实施例中,锁止槽423在横向的尺寸略大于或等于限位件310的横向尺寸,这样既可以保证限位件310能够进入锁止槽423内,也可以避免因锁止槽423与限位件310之间空隙太多而导致夹持臂100产生较大的横向移动,避免夹持臂100松开目标组织2。
在摇臂420向后端运动的过程中,限位件310基本保持不动,因此为了引导锁止槽423卡套在限位件310上,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导向结构。请参考图7、12和15,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摇臂420具有导向面424,在夹持臂100自张开状态向夹持状态运动时,随着摇臂420的运动变化,导向面424围成导向空间425。该限位件310设于导向空间425内,且该导向空间425与锁止槽423连通。在摇臂420向后端运动,带动夹持臂100向夹持状态运动时,该导向空间425引导锁止槽423卡在限位件310上。
如图7和15所示,一种实施例中,该锁止槽423对接于导向空间425的前侧,导向空间425的横向尺寸自后向前逐渐缩小。
为了形成如图7和15所示的导向结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12以及15,该摇臂420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424,该两个倾斜的导向面424可以在夹持臂100自张开状态向夹持状态运动时,配合形成类似八字形的导向空间425。当摇臂420与限位件310的接触点越过摇臂420的导向面424的转折点后,将进入锁止槽423,此时夹持臂100与限位件310互锁。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向面424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从而形成其他形状的导向空间425。
为了形成如图7和15所示的自锁结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12以及15,该摇臂420具有呈弧形的锁止配合面422。锁止配合面422位于导向面424的前侧。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两个摇臂420的锁止配合面422围成弧形的锁止槽423。当限位件310为圆柱形结构(如限位轴)时,该弧形的锁止槽423可以与限位件310更加贴合。
请参考图12和15,一种实施例中,该锁止配合面422还具有直线段426,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该两个锁止配合面422的直线段426能够配合形成锁止槽423的竖直进出口,该竖直进出口延伸方向与运动件410的轴向一致。该竖直进出口可提高限位件310从锁止槽423内滑出的难度。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竖直进出口也可替换为内大外小的八字形进出口或其他形式的进出口,使得进入锁止槽423的限位件310,更难以从该八字形进出口滑出。
一种实施例中,摇臂420可为一体成型,例如利用钣金通过激光切割或冲压成型。一种实施例中,当采用钣金材料时,该摇臂420的厚度可选择在0.3-0.6mm之间,如此既可保证摇臂420的强度,也可以避免摇臂420重量过重。此外,摇臂420也可以为多个部件分开制造后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考虑到某些情况下,摇臂420和运动件410之间需要能够自动调整相对位置,例如在夹持臂100打开和闭合过程中,由于受到夹持件1内部空间的限制,需要在很小的内径空间内实现摇臂420的复杂运动轨迹,因此摇臂420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与夹持件1形成运动干涉。针对这一问题,一种实施例中,在运动件410和摇臂420中,其一具有转轴,另一个具有自调整槽,转轴设于自调整槽内,转轴和自调整槽能够在摇臂420运动过程中,自适应地调整运动件410和摇臂420在横向上的相对位置。该自调整槽的内腔大于转轴,因此转轴可自适应的调整在自调整槽内的位置。
请参考图4和7,一种实施例中,该自调整槽428设于摇臂420上,而转轴4111固定设置在运动件410上。在图示实施例中,该自调整槽428为长条形,转轴4111能够相对地在长条形结构中移动。当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如图7所示,该两个自调整槽428相对设置,且自调整槽428的后端一同向两个摇臂420之间倾斜,以便于摇臂42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横向调整位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自调整槽428也可设于运动件410上,而转轴4111设于摇臂420上。在另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自调整槽428也可其他形状,例如内径大于转轴4111外径的圆形或椭圆形。
请参考图4和7,一种实施例中,该两个摇臂420与运动件410分别通过各自的转轴4111连接,两个摇臂420与运动件410的转动轴线分开且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两个摇臂420也可与运动件410通过共同的转轴4111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一种实施例中,一对支撑臂300相对地设置于两个夹持臂100之间的缺口处,限位件310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臂300固定连接,例如通过激光或其他形式卡接、焊接、粘接、螺钉锁紧、铆接或其他固定形式,以形成稳固的限位结构。
请参考图8-10,一种实施例中,限位件310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两个限位块311,两个限位块311之间形成限位空间,两个摇臂420沿限位件310的轴向层叠设于限位空间处,以阻止两个摇臂420沿限位件310的轴向脱离,限制摇臂420向两端外侧滑动,防止夹持臂100的齿不能准确对位。
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该限位件310为轴状结构,两个限位块311在限位件310上呈哑铃状分布。当然,该限位件3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进一步地,该运动件410作用在于能够在夹持件1内运动并带动摇臂420移动,运动件410相对夹持件1的运动可以是但不限于滑动、滚动等。该运动件410可采用任意符合上述要求的形状和结构。
