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9926A - 护罩旋转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护罩旋转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9926A
CN117119926A CN202280026928.XA CN202280026928A CN117119926A CN 117119926 A CN117119926 A CN 117119926A CN 202280026928 A CN202280026928 A CN 202280026928A CN 117119926 A CN117119926 A CN 117119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rotation control
groove
base member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69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镇睆
南基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J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J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J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J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19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9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18Face protection devices
    • A42B3/22Visors
    • A42B3/221Attaching visors to helmet shells, e.g. on motorcycle helmets
    • A42B3/222Attaching visors to helmet shells, e.g. on motorcycle helmets in an articulated manner, e.g. hinge devices
    • A42B3/223Attaching visors to helmet shells, e.g. on motorcycle helmets in an articulated manner, e.g. hinge device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the visor in a fully open, intermediate or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护罩旋转控制装置。根据本公开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护罩(20)并围绕基座构件(300)旋转的支撑构件(100);以及耦接到支撑构件(100)并朝向所述基座构件(300)的方向提供弹性力的止动装置(200),支撑构件(100)通过止动装置(200)的弹性力而停止。

Description

护罩旋转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护罩旋转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高速驾驶两轮车辆时必须戴头盔,以保护佩戴者的头部。头盔具有前开口部分,以确保佩戴者的正面视野。此外,头盔可能包括护罩,该护罩能够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以在驾驶时防止风、灰尘等。
同时,根据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头盔的特征在于围绕旋转轴旋转的护罩,如下文所述相关文献中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头盔中,缺少使护罩在旋转期间稳定地停在预定位置的技术。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10-2014-0001141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护罩旋转控制装置,该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在支撑构件旋转期间使用具有弹性的止动装置停止支撑构件来使耦接到支撑构件的护罩稳定地停在预定位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护罩并相对于基座构件旋转的支撑构件以及耦接到该支撑构件的止动装置,其中朝基座构件提供弹性力,并且其中支撑构件通过止动装置的弹性力而停止。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止动装置围绕旋转轴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构件,并且该止动装置包括弹性装置,用于提供弹性力使该止动装置围绕旋转轴沿一个方向旋转。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止动装置包括第一挂钩部分,耦接到基座构件的辅助构件或者该基座构件包括耦接到第一挂钩部分的第二挂钩部分,并且弹性装置在第一挂钩部分耦接到第二挂钩部分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止动装置包括朝向基座构件突出的突出部分,该基座构件具有沿支撑构件旋转的方向延伸的槽,并且当支撑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旋转时,该突出部分沿着槽滑动。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在向突出部分提供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的方向上凹陷的第一凹陷部分形成在槽的第一端,并且突出部分耦接到第一凹陷部分。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在向突出部分提供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的方向上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分形成在槽的第二端,并且突出部分耦接到第二凹陷部分。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成一定角度延伸的第一耦接部分形成在第二凹陷部分的一侧,成一定角度凹陷以对应第一耦接部分的第二耦接部分形成在突出部分的一侧,并且当突出部分耦接到第二凹陷部分时,第一耦接部分和第二耦接部分相互接触。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止动装置和基座构件之间存在噪音吸收器构件。