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8412A -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58412A CN116158412A CN202211481577.XA CN202211481577A CN116158412A CN 116158412 A CN116158412 A CN 116158412A CN 202211481577 A CN202211481577 A CN 202211481577A CN 116158412 A CN116158412 A CN 1161584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ol
- cam
- main body
- axial direction
- br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03 hoof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01K89/01557—Centrifuga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相对于卷筒适当地作用制动力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卷筒制动装置(13)具备制动鼓(51)和旋转构造(53)。旋转构造(53)在轴向上配置于卷筒(5)及制动鼓(51)之间。旋转构造(53)具有支承部(65)、制动蹄(67)、施力部件(69)。支承部(65)与卷筒轴(11)联动地旋转。制动蹄(67)与制动鼓(51)的锥面(58)接触。施力部件(69)对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一方向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另一方施力。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一方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另一方在轴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双轴承绕线轮中有具有卷筒制动装置的双轴承绕线轮,前述卷筒制动装置利用离心力将卷筒的旋转制动(参照专利文献1)。卷筒制动装置中,卷筒及旋转部件装配于卷筒轴。制动蹄能够摆动地装配于旋转部件。制动蹄经由旋转部件与卷筒的旋转联动地相对于制动鼓滑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2123号公报。
以往的卷筒制动装置中,卷筒及旋转部件与卷筒轴一同旋转时,与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的平方成比例的离心力作用于制动蹄,在制动蹄及制动鼓之间产生摩擦力。即,卷筒及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越大,卷筒的制动力越急剧变大。
因此,若在卷筒及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为高速时卷筒的制动力过度地急剧变大,则有飞行距离下降的可能。此外,在卷筒及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从卷筒及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为高速的状态下降的情况下,上述的摩擦力急剧变小,卷筒的制动力变得过小。该情况下,有发生反冲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相对于卷筒适当地作用制动力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借助离心力将卷筒制动,前述卷筒与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的卷筒轴一体地旋转。
卷筒制动装置具备制动鼓、旋转构造。制动鼓设置于绕线轮主体。制动鼓在卷筒轴的旋转轴心延伸的轴向上与卷筒并排地配置。制动鼓在外周面具有向卷筒缩径的锥面。
旋转构造在轴向上配置于卷筒及制动鼓之间。旋转构造具有支承部、制动蹄、施力部件。支承部与卷筒轴联动地旋转。制动蹄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支承部。制动蹄的重心在从旋转轴心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制动鼓的外侧。制动蹄与制动鼓的锥面接触。
施力部件对支承部及制动鼓的某一方向支承部及制动鼓的某另一方施力。支承部及制动鼓的某一方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支承部及制动鼓的某另一方在轴向上移动。
本卷筒制动装置中,制动蹄与制动鼓的锥面接触的状态下,卷筒及支承部的旋转速度变为高速时,制动蹄推压制动鼓的锥面的力变大,支承部及制动鼓彼此离开。由此,制动蹄与锥面的小径侧接触,所以能够使卷筒的制动力下降。即,根据本卷筒制动装置,能够解决由于卷筒的制动力的增加而飞行距离下降的现有技术的问题。