请参考图8、9和11,一种实施例中,该运动件410为滑块,该运动件410滑动设置于夹持件1内。该运动件410包括第一座体411和第二座体412,摇臂420连接并被限制于第一座体411和第二座体412之间,第一座体411和第二座体412拼接形成运动件410。该结构中,将运动件410分为第一座体411和第二座体412,分开制造,可降低制造难度。这种拼装结构可先将摇臂420安装到第一座体411上,然后将第二座体412扣合到第一座体411上,既完成运动件410的组装,也完成了摇臂420的安装。
请参考图11,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座体411具有转轴4111,摇臂420套设在转轴4111上。第二座体412可扣合在第一座体411上,为了与第二座体412扣合,该第一座体411上设有凸起4112,该第二座体412设有凹陷部4121,该凸起部4112和凹陷部4121插接配合,以形成横向的定位。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运动件410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由三个或更多的子部件拼接而成,摇臂420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到运动件410上。
一些实施例中,该运动件410可以是钢管激光切割加工,也可以是粉末冶金成型(装配更加简单)。
进一步地,当运动件410向夹闭装置前端运动时,可带动摇臂420撑开支撑臂300,从而使支撑臂300切换为张开状态。为了限定支撑臂300的张开角度,可在支撑臂300上设置角度限位结构,也可以在运动件410和/或摇臂420上设置角度限位结构。
例如,请参考图8和11,一种实施例中,该运动件410的前端具有角度限位结构414,在夹持臂100处于张开状态时,角度限位结构414在限位件310的后侧形成限位,以阻止运动件410继续向前端运动,限制夹持臂100的打开角度。
一种实施例中,该角度限位结构414为设置在运动件410的前端背离对应夹持臂100的一面的限位槽,例如第一座体411和第二座体412上均具有该限位槽。该限位槽作为角度限位结构414,当夹持臂100处于张开状态时,限位槽的底部能够与限位件310接触,从而形成限位,以阻止运动件410继续向前端运动,限制夹持臂100的打开角度。
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摇臂420来形成角度限位结构。请参考图2-4以及图12,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摇臂420连接于运动件410的一端具有凸出设置的限位部427。在夹持臂100处于张开状态时,两个限位部427形成角度限位结构,例如呈交叉状或刚好左右对齐。该角度限位结构在限位件310的后侧形成限位,以阻止运动件410继续向前端运动,从而限制夹持臂100的打开角度。当设置了该限位部427后,可不再另外设置角度限位结构。该限位部427直接设于摇臂420上,可一体成型制造,结构简单,同时也可简化整个夹闭装置的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和8,为了避免在夹持目标组织2时,避免摇臂420的影响,一种实施例中,摇臂420的前端背离对应夹持臂100的一面具有凹陷部4210,凹陷部4210用于避让被夹持头110夹住的组织。
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运动件410在夹持件1内转动,至少一个支撑臂300具有沿其纵向设置的限位导向部,运动件410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向配合部,限位导向配合部与限位导向部配合,以限制运动件410沿限位导向部限定的方向运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该限位导向部和限位导向配合部中其一为导槽,另一个为凸起设置的导向块,导向块伸入导槽内。例如,请参考图6和8,一种实施例中,该导向块4113设置在运动件410上,具体设置在第一座体411的外壁上。该导槽320设置于与该第一座体411对应的支撑臂300上。当然,当需要两侧进行导向时,第二座体412上也可设置导向块4113,与第二座体412对应的另一个支撑臂300上,也可设置导槽320。
进一步地,在传动件510沿第二行程运动时,除了上述限位件310与摇臂420配合进行自锁外,还可另设锁止结构进行锁定,以阻止运动件410复位而促使夹持臂100不期望的打开。
一种实施例中,该夹持件1具有锁止配合部,运动件410具有锁止部。当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该锁止配合部和锁止部可相对运动到锁止位置。如此,当夹持臂100从传动件510上分离时,锁止部与锁止配合部能够及时形成锁止,以阻止运动件410及摇臂420向夹持件1的前端运动,防止夹持臂100张开。
请参考图16-18,一种实施例中,该锁止部为设置在运动件410上的卡台4122,锁止配合部为向内伸出的弹性卡扣330。弹性卡扣330设于卡台4122向后端运动的路径上,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该卡台4122能够向后端运动而越过弹性卡扣330的位置。当夹持臂100从传动件510上分离时,在夹持臂100的弹性复位力下,卡台4122可随运动件410向前端复位少许距离,当弹性卡扣330抵接在卡台4122的前侧时,将阻止卡台4122继续向夹持件1的前端运动,从而形成锁止。
请参考图16-18,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弹性卡扣330向卡台4122运动,该卡台4122的外壁可形成沿其纵向延伸设置的斜面4122a。
请参考图16-18,一种实施例中,该弹性卡扣330由支撑臂300的部分区域向内伸出而形成,弹性卡扣330与支撑臂300为一体成型结构。这种结构制造简单,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可以在不需要增加其它零件的情况下,通过激光切割加工而成。而且,弹性卡扣330可以利用纵向的空间,在夹持件1保持同样长度的情况下,使弹性卡扣330更加长,弹性更好。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臂300均可设有弹性卡扣330。当某一个支撑臂300设有上述限位导向部时,请参考图14,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一个支撑臂300具有弹性卡扣330,另一个支撑臂300具有沿其纵向设置的限位导向部(如导槽320),限位导向部用于限制运动件410沿夹持件1的纵向运动。该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30的锁闭条件更加单一,锁闭更加可靠。如果是两个弹性卡扣330,不但占用空间,而且同时让两个弹性卡扣330准确对齐卡台4122和进行锁止,对零件的制造和装配精度要求更高。同时,该另一侧的限位导向部的限位导向作用,可让弹性卡扣330与运动件410的卡台4122在径向摆动范围更小,从而保证更稳定的锁止。