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噪音吸收器构件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构件,并且噪音吸收器构件通过止动装置的弹性力与基座构件接触。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噪音吸收器构件由聚硅氧烷制成。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包括弹性构件和锯齿状部分,该弹性构件设置在支撑构件和基座构件中的任何一个中使得弹性构件以弯曲形状朝向支撑构件和基座构件中的另一个突出,该锯齿状部分形成在支撑构件和基座构件中的另一个中使得该锯齿状部分沿支撑构件旋转的方向延伸,并且当支撑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旋转时,弹性构件沿着该锯齿状部分移动。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锯齿状部分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第一沟槽的曲率对应于一端处的弹性构件的曲率,第二凹槽的曲率对应于另一端处的弹性构件的曲率,并且锯齿状部分包括多沟槽,多沟槽的曲率大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之间的弹性构件的曲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锯齿状部分包括第三沟槽,第三沟槽的曲率对应于距第一沟槽预定距离处的弹性构件的曲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基座构件包括朝向支撑构件突出的凸出部分,使得该凸出部分被保持为抵靠支撑构件的一侧,并且弹性力朝向基座构件作用于凸出部分。
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从根据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在进行描述之前,应当理解,不应将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词语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应基于允许发明人适当地定义术语以获得最佳解释的原则来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
有利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通过在支撑构件旋转期间使用具有弹性的止动装置停止支撑构件使耦接到支撑构件的护罩稳定地停在预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具有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头盔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后视图。
图5至图10是展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操作过程的平面图。
最佳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和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目的、特定优点和新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在为本公开中的每个图中的元件添加附图标记时,应当注意的是,尽管相同的元件在不同的附图中描绘,但尽可能地对它们给予相同的编号。此外,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并且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在下文中,在描述本公开时,当确定相关已知技术的某种描述可能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主题时,则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具有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头盔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平面图,并且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后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构件100和止动装置200,支撑构件100支撑护罩20并相对于基座构件300旋转,止动装置200与支撑构件100耦接,并且其中朝向基座构件300提供弹性力,支撑构件100通过止动装置200的弹性力停止。
如图1A和图1B所示,头盔本体10起到保护佩戴者头部的作用。头盔本体10可以由减震材料制成。例如,头盔本体10可以包括具有高强度的硬质合成树脂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由发泡聚苯乙烯(EPS)泡沫制成并具有适当的强度和弹性的减震器。减震器内部可能存在垫子,以改善密配合(snug fit)。
此外,护罩20起到打开和关闭形成在头盔本体10前侧的开口部分的作用,并且可旋转地耦接到头盔本体10的两侧。具体地,护罩20可以通过支撑构件100和基座构件300可旋转地耦接到头盔本体10。在此,护罩20相对于头盔本体10旋转并且可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例如,第一位置可以是指护罩20关闭开口部分的位置(见图1A),并且第二位置可以是指护罩20打开开口部分的位置(见图1B)。
此外,下巴护板30起到保护佩戴者下巴的作用,并且可以以圆弧形延伸,使得其设置在佩戴者下巴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下巴护板30可以是可旋转的,其两个端部可旋转地耦接到头盔本体10的两侧。例如,下巴护板30可以通过臂31以及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可旋转地耦接到头盔本体10(见图2)。然而,与下巴护板30相关的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以及臂31与本公开几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掉对臂31以及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的操作的详细描述,并且在必要时省略掉一些附图中的图示。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支撑构件100和止动装置200。在此,支撑构件100的一侧可以支撑护罩20,而另一侧可以可旋转地耦接到基座构件300。具体地,在支撑构件100的一侧形成紧固部分105,并且当护罩20的端部插入紧固部分105中时,护罩20可以耦接到支撑构件100。此外,可以在支撑构件100的另一侧形成滑动部分110,并且该滑动部分110可以滑动与基座构件300的外围接触。例如,可以在基座构件300的外围形成在面向支撑构件100的以弧形延伸的滑动壁310,并且支撑构件100的滑动部分110也可以以弧形延伸以对应滑动壁310,因此支撑构件100的滑动部分110可以沿着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构件100可以相对于基座构件300与护罩20一起旋转。
