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6474A -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6474A
CN117166474A CN202311319444.7A CN202311319444A CN117166474A CN 117166474 A CN117166474 A CN 117166474A CN 202311319444 A CN202311319444 A CN 202311319444A CN 117166474 A CN117166474 A CN 117166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
prestressed pipe
pipe pile
pile
long prest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94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通
李欣霖
郑小刚
廖启明
雷斌
肖牧
肖杨兵
张强
操松
史进平
张羽
周元奇
马晓鹏
王新桥
赵会军
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amo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amo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amo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amo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194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64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6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64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包括布置沉桩限位架,沉桩限位架上设有多个抱箍,抱箍中具有中空区域,布置吊车,吊车上设有主吊钩以及副吊钩,主吊钩通过主吊绳连接有主吊索,副吊钩通过副吊绳连接有副吊索;将超长预应力管桩呈水平状吊至吊装区,并通过收拉主吊钩,停止收拉副吊钩,直至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呈垂直状,再将超长预应力管桩穿过多个抱箍的中空区域,调节沉桩限位架,直至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后,松开主吊钩对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起吊。这样,即可将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设定位置,同时通过抱箍可有效的控制沉桩过程中,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垂直度。

Description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预应力管桩沉桩通常采用锤击和静压两种施工工艺。锤击法常以桩锤安装至打桩架(沉桩限位架)上集成一体,对预应力管桩进行锤击沉桩,最大沉桩深度取决于安装桩锤后打桩架的有效高度。
根据设计的桩径、桩长,以及现有施工设备的情况,采用常规打桩架来沉桩,通过多次将多节较短的预应力管桩沉入桩位中,相邻节的预应力管桩通过焊接相互对齐固定,但是,当处于复杂填海陆域区中时,相邻节的预应力管桩连接处容易受海水、地下水侵蚀,影响成桩质量。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超长预应力管桩来避免连接处容易受侵蚀的问题,但是,由于超长预应力管桩的长度较长,重量较大,存在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操作复杂,难以对准桩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操作复杂,难以对准桩位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方法:
1)、在施工场地布置呈纵向布置的沉桩限位架,所述沉桩限位架上设有多个抱箍,多个抱箍沿着沉桩限位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抱箍中具有供超长预应力管桩穿过的中空区域;调整所述抱箍,将所述中空区域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
2)、布置吊车,所述吊车上设有主吊钩以及副吊钩,所述主吊钩通过主吊绳连接有主吊索,所述副吊钩通过副吊绳连接有副吊索;将所述主吊索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上部的外周,将所述副吊索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下部的外周;
3)、利用吊车将超长预应力管桩呈水平状从堆放区吊至吊装区;
4)、在所述吊装区中,将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设定高度后,收拉所述主吊钩,停止收拉所述副吊钩,所述副吊绳呈松弛状,所述主吊绳呈收拉状,利用所述主吊钩将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呈垂直状;
5)、将呈垂直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桩位的上方,多个所述抱箍环抱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穿过多个抱箍的中空区域;
6)、利用所述主吊钩保持超长预应力管桩处于起吊状态,调节所述沉桩限位架,直至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后,松开所述主吊钩对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起吊。
可选的,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底部连接有牵引绳,所述施工步骤3)以及施工步骤4),当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处于起吊状态的过程中,通过拉动所述牵引绳,导向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底部的朝向。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沉桩限位架包括呈水平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前端的立柱,所述立柱呈纵向布置;多个所述抱箍呈水平状设置在立柱上,且沿着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上撑杆,所述上撑杆的上端抵接在立柱的上端,所述上撑杆的下端抵接在底座的后端;所述上撑杆上连接有下撑杆,所述下撑杆的上端抵接在上撑杆的中部,所述下撑杆的下端抵接在立柱的下端。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垫,沿着所述底座的前后方向,多个所述支撑垫间隔布置,所述支撑垫置于施工场地上;
