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3097A - 医疗用管及导管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管及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3097A
CN117083097A CN202280025103.6A CN202280025103A CN117083097A CN 117083097 A CN117083097 A CN 117083097A CN 202280025103 A CN202280025103 A CN 202280025103A CN 117083097 A CN117083097 A CN 117083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layer
medical tube
hollow shaft
specific structur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51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原幸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3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3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a special surface topography or 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 e.g. roughened or knurled surfa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以较高的水平兼顾医疗用管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医疗用管具备:管状的芯层;以及外层,所述外层由树脂构成,且配置于芯层的外周,具有与医疗用管的轴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芯层具有:由氟系树脂构成的管状的内侧芯层;以及外侧芯层,所述外侧芯层由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且配置于内侧芯层的外周。芯层具有沿医疗用管的轴向重复配置朝向医疗用管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山部和朝向医疗用管的径向内侧凸出的谷部的特定结构。

Description

医疗用管及导管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管及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是插入血管、消化道、输尿管等人体的管状器官或体内组织中而使用的长条状医疗器械。导管例如具备管状的中空轴、与中空轴的前端侧接合的前端梢以及与中空轴的基端侧接合的连接器。中空轴例如具备管状的芯层以及配置于芯层的外周的外层。芯层由滑动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优异的树脂(例如,氟系树脂)构成。外层由成形性、柔软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聚酰胺系树脂)构成。
为了不易损伤血管的内壁及提高血管选择性,要求导管的中空轴具有较高的柔软性。以往,为了调整导管的柔软性,已知一种在中空轴的芯层上设置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和包围该多个突出部的凹部的凹凸结构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36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导管的中空轴所要求的性能,除了上述的柔软性之外,本申请的发明者还着眼于耐伸展性。其中,耐伸展性是指抵抗使物体伸长的力而使物体难以伸长的性能。本申请的发明者发现发生如下那样的导管的不希望的动作,会降低导管的操作性:若中空轴的耐伸展性低,则例如在为了将导管从体内拔出而将导管的基端部向手边侧拉时,导管不会因中空轴的延伸而移动,若进一步将基端部拉向手边侧,则导管以跳起的方式向基端侧移动。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减轻患者负担、确保用于插通导丝等医疗器械的管腔的尺寸,要求中空轴的薄壁化,认为中空轴的薄壁化所引起的耐伸展性的降低成为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提高导管的中空轴的柔软性,但针对中空轴的耐伸展性未做任何考虑。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不能以较高的水平兼顾导管的中空轴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的课题。另外,这样的课题不限于构成导管的中空轴,而是医疗用管普遍共同的课题。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例如,能够以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医疗用管具备:管状的芯层;以及外层,所述外层由树脂构成,且配置于所述芯层的外周,具有与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所述芯层具有:由氟系树脂构成的管状的内侧芯层;以及外侧芯层,所述外侧芯层由杨氏模量比所述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且配置于所述内侧芯层的外周。所述芯层具有沿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重复配置朝向所述医疗用管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山部和朝向所述医疗用管的径向内侧凸出的谷部的特定结构。
这样,本医疗用管的芯层,除了具有由氟系树脂构成的内侧芯层之外,还具有由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的外侧芯层,因此具备较高的耐伸展性。另外,由于本医疗用管的芯层具有重复配置山部和谷部的特定结构,因此尽管芯层具有外侧芯层,但也具备较高的柔软性。因此,根据本医疗用管,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兼顾医疗用管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而且,由于本医疗用管的芯层具有重复配置山部和谷部的特定结构,因此能够减少医疗用管的内周部与插通于医疗用管的其他的医疗用设备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使得医疗用设备相对于医疗用管顺畅地进行进退移动,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2)在上述医疗用管中,所述特定结构也可以被配置为包含沿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排列的两个所述山部的棱线相交而成为一个所述山部的棱线的交叉部的结构。根据本医疗用管,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医疗用管的柔软性,并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医疗用管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