同时,支撑构件100可以包括延伸部分120,延伸部分120延伸使得该延伸部分120与基座构件300重叠。止动装置200可以耦接到延伸部分120以使支撑构件100停在预定位置。此处,止动装置200配置有朝向基座构件300的弹性力。具体地,止动装置200可以围绕旋转轴210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构件100。在这种情况下,止动装置200可以包括弹性装置,用于提供弹性力使止动装置200围绕旋转轴210沿一个方向(在绘图的基础上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例如,该弹性装置可以是扭力弹簧。如上所述,当弹性装置在一个方向上向止动装置200提供弹性力时,该弹性力朝向基座构件300(滑动壁310)作用于止动装置200。在这种情况下,止动装置200的一侧(上端)可以通过弹性力挤压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该滑动壁310延伸使得其面向止动装置200),以使支撑构件100停止。最后,支撑构件100可以通过止动装置200的弹性力停在预定位置。
然而,止动装置200的一侧(上端)可以不直接接触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例如,在止动装置200和基座构件300之间可以存在噪音吸收器构件220。此处,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可旋转地耦接到支撑构件100的延伸部分120。因此,当止动装置200通过止动装置200的弹性力挤压噪音吸收器构件220时,噪音吸收器构件220朝向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旋转并与滑动壁310接触。也就是说,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可以通过止动装置200的弹性力与基座构件300接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和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之间产生摩擦力。支撑构件100可以通过该摩擦力停在预定位置。此外,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可以由弹性体制成,以防止由于与滑动壁310接触移动而可能出现的噪声。在这种情况下,噪音吸收器构件220不局限于特定材料,并且可以由聚硅氧烷制成。
同时,止动装置200可以包括形成为挂钩形状的第一挂钩部分23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挂钩部分230可以形成在止动装置200的另一侧(下端)。此外,耦接到基座构件300并与下巴护板30的旋转有关的辅助构件(臂31)可以具有形成为挂钩形状的第二挂钩部分240,以便与第一挂钩部分230耦接。在这种情况下,弹性装置在第一挂钩部分230耦接到第二挂钩部分240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提供弹性力。也就是说,借助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力,弹性力朝向基座构件300(滑动壁310)作用于止动装置200的一侧(上端),并且弹性力朝向第二挂钩部分240作用于止动装置200的另一侧(下端)。如上所述,通过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的作用,第一挂钩部分230和第二挂钩部分240可以相互耦接,从而使止动装置200和支撑构件100固定,同时防止它们任意移动。然而,当诸如穿戴者的力的外力作用于支撑构件100上,止动装置200可以沿与弹性力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挂钩部分230可以与第二挂钩部分240分离,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与护罩20一起向上旋转。尽管前述描述公开了第二挂钩部分240形成在辅助构件(臂31)中,但本公开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并且第二挂钩部分240可以直接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
如图2和图4所示,止动装置200可以包括朝向基座构件300突出的突出部分250。在此,突出部分250可以从止动装置200的一侧(上端)以杆状突出。同时,基座构件300可以具有沿支撑构件100旋转的方向以圆弧状延伸的槽320。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00可以插入到基座构件300的槽320中并沿着基座构件300的槽320滑动。因此,当支撑构件100相对于基座构件300旋转时,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00可以沿基座构件300的槽320滑动。
如上所述,弹性装置的弹性力朝一个方向(逆时针方向)作用于止动装置200。因此,弹性力还可以朝一个方向((基于图2的)逆时针方向)作用于形成在止动装置200的一侧(上端)的突出部分250,并且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可以滑动与基座构件300的槽320的一个侧壁接触。如上所述,由于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与基座构件300的槽320接触,因此突出部分250可以引导支撑构件100相对于基座构件300稳定旋转。
此外,在向突出部分250提供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的方向上(在接近滑动壁310的方向上)凹陷的第一凹陷部分321可以形成在槽320的第一端(下端)。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可以耦接到第一凹陷部分321。也就是说,由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力作用于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因此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可以通过弹性力朝向第一凹陷部分321旋转,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凹陷部分321中。如上所述,当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设置在槽320的第一凹陷部分321中时,可以固定止动装置200和支撑构件100,同时防止它们任意移动,但是使止动装置200和支撑构件100固定的力基本上很小。在外力作用于支撑构件100的情况下,止动装置200可以沿与弹性力相反的方向((基于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可以与槽320的第一凹陷部分321分离,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与护罩20一起向上旋转。