所述支撑垫位于底座的下方,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支撑间隔;所述支撑垫与底座之间设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支撑垫与底座之间的支撑间隔;
所述施工步骤6)中,通过调节多个所述调节结构,实现调节所述沉桩限位架,以使被多个抱箍环抱的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
可选的,多个所述抱箍包括固定抱箍以及沿着沉桩限位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抱箍,所述固定抱箍固定在沉桩限位架上,所述移动抱箍位于固定抱箍的上方,所述固定抱箍以及移动抱箍中分别具有所述中空区域;
所述施工步骤5)中,当将呈垂直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桩位的上方,且所述固定抱箍以及移动抱箍分别环抱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后,将所述移动抱箍沿着沉桩限位架的高度方向朝上移动设定距离。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被吊至吊装区后,放置在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三个间隔布置的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部具有朝下凹陷的弧形槽,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前部、中部以及后部分别对应嵌入在三个垫块的弧形槽中。
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上部的外周套设有两个所述主吊索,两个所述主吊索之间间隔布置,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下部套设有一个所述副吊索;
两个所述主吊索以及副吊索上分别连接有自动脱绳器,所述主吊钩上连接有两个所述主吊绳,两个所述主吊绳分别对应与两个主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连接,所述副吊钩上的副吊绳与副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连接;
所述自动脱绳器包括提拉头以及吊环,所述吊环连接在提拉头的上部,所述提拉头的下部设有底部开口的围合区域,所述围合区域的顶部封闭;所述提拉头的下部具有横向移动的销轴,当所述销轴的两端穿设在提拉头中,所述销轴将底部开口封闭,当所述销轴背离提拉头横向移动后,所述底部开口打开;
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主吊索的端部穿设在销轴中,且穿过围合区域,所述主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连接为一体;所述副吊索的端部穿设在销轴中,且穿过围合区域,所述副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连接为一体;
所述施工步骤6)中,当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后,先拉动所述副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的销轴,所述副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脱离,再拉动所述主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的销轴,所述主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脱离。
可选的,所述主吊索与副吊索的结构一致,包括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外周的环套部,所述环套部的一端穿过另一端,以使环套部形成环绕状,所述环套部的一端具有套圈;
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销轴穿设过套圈,所述套圈穿过围合区域,所述销轴将围合区域的底部开口封闭,所述套圈与提拉头结合为一体;
所述施工步骤3)中,当所述主吊钩收拉起吊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过程中,所述环套部收紧抵压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与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相对固定;
所述施工步骤6)中,当所述销轴背离提拉头移动后,所述底部开口打开,所述销轴与套圈脱离,所述套圈与围合区域脱离,所述环套部呈松弛状。
可选的,两个所述主吊索的环套部之间设有多个硬质的弯曲片,所述弯曲片呈扁平状,多个所述弯曲片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周向间隔布置,沿着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轴向,所述弯曲片呈多段弯曲布置;
相邻的所述弯曲片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条,多个所述弹性条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弹性条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周向延伸布置,且所述弹性条的两端分别对接在相邻的弯曲片上;
所述施工步骤4)以及施工步骤5)中,当所述主吊钩将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呈垂直状时,所述环套部处于收紧状态,且抵压在超长预应力的外周,多个所述弯曲片贴附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多个所述弹性条处于张拉状态,且与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之间具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通过主吊钩以及副吊钩来起吊水平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收拉副吊钩,使副吊绳呈松弛状,主吊钩持续朝上移动并收拉,使其重心朝下移动,直至超长预应力管桩呈垂直状,而后将超长预应力管桩安装在中空区域,使超长预应力管桩依次穿过多个中空区域,有效的控制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垂直度,在多个抱箍的限位作用下,有效的控制了超长预应力管桩朝下沉桩的垂直度,而后适当的调节沉桩限位架,确保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再松开主吊钩,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下部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