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7782A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7782A
CN117157782A CN202280027758.7A CN202280027758A CN117157782A CN 117157782 A CN117157782 A CN 117157782A CN 202280027758 A CN202280027758 A CN 202280027758A CN 117157782 A CN117157782 A CN 117157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secondary battery
recess
positive electrod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77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翠平
韩昌隆
吴则利
黄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57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7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8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正极集流体,负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从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深度h1,单位为微米,所述电解液具有电导率σ,单位为西门子/米,其中σ与h1在数值上满足以下关系:8tanhh1+0.2h1≤σ≤10tanh(h1)2+2+0.1h1。本申请还提供了包含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所述二次电池具有提高的循环性能和功率性能。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二次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其至少一个集流体包含凹陷结构的二次电池,包含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包含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包,以及包含所述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的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市场上主要的二次电池有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或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已有大约30年的时间,原来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如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正在成为日益迫切的需求,同时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迅速进入电动汽车领域。
电芯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其使用寿命是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因此,开发具有长寿命电芯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具有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在汽车加速过程以及能量回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锂离子电池在长期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负极活性材料逐渐从集流体上脱落,严重影响电芯的寿命和功率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电极,不仅能够减缓甚至避免长循环过程中电极活性材料脱落的问题,避免集流体表面的保护膜被破坏,同时改善电芯的长寿命性能和功率性能。而且,电极的重量得到减轻,电芯能量密度得到提高,电极集流体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正极集流体,负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从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深度h 1,单位为微米,所述电解液具有电导率σ,单位为西门子/米,其中σ与h 1在数值上满足以下关系:8tanhh 1+0.2h 1≤σ≤10tanh(h 1) 2+2+0.1h 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深度h 1与所述凹陷结构所在的集流体的厚度h 2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所述凹陷深度h 1和所述集流体的厚度h 2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宽度W,所述凹陷宽度W与凹陷深度h 1的关系为:h 1≤W≤6h 1,其中所述凹陷宽度W是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凹陷结构所在的集流体的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的周缘上具有最大直线距离的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其中所述凹陷宽度W与所述凹陷深度h 1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流体上设置有电极活性材料,集流体上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90与该集流体上的凹陷结构的凹陷深度h 1和凹陷宽度W之间的关系为:h 1≤D90≤W,其中所述粒径D90、所述凹陷深度h 1和所述凹陷宽度W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面积A 1与所述凹陷结构所在的集流体的表面面积A 2的关系为: 其中所述凹陷面积A 1为该集流体上所有的凹陷结构与该集流体的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的面积之和,所述凹陷面积A 1与该集流体的表面面积A 2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流体表面上分布有凹陷结构的区域与该集流体边缘的最小距离d满足1mm≤d≤1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流体选自铝箔和铜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流体的两个主表面上都存在凹陷结构,两个主表面上的凹陷结构可选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深度h 1在0.9-9.0μm之间,可选在1-8μm之间,可选在2-7μm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包含从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正极集流体内部的凹陷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包含从两个主表面延伸进入正极集流体内部的凹陷结构,其中所述两个主表面上的凹陷结构可选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是锂离子电池,所述电解液包含锂盐和添加剂,其中所述锂盐选自LiFSI、LiPF 6、三氟甲基磺酸锂、四氟硼酸锂、高氯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可选为LiFSI、LiPF 6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上述二次电池。