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33096B -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33096B
CN117133096B CN202311398675.1A CN202311398675A CN117133096B CN 117133096 B CN117133096 B CN 117133096B CN 202311398675 A CN202311398675 A CN 202311398675A CN 117133096 B CN117133096 B CN 117133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light
support
scene
emit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986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33096A (zh
Inventor
郭勇
吴云兵
李振中
周丽萍
李兵
熊乐
张鹏飞
王晓亮
赵晨光
应宇汀
吴雯珺
陆洪钢
陆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 Research Automobile Inspection Center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 Research Automobile Inspection Center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 Research Automobile Inspection Center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 Research Automobile Inspection Center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986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33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3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3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33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3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6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indicating a condition of sleep, e.g. anti-dozing al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8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vehicle drivers or machine op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4Resilient mountings, e.g. shock 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14Adjustable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14Adjustable mountings
    • F21V21/15Adjustable 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operation, e.g. by 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36Hoisting or lowering devices, e.g. for mainten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包括弧形轨道、试验车辆、仿人机器人及灯光模块,灯光模块包括安装架、第一升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发光组件和控制器,其中:第一升降支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电机可通过第一拉索驱使第一升降支架升降运动;第二升降支架设置在第一升降支架上,第一升降支架可通过第二拉索驱使第二升降支架升降运动;发光组件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上,其设有场景模拟机构,场景模拟机构可模拟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测试系统的测试准确度高,测试系统中的各个模块控制、调节简单,且安全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车辆会配置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DAMS),该系统会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并在确认驾驶员注意力分散时发出提示信息,比如: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因为疲劳驾驶、受外界环境干扰或做出与驾驶无关的动作,容易导致驾驶员无法专注执行驾驶任务,系统会发出提示信息。DAMS可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能。
在每个系列的车型出厂前,需要对车辆搭载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DAMS)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工作的可靠度。在测试试验过程中,需要在白天和夜晚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在测试试验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的还原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真实场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由于发光装置的价格昂贵,需要保证其使用寿命,防止被意外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还原真实度高,且测试准确度高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包括:
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处具有可供试验车辆驶入的敞口;