植入桩位中,这样,即可将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设定位置,同时通过抱箍可有效的控制沉桩过程中,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垂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的施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超长预应力管桩与沉桩限位架连接的施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固定抱箍或移动抱箍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超长预应力管桩与垫块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主吊索或副吊索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脱绳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环套部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方法:
1)、在施工场地布置呈纵向布置的沉桩限位架500,沉桩限位架500上设有多个抱箍,多个抱箍沿着沉桩限位架50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抱箍中具有供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穿过的中空区域551;调整抱箍,将中空区域551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
2)、布置吊车,吊车上设有主吊钩100以及副吊钩200,主吊钩100通过主吊绳110连接有主吊索120,副吊钩200通过副吊绳210连接有副吊索220;将主吊索120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上部的外周,将副吊索220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下部的外周;
3)、利用吊车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呈水平状从堆放区吊至吊装区;
4)、在吊装区中,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至设定高度后,收拉主吊钩100,停止收拉副吊钩200,副吊绳210呈松弛状,主吊绳110呈收拉状,利用主吊钩100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呈垂直状;
5)、将呈垂直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至桩位的上方,多个抱箍环抱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外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穿过多个抱箍的中空区域551;
6)、利用主吊钩100保持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处于起吊状态,调节沉桩限位架500,直至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后,松开主吊钩100对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起吊。
上述提供的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通过主吊钩100以及副吊钩200来起吊水平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收拉副吊钩200,使副吊绳210呈松弛状,主吊钩100持续朝上移动并收拉,使其重心朝下移动,直至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呈垂直状,而后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安装在中空区域551,使超长预应力管桩400依次穿过多个中空区域551,有效的控制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垂直度,在多个抱箍的限位作用下,有效的控制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朝下沉桩的垂直度,而后适当的调节沉桩限位架500,确保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再松开主吊钩100,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下部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植入桩位中,这样,即可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至设定位置,同时通过抱箍可有效的控制沉桩过程中,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垂直度。
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底部连接有牵引绳300,施工步骤3)以及施工步骤4),当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处于起吊状态的过程中,通过拉动牵引绳300,导向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底部的朝向。这样,便于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安装在中空区域551中,便于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至呈垂直状。
施工步骤1)中,沉桩限位架500包括呈水平状的底座520以及设置在底座520前端的立柱510,立柱510呈纵向布置;多个抱箍呈水平状设置在立柱510上,且沿着立柱51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这样,由于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要穿过多个抱箍,即通过控制立柱510的垂直度即可控制各个抱箍的轴线垂直度,即可控制超长预应力管桩400沉桩时的垂直度,起到沉桩限位的作用。
施工步骤1)中,底座520上设有上撑杆501,上撑杆501的上端抵接在立柱510的上端,上撑杆501的下端抵接在底座520的后端;上撑杆501上连接有下撑杆502,下撑杆502的上端抵接在上撑杆501的中部,下撑杆502的下端抵接在立柱510的下端。这样,上撑杆501用于支撑立柱510,将立柱510与底座520连接,下撑杆502用于支撑上撑杆501111,形成三角稳定,起到稳固加强稳定性的作用。
施工步骤1)中,底座520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垫521,沿着底座520的前后方向,多个支撑垫521间隔布置,支撑垫521置于施工场地上;
