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36919A - 双轴承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卷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36919A
CN117136919A CN202310629278.4A CN202310629278A CN117136919A CN 117136919 A CN117136919 A CN 117136919A CN 202310629278 A CN202310629278 A CN 202310629278A CN 117136919 A CN117136919 A CN 117136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rotation
flange
braking
bearing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29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幸平
浅贺俊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136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6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46Manual pressure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01K89/01555Antibacklash devices using 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双轴承卷线器。本发明的双轴承卷线器(1)具备卷筒(11)、卷筒轴(9)、卷线器主体(3)、均匀绕线机构(13)、第一制动部(17)、以及旋转传递机构(15)。卷筒轴(9)具有卷筒(11)的第一凸缘(46)侧的中央部(9c)、和卷筒(11)的第二凸缘(47)侧的第二端部(9b)。卷线器主体(3)具有将中央部(9c)旋转支撑的第一主体部(25)、和将第二端部(9b)旋转支撑的第二主体部(27)。第一制动部(17)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一制动部(17)以与卷筒(11)的第一凸缘(46)相对的方式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旋转传递机构(15)将卷筒(11)的旋转传递给均匀绕线机构(13)。旋转传递机构(15)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7)。

Description

双轴承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承卷线器。
背景技术
以往的双轴承卷线器具备卷筒、卷筒轴、卷线器主体、均匀绕线机构、旋转传递机构、以及制动部。卷筒与卷筒轴一体旋转。卷线器主体将卷筒轴旋转支撑。均匀绕线机构与卷筒的旋转连动而使钓线引导件沿着卷筒轴的轴向往返移动。旋转传递机构配置于卷筒与均匀绕线机构之间,将卷筒的旋转传递给均匀绕线机构。制动部对旋转传递机构进行制动。即,制动部经由旋转传递机构间接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103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双轴承卷线器中,旋转传递机构配置于卷筒与均匀绕线机构之间,所以制动部难以直接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因此,在以往的双轴承卷线器中,制动部是通过制动旋转传递机构来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在这种类型的双轴承卷线器中,制动部是经由旋转传递机构间接地对卷筒进行制动,所以难以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双轴承卷线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双轴承卷线器具备卷筒、卷筒轴、卷线器主体、均匀绕线机构、第一制动部、以及旋转传递机构。卷筒具有卷线躯干部、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卷线躯干部卷绕有钓线。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配置于卷线躯干部的两端部。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在卷线躯干部径向上从卷线躯干部延伸。
卷筒轴具有第一凸缘侧的第一被支撑部和第二凸缘侧的第二被支撑部。卷筒轴与卷筒一体旋转。卷线器主体具有将第一被支撑部旋转支撑的第一主体部、和将第二被支撑部旋转支撑的第二主体部。均匀绕线机构与卷筒的旋转连动而使钓线引导件沿着卷筒轴的轴向往返移动。
第一制动部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一制动部以与第一凸缘相对的方式配置于第一主体部。旋转传递机构将卷筒的旋转传递给均匀绕线机构。旋转传递机构配置于第二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第一制动部配置于第一主体部,旋转传递机构配置于第二主体部。在该状态下,第一制动部以与卷筒的第一凸缘相对的方式配置,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通过该结构,第一制动部能够经由第一凸缘直接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即,本双轴承卷线器能够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关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第一调整部。第一调整部配置于第一主体部。第一调整部调整第一制动部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力。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利用第一调整部来调整第一制动部的第一制动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钓鱼者所期望的第一制动力。
