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3291A -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3291A
CN117183291A CN202311130911.1A CN202311130911A CN117183291A CN 117183291 A CN117183291 A CN 117183291A CN 202311130911 A CN202311130911 A CN 202311130911A CN 117183291 A CN117183291 A CN 117183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irculation
inlet
pipes
sp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0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83291B (zh
Inventor
王永法
王永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pin Cab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pin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pin Cab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gpin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09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3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3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3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83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3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槽,冷却槽呈上端带开口的长方体框状结构;支撑架,在冷却槽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外导向机构,在冷却槽长度方向的上端两侧或一侧设置有外导向机构;内导向机构,在冷却槽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若干内导向机构;上防护罩壳,在冷却槽上端设置有上防护罩壳,且上防护罩壳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过线槽;上冷却喷淋机构,在上防护罩壳内设置上冷却喷淋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缆的外部结构保护层组成,其中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电力电缆免受外界杂质和水分的侵入,以及防止外力直接损坏电缆,电力电缆保护套通常采用挤出加工设备在电力电缆从中通过的时候在屏蔽层的外表面包裹上橡胶保护套,同时在将挤出包裹后的电力电缆需要进行冷却定型,目前多为通过设置冷却水槽将电缆配合导线输送机构浸入到冷却水槽中进行冷却定型处理;然而传统的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影响电缆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效果理想且保证生产效率的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包括:
冷却槽,冷却槽呈上端带开口的长方体框状结构;
支撑架,在冷却槽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
外导向机构,在冷却槽长度方向的上端两侧或一侧设置有外导向机构,外导向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对称的外转轴及设置在外转轴上若干等距分布的外导向滚轮,且两个外转轴上的外导向滚轮呈上下对称且上下对称的外导向滚轮之间形成有导向槽;
内导向机构,在冷却槽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若干内导向机构;
上防护罩壳,在冷却槽上端设置有上防护罩壳,且上防护罩壳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过线槽;
上冷却喷淋机构,在上防护罩壳内设置上冷却喷淋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中间冷却机构,在冷却槽内的底部设置有中冷却机构;
下循环槽,在冷却槽下部设置有下循环槽,且下循环槽呈封闭状并通过支撑架支撑固定;
内循环冷却机构,在下循环槽内设置内循环冷却机构;
外循环机构,外循环机构连接中间冷却机构及内循环冷却机构;
内导向机构包括:
侧导向组件,若干侧导向组件呈上下交替且等距设置,每个侧导向组件均包括两个互为对称设置的可自由旋转的侧导向架;
外旋转驱动机构,在冷却槽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侧导向架旋转的外旋转驱动机构;
其中侧导向组件包括:
支撑臂,两个侧导向架中的支撑臂互为对称设置在冷却槽的两侧壁上,支撑臂呈L状,包括与冷却槽底部呈平行的支撑轴及与冷却槽底面垂直的支撑杆,支撑轴上设置有若干均与分布的可自由滚动的支撑滚轮,支撑滚轮上形成有支撑槽;
上连接轴,在支撑臂的支撑杆靠冷却槽侧壁的一侧形成有贯穿冷却槽侧壁并旋转固定的上连接轴;
外传动带轮组,在上连接轴穿出冷却槽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外传动轮组件;
其中外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支架及伺服驱动电机,伺服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外传动带轮组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下循环槽呈封闭状的长方体状,下循环槽内形成有冷却腔,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下循环槽的一侧上部形成有流入口,下循环槽的另一侧下部形成有流出口,且在冷却槽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循环口,循环口与流入口通过管道连接;