试验车辆,设置于所述敞口中,且所述弧形轨道沿所述试验车辆的车头周向排布;所述试验车辆上配置有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且所述试验车辆的驾驶位上设有仿人机器人;
灯光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轨道上;所述灯光模块包括安装架、第一升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发光组件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安装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轨道上,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控制所述灯光模块;
所述第一升降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之间设有第一拉索,且所述第一电机可通过所述第一拉索驱使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升降运动;
所述第二升降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与所述安装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索,且所述第二拉索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上绕过,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可通过所述第二拉索驱使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升降运动;
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照向所述仿人机器人,且其光照角度可调;所述发光组件上设有场景模拟机构,所述场景模拟机构可模拟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拉索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升降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一拉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拉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模拟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挡帘和卷轴,所述挡帘上设有所述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上,所述卷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挡帘可卷绕于所述卷轴,以使所述第二电机驱使所述卷轴转动进行场景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上具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以及呈间隔设置的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
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可升降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所述右支架可升降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之间;所述左支架上沿所述第一撑杆的两侧和所述第二撑杆的两侧,以及所述右支架上沿所述第三撑杆的两侧和所述第四撑杆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轮;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且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沿所述左支架的两侧以及所述右支架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滑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架的顶部以及所述右支架的顶部均设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的间距数值或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之间的间距数值中的最大值。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发光组件升降的位移;
所述安装架上分别设有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所述上限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上限位置,所述下限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下限位置;
所述灯光模块上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照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模块可在所述弧形轨道上沿所述车头周向滑动的角度大于180度,且靠近所述弧形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件,以限制所述灯光模块的滑动角度;
所述弧形轨道包括多个依次可拆卸邻接的弧轨单元,所述弧轨单元均包括有内弧轨和外弧轨,所述内弧轨和所述外弧轨呈同心设置;所述安装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弧轨和外弧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帘上设有多个欧洲道路标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方法,采用上述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灯光模块沿着所述弧形轨道滑动到预设位置;
启动所述第一电机,其通过所述第一拉索驱使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升降运动,且所述第一升降支架通过所述第二拉索驱使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升降运动,升降调节所述发光组件;并将所述发光组件的照明角度调节到预设值;
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直接射向所述仿人机器人,或者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树荫场景或隧道场景或太阳光场景后射向所述仿人机器人;