(3)在上述医疗用管中,所述医疗用管的外径也可以被配置为5mm以下。根据本医疗用管,即使在由于外径极小而难以加工的医疗用管中,也可以通过对芯层赋予特定结构来提高医疗用管的柔软性。
(4)在上述医疗用管中,所述芯层也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的一部分中具有所述特定结构,在其余部分中不具有所述特定结构。根据本医疗用管,能够在整体上确保较高的耐伸展性,同时提高医疗用管中特别要求柔软性的部分的柔软性,能够赋予医疗用管所期望的性能。
(5)在上述医疗用管中,所述芯层也可以被配置为在包含所述芯层的前端的一部分中具有所述特定结构,在其余部分中不具有所述特定结构。根据本医疗用管,能够在整体上确保较高的耐伸展性,同时提高医疗用管中特别要求柔软性的前端侧的部分的柔软性。
(6)在上述医疗用管中,所述外侧芯层的厚度也可以被配置为比所述内侧芯层的厚度薄。根据本医疗用管,能够抑制由于芯层具备外侧芯层而引起的医疗用管的柔软性的降低,并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医疗用管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以医疗用管、具备医疗用管的导管等长条状医疗器械及其制造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中空轴100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中空轴100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具有特定结构SC的芯层130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性能评价结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导管10的结构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示出了导管10的侧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中省略了导管10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在图1中,Z轴正方向侧是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Z轴负方向侧是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位侧)。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导管10整体上成为与Z轴方向平行的直线状的状态,但导管10具有能够弯曲的程度的柔软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导管10及其各构成构件,将前端侧的一端称为“前端”,将前端及其附近称为“前端部”,将基端侧的一端称为“基端”,将基端及其附近称为“基端部”。
导管10是插入血管、消化道、输尿管等人体的管状器官或体内组织中而使用的长条状医疗器械。导管10的全长例如为1500mm左右。导管10具备:中空轴100;与中空轴100的前端部连接的柔软的前端梢20;以及与中空轴100的基端部连接的连接器30。中空轴100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医疗用管的一个示例。
A-2.中空轴100的结构:
图2和图3是表示中空轴100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中,放大示出了图1的X1部的截面结构(包含中空轴100的中心轴AX的截面的结构)。在图3中,放大示出了图2的X2部的截面结构(同样地,包含中空轴100的中心轴AX的截面的结构)。
中空轴100是前端和基端开口的管状(例如,圆筒状)的构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管状(圆筒状)”并不限于完全的管形状(圆筒形状),也可以是整体上大致管状(大致圆筒形状,例如,大致圆锥形状、或一部分具有凹凸的形状等)。中空轴100的中空部可以作为供导丝等医疗器械插通的管腔102而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轴100的外径为0.1mm以上且5.0mm以下。另外,中空轴100的外径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
中空轴100由管状的芯层130和配置于芯层130的外周的外层140构成。外层140被配置为覆盖芯层130的整个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层140被配置为与芯层130的外周面接触。另外,在外层140与芯层130之间也可以夹设其他的构件(例如,将多根线材相互编织而成的编织层(blade)等的加强体)。
外层140具有与中空轴100的轴向(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层140构成中空轴100的最外层,因此中空轴100也具有与中空轴100的轴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
外层140由树脂构成。作为构成外层140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芳香族聚醚酮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这些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作为聚酰胺系树脂,可以示例出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作为聚氨酯系树脂,可以示例出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作为聚酯系树脂,可以示例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酯弹性体。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以示例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作为芳香族聚醚酮系树脂,可以示例出聚醚醚酮(PEEK)。从成形性、柔软性的观点出发,外层140优选构成为含有聚酰胺系树脂或聚氨酯系树脂,更优选构成为含有聚酰胺系树脂。另外,外层140也可以含有聚酰胺系树脂以及聚氨酯系树脂以外的任意成分,但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系树脂以及聚氨酯系树脂。另外,更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系树脂。构成外层140的树脂的杨氏模量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比构成后述的外侧芯层120的树脂(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的杨氏模量低。另外,从确保柔软性的观点出发,构成外层140的树脂的杨氏模量优选小于1.0GPa。构成上述外层140的树脂的杨氏模量可以依据JIS K 7161制作试验片,并通过测定而求得。