支撑垫521位于底座520的下方,且与底座520之间具有支撑间隔;支撑垫521与底座520之间设有调节结构,通过调节结构调节支撑垫521与底座520之间的支撑间隔;
施工步骤6)中,通过调节多个调节结构,实现调节沉桩限位架500,以使被多个抱箍环抱的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
这样,根据地形以及桩身设计,通过调节多个调节结构实现调节立柱510的垂直度,进而保证多个抱箍环抱的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有效的控制沉桩过程中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垂直度。
调节结构可以为液压伸缩杆522,其连接在底座520与支撑垫521之间。
多个抱箍包括固定抱箍540以及沿着沉桩限位架500上下移动的移动抱箍530,固定抱箍540固定在沉桩限位架500上,移动抱箍530位于固定抱箍540的上方,固定抱箍540以及移动抱箍530中分别具有中空区域551;
施工步骤5)中,当将呈垂直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至桩位的上方,且固定抱箍540以及移动抱箍530分别环抱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外周后,将移动抱箍530沿着沉桩限位架500的高度方向朝上移动设定距离。这样,可通过卷扬机来使移动抱箍530沿着立柱510上下移动,为了使移动抱箍530可随着超长预应力管桩400下沉植入的过程中同步下沉,因此因在此之前先将移动抱箍530移动至设定高度,根据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植入深度,来确定移动抱箍530上下往复移动次数。
其中,移动抱箍530或固定抱箍540其结构特点为,由两个弯曲板550围合形成中空区域551,一个弯曲板550的一端与另一个弯曲板550之间铰接,一个弯曲板550的另一端呈自由布置,其可以通过螺栓与另一个弯曲板550固定,形成中空区域551。
施工步骤4)中,当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被吊至吊装区后,放置在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包括三个间隔布置的垫块410,垫块410的顶部具有朝下凹陷的弧形槽411,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前部、中部以及后部分别对应嵌入在三个垫块410的弧形槽411中。这样,避免超长预应力管桩400滚动。
施工步骤2)中,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上部的外周套设有两个主吊索120,两个主吊索120之间间隔布置,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下部套设有一个副吊索220;
两个主吊索120以及副吊索220上分别连接有自动脱绳器,主吊钩100上连接有两个主吊绳110,两个主吊绳110分别对应与两个主吊索120上的自动脱绳器连接,副吊钩200上的副吊绳210与副吊索220上的自动脱绳器连接;
自动脱绳器包括提拉头610以及吊环620,吊环620连接在提拉头610的上部,提拉头610的下部设有底部开口的围合区域611,围合区域611的顶部封闭;提拉头610的下部具有横向移动的销轴612,当销轴612的两端穿设在提拉头610中,销轴612将底部开口封闭,当销轴612背离提拉头610横向移动后,底部开口打开;
施工步骤2)中,主吊索120的端部穿设在销轴612中,且穿过围合区域611,主吊索120与自动脱绳器连接为一体;副吊索220的端部穿设在销轴612中,且穿过围合区域611,副吊索220与自动脱绳器连接为一体;
施工步骤6)中,当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后,先拉动副吊索220上的自动脱绳器的销轴612,副吊索220与自动脱绳器脱离,再拉动主吊索120上的自动脱绳器的销轴612,主吊索120与自动脱绳器脱离。这样,通过主吊钩100以及副吊钩200先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至距离地面1.5m左右,此时副吊钩200停止收拉,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重心下移,而后主吊钩100再持续朝上缓慢起吊,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重心继续朝下移动,其整体逐渐变为竖直状,通过在此过程中,通过拉动牵引绳300实现牵引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底部,直至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呈垂直状,而后调节其位置,实现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上下对齐且呈垂直状,最后只需通过各个自动脱绳器脱离连接,即可将吊具(主吊索120、副吊索220)取下。
其中,通过拉动钢缆绳613即可将销轴朝外拉出。
主吊索120与副吊索220的结构一致,包括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外周的环套部140,环套部140的一端穿过另一端,以使环套部140形成环绕状,环套部140的一端具有套圈130;
施工步骤2)中,销轴612穿设过套圈130,套圈130穿过围合区域611,销轴612将围合区域611的底部开口封闭,套圈130与提拉头610结合为一体;
施工步骤3)中,当主吊钩100收拉起吊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过程中,环套部140收紧抵压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外周,与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相对固定;
施工步骤6)中,当销轴612背离提拉头610移动后,底部开口打开,销轴612与套圈130脱离,套圈130与围合区域611脱离,环套部140呈松弛状。这样,通过套圈130套设在销轴612上,实现主吊索120与主吊钩100连接,副吊索220与副吊钩200连接,同时,在底部开口打开后,套圈130可通过底部开口脱落,实现快速回收主吊索120以及副吊索220。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主吊索120的环套部140之间设有多个硬质的弯曲片150,弯曲片150呈扁平状,多个弯曲片150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周向间隔布置,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轴向,弯曲片150呈多段弯曲布置;
相邻的弯曲片150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条160,多个弹性条160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轴向间隔布置,弹性条160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周向延伸布置,且弹性条160的两端分别对接在相邻的弯曲片150上;