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上述电池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二次电池、电池模块和电池包中的至少一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凹陷结构的集流体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集流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二次电池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二次电池的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电池模块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电池包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电池包的分解图。
图8是使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用作电源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详细描述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本文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来限定,给定范围是通过选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进行限定的,选定的下限和上限限定了特别范围的边界。这种方式进行限定的范围可以是包括端值或不包括端值的,并且可以进行任意地组合,即任何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一个范围。例如,如果针对特定参数列出了60-120和80-110的范围,理解为60-110和80-120的范围也是预料到的。此外,如果列出的最小范围值1和2,和如果列出了最大范围值3,4和5,则下面的范围可全部预料到:1-3、1-4、1-5、2-3、2-4和2-5。在本申请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0-5”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0-5”之间的全部实数,“0-5”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另外,当表述某个参数为≥2的整数,则相当于公开了该参数为例如整数2、3、4、5、6、7、8、9、10、11、12等。
在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但是优选是顺序进行的。例如,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和(b),表示所述方法可包括顺序进行的步骤(a)和(b),也可以包括顺序进行的步骤(b)和(a)。例如,所述提到所述方法还可包括步骤(c),表示步骤(c)可以任意顺序加入到所述方法,例如,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a)、(b)和(c),也可包括步骤(a)、(c)和(b),也可以包括步骤(c)、(a)和(b)等。
在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包括”和“包含”表示开放式,也可以是封闭式。例如,所述“包括”和“包含”可以表示还可以包括或包含没有列出的其他组分,也可以仅包括或包含列出的组分。
在本文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上”、“以下”为包含本数,“一种或几种”中“几种”的含义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在本文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或”是包括性的。举例来说,短语“A或B”表示“A,B,或A和B两者”。更具体地,以下任一条件均满足条件“A或B”:A为真(或存在)并且B为假(或不存在);A为假(或不存在)而B为真(或存在);或A和B都为真(或存在)。
二次电池
锂离子电池在长期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负极活性材料逐渐从集流体上脱落,严重影响电芯的寿命和功率性能。另外,新鲜集流体(铜箔、铝箔)在接触空气后,表面都会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层,但是电芯在制作过程中的冷压步骤中,电极活性材料颗粒在压力的作用下会被部分压进集流体里面(这种情况对正极尤为显著),破坏了集流体表面的氧化物保护层,在高温乃至长循环过程中,集流体慢慢被腐蚀,造成极片断裂,不仅严重影响电芯性能,而且可能导致电芯产生安全问题。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正极集流体,负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中的至 少一者包含从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凹陷结构。
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理论,发明人认为,在涂布时,活性材料颗粒底部嵌入凹陷结构内部,干燥后,颗粒与凹陷结构的凹坑形成一定的咬合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或者避免循环中后期活性颗粒的脱落,另外,避免在冷压过程中,活性材料颗粒挤压集流体而造成集流体表面钝化膜的破坏的综合效果,可以改善电芯长寿命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正极集流体,负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从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深度h 1,单位为微米,所述电解液具有电导率σ,单位为西门子/米,其中σ与h 1在数值上满足以下关系:8tanhh 1+0.2h 1≤σ≤10tanh(h 1) 2+2+0.1h 1
电解质的电导率可按照相关标准测量,例如HG-T 4067-2015。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理论,发明人认为,活性材料进入凹陷结构内部后,锂离子的传输路径相对于没有凹陷结构的情况更长,因而需要更快的锂离子传输速度。当凹陷结构深度与电导率满足上述关系式时,锂离子能快速传导到凹陷结构内的活性材料里,避免了颗粒内部极化的产生。
在上式中,tanh是双曲线正切函数符号,
如上所述,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可包含凹陷结构,具体是正极集流体和/或负极集流体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主表面可包含凹陷结构。以下描述具有凹陷结构的集流体。为方便描述,在本文中,在未具体指明的情况下,“集流体”可指正极集流体和/或负极集流体,集流体的两个主表面可称为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集流体可选自铝箔和铜箔,通常铝箔用作正极集流体,铜箔用作负极集流体。在未具体指明的情况下,“主表面”可指第一主表面和/或第二主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表面可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主表面。在未具体指明的情况下,“电极”可指正极和/或负极。应当理解,在以下描述中同时提到集流体和凹陷结构时,该凹陷结构是指位于在该集流体上的凹陷结构。
