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1555A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1555A
CN117051555A CN202311066032.7A CN202311066032A CN117051555A CN 117051555 A CN117051555 A CN 117051555A CN 202311066032 A CN202311066032 A CN 202311066032A CN 117051555 A CN117051555 A CN 117051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rgent
water
concentration
clothes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60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晨熙
王书斌
梁振
衣震旭
孔德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0660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1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1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1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1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measuring specific parameters
    • D06F34/18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e.g. nature or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02Characteristics of laundry or load
    • D06F2103/04Quantity, e.g. weight or variation of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20Washing liquid condition, e.g. turbidity
    • D06F2103/22Content of detergent or addit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中途添衣指令并确认可以中途添衣的情况下,确定衣物重量变化以及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筒内的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中途添衣前后的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阶段,对筒内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使得筒内洗涤剂浓度处于衣物重量的最佳洗涤浓度范围,能够解决洗涤、漂洗阶段用户用滚筒洗衣机中途添衣、取衣后筒内已有洗涤剂浓度和衣物重量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洗净效果,从而解决现有的中途添衣方案存在洗涤剂残留、损伤衣物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多数可以实现中途开门,方便用户添衣,目前市面上的中途添衣方案大部分都是关于用户添衣后对相应关键参数做动态调整,很少有考虑到减衣情况。尤其是低水位、洗涤过程中用户减衣后,现有筒内洗涤剂浓度值是高于最佳洗涤剂浓度的,洗涤剂浓度过高会产生洗涤剂残留,针对羊毛、丝绸等特殊材质,洗涤剂浓度高也会给衣物带来损伤。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中途添衣方案存在洗涤剂残留、损伤衣物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中途添衣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中途添衣指令并确认可以中途添衣的情况下,确定衣物重量变化以及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
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筒内的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可选地,确定衣物重量变化,包括:根据中途添衣前后的电机功率变化情况确定衣物重量变化,衣物重量变化包括第一重量范围增减、第二重量范围增加和第三重量范围减少,第二重量范围大于第一重量范围,第三重量范围大于第一重量范围。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中途添衣前后的电机功率变化情况确定衣物重量变化,包括:
在对衣物处理设备解锁前,检测电机的第一功率;
在对衣物处理设备解锁后,检测到衣物处理设备上锁且运行后,检测电机的第二功率;
计算第二功率与第一功率的功率差值;
根据功率差值、功率检测标准差值和功率检测误差值来确定衣物重量变化。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功率差值、功率检测标准差值和功率检测误差值来判断衣物重量变化,包括:
在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一重量范围增减;
在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的差值大于功率检测误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
在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
进一步可选地,洗涤阶段包括主洗阶段和漂洗阶段,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洗涤参数进行调控,包括:
在确定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且中途添衣发生在漂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和/或,
在确定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且中途添衣发生在主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脱水后的衣物重量确定投放洗涤剂的量。
进一步可选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投放洗涤剂的量,包括:
B=K×M;
其中,B为投放洗涤剂的量,M为脱水后的衣物重量,K为功率检测标准差值,×表示K和M为相乘的关系。
进一步可选地,洗涤阶段包括主洗阶段和漂洗阶段,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洗涤参数进行调控,包括:
在确定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或第一重量范围增减,且中途添衣是否发生在主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来判断是否增添洗涤剂;
和/或,
在确定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或第一重量范围增减,且中途添衣发生在漂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来判断是否增添洗涤剂,包括:
在筒内水与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并将洗涤剂浓度与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进行比较;
在洗涤剂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或在洗涤剂浓度大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无需增添洗涤剂;
在洗涤剂浓度小于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投放预设量的洗涤剂,并根据投放洗涤剂后的实际离子浓度或投放次数来确定是否继续增添洗涤剂。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或投放次数来确定是否继续增添洗涤剂,包括:
在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或在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大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无需继续增添洗涤剂;或,
在投放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无需继续增添洗涤剂。