此外,本卷筒制动装置中,卷筒及支承部的旋转速度从卷筒及支承部的旋转速度为高速的状态下降的情况下,支承部及制动鼓由于施力部件而彼此接近。由此,制动蹄与制动鼓的大径侧接触,所以能够使卷筒的制动力恢复。即,根据本卷筒制动装置,能够解决由于卷筒的制动力的减少而发生反冲的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地,旋转构造还具有凸轮机构。该情况下,凸轮机构将能够相对于制动鼓沿轴向移动的支承部沿从制动鼓离开轴向引导。支承部在轴向上配置于凸轮机构及施力部件之间。借助该结构,能够使支承部及制动鼓的某一方相对于支承部及制动鼓的某另一方在轴向上适当地移动。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该情况下,凸轮部具有与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第1主体部、从第1主体部向支承部突出的突出部。凸轮承接部具有与支承部一体地旋转的第2主体部、设置于第2主体部而与突出部卡合的凹部。这里,突出部具有在绕旋转轴心的周向上彼此相向的一对倾斜面。一对倾斜面的周向间隔向着朝向卷筒的轴向变小。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地,旋转构造还具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用于将支承部在初始位置定位。支承部能够相对于制动鼓沿轴向移动。支承部在轴向上配置于定位部件及施力部件之间。借助该结构,能够将支承部在初始位置适当地定位。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凸轮部具有与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第1主体部、从第1主体部向支承部突出的突出部。凸轮承接部具有在轴向上与第1主体部相向地配置而与支承部一体地旋转的第2主体部、设置于第2主体部而与突出部卡合的凹部。借助该结构,能够使凸轮机构适当地工作。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凸轮部具有第1主体部和突出部,前述第1主体部包括与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筒状部及从筒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边部,前述突出部从凸边部向支承部突出。凸轮承接部具有在凸边部及支承部的轴向间在筒状部的外周面配置而与支承部一体地旋转的第2主体部、在第2主体部设置而与突出部卡合的凹部。
该结构中,凸轮承接部的第2主体部在第2凸边部及支承部的轴向间配置于筒状部的外周面。该状态下,凸轮承接部在筒状部的外周面上接近凸轮部或从凸轮部离开。由此,能够使凸轮承接部稳定地沿轴向移动。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优选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凸轮部具有与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第1主体部、从第1主体部向支承部突出的突出部。凸轮承接部具有与支承部一体地旋转的第2主体部、在第2主体部设置而与突出部卡合的凹部、从第2主体部突出的凸台部。第1主体部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卷筒轴的外周面卡合的非圆形孔、设置成与非圆形孔连通的圆形孔。凸台部在径向上配置于卷筒轴及圆形孔之间。
该结构中,凸台部的末端部被在凸轮部的圆形孔配置的状态下,凸轮承接部在卷筒轴上接近凸轮部或从凸轮部离开。借助该结构,能够使凸轮承接部稳定地沿轴向移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在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中,能够相对于卷筒适当地作用制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框、卷筒、卷筒轴及旋转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将旋转构造的附近放大的剖视图。
图5是凸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将变形例1的旋转构造的附近放大的剖视图。
图7是将变形例2的旋转构造的附近放大的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3的凸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变形例4的凸轮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如图1所示,具备绕线轮主体3、卷筒5、手柄7。如图2所示,双轴承绕线轮1还具备卷筒轴11、卷筒制动装置13。
另外,轴向是指卷筒轴11的旋转轴心X1延伸的方向。径向是指从卷筒轴11的旋转轴心X1垂直地离开的方向。周向是指绕着卷筒轴11的旋转轴心X1的方向。
如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3具有框31、第1侧罩33、第2侧罩35。框31具有第1侧板31a、第2侧板31b、多个连结部31c。