所述仿人机器人进行闭眼或打哈欠或向左转头或向右转头或抬头或低头或打电话或抽烟动作;
判断所述试验车辆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是否发出警报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灯光模块中的第一升降支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升降支架设置在第一升降支架上,发光组件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上。在对发光组件的光照位置以及光照角度进行调节时,第一电机通过第一拉索拉动第一升降支架沿着安装架升降运动,与此同时在第一升降支架升降过程中会通过第二拉索驱使第二升降支架升降运动,实现二级升降调节,保证发光组件的升降平稳,且传动效率高。通过本方案的二级升降调节实现发光组件的升降运动,可保证发光组件具有足够的升降运动行程,而且当不进行试验时,将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运动至最低点,可保证灯光模块整体占用的空间小。在测试实验过程中,发光组件相当于被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进行依次举升,当第二拉索断裂时,第二升降支架和发光组件下降的距离较小,且可利用第一拉索的柔性连接吸收部分下降能量,减小冲击,防止发光组件受损;当第一拉索断裂时,第一升降支架下降时由自身的刚性限位吸收下降能量,发光组件和第二升降支架下降时可利用第二拉索的柔性吸收部分下降能量,减小冲击,防止发光组件受损。相比于一般的一级升降运动机构以及刚性升降机构,本方案通过二级升降发光组件可有效保证发光组件的使用安全性能,保证其使用寿命,且传动效率高。
本发明中,在发光组件上设置了场景模拟机构,该场景模拟机构可模拟汽车行驶在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等场景,尽可能多的还原汽车在行驶时所涉及的真实场景,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地,通过电机驱使卷轴转动,对挡帘进行卷绕,实现场景模拟机构在各个场景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测试系统中引入仿人机器人测试车辆DAMS系统的可靠性,可提高其检出率和准确率,因为仿人机器人能实现较好的动作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灯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光组件和场景模拟机构的装配图;
图7为图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在安装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第一升降支架在安装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原理图;
图11为测试过程中灯光模块在车辆周向的轨迹图;
图12为灯光模块对试验车辆的光照角度示意图。
图中:
1、弧形轨道;10、敞口;11、弧轨单元;111、内弧轨;112、外弧轨;
2、试验车辆;20、仿人机器人;
3、灯光模块;30、角度传感器;
31、安装架;310、第二滑轮;311、第一撑杆;312、第二撑杆;313、第三撑杆;314、第四撑杆;315、位移传感器;316、上限位传感器;317、下限位传感器;32、第一升降支架;320、第一滑轮;321、第三滑轮;322、左支架;323、右支架;324、限位杆;33、第二升降支架;330、滑动轮;34、发光组件;35、控制器;36、第一电机;37、第一拉索;38、第二拉索;39、场景模拟机构;390、第二电机;391、挡帘;392、卷轴;39A、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主要包括:弧形轨道1、试验车辆2和灯光模块3,该测试系统可对试验车辆2上搭载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进行测试。
弧形轨道1处具有可供试验车辆2驶入的敞口10,在测试过程中,试验车辆2处于该弧形轨道1的敞口10处。无需设置整圈的轨道,可节省原材料成本,且同样能满足试验要求。本实施例中,弧形轨道1包括多个依次可拆卸邻接的弧轨单元11,多个弧轨单元11依次可拆卸邻接,方便拆装,且在搬运和存放时,多个弧形单元可依次叠放,可节省弧形轨道1占用的空间。其中,本实施例附图中设置了五个弧轨单元11,五个弧轨单元11的结构可设置成一致,方便拼接。在最左端和最右端的弧轨单元11上均设置了限位件,用来限制灯光模块3滑动的极限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弧轨单元11整体呈扇环形状,其均包括有内弧轨111和外弧轨112,内弧轨111和外弧轨112均由弧形方管制成,内弧轨111和外弧轨112呈同心设置,且内弧轨111和外弧轨11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接板连接。当相邻的两个弧轨单元11对接后,两个相邻弧轨单元11的两内弧轨111可无缝对接,两个相邻弧轨单元11的两外弧轨112也可无缝对接,灯光模块3中的安装架31可滑动地设置在内弧轨111和外弧轨112上,保证灯光模块3的滑动平稳。
作为优选,多个弧轨单元11的外弧轨112上设置了一齿条(图中未标注),在灯光模块3的安装座上设置了电机(图中未标注)和齿轮(图中未标注),且其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当电机驱使齿轮转动时,齿轮与齿轮啮合,使得安装座沿着弧形轨道1滑动。为了减小安装座的摩擦力,在安装座上设置了多个行走滑轮,行走滑轮在内弧轨111和外弧轨112上滑动。
本实施例的测试系统中,试验车辆2设置于敞口10中,且弧形轨道1沿试验车辆2的车头周向排布,以方便在弧形轨道1上的灯光模块3发出的光可射向车头。试验车辆2上配置有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且试验车辆2的驾驶位上设有仿人机器人20,通过仿人机器人20模拟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各种动作,检测车辆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反馈。本实施例的测试系统中引入仿人机器人20测试试验车辆2上DAMS系统的可靠性,可提高其检出率和准确率,因为仿人机器人20能实现较好的动作一致性。
如图4-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灯光模块3可滑动地设置在弧形轨道1上。灯光模块3主要包括安装架31、第一升降支架32、第二升降支架33、发光组件34和控制器35,其中:安装架31可滑动地设置在弧形轨道1上,通过安装架31沿着弧形轨道1滑动,实现整个灯光模块3沿着弧形轨道1的滑动,工作时,可通过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弧形轨道1周向设置的齿条啮合,使得安装架31沿着弧形轨道1滑动。且控制器35设置在安装架31上,用于控制灯光模块3,具体地,控制器35可控制灯光模块3中的发光组件34发光与否、可控制灯光模块3中的各个电机的工作以及可与灯光模块3中的各个传感器建立通信连接。