同时,当具有上述的限位件310和摇臂420所形成的自锁结构时,该目标组织2撑开夹持臂100的反向作用力通过摇臂420,转化为摇臂420相对限位件310的横向位移,对运动件410向前端的作用力变得很小,这也意味着弹性卡扣330仅需要承担较小向前端的力,即可实现整个夹子的锁闭,因此通常一个弹性卡扣330就可实现锁止。
进一步地,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套筒对夹持臂100限位而实现夹持臂100的开合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臂100的张开和闭合主要依靠可弯曲部120的变形。其中,可弯曲部120具有能够向夹持件1的闭合方向弯曲和/或向夹持件1的张开方向弯曲的结构。请参考图5-7,图示实施例中,该夹持件1的初始状态为夹持状态,即可弯曲部120在不变形的情况下,夹持件1处于夹持状态。此时,该可弯曲部120至少具有能够向夹持件1张开方向弯曲的结构,从而如图2-4所示,实现夹持件1的张开。
其中,该夹持头110为硬段,相对可弯曲部120来说不易变形。在运动件410向前端和向后端运动过程中,该可弯曲部120的弯曲变形先于夹持头110,以保证夹持臂100向目标物提供更好的咬合效果。该可弯曲部120的弯曲变形通过其结构变形实现,例如可通过在可弯曲部120上设置能够扭曲变形的弯曲结构实现,也可以通过使可弯曲部120的材料厚度变化而实现,或者通过选择更容易变形的材料而实现,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实现。该可弯曲部120这种弯曲变形为可逆的,即可弯曲部120具有弹性,在失去外力作用时能够回弹复位,因此这种弯曲变形可重复进行。
请参考图2-7,一种实施例中,可弯曲部120为半筒形结构,在夹持臂100闭合时,可弯曲部120能够围合成筒状结构。该半筒形是指非完整的筒形,并非必须为筒状结构的一半,也可以为整个筒状结构的三分之一或其他大小。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弯曲部120也可为其他结构,如片状等,并不限于该半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7以及图19,一种实施例中,该可弯曲部120包括若干个第一收缩缝组121以及第二收缩缝组122。每个第一收缩缝组121具有至少一条第一收缩缝1211,每个第二收缩缝组122具有至少一条第二收缩缝1221,第一收缩缝1211和第二收缩缝1221沿可弯曲部120的周向延伸设置。该第一收缩缝组121和第二收缩缝组122沿夹持臂100的纵向间隔排列,两个第二收缩缝组122之间间隔一个第一收缩缝组121。其中,第一收缩缝1211与第二收缩缝1221之间的交叠区域形成扭曲变形段124,以使可弯曲部120能够弯曲扭转变形。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和19所示,夹持件1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在夹持状态,第一收缩缝1211之间维持在初始状态,可弯曲部120各部分不产生形变。如图2和19所示,当需要张开夹持件1时,可弯曲部120向外形变,第一收缩缝1211和第二收缩缝1221收缩,扭曲变形段124发生弯曲扭转变形,从而使可弯曲部120的外侧(夹持臂100相互背离的一侧)收缩,使得整个夹持头110张开。
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收缩缝组121以及第二收缩缝组122可通过在管材或者片材上通过激光切割而一体成型。例如,在壁厚为2mm的管材或片材激光切割而成
其中,请参考图19,一种实施例中,该相邻第一收缩缝组121之间设置两个第二收缩缝1221,两个第二收缩缝1221分设在可弯曲部120的两侧,且第二收缩缝1221向外贯通延伸至可弯曲部120上对应的侧边。
其中,在可弯曲部120的纵向上,相同距离内,扭曲变形段124分布的越密集,该可弯曲部120的弯曲变形就越柔软。同时为了兼顾可弯曲部120的强度,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收缩缝组121的数量为6-10个,该第二收缩缝组122分布在可弯曲部120的两端,因此,第二收缩缝组122的数量比第一收缩缝组121多一个,数量范围为7-11个。该数量下,可弯曲部120既可以容易的弯曲,也可以保证强度,避免可弯曲部120过于柔软而无法支撑夹持头110。在操作者正常开启和关闭夹持件1时,只需要用很小的力量即可实现开合,手感较好。如图19所示,图中所示实施例,该第二收缩缝组122为8个,第一收缩缝组121的数量为7个。通过调整的第一收缩缝1211和第二收缩缝1221的周向长度以及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弯曲的柔软度或者支撑性,可根据需求而灵活设置该周向长度以及该距离。
请参考图19,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收缩缝1211之间平行设置,第二收缩缝1221之间平行设置。
当然,该第一收缩缝1211和第二收缩缝1221之间除了相互平行,也可设置成其他非平行的排列方式。而将第一收缩缝1211设置为统一沿可弯曲部120周向平行排列,可统一各第一收缩缝1211的弯曲变形方向,使夹持件1的弯曲变形更加顺畅和稳定。
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收缩缝1211在可弯曲部120的纵向上具有间隙。请参考图19,该第一收缩缝1211为长条形槽状,该第一收缩缝1211的中部具有两个相对凸起的弧形边。当夹持件1打开至限定位置时,该弧形边会相互接触,从而决定打开的最大角度。
在图19所示实施例中,该第二收缩缝1221在周向上呈直线型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收缩缝1221也可呈其他形状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2和23,当夹持臂100夹持目标组织2后,运动件410需与夹持臂100一起运动到预定的锁止位置进行锁止,即卡台4122需运动到弹性卡扣330对应的位置才能实现锁止。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当夹持件1夹持人体组织的硬度或者厚度不同时(如图22示),会限制夹持件1的闭合角度。因为闭合角度与运动件410行程关联,此时,造成运动件410无法运动到锁止位置,夹持臂100无法保持在夹持状态。