第1侧板31a及第2侧板31b在轴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侧板31a及第2侧板31b彼此经由多个连结部31c连结。第1侧板31a、第2侧板31b及多个连结部31c被一体地形成。
第1侧罩33装配于框31。第1侧罩33覆盖第1侧板31a。例如,第1侧罩33在与手柄7相反的一侧覆盖第1侧板31a。第1侧罩33具有筒状的轴支承部34。
轴支承部34在径向上配置于卷筒轴11的外侧。轴支承部34经由轴承37将卷筒轴11能够旋转地支承。在第1侧罩33及第1侧板31a之间,为了使卷筒制动装置13的制动鼓51(后述)沿轴向移动而配置操作部件61(后述)。
第2侧罩35装配于框31。第2侧罩35覆盖第2侧板31b。例如,第2侧罩35在与手柄7(参照图1)及第2侧板31b之间覆盖第2侧板31b。在第2侧罩35及第2侧板31b之间,配置用于将手柄7的旋转向卷筒5传递的旋转传递机构10。
卷筒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例如,卷筒5经由卷筒轴11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卷筒5具有卷线躯干部5a、凸台部5b、环状壁部5c。钓线缠绕于卷线躯干部5a。凸台部5b以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11。环状壁部5c将卷线躯干部5a及凸台部5b连结。例如,环状壁部5c与卷线躯干部5a及凸台部5b一体地形成。
如图1所示,手柄7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3。例如,手柄7经由图2中所示的驱动轴10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
图2中表示的旋转传递机构10是将手柄7的旋转向卷筒轴11传递的机构。旋转传递机构10配置于第2侧罩35及第2侧板31b之间。旋转传递机构10具有与手柄7一体地旋转的驱动轴10a、与驱动轴10a一体地旋转的驱动齿轮10b、与驱动齿轮10b啮合的行星齿轮10c。
手柄7旋转时,驱动轴10a、驱动齿轮10b及行星齿轮10c旋转。卷筒轴11被插通于行星齿轮10c的内周部。从行星齿轮10c向卷筒轴11的旋转经由图中未示出的离合器机构传递。
如图2所示,卷筒轴11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例如,卷筒轴11经由轴承37、39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1侧罩33的轴支承部34及第2侧板31b。卷筒5装配于卷筒轴11。
卷筒制动装置13借助离心力将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的卷筒5制动。如图2所示,卷筒制动装置13具备制动鼓51、旋转构造53。
制动鼓51在轴向上与卷筒5并排地配置。制动鼓51在径向上配置于第1侧罩33的轴支承部34的外侧。制动鼓51配置于制动蹄67(后述)的径向内侧。制动鼓51设置于绕线轮主体3。例如,制动鼓51经由移动机构55装配于第1侧罩33的轴支承部34。
如图3及图4所示,制动鼓51具有鼓主体57、锥面58。鼓主体57形成为筒状。鼓主体57配置于轴支承部34的外周面。锥面58设置于鼓主体57的一端部。例如,锥面58设置于鼓主体57的一端部的外周面。锥面58朝向卷筒5缩径。即,锥面58的外径随着接近卷筒5而变小。
如图4所示,制动鼓51构成为能够借助移动机构55沿轴向移动。移动机构55装配于第1侧罩33。移动机构55配置于第1侧罩33及第1侧板31a之间。移动机构55具有操作部件61和鼓凸轮63。
操作部件61在使制动鼓51沿轴向移动时被操作。操作部件61被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例如第1侧罩33的轴支承部34能够旋转地装配。操作部件61形成为环状。操作部件61在径向上配置于制动鼓51的外侧。操作部件61借助在第1侧罩33处装配的盖部件62被在轴向上定位。操作部件61与制动鼓51及鼓凸轮63卡合。
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在制动鼓51的外周面,形成沿轴向延伸的槽部51a。在操作部件61的内周面,形成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1凸部61a。第1凸部61a与制动鼓51的槽部51a卡合。由此,操作部件61及制动鼓51一体地旋转,制动鼓51相对于操作部件61沿轴向移动。
如图4所示,鼓凸轮63使制动鼓51沿轴向移动。鼓凸轮63配置于轴支承部34的外周面。例如,鼓凸轮63在径向上配置于轴支承部34及制动鼓51之间。鼓凸轮63与制动鼓51卡合,使制动鼓51沿轴向移动。
例如,如图3所示,在制动鼓51的内周面,形成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2凸部51b。如图4所示,在鼓凸轮63的外周面,形成沿周向及轴向延伸的螺旋槽63a。第2凸部51b与螺旋槽63a卡合。该状态下,操作部件61及制动鼓51一体地旋转时,第2凸部51b沿螺旋槽63a移动。由此,制动鼓51沿周向旋转的同时沿轴向移动。