其中内循环冷却机构将冷却腔分隔出上下两部分,内循环冷却机构包括:
内冷却管,在下槽体内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
冷却进入管,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冷却进入管,且冷却进入管的另一端与外循环机构通过管道连接;
冷却排出管,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另一端并联连接有冷却排出管,且冷却排出管的另一端与中间冷却机构通过管道连接;
上冷却翼,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上侧设置有上冷却翼,且内冷却管与上冷却翼呈交替分布,且上冷却翼呈弧顶槽朝上的弧形;
下冷却翼,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下侧设置有下冷却翼,且上冷却翼呈弧形并与下冷却翼对称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循环冷却机构还包括:
中间承接腔,在互为对称的上冷却翼与下冷却翼在相邻的内冷却管之间形成有中间承接腔;
导流筒,在上冷却翼及下冷却翼分别设置有若干均与分布的导流孔,且每个导流孔上均设置有一个导流筒;
其中上冷却翼与下冷却翼上的导流孔呈前后交替分布,且导流孔位于呈弧形的上冷却翼的弧顶处、位于弧形的下冷却翼的弧底处;导流筒呈从上至下直径递增的锥形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冷却管包括:
内管体,内管体由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尖角状的接触部连接形成;
内连接翼,在每个接触部的内侧中部向内管体的中部形成有呈尖锐状的内连接翼;
外连接翼,在内管体外壁且位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轴向等距分布的外连接翼;
其中接触部尖角的角度呈55-65°,外连接翼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内管体由铜或铜合金制成;上冷却翼及下冷却翼分别与内管体的接触部的尖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循环冷却机构包括:
进端支撑管,在冷却槽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端支撑管,进端支撑管上设置有贯穿的进端分流通道;
出端支撑管,在冷却槽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端支撑管,且出端支撑管与出端支撑管相对设置,出端支撑管上设置有贯穿的出端集流通道;
冷却循环件,在进端支撑管及出端支撑管之间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件,且冷却循环件的一端与进端分流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出端集流通道连通;
其中进端分流通道包括从进端支撑管一侧穿入的进端孔,及若干从进端支撑管另一侧穿入并联且与进端孔连通的分散孔;出端集流通道包括从出端支撑管远离进端支撑管的一侧穿入的出端孔,及若干从出端连接管靠进端支撑管的一侧穿入并联且与出端孔连通的集流孔,其中分散孔及集流孔互为对称设置,冷却循环件的一端与分散孔连接,另一端与集流孔连接;进端孔通过管道与冷却排出管连接,出端孔与外循环机构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冷却循环组件包括:
冷却循环管,若干冷却循环管等距呈沿同一螺旋线盘绕设置,每个冷却循环管截面均呈矩形;
冷却连接筋,每个冷却循环管的两侧均形成有呈长条状的连接筋,相邻的冷却循环管通过冷却连接筋固定连接;
外冷却分散筋,在每个冷却循环管的外侧设置沿其外轮廓分布的外冷却分散筋,外冷却分散筋与冷却循环管一体成形;
内冷却分散筋,在每个每个冷却循环管的内侧设置沿其内轮廓分布的内冷却分散筋,内冷却分散筋与冷却循环管一体成形;
进端分散接头,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管靠进端支撑管的一侧上设置有进端分散接头,进端分散接头内形成有空腔,并在进端分散接头上形成有与冷却循环管连接的进端连接部及与进端分流通道连接的进端接口,且进端接口与进端连接部分别与空腔连通;
出端接头,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管靠出端支撑管的一侧上设置有出端接头,出端接头上形成有与冷却循环管连接的出端连接部及与出端集流通道连接的出端接口;
其中每个冷却循环组件中均包括四个冷却循环管,在进端分散接头内设置有分流筋组,冷流筋组包括从进端接口处延伸入空腔内并将空腔分隔成两个次级腔室的主分流筋,在次级腔室靠进端接口处的中部设置次分流筋,并在次级腔室内且位于次分流筋远离进端接口的一侧形成两个互为对称且弧顶朝向次分流筋的稳流筋,两个稳流筋的连接处正对次分流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上冷却喷淋机构包括:
上旋转喷淋杆,在上防护罩壳内的上部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上旋转喷淋杆,且上旋转喷淋杆的两端套设有轴承并通过轴承架设在上防护罩壳内的两侧;
外驱动机构,在上防护罩壳外的顶部上设置有外驱动机构;
驱动带轮组,在每个上旋转喷淋杆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驱动带轮组,且外驱动机构与驱动带轮组配合带动上旋转喷淋杆旋转;
旋转连接件,在每个上旋转喷淋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连接件;
喷淋承接管,喷淋承接管包括与流出口连通的喷淋主管,及若干并联且一端与喷淋主管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连接件连接的喷淋分支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上旋转喷淋杆包括:
喷淋杆本体,喷淋杆本体的一端呈封闭端,另一端带有进水孔;
内喷淋辅助通道,在喷淋杆本体内设置有与进水孔连通的内喷淋辅助通道;