从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凹陷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所述横截面是指与集流体主表面平行的截面。例如,凹陷结构与集流体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星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凹陷结构的与其横截面垂直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矩形、三角形、梯形、弓形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结构为圆柱体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结构为圆锥体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结构为棱柱体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结构为半球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凹陷结构具有凹陷深度h 1,所述凹陷深度h 1与集流体厚度h 2之间的可以关系为: 其中所述凹陷深度h 1和所述集流体厚度h 2以相同的单位表示。例如, 包括但不限于0.10,0.20,0.30,0.40,0.50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所述凹陷深度是指从集流体主表面到凹陷结构底部的最大距离。例如,对于圆柱体形凹陷结构,凹陷深度是集流体主表面到圆柱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对于圆锥体形凹陷结构,凹陷深度是圆锥体顶点到集流体主表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深度h 1在0.9-9.0μm的范围内,可选在1-8μm之间,可选在2-7μm之间。例如,凹陷深度h 1包括但不限于0.9μm,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2.0μm,2.2μm,2.4μm,2.6μm,2.8μm,3.0μm,3.2μm,3.4μm,3.6μm,3.8μm,4.0μm,4.2μm,4.4μm,4.6μm,4.8μm,5.0μm,5.2μm,5.4μm,5.6μm,5.8μm,6.0μm,6.2μm,6.4μm,6.6μm,6.8μm,7.0μm,7.2μm,7.4μm,7.6μm,7.8μm,8.0μm,8.2μm,8.4μm,8.6μm,8.8μm,9.0μm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流体厚度h 2在9.0-18.0μm的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9.5μm,10.0μm,10.5μm,11.0μm,11.5μm,12.0μm,12.5μm,13.0μm,13.5μm,14.0μm,14.5μm,15.0μm,15.5μm,16.0μm,16.5μm,17.0μm,17.5μm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凹陷深度h 1和集流体厚度h 2可以利用本领域已知方法测量,例如,可以按照JY/T010-1996进行集流体剖面分析,可以在线测量。发明人发现,上述凹陷结构的深度h 1和集流体厚度h 2满足上述关系时,集流体与活性材料之间的附着 力(咬合力)最大,能有效的抑制长期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的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宽度W,所述凹陷宽度W与凹陷深度h 1的关系可以为:h 1≤W≤6h 1,其中所述凹陷宽度W是所述凹陷结构与集流体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的周缘上具有最大直线距离的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其中所述凹陷宽度W与所述凹陷深度h 1以相同的单位表示。例如,当凹陷结构与集流体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时,凹陷宽度W为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当凹陷结构与集流体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是圆形时,凹陷宽度W为圆形的直径;当凹陷结构与集流体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是三角形时,凹陷宽度W为三角形最长的边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宽度W可选为h 1,1.5h 1,2.0h 1,2.5h 1,3.0h 1,3.5h 1,4.0h 1,4.5h 1,5.0h 1,5.5h 1,6h 1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宽度W在0.9-54.0μm的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7.5μm,8.0μm,8.5μm,9.0μm,9.5μm,10.0μm,12.0μm,14.0μm,16.0μm,18.0μm,20.0μm,22.0μm,24.0μm,26.0μm,28.0μm,30.0μm,32.0μm,34.0μm,36.0μm,38.0μm,40.0μm,42.0μm,44.0μm,46.0μm,48.0μm,50.0μm,52.0μm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凹陷宽度W可以按照JY/T010-1996进行表面形貌分析,在线进行测量。发明人发现,所述凹陷结构的宽度与深度满足上述关系时,活性材料颗粒与集流体具有良好的有效接触,能快速传导电子,降低极片极化,提高电芯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还包含位于集流体上的电极活性材料。电极活性材料位于集流体的第一主表面和/或第二主表面上。可以理解,正极集流体的第一主表面和/或第二主表面上设置正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的第一主表面和/或第二主表面上设置负极活性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90与凹陷深度h 1和凹陷宽度W之间的关系可以为:h 1≤D90≤W,其中所述粒径D90、所述凹陷深度h 1和所述凹陷宽度W以相同的单位表示。D90是指颗粒粒度分布中,从小到大累积分布百分数达到90%时对应的粒径值,即电极活性材料中,粒径小于D90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90在0.9-54.0μm的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1.0μm, 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7.5μm,8.0μm,8.5μm,9.0μm,9.5μm,10.0μm,12.0μm,14.0μm,16.0μm,18.0μm,20.0μm,22.0μm,24.0μm,26.0μm,28.0μm,30.0μm,32.0μm,34.0μm,36.0μm,38.0μm,40.0μm,42.0μm,44.0μm,46.0μm,48.0μm,50.0μm,52.0μm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D90可以按照GB/T19077-2016进行测量。发明人发现,当电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90与凹陷深度h 1和凹陷宽度W之间满足上述关系时,凹陷结构与正极材料颗粒之间具有匹配性,保证凹陷结构的益处能被充分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面积A 1与集流体表面面积A 2的关系可以为: 其中所述凹陷面积A 1为所有凹陷结构与集流体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的面积之和,所述凹陷面积A 1与所述集流体表面面积A 2以相同的单位表示。