针对该问题,请参考图19-24,该可弯曲部120具有环形状的变形部123。在夹持臂100处于夹持状态时,如果夹持到较大的目标组织2,夹持臂100、运动件410以及摇臂420难以运动到能够实现与限位件310自锁以及与锁止配合部锁止的位置。当继续向传动件510施加更大拉力时,将促使该变形部123能够向内挤压变形,以带动夹持臂100、运动件410和摇臂420整体相对支撑部以及限位件310向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的后端移动,进而实现摇臂420与限位件310的自锁以及运动件410与锁止配合部的锁止。该变形部123与支撑臂300之间具有间隙,以在变形部123的外周形成避空区,进而更便于产生形变。
具体地,请参考图20,当夹持臂100夹持较薄的目标组织2时,夹持臂100可正常闭合,变形部123保持正常间隙,运动件410和夹持臂100可如上述内容所示,准确的运动到锁止结构的位置,将夹持臂100锁止在夹持状态。请参考图21和22,当夹持臂100夹持较厚的目标组织2时,夹持臂100之间无法闭合到如图20所示的程度,此时,继续向运动件410施力,在操作者有意图的施加更大力气时,该变形部123产生大幅度变形,从而补偿夹持臂100和运动件410上损失的行程,使夹持臂100最后能够被锁止到锁止结构上。
请参考图19-23,夹持臂100在不同开幅状态下,变形部123给运动件410提供一个自适应的行程范围,在受到特定的下拉力后产生较大的变形幅度,始终让弹性卡扣330能够准确可靠锁定,并且让摇臂420与限位件310实现自锁。
具体地,第一收缩缝组121和第二收缩缝组122设于变形部123的前侧,扭曲变形段124与变形部123的前部连接,即变形部123的上壁体与夹持臂100的扭曲变形段124连接。变形部123的下壁体与连接部140(后文中作详细介绍)连接,变形部123在横向上与支撑臂300留有一定间隙,避免干涉。变形部123受力后弧度会逐渐加大,甚至呈直线状态,上下壁体的象限点也会重叠。
该变形部123的变形幅度可以根据夹持臂100夹持较大目标组织2时,摇臂420与限位件310之间的实际行程与期望行程之差来决定,即如图23所示,摇臂420与限位件310距离锁止和自锁位置还差多远的距离,决定了变形部123的变形尺寸。经过反复的实验,一种实施例中,该变形部123的向内挤压变形的最大距离a的取值范围为:0.1mm≤a≤1.0mm,例如可为0.3-0.8mm。
该变形部123能够向夹持方向自适应浮动变形,以便夹持件1夹持目标组织2时,可弯曲部120能够根据目标组织2的体积而自适应弯曲变形,向夹持臂100提供一个自适应的行程范围,始终让运动件410和夹持臂100能够运动到锁止位置,实现准确可靠锁定。该变形部123的设计使得操作者正常开启和闭合夹持件1时的操作力度不至于让夹持件进行锁闭,而是需要在操作者有意图要进行夹持件释放时才会让其大幅度变形,从而稳定可靠的锁闭。
请参考图19,一种实施例中,变形部123为椭圆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变形部123也可为其他形状,如圆形结构或菱形结构等。
进一步地,该变形部123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例如请参考图24和25,该变形部123的数量也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些变形部123沿夹持臂100的纵向依次连接。通过多个变形部123的变形叠加,让每一段变形部123在向内压缩时都发生轻微变形,最终叠加在一起后的获得较大的向后端的位移,用于补偿弹性卡扣330的公差,使其可靠锁止,并且让摇臂420与限位件310实现自锁。
此外,请参考图26,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省略前述的第一收缩缝组121以及第二收缩缝组122,可弯曲部120采用多个变形部123组合而成,这些变形部123沿夹持臂100的纵向依次连接,通过这些变形部123的变形实现夹持臂100的张开和闭合。
上述实施例展示了一种可弯曲部120通过开设第一收缩缝组121、第二收缩缝组122和扭曲变形段124而实现弯曲变形的结构,本实施例可弯曲部12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其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在夹持臂100中,还可将可弯曲部120的厚度设置为较其他部分更薄,例如较夹持头110和连接部140更薄,从而使得运动件410带动夹持臂100运动时,该可弯曲部120能够优先弯曲变形。
一种实施例中,在夹持臂100中,该可弯曲部120可具有更易弯曲变形的材料和结构,例如比夹持头110和连接部140更易弯曲变形的材料,如弯曲性能较好的金属材质、塑料材质或金属丝编织网等,从而使得运动件410带动夹持臂100运动时,该可弯曲部120能够优先弯曲变形。当然,该可弯曲部120也可采用其他具有较好弯曲变形性能的结构,例如金属编织结构等。
进一步地,该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和第三行程为传动件510整个运动行程中的三个部分,该三个行程可以是相同方向,也可以至少两个行程之间为不同方向。各行程之间可以完全分离开,完全没有关联,也可以至少两个行程之间为连续或重叠,例如第三行程可紧密连接于第二行程之后。当然,第二行程和第三行程也可为两个分离、无连续的部分。
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2-4,此时,该传动件510处于第一行程中,此时传动件510沿其轴向背离控制手柄3,向前端运动,带动夹持臂100向外张开,从而使夹持臂100运动至张开状态。
请参考图5-7,此时,该传动件510处于第二行程中,该传动件510沿其轴向靠近控制手柄3,向后端运动,该传动件510能够带动夹持臂100向内相互靠近,从而使夹持臂100运动至夹持状态。
请参考图13-18以及图27-32,此时,该传动件510处于第三行程中,该传动件510沿其轴向靠近控制手柄3,背离夹持臂100时,该第三行程与第二行程同方向,且紧密连接,即当夹持臂100运动到夹持状态后,传动件510即从第二行程切换到第三行程。其中,该第三行程又可分为多个子行程,这些子行程包括锁止行程、内脱离行程和外脱离行程。
请参考图16-18,当传动件510切换至第三行程起,直至运动至图示位置,此时夹持臂100被锁止,传动件510无法反向运动而再打开夹持臂100。此过程中传动件510的运动行程为锁止行程。
请参考图27-29,传动件510完成锁止行程后,进入内脱离行程。当传动件510运动至图示位置时,此时夹持臂100从传动件510上分离,传动件510无法再带动夹持臂100移动,失去对夹持臂100的控制,夹持臂100被保持在锁止状态。此过程中传动件510的运动行程为内脱离行程。
请参考图30-32,传动件510完成内脱离行程后,进入外脱离行程。当传动件510运动至图示位置时,此时夹持臂100和分离基座200脱离,至此,夹持臂100被留在其所夹持的目标组织2上。分离基座200以及传动件510可从患者体内抽出。此过程中传动件510的运动行程为外脱离行程。