关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第一凸缘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部构成。第一制动部具有与第一凸缘的磁性部相对配置的磁铁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通过将第一制动部的磁铁部与第一凸缘的磁性部相对配置来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使第一制动部与卷筒的第一凸缘接触的情况下,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关于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磁性部具有与磁铁部相对的平坦面。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通过将第一制动部的磁铁部与第一凸缘的磁性部的平坦面相对配置,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关于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第一凸缘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部构成。第一制动部具有与磁性部相对配置的磁铁部。第一调整部通过变更磁性部与磁铁部之间的相对距离来调整第一制动力。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仅变更磁性部与磁铁部之间的相对距离便能够容易地调整钓鱼者所期望的第一制动力。
关于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将手柄的旋转传递给卷筒。驱动机构配置于第一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第一制动部及驱动机构配置于第一主体部。旋转传递机构配置于第二主体部。即便如此构成,第一制动部也能够直接对卷筒的第一凸缘进行制动。即,本双轴承卷线器能够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关于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第二制动部。第二制动部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二制动部配置于第二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第一制动部配置于第一主体部,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二制动部配置于第二主体部,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制动部及第二制动部这两者来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关于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第七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第二制动部响应于卷筒的旋转而与第二主体部接触,利用摩擦力来对卷筒进行制动。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第二制动部响应于卷筒的旋转而与第二主体部接触,对卷筒产生摩擦力。因此,能够直接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即,本双轴承卷线器能够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关于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第二调整部。第二调整部配置于第二主体部。第二调整部调整第二制动部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力。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卷线器中,利用第二调整部来调整第二制动部的第二制动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钓鱼者所期望的第二制动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双轴承卷线器能够有效地对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轴承卷线器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卷线器的剖视图。
图3是卷筒轴的中央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卷筒、第一制动部、第一调整部、第二制动部、以及第二调整部时的图。
图5是从轴向外侧观察旋转传递机构、第二制动部、第二调整部、以及卷筒时的图。
图6是第一制动部及第一调整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中的卷筒轴的中央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轴承卷线器1具备卷线器主体3、手柄5、驱动机构7、卷筒轴9、卷筒11、均匀绕线机构13、以及旋转传递机构15。如图2所示,双轴承卷线器1还具备第一制动部17、第一调整部19、第二制动部21、以及第二调整部23。