如图2所示,旋转构造53在轴向上配置于卷筒5及制动鼓51之间。旋转构造53与卷筒轴11联动地旋转。如图3所示,旋转构造53具有蹄支承部65、多个(例如4个)制动蹄67、螺旋弹簧69(施力部件的一例)。旋转构造53还具有挡圈71(定位部件的一例)。旋转构造53还具有凸轮机构73。
蹄支承部65将制动蹄67能够摆动地支承。蹄支承部65与卷筒轴11联动地旋转。例如,蹄支承部65经由凸轮机构73与卷筒轴11旋转。蹄支承部65形成为圆板状。例如,蹄支承部65形成为碗状。
如图4所示,蹄支承部65在轴向上配置于挡圈71及螺旋弹簧69之间。例如,蹄支承部65在轴向上配置于凸轮机构73及螺旋弹簧69之间。详细地说,蹄支承部65在轴向上配置于凸轮承接部77的第1凸边部77a2(后述)及螺旋弹簧69之间。
蹄支承部65在径向上配置于卷筒轴11的外侧。蹄支承部6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制动鼓51沿轴向移动。例如,蹄支承部65与凸轮承接部77一同相对于制动鼓51沿轴向移动。蹄支承部65以与凸轮承接部77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装配于凸轮承接部77的第1筒状部77a1(后述)。蹄支承部65及凸轮承接部77经由凸轮机构73的凸轮部75(后述)与卷筒轴11旋转。
如图4所示,多个制动蹄67构成为能够与制动鼓51接触。多个制动蹄67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蹄支承部65。例如,各制动蹄67经由摆动轴68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蹄支承部65的外周部。各制动蹄67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各制动蹄67的重心G在径向上配置于制动鼓51的外侧。例如,蹄支承部65旋转时,离心力作用于各制动蹄67的重心G,各制动蹄67绕摆动轴68摆动。由此,各制动蹄67与制动鼓51的锥面58接触。
如图4所示,螺旋弹簧69对蹄支承部65向制动鼓51施力。螺旋弹簧69在压缩状态下配置于卷筒5及蹄支承部65的轴向间。例如,螺旋弹簧69的一端部在径向上配置于卷筒5的凸台部5b的外侧,与卷筒5的环状壁部5c抵接。螺旋弹簧69的另一端部与蹄支承部65抵接。
挡圈71用于将蹄支承部65在初始位置定位。挡圈71形成为C字形形状。挡圈71装配于卷筒轴11。例如,挡圈71装配于卷筒轴11的环状槽11a(参照图3)。
图3及图4中表示的凸轮机构73将蹄支承部65沿从制动鼓51离开的轴向引导。凸轮机构73具有凸轮部75和凸轮承接部77。如图4所示,凸轮部75在轴向上配置于挡圈71及凸轮承接部77之间。凸轮部75与挡圈71抵接。凸轮部75与凸轮承接部77卡合。
如图5所示,凸轮部75具有第1主体部75a和多个(例如2个)突出部75b。第1主体部75a以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11。例如,第1主体部75a形成为圆板状。第1主体部75a通过非圆形卡合装配于卷筒轴11的外表面。
由此,第1主体部75a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第1主体部75a配置于卷筒轴11的台阶壁11b(参照图3)及挡圈71之间。由此,第1主体部75a相对于卷筒轴11的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多个突出部75b与第1主体部75a一体地形成。多个突出部75b从第1主体部75a向蹄支承部65突出。多个突出部75b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各突出部75b具有在周向上彼此相向的一对倾斜面75b1。一对倾斜面75b1的周向间隔随着朝向卷筒5而变小。
如图5所示,凸轮承接部77具有第2主体部77a和多个(例如2个)凹部77b。第2主体部77a以与蹄支承部65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11。第2主体部77a在轴向上与第1主体部75a相向地配置。
例如,第2主体部77a具有第1筒状部77a1和第1凸边部77a2。第1筒状部77a1配置于卷筒轴11的外周面。第1筒状部77a1相对于卷筒轴11沿轴向移动。蹄支承部65固定于第1筒状部77a1的外周面,第1筒状部77a1与蹄支承部65一体地旋转。
第1凸边部77a2从第1筒状部77a1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为环状。如图4所示,第1凸边部77a2在轴向上配置于蹄支承部65及凸轮部75(第1主体部75a)之间。
如图5所示,多个凹部77b设置于第2主体部77a。例如,多个凹部77b设置于第1凸边部77a2。多个凹部77b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多个凹部77b与凸轮部75的多个突出部75b各别地相向地配置。多个凹部77b与凸轮部75的多个突出部75b各别地卡合。各凹部77b的壁部以沿着各突出部75b的倾斜面75b1的方式形成。各凹部77b的壁部能够相对于突出部75b的倾斜面75b1滑动。
具有上述的结构的卷筒制动装置13中,在凸轮承接部77的多个凹部77b与凸轮部75的多个突出部75b卡合的状态下,卷筒5及卷筒轴11旋转。该状态下,卷筒轴11的旋从凸轮部75向凸轮承接部77传递,从凸轮承接部77向蹄支承部65传递。