从确保中空轴100的刚度的观点出发,例如,外层140的厚度(平均厚度,以下,如果没有特别的记载,则厚度相同)t4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另外,从抑制中空轴100的壁厚变得过厚,确保管腔102的内径的同时使中空轴100的外径减小的观点出发,例如,外层140的厚度t4优选为700μm以下,更优选为3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层140的厚度t4比芯层130的厚度t3厚。但是,外层140的厚度t4也可以比芯层130的厚度t3薄。另外,外层140中的相对较薄的部分(与后述的山部130A对置的部分)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也可以为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还可以为20μm以上且60μm以下。另外,外层140中的相对较厚的部分(与后述的谷部130B对置的部分)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0μm以上且800μm以下,也可以为6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还可以为7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
芯层130由管状的内侧芯层110和配置于内侧芯层110的外周的外侧芯层120构成。即,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是内侧芯层110构成最内层、外层140构成最外层的三层结构的管。外侧芯层120被配置为覆盖内侧芯层110的整个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芯层120被配置为与内侧芯层110的外周面接触。
内侧芯层110由作为滑动性、耐化学药品性优异的树脂的氟系树脂构成。其中,氟系树脂是含氟的合成树脂的总称,是含氟的热塑性树脂、含氟的弹性体等。例如,作为氟系树脂,可以列举出PTFE(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或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另外,内侧芯层110由氟系树脂构成是指,内侧芯层110含有90质量%以上的氟系树脂,但也可以包含氟系树脂以外的任意成分。
从确保内表面的滑动性、耐化学药品性的观点出发,内侧芯层110的厚度t1例如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上。另外,从抑制中空轴100的壁厚变得过厚,确保管腔102的内径的同时使中空轴100的外径减小的观点出发,内侧芯层110的厚度t1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构成内侧芯层110的氟系树脂的杨氏模量优选为小于1.0GPa,进一步优选为500MPa以下。另外,构成内侧芯层110的氟系树脂的杨氏模量也可以为200MPa以下。构成内侧芯层110的氟系树脂的杨氏模量可以依据JIS K 7161进行测定。
外侧芯层120由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以下称为“高杨氏模量树脂”)构成。构成外侧芯层120的高杨氏模量树脂的杨氏模量例如优选为1.0GPa以上。作为高杨氏模量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酰亚胺系树脂、PEEK等芳香族聚醚酮系树脂、TR55等杨氏模量高的聚酰胺系树脂等。聚酰亚胺系树脂是在主链上具有酰亚胺键的聚合物,可以列举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这些树脂通常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在聚酰亚胺系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力学特性优异的聚酰亚胺,在聚酰亚胺中,进一步优选使用芳香族聚酰亚胺。该芳香族聚酰亚胺既可以是热塑性的,也可以是非热塑性的。另外,外侧芯层120由高杨氏模量树脂构成是指,外侧芯层120含有90质量%以上的高杨氏模量树脂,但也可以含有高杨氏模量树脂以外的任意成分。另外,构成外侧芯层120的树脂优选为杨氏模量比构成外层140的树脂高的树脂。高杨氏模量树脂的杨氏模量更优选为1.5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GPa以上。另外,高杨氏模量树脂的杨氏模量也可以为2.5GPa以上。高杨氏模量树脂的杨氏模量可以依据JIS K 7161进行测定。
相对于以往的导管用中空轴的结构,即,由氟系树脂构成的芯层和配置于该芯层的外周的外层的两层结构,外侧芯层120是为了提高耐伸展性而追加的层。从有效提高中空轴100的耐伸展性的观点出发,外侧芯层120的厚度t2例如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上。另外,从抑制由外侧芯层120的存在而引起的中空轴100的柔软性的降低的观点、以及容易形成后述的特定结构SC的观点出发,外侧芯层120的厚度t2例如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另外,从上述观点出发,外侧芯层120的厚度t2优选为比内侧芯层110的厚度t1薄。
A-3.芯层130的详细结构
接着,对芯层1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芯层130具有:沿中空轴100的轴向(Z轴方向)重复配置向中空轴100的径向外侧凸出的(换言之,向外层140凸出的)山部130A和向中空轴100的径向内侧凸出的(换言之,向管腔102凸出的)谷部130B的结构(以下称为“特定结构SC”)。换言之,芯层130的特定结构SC是在包含中空轴100的中心轴AX(参照图2)的截面中,芯层130为波形形状的结构。山部130A的形成间距例如可以为0.01mm~3.0mm。另外,山部130A的高度Ha例如可以为0.01mm~2.0mm。需要说明的是,山部130A的高度Ha是指从山部130A的顶点P1到连结夹着山部130A的两个谷部130B的底点P2之间的假想直线VL的距离。山部130A是芯层130的各部分被凸折而成的部分,也可以表述为“凸折部”,谷部130B是芯层130的各部分被凹折而成的部分,也可以表述为“凹折部”。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特定结构SC的图示。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特定结构SC的芯层130的外观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构成特定结构SC的山部130A和谷部130B形成于芯层130的整个圆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层13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芯层130中的、仅包含前端的部分(构成图1所示的中空轴100的远位部DP的部分)具有特定结构SC,芯层130的其余部分(构成图1所示的中空轴100的近位部PP的部分)不具有特定结构SC。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中,由于芯层130中的、构成中空轴100的远位部DP的部分具有特定结构SC,因此提高了中空轴100的远位部DP的柔软性。