灯光模块3可在弧形轨道1上沿车头周向滑动的角度大于180度,以使其满足法规要求。并且靠近弧形轨道1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件,该限位件可为限位块,其通过螺栓固定在弧形轨道1上即可。限位件用于限制灯光模块3的滑动角度,防止灯光模块3中弧形轨道1上脱离。
如图5和图8-图9所示,第一升降支架32设置在安装架31上,且安装架31上设有第一电机36,第一电机36和第一升降支架32之间设有第一拉索37,且第一电机36可通过第一拉索37驱使第一升降支架32升降运动。具体地,在安装架31的顶部设有第二滑轮310,第一升降支架32的底部设有第三滑轮321,第一拉索37一端连接第一电机36,第一拉索37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滑轮310和第三滑轮321连接在安装架31上。当然,在第一拉索37从第一电机处往上绕时,最优在安装架31的底部也设置第二滑轮310,即第一拉索37一端连接第一电机36,第一拉索37的另一端先绕过安装架31底部的第二滑轮310,再往上绕过安装架31顶部的第二滑轮310,再向下绕过第一升降支架32底部的第三滑轮321,再向上固定连接在安装架31的顶部。在工作时,第一电机36的转轴转动,卷绕或者释放第一拉索37,使得第一升降支架32相对于安装架31升降运动。
第二升降支架33设置在第一升降支架32上,第二升降支架33与安装架31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索38,且第二拉索38从第一升降支架32上绕过,第一升降支架32可通过第二拉索38驱使第二升降支架33升降运动。具体地,在第一升降支架32的顶部设有第一滑轮320,第二拉索38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升降支架33上,第二拉索38的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320连接在安装架31上。在工作时,第二拉索38被第二升降支架33张紧,由于安装架31是不会升降运动的,当第一电机36通过第一拉索37驱使第一升降支架32升降运动时,第一升降支架32直线上升或者下降,会通过第二拉索38使得第二升降支架33同步上升或者下降。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1上具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撑杆311和第二撑杆312,以及呈间隔设置的第三撑杆313和第四撑杆314,四根撑杆之间均呈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升降支架32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左支架322和右支架323,左支架322与右支架323可连接或者不连接。左支架322可升降运动地设置在第一撑杆311和第二撑杆312之间,右支架323可升降运动地设置在第三撑杆313和第四撑杆314之间。左支架322上沿第一撑杆311的两侧和第二撑杆312的两侧,以及右支架323上沿第三撑杆313的两侧和第四撑杆314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轮330,该滑动轮330不仅在左支架322和右支架323升降运动时,可减小摩擦力,而且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左支架322和右支架323从安装架31上脱离,保证结构安全性能。第二升降支架33可升降地设置在左支架322和右支架323之间,且第二升降支架33上沿左支架322的两侧以及右支架323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轮330,同理,在第二升降支架33的四角处均设置一组滑动轮330,第二升降支架33上的滑动轮330也起到限位和防脱的作用,以及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其中,在左支架322的顶部以及右支架323的顶部均设有一限位杆324,限位杆324的长度大于第一撑杆311和第二撑杆312之间的间距,且大于第三撑杆313和第四撑杆314之间的间距,在工作过程中,即使第一拉索37断裂,左支架322上的限位杆324可抵在第一撑杆311和第二撑杆312的顶部,右支架323上的限位杆324可抵在第三撑杆313和第四撑杆314的顶部,均可达到防坠的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灯光模块3中的第一升降支架32设置在安装架31上,第二升降支架33设置在第一升降支架32上,发光组件34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33上。在对发光组件34的光照位置以及光照角度进行调节时,第一电机36通过第一拉索37拉动第一升降支架32沿着安装架31升降运动,与此同时在第一升降支架32升降过程中会通过第二拉索38驱使第二升降支架33升降运动,实现二级升降调节,保证发光组件34的升降平稳,且传动效率高。通过本方案的二级升降调节实现发光组件34的升降运动,可保证发光组件34具有足够的升降运动行程,而且当不进行试验时,将第一升降支架32和第二升降支架33运动至最低点,可保证灯光模块3整体占用的空间小。
另外,在测试实验过程中,发光组件34相当于被第一升降支架32和第二升降支架33进行依次举升,当第二拉索38断裂时,第二升降支架33和发光组件34下降的距离较小,且可利用第一拉索37的柔性连接吸收部分下降能量,减小冲击,防止发光组件34受损;当第一拉索37断裂时,第一升降支架32下降时由自身的刚性限位(顶部的限位杆324)吸收下降能量,发光组件34和第二升降支架33下降时可利用第二拉索38的柔性吸收部分下降能量,减小冲击,防止发光组件34受损。相比于一般的一级升降运动机构以及刚性升降机构,本方案通过二级升降发光组件34可有效保证发光组件34的使用安全性能,保证其使用寿命。且第一升降支架32、第二升降支架33和安装架31的主体结构均可通过方管焊接制成,制造方便。