同时,当第一挂钩部分230耦接到第二挂钩部分240时,止动装置200可以沿与弹性力相反的方向((基于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的移动空间,槽320可以在与第一凹陷部分321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一辅助凹陷部分323。
此外,在向突出部分250提供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的方向上(在接近滑动壁310的方向上)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分325可以形成在槽320的第二端(上端)。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可以耦接到第二凹陷部分325。也就是说,由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力作用于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因此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可以通过弹性力朝向第二凹陷部分325旋转,并且可以耦接到第二凹陷部分325。如上所述,当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耦接到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时,可以固定止动装置200和支撑构件100,同时防止它们任意移动。然而,在诸如穿戴者的力的外力作用于支撑构件100的情况下,止动装置200可以沿与弹性力相反的方向((基于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可以与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分离,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与护罩20一起向下旋转。
同时,当第一挂钩部分230耦接到第二挂钩部分240时(当辅助构件(臂31)在支撑构件100向上旋转后向上旋转时),止动装置200可以沿与弹性力相反的方向((基于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的移动空间,槽320可以在与第二凹陷部分325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二辅助凹陷部分327。
此外,为了增加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和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之间的耦接强度,可以在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中形成第一耦接部分326,并且可以在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中形成第二耦接部分255。具体来说,第一耦接部分326可以延伸使得在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的一侧成一定角度,并且第二耦接部分255可以在止动装置的突出部分250的一侧凹陷使得其成一定角度以对应第一耦接部分326。如上所述,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通过弹性力耦接到第二凹陷部分325,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凹陷部分325的第一耦接部分326和突出部分250的第二耦接部分255相互接触,从而增强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和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之间的耦接强度。
如图4所示,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弹性构件400和锯齿状部分500,以控制支撑构件100的旋转。在此,弹性构件400被设置在支撑构件100中,使得它以弯曲形状朝向基座构件300突出。例如,弹性构件400可以是卡扣弹簧。另外,锯齿状部分500可以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使得它沿支撑构件100旋转的方向延伸。例如,锯齿状部分500可以沿基座构件300的外围、面向弹性构件400以圆弧形延伸。因此,当弹性构件400耦接到支撑构件100时,弯曲形状的凸出部分可以耦接到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的锯齿状部分500。最后,当支撑构件100相对于基座构件300旋转时,弹性构件400可以沿锯齿状部分500移动。具体来说,锯齿状部分500可以包括第一沟槽510和第二沟槽520,第一沟槽510的曲率对应于一端(下端)处的弹性构件400的曲率,第二沟槽520的曲率对应于另一端(上端)处的弹性构件400的曲率。如上所述,由于具有与弹性构件400的曲率对应的曲率的第一沟槽510和第二沟槽520形成在锯齿状部分500的两端(上端和下端),因此弹性构件400可以插入到第一沟槽510和第二沟槽520中。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构件400和支撑构件100可以被固定,同时防止它们任意移动。在此,当弹性构件400插入到第一沟槽510中时,护罩2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开口部分的关闭位置),而当弹性构件400插入到第二沟槽520中时,护罩20可以处于第二位置(开口部分的打开位置)。然而,当诸如穿戴者的力的外力作用于支撑构件100时,随着弹性构件400的弯曲,弹性构件400可以与第一沟槽510和第二沟槽520分离,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与护罩20一起旋转。
同时,锯齿状部分500可以包括多沟槽530,多沟槽530的曲率大于第一沟槽510和第二沟槽520之间的弹性构件400的曲率(多沟槽530的曲率半径比小于弹性构件400的曲率半径)。最后,由于曲率大于弹性构件400的曲率的多沟槽530形成在锯齿状部分500的两端之间,因此弹性构件400在弯曲状态下可以穿过多沟槽530。也就是说,当穿戴者旋转支撑构件100时,弹性构件400弯曲并穿过多沟槽530。在这种情况下,佩戴者可以感觉到咔嗒声。此外,当穿戴者停止操纵时,处于弯曲状态的弹性构件400可以耦接到多沟槽530,使支撑构件100暂时停在预定位置。