此外,在下文中,如图2所示,卷筒轴9的轴心X1延伸的方向、或者沿着卷筒轴9的轴心X1的方向记为“轴向”。卷筒轴9的轴心X1与卷筒11的旋转中心X2同心。即,“轴向”也可以解释为卷筒11的旋转中心X2延伸的方向以及/或者沿着卷筒11的旋转中心X2的方向。
远离卷筒轴9的轴心X1的方向以及/或者远离卷筒11的旋转中心X2的方向记为“径向”。围绕卷筒轴9的轴心X1的方向以及/或者围绕卷筒11的旋转中心X2的方向记为“周向”。
(卷线器主体)
如图1及图2所示,卷线器主体3具有第一主体部25、第二主体部27、以及连结部31。第一主体部25具有第一框架33和第一侧盖35。第一框架33将卷筒轴9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2所示,第一框架33包括第一侧板33a。第一侧板33a在轴向上配置于卷筒11与手柄5之间。例如,第一侧板33a在轴向上配置于卷筒11与第一侧盖35之间。第一侧盖35配置于手柄5与第一框架33之间。
第一侧盖35以覆盖第一侧板33a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框架33。在第一侧盖35与第一侧板33a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S。第一侧盖35将卷筒轴9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主体部27在轴向上与第一主体部25相对配置。第二主体部27具有第二框架37及第二侧盖39。如图2所示,第二框架37支撑卷筒轴9并使之能够旋转。例如,第二框架37支撑卷筒轴9的第二端部9b(后述)并使之能够旋转。
详细来说,第二框架37包括第二侧板37a和卷筒轴支撑部37b。第二侧板37a在轴向上与第一侧板33a相对配置。卷筒轴支撑部37b安装于第二侧板37a。卷筒轴支撑部37b支撑卷筒轴9并使之能够旋转。在卷筒轴支撑部37b固定有被接触环37c。后述第二制动部21的接触部63与被接触环37c接触。
第二侧盖39以覆盖第二框架37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框架37。例如,第二侧盖39以覆盖卷筒轴支撑部37b的方式安装于第二侧板37a。
连结部31连结第一主体部25和第二主体部27。例如,连结部31连结第一框架33和第二框架37。连结部31与第一框架33及第二框架37一体形成。
(手柄)
如图1所示,手柄5可旋转地支撑于卷线器主体3。例如,如图2所示,手柄5连接于驱动机构7。手柄5经由驱动机构7而可旋转地支撑于卷线器主体3。
(驱动机构)
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7将手柄5的旋转传递给卷筒11。驱动机构7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例如,驱动机构7配置于第一侧盖35与第一侧板33a之间的内部空间S。驱动机构7具有手柄轴7a、驱动齿轮7b、以及小齿轮7c。
手柄轴7a由第一主体部25支撑且能够旋转。例如,手柄轴7a被第一侧盖35及第一框架33可旋转地支撑。手柄5安装于手柄轴7a。
手柄5与手柄轴7a一体旋转。驱动齿轮7b安装于手柄轴7a。驱动齿轮7b与手柄轴7a一体旋转。驱动齿轮7b与小齿轮7c啮合。
小齿轮7c形成为筒状。小齿轮7c配置于卷筒轴9的径向外侧。小齿轮7c经由轴承41a而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一侧盖35。小齿轮7c经由轴承41d而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一侧板33a。小齿轮7c的旋转经由离合器机构而传递给卷筒轴9。离合器机构的结构与以往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本文中省略离合器机构的详细说明。
驱动机构7中,手柄5的旋转经由手柄轴7a和驱动齿轮7b而传递给小齿轮7c。当离合器机构开启时,小齿轮7c的旋转传递给卷筒轴9。另一方面,当离合器机构关闭时,小齿轮7c的旋转不传递给卷筒轴9。
(卷筒轴)
如图2所示,卷筒轴9具有第一端部9a、第二端部9b(第二被支撑部的一例)、以及中央部9c(第一被支撑部的一例)。卷筒轴9还具有环状槽10。
第一端部9a为第一侧盖35侧的端部。第一端部9a经由轴承41a而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一侧盖35。
第二端部9b设置于后述卷筒11的第二凸缘47侧。例如,第二端部9b设置于第二主体部27侧。详细来说,第二端部9b设置于卷筒轴支撑部37b侧。第二端部9b经由轴承41b而可旋转地支撑于卷筒轴支撑部37b。
中央部9c设置在第一端部9a与第二端部9b之间。中央部9c设置于后述卷筒11的第一凸缘46侧。例如,中央部9c设置于第一主体部25侧。详细来说,中央部9c设置于第一侧板33a侧。中央部9c经由轴承41c而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一侧板33a。
如图3所示,环状槽10设置在卷筒轴9的外周面。环状槽10在轴向上配置于轴承41c与后述卷筒11的卷线躯干部45之间。O形环43配置于环状槽10。
环状槽10的底面10a从第一端部9a侧的壁面朝向第二端部9b侧的壁面扩大直径。通过该结构,在O形环43配置于环状槽10的底面10a的状态下,O形环43按压轴承41c的内轮。在O形环43与上述卷线躯干部45的轴向端之间设置有间隙。
(卷筒)
如图2所示,卷筒11安装于卷筒轴9。卷筒11与卷筒轴9一体旋转。卷筒11具有卷线躯干部45、第一凸缘46、第二凸缘47、以及筒状部49。钓线卷绕于卷线躯干部45。卷线躯干部45以与卷筒轴9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卷筒轴9的外周面。
如图4所示,第一凸缘46及第二凸缘47配置于卷线躯干部45的两端部。第一凸缘46及第二凸缘47从卷线躯干部45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一凸缘46及第二凸缘47彼此相对配置。第一凸缘46及第二凸缘47与卷线躯干部45一体形成。