由此,卷筒轴11、凸轮机构73(凸轮部75及凸轮承接部77)及蹄支承部65旋转。该状态下,制动蹄67与制动鼓51的锥面58接触,制动蹄67相对于制动鼓51的锥面58滑动。
这里,卷筒5的旋转速度(蹄支承部65的旋转速度)变为高速、制动蹄67推压制动鼓51的锥面58的力变大的情况下,由于从制动鼓51的锥面58向制动蹄67作用的反作用力,蹄支承部65在轴向上从制动鼓51离开。
由此,制动蹄67与锥面58的小径侧接触,所以能够使卷筒5的制动力下降。即,卷筒制动装置13中,能够相对于卷筒5适当地作用制动力,使得即使卷筒5的旋转速度变为高速,也不使飞行距离下降。
此外,卷筒5的旋转速度从卷筒5的旋转速度(蹄支承部65的旋转速度)为高速的状态下降的情况下,从制动鼓51的锥面58向制动蹄67作用的反作用力变小,所以蹄支承部65被螺旋弹簧69推压,接近制动鼓51。
由此,制动蹄67与制动鼓51的大径侧接触,所以能够使卷筒5的制动力恢复。即,卷筒制动装置13中,能够相对于卷筒5适当地作用制动力,使得即使卷筒5的旋转速度从高速下降,也不发生反冲。
(变形例)
前述实施方式能够改变成以下的变形例1。
・变形例1
前述实施方式中,表示蹄支承部65相对于制动鼓51沿轴向移动的情况的示例。也可以取代该结构,如图6所示,构成为制动鼓51相对于蹄支承部65沿轴向移动。
该情况下,蹄支承部65被压入卷筒轴11,与卷筒轴11的环状凸部11c抵接。由此,蹄支承部65被相对于卷筒轴11在轴向上不能移动且不能旋转地装配。螺旋弹簧169(施力部件的一例)在轴向上配置于制动鼓51及第1侧罩33之间。
例如,在制动鼓51的鼓主体57的另一端侧形成台阶部57a。螺旋弹簧169的一端部配置于台阶部57a的外周面。螺旋弹簧169的一端部与台阶部57a的壁部抵接。螺旋弹簧169的另一端部在径向上配置于第1侧罩33的轴支承部34的外侧,例如配置于推压凸轮163的外侧。螺旋弹簧169的另一端部与推压部件165抵接。在第1侧罩33的轴支承部34的末端部,配置用于限制制动鼓51从第1侧罩33的轴支承部34脱离的O型圈170。
该情况下,通过操作操作部件61,推压部件165由于推压凸轮163而沿轴向移动。由此,推压部件165推压螺旋弹簧169的推压力的强弱被改变。另外,推压部件165的移动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55的鼓凸轮63的移动方式相同。
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卷筒5的旋转速度(蹄支承部65的旋转速度)变为高速时,制动鼓51从蹄支承部65离开,所以能够使制动蹄67在锥面58的小径侧接触。由此,能够相对于卷筒5适当地作用制动力,使得即使卷筒5的旋转速度变为高速,也不使飞行距离下降。
此外,卷筒5的旋转速度从卷筒5的旋转速度(蹄支承部65的旋转速度)为高速的状态下降时,制动鼓51被螺旋弹簧169推压,接近蹄支承部65,所以能够使制动蹄67在制动鼓51的大径侧接触。由此,能够相对于卷筒5适当地作用制动力,使得即使卷筒5的旋转速度从高速下降,也不发生反冲。
・变形例2
前述实施方式的凸轮机构73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构成。如图7所示,凸轮机构173具有凸轮部175和凸轮承接部177。凸轮部175具有筒状的第1主体部175a、在筒状的第1主体部175a的外周部设置的多个(例如2个)突出部75b(参照图5)。第1主体部175a具有第2筒状部175a1(筒状部的一例)和第2凸边部175a2(凸边部的一例)。
第2筒状部175a1形成为筒状。第2筒状部175a1的内表面通过非圆形卡合与卷筒轴11的外表面卡合。由此,第2筒状部175a1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第2筒状部175a1配置于卷筒轴11的台阶壁111b及挡圈71之间。由此,第2筒状部175a1相对于卷筒轴11的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第2凸边部175a2从第2筒状部175a1向径向外侧延伸。第2凸边部175a2与第2筒状部175a1一体地形成。第2凸边部175a2形成为环状。在第2凸边部175a2设置多个突出部75b(参照图5)。多个突出部75b在轴向上从第2凸边部175a2突出。
凸轮承接部177具有第2主体部177a和多个(例如2个)凹部77b(参照图5)。第2主体部177a以与蹄支承部65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装配于蹄支承部65。第2主体部177a也可以与蹄支承部65一体地形成。
第2主体部177a形成为筒状。第2主体部177a在第2凸边部175a2及蹄支承部65的轴向间配置于第2筒状部175a1的外周面。第2主体部177a相对于第2筒状部175a1相对地旋转。在第2主体部177a设置多个凹部77b(参照图5)。多个凹部77b与多个突出部75b各别地卡合。
该结构中,凸轮承接部177(第2主体部177a)在凸轮部175的第2凸边部175a2及蹄支承部65的轴向间配置于第2筒状部175a1的外周面。该状态下,凸轮承接部177在第2筒状部175a1的外周面上接近凸轮部175或从凸轮部175离开。由此,能够使凸轮承接部177稳定地沿轴向移动。
・变形例3
