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46A - 控制中间包内熔融金属流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中间包内熔融金属流动的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446A CN1172446A CN95197302A CN95197302A CN1172446A CN 1172446 A CN1172446 A CN 1172446A CN 95197302 A CN95197302 A CN 95197302A CN 95197302 A CN95197302 A CN 95197302A CN 1172446 A CN1172446 A CN 11724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nimum
- fluid
- angle
- tundish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003—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with impact p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0—Supplying or treating molten met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0—Supplying or treating molten metal
- B22D11/11—Treating the molten metal
- B22D11/116—Refining the metal
- B22D11/117—Refining the metal by treating with ga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0—Supplying or treating molten metal
- B22D11/11—Treating the molten metal
- B22D11/116—Refining the metal
- B22D11/118—Refining the metal by circulating the metal under, over or around wei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3/00—Mechanical cleaning, e.g. skimming of molten met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 Coating With Molten Metal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Flow Control (AREA)
Abstract
用于增强连铸机中间包内杂质浮起能力的流动控制设备,包括设置在缓冲杆(5)下游的闸门(3),及设置在中间包闸门(3)和喷嘴(2)之间的电源(4)。闸门(3)用于接收由缓冲杆(5)发出的熔融金属输入流体,并使熔融金属流变为以派生流体,它们能将夹杂的杂质带向熔池上的渣粒盖,以此增强杂质的浮出。能源(4)提供了对派生流体恢复动能的方式并增加其在渣料盖下通过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杂质的浮出能力。
Description
本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在连铸中间包内控制熔融金属流动方向的设备,且更特别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熔融金属的流动形式以增强杂质浮出的能力并提高连铸钢制品的显微清洁度。
中间包为容器状大桶,被设置在连铸模和将钢水送至铸造机的铸桶之间。所述中间包应被设计成能容纳一池钢水,该钢水能从中间包注入铸造机内以形成所需产品。在将熔融金属送至中间包期间,通过一从铸桶伸出的管套,输入的熔融金属流能从中间包底板向上返回而产生破坏熔池表面上的渣料盖的紊流沸腾效应,并将渣料盖上的颗粒带入钢水,且使钢水暴露在空气中。
美国专利申请5,169,591通过使用一缓冲杆而克服了上述紊流及渣料夹带,该缓冲杆应被加工成能改变输浇包液流所形成的流体流动方向。所述缓冲杆包括一底座及一沿该底座周边向上伸出的侧壁。浇包液流对所述底座进行冲击并产生朝向侧壁的放射状流体,且所述侧壁包括一沿其内表面延伸的切槽,且其形状应能接收并使放射状流体的流动方向变为返向输入浇包液流的方向。所述返回的流体消耗了离开缓冲杆的流体流动能量并减弱了中间包内的表面紊流度。返回的流体还增加了杂质间碰撞的可能性,并促进了较大杂质颗粒的聚集和形成。由于其较高的浮力,因而较大的杂质颗粒能更快地浮出。
对于中间包内流体流动的研究已表明:通过使用与缓冲杆相配合的辅助流体控制装置,能进一步提高钢制品的显微清洁度。所述新的流体控制装置能产生平稳的上升液流以增强浮向浮在钢水池表面上的渣料盖的能力。这些平稳的液流以一降低的速度流向熔池表面以防止表面沸腾效应及渣料盖的损坏。从缓冲杆流出的钢水中聚集的杂质被送向渣料盖,在该处杂质被吸收从而提高了钢制品的显微清洁度。
虽然,将中间包设备中的不同部件,储如缓冲杆和辅助控制闸相结合能减弱引起表面沸腾效应的紊流。但是,同时也会减弱所希望的钢水流向中间包设备下游处的动能。结果,削弱了下游钢水的方向控制性能,并且在中间包下游截面处的流动形式会受到出口液流的控制。由于流动流体会从端壁且特别是下游角落处附近的中间包熔池区域绕过,所以便导致了不希望有的滞流现象。为使流动流体流入这些滞流区域,必须将动能从象惰性气体起泡器或电磁搅拌器这样的辅助能源输送至流动流体。通过允许具有足够动能的流体流过闸门,贯穿于流体控制闸上的孔也能削弱滞流现象。
所述辅助能源应被设置在闸门与中间包喷嘴间的流体控制闸的下游处。这些能源会增加中间包内钢水的动能量及其滞留时间,并在不产生表面沸腾效应的情况下,形成平稳的上升流体。贯穿于闸门的孔能调节闸门上游及下游的流量。
本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连铸中间包内部熔融钢水的流动而提高钢制品的显微清洁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增强杂质浮出装在中间包熔融水池的能力而提高钢制品的显微清洁度。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通过导引熔融钢水上升以流向熔池表面上的渣料盖而增强了杂质浮出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以与中间包缓冲杆相配合的流动控制设备,以将熔融钢水导向渣料盖并增强了杂质浮出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源以维持熔融钢水朝向渣料盖的持续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减少在中间包角落处流体流动的滞留现象。
最后,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源,用以控制熔融钢水流过中间包的滞留时间。
我们已经发现,通过沿中间包缓冲杆下游设置流体控制闸门并在流体控制闸门与中间包喷嘴之间设置一能源便能在中间包内部的熔融钢水池中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流动控制闸门包括向上的孔及一异形上部部分,该部分具有切槽,该切槽在一朝向上游的臂的下方延伸。所述孔能够沿下游方向引导熔融钢水流向渣料盖及中间包角落处的死容积区域,且所述异形上部部分能够沿上游方向引导熔融钢水流向渣料盖并返回所述缓冲杆。所述能源为提供能维持熔融钢水朝渣料盖持续流动的装置。