如图2所示,第一凸缘46配置于第一侧板33a侧。如图4所示,第一凸缘46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部50构成。磁性部50由能够带磁性的物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第一凸缘46由磁性部50构成。也可以是整个卷筒11由磁性部50构成。也可以对磁性部50实施磁化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磁性部50与第一凸缘46的主体部一体形成的情况的例子。也可以通过对第一凸缘46的主体部安装分体的磁性部50而构成第一凸缘46。
第一凸缘46即磁性部50具有平坦面50a。平坦面50a形成磁性部50的轴向外侧面。平坦面50a与卷筒11的旋转中心X2正交,且在绕卷筒11的旋转中心X2的周向上形成为环状。平坦面50a与后述第一制动部17的磁体51相对。
如图2所示,第二凸缘47配置于第二侧板37a侧。如图4所示,第二凸缘47在轴向上与卷筒轴支撑部37b相对配置。第二凸缘47中最薄部分的厚度比第一凸缘46中最薄部分的厚度小。
筒状部49从卷线躯干部45沿轴向突出。筒状部49与卷线躯干部45一体形成。筒状部49支撑第二制动部21。筒状部49与第二制动部21一体旋转。筒状部49配置于后述被接触环37c的径向内侧。
(均匀绕线机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均匀绕线机构13与卷筒11的旋转连动而使钓线引导件沿着轴向往返移动。例如,如图2所示,卷筒11的旋转经由卷筒轴9及旋转传递机构15而传递给均匀绕线机构13。由此,在均匀绕线机构13中,钓线引导件沿着卷筒轴9的轴向往返移动。
均匀绕线机构13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与第二主体部27之间。均匀绕线机构13的结构与以往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本文中省略均匀绕线机构13的详细说明。
(旋转传递机构)
如图2所示,旋转传递机构15将卷筒11的旋转传递给均匀绕线机构13。旋转传递机构15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7。如图5所示,旋转传递机构15具有第一齿轮15a、第二齿轮15b、以及第三齿轮15c。第一齿轮15a设置在卷筒轴9上。第一齿轮15a与卷筒轴9一体旋转。
第二齿轮15b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框架37,例如可旋转地支撑于卷筒轴支撑部37b。第二齿轮15b与第一齿轮15a及第三齿轮15c啮合。第三齿轮15c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框架37,例如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侧板37a。第三齿轮15c与第二齿轮15b及均匀绕线机构13的被动齿轮13a啮合。
(第一制动部)
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制动部17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一制动部17在接近第一凸缘46的轴向、以及远离第一凸缘46的轴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第一制动部17以与第一凸缘46相对的方式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
例如,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制动部17为磁力制动。第一制动部17具有磁体51(磁铁部的一例)、磁体保持器52、以及从动凸轮53。
如图4所示,磁体51与第一凸缘46相对配置。例如,磁体51与第一凸缘46的磁性部50相对配置。详细来说,磁体51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凸缘46的平坦面50a与第一侧板33a(参照图2)之间。通过磁体51的磁力作用于第一凸缘46的平坦面50a来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如图4及图6所示,磁体保持器52保持磁体51。如图6所示,磁体保持器52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部25例如第一侧板33a在轴向上移动。磁体保持器52配置于第一侧板33a的凸座部33b的内部。
凸座部33b从第一侧板33a向第一侧盖35突出。凸座部33b具有与卷筒轴9的轴心X1平行的中心轴X3。磁体保持器52以无法绕中心轴X3而相对于凸座部33b旋转、且能够在沿着凸座部33b的中心轴X3的轴向上相对于凸座部33b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凸座部33b的内部。
如图4及图6所示,从动凸轮53安装于磁体保持器52。例如,如图6所示,从动凸轮53隔着垫圈56而安装于磁体保持器52。从动凸轮53通过固定螺钉54而固定于磁体保持器52。
从动凸轮53以无法绕凸座部33b的中心轴X3而相对于磁体保持器52旋转、且能够与磁体保持器52一起在沿着凸座部33b的中心轴X3的轴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磁体保持器52。
如图4及图6所示,从动凸轮53具有凸轮突起53a。凸轮突起53a设置在从动凸轮53的外表面。凸轮突起53a朝向远离凸座部33b的中心轴X3的径向,自从动凸轮53的外表面突出。
(第一调整部)
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调整部19调整第一制动部17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力。例如,第一调整部19使第一制动部17的磁体51在接近第一凸缘46的磁性部50的轴向、以及远离第一凸缘46的磁性部50的轴向上移动。
详细来说,如图4所示,第一调整部19使第一制动部17的磁体51在接近第一凸缘46的平坦面50a的轴向、以及远离第一凸缘46的平坦面50a的轴向上移动。通过该移动来变更第一制动部17的磁体51与第一凸缘46的相对距离,从而调整第一制动力。