此外,锯齿状部分500可以包括第三沟槽540,第三沟槽540的曲率对应于距形成在一端(下端)的第一沟槽510预定距离处的弹性构件400的曲率。如上所述,由于具有与弹性构件400的曲率对应的曲率的第三沟槽540的形成在距锯齿状部分500的一端(下端)预定距离处,因此弹性构件400可以插入到第三沟槽540中。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构件400和支撑构件100可以被固定,同时防止它们任意移动。在此,当弹性构件400插入到第三沟槽540中时,护罩20可以处于初始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处开口部分被部分地打开)。然而,当诸如穿戴者的力的外力作用于支撑构件100时,随着弹性构件400的弯曲,弹性构件400可以与第三沟槽540分离,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与护罩20一起旋转。
尽管前述描述公开了弹性构件400形成在支撑构件100中并且锯齿状部分500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但本公开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并且弹性构件400可以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并且锯齿状部分500可以形成在支撑构件100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朝向支撑构件100突出的凸出部分600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使得其被保持为抵靠支撑构件100的一侧,并且弹性力可以朝向基座构件300作用于凸出部分600。具体来说,凸出部分600可以以挂钩的形状突出,使得其被保持为抵靠支撑构件100的延伸部分120的上侧。因此,当凸出部分600被保持为抵靠基座构件300的延伸部分120的上侧时,支撑构件100可以被固定,同时防止其任意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护罩2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开口部分的关闭位置)。然而,由于弹性力朝向基座构件300作用于凸出部分600,因此当诸如穿戴者的力的外力作用于支撑构件100时,随着凸出部分600的弯曲,凸出部分600可以与支撑构件100的延伸部分120分离,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与护罩20一起旋转。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至图10是展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操作过程的侧视图,并且将相对于图5至图10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如图5所示,当护罩20关闭开口部分(第一位置)时,止动装置200的第一挂钩部分230通过弹性装置的弹性力耦接到形成在辅助构件(臂31)中的第二挂钩部分240。同时,与支撑构件100耦接的弹性构件400插入到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的锯齿状部分500的第一沟槽510中。此外,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的凸出部分600被保持为抵靠支撑构件100的延伸部分120。总之,当护罩20关闭开口部分时,止动装置200的第一挂钩部分230耦接到第二挂钩部分240,弹性构件400耦接到锯齿状部分500的第一沟槽510,并且凸出部分600被保持为抵靠支撑构件100的延伸部分120。最后,当护罩20关闭开口部分时,支撑构件100通过三种固定方法固定,从而防止其任意移动。
随后,如图6所示,当护罩20沿打开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止动装置200沿与弹性力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止动装置200的第一挂钩部分230与第二挂钩部分240分离。同时,随着耦接到支撑构件100的弹性构件400的弯曲,弹性构件400与第一沟槽510分离。此外,形成在支撑构件300中的凸出部分600弯曲并与支撑构件100的延伸部分120分离。总之,当护罩20沿打开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止动装置200的第一挂钩部分230与第二挂钩部分240分离,弹性构件400与锯齿状部分500的第一沟槽510分离,并且凸出部分600与支撑构件100的延伸部分120分离。最后,当护罩20沿打开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固定支撑构件100的三种固定方法可以取消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相对于基座构件300旋转。
随后,如图7所示,当护罩20进一步沿打开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与支撑构件100耦接的弹性构件400插入到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的锯齿状部分500的第三沟槽540中。因此,支撑构件100可以被固定,同时防止其任意移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护罩20可以处于初始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处开口部分被部分地打开)。
随后,如图8所示,当护罩20进一步沿打开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止动装置200通过弹性装置的弹性力挤压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并且噪音吸收器构件220由此挤压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此外,弹性构件400弯曲并穿过多沟槽530。因此,当佩戴者停止操纵时,止动装置200(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可以挤压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并且处于弯曲状态的弹性构件400可以耦接到多沟槽530,使支撑构件100停在预定位置。
随后,如图9所示,当护罩20完全打开开口部分(第二位置)时,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00耦接到形成在槽320的第二端(上端)处的第二凹陷部分325,并且耦接到支撑构件100的弹性构件400插入到形成在基座构件300中的锯齿状部分500的第二沟槽520中。最后,当护罩20打开开口部分时,支撑构件100可以通过两种固定方法固定,从而防止其任意移动。特别地,第二凹陷部分325的第一耦接部分326和突出部分250的第二耦接部分255可以相互接触耦接,从而增强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50和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之间的耦接强度。