当然,图13-18以及图27-32仅示出了第三行程的一种实施例中,该传动件510在第三行程中,该夹持臂100从传动件510上分离,分离基座200与夹持臂100脱离可以同时实现,也可以任一个动作先于另一个动作实现。在其他实施例,该锁止行程、内脱离行程和外脱离行程也可重叠进行,例如内脱离行程和外脱离行程重叠,内脱离和外脱离同步实现。
为了实现内脱离,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示例,该传动件510的前端具有第一卡接部,运动件410的后端具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其中,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至少其一为可变形结构,在传动件510沿第三行程运动时,可变形结构能够在传动件510的拉力下发生形变,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脱离,运动件410与传动件510分开。
其中,该可变形结构是指只有当拉力达到设定值后才能够使产生变形的结构,该结构可通过材料和结构设计来实现,例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变形结构。
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其一为可变形连接部,另一个为配合卡槽,可变形连接部卡扣连接在配合卡槽内。请参考图8、28以及29中,该可变形连接部511设于传动件510上,而配合卡槽413(可以是通孔或者盲孔)设于运动件410的底部。该配合卡槽413的形状与可变形连接部511的形状匹配,以卡住可变形连接部511。
请参考图8、28以及29,一种实施例中,该可变形连接部511包括至少一个可变形卡勾,可变形卡勾连接在对应的配合卡槽413内。当施加的拉力达到设定值时,可拉动该可变形卡勾形变,从而从该配合卡槽413内脱落。
该传动件510的后端中间可开有一长槽,有一限位销钉穿过,底部为筒状,与牵引件(如牵引绳)连接。当牵引绳的拉力大于可变形卡勾的承载极限时,可变形卡勾发生向内的形变,从而与运动件410实现脱离。
为了卡扣效果更好,请参考图8、28以及29,一种实施例中,该可变形连接部511包括两个可变形卡勾,两个可变形卡勾相背离设置,该配合卡槽413可设置有左右对称连通的两个腔。此外,该可变形连接部511还可具有至少一个中间限位体512,该中间限位体512位于两个可变形卡勾之间,以阻止两个可变形卡勾向对侧过度变形,而造成分离力不够均匀。
当然,该运动件410和传动件510之间也可采用其他内脱离结构来代替上述实施例所示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7,一种实施例中,该夹持臂100包括连接部140,连接部140设于可弯曲部120的后侧,连接部140、可弯曲部120、夹持头110以及支撑臂300为一体成型结构。该连接部140用于将可弯曲部120、夹持头110以及支撑臂300整体与分离基座200连接。其中,分离基座200与连接部140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开制造后固定连接。
为了实现外脱离,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30-32,该分离基座200可转动的连接在套管组件520上,以便夹持件1能够整体相对套管组件520转动,夹持臂100和支撑臂300通过第一撕裂部210与分离基座200连为一体。该实施例中,分离基座200与夹持件1其他部位为一体成型结构,两者通过第一撕裂部210连为一体。此外,该分离基座200与夹持件1的其他部分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0-32,该分离基座200具有随动件220,随动件220用于接收外力,以带动分离基座200自第一撕裂部210处与夹持件1其他部位断裂。例如,操作者施加的外力可通过运动件410或者其他部件传递至第一撕裂部210上。
请继续参考图30-32,一种实施例中,通过运动件410来驱动随动件220移动。具体地,随动件220位于运动件410的移动轨迹上,当运动件410运动至随动件220位置时,可驱动随动件220一起向控制手柄3一侧运动。从而在运动件410作用下,使分离基座200与连接部140等自第一撕裂部210处断裂。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0-32,在外脱离结构中,该第一撕裂部210为至少一个,夹持臂100和支撑臂300整体与分离基座200相对的端部具有内凹区域150,例如内凹区域150设置在连接部140上。该第一撕裂部210设于内凹区域150内,分离基座200与夹持臂100和支撑臂300仅通过第一撕裂部210连接。该设计使得第一撕裂部210断裂后,其断裂面能够收纳于内凹区域150内,避免断裂后的尖锐毛刺外露,避免对手术对象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0以及图30-32,一种实施例中,分离基座200包括筒状的主体230和悬挂部240,主体230的侧壁具有悬挂腔231,悬挂部240置于悬挂腔231内。悬挂部240与第一撕裂部210对齐并连接。悬挂部240设有上述随动件220,例如随动件220为固定安装在悬挂部240上的限位轴,该限位轴横穿在悬挂部240上。该随动件220用于在传动件510沿第三行程运动时,带动悬挂部240与传动件510一同向后端一侧运动。悬挂部240的两侧通过悬挂臂241与主体230连接,以使悬挂部240能够相对主体230变形而撕裂第一撕裂部210。
具体地,请参考图30-32,该运动件410上还可设有沿其轴向开设的限位槽513,该随动件220置于限位槽513内。随着运动件410向控制手柄3一侧的移动,当运动件410进入外脱离行程时,该限位槽513的顶部运动至随动件220处,从而开始带动随动件220以及悬挂部240向控制手柄3一侧运动,进而促使分离基座200与连接部140分离。
作为更具体地实施例,请参考图30-32,随动件220为限位轴,限位轴置于限位槽513内。
一种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而预留第一撕裂部210的宽度,还可以根据功能需要设置成多个第一撕裂部210,使结构更可靠稳定。
为了均匀受力,请参考图30-32,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撕裂部210和悬挂部240均至少为两个,第一撕裂部210沿分离基座200的周向分布,每个第一撕裂部210对应设有一个悬挂部240。均匀分布是指相邻第一撕裂部210或悬挂部240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或角度。