如图6所示,第一调整部19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调整部19具有操作柄55和操作凸轮57。操作柄55在第一侧盖35侧安装于第一侧板33a。操作柄55以能够相对于第一侧板33a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侧板33a。
如图6所示,操作柄55配置于第一侧板33a的凸座部33c。例如,凸座部33c从第一侧板33a向第一侧盖35突出。凸座部33c具有与卷筒轴9的轴心X1平行的中心轴X4。
如图4及图6所示,操作柄55具有柄部55a和安装部55b。如图6所示,柄部55a在沿着凸座部33c的中心轴X4的轴向上与第一侧板33a隔开间隔配置。
安装部55b与柄部55a一体形成。安装部55b形成为轴状。安装部55b配置于第一侧板33a的凸座部33c。安装部55b通过定位部件、例如螺钉58而定位于第一侧板33a。例如,安装部55b通过螺钉58从第一凸缘46侧定位于第一侧板33a。
操作凸轮57在沿着凸座部33c的中心轴X4的轴向上配置于第一侧板33a与操作柄55的柄部55a之间。操作凸轮57以与操作柄55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于操作柄55。
如图6所示,操作凸轮57具有卡止突起57a和凸轮槽57b(参照图4)。卡止突起57a卡合于操作柄55。例如,卡止突起57a卡合于柄部55a的孔部55a1。由此,操作凸轮57与操作柄55一体旋转。
如图4所示,凸轮槽57b设置于操作柄55的外周面。例如,凸轮槽57b在操作柄55的外周面上呈螺旋状延伸。从动凸轮53的凸轮突起53a卡合于凸轮槽57b。
若操作柄55绕凸座部33c的中心轴X4旋转,则操作凸轮57与操作柄55一起绕凸座部33c的中心轴X3旋转。此时,从动凸轮53的凸轮突起53a在沿着凸座部33b的中心轴X3的轴向上被操作凸轮57的凸轮槽57b的壁部按压。由此,从动凸轮53、磁体保持器52、以及磁体51在沿着凸座部33b的中心轴X3的轴向上移动。
例如,在图6的状态下,若操作柄55及操作凸轮57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则磁体51接近第一凸缘46的平坦面50a。在该状态下,若操作柄55及操作凸轮57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则磁体51远离第一凸缘46的平坦面50a。
通过像这样使操作柄55及操作凸轮57动作,来变更第一制动部17的磁体51与第一凸缘46的相对距离。通过变更该相对距离来调整第一制动力。
(第二制动部)
如图2所示,第二制动部21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7。如图5所示,第二制动部21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二制动部21响应于卷筒11的旋转而与第二主体部27接触,利用摩擦力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制动部21是离心制动。第二制动部21具有支撑部61、多个支撑轴62、以及多个接触部63。
支撑部61与卷筒11一体旋转。例如,支撑部61固定于卷筒11的筒状部49的外周面。支撑部61形成为环状。支撑部61具有多个收纳凹部61a。多个收纳凹部61a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于支撑部61的外周面。
多个支撑轴62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于支撑部61。例如,多个支撑轴62各自分别固定于多个收纳凹部61a的底部。多个支撑轴62分别沿着径向延伸。
多个接触部63与被接触环37c接触。多个接触部63在径向上配置于多个收纳凹部61a的底部与被接触环37c之间。各接触部63以能够沿着各支撑轴62在径向上移动的方式由各支撑轴62支撑。例如,各接触部63形成为帽状。
在第二制动部21中,通过卷筒11的旋转而对多个接触部63作用离心力。多个接触部63因该离心力而沿着多个支撑轴62在径向上移动,与被接触环37c接触。在多个接触部63与被接触环37c接触的状态下,多个接触部63与被接触环37c之间产生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来对卷筒11进行制动。
(第二调整部)
如图2所示,第二调整部23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7。如图5所示,第二调整部23调整第二制动部21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力。
第二调整部23构成为能够限制多个接触部63中的至少一个与被接触环37c的接触。例如,第二调整部23具有多对爪部23a。各对爪部23a设置于多个收纳凹部61a的每一个。详细来说,各对爪部23a以能够卡合于各接触部63的凸缘部63a的方式,在各收纳凹部61a中从彼此相对的壁部突出。
在第二调整部23中,当多个接触部63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部63的凸缘部63a在径向上配置于1对爪部23a与收纳凹部61a的底部之间的情况下,多个接触部63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部43在径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此处被限制的多个接触部63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部63不与被接触环37c接触。
当多个接触部63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部63的凸缘部63a在径向上配置于一对爪部23a与被接触环37c之间时,多个接触部63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部63能够在径向上移动。此处,可移动地配置的多个接触部63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部63与被接触环37c接触。这样一来,在第二调整部23中,通过使接触部63选择性地与被接触环37c接触而调整第二制动力。