附图简述
图1为一剖面正视图,所示产为用于一多铸造机中间包的优选流动控制设备。
图2为一剖面正视图,所示为所述流动控制设备的闸门部分。
图3为流动控制设备中整个闸门的平面剖视图。
图4为部分中间包的一等角图,所示为通过本发明的流动控制而产生的不同下层液流。
图5为图1中的放大部分视图,所示为当下层液流通过中间包时,速度的变化。
图6为一剖面正视图,所示为用于一单流铸造机中间包的优选流动控制设备。
图7为用于一铸造中间包的本发明中流动控制的另一实施方案。
优选实施方案详述
对于更清洁钢需求量的增加而引出不断的研究以研制用于提高某些钢品种的显微清洁度的方法和设备。从在先的美国专利申请5,169,591中已认识到利用一缓冲杆接收并改变由输入浇包液流产生的流体流动能在技术上带来这一优点。现在,我们已发现通过使用与流动变向缓冲杆相配合的辅助流动控制设备能进一步提高钢水的显微清洁度。
参照附图1,多流连铸机1如图所示,具有第一端部1a和一第二端部1b。除为了说明的目的外,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应相对如图1所示,不同的能源4被设置在喷嘴2附近的中间包底板内。但在实际中,多流连铸机中间包通常使用设置在每喷嘴附近的相同能源4。因为所述两端部是相对设置的,因此必须明白若不另作说明的话,以下所披露的内容均适用于所述多流连铸机中间包的两端部。
如图1所示,最佳实施方案中的流动控制设备包括闸门3及能源4,该设备与回流中间包缓冲杆5相配合,所述缓冲杆被设置在受到输入浇包液流冲击的中间包冲击区域内。缓冲杆5包括贯穿于侧壁7的开孔6,在美国专利No,5,169,591的附图9-11中已对其作了更为详细地说明。熔融金属通过一从一浇包(未示出)上伸出的浇包管套8被注入中间包1内,并且由输入浇包液所产生的流体被切槽部分10接收,该切槽部分应沿位于缓冲杆顶面11下方的侧壁7的内表面延伸。所述切槽能改变流体流动方向以使其向输入浇包液流9回流。从而在该处使液流的动能得以消耗。从附图6和7中可更清楚地看出,这样便减弱了表面紊流度。返回液流增加了夹杂在钢水中杂质间形成碰撞,及杂质聚集以形成较大颗粒的可能性,该颗粒能更迅速地向浮在熔池表面上的渣料盖13浮起。
流动控制闸门3被设置在缓冲杆5的下游处,并最少沿中间包1的宽度方向伸出一定长度。所述闸门包括一具有上游表面16及一下游表面20的垂直件14。所述垂直件还包括一上部部分,该部分的形状同与中间包底板相邻的异形上部部分的形状有所不同,异形上部部分包括一具有一切槽15的向上延伸的臂17。图2和3更清楚地表明,切槽15应沿位于向上延伸的臂17下方的垂直件14顶部延伸,且切槽15及向上延伸的臂17应被加工成能接收并改变由开孔6排出的熔融金属流的方向,所述开孔应贯穿于缓冲杆的侧壁7。
图3和4更清楚地表明,流动控制闸门还包括贯穿于壁14的孔18。孔18以α为0°至大约30°的角、从面16至面20沿向上的方向穿过壁14。所述向上的孔能改变一部分由缓冲杆5发出的流体方向以使其沿向上的方向朝熔池表面处的渣料盖13流动。
所述孔也可以以一复合角θ贯穿于壁14。所述具有复合角的孔18′包括0°至大约30°的向上角α,该角与一大约不大于60°的向外的角相结合。所述向外的应向各自的中间包侧壁22倾斜。角度θ也可在孔至孔间发生变化,并且任何孔18和18′的结合均可被用来微调一特定中间包的流动形式。除沿向外方向朝向中间包下游角落19的方向以外,具有复合角的孔18′还能朝渣料盖13沿向上方向改变一部分输入流体的方向。下游角落通常为中间包内的死容积区,并且由所述孔所产生的液流在中间包端壁19′处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流动形式。
所述孔18和18′的倾斜度可以变化以改善由所述孔所产生作用于下层流体上的方向控制性能。
再参照图1,在喷嘴2和闸门3之间最少设置一能源4。所述能源可采用任何目前已知或将来所能了解的装置,这些装置应能提高目前的流动控制装置所产生的下层流体动能量。例如,中间包1的第一端1a包括一汽体起泡器21。这种装置应通过将一股惰性气体21′射入熔池12中而改变中间包内下游流体的方向。但是,如图所示,中间包1的第二端1b具有一电磁搅拌器4。这种装置应能在熔池12内产生一平稳的向上紊流23′以改变下层流体的速度。
如上所述,反向流动缓冲杆能引起夹杂在钢水熔池内的杂质的碰撞,且这些碰撞能形成较大的、更易浮出的颗粒,这些颗粒具有更好的浮起性能。但是,为增强不需要杂质的浮出条件,则必须将杂质推向熔池表面,在该处它们能被吸入浮在熔池表面的渣料盖内。为完成这一工作,应将流动控制闸门3设置在一位于缓冲杆5下游并能充分拦截从缓冲杆的开口端6发出的流体F的位置处。壁14的上游表面16能拦截并缓冲流体F,且孔18、切槽15及上游延伸臂17将被缓冲后的流体F分为三股派生流体。主要的派生流体F1,反向上游派生流体F2及流向角落19的下游向外派生流体F3。其中,主要的派生流体F1具有最大流量而派生流体F3的流量最小。
贯穿于闸门上臂14的所有孔的结合截面区域,孔离中间包底板的距离,及孔的斜度确定了派生流体F1,F2和F3的流量。例如,具有较小角度α且离中间包底板距离较小的大孔能产生一较大的派生流体F3,并能减小F1和F2派生流体的流量。相反,离中间包底板较大的较小孔则能减小F3派生流体的流量而产生较大流量的F1和F2派生流体。因此,能够看出通过适当地制定孔的直径d,角度α及θ的斜度,及孔处于中间包底板上方的距离,则可提供一较宽范围的流体调节以控制流体流动形式以满足不同铸造条件的需要。此外,空闸门3与上游缓冲杆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时,通过增大或减小臂14的高度H能进行进一步的流动控制调节。并且闸门3中向上延伸的臂17的长度L和/或角度也可被调节以进一步提供控制中间包内流体形式的方式。
参照图1,4和5,用V0-V5的比例等级来测定输入浇包液流9,流体F及F1-F3的派生流体速度,其中V5为最大的流量而V0为不可测流量。浇包液流以大约V5的流量被注入中间包内,冲击缓冲杆5的底部,并被切槽10转向反缓冲。液体F从贯穿于侧壁7的开口端6流出并在大约V4的范围内流向闸门3。流体F对闸门3的上游表面16进行冲击并被进一步缓冲,且被孔18和18′,切槽15及上游臂7分为三服派生流体F1,F2和F3。
切槽15及臂17一起工作以将一部分流体F向上改变成具有流量大约V3的部分反向流体,且所述部分反向流体进一步被分为派生流体F1和F3。派生流体F2以大约为V1至V2的流量范围沿上游方向流动。派生流体F2应恰好和上流至渣料盖13的下方。当派生流体F2从渣料盖下边通过时,它们带去了被夹带的杂质并提高了杂质浮起的可能性。
派生体F2依靠输入浇包液流9的力量被向下牵引,且将任何残留在派生流体F2内的杂质循环回浇包液流9内。随后,为这些残留的杂质提供了结合并形成更大颗料的更多机会,从而提高了杂质浮起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方式,在流体通过渣料盖13下方时而未浮起的微小颗料,借助F/F2的环路作经过缓冲杆5的反复循环。这样,便大大增加了它们浮起进入熔池表面上的渣料盖的机会。
主要的派生流体F1以大约为V1-V2的流量沿下游方向对臂17进行冲洗。F1中标号24所示的较慢流动部分从闸门3上面通过并被向喷嘴牵引。F1中的较快流动部分则以小于V2的流量直接向上流向渣料盖13,所述流量将不会导致表面紊流效应的产生和/或渣料盖的破裂。派生流体F1以大约V1-V2的流量将所夹杂的杂质带至渣料盖13下方,从而也增大了杂质浮起进入渣料盖13的能力。当其流量低于V1时,其液流部分25便被向下朝喷嘴牵引,并与液流部分24混合,如标号26所示。此处,派生流体F1或通过喷嘴2被排入铸模,或由标号4所示的辅助能源将动能送至派生流体F1而形成一朝向熔池表面的额外上升派生流体F1′以便将残留的杂质从另一途径恰好送至渣料盖13下方,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杂物浮起进入渣料盖的能力。