此外,该随动件220还可对运动件410起到行程限位作用,将运动件410限制在设定范围内运动,以限定出运动件410向前端的极限行程,进而限定夹持件1的张开行程。请参考图3,当限位槽513向前端运动至随动件220的位置时,随动件220阻挡传动件510,进而限定运动件410的向前运动和夹持件1的张开行程。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0-32,一种实施例中,该悬挂部240的两侧通过悬挂臂241与主体230连接,以使悬挂部240能够更容易地相对主体230变形。
具体地,当运动件410沿外脱离行程运动时,分离基座200整体在套管组件520的支撑下,无法单独向控制手柄3一侧运动。在运动件410拉动悬挂部240时,分离基座200的主体230保持不动,而悬挂部240的悬挂臂241则在运动件410的拉力下发生变形。在悬挂部240变形过程中,分离基座200的主体230对夹持臂100等形成反向支撑,进而悬挂臂241和第一撕裂部210的材料被逐步拉长。如图30-32所示,当达到屈服极限时发生断裂,该悬挂部240与连接部140实现外脱离。其后,可将分离基座200连同传动组件5一起从手术对象体内取出。
为了防止运动件410拉动悬挂部240时,悬挂部240向不期望的方向变形,请参考图30-32,一种实施例中,该悬挂腔231具有沿分离基座200的轴向设置的导向槽232,悬挂部240置于导向槽232内,以引导悬挂部240向导向槽232内运动。该导向槽232限定的导向方向与第一撕裂部210对齐,进而使悬挂部240更容易从第一撕裂部210处断裂。
具有本领域技术的人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进行许多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以下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8)

  1. 一种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 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臂和与所述夹持臂连接的分离基座,所述夹持臂包括夹持头和可弯曲部,所述夹持头和所述可弯曲部之间保持相对固定,所述夹持头用于夹持目标组织;
    运动控制组件,所述运动控制组件包括运动件和至少两个摇臂,所述运动件以可沿所述夹持件轴向运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夹持件内,所述摇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运动件上,另一端分别各自与一个所述夹持臂连接;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管组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运动件连接,所述分离基座连接在所述套管组件上;
    以及控制手柄,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传动件形成联动结构,以控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运动件的运动;
    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和第三行程;在所述第一行程中,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夹持头相互远离,使所述夹持臂运动至张开状态;在所述第二行程中,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夹持头相互靠近,所述夹持臂运动至夹持状态,以夹持目标组织;在所述第三行程中,所述夹持臂保持夹持状态,所述夹持臂从所述传动件以及所述分离基座上分离。
  2. 如权利 要求 1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位于所述夹持臂之间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有限位件;在所述运动件向后端运动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摇臂的运动路径上,所述限位件用以接触至少一个所述摇臂,并对所述至少一个摇臂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
  3. 如权利 要求 2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摇臂呈交叉状分布,所述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摇臂所形成且靠近所述运动件的交叉区域内,以在所述运动件向后端运动时,对所述至少一个摇臂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
  4. 如权利 要求 3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臂运动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摇臂相对所述运动件的转动中心距离所述限位件中心的力臂大于所述摇臂与所述夹持头的连接中心距离所述限位件中心的力臂。
  5. 如权利 要求 3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摇臂具有锁止配合面,在所述夹持臂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两个所述摇臂的锁止配合面围成锁止槽,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锁止槽内,以阻止两个所述夹持臂横向交叉运动,使所述夹持臂保持在所述夹持状态。
  6. 如权利 要求 2 3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的前端具有角度限位结构,在所述夹持臂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在所述限位件的后侧形成限位,以阻止所述运动件继续向前端运动,限制所述夹持臂的打开角度。
  7. 如权利 要求 1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前端背离对应所述夹持臂的一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避让被所述夹持头夹住的组织。
  8. 如权利 要求 2 3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和所述摇臂中,其一具有转轴,另一个具有自调整槽,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自调整槽内,所述转轴和所述自调整槽能够在所述摇臂运动过程中,自适应地调整所述运动件和所述摇臂在横向上的相对位置。