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光组件34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33上,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可照向仿人机器人20,且其光照角度可调。具体地,发光组件34中的光源模组可上下转动,可通过电机控制光源模组的角度,实现光照角度的调节。发光组件34上设有场景模拟机构39,场景模拟机构39可模拟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解释地,当汽车行驶在树荫下以及隧道中时,与行驶在一般道路时的光强不同,且这些场景下的危险系数也相较于普通场景要大,此时的驾驶员注意力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而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所以车辆行驶在这些场景下时,检测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是否能发挥作用显得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实施例的场景模拟机构39包括第二电机390、挡帘391和卷轴392,挡帘391上设有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第二电机390设置在发光组件34上,卷轴392与第二电机390连接,挡帘391可卷绕于卷轴392,以使第二电机390驱使卷轴392转动进行场景切换。需要解释地,在发光组件34靠近上端和下端的位置均设置了卡槽39A,卷轴392可拆卸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其上端的卡槽39A中,挡帘391可拆卸地设置在其下端的卡槽39A中,挡帘391上设置了相应的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当进行普通场景测试时,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不需要透过挡帘391,直接射向驾驶室里的仿人机器人20。当需要进行以上各种特殊场景测试时,挡帘391的一端连接卷轴392,另外挡帘391卷绕在其自身的帘轴上,第二电机390驱使卷轴392转动,会进行卷绕挡帘391,使其向上运动,进行场景切换,下方挡帘391自身的帘轴则逐渐释放挡帘391。
优选地,挡帘391上的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依据汽车行驶在树荫下、过隧道时以及太阳光直射时的光照形式。在树荫场景时,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透过挡帘391上的树荫阴影,再射向驾驶室内的仿人机器人20;在隧道场景时,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透过挡帘391上的隧道阴影,再射向驾驶室内的仿人机器人20,此时的光照较弱;当太阳光场景时,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透过挡帘391上的空白区域,再射向驾驶室内的仿人机器人20,此时的光照较强。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在发光组件34上设置了场景模拟机构39,该场景模拟机构39可模拟汽车行驶在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等特殊场景,尽可能多的还原汽车在行驶时所涉及的真实场景,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挡帘391上还可以设有多个欧洲道路标识,设置欧洲道路标识的意义在于:智能限速辅助系统法规EU2021/1958已纳入欧洲通用安全法规GSR2.0,出口认证的车辆必须满足该项法规的内容。该项法规的内容要求汽车的感知系统(通常为摄像头+高精地图方案)能识别欧洲各国的道路标识,正确的识别率不低于80%。各感知设备商为提高设备感知精度、节省开发成本,拟将欧洲各国的道路标识牌提前录入,通过对照录入的道路标识进行学习,提高设备的识别率,达到法规要求后,再将搭载该感知系统的车辆送到欧洲进行道路测试。本实施例可将道路标识收录于挡帘391上,通过卷轴392卷绕挡帘391,使车辆可学习该道路标识,不需要反复来回将车辆行驶至欧洲国家进行测试,节约测试成本。
优选地,在安装架31上设有位移传感器315,具体可为光纤位移传感器315,该位移传感器315用于监测发光组件34升降的位移,使发光组件34达到想要调节的位置。安装架31上分别设有上限位传感器316和下限位传感器317,其中,上限位传感器316用于控制发光组件34的上限位置,下限位传感器317用于控制发光组件34的下限位置。灯光模块3上设有角度传感器30,角度传感器30用于控制发光组件34的照射角度,发光组件34可上下转动,所以在发光组件34上下转动轨迹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一个角度传感器30,分别用于控制发光组件34转动的上限角度和下限角度,进而控制发光组件34的照射角度。
本实施例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安装架31上用于驱动灯光模块3沿着弧形轨道1的电机转动,使得齿轮转动,齿轮与弧形轨道1周向的齿条啮合,使得安装架31沿着弧形轨道1滑动,即灯光模块3沿着弧形轨道1滑动,直到灯光模块3滑动到想要调节的位置后停止。然后,第一电机36通过第一拉索37驱使第一升降支架32升降运动,且第一升降支架32通过第二拉索38驱使第二升降支架33升降运动,将第二升降支架33上的发光组件34调整至想要调节的高度后停止。然后,控制发光组件34上光源转动的电机驱使发光组件34的光源转动,将发光组件34的照明角度调节至想要的位置。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照向试验车辆2中驾驶位置上的仿人机器人20,此时试验车辆2搭载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打开,即可进行试验。最后,如果想要对各个特殊场景下进行测试,则通过第二电机390控制卷轴392转动,卷轴392卷绕挡帘391,将挡帘391上的特殊场景切换至发光组件34的正前方,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透过挡帘391上的特殊场景后,再射向试验车辆2中驾驶位置上的仿人机器人20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10-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方法,采用以上实施例一中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本实施例的测试方法包括:
控制灯光模块3沿着弧形轨道1滑动到预设位置。如图11所示,在测试过程中,灯光模块3发出的光需要从车头周向的各个位置射向驾驶室中,其中,α为7.5度,β10度。
启动第一电机36,其通过第一拉索37驱使第一升降支架32升降运动,且第一升降支架32通过第二拉索38驱使第二升降支架33升降运动,使得发光组件34达到用户想要调节的高度。并将发光组件34的照明角度调节到预设值,其中,如图12所示,测试过程中,光照入射角γ的范围为30°~45°。
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直接射向仿人机器人20,此为一般场景下进行试验。或者发光组件34发出的光经过树荫场景或隧道场景或太阳光场景后射向仿人机器人20,此为引入场景模拟机构39中的特殊场景进行试验,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仿人机器人20进行闭眼或打哈欠或向左转头或向右转头或抬头或低头或打电话或抽烟动作。