外辅助喷淋槽,在喷淋杆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按螺旋延伸的外辅助喷淋槽;
喷淋孔,在外辅助喷淋槽上设置有若干沿螺栓分布的与内喷淋辅助通道连通的喷淋孔;
其中内喷淋辅助通道包括中间主通道,中间主通道与喷淋杆本体同轴设置且一端与进水孔连通,另一端向喷淋杆本体的封闭端延伸;在中间主通道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外辅助通道;在外辅助通道中间主通道之间形成有环柱状的导流管路,且外辅助通道使喷淋杆本体带外辅助喷淋槽与不带外辅助喷淋槽的内壁厚度相等;在喷淋杆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沿螺旋延伸的螺旋导流筋,螺旋导流筋位于喷淋杆本体不带有外辅助喷淋槽的位置内壁的中部上;并在导流管路上设置有沿螺旋延伸的螺旋引流筋,且螺旋引流筋正对外辅助喷淋槽中部所在的喷淋杆本体的内壁;并在导流管路侧壁设置有两组呈螺旋延伸的过水孔,且两组过水孔设置在螺旋引流筋的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外循环机构包括:
冷凝器,冷凝器的出端与冷却进入管连接;
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压进端与出端孔连接,压缩机的与冷凝器的进端连接;
并在冷却排出管上设置有增压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上喷淋机构及下冷却槽对电缆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提高冷却的效率;
2.中间冷却机构、内循环冷却机构及外循环机构的配合对冷却槽及下循环槽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从而保证装置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冷却循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冷却循环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进端分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内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下循环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冷却进入管、冷却排出管、进端支撑管及出端支撑管适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上旋转喷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Ⅰ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1-冷却槽、2-支撑架、3-外导向机构、4-上防护罩壳、5-下循环槽、6-侧导向架、7-外旋转驱动机构、8-冷却腔、9-流入口、10-流出口、11-循环口、12-冷却进入管、13-冷却排出管、14-上冷却翼、15-下冷却翼、16-中间承接腔、17-导流筒、18-内管体、19-内连接翼、20-外连接翼、21-进端支撑管、22-出端支撑管、23-冷却循环管、24-冷却连接筋、25-外冷却分散筋、26-进端分散接头,27-内冷却分散筋、28-主分流筋、29-次分流筋、30-稳流筋、31-外驱动机构、32-旋转连接件、33-驱动带轮组、34-喷淋承接管、35-喷淋杆本体、36-外辅助喷淋槽、37-喷淋孔、38-中间主通道、39-外辅助通道、40-导流管路、41-螺旋导流筋、42-螺旋引流筋、43-过水孔、44-出端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包括:
冷却槽1,冷却槽1呈上端带开口的长方体框状结构;
支撑架2,在冷却槽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2;
外导向机构3,在冷却槽1长度方向的上端两侧或一侧分别设置有外导向机构3,外导向机构3包括两个上下对称的外转轴及设置在外转轴上若干等距分布的外导向滚轮,且两个外转轴上的外导向滚轮呈上下对称且上下对称的外导向滚轮之间形成有导向槽;
内导向机构,在冷却槽1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若干内导向机构;
上防护罩壳4,在冷却槽1上端设置有上防护罩壳4,且上防护罩壳4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过线槽;
上冷却喷淋机构,在上防护罩壳4内设置上冷却喷淋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冷却槽1内用于盛放冷却水,支撑架2对冷却槽1其良好的支撑作用,而设置的外导向机构3用于在冷却槽1的两侧对输入冷却槽1及输出冷却槽1的电缆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其中每个外转轴上可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导向轮,从而保证冷却槽1能一次对四根或以上的电缆进行冷却,以提高生产冷却的效率;而设置的内导向机构用于在冷却槽1内对电缆起导向与限位作用;设置的上防护罩壳4用于支撑上冷却喷淋机构,上冷却喷淋机构从冷却槽1的上部喷淋冷却水从而进一步保证冷却的效果及效率;且上防护罩壳4的两侧设置有旋转连接且可开启的辅助窗,通过辅助窗的设置能在电缆初次通过时能便于通过工具对电缆进行牵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还包括:
中间冷却机构,在冷却槽1内的底部设置有中冷却机构;
下循环槽5,在冷却槽1下部设置有下循环槽5,且下循环槽5呈封闭状并通过支撑架2支撑固定;
内循环冷却机构,在下循环槽5内设置内循环冷却机构;
外循环机构,外循环机构连接中间冷却机构及内循环冷却机构;
内导向机构包括:
侧导向组件,若干侧导向组件呈上下交替且等距设置,每个侧导向组件均包括两个互为对称设置的可自由旋转的侧导向架6;
外旋转驱动机构7,在冷却槽1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侧导向架6旋转的外旋转驱动机构7;
其中侧导向架6包括:
支撑臂,两个侧导向架6中的支撑臂互为对称设置在冷却槽1的两侧壁上,支撑臂呈L状,包括与冷却槽1底部呈平行的支撑轴及与冷却槽1底面垂直的支撑杆,支撑轴上设置有若干均与分布的可自由滚动的支撑滚轮,支撑滚轮上形成有支撑槽;