上述双轴承卷线器1具有如下特征。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第一制动部17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旋转传递机构15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7。在该状态下,第一制动部17以与卷筒11的第一凸缘46相对的方式配置,并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通过该结构,第一制动部17能够经由第一凸缘46直接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即,本双轴承卷线器1能够有效地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利用第一调整部19来调整第一制动部17的第一制动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钓鱼者所期望的第一制动力。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通过将第一制动部17的磁体51与第一凸缘46的磁性部50相对配置,来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该结构能够在不使第一制动部17与卷筒11的第一凸缘46接触的情况下而有效地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通过将第一制动部17的磁体51与第一凸缘46的磁性部50的平坦面50a相对配置,能够更有效地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仅变更磁性部50与磁体51之间的相对距离便能够容易地调整钓鱼者所期望的第一制动力。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第一制动部17及驱动机构7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旋转传递机构15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7。即便如此构成,第一制动部17也能够直接对卷筒11的第一凸缘46进行制动。即,本双轴承卷线器1能够有效地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第一制动部17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5,并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二制动部21配置于第二主体部27,并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制动部17及第二制动部21两者来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第二制动部21响应于卷筒11的旋转而与第二主体部27接触,对卷筒11产生摩擦力。由此,能够直接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即,本双轴承卷线器1能够有效地对卷筒11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双轴承卷线器1中,利用第二调整部23来调整第二制动部21的第二制动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钓鱼者所期望的第二制动力。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O形环43配置于环状槽10且O形环43按压轴承41c的内轮的情况的例子。按压轴承41c的内轮的结构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构成。
在该情况下,筒状部件65配置于O形环43的径向外侧。筒状部件65的一端部65a配置于卷筒轴9的外周面。筒状部件65的一端部65a与轴承41c的内轮接触。
筒状部件65的内周面65b从筒状部件65的一端部65a向筒状部件65的另一端部扩大直径。在该结构中,O形环43在配置于环状槽10的底面10a的状态下,按压筒状部件65的内周面。筒状部件65利用O形环43的按压力来按压轴承41c的内轮。在筒状部件65与上述卷线躯干部45的轴向一端之间设置有间隙。
符号说明:
1 双轴承卷线器
3 卷线器主体
5 手柄
7 驱动机构
9 卷筒轴
9b第二端部
9c中央部
11卷筒
13均匀绕线机构
15旋转传递机构
17第一制动部
19第一调整部
21第二制动部
25第一主体部
27第二主体部
45卷线躯干部
46第一凸缘
47第二凸缘
50磁性部
50a平坦面。

Claims (9)

1.一种双轴承卷线器,其具备:
卷筒,其具有供钓线卷绕的卷线躯干部、配置于所述卷线躯干部的两端部且在所述卷线躯干部的径向上从所述卷线躯干部延伸的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
卷筒轴,其具有所述第一凸缘侧的第一被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凸缘侧的第二被支撑部,并且与所述卷筒一体旋转;
卷线器主体,其具有将所述第一被支撑部旋转支撑的第一主体部、和将所述第二被支撑部旋转支撑的第二主体部;
均匀绕线机构,其与所述卷筒的旋转连动而使钓线引导件沿着所述卷筒轴的轴向往返移动;
第一制动部,其以与所述第一凸缘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且对所述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以及
旋转传递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将所述卷筒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均匀绕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