  9. 如权利 要求 2-8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前端具有凸起连接部,所述凸起连接部插入对应的所述夹持臂中,并与所述夹持臂固定连接。
  10. 如权利 要求 2-9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摇臂连接并被限制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拼接形成所述运动件,所述运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夹持件内。
  11. 如权利 要求 2-10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臂具有沿其纵向设置的限位导向部,所述运动件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向配合部,所述限位导向配合部与所述限位导向部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件沿所述限位导向部限定的方向运动。
  12. 如权利 要求 11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向部和所述限位导向配合部中其一为导槽,另一个为凸起设置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伸入所述导槽内。
  13. 如权利 要求 2-12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支撑臂相对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的缺口处,所述限位件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
  14. 如权利 要求 1-13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曲部具有能够向所述夹持臂的闭合方向弯曲和 / 或向所述夹持臂的张开方向弯曲的结构。
  15. 如权利 要求 14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曲部具有至少一个变形部,在所述夹持臂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所述变形部能够向内挤压变形,以带动所述夹持臂整体向所述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的后端移动。
  16. 如权利 要求 15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与所述支撑臂之间具有间隙,以在所述变形部的外周形成避空区。
  17. 如权利 要求 15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的向内挤压变形的最大距离 a 的取值范围为: 0.1mm a 1.0mm
  18. 如权利 要求 15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为椭圆形结构。
  19. 如权利 要求 15-18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曲部包括若干个第一收缩缝组以及第二收缩缝组,每个所述第一收缩缝组具有至少一条第一收缩缝,每个所述第二收缩缝组具有至少一条第二收缩缝,所述第一收缩缝和所述第二收缩缝沿所述可弯曲部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收缩缝组和所述第二收缩缝组沿所述夹持臂的纵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收缩缝与所述第二收缩缝之间的交叠区域形成扭曲变形段,以使所述可弯曲部能够弯曲扭转变形。
  20. 如权利 要求 2-19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和所述支撑臂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固定连接结构。
  21. 如权利 要求 2-20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具有锁止配合部,所述运动件具有锁止部,当所述夹持臂从所述传动件上分离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锁止配合部锁止,以阻止所述运动件及所述摇臂向所述夹持件的前端运动,防止所述夹持臂张开。
  22. 如权利 要求 21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为设置在所述运动件上的卡台,所述锁止配合部为向内伸出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设于所述卡台向后端运动的路径上,当所述夹持臂从所述传动件上分离时,所述弹性卡扣抵接在所述卡台的前侧,以阻止所述卡台向所述夹持件的前端运动。
  23. 如权利 要求 22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由所述支撑臂的部分区域向内伸出而形成,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支撑臂为一体成型结构。
  24. 如权利 要求 23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撑臂具有所述弹性卡扣,另一个所述支撑臂具有沿其纵向设置的限位导向部,所述限位导向部用于限制所述运动件沿所述夹持件的纵向运动。
  25. 如权利 要求 1-24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前端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运动件的后端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至少其一为可变形结构,在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三行程运动时,所述可变形结构能够在所述传动件的拉力下发生形变,使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脱离,所述运动件与所述传动件分开。
  26. 如权利 要求 25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其一为可变形连接部,另一个为配合卡槽,所述可变形连接部卡扣连接在所述配合卡槽内。