能源4可包括任何现有技术中适合的装置。为便于说明,如图所示,我们在一端1a处设置了一气体起泡器21,并在另一端1b处设置了一电磁搅拌器23。能源4被设置在闸门3和喷嘴2之间,并提供了一上升流体,该流体具有大约为V2的流量。这一上升流体能够朝渣料盖13、沿向上方向改变派生流体F1中的部分26的方向。派生体F1′中的更新上升流体分为上游流体27和下游流体28。两股流体27和28以大约为V1的流量在渣料盖13下方缓慢地流动,并将被夹杂的残留杂质恰好带至渣料盖下方以增强在另一时间内杂质浮起进入渣料盖13的能力。上游流体27以与派生流体F2相同的方式流动,从而以大约V1的流量使所夹杂的杂质落向熔池表面并随后落向形成有一循环环路26/27的中间包底板。当流体27在渣料盖下方流动时,未浮起的大量杂质被向下引入所述环路中以与从派生体F1中的下落部分26所输入的残留杂质发生碰撞。通过这种方式,便为大量的残留杂质提高了反复结合形成较大颗粒的机会以进一步改善其浮起的性能。
下游流体28也能以大约V1的流量在渣料盖13的下方流动以增加任何夹杂在流体内的残留杂质浮起能力。流体28被引向喷嘴并落至中间包底板,在该处大部分熔融态钢水通过喷嘴2被排入铸模内。
派生流体F3以大约V1-V2的流量从孔18和18′沿下游方向射出。孔18′的复合角将派生流体引向渣料盖13及中间包的下游角落19。派生流体F3以大约为V1的流量将一些被夹杂的杂质送至恰好处于渣料盖13下方的一通道上,但是,流体F3的主要作用是沿端壁19′,特别是在端壁角落19处形成平缓地冲洗,以减弱其死流体积区域内的滞流现象。
从附图中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时,均有一派生体被引向渣料盖13,杂质浮起的能力得到增强,及钢制品的显微清洁度得以提高。但是,众所周知,每一中间包均具有其固有的流动特性,且中间包相互间的特性并不相同。因此,除能源的布置以外,闸门的设置及尺寸应根据这些独特的流动特性来确定。为了使效率更高,必须对目前的流体控制设备驾调整以适应每一中间包的独特铸造条件。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实现良好的杂质浮起效果。例如,浇铸速度,在中间包底板上方的浇包管套高度,中间包壁的形状和斜度,及缓冲杆的设计恰好是几个影响中间包内部流体流动形式的因素。
现在参照附图6,中间包流动控制的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案如图所示,被用于一单流连铸机1A内。所述第二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一沿中间包宽度方向最少伸出一定距离的闸门3及一能源4,这些设备与一中间包缓冲杆5A相配合,所述缓冲杆具有一贯于侧壁7的开孔6。美国专利No.5,169,591对图中所示的所述缓冲杆5A作了更详细地描述。
由输入浇包液流9产生的流体被缓冲杆5A的切槽10接收。切槽10沿位于上表面11下方的侧壁7内表面延伸,并且所述上表面11应沿缓冲杆的三个侧面延伸。所述切槽能改变并缓冲所述输入浇包液流,从而减弱了上面所述的多流连铸中间包1内的表面紊流度。
第二实施方案中的流动控制闸3被设置在缓冲杆5A的下游处,且闸门3包括一具有一上游表面16和一下游表面20的垂直壁14,一切槽15,及一向上延伸臂17。切槽15和臂17应被加工成能接收从缓冲杆5A开口端6放出的流体6并使其方向发生改变。应明白,虽然切槽15所示为一倾斜的表面,但如锥形面这样的任何适合的结构也能被用来改变流体F的方向。
同所披露的多流连铸中间包1一样,闸门3能够拦截输入流体F并将其分为三股派生流体。三股派生流体包括具有最大流量的主要下游派生体F1,上游派生体F2,及具有最小流量的下游向外派生流体F3。三股派生流体的流动形式与以前所描述的中间包1中流体流动的形式相同,能源4被设置在闸门3和中间包喷嘴2之间以提供一股更新出的派生流体F1′。
参照附图7所示,中间包流体控制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如图所示,被用于一多连铸机1B中。该第三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闸门3及多个能源4(未绘出),它们与具有一连续侧壁7的中间包缓冲杆5B相配合。
由输入浇包液流9产生的流体被缓冲杆5B的切槽部分10接收。刀槽10沿位于上表面11下方的侧壁7内表面延伸,而表面11应沿缓冲杆的整个周边延伸。所述切槽能象以前所述的那样改变并缓冲输入流体,但不会将流体F引入前两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一清楚地限定出的通道内。
第三实施方案中的闸门3被设置在缓冲杆5B的下游处,且闸门3应沿中间包1B的宽度方向最少伸出一定距离。所述闸门包括一垂直壁14,该壁具有一切槽15及一向上延伸的臂17,用于接收由缓冲杆5B放出的部分被缓冲的流体F。但是,与前两个实施方案中应最少具有一贯穿于侧壁7的开孔不同,在本实施方案中,沿缓冲杆5B整个周边延伸的连续侧壁7并未给定流体F的方向。闸门3的表面16能够对由缓冲杆5B放出的部分流体下加以拦截。型线模型试验表明,最好应将液体F分为两个派生流体,主要的下游派生流体F1及被引入中间包角落19中的较小的下游派生流体F3。通过将这一实施方案同前两个最佳实施方案的附图加以比较便能看出,当闸门3与缓冲杆5B相配合时,派生流体F2被消除,环路F/F2不再使残留的杂质循环通过缓冲杆区域,从而减少了杂质浮起的机会。结果,由第三实施方案制造的连铸钢制品质量不如图1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案所制造的钢制品。
虽然已通过一最佳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明白,在遵循本发明总体原则并包括了那些虽偏离本发明所披露的内容但仍在现有技术中与本发明有关的已知或习惯作法的基础上,能够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利用和/或改变,同这里以前所述的适用于本发明主要特点的内容一样,它们应落入其后的附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1)
1.供连铸中间包内的缓冲杆使用的流动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中间包带有钢水熔池,该控制设备包括:
一位于所述缓冲杆下游处的闸门,包括:
a)一上部部分,应被加工有接收并将由所述缓冲杆放出的一股熔融金属变为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所述派生流体应流向浮在所述钢水熔池上的一渣料盖,及
b)最少一个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该复合角应包括一向上角α和一向外角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位于所述向上延伸臂下方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将所述熔融金属流变为最少一股流向所述渣料盖的派生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角α能最少引导一股派生流体流向所述渣料盖,并且所述向外角θ能最少引导一股派生流体沿向外方向流向所述连铸中间包的一下游角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角α为0°-30°,所述向外角θ为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所述上部部分能改变最少一股派生流体,使其沿上游方向流回所述缓冲杆。
7.供连铸中间包内的缓冲杆使用的流动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中间包带有一钢水熔池,该控制设备包括:
设置在所述缓冲杆的闸门,包括一上部部分,及一与所述上部部分相对的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的形状不同于所述下部部分,以接收并使从所述缓冲杆放出的熔融态金属改为最少一股沿下游方向流向一渣料盖的派生流体以及最少一股沿上游方向流向所述渣料盖的派生流体,其中所述渣料盖浮于所述钢水溶池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位于所述向上延伸臂下方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将所述熔融金属流变为最少一股流向所述料盖的派生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所述上部部分能使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上游方向流回所述缓冲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释放由所述闸门接收的所述熔融金属流的所述缓冲杆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个受到输入浇包液流冲击的表面,一暴露所述底座的周边上表面,及一以向上方向、沿所述底座周边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底座及所述周边上表面之间延伸,并包括一内表面,该表面具有一在所述周边上表面下方连续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改变由所述浇包液流所形成的一股钢水的流动方向,并使其流回所述浇包液流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最少一个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以使所述熔融态金属液流变为最少一股流向所述渣料盖的派生流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最少一个所述孔应以一向上的角α贯穿于所述闸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角在0°-3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该设备具有最少一个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该复合角包括一向上角α,用以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流向所述渣料盖,及一向外朝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中一个侧壁的角θ,用以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向外的方向流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的一下游角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角α在0°-30°之间,所述向外的角θ在0°-60°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该设备具有最少一个能源,被设置在所述连铸中间包内的所述闸门和一喷嘴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最少一个所述能源为一气体起泡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最少一个所述的能源为一电磁搅拌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位于所述向上延伸臂下方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使所述熔融态金属流变为最少一股流向所述渣料盖的派生流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最少一个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用以使所述熔融态金属变为最少一股流向所述渣料盖的派生流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以一向上角α贯穿于所述闸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角α在0°-30°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该设备具有最少一个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该复合角包括一向上角α,用以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流向所述渣料盖,及一向外朝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中一个侧壁的角θ,用以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向外方向流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的一下游角落。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角α在0°-30°之间,所述向外的角θ在0°-60°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最少一个所述能源提供能量,以改变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下游方向流向所述渣料盖,并使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上游方向流向所述渣料盖。
28.在一连铸中间包中具有改进的流动控制设备,以增强夹带在熔融态金属池内杂质的浮起能力,所述改进的流动控制设备包括:一位于下游的闸门,用以接收由一上游缓冲杆放出的熔融态金属,所述闸门具有:
a)一上部部分,用以将所述熔融态金属分为多股派生流体,所述上部部分能改变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流体以向上方向在一渣料盖下方流动,以增强杂质从所述熔融金属中浮至所述渣料盖的能力,及
b)最少一个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该复合角应包括一向上角α和一向外角θ。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臂,用以使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流体上升以使其从所述渣料盖下方流过,从而增强了所述杂质浮起的能力。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位于所述向上延伸臂下方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使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流体上升以从所述渣料盖下方流过,从而增强所述杂质浮起的能力。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所述上部能使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上游方向流回所述缓冲杆。