另外,如图4所示,芯层130的特定结构SC包含沿中空轴100的轴向(Z轴方向)排列的两个山部130A的棱线相交而成为一个山部130A的棱线的交叉部CP。换言之,芯层130的特定结构SC是在中空轴100(芯层130)的圆周方向上也具有凹凸的结构。另外,作为具有沿中空轴100的轴向排列的两个山部130A的棱线相交而成为一个山部130A的棱线的交叉部CP的形状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三浦折叠或吉村模式等。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空轴100的轴向(Z轴方向)上,山部130A的顶点是偏心的。即,当关注一个山部130A和夹着该山部130A的两个谷部130B时,从一个谷部130B的底点到山部130A的顶点的距离(其是沿着中空轴100的轴向的距离,以下相同)L1比从另一个谷部130B的底点到山部130A的顶点的距离L2短。但是,距离L1和距离L2也可以相同。另外,距离L1和距离L2可以满足0.5≤L1/L2≤1.0这样的关系,也可以满足0.6≤L1/L2≤0.9这样的关系,还可以满足0.7≤L1/L2≤0.8这样的关系。另外,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空轴100的轴向上,谷部130B的底点是偏心的。即,当关注一个谷部130B和夹着该谷部130B的两个山部130A时,从一个山部130A的顶点到谷部130B的底点的距离L2比从另一个山部130A的顶点到谷部130B的底点的距离L3长。但是,距离L2和距离L3也可以相同。另外,距离L2和距离L3可以满足0.5≤L3/L2≤1.0这样的关系,也可以满足0.6≤L3/L2≤0.9这样的关系,还可以满足0.7≤L3/L2≤0.8这样的关系。
A-4.中空轴10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中空轴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芯棒的周围形成内侧芯层110。接着,将形成于芯棒的周围的内侧芯层110浸渍于含有形成外侧芯层120的材料的液体中后,从该液体中提起。然后,通过对附着于内侧芯层110周围的外侧芯层120的形成材料进行烧成,形成外侧芯层120。由此,在芯棒的周围形成由内侧芯层110和外侧芯层120构成的芯层130。
接着,在芯层130中形成特定结构SC。具体而言,固定芯层130中的形成特定结构SC的部分的一端,并将另一端向上述一端侧推动,然后拉回,由此在芯层130上形成沿轴向重复山部130A和谷部130B的特定结构SC。
接着,通过在形成于芯棒的周围的芯层130的外周形成外层140,从而在芯棒的周围形成由芯层130和外层140构成的中空轴100。最后,拔出芯棒。例如,通过以上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中空轴100。
A-5.性能评价
对中空轴的耐伸展性及柔软性进行了性能评价。图5是表示性能评价结果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使用中空轴的三个样品(S1~S3)进行了性能评价。样品S1是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的实施例。即,样品S1是由芯层130以及外层140构成的三层结构管,芯层130具有特定结构SC(沿轴向重复山部130A和谷部130B的结构),其中,该芯层130由内侧芯层110和外侧芯层120构成。另外,作为内侧芯层110的形成材料,使用了PTFE,作为外侧芯层120的形成材料,使用了聚酰亚胺,作为外层140的形成材料,使用了聚酰胺弹性体(ARKEMA公司的pebax35)。另外,内侧芯层110的厚度约为10μm,外侧芯层120的厚度约为3μm,外层140的厚度在相对较薄的部分(与山部130A对置的部分)约为40μm,外层140的厚度在相对较厚的部分(与谷部130B对置的部分)约为80μm。
样品S2、S3是比较例。即,样品S2是与样品S1相同的三层结构管,但芯层130不具有特定结构SC。即,在样品S2中,构成芯层130的内侧芯层110和外侧芯层120都被配置为具有与中空轴的轴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另外,样品S3是由芯层130和外层140构成的两层结构管,其中,该芯层130仅由内侧芯层110构成。即,样品S3不具有由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的外侧芯层120。另外,在样品S3中,芯层130不具有特定结构SC。即,在样品S3中,构成芯层130的内侧芯层110被配置为具有与中空轴的轴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另外,样品S2、S3的各层的形成材料、厚度与样品S1相同。
以各样品为对象,通过基于JIS K 7161-2014、JIS K 7171的方法,测定了杨氏模量、断裂载荷、弯曲弹性模量,并求出了N=5时的平均值。平均杨氏模量越高,则能够评价为中空轴的耐伸展性越高,平均弯曲弹性模量越低,则能够评价为柔软性越高。另外,没有测定样品S3的平均断裂载荷。
样品S1的平均杨氏模量的值虽然比不具有特定结构SC的样品S2的值低,但与不具有外侧芯层120的样品S3的值相比是足够高的值。因此,确认出样品S1具有足够高的耐伸展性。由于外侧芯层120由高杨氏模量树脂构成,因此可认为具有外侧芯层120的样品S1的杨氏模量足够高。另外,样品S1的平均断裂载荷的值与不具有特定结构SC的样品S2的值相等。因此,可以说有无特定结构SC对断裂载荷几乎没有影响。
另外,样品S1的平均弯曲弹性模量的值虽然比不具有外侧芯层120的样品S3的值高,但与不具有特定结构SC的样品S2的值相比是足够低的值。因此,确认出样品S1具有足够高的柔软性。由于特定结构SC是沿轴向重复山部130A和谷部130B的结构,是提高柔软性的结构,因此可认为具有特定结构SC的样品S1的弯曲弹性模量足够低。
如上所述,根据本性能评价的结果,在具备芯层130和外层140的中空轴100中,芯层130具有由氟系树脂构成的内侧芯层110以及由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的外侧芯层120,并且,当芯层130具有沿轴向重复山部130A和谷部130B的特定结构SC时,确认到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兼顾中空轴100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