  27. 如权利 要求 25 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可变形卡勾,所述可变形卡勾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配合卡槽内。
  28. 如权利 要求 2-27 任一项所述的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可弯曲部的后侧,所述连接部、所述可弯曲部、所述夹持头以及所述支撑臂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2280024123.1A 2022-08-31 2022-08-31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Pending CN1172556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6302 WO2023173693A1 (zh) 2022-08-31 2022-08-31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5655A true CN117255655A (zh) 2023-12-19

Family

ID=8802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4123.1A Pending CN117255655A (zh) 2022-08-31 2022-08-31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5655A (zh)
WO (1) WO20231736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6706A (en) * 1998-03-13 2000-03-14 Cardiothoracic Systems, Inc. Vascular clamp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101836881B (zh) * 2010-04-26 2011-07-20 南京思维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套筒结构式医用体内微创取物钳
BR112013015246B1 (pt) * 2010-12-15 2020-11-24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ispositivo médico para engatar tecido
CN114795367A (zh) * 2021-01-27 2022-07-29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及组织修复设备
CN115281774A (zh) * 2022-03-21 2022-11-04 宁波新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入式夹持器械及其运动件
CN217853154U (zh) * 2022-03-21 2022-11-22 宁波新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CN114767199A (zh) * 2022-03-23 2022-07-22 深圳市赛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夹具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3693A1 (zh)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0897B2 (en) Surgical clip fo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US10130373B2 (en) Automatic surgical ligation clip applier
EP2768399B1 (en) Ligation clip
DE69733648T2 (de) Verfahren zum anbringen von verformbaren klemmen
US20080039879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trial appendage exclusion
WO2013067974A1 (zh) 一种活组织结扎装置
CN110292411B (zh) 一种组织夹闭装置
US10478164B2 (en) Jaw for a surgical tubular shaft instrument
CN117255655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CN115867210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夹持件
CN117098503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夹持件
CN117062574A (zh) 一体式夹持件的制造方法
CN117119976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摇臂
JP4935039B2 (ja)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
CN117083024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运动控制组件
CN219397431U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内脱离结构
CN219397432U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EP3760140A2 (en) Multi-piece ligation clip
CN114680966A (zh) 牵拉力度可控的医用锁结装置
CN215839303U (zh) 止血夹
WO2023041011A1 (zh) 夹子器械
CN115916073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夹持件
CN215651786U (zh) 牵拉力度可控的医用锁结装置
CN115399831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CN115867212A (zh) 一体式夹持件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