上连接轴,在支撑臂的支撑杆靠冷却槽1侧壁的一侧形成有贯穿冷却槽1侧壁并旋转固定的上连接轴;
外传动带轮组,在上连接轴穿出冷却槽1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外传动轮组件;
其中外旋转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支架及伺服驱动电机,伺服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外传动带轮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槽1内的冷却水来自上冷却喷淋机构,通过冷却槽1盛放冷却喷淋机构喷淋下的冷却水,后通过中间冷却机构对冷却槽1内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以保证冷却槽1内的水的温度;而设置的下循环槽5用于与冷却槽1连接,流出冷却槽1的冷却水会进入下循环槽5内通过内循环冷却机构的冷却降温,后将冷却后的水输送至上冷却喷淋机构,形成了冷却水的闭环传输并实现对电缆进行二次冷却并对冷却水进线二次降温;而设置的外循环机构用于输送冷却介质,冷却介质通过管道先输送至内循环冷却机构中,后在传输至中间冷却机构,最后通过管道会到外循环机构中,形成了冷却介质的闭环传输。而其中的侧导向组件呈上下交替分布,从而使电缆在冷却槽1内呈折线状输送,从而增大了电缆在冷却槽1内的输送路程,以提高冷却的效果,而位于上部的电缆通过上冷却喷淋机构进行冷却,位于下部的电缆通过冷却槽1内的冷却液进线冷却,从而通过两种形式对电缆进行冷却,以进一步提高冷却的效果;而其中侧导向组件中的支撑臂用于安置支撑滚轮,支撑滚轮同于对电缆进行导向;而上连接轴的一端与支撑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臂与冷却槽1的侧壁旋转固定,后通过外喜欢做驱动机构配合外传动带轮组带动上连接轴进行旋转;驱动上连接轴旋转的角度为180度,初始状态下相邻的侧导向组件中的支撑臂一个位于朝向冷却槽1底部的位置另一个位于远离冷却槽1底部的位置且互为平行,电缆从上下交替的支撑臂的中部穿过,后驱动上连接轴旋转,位于下部的支撑臂向上旋转使其上的电缆向上支撑,位于上部的支撑臂向下旋转使其下的电缆向下支撑,通过多个支撑臂的交替配合使得电缆呈折线分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下循环槽5呈封闭状的长方体状,下循环槽5内形成有冷却腔8,并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下循环槽5的一侧上部形成有流入口9,下循环槽5的另一侧下部形成有流出口10,且在冷却槽1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循环口11,循环口11与流入口9通过管道连接,管道可以有金属片焊接制成;
其中内循环冷却机构将冷却腔8分隔出上下两部分,内循环冷却机构包括:
内冷却管,在下槽体内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
冷却进入管12,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冷却进入管12,且冷却进入管12的另一端与外循环机构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冷却排出管13,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另一端并联连接有冷却排出管13,且冷却排出管13的另一端与中间冷却机构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上冷却翼14,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上侧设置有上冷却翼14,且内冷却管与上冷却翼14呈交替分布,且上冷却翼14呈弧顶槽朝上的弧形;
下冷却翼15,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下侧设置有下冷却翼15,且上冷却翼14呈弧形并与下冷却翼15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冷却槽1的循环口11设置在冷却槽1侧壁中部靠上的位置以保证液位高度没过电缆,而冷却槽1内高于循环口11的冷却水通过循环口11进入下循环槽5的流入口9中,而由于冷却槽1位于下循环槽5的下部从而无需外设水泵等对冷却槽1内的水进行抽出;冷却槽1内的水再通过流出口10输送至上冷却喷淋机构中,这中间的输送可通过设置一个增压泵实现;而内循环冷却机构将下循环槽5内的冷却腔8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流入口9与冷却腔8上部的上部连通,流出口10与冷却腔8的下部连通,从而保证从流入口9进入后在从流出口10流出的冷却水必须通过内循环冷却机构,从而保证了对冷却水良好的冷却效果;而设置的内循环冷却机构中的内冷却管用于供冷却介质的通过,冷却进入管12能便于内循环冷却机构与外循环机构的连接,而冷却排出管13的设置能将内冷却管中的冷却介质输送至中间冷却机构中;设置的上冷却翼14及下冷却翼15与内冷却管连接从而能增大冷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的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循环冷却机构还包括:
中间承接腔16,在互为对称的上冷却翼14与下冷却翼15在相邻的内冷却管之间形成有中间承接腔16;
导流筒27,在上冷却翼14及下冷却翼15分别设置有若干均与分布的导流孔,且每个导流孔上均设置有一个导流筒27;
其中上冷却翼14与下冷却翼15上的导流孔呈前后交替分布,且导流孔位于呈弧形的上冷却翼14的弧顶处、位于弧形的下冷却翼15的弧底处;导流筒27呈从上至下直径递增的锥形管。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的上冷却翼14的弧顶高度大于等于内冷却管的高度,并通过形成的中间承接腔16,使得冷却腔8呈三段,使得冷却水从上至下进过三次降温,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冷却效果;而其中导流孔的设置能便于冷却水的通过,且能便于导流筒27的安置,且导流孔位于呈弧形的上冷却翼14的弧顶处,从而能保证冷却水与冷却翼及内冷却管的接触以确保冷却降温的效果;而呈上至下呈直径递增的锥形管状的导流筒27能保证冷却水流动的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冷却管包括:
内管体18,内管体18由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尖角状的接触部连接形成;
内连接翼19,在每个接触部的内侧中部向内管体18的中部形成有呈尖锐状的内连接翼19;
外连接翼20,在内管体18外壁且位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轴向等距分布的外连接翼20;
其中接触部尖角的角度呈55-65°,外连接翼20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内管体18由铜或铜合金制成;上冷却翼14及下冷却翼15分别与内管体18的接触部的尖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内管体18由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尖角状的接触部连接形成,通过接触部能增大内冷却管的表面积,从而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而设置的内连接翼19及外连接翼20能进一步保证内冷却管的冷却降温的效果,从而对冷水水达到良好的降温。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中间冷却机构包括:
进端支撑管21,在冷却槽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端支撑管21,进端支撑管21上设置有贯穿的进端分流通道;
出端支撑管22,在冷却槽1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端支撑管22,且出端支撑管22与出端支撑管22相对设置,出端支撑管22上设置有贯穿的出端集流通道;
冷却循环件,在进端支撑管21及出端支撑管22之间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件,且冷却循环件的一端与进端分流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出端集流通道连通;
其中进端分流通道包括从进端支撑管21一侧穿入的进端孔,及若干从进端支撑管21另一侧穿入并联且与进端孔连通的分散孔;出端集流通道包括从出端支撑管22远离进端支撑管21的一侧穿入的出端孔,及若干从出端连接管靠进端支撑管21的一侧穿入并联且与出端孔连通的集流孔,其中分散孔及集流孔互为对称设置,冷却循环件的一端与分散孔连接,另一端与集流孔连接;进端孔通过管道与冷却排出管13连接,出端孔与外循环机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端支撑管21与出端支撑管22的设置能便于冷却介质流入及排出冷却循环件,从而保证冷却介质良好的循环;而设置的冷却循环件用于对冷却槽1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冷却,以保证电缆护套的降温效果;而进端分流通道的设置能保证冷却介质均匀进入各个冷却循环件内,从而确保冷却循环件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冷却循环组件包括:
冷却循环管23,若干冷却循环管23等距呈沿同一螺旋线盘绕设置,每个冷却循环管23截面均呈矩形;
冷却连接筋24,每个冷却循环管23的两侧均形成有呈长条状的连接筋,相邻的冷却循环管23通过冷却连接筋24固定连接;
外冷却分散筋25,在每个冷却循环管23的外侧设置沿其外轮廓分布的外冷却分散筋25,外冷却分散筋25与冷却循环管23一体成形;
内冷却分散筋27,在每个每个冷却循环管23的内侧设置沿其内轮廓分布的内冷却分散筋27,内冷却分散筋27与冷却循环管23一体成形;
进端分散接头26,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管23靠进端支撑管21的一侧上设置有进端分散接头26,进端分散接头26内形成有空腔,并在进端分散接头26上形成有与冷却循环管23连接的进端连接部及与进端分流通道连接的进端接口,且进端接口与进端连接部分别与空腔连通;
出端接头44,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管23靠出端支撑管22的一侧上设置有出端接头44,出端接头44上形成有与冷却循环管23连接的出端连接部及与出端集流通道连接的出端接口;
其中每个冷却循环组件中均包括四个冷却循环管23,在进端分散接头26内设置有分流筋组,冷流筋组包括从进端接口处延伸入空腔内并将空腔分隔成两个次级腔室的主分流筋28,在次级腔室靠进端接口处的中部设置次分流筋29,并在次级腔室内且位于次分流筋29远离进端接口的一侧形成两个互为对称且弧顶朝向次分流筋29的稳流筋30,两个稳流筋30的连接处正对次分流筋29。
在本实施例中,呈螺旋盘绕的冷却循环管23的设置能拉长冷却介质的流动距离,从而提高冷却循环组件整体的冷却效果,且一个冷却循环组件中均包括四个或以上的冷却循环管23,能更好得起到冷却的效果,且所述的冷却循环管23可由铜或铜合金制成;而设置的冷却连接筋24既能起到连接相邻的冷却循环管23的效果以保证冷却循环管23的结构强度,也能起到增大冷却循环组件整体表面积的效果,同时配合设置的外冷却分散筋25与内冷却分散筋27能大大增大冷却循环组件的表面积,从而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而设置的筋口分散接头与出端分散接头能便于冷却循环组件与进端支撑管21及出端支撑管22连接;而在进端分散接头26内设置的主分流筋28与次风流筋及稳流筋30的配合能更好得使冷却介质更好得均匀的进入各个冷却循环管23内。其中外冷却分散筋25及内冷却分散筋27均包括与冷却循环管23连接的筋部及设置在筋部外侧呈向外扩散的U状的分散部,从而能保证外冷却分散筋25及内冷却分散筋27及连接的结构强度及冷却散热的效果。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上冷却喷淋机构包括:
上旋转喷淋杆,在上防护罩壳4内的上部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上旋转喷淋杆,且上旋转喷淋杆的两端套设有轴承并通过轴承架设在上防护罩壳4内的两侧;
外驱动机构31,在上防护罩壳4外的顶部上设置有外驱动机构31;
驱动带轮组33,在每个上旋转喷淋杆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驱动带轮组33,且外驱动机构31与驱动带轮组33配合带动上旋转喷淋杆旋转;
旋转连接件32,在每个上旋转喷淋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连接件32,旋转连接件32可以为旋转连接头等旋转接头零件;