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用于释放由所述闸门接收的所述熔融金属流的所述缓冲杆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个受到输入浇包液流冲击的表面,一暴露所述底座的周边上表面,及一以向上方向、沿所述底座周边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底座及所述周边上表面之间延伸,并包括一内表面,该表面具有一在所述周边上表面下方连续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改变由所述浇包液流所形成的一股钢水的流动方向,并使其流回所述浇包液流中。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角α能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流向所述渣料盖以增加所述杂质浮起的能力,且所述向外的角θ能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向外方向流向连铸中间包的最少一个端壁角落,以减少最少一端壁角落处的死容积区域。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角α在0°-30°之间,且所述向外角θ在0°-60°之间。
35.在一连铸中间包中,具有用以接收熔融金属的侧壁和一底壁以及改进的流动控制设备,以增强夹带在熔融态金属中杂质的浮起能力,所述改进的流动控制设备包括:
a)一位于下游的闸门,用以接收由一上游缓冲杆放出的熔融态金属流,所述闸门具有一上部部分及一下部部分,该下部部分位于所述中间包底板附近并与所述上部部分相对,所述上部部分的形状与所述下部部分不同,以便将所述熔融态金属分为多股派生流体,其包括:
i)最少一股沿向上方向被引向下游的派生流体,以使其在一渣料盖下方流动,从而增强了杂质从所述熔融金属浮至所述渣料盖的能力,及
ii)最少一股沿向上方向被引向上游的派生流体,以使其在所述渣料盖下方流动,从而增强了杂质从所述熔融金属浮至所述渣料盖的能力。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臂,用以使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流体上升以使其从所述渣料盖下方流过,从而增强了所述杂质浮起的能力。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位于所述向上延伸臂下方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使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流体上升以从所述渣料盖下方流过,从而增强所述杂质浮起的能力。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所述上部能使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上游方向流回所述缓冲杆。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用于释放由所述闸门接收的所述熔融金属流的所述缓冲杆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个受到输入浇包液流冲击的表面,一暴露所述底座的周边上表面,及一以向上方向、沿所述底座周边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底座及所述周边上表面之间延伸,并包括一内表面,该表面具有一在所述周边上表面下方连续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改变由所述浇包液流所形成的一股钢水的流动方向,并使其流回所述浇包液流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最少一个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用以使所述熔融态金属变为最少一股流向所述渣料盖的派生流体,从而增强了所述杂质浮出的能力。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少一个孔应以一向上角α贯穿于所述闸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角α在0°-30°之间。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最少一个孔包括一向上角α,用以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流向所述渣料盖以增强所述杂质浮出的能力,及一向外朝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中一个侧壁的角θ,用以使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向外方向流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的最少一端壁角落,以减小在所述的最少一端壁角落处的死容积区。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角α在0°-30°之间,所述向外的角θ在0°-60°之间。
45.根据权利要求27或3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具有至少一个能源,该能源位于所述连铸中间包内的所述闸门和一喷嘴之间。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少一个能源为一气体起泡器。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少一个能源为一电磁搅拌器。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臂,用以使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流体向上流动以在所述渣料盖下方流过,从而增强了所述杂质浮出的能力。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包括一位于所述向上延伸臂下方的切槽,所述切槽应被加工成能使所述熔融金属流中的最少一股流体向上流动以使其在所述渣料盖下方流动,从而增强了所述杂质浮出的能力。
50.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最少一个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用以使所述熔融态金属变为最少一股流向所述渣料盖的派生流体,从而增强了所述杂质浮出的能力。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少一个孔应以一向上角α贯穿于所述闸门。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角α在0 °-30°之间。
53.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最少一个孔包括一向上角α,用以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流向所述渣料盖以增强所述杂质浮出的能力,及一向外朝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中一个侧壁的角θ,用以使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向外方向流向所述连铸机中间包的最少一端壁角落,以减小在所述的最少一端壁角落处的死容积区。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向的角α在0°-30°之间,所述向外的角θ在0°-60°之间。