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陷面积A 1和集流体表面面积A 2的单位为厘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包括但不限于0.2,0.3,0.4,0.5,0.6,0.7,0.8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发明人发现,当集流体上所有凹陷结构的面积A1与集流体表面面积A2满足上述关系时,能从整体上抑制长期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的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流体表面上分布有凹陷结构的区域与集流体边缘的最小距离d可在以下范围:1mm≤d≤10mm。集流体表面上分布有凹陷结构的区域与集流体边缘的最小距离可以这样确定:观察与集流体边缘相邻的所有凹陷结构跟集流体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找出横截面周缘上与集流体边缘最近的点,该点与该集流体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为上述最小距离d。d可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d包括但不限于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以及以上述任意两个值为端点构成的范围。对于当前主流的卷绕式装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轴向两端边缘极片在卷绕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会优先断裂,影响电芯寿命。
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集流体的剖面图,其示出了该集流体的凹陷结构的示意图。图2显示了该集流体的俯视图,其示出了凹陷结构的示例性形状和分布。应当理解,集流体的凹陷结构不限于图示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流体的一个主表面(第一主表面或第二主表面)上存在凹陷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流体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上都存在凹陷结构。在集流体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上都存在凹陷结构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表面上的凹陷结构与第二主表面上的凹陷结构可以错位设置。所谓“错位设置”,是指若在第一主表面上的某个位置存在一个凹陷结构,则在第二主表面上与之相对的位置不存在凹陷结构;反之亦然。该设置可有效避免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凹陷结构在集流体两侧的同一位置,进而避免了集流体过薄甚至集流体穿孔的现象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可以是正极,也可以是负极。可选地,所述电极是正极。
上述电极可以是二次电池的正极和/或负极,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或负极。但应理解,上述电极可以不限于二次电池的电极;根据本申请对电极的集流体作出上述改进的所有电极都落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还提供了制备上述电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含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
在所述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主表面形成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如上文所述的凹陷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形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通过化学蚀刻形成。例如,可以取厚度为10-50μm的集流体,在集流体表面采用直流蚀刻工序,电流为0.1-1.0A,通电时间为0.05-3.0s,通电次数至少为一次。
根据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其中电解液包含锂盐和添加剂,其中所述锂盐选自LiFSI、LiPF 6、三氟甲基磺酸锂、四氟硼酸锂、高氯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可选为LiFSI、LiPF 6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添加剂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
含有上述锂盐和添加剂的电解液的电导率较高,且在化成容量过程优先在阴阳极界面形成稳定性高、阻抗较低的界面膜,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循环寿命和功率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制备上述二次电池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正极集流体,所述负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从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深度h 1
将隔膜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裸电芯;
将裸电芯置于外包装中,向外包装中注入电解质,所述电解质具有电导率σ,
其中σ与h 1在数值上满足以下关系:8tanhh 1+0.2h 1≤σ≤10tanh(h 1)2+2+0.1h 1,其中凹陷深度h1的单位以微米计,电解质的电导率σ的单位以西门子/米计。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集流体上设置有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含负极活性材料,例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软炭、硬炭、硅集流体料、锡集流体料、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硅集流体料可选自单质硅、硅氧化物、硅碳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锡集流体料可选自单质锡、锡氧化合物、锡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负极膜层包含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可选的粘结剂、可选的导电剂和其他 可选助剂,通常是由负极浆料涂布干燥而成的。负极浆料涂通常是将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可选的导电剂和粘结剂等分散于溶剂中并搅拌均匀而形成的。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去离子水。
作为示例,导电剂可包括超导碳、炭黑(例如乙炔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一种或几种。
作为示例,粘结剂可包括丁苯橡胶(SBR)、水溶性不饱和树脂SR-1B、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酸钠(PAAS)、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示例,粘结剂可包括丁苯橡胶(SBR)、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聚甲基丙烯酸(PMAA)及羧甲基壳聚糖(CMCS)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他可选助剂例如是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PTC热敏电阻材料等。