A-6.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中空轴100具备:管状的芯层130;以及由树脂构成,且配置于芯层130的外周,具有与中空轴100的轴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的外层140。芯层130具有:由氟系树脂构成的管状的内侧芯层110;以及外侧芯层120,其由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且配置于内侧芯层110的外周。芯层130具有沿中空轴100的轴向重复配置朝向中空轴100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山部130A和朝向中空轴100的径向内侧凸出的谷部130B的特定结构SC。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中,芯层130除了具有由氟系树脂构成的内侧芯层110之外,还具有由杨氏模量比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的外侧芯层120,因此具备较高的耐伸展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中,由于芯层130具有重复配置山部130A和谷部130B的特定结构SC,因此,尽管芯层130具有外侧芯层120,也具备较高的柔软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兼顾中空轴100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中,芯层130的特定结构SC是包含沿中空轴100的轴向排列的两个山部130A的棱线相交而成为一个山部130A的棱线的交叉部CP的结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中空轴100的柔软性,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中空轴100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的外径为5mm以下。这样,即使在由于外径极小而难以加工的中空轴100中,也可以通过利用上述方法在芯层130上形成特定结构SC,来提高中空轴100的柔软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中,芯层130在中空轴100的轴向的一部分中具有特定结构SC,在其余部分中不具有特定结构SC。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能够在整体上确保较高的耐伸展性,同时提高特别要求柔软性的部分的柔软性,从而能够赋予中空轴100所期望的性能。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中,芯层130在包含芯层130的前端的一部分中具有特定结构SC,在其余部分中不具有特定结构SC。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能够在整体上确保较高的耐伸展性,同时提高特别要求柔软性的前端侧的部分的柔软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中,外侧芯层120的厚度t2比内侧芯层110的厚度t1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100,能够抑制由于芯层130具备外侧芯层120而引起的中空轴100的柔软性的降低,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中空轴100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具备上述结构的中空轴100,因此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兼顾构成导管10的中空轴100的柔软性和耐伸展性。
B.变形例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导管10的结构仅仅是一个示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导管10的中空轴100由芯层130和外层140构成,但还可以具备配置于外层140的外周的第二外层。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可以在外层140与第二外层之间夹设其他的构件(例如,将多根线材相互编织而成的编织层等加强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层130由内侧芯层110和外侧芯层120构成,但芯层130还可以具备其他的层。其他的层既可以配置于内侧芯层110的内周,也可以配置于内侧芯层110与外侧芯层120之间,还可以配置于外侧芯层120的外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层130中的、仅包含前端的部分(构成中空轴100的远位部DP的部分)具有特定结构SC,但芯层130中的具有特定结构SC的部分可以根据中空轴100所要求的性能而适当地变更。另外,芯层130也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特定结构S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层130的特定结构SC包含沿中空轴100的轴向排列的两个山部130A的棱线相交而成为一个山部130A的棱线的交叉部CP,但特定结构SC也可以不一定包含交叉部CP。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中空轴100的各结构构件的厚度、各构件之间的厚度的大小关系仅仅是一个示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中空轴100的各结构构件的材料仅仅是一个示例,也能够使用其他材料。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中空轴100的制造方法仅仅是一个示例,也能够采用其他制造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医疗用管的例子,对构成导管10的中空轴100进行了说明,但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同样适用于其他医疗用管(例如,构成球囊导管的中空轴、留置针用管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导管20:前端梢30:连接器100:中空轴102:管腔110:内侧芯层120:外侧芯层130:芯层130A:山部130B:谷部140:外层CP:交叉部DP:远位部PP:近位部SC:特定结构

Claims (7)

1.一种医疗用管,其中,所述医疗用管具备:
管状的芯层;以及