施工步骤4)以及施工步骤5)中,当主吊钩100将超长预应力管桩400起吊呈垂直状时,环套部140处于收紧状态,且抵压在超长预应力的外周,多个弯曲片150贴附在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外周,多个弹性条160处于张拉状态,且与超长预应力管桩400的外周之间具有间隙。这样,通过多个扁平状的弯曲片150,有效的增大了环套部140与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外周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弯曲片150为硬质且呈多段弯折,即减少了弯曲片150与超长预应力管桩400外周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摩擦力,并且通过呈张拉状的弹性条160增大了弯曲片150的横向摩擦力,使环套部140与超长预应力管桩4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方法:
1)、在施工场地布置呈纵向布置的沉桩限位架,所述沉桩限位架上设有多个抱箍,多个抱箍沿着沉桩限位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抱箍中具有供超长预应力管桩穿过的中空区域;调整所述抱箍,将所述中空区域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
2)、布置吊车,所述吊车上设有主吊钩以及副吊钩,所述主吊钩通过主吊绳连接有主吊索,所述副吊钩通过副吊绳连接有副吊索;将所述主吊索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上部的外周,将所述副吊索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下部的外周;
3)、利用吊车将超长预应力管桩呈水平状从堆放区吊至吊装区;
4)、在所述吊装区中,将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设定高度后,收拉所述主吊钩,停止收拉所述副吊钩,所述副吊绳呈松弛状,所述主吊绳呈收拉状,利用所述主吊钩将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呈垂直状;
5)、将呈垂直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桩位的上方,多个所述抱箍环抱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穿过多个抱箍的中空区域;
6)、利用所述主吊钩保持超长预应力管桩处于起吊状态,调节所述沉桩限位架,直至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后,松开所述主吊钩对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起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底部连接有牵引绳,所述施工步骤3)以及施工步骤4),当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处于起吊状态的过程中,通过拉动所述牵引绳,导向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底部的朝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沉桩限位架包括呈水平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前端的立柱,所述立柱呈纵向布置;多个所述抱箍呈水平状设置在立柱上,且沿着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上撑杆,所述上撑杆的上端抵接在立柱的上端,所述上撑杆的下端抵接在底座的后端;所述上撑杆上连接有下撑杆,所述下撑杆的上端抵接在上撑杆的中部,所述下撑杆的下端抵接在立柱的下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垫,沿着所述底座的前后方向,多个所述支撑垫间隔布置,所述支撑垫置于施工场地上;
所述支撑垫位于底座的下方,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支撑间隔;所述支撑垫与底座之间设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支撑垫与底座之间的支撑间隔;
所述施工步骤6)中,通过调节多个所述调节结构,实现调节所述沉桩限位架,以使被多个抱箍环抱的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抱箍包括固定抱箍以及沿着沉桩限位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抱箍,所述固定抱箍固定在沉桩限位架上,所述移动抱箍位于固定抱箍的上方,所述固定抱箍以及移动抱箍中分别具有所述中空区域;
所述施工步骤5)中,当将呈垂直状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至桩位的上方,且所述固定抱箍以及移动抱箍分别环抱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后,将所述移动抱箍沿着沉桩限位架的高度方向朝上移动设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被吊至吊装区后,放置在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三个间隔布置的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部具有朝下凹陷的弧形槽,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前部、中部以及后部分别对应嵌入在三个垫块的弧形槽中。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上部的外周套设有两个所述主吊索,两个所述主吊索之间间隔布置,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下部套设有一个所述副吊索;
两个所述主吊索以及副吊索上分别连接有自动脱绳器,所述主吊钩上连接有两个所述主吊绳,两个所述主吊绳分别对应与两个主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连接,所述副吊钩上的副吊绳与副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连接;
所述自动脱绳器包括提拉头以及吊环,所述吊环连接在提拉头的上部,所述提拉头的下部设有底部开口的围合区域,所述围合区域的顶部封闭;所述提拉头的下部具有横向移动的销轴,当所述销轴的两端穿设在提拉头中,所述销轴将底部开口封闭,当所述销轴背离提拉头横向移动后,所述底部开口打开;
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主吊索的端部穿设在销轴中,且穿过围合区域,所述主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连接为一体;所述副吊索的端部穿设在销轴中,且穿过围合区域,所述副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连接为一体;