另外,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极片并不排除除了负极膜层之外的其他附加功能层。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负极极片还可包括夹在负极集流体和负极膜层之间、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表面的导电底涂层(例如由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负极极片还可包括覆盖在负极膜层表面的覆盖保护层。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正极集流体上设置有正极膜层,所述正极膜层包含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可选自LiNi 0.5-aMn 1.5M aO 4(0≤a≤0.1)、LiNi xCo yN zM 1-x-y-zO 2,其中N选自Mn和Al,M选自Co、Ni、Mn、Mg、Cu、Zn、Al、Sn、B、Ga、Cr、Sr、V和Ti中的任意一种,0≤x<1,0≤y≤1,0≤z≤1,x+y+z≤1。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锂钴氧化物(如LiCoO 2)、锂镍氧化物(如LiNiO 2)、锂锰氧化物(如LiMnO 2、LiMn 2O 4)、锂镍钴氧化物、锂锰钴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如LiNi 1/3Co 1/3Mn 1/3O 2(NCM333)、LiNi 0.5Co 0.2Mn 0.3O 2(NCM523)、LiNi 0.5Co 0.25Mn 0.25O 2(NCM211)、LiNi 0.6Co 0.2Mn 0.2O 2(NCM622)、LiNi 0.8Co 0.1Mn 0.1O 2(NCM811))、锂镍钴铝氧化物(如LiNi 0.85Co 0.15Al 0.05O 2)及其改性化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正极膜层还可选地包括粘结剂。可用于正极膜层的粘结剂的非限制性例子可以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偏氟乙烯-四氟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四氟乙烯三元共聚 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及含氟丙烯酸酯树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极膜层还可任选地包含导电剂。用于正极膜层的导电剂的例子可以包括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正极:将上述用于制备正极的组分,例如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任意其他的组分分散于溶剂(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中,形成均匀的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经烘干、冷压等工序后,即可得到正极极片。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隔膜将二次电池的阳极侧与阴极侧隔开,对体系内不同种类、尺寸和电荷的物质提供选择性透过或阻隔,例如隔膜可以对电子绝缘,将二次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物理隔离,防止内部发生短路并形成一定方向的电场,同时使得电池中的离子能够穿过隔膜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来制备隔膜的材料可包括玻璃纤维、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及聚偏二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隔膜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多层复合薄膜。隔膜为多层复合薄膜时,各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电解质可以选自固态电解质及液态电解质(即电解液)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解质采用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电解质盐和溶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解质盐可选自LiPF 6(六氟磷酸锂)、LiBF 4(四氟硼酸锂)、LiClO 4(高氯酸锂)、LiAsF 6(六氟砷酸锂)、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LiTFSI(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三氟甲磺酸锂)、LiDFOB(二氟草酸硼酸锂)、LiBOB(二草酸硼酸锂)、LiPO 2F 2(二氟磷酸锂)、LiDFOP(二氟二草酸磷酸锂)及LiTFOP(四氟草酸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溶剂可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亚丁酯(BC)、氟代碳酸亚乙酯(FEC)、甲酸甲酯(MF)、乙酸甲酯(MA)、乙酸乙酯(EA)、乙酸丙酯(PA)、丙酸甲酯(MP)、丙酸乙酯(EP)、丙酸丙酯(PP)、丁酸甲酯(MB)、丁酸乙酯(EB)、1,4-丁内酯(GBL)、环丁砜(SF)、二甲砜(MSM)、甲乙砜(EMS) 及二乙砜(ESE)。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计,所述溶剂的含量为60-99重量%,例如65-95重量%,或者70-90重量%,或者75-89重量%,或者80-85重量%。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计,所述电解质的含量为1-40重量%,例如5-35重量%,或者10-30重量%,或者11-25重量%,或者15-20重量%。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解液中还可任选地包含添加剂。例如添加剂可以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负极成膜添加剂、正极成膜添加剂,还可以包括能够改善电池某些性能的添加剂,例如改善电池过充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高温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低温性能的添加剂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正极、负极和隔膜可通过卷绕工艺或叠片工艺制成电极组件/裸电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可包括外包装,该外包装可用于封装上述电极组件及电解质/电解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的外包装可以是硬壳,例如硬塑料壳、铝壳、钢壳等。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的外包装可以是软包,例如袋式软包。软包的材质可以是塑料,如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申请二次电池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方形或其他任意的形状。图3是作为一个示例的方形结构的二次电池5。图4显示了图3的二次电池5的分解图,所述外包装可包括壳体51和盖板53,壳体51可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上的侧板,所述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容纳腔。壳体51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盖板53能够盖设于所述开口,以封闭所述容纳腔。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可经卷绕工艺或叠片工艺形成电极组件52,该电极组件封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电解液浸润于电极组件52中。二次电池5所含电极组件5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若干个二次电池组装在一起以构成电 池模块,电池模块中包含两个或更多个本申请所述的二次电池,具体数量取决于电池模块的应用和单个电池模块的参数。