外层,所述外层由树脂构成,且配置于所述芯层的外周,具有与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大致平行的外周面,
所述芯层具有:
由氟系树脂构成的管状的内侧芯层;以及
外侧芯层,所述外侧芯层由杨氏模量比所述氟系树脂高的树脂构成,且配置于所述内侧芯层的外周,
所述芯层具有沿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重复配置朝向所述医疗用管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山部和朝向所述医疗用管的径向内侧凸出的谷部的特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管,其中,
所述特定结构为包含沿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排列的两个所述山部的棱线相交而成为一个所述山部的棱线的交叉部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管,其中,
所述医疗用管的外径为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其中,
所述芯层在所述医疗用管的轴向的一部分中具有所述特定结构,在其余部分中不具有所述特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用管,其中,
所述芯层在包含所述芯层的前端的一部分中具有所述特定结构,在其余部分中不具有所述特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其中,
所述外侧芯层的厚度比所述内侧芯层的厚度薄。
7.一种导管,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
CN202280025103.6A 2021-04-13 2022-01-07 医疗用管及导管 Pending CN1170830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7432 2021-04-13
JP2021067432A JP2022162571A (ja) 2021-04-13 2021-04-13 医療用チューブおよびカテーテル
PCT/JP2022/000381 WO2022219859A1 (ja) 2021-04-13 2022-01-07 医療用チューブおよび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3097A true CN117083097A (zh) 2023-11-17

Family

ID=8363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5103.6A Pending CN117083097A (zh) 2021-04-13 2022-01-07 医疗用管及导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1074A1 (zh)
EP (1) EP4324506A1 (zh)
JP (1) JP2022162571A (zh)
CN (1) CN117083097A (zh)
WO (1) WO20222198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4619A (en) * 1991-05-03 1993-09-14 Burnham Warren R Method of making catheter with irregular inner and/or outer surfaces to reduce travelling friction
JP2004097278A (ja) * 2002-09-05 2004-04-02 Japan Lifeline Co Ltd 医療用管状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253101A1 (en) * 2005-03-16 2006-11-09 Andreas Hartlep Intracranial catheter
JP2014236863A (ja) 2013-06-07 2014-12-18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US20200384187A1 (en) * 2019-06-10 2020-12-10 Medtronic Minimed, Inc. Flexible cannula and pro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2571A (ja) 2022-10-25
US20240001074A1 (en) 2024-01-04
WO2022219859A1 (ja) 2022-10-20
EP4324506A1 (en) 2024-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15862B2 (ja) カテーテル
JP4547374B2 (ja) アンバランスな補強部材を含む医療用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554139A (en) Catheter
US20110245807A1 (en) Medical Tube
CN103298433A (zh) 支架输送系统和用于与支架输送系统一起使用的锁定部件
KR102184238B1 (ko) 장척 의료용 부재
US20140039464A1 (en) Catheter
JPWO2011155491A1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41157B2 (ja) 医療用長尺体および医療器具セット
JP5304006B2 (ja) カテーテル用複合バル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863554U (zh) 一种导管鞘
US10702675B2 (en) Catheter for insertion into branched blood vessel
JP3846508B2 (ja) 二重チューブ及び二重チューブを用いた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20230201525A1 (en) Catheter
CN117083097A (zh) 医疗用管及导管
JP6513997B2 (ja) カテーテル
JP3206339U (ja) 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JP2015062532A (ja) 医療用の長尺部材、および接続部材
JP5834536B2 (ja) 内腔と外周が異なるテーパー構造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CN111467649A (zh) 微导管
CN215228834U (zh) 管材结构
US20230381453A1 (en) Catheter
US20220347428A1 (en) Medical tube and catheter
JP2023095380A (ja) カテーテル
JP2022112887A (ja) 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