随后,如图10所示,当护罩20沿关闭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止动装置200沿与弹性力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止动装置200的突出部分200与槽320的第二凹陷部分325分离,并且随着耦接到支撑构件100的弹性构件400的弯曲,弹性构件400与第二沟槽520分离。最后,当护罩20沿关闭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固定支撑构件100的两种方法可以取消并且支撑构件100可以相对于基座构件300旋转。
此外,当护罩20沿关闭开口部分的方向旋转时,止动装置200通过弹性装置的弹性力挤压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并且噪音吸收器构件220由此挤压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此外,弹性构件400弯曲并穿过多沟槽530。因此,当佩戴者停止操纵时,止动装置200(噪音吸收器构件220)可以挤压基座构件300的滑动壁310,并且处于弯曲状态的弹性构件400可以耦接到多沟槽530,使支撑构件100停在预定位置。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中,当护罩20处于开口部分的关闭位置时,当护罩20处于开口部分的初始打开位置时,或者当护罩20处于开口部分的完全打开位置时,支撑构件100通过预定的固定方法被固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在支撑构件100旋转期间利用具有弹性的止动装置200使支撑构件100停止来使耦接到支撑构件100的护罩20稳定地停在预定位置。
虽然已经通过具体实施例在上文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提供这些具体实施例是为了详细描述本公开,并且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技术精神范围内对其进行修改或变更。
本公开的此类修改和变更属于本公开的范围,并且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将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标记说明]
10:头盔主体 20:护罩
30:下巴护板 31:臂
32:第一连杆 33:第二连杆
100:支撑构件 110:滑动部分
120:延伸部分 105:紧固部分
200:止动装置 210:旋转轴
220:噪音吸收器构件 230:第一挂钩部分
240:第二挂钩部分 250:突出部分
255:第二耦接部分 300:基座构件
310:滑动壁 320:槽
321:第一凹陷部分 323:第一辅助凹陷部分
325:第二凹陷部分 326:第一耦接部分
327:第二辅助凹陷部分 400:弹性构件
500:锯齿状部分 510:第一沟槽
520:第二沟槽 530:多沟槽
540:第三沟槽 600:凸出部分
工业适用性
本公开所提供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可以通过在支撑构件旋转期间利用具有弹性的止动装置通过使支撑构件停止来使耦接到支撑构件的护罩稳定地停在预定位置。

Claims (14)

1.一种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包括:
支撑构件,其支撑护罩并相对于基座构件旋转;以及
耦接到所述支撑构件的止动装置,其中,朝向所述基座构件提供弹性力,其中,所述支撑构件通过所述止动装置的弹性力而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围绕旋转轴可旋转地耦接到所述支撑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弹性装置,用于提供弹性力使所述止动装置围绕所述旋转轴沿一个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包括第一挂钩部分,
其中,耦接到所述基座构件的辅助构件或所述基座构件包括耦接到所述第一挂钩部分的第二挂钩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在所述第一挂钩部分耦接到所述第二挂钩部分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包括朝向所述基座构件突出的突出部分,
其中,所述基座构件具有沿所述支撑构件旋转的方向延伸的槽,并且
其中,当所述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旋转时,所述突出部分沿所述槽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在向所述突出部分提供的所述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的方向上凹陷的第一凹陷部分形成在所述槽的第一端,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分耦接到所述第一凹陷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在向所述突出部分提供的所述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的方向上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分形成在所述槽的第二端,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分耦接到所述第二凹陷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成一定角度延伸的第一耦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分的一侧,
其中,成一定角度凹陷以对应所述第一耦接部分的第二耦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分的一侧,并且
其中,当所述突出部分耦接到所述第二凹陷部分时,所述第一耦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耦接部分相互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和所述基座构件之间存在噪音吸收器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噪音吸收器构件可旋转地耦接到所述支撑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噪音吸收器构件通过所述止动装置的弹性力与所述基座构件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噪音吸收器构件由聚硅氧烷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包括:
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中的任何一个中使得所述弹性构件以弯曲形状朝向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中的另一个突出,
锯齿状部分,其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中的另一个中使得所述锯齿状部分沿所述支撑构件旋转的方向延伸,并且