图5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电池模块4。参照图5,在电池模块4中,多个二次电池5可以是沿电池模块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任意的方式进行排布。进一步可以通过紧固件将该多个二次电池5进行固定。
可选地,电池模块4还可以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多个二次电池5容纳于该容纳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两个或更多个上述电池模块组装成电池包,电池包所含电池模块的数量取决于电池包的应用和单个电池模块的参数。电池包可以包括电池箱和设置于电池箱中的多个电池模块,该电池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能够盖在下箱体上并与之良好匹配,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块的封闭空间。两个或更多个电池模块可以按照所需的方式排布于该电池箱中。
图6和图7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电池包1。参照图6和图7,在电池包1中可以包括电池箱和设置于电池箱中的多个电池模块4。电池箱包括上箱体2和下箱体3,上箱体2用于盖设下箱体3,并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块4的封闭空间。多个电池模块4可以按照任意的方式排布于电池箱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可以用作所述电学装置的电源,也可以用作所述电学装置的能量存储单元。所述电学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数字装置(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动车辆(例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卡车等)、电气列车、船舶及卫星、储能系统等。
图8是作为一个示例的装置。该装置为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等。为了满足该装置对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可以采用电池包或电池模块。
作为另一个示例的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该装置通常要求轻薄化,可以采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
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电极集流体上设置凹陷结构并对凹陷结构和/或设置在集流体上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粒度进行适当设置,或者对凹陷结构和电解液的导电率进行适当设置,出乎意料地提高了电池循环寿命和电池性能。
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提高电极活性材料颗粒与集流体的咬合力,增加电极活性材料颗粒与凹陷结构的匹配性,在冷压过程中避免活性材料颗粒挤压集流体而造成集流体表面钝化膜的破坏,有效抑制或者避免循环中后期电极活性材料颗粒的脱落,特别是能从整体上抑制长期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的脱落;
(2)活性材料颗粒与集流体具有良好的有效接触,能快速传导电子,降低极片极化,提高电芯寿命;
(3)有效弥补凹陷结构造成的锂离子传输路径边长的缺陷,帮助电子快速传输,提高电芯的功率性能。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应当理解,列举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起说明作用,而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下述实施例、对比例中,所用到的试剂、材料以及仪器如没有特别说明,均可商购获得或合成获得。
实施例1-25和对比例1
1.电解液的制备
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水含量<10ppm,氧气含量<1ppm),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三者按1∶1∶1的比例(质量比)均匀混合,向所得到的非水有机溶剂中缓慢加入适量的锂盐LiFSI和LiPF 6,待锂盐完全溶解后,加入1重量%的硫酸乙烯酯(DTD),得到锂盐浓度为1mol/L(0.1M LiFSI+0.9M LiPF 6)的电解液。
2.正、负极集流体的制备
除对比例1中的正极集流体铝箔不制造凹陷结构外,按照下表1所示的参数,采用电化学刻蚀的方法在正极集流体铝箔的正反两个主表面上制造横截面是半圆形的凹陷结构。采用的铝箔的厚度(h 2)为18μm,宽度为80mm。表1中,d表示铝箔表面上分布有凹陷结构的区域与铝箔边缘的最小距离,使用刻度尺测量;A 1表示凹陷面积,A 2表示铝箔表面积;h 1表示凹陷深度,h 2表示铝箔厚度,它们按照JY/T010-1996进行集流体剖面分析,在线测量;W表示凹陷宽度,按照JY/T010-1996进行表面形貌分析,在线测量;D90表示电极活性材料颗粒的D90粒径,按照GB/T19077-2016测量;“√”表示采用双面错位刻蚀,“×”表示双面没有采用错位刻蚀。
以厚18μm、宽80mm的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
表1 实施例1-25和对比例1中铝箔制备参数
3.正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 0.8Co 0.1Mn 0.1O 2、导电剂Super P炭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成正极浆料。正极浆料中固体含量为50wt%,固体成分中LiNi 0.8Co 0.1Mn 0.1O 2、Super P、PVDF的质量比为8∶1∶1。将正极浆料涂布在铝箔集流体上并在85℃下烘干后进行冷压,然后进行切边、裁片、分条,接着在85℃的真空条件下烘干4h,制成正极片。
4.负极片的制备
将作为负极活性材的石墨与导电剂Super P炭黑、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CMC)、粘接剂丁苯橡胶(SBR)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制成负极浆料。负极浆料中固体含量为30wt%,固体成分中石墨、Super P、CMC和SBR的质量比为80∶15∶3∶2。将负极浆料涂布在集流体铜箔上并在85℃下烘干,然后进行冷压、切边、裁片、分条,接着在120℃真空条件下烘干12h,制成负极片。
5.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以16μm的聚乙烯薄膜(PE)作为隔膜。将制得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膜处于正、负极片中间,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卷绕得到裸电芯,焊接极耳,将裸电芯置于外包装中,将上述制备的电解液注入到干燥后的电芯中,进行封装、静置、化成、整形、容量测试等,完成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厚度4.0mm、宽度60mm、长度140mm)。
接下来说明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过程。