第一调整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调整所述第一制动部对所述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其中,
所述第一凸缘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部构成,
所述第一制动部具有与所述磁性部相对配置的磁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其中,
所述磁性部具有与所述磁铁部相对的平坦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其中,
所述第一凸缘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部构成,
所述第一制动部具有与所述磁性部相对配置的磁铁部,
所述第一调整部通过变更所述磁性部与所述磁铁部之间的相对距离来调整所述第一制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
驱动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将手柄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
第二制动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对所述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其中,
所述第二制动部响应于所述卷筒的旋转而与所述第二主体部接触,利用摩擦力来制动所述卷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卷线器,还具备:
第二调整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调整所述第二制动部对所述卷筒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力。
CN202310629278.4A 2022-05-30 2023-05-30 双轴承卷线器 Pending CN1171369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8051 2022-05-30
JP2022088051A JP2023175553A (ja) 2022-05-30 2022-05-30 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6919A true CN117136919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77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9278.4A Pending CN117136919A (zh) 2022-05-30 2023-05-30 双轴承卷线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0397A1 (zh)
JP (1) JP2023175553A (zh)
KR (1) KR20230166877A (zh)
CN (1) CN117136919A (zh)
TW (1) TW20234568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9724B2 (ja) 2018-12-26 2022-06-0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75553A (ja) 2023-12-12
KR20230166877A (ko) 2023-12-07
US20230380397A1 (en) 2023-11-30
TW202345684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8081B1 (ko) 롤러 클러치
CN107801700B (zh) 双轴承绕线轮
CN110731319B (zh) 钓鱼用渔线轮
CN117136919A (zh) 双轴承卷线器
CN109105345B (zh) 双轴承绕线轮
KR102562262B1 (ko) 양 베어링 릴
JPH0810281Y2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114762493A (zh) 双轴承渔线轮
CN115226682A (zh) 钓鱼用渔线轮
US11102967B2 (en) Sound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JP2523890Y2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108935358B (zh) 双轴承绕线轮
US7614575B2 (en) Electric reel for fishing
JP7412294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及び釣り用リール
US10609917B2 (en) Dual-bearing reel
US20190029242A1 (en) Roller clutch for fishing reel
KR20230055348A (ko) 양 베어링 릴
US11241000B2 (en) Dual-bearing reel
CN116158412A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US10561130B2 (en) Roller clutch for fishing reel
CN116491482A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H086462Y2 (ja) 両軸受リール
KR20220154010A (ko) 양 베어링 릴
TW202400012A (zh) 雙軸承捲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