55.供装有一钢水熔池的一连铸中间包使用的流动控制设备,包括:一闸门,用于接收由一中间包缓冲区放出的熔融金属流,该闸门包括:
a)最少一个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该复合角应包括一向上角α和一向外角θ。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角α在0 °-30°之间,所述向外的角θ在0°-60°之间。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流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一上部部分和一与所述上部部分相对的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的形状不同于所述下部部分,以便接收并使所述熔融金属流变为最少一股派生流体。
58.在一连铸中间包中具有一受到输入浇包液流冲击的缓冲区域,并具有改进的流动控制设备,用以增强杂质从中间包内的熔融金属浮至一渣料盖的能力,所述改进的流动控制设备包括:一位于一缓冲区下游的闸门,所述闸门包括:
a)最少一个以一复合角贯穿于所述闸门的孔,该复合角应包括一向上角α和一向外角θ。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角α能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流向所述渣料盖以增强所述杂质浮起的能力,且所述向外的角θ能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沿向外方向流向连铸中间包的最少一个端壁角落,以减小死容积区域。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角α在0°-30°之间,所述向外的角θ在0°-60°之间。
61.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一上部部分和一与所述上部部分相对的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的形状不同于所述下部部分,以便接收并使所述熔融金属变为多股派生流体,所述多股派生流体中的最少一股流体应以向上方向被导引以在一渣料盖下方流动,以此增强了杂质从所述熔融金属浮至所述渣料盖的能力,且向上游导引最少一股派生流体以使其流回所述缓冲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372,535 | 1995-01-13 | ||
US08/372,535 US5551672A (en) | 1995-01-13 | 1995-01-13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olten metal flow in a tundish to enhance inclusion float out from a molten metal bath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446A true CN1172446A (zh) | 1998-02-04 |
CN1071606C CN1071606C (zh) | 2001-09-26 |
Family
ID=23468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7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606C (zh) | 1995-01-13 | 1995-10-16 | 一种连铸中间包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551672A (zh) |
EP (1) | EP0804306B1 (zh) |
JP (1) | JP2989270B2 (zh) |
KR (1) | KR100262782B1 (zh) |
CN (1) | CN1071606C (zh) |
AT (1) | ATE175604T1 (zh) |
AU (1) | AU705708B2 (zh) |
BR (1) | BR9510297A (zh) |
CA (1) | CA2163047C (zh) |
DE (1) | DE69507341T2 (zh) |
TW (1) | TW313539B (zh) |
WO (1) | WO199602153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39136A (zh) * | 2014-12-17 | 2015-03-25 | 谢玉红 | 中间包用过滤、吸杂分流器 |
CN110891710A (zh) * | 2017-07-14 | 2020-03-17 | 株式会社Posco | 熔融材料处理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20307B1 (fr) * | 1994-05-24 | 1996-08-23 | Boulonnais Terres Refractaires | Dispositif de guidage de l'acier en fusion dans un répartiteur. |
JP3398154B2 (ja) * | 1995-01-26 | 2003-04-21 | フォセ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リミテッド | タンディッシュ |
US6083453A (en) * | 1997-12-12 | 2000-07-04 | Uss/Kobe Steel Company | Tundish having fume collection provisions |
KR20000027778A (ko) * | 1998-10-29 | 2000-05-15 | 이구택 | 턴디쉬 및 이를 이용한 용강의 정련방법 |
US6516870B1 (en) * | 2000-05-15 | 2003-02-11 | National Steel Corporation | Tundish fluxing process |
US6554167B1 (en) | 2001-06-29 | 2003-04-29 | North American Refractories Co. | Impact pad |
AT411024B (de) | 2001-12-14 | 2003-09-25 |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 Zwischengefäs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etallstranges hoher reinheit |
US7468157B2 (en) * | 2005-12-14 | 2008-12-23 | North American Refractories Co. | Impact pad for metallurgical vessels |
US20090050285A1 (en) * | 2007-08-20 | 2009-02-26 | North American Refractories Company | Impact pad |
JP5206584B2 (ja) * | 2009-05-20 | 2013-06-12 |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 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及び連続鋳造方法 |