其中,当所述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旋转时,所述弹性构件沿着所述锯齿状部分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锯齿状部分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曲率对应于一端处的所述弹性构件的曲率,所述第二凹槽的曲率对应于相对端处的所述弹性构件的曲率,并且
其中,所述锯齿状部分包括多沟槽,所述多沟槽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之间的所述弹性构件的曲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锯齿状部分包括第三沟槽,所述第三沟槽的曲率对应于距所述第一沟槽预定距离处的所述弹性构件的曲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旋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基座构件包括朝向所述支撑构件突出的凸出部分,使得所述凸出部分被保持为抵靠所述支撑构件的一侧,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力朝向所述基座构件作用于所述凸出部分。
CN202280026928.XA 2021-04-07 2022-02-17 护罩旋转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71199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45056A KR102445325B1 (ko) 2021-04-07 2021-04-07 쉴드 회동제어수단
KR10-2021-0045056 2021-04-07
PCT/KR2022/002312 WO2022215856A1 (ko) 2021-04-07 2022-02-17 쉴드 회동제어수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9926A true CN117119926A (zh) 2023-11-24

Family

ID=83446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6928.XA Pending CN117119926A (zh) 2021-04-07 2022-02-17 护罩旋转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21048A1 (zh)
KR (1) KR102445325B1 (zh)
CN (1) CN117119926A (zh)
WO (1) WO20222158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7511A (ja) * 1993-12-30 1995-08-08 Yamaha Motor Co Ltd ヘルメットのシールド枢支機構
JPH08232111A (ja) * 1995-02-27 1996-09-10 Shoei Kako Kk ヘルメットのシールド板支持装置
EP1397969B1 (en) * 2002-09-12 2006-09-06 OPTICOS S.r.l. Device for mounting the visor onto the cap of a helmet
TWM273977U (en) * 2005-04-13 2005-09-01 Bing-Jang Ye Union structure of helmet lens and helmet body
JP5016893B2 (ja) * 2006-05-15 2012-09-05 株式会社Shoei ヘルメットのシールド取付け機構
US8635715B2 (en) * 2010-12-09 2014-01-28 Cookie Composites Helmet and visor locking mechanism
EP2526801B1 (en) * 2011-05-26 2014-03-05 Suomy International PTE Ltd. Safety helmet, particularly for motorcycle and/or motor racing, with a device for moving the sun visor
JP5358722B1 (ja) 2012-06-26 2013-12-04 株式会社アライヘルメット ヘルメ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45325B1 (ko) 2022-09-23
WO2022215856A1 (ko) 2022-10-13
EP4321048A1 (en) 2024-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3725B1 (en) Helmet
EP3136899B1 (en) Ear muff attachment having dual axis of rotation
CN107278127B (zh) 用于减小与防护头具相关联的防护壳体的角速度的装置
JP4895647B2 (ja) ヘルメット
KR102587766B1 (ko) 턱 보호대 위치결정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헬멧
US10278867B2 (en) Helmet assemblies with flip-type welding visors
JP5197626B2 (ja) ケーブルドラグチェーン
JP2013079459A (ja) ヘルメット
EP2628402B1 (en) Helmet with a movement device for moving a first element of the helmet with respect to a second element of the helmet.
KR102641350B1 (ko) 턱 보호대 위치결정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헬멧
US20090000015A1 (en) Sun visor assembly and safety helmet having the same
CN117119926A (zh) 护罩旋转控制装置
CN111264968B (zh) 下巴防护件定位组件及具有此的头盔
CN115443082A (zh) 非冲击式施工面罩
CA1088872A (en) Ear defenders
US20240180282A1 (en) Shield rotation controlling means
KR102461899B1 (ko) 헬멧용 회동체 고정수단
KR102433223B1 (ko) 친가드 회동 메커니즘
KR20230126814A (ko) 헬멧
KR102466845B1 (ko) 헬멧용 회동수단
KR102646629B1 (ko) 헬멧용 회동 메커니즘
KR102626302B1 (ko) 친가드 고정수단
KR101402613B1 (ko) 오토바이용 헬멧
KR102393623B1 (ko) 헬멧용 선바이저 제어수단
KR102631086B1 (ko) 친가드 고정수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