判断试验车辆2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是否发出警报信号,并且,反复多次对试验车辆2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进行测试。
需要解释地是,本实施例仿人机器人20进行影响驾驶行为的动作时,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会相应的发出提示信息:
闭眼动作:仿人机器人20的眼睛完全闭合时间持续2秒以上时,系统则会发出提示信息。
头部姿态异常动作:仿人机器人20的头部左偏或者右偏的角度大于45度,或者抬头或者低头的角度大于30度,且持续时间3秒以上时,系统则会发出提示信息。
接打手持电话动作:仿人机器人20手持手机上任意点与其面部的距离小于5厘米,且持续时间3秒以上时,系统则会发出提示信息。
打哈欠动作:仿人机器人20张嘴高宽比大于0.6,且持续时间3秒以上时,系统则会发出提示信息。
抽烟:仿人机器人20手持香烟与嘴唇最小距离小于等于2厘米,且持续时间2秒以上时,系统则会发出提示信息。
本方案中,本测试系统的测试准确度高,且测试系统中的各个模块控制、调节简单,且安全性能好。

Claims (7)

1.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处具有可供试验车辆驶入的敞口;
试验车辆,设置于所述敞口中,且所述弧形轨道沿所述试验车辆的车头周向排布;所述试验车辆上配置有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且所述试验车辆的驾驶位上设有仿人机器人;
灯光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轨道上;所述灯光模块包括安装架、第一升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发光组件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安装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轨道上,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控制所述灯光模块;所述第一升降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之间设有第一拉索,且所述第一电机可通过所述第一拉索驱使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升降运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与所述安装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索,且所述第二拉索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上绕过,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可通过所述第二拉索驱使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升降运动;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照向所述仿人机器人,且其光照角度可调;所述发光组件上设有场景模拟机构,所述场景模拟机构可模拟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升降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拉索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升降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一拉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拉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
所述安装架上具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以及呈间隔设置的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可升降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所述右支架可升降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之间;所述左支架上沿所述第一撑杆的两侧和所述第二撑杆的两侧,以及所述右支架上沿所述第三撑杆的两侧和所述第四撑杆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轮;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且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沿所述左支架的两侧以及所述右支架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滑动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模拟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挡帘和卷轴,所述挡帘上设有所述树荫场景、隧道场景以及太阳光场景;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上,所述卷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挡帘可卷绕于所述卷轴,以使所述第二电机驱使所述卷轴转动进行场景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的顶部以及所述右支架的顶部均设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的间距数值或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之间的间距数值中的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发光组件升降的位移;
所述安装架上分别设有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所述上限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上限位置,所述下限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下限位置;
所述灯光模块上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照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模块可在所述弧形轨道上沿所述车头周向滑动的角度大于180度,且靠近所述弧形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件,以限制所述灯光模块的滑动角度;