1.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25℃下,1C恒流充电到4.25V,恒压充电到0.05C,然后以1C放电到2.8V,记录首次放电容量C1。如此循环测试,第200圈的放电容量为Cn,容量保持率=C1/Cn*100%。
2.锂离子电池的功率性能
室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以1C恒流充电到4.25V,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电池满充后,静置5min,1C放电30min(电芯带电量为50%SOC(荷电状态)),静置5min,调节温度为25℃,静置1h,记录此时电芯的电压V1,0.4C放电15s,记录脉冲放电后的电压V2,则电芯50%SOC时的直流阻抗DCR=(V 1-V2)/I,I=0.4C。
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实施例1-25和对比例1的电池性能表征结果
实施例26-29和对比例2
按照上面“实施例1-25和对比例1”部分所述的方法制备电解液和具有凹陷结构的铝箔正极集流体,不同的是,电解液的电导率σ和凹陷结构的深度h 1如下表3所示。正极片、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25和对比例1”部分所述的方法相同,并且按照同样的方法测试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功率性能,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电解液的电导率可以通过调节溶剂、锂盐的种类、含量来确定。具体见表5。电解液的电导率按照HG-T 4067-2015测量。
表3 实施例26-29和对比例2中铝箔凹陷结构和电解液参数
凹陷结构深度h 1(μm) 电解液电导率σ(mS/cm)
实施例26 0.9 7.5
实施例27 2 10
实施例28 4 11
实施例29 9 12
对比例2 0.9 5
表4 实施例26-29和对比例2的电池性能表征结果
电池循环性能 常温DCR(mΩ)
实施例26 98.9% 21
实施例27 99.3% 16
实施例28 99.5% 17
实施例29 98.0% 27
对比例2 83.2% 41
表5 实施例26-29和对比例2的电解液中溶剂、锂盐的种类和含量
实施例26-29中铝箔上凹陷结构的深度h 1与电解液电导率σ满足8tanhh 1+0.2h 1≤σ≤10tanh(h 1) 2+2+0.1h 1。结果显示,当集流体上的凹陷结构的深度h 1与电解液电导率σ满足上述关系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功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由此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和综合性能。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理论,据认为,当电极活性材料颗粒部分嵌入集流体的凹陷结构中时,不利于电解液快速浸润,即不利于锂离子在固相中的迁移,而调整电解液的电导率(调整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传输速度),有利于弥补由于上述凹陷结构造成的问题。
虽然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6)

  1. 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正极集流体,负极包含具有两个主表面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从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集流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深度h 1,单位为微米,所述电解液具有电导率σ,单位为西门子/米,其中σ与h 1在数值上满足以下关系:8tanhh 1+0.2h 1≤σ≤10tanh(h 1) 2+2+0.1h 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深度h 1与所述凹陷结构所在的集流体的厚度h 2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所述凹陷深度h 1和所述集流体的厚度h 2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凹陷结构具有凹陷宽度W,所述凹陷宽度W与凹陷深度h 1的关系为:h 1≤W≤6h 1,其中所述凹陷宽度W是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凹陷结构所在的集流体的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的周缘上具有最大直线距离的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其中所述凹陷宽度W与所述凹陷深度h 1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集流体上设置有电极活性材料,集流体上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粒径D90与该集流体上的凹陷结构的凹陷深度h 1和凹陷宽度W之间的关系为:h 1≤D90≤W,其中所述粒径D90、所述凹陷深度h 1和所述凹陷宽度W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面积A 1与所述凹陷结构所在的集流体的表面面积A 2的关系为: 其中所述凹陷面积A 1为该集流体上所有的凹陷结构与该集流体的主表面相交的横截面的面积之和,所述凹陷面积A 1与该集流体的表面面积A 2以相同的单位表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集流体表面上分布有凹陷结构的区域与该集流体边缘的最小距离d满足1mm≤d≤10mm。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选自铝箔和铜箔。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集流体的两个主表面上都存在凹 陷结构,两个主表面上的凹陷结构可选错位设置。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凹陷深度h 1在0.9-9.0μm之间,可选在1-8μm之间,可选在2-7μm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包含从其至少一个主表面延伸进入正极集流体内部的凹陷结构。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包含从其两个主表面延伸进入正极集流体内部的凹陷结构,其中所述两个主表面上的凹陷结构可选错位设置。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是锂离子电池,所述电解液包含锂盐和添加剂,其中所述锂盐选自LiFSI、LiPF 6、三氟甲基磺酸锂、四氟硼酸锂、高氯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可选为LiFSI、LiPF 6中的至少一种。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添加剂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
  14. 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15. 一种电池包,其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
  16. 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和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80027758.7A 2022-01-04 2022-01-04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Pending CN1171577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70054 WO2023130204A1 (zh) 2022-01-04 2022-01-04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7782A true CN117157782A (zh) 2023-12-01