喷淋承接管34,喷淋承接管34包括与流出口10连通的喷淋主管,及若干并联且一端与喷淋主管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连接件32连接的喷淋分支管。
在本实施例中,上旋转喷淋杆通过旋转将冷却水喷淋向下,从而对位于上部的电缆进行冷却;外驱动机构31及驱动带轮组33配合以实现带动上旋转喷淋杆旋转的效果;而设置的旋转连接件32及喷淋承接管34的设置能便于上冷却喷淋机构与流出口10连接。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上旋转喷淋杆包括:
喷淋杆本体35,喷淋杆本体35的一端呈封闭端,另一端带有进水孔;
内喷淋辅助通道,在喷淋杆本体35内设置有与进水孔连通的内喷淋辅助通道;
外辅助喷淋槽36,在喷淋杆本体35的外壁上设置有按螺旋延伸的外辅助喷淋槽36;
喷淋孔37,在外辅助喷淋槽36上设置有若干沿螺栓分布的与内喷淋辅助通道连通的喷淋孔37;
其中内喷淋辅助通道包括中间主通道38,中间主通道38与喷淋杆本体35同轴设置且一端与进水孔连通,另一端向喷淋杆本体35的封闭端延伸;在中间主通道38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外辅助通道39;在外辅助通道39中间主通道38之间形成有环柱状的导流管路40,且外辅助通道39使喷淋杆本体35带外辅助喷淋槽36与不带外辅助喷淋槽36的内壁厚度相等;在喷淋杆本体35的内壁设置有沿螺旋延伸的螺旋导流筋41,螺旋导流筋41位于喷淋杆本体35不带有外辅助喷淋槽36的位置内壁的中部上;并在导流管路40上设置有沿螺旋延伸的螺旋引流筋42,且螺旋引流筋42正对外辅助喷淋槽36中部所在的喷淋杆本体35的内壁;并在导流管路40侧壁设置有两组呈螺旋延伸的过水孔43,且两组过水孔43设置在螺旋引流筋42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杆本体35可以由PET或工程塑料制成,内喷淋辅助通道能便于冷却水进入喷淋杆本体35内;外辅助喷淋槽36的设置既能减小内喷淋辅助通道的容积,从而保证压强,也能保证冷却水良好的流动,而设置的喷淋孔37与旋转的喷淋杆本体35能将冷却水更好得喷淋在电缆护套外;而进入喷淋杆本体35内的冷却水会向进入中间主通道38,通过过水孔43进入外辅助通道39中,而在螺旋导流筋41及螺旋引流筋42的作用下向喷淋孔37流动,从而保证了冷却水均匀分布及稳压保压的效果。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外循环机构包括:
冷凝器,冷凝器的出端与冷却进入管12连接;
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压进端与出端孔连接,压缩机的与冷凝器的进端连接;
并在冷却排出管13上设置有增压泵。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与压缩机组件的配合能对冷却介质进线冷却并加压从而进入内喷淋辅助通道中,从而保证良好的冷却循环的效果;而设置增压泵能保证冷水水能顺利得从下循环槽5进入上旋转喷淋机构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槽(1),所述的冷却槽(1)呈上端带开口的长方体框状结构;
支撑架(2),在所述的冷却槽(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2);
外导向机构(3),在所述的冷却槽(1)长度方向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外导向机构(3);
内导向机构,在所述的冷却槽(1)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若干内导向机构;
上防护罩壳(4),在所述的冷却槽(1)上端设置有上防护罩壳(4),且上防护罩壳(4)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过线槽;
上冷却喷淋机构,在所述上防护罩壳(4)内设置上冷却喷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冷却机构,在所述的冷却槽(1)内的底部设置有中冷却机构;
下循环槽(5),在所述的冷却槽(1)下部设置有下循环槽(5),且下循环槽(5)呈封闭状并通过支撑架(2)支撑固定;
内循环冷却机构,在所述的下循环槽(5)内设置内循环冷却机构;
外循环机构,所述的外循环机构连接中间冷却机构及内循环冷却机构;
所述内导向机构包括:
侧导向组件,若干所述的侧导向组件等距设置,每个所述的侧导向组件均包括两个互为对称设置的可自由旋转的侧导向架(6);
外旋转驱动机构(7),在冷却槽(1)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侧导向架(6)旋转的外旋转驱动机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循环槽(5)呈封闭状的长方体状,下循环槽(5)内形成有冷却腔(8),并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下循环槽(5)的一侧上部形成有流入口(9),下循环槽(5)的另一侧下部形成有流出口(10),且在冷却槽(1)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循环口(11),所述的循环口(11)与流入口(9)通过管道连接;
其中内循环冷却机构将冷却腔(8)分隔出上下两部分,所述的内循环冷却机构包括:
内冷却管,在所述的下槽体内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
冷却进入管(12),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冷却进入管(12),且冷却进入管(12)的另一端与外循环机构连接;
冷却排出管(13),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另一端并联连接有冷却排出管(13),且冷却排出管(13)的另一端与中间冷却机构连接;
上冷却翼(14),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上侧设置有上冷却翼(14),且内冷却管与上冷却翼(14)呈交替分布,且上冷却翼(14)呈弧顶槽朝上的弧形;
下冷却翼(15),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冷却管的下侧设置有下冷却翼(15),且上冷却翼(14)呈弧形并与下冷却翼(15)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循环冷却机构还包括:
中间承接腔(16),在互为对称的上冷却翼(14)与下冷却翼(15)在相邻的内冷却管之间形成有中间承接腔(16);
导流筒(17),在所述的上冷却翼(14)及下冷却翼(15)分别设置有若干均与分布的导流孔,且每个所述的导流孔上均设置有一个导流筒(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冷却管包括:
内管体(18),所述的内管体(18)由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尖角状的接触部连接形成;
内连接翼(19),在所述的每个接触部的内侧中部向内管体(18)的中部形成有呈尖锐状的内连接翼(19);
外连接翼(20),在所述的内管体(18)外壁且位于相邻的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轴向等距分布的外连接翼(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冷却机构包括:
进端支撑管(21),在冷却槽(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端支撑管(21),进端支撑管(21)上设置有贯穿的进端分流通道;
出端支撑管(22),在所述的冷却槽(1)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端支撑管(22),且出端支撑管(22)与出端支撑管(22)相对设置,所述的出端支撑管(22)上设置有贯穿的出端集流通道;
冷却循环件,在所述的进端支撑管(21)及出端支撑管(22)之间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件,且冷却循环件的一端与进端分流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出端集流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循环组件包括:
冷却循环管(23),若干所述的冷却循环管(23)等距呈沿同一螺旋线盘绕设置,每个所述的冷却循环管(23)截面均呈矩形;
冷却连接筋(24),每个所述的冷却循环管(23)的两侧均形成有呈长条状的连接筋,相邻的冷却循环管(23)通过冷却连接筋(24)固定连接;
外冷却分散筋(25),在每个所述的冷却循环管(23)的外侧设置沿其外轮廓分布的外冷却分散筋,所述的外冷却分散筋与冷却循环管(23)一体成形;
内冷却分散筋(27),在每个所述的每个所述的冷却循环管(23)的内侧设置沿其内轮廓分布的内冷却分散筋,所述的内冷却分散筋与冷却循环管(23)一体成形;
进端分散接头(26),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管(23)靠进端支撑管(21)的一侧上设置有进端分散接头(26),所述的进端分散接头(26)内形成有空腔,并在进端分散接头(26)上形成有与冷却循环管(23)连接的进端连接部及与进端分流通道连接的进端接口,且所述的进端接口与进端连接部分别与空腔连通;
出端接头(44),在若干等距分布的冷却循环管(23)靠出端支撑管(22)的一侧上设置有出端接头(44),所述的出端接头(44)上形成有与冷却循环管(23)连接的出端连接部及与出端集流通道连接的出端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冷却喷淋机构包括:
上旋转喷淋杆,在所述的上防护罩壳(4)内的上部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上旋转喷淋杆;
外驱动机构(31),在所述的上防护罩壳(4)外的顶部上设置有外驱动机构(31);
驱动带轮组(33),在每个所述的上旋转喷淋杆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驱动带轮组(33),且外驱动机构(31)与驱动带轮组(33)配合带动上旋转喷淋杆旋转;
旋转连接件(32),在每个所述的上旋转喷淋杆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连接件(32);
喷淋承接管(34),所述的喷淋承接管(34)包括与流出口(10)连通的喷淋主管,及若干并联且一端与喷淋主管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连接件(32)连接的喷淋分支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旋转喷淋杆包括:
喷淋杆本体(35),所述的喷淋杆本体(35)的一端呈封闭端,另一端带有进水孔;
内喷淋辅助通道,在所述的喷淋杆本体(35)内设置有与进水孔连通的内喷淋辅助通道;
外辅助喷淋槽(36),在所述的喷淋杆本体(35)的外壁上设置有按螺旋延伸的外辅助喷淋槽(36);
喷淋孔(37),在所述的外辅助喷淋槽(36)上设置有若干沿螺栓分布的与内喷淋辅助通道连通的喷淋孔(37)。
CN202311130911.1A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Active CN117183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0911.1A CN117183291B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0911.1A CN117183291B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3291A true CN117183291A (zh) 2023-12-08
CN117183291B CN117183291B (zh) 2024-05-31

Family

ID=8899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0911.1A Active CN117183291B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329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9109C1 (en) * 1989-11-25 1991-01-03 V. Hagen & Funke Gmbh, 4322 Sprockhoevel, De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flexible components - has cooling liq. in cooling bath with support units, liq. level being changed using buffer container partially submerged in liq.