US9752202B2 (en) | 2012-05-14 | 2017-09-05 | Posco | High cleanliness molten steel production method and refining device |
DE102014119109B4 (de) | 2014-12-18 | 2018-12-13 | Voestalpine Stahl Gmbh | Verteiler für Stranggießanlagen |
KR101834216B1 (ko) * | 2016-06-08 | 2018-03-05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용융물 처리장치 및 용융물 처리방법 |
CN105921735B (zh) * | 2016-06-15 | 2018-08-10 | 江苏华能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间包吸杂过滤器 |
CN110802222B (zh) * | 2018-08-06 | 2021-03-23 | 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 | 一种真空感应浇注中间包 |
US11338357B2 (en) * | 2019-08-19 | 2022-05-24 | Harbisonwalker International, Inc. | Diffusion article |
CN110328356A (zh) * | 2019-08-28 | 2019-10-15 | 庄小梅 | 一种预留堰板槽的干式料中间包工作衬用释渣防爆管模具 |
CN114192766A (zh) * | 2021-12-13 | 2022-03-18 |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钢包浇注后期卷渣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548807A (de) * | 1971-06-04 | 1974-05-15 | Voest Ag | Verfahren zur abscheidung von nichtmetallischen einschluessen aus schmelzfluessigem metall und einrichtung hiezu. |
DE2312137B2 (de) * | 1973-03-12 | 1975-02-27 | Kloeckner-Werke, Ag, 4100 Duisburg | Verfahren zum Abgießen von mit Silizium und/oder Aluminium beruhigten Stählen im Strang |
US4125146A (en) * | 1973-08-07 | 1978-11-14 | Ernst Muller |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
GB1529334A (en) * | 1975-06-17 | 1978-10-18 | Foseco Trading Ag | Tundish with weirs |
JPS56158259A (en) * | 1980-05-13 | 1981-12-05 | Kawasaki Steel Corp | Method for accelerating floating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 in tundish |
JPS61152369U (zh) * | 1985-02-22 | 1986-09-20 | ||
US4852632A (en) * | 1985-12-13 | 1989-08-01 | Inland Steel Co. |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undissolved alloying ingredient from entering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
US4711429A (en) * | 1986-08-29 | 1987-12-08 | Usx Corporation | Tundish for mixing alloying elements with molten metal |
US4715586A (en) * | 1987-02-18 | 1987-12-29 |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 Continuous caster tundish having wall dams |
US4770395A (en) * | 1987-06-16 | 1988-09-13 | Sidbec Dosco Inc. | Tundish |
US4776570A (en) * | 1987-07-08 | 1988-10-11 | Sidbec Dosco Inc. | Ladle stream breaker |
US4995592A (en) * | 1988-12-22 | 1991-02-26 | Foseco International Limited | Purifying molten metal |
US4993692A (en) * | 1989-07-10 | 1991-02-19 | Brown William K | Unitary tundish linings with flow-control devices |
US5188796A (en) * | 1990-05-29 | 1993-02-23 | Magneco/Metrel, Inc. | Tundish impact pad |
US5072916A (en) * | 1990-05-29 | 1991-12-17 | Magneco/Metrel, Inc. | Tundish impact pad |
US5018710A (en) * | 1990-10-15 | 1991-05-28 | Magneco/Metrel, Inc.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removing alumina and other inclusions from steel contained in tundishes |
US5169591A (en) * | 1992-02-07 | 1992-12-08 |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 Impact pad for a continuous caster tundish |
DE4205853C1 (de) * | 1992-02-26 | 1993-10-14 | Veitscher Magnesitwerke Ag | Feuerfestes keramisches Fertigbauteil zum Einbau in einem Verteiler |
US5295667A (en) * | 1993-07-26 | 1994-03-22 | Magneco/Metrel, Inc. | Tundish baffle with fluted openings |
US5358551A (en) * | 1993-11-16 | 1994-10-25 | Ccpi, Inc. | Turbulence inhibiting tundish and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
CA2139889C (en) * | 1994-01-11 | 1999-04-06 | Charles W. Connors, Sr. | Tundish slag stopper with sealing rim |