前述实施方式的凸轮机构73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构成。如图8所示,凸轮机构273具有凸轮部275和凸轮承接部277。凸轮部275具有筒状的第1主体部275a、在筒状的第1主体部275a的外周部设置的多个(例如2个)突出部75b。第1主体部275a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且相对于卷筒轴11的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第1主体部275a具有非圆形孔275a1和圆形孔275a2。非圆形孔275a1与卷筒轴11的外周面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由此,第1主体部275a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即,凸轮部275与卷筒轴11一体地旋转。
圆形孔275a2设置成与非圆形孔275a1连通。在圆形孔275a2处配置凸轮承接部277的凸台部77c(后述)。在第1主体部275a设置多个突出部75b。多个突出部75b在轴向上从第1主体部275a突出。
凸轮承接部277具有第2主体部77a、多个(例如2个)凹部77b、凸台部77c。第2主体部77a的结构及多个凹部77b的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关于与前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以前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为准。
凸台部77c从第2主体部77a突出。例如,凸台部77c在轴向上从第1筒状部77a1延伸。凸台部77c及第1筒状部77a1配置于卷筒轴11的外周面。凸台部77c及第1筒状部77a1相对于卷筒轴11相对旋转,且相对于卷筒轴11沿轴向移动。
凸台部77c配置于凸轮部275的圆形孔275a2。例如,凸台部77c的末端部配置于圆形孔275a2的状态下,凸台部77c的末端部在径向上配置于圆形孔275a2的内周面及卷筒轴11的外周面之间。
该结构中,凸轮承接部277的凸台部77c的末端部配置于凸轮部275的圆形孔275a2的状态下,凸轮承接部277在卷筒轴11上接近凸轮部275或从凸轮部275离开。借助该结构,能够使凸轮承接部277稳定地沿轴向移动。
・变形例4
前述实施方式的凸轮机构73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构成。如图9所示,凸轮机构373具有凸轮部275和凸轮承接部377。凸轮部275的结构与变形例3的结构相同。关于与变形例3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以变形例3的说明为准。
凸轮承接部377具有第2主体部377a、多个(例如2个)凹部77b、凸台部77c。第2主体部377a形成为筒状。第2主体部377a配置于卷筒轴11的外周面。在第2主体部377a的外周面装配图3及图4中表示的蹄支承部65。蹄支承部65与第2主体部377a一体地旋转。
多个凹部77b设置于第2主体部377a的外周部。凸台部77c从第2主体部377a突出。凸台部77c配置于卷筒轴11的外周面。第2主体部377a及凸台部77c相对于卷筒轴11相对旋转,且相对于卷筒轴11沿轴向移动。
该结构中,与变形例3同样地,凸轮承接部377的凸台部77c的末端部配置于凸轮部275的圆形孔275a2的状态下,凸轮承接部377在卷筒轴11上接近凸轮部275或从凸轮部275离开。借助该结构,能够使凸轮承接部377稳定地沿轴向移动。
附图标记说明
1 双轴承绕线轮
3 绕线轮主体
5 卷筒
11 卷筒轴
13 卷筒制动装置
51 制动鼓
53 旋转构造
57 鼓主体
58 锥面
65 蹄支承部
67 制动蹄
69、169 螺旋弹簧
71 挡圈
73 凸轮机构
75、175、275 凸轮部
75a、175a、275a 第1主体部
75b 突出部
75b1 倾斜面
77、177、277、377 凸轮承接部
77a、177a、277a、377a 第2主体部
77b 凹部
77c 凸台部
79 定位部件
79b 卡止部
175a1 第2筒状部
175a2 第2凸边部
275a1 非圆形孔
275a2 圆形孔
G 制动蹄的重心
X1 旋转轴心。
Claims (7)
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前述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借助离心力将卷筒制动,前述卷筒与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的卷筒轴一体地旋转,前述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制动鼓和旋转构造,
前述制动鼓设置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在前述卷筒轴的旋转轴心延伸的轴向上与前述卷筒并排地配置,在外周面具有向前述卷筒缩径的锥面,
前述旋转构造在前述轴向上配置于前述卷筒及前述制动鼓之间,
前述旋转构造具有支承部、制动蹄、施力部件,
前述支承部与前述卷筒轴联动地旋转,
前述制动蹄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前述支承部,在从前述旋转轴心离开的径向上,重心配置于前述制动鼓的外侧,与前述制动鼓的前述锥面接触,