进一步可选地,在筒内水与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包括:
待衣物处理设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至少一个离子浓度;
对获取的至少一个离子浓度求平均值,得到洗涤剂浓度。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包括:
使衣物处理设备进行一次漂洗;
在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一次漂洗时,记录脱水转速,使衣物处理设备进行二次漂洗流程;
判断脱水转速是否满足脱水需求;
在脱水转速不满足脱水需求的情况下,获取并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
若满足,使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二次漂洗流程后结束洗涤;若不满足,增加至少一次漂洗流程。
进一步可选地,在脱水转速满足脱水需求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
确定筒内负载的重量等级;
在多负载的情况下,获取并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若满足,使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二次漂洗流程后结束洗涤;或,若不满足,增加至少一次漂洗流程;
在中少负载的情况下,判断筒内水位是否满足漂洗阶段的水位需求,以及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
在水位满足需求但洗涤剂残留浓度不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向筒内补入设定量的水,并根据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补水后的离子浓度来确定是否增添漂洗次数。
进一步可选地,确定筒内负载的重量等级,包括:
记录二次漂洗的补水次数和进水时间;
在补水次数大于或等于设定补水次数,或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设定进水时间的情况下,视为多负载情况;
在补水次数小于设定补水次数,且进水时间小于设定进水时间的情况下,视为少负载情况。
进一步可选地,向筒内补入设定量的水,并根据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补水后的离子浓度来确定是否增添漂洗次数,包括:
向筒内补入第一设定量的水;
在第一次补水后的实际离子浓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的情况下,或,第一次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大于或等于最大设定水位的情况下,在运行完二次漂洗后,增加一次漂洗流程;或,
向筒内补入第二设定量的水,并根据第二次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洗涤剂残留浓度来判断是否继续补水,第二设定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量。
进一步可选地,在确定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之前,方法还包括:
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并将洗涤剂浓度与第一设定值和第三设定值进行比较;
在洗涤剂浓度小于第一设定值且大于第三设定值的情况下,对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进行确认;
在实际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值的情况下,报故障提醒。
进一步可选地,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包括:
将洗涤剂残留浓度与第四设定值进行比较;
在实际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的情况下,视为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
其中,第四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且大于第三设定值。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采用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中途添衣前后的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阶段,对筒内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使得筒内洗涤剂浓度处于衣物重量的最佳洗涤浓度范围,能够解决洗涤、漂洗阶段用户用滚筒洗衣机中途添衣、取衣后筒内已有洗涤剂浓度和衣物重量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洗净效果,从而解决现有的中途添衣方案存在洗涤剂残留、损伤衣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中途添衣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中途添衣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中途添衣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中途添衣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中途添衣方案存在洗涤剂残留、损伤衣物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中途添衣控制方法。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符号进行解释:
C:每一种洗涤模式(如羊毛洗、衬衫洗)对应的洗涤剂最佳浓度;
X:离子-浊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的筒内水中的离子浓度值;
L:洗衣机设定的,能成功解锁时的筒内水位线高度;
P1:第一次功率监测后记录的功率检测值;
P2:第二次功率监测后记录的功率检测值;
K:洗衣机设定的两次功率检测标准差值;
H:允许的功率检测误差值;
A:通过实验数据测得的清水离子浓度值,离子浓度在0.14-0.16Mol/L;
C*:用户与洗衣机进行交互(添衣、减衣)后,门上锁,进水至该洗涤模式的设定水位,此时离子-浊度传感器检测的筒内水中的离子浓度值;
T1、T2、T3:指设定的洗衣机运行时间;
T4:继续进漂洗水时间;
C1、C2、C3:洗衣机运行T1、T2、T3时,离子浊度传感器分别进行离子浓度检测,对应记录的筒内离子浓度值为C1、C2、C3、CA;
CN:三次浓度检测值的均值;
M:运行完排水、两次脱水程序后对筒内衣物进行称重的重量值;
F:允许偏差范围,单位Mol/L;
B:最佳洗涤剂投放量;
S:修正系数;
W:实际投放次数;
E:洗衣机设定的投放次数最大值;
C**:每次漂洗结束、排水前实时检测的筒内离子浓度值;
Cy:洗衣机设定的可允许洗涤剂残留浓度。此值和衣物重量、洗涤剂投放量、实际筒内水量有关;
e:第一次漂洗后洗衣机自动记录脱水转速值;
μ:洗衣机设定最低脱水转速值;
ε:实际补水次数;
η:进水时间;
ε*:设定补水次数;
η*:设定进水时间;
V:筒内实际水位;
Fmin:漂洗筒内允许最小设定水位;
Fmax:漂洗筒内允许最大设定水位。
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S1~S2,其中:
S1,在接收到中途添衣指令并确认可以中途添衣的情况下,确定衣物重量变化以及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
S2,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筒内的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用户可通过终端上的中途添衣命令键向衣物处理设备发送中途添衣指令,或者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发送中途添衣指令,比如触发面板上的中途添衣按键。洗涤过程中只有当水位低于门封高度、温度低于某一安全温度时才可以开门。为此,本方法在接收到中途添衣指令后需确认是否可以中途添衣,以保证中途开门可靠性,防止水溢出,避免用户烫伤。另外,衣物重量变化包括重量增加,重量减少,分别对应添衣和取衣两种情况。可选地,对重量变化进行分级,通过重量变化级别和中途添衣发生的阶段对筒内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通过增添洗涤剂弥补洗涤剂不足、补水对筒内洗涤剂进行稀释,增加漂洗次数使洗涤剂残留浓度达标等,使得筒内洗涤剂浓度处于衣物重量的最佳洗涤浓度范围。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解决洗涤、漂洗阶段用户用滚筒洗衣机中途添衣