-
1995
- 1995-01-13 US US08/372,535 patent/US5551672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0-16 CN CN95197302A patent/CN10716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0-16 WO PCT/US1995/012970 patent/WO1996021532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10-16 JP JP8521634A patent/JP298927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0-16 AU AU39520/95A patent/AU70570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5-10-16 DE DE69507341T patent/DE69507341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0-16 KR KR1019970704636A patent/KR10026278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0-16 AT AT95937395T patent/ATE17560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0-16 BR BR9510297A patent/BR9510297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0-16 EP EP95937395A patent/EP080430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0-30 TW TW084111477A patent/TW313539B/zh active
- 1995-11-16 CA CA002163047A patent/CA2163047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39136A (zh) * | 2014-12-17 | 2015-03-25 | 谢玉红 | 中间包用过滤、吸杂分流器 |
CN110891710A (zh) * | 2017-07-14 | 2020-03-17 | 株式会社Posco | 熔融材料处理装置 |
US11203059B2 (en) | 2017-07-14 | 2021-12-21 | Posco | Molten material treatment apparatus |
CN110891710B (zh) * | 2017-07-14 | 2022-01-18 | 株式会社Posco | 熔融材料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163047C (en) | 2002-03-26 |
AU3952095A (en) | 1996-07-31 |
TW313539B (zh) | 1997-08-21 |
KR100262782B1 (ko) | 2000-09-01 |
KR19980701247A (ko) | 1998-05-15 |
JP2989270B2 (ja) | 1999-12-13 |
ATE175604T1 (de) | 1999-01-15 |
MX9705271A (es) | 1997-10-31 |
DE69507341T2 (de) | 1999-08-26 |
CA2163047A1 (en) | 1996-07-14 |
WO1996021532A1 (en) | 1996-07-18 |
EP0804306B1 (en) | 1999-01-13 |
JPH10509380A (ja) | 1998-09-14 |
US5551672A (en) | 1996-09-03 |
DE69507341D1 (de) | 1999-02-25 |
AU705708B2 (en) | 1999-05-27 |
BR9510297A (pt) | 1997-11-11 |
CN1071606C (zh) | 2001-09-26 |
EP0804306A1 (en) | 1997-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606C (zh) | 一种连铸中间包 | |
US5358551A (en) | Turbulence inhibiting tundish and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 |
CN1304146C (zh) | 用于分开并且分配液态金属流的冲击垫 | |
CN1096902C (zh) | 连铸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66082C (zh) | 保存钢水的供料存储器及将钢水转移到浇铸线上的方法 | |
CN1042504C (zh) | 用于连续铸造的注口 | |
KR101049846B1 (ko) | 연속주조용 턴디쉬 | |
CN1478004A (zh) | 浸没式浇入水口及其应用 | |
US5657816A (en) | Method for regulating flow of molten steel within mold by utilizing direct current magnetic field | |
JP4220840B2 (ja) | タンディッシュ内における介在物除去方法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する堰 | |
US5526868A (en) | Casting process with forced and controlled vortex at sprue intake | |
KR20030044589A (ko) | 용강 흐름 유도용 턴디쉬 댐 | |
JP2007216295A (ja) | 下注ぎ方式の注湯管及び注湯方法 | |
JPH05282Y2 (zh) | ||
JP2008264816A (ja) | 湯道に旋回流を発生させて鋼塊表面肌を改善する下注造塊用鋳型への注湯方法 | |
JP2002346704A (ja) | 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酸化物等の除去方法 | |
KR102033642B1 (ko) | 용융물 처리 장치 | |
JPH1128556A (ja) |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 |
SU1701381A1 (ru) | Отсадочна машина | |
KR100469927B1 (ko) | 연속주조기용 침지노즐 | |
AU703372B3 (en) | Turbulence inhibiting tundish and impact pad | |
MXPA97005271A (en) | Apparatus to control the flow of metal flowed in an art | |
JP2003145253A (ja) | 鋼の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 | |
JPS63194853A (ja) | 連続鋳造方法 | |
JPH06134556A (ja) | 静磁場を用いた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