前述施力部件对前述支承部及前述制动鼓的某一方向前述支承部及前述制动鼓的某另一方施力,
前述支承部及前述制动鼓的前述某一方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支承部及前述制动鼓的前述某另一方在前述轴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构造还具有凸轮机构,前述凸轮机构将能够相对于前述制动鼓沿前述轴向移动的前述支承部沿从前述制动鼓离开的前述轴向引导,
前述支承部在前述轴向上配置于前述凸轮机构及前述施力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
前述凸轮部具有与前述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第1主体部、从前述第1主体部向前述支承部突出的突出部,
前述凸轮承接部具有与前述支承部一体地旋转的第2主体部、在前述第2主体部设置而与前述突出部卡合的凹部,
前述突出部具有在绕前述旋转轴心的周向上彼此相向的一对倾斜面,
前述一对倾斜面的周向间隔向着朝向前述卷筒的前述轴向变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构造还具有定位部件,前述定位部件用于将能够相对于前述制动鼓沿前述轴向移动的前述支承部在初始位置定位,
前述支承部在前述轴向上配置于前述定位部件及前述施力部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
前述凸轮部具有与前述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第1主体部、从前述第1主体部向前述支承部突出的突出部,
前述凸轮承接部具有第2主体部和凹部,前述第2主体部在前述轴向上与前述第1主体部相向地配置,与前述支承部一体地旋转,前述凹部设置于前述第2主体部,与前述突出部卡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
前述凸轮部具有第1主体部和突出部,前述第1主体部包括与前述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筒状部及从前述筒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边部,前述突出部从前述凸边部向前述支承部突出,
前述凸轮承接部具有第2主体部和凹部,前述第2主体部在前述凸边部及前述支承部的轴向间配置于前述筒状部的外周面,与前述支承部一体地旋转,前述凹部设置于前述第2主体部,与前述突出部卡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和凸轮承接部,
前述凸轮部具有与前述卷筒轴一体地旋转的第1主体部、从前述第1主体部向前述支承部突出的突出部,
前述凸轮承接部具有与前述支承部一体地旋转的第2主体部、设置于前述第2主体部而与前述突出部卡合的凹部、从前述第2主体部突出的凸台部,
前述第1主体部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前述卷筒轴的外周面卡合的非圆形孔、设置成与前述非圆形孔连通的圆形孔,
前述凸台部在前述径向上配置于前述卷筒轴及前述圆形孔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90084 | 2021-11-24 | ||
JP2021190084 | 2021-11-24 | ||
JP2022072573A JP2023077375A (ja) | 2021-11-24 | 2022-04-26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JP2022-072573 | 2022-04-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8412A true CN116158412A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6384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81577.XA Pending CN116158412A (zh) | 2021-11-24 | 2022-11-24 |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7996B2 (zh) |
KR (1) | KR20230076736A (zh) |
CN (1) | CN116158412A (zh) |
TW (1) | TW202320632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30308A (en) * | 1984-07-25 | 1989-05-16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Multiple cam mag brake adjustment for bait cast reel |
JP2000354442A (ja) * | 1999-06-16 | 2000-12-26 | Shimano Inc |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