CN102779590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护套防水坑冷却装置
CN106992041A (zh) * 2017-05-31 2017-07-28 盐城三强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设备
CN108247987A (zh) * 2018-03-06 2018-07-06 嘉兴希卡姆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改性聚丙烯材料生产专用冷却水槽
CN208035333U (zh) * 2018-04-13 2018-11-02 四川省川胜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高效冷却装置
CN108926875A (zh) * 2018-05-25 2018-12-04 湖北省联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酪氨酸加工用快速沉放冷却装置
CN208841661U (zh) * 2018-09-18 2019-05-10 泰州市海洲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用水冷装置
CN210389548U (zh) * 2019-07-01 2020-04-24 开原圣意达木材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木材热处理窑冷却系统
CN212045924U (zh) * 2020-04-07 2020-12-01 山东新迪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赤泥基循环木冷却装置
CN212750491U (zh) * 2020-08-03 2021-03-19 河北航牌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耐磨损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
CN115046405A (zh) * 2022-07-04 2022-09-13 浙江江北南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冷凝件
CN115762917A (zh) * 2022-12-06 2023-03-07 安徽扬子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套挤出加工处理设备
CN116001239A (zh) * 2022-12-09 2023-04-25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材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9109C1 (en) * 1989-11-25 1991-01-03 V. Hagen & Funke Gmbh, 4322 Sprockhoevel, De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flexible components - has cooling liq. in cooling bath with support units, liq. level being changed using buffer container partially submerged in liq.
CN102779590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护套防水坑冷却装置
CN106992041A (zh) * 2017-05-31 2017-07-28 盐城三强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设备
CN108247987A (zh) * 2018-03-06 2018-07-06 嘉兴希卡姆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改性聚丙烯材料生产专用冷却水槽
CN208035333U (zh) * 2018-04-13 2018-11-02 四川省川胜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高效冷却装置
CN108926875A (zh) * 2018-05-25 2018-12-04 湖北省联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酪氨酸加工用快速沉放冷却装置
CN208841661U (zh) * 2018-09-18 2019-05-10 泰州市海洲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水带生产用水冷装置
CN210389548U (zh) * 2019-07-01 2020-04-24 开原圣意达木材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木材热处理窑冷却系统
CN212045924U (zh) * 2020-04-07 2020-12-01 山东新迪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赤泥基循环木冷却装置
CN212750491U (zh) * 2020-08-03 2021-03-19 河北航牌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耐磨损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
CN115046405A (zh) * 2022-07-04 2022-09-13 浙江江北南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冷凝件
CN115762917A (zh) * 2022-12-06 2023-03-07 安徽扬子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套挤出加工处理设备
CN116001239A (zh) * 2022-12-09 2023-04-25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材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3291B (zh) 2024-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83291B (zh) 一种电缆护套快速挤出冷却装置
CN211726987U (zh) 一种用于制备铝合金导轨的冷却装置
CN110172660B (zh) 一种镀锡焊带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17637260B (zh) 一种电缆外护套挤出机用外置冷却装置
CN108396393A (zh) 一种化纤丝冷却装置
CN212949058U (zh) 一种pert地暖管用双层挤出设备
CN113300529A (zh) 一种电机水冷用机壳
CN109652638B (zh) 一种无氧铜丝生产用退火装置
CN211427933U (zh) 一种电缆上塑用冷却装置
CN212597984U (zh) 一种ffc排线用的扁平铜线拉线装置
CN211807328U (zh) 扁线电缆绝缘套冷却装置
CN211872061U (zh) 一种键合金丝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
CN112024623A (zh) 一种ffc排线用的扁平铜线拉线装置
CN217536079U (zh) 一种铜线退火水槽冷却装置
CN220756393U (zh) 直冷式螺旋预冷设备
CN220280451U (zh) 一种pvc电工套管生产线冷却箱
CN218053902U (zh) 一种pvc管材定型冷却设备
CN218100799U (zh) 一种电缆制造的成型冷却装置
CN216705498U (zh) 一种用于生产电缆的铜大拉机
CN219820588U (zh) 一种电缆皮的挤出冷却装置
CN214361558U (zh) 一种喷淋式水箱
CN114141432B (zh) 一种电力线缆绞线机
CN219338579U (zh) 一种接料结构及热缩管挤出装置
CN220106124U (zh) 一种芯线绝缘押出机
CN220362962U (zh) 一种便于降温的冷却水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