所述弧形轨道包括多个依次可拆卸邻接的弧轨单元,所述弧轨单元均包括有内弧轨和外弧轨,所述内弧轨和所述外弧轨呈同心设置;所述安装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弧轨和外弧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帘上设有多个欧洲道路标识。
7.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灯光模块沿着所述弧形轨道滑动到预设位置;
启动所述第一电机,其通过所述第一拉索驱使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升降运动,且所述第一升降支架通过所述第二拉索驱使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升降运动,升降调节所述发光组件;并将所述发光组件的照明角度调节到预设值;
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直接射向所述仿人机器人,或者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树荫场景或隧道场景或太阳光场景后射向所述仿人机器人;
所述仿人机器人进行闭眼或打哈欠或向左转头或向右转头或抬头或低头或打电话或抽烟动作;
判断所述试验车辆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是否发出警报信号。
CN202311398675.1A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Active CN117133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98675.1A CN117133096B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98675.1A CN117133096B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3096A CN117133096A (zh) 2023-11-28
CN117133096B true CN117133096B (zh) 2024-01-09

Family

ID=8886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98675.1A Active CN117133096B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33096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6952A (zh) * 2015-12-29 2016-04-06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构筑物外表面结构缺陷的检测装置
CN107546638A (zh) * 2017-10-17 2018-01-05 陕西来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无死角巡检机器人
CN207132184U (zh) * 2017-08-21 2018-03-23 浙江崇光科技有限公司 升降式高棚灯
WO2020029444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驾驶时注意力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1105691A (zh) * 2020-01-07 2020-05-05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驾驶设备品质检测系统
CN111141497A (zh) * 2020-01-26 2020-05-12 昆山适途模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拟太阳光的光学验证设备和验证方法
KR20200060931A (ko) * 2018-11-23 2020-06-02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모의주행을 이용한 자율주행 자동차와 운전자 간 제어권 전환 안전성 평가 시스템
CN111439269A (zh) * 2020-04-13 2020-07-24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监测装置的评价方法、装置、系统及评价器
CN111497855A (zh) * 2020-04-13 2020-08-07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监测装置的评价系统、方法、装置及评价器
CN211555304U (zh) * 2020-01-07 2020-09-22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驾驶设备品质检测系统
CN111879693A (zh) * 2020-09-03 2020-11-03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环境模拟测试舱
CN112406882A (zh) * 2020-11-11 2021-02-26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人机共驾过程驾驶员状态监测装置及可接管能力评估方法
CN213630151U (zh) * 2020-11-30 2021-07-06 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升降灯球动态系统
CN113962019A (zh) * 2021-09-23 2022-01-21 海南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驾驶汽车安全防护系统
CN114414264A (zh) * 2022-01-24 2022-04-29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接管能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4434466A (zh) * 2022-03-14 2022-05-06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汽车智能驾舱性能评测仿真机器人
FR3117764A1 (fr) * 2020-12-22 2022-06-24 Psa Automobiles Sa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est d’un système de surveillance d’un conducteur de véhicule
WO2022183228A1 (de) * 2021-03-01 2022-09-09 Avl List Gmbh Verfahren zum testen eines fahrerassistenzsystems eines fahrzeugs