Family

ID=8707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7758.7A Pending CN117157782A (zh) 2022-01-04 2022-01-04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1002B2 (zh)
EP (1) EP4235874A1 (zh)
CN (1) CN117157782A (zh)
WO (1) WO20231302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7049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和疏导气体的电池和包含其的电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2825B2 (en) * 2004-03-30 2008-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WO2008050586A1 (en) * 2006-10-19 2008-05-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the same
JP5309909B2 (ja) * 2008-11-11 2013-10-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電極
JP5945401B2 (ja) * 2011-11-24 2016-07-05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正極集電体用箔の製造方法
JP6535662B2 (ja) * 2014-06-06 2019-06-26 株式会社Uacj 集電体用金属箔の製造方法
KR20190113391A (ko) * 2018-03-28 2019-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플루오로실란계 첨가제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CN108615893A (zh) * 2018-05-02 2018-10-02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有效抑制锂金属电池枝晶不可控生长的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0931869B (zh) 2019-12-02 2022-05-27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型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及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7049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和疏导气体的电池和包含其的电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5874A1 (en) 2023-08-30
US20230275204A1 (en) 2023-08-31
WO2023130204A1 (zh) 2023-07-13
US11831002B2 (en)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31239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лоя актив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положительного электрода для литий-ионного 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и слой актив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положительного электрода для литий-ионного 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CN114982027B (zh) 电池组、电池包、电学装置以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WO2022133963A1 (zh) 电池组、电池包、电学装置以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CN116666733B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4982034A (zh) 电池组、电池包、电学装置以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US1183100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20230246157A1 (en) Anode plate of lithium-ion battery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WO2023070600A1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087241A1 (zh) 电池组、电池包、电学装置、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电池组的控制方法
JP2023550168A (ja) 複合セパレーター、電気化学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及び電気装置
CN116897442A (zh) 正极极片及包含所述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7355953A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复合材料、正极和电池
CN116941091A (zh)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219591429U (zh) 阴极极片、电极组件、电芯、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230112421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220367979U (zh) 叠片电芯、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344011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device
WO2022205221A1 (zh) 电池组、电池包、用电装置以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EP4213264A1 (en)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device
WO2022188163A1 (zh) 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
EP4113685A1 (en) Battery group, battery pack,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battery group
JPH09312161A (ja) 電気化学素子の集電体および電気化学素子
CN116848725A (zh) 绝缘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6979020A (zh)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8020163A (zh)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