所述施工步骤6)中,当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中心与桩位的中心呈上下对齐布置后,先拉动所述副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的销轴,所述副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脱离,再拉动所述主吊索上的自动脱绳器的销轴,所述主吊索与自动脱绳器脱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限位与液压冲锤沉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索与副吊索的结构一致,包括套设在超长预应力管桩外周的环套部,所述环套部的一端穿过另一端,以使环套部形成环绕状,所述环套部的一端具有套圈;
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销轴穿设过套圈,所述套圈穿过围合区域,所述销轴将围合区域的底部开口封闭,所述套圈与提拉头结合为一体;
所述施工步骤3)中,当所述主吊钩收拉起吊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过程中,所述环套部收紧抵压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与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相对固定;
所述施工步骤6)中,当所述销轴背离提拉头移动后,所述底部开口打开,所述销轴与套圈脱离,所述套圈与围合区域脱离,所述环套部呈松弛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长预应力管桩限位与液压冲锤沉桩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吊索的环套部之间设有多个硬质的弯曲片,所述弯曲片呈扁平状,多个所述弯曲片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周向间隔布置,沿着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轴向,所述弯曲片呈多段弯曲布置;
相邻的所述弯曲片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条,多个所述弹性条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弹性条沿着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周向延伸布置,且所述弹性条的两端分别对接在相邻的弯曲片上;
所述施工步骤4)以及施工步骤5)中,当所述主吊钩将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呈垂直状时,所述环套部处于收紧状态,且抵压在超长预应力的外周,多个所述弯曲片贴附在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多个所述弹性条处于张拉状态,且与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周之间具有间隙。
CN202311319444.7A 2023-10-10 2023-10-10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71664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444.7A CN117166474A (zh) 2023-10-10 2023-10-10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444.7A CN117166474A (zh) 2023-10-10 2023-10-10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6474A true CN117166474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9444.7A Pending CN117166474A (zh) 2023-10-10 2023-10-10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64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7506B2 (ja) 橋梁架設装置及び橋梁架設方法
US6368023B1 (en) Jack-in piling systems' apparatus and their method of use
CN107663859B (zh) 打桩机
US3998064A (en) Subaqueous pile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5819352B (zh) 可拆卸式门式桅杆建筑用起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93466U (zh) 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
CN210597308U (zh) 一种钢管桩拔桩器
CN117166474A (zh) 超长预应力管桩起吊对准桩位施工方法
US635476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in-ground elevator cylinder casings
US5573355A (en) Offshore oil drilling and producing platform provided with improved means for anchoring in the sea bed
JPH08311818A (ja) 建造物のクライミング式リフトアップ工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6122278A (zh) 一种钢管桩沉桩方法及其沉桩设备
CN115233730B (zh) 一种用于v形柱的顶板顶升装置及顶升施工方法
KR0160117B1 (ko) 파일박음장치
JPH10140872A (ja) 塔状構造物屋根の構築工法
CN212224665U (zh) 一种预制柱就位引导装置及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导引安装装置
CN117230795A (zh) 超长预应力管桩限位与液压冲锤沉桩设备
JPH07301026A (ja) ポール柱地上組立工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KR101044443B1 (ko) 지하구조물의 역방향 축조용 슬래브 승강장치
CN117328454A (zh) 复杂填海陆域区超长预应力管桩限位与液压冲锤沉桩方法
CN220953393U (zh) 一种适用于有限施工空间的钢板桩沉桩装置
JP3692120B2 (ja) 杭抜装置
JP4310583B2 (ja) 鉄塔迫上げ装置
JP2000154538A (ja) 重錘式鋼管中掘打込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重錘式鋼管中掘打込み工法
CN211922622U (zh) 一种桩基拆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