US6964387B2 (en) * | 2004-02-13 | 2005-11-15 | Doyo Engineering Co., Ltd. |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backlash of spool used in baitcasting reel |
US7108214B2 (en) * | 2004-12-27 | 2006-09-19 | Shimano Inc. | Drag control member attachment structure |
KR100702066B1 (ko) * | 2005-04-28 | 2007-03-30 | 연 석 노 | 베이트 캐스트 릴 |
JP5755044B2 (ja) * | 2011-06-20 | 2015-07-2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
JP6352756B2 (ja) * | 2014-09-30 | 2018-07-0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 |
JP6514021B2 (ja) | 2015-04-27 | 2019-05-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KR102095305B1 (ko) * | 2018-05-31 | 2020-04-01 |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가변식 스풀 플레이트를 구비한 베이트 캐스팅 릴 |
KR102233310B1 (ko) * | 2019-01-30 | 2021-03-29 |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원심력을 이용한 이동식 마그넷 브레이크를 구비한 낚시 릴 |
KR102280541B1 (ko) * | 2019-03-28 | 2021-07-26 |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이동식 관성력 브레이크를 구비한 낚시 릴 |
-
2022
- 2022-06-08 TW TW111121199A patent/TW202320632A/zh unknown
- 2022-07-15 KR KR1020220087304A patent/KR20230076736A/ko unknown
- 2022-08-29 US US17/897,532 patent/US11997996B2/en active Active
- 2022-11-24 CN CN202211481577.XA patent/CN116158412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997996B2 (en) | 2024-06-04 |
KR20230076736A (ko) | 2023-05-31 |
TW202320632A (zh) | 2023-06-01 |
US20230157268A1 (en) | 2023-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72285B (zh) | 双轴承渔线轮 | |
KR102442021B1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US11779000B2 (en) | One-way clutch unit for fishing reel and fishing reel | |
CN108967378B (zh) | 钓用绕线轮 | |
CN109105345B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US20070144838A1 (en) | Ball ramp brake | |
CN116158412A (zh) |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 |
CN114762493A (zh) | 双轴承渔线轮 | |
CN106172291B (zh) | 双轴承渔线轮 | |
TWI688337B (zh) | 雙軸承捲線器 | |
JP2023077375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
US11395482B2 (en) | Spinning reel | |
CN108935358B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JPH10178982A (ja) | 魚釣り用両軸受リール | |
JP2000262196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 |
TWI771487B (zh) | 釣具用捲線器的滾子離合器 | |
JPH11266758A (ja) | 両軸受け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 |
CN117136919A (zh) | 双轴承卷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