WO2023273603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安徽理工大学 多功能辅助护理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6952A (zh) * 2015-12-29 2016-04-06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构筑物外表面结构缺陷的检测装置
CN207132184U (zh) * 2017-08-21 2018-03-23 浙江崇光科技有限公司 升降式高棚灯
CN107546638A (zh) * 2017-10-17 2018-01-05 陕西来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无死角巡检机器人
WO2020029444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驾驶时注意力检测方法和系统
KR20200060931A (ko) * 2018-11-23 2020-06-02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모의주행을 이용한 자율주행 자동차와 운전자 간 제어권 전환 안전성 평가 시스템
CN111105691A (zh) * 2020-01-07 2020-05-05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驾驶设备品质检测系统
CN211555304U (zh) * 2020-01-07 2020-09-22 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驾驶设备品质检测系统
CN111141497A (zh) * 2020-01-26 2020-05-12 昆山适途模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拟太阳光的光学验证设备和验证方法
CN111497855A (zh) * 2020-04-13 2020-08-07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监测装置的评价系统、方法、装置及评价器
CN111439269A (zh) * 2020-04-13 2020-07-24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监测装置的评价方法、装置、系统及评价器
CN111879693A (zh) * 2020-09-03 2020-11-03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环境模拟测试舱
CN112406882A (zh) * 2020-11-11 2021-02-26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人机共驾过程驾驶员状态监测装置及可接管能力评估方法
CN213630151U (zh) * 2020-11-30 2021-07-06 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升降灯球动态系统
FR3117764A1 (fr) * 2020-12-22 2022-06-24 Psa Automobiles Sa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est d’un système de surveillance d’un conducteur de véhicule
WO2022183228A1 (de) * 2021-03-01 2022-09-09 Avl List Gmbh Verfahren zum testen eines fahrerassistenzsystems eines fahrzeugs
WO2023273603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安徽理工大学 多功能辅助护理机器人
CN113962019A (zh) * 2021-09-23 2022-01-21 海南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驾驶汽车安全防护系统
CN114414264A (zh) * 2022-01-24 2022-04-29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接管能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4434466A (zh) * 2022-03-14 2022-05-06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汽车智能驾舱性能评测仿真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3096A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61319A1 (en) Hoistway inspection device
KR102151219B1 (ko) 농업용 고소작업차
CN117133096B (zh) 一种用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8927422A (zh) 整形机和天窗检测系统
CN109655939B (zh) 一种光幕自动测试装置
CN111114426A (zh) 一种转向警示方法
CN107024904A (zh) 一种具有停车自动引导功能的停车设备和引导方法
CN211604280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扬尘检测警示装置
CN106183963A (zh) 一种汽车转向灯的调节系统
CN110820449B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高速公路应急防护方法及其系统
CN108297895B (zh) 轨道交通安全提示系统
CN109058887A (zh) 用于市政照明的装置
CN210426925U (zh) 风管安装用漏风检测装置
KR101703736B1 (ko) 비상등 표시수단을 갖는 높이 확장형 단일몸체 경광등
CN209622613U (zh) 机库及其照明系统
CN210561861U (zh) 一种内置伸缩信标杆的柱形升降路障
KR200414202Y1 (ko) 승강장치에 의해 상승하강하는 전동서치라이트를 구비한경광등
CN220314992U (zh) 一种车辆铁路装载引导辅助装置
CN211220527U (zh) 一种挂钩式高速公路用隧道灯快速拆装装置
CN108692249B (zh) 车载警示灯装置、车辆以及警示方法
CN108263438B (zh) 轨道交通用指示灯模块及轨道交通安全提示系统
CN218652803U (zh) 基于无人机的消防车
CN220809266U (zh) 车顶遮挡布的安装设备
CN207132267U (zh) 一种可调式汽车应急灯
CN206741292U (zh) 具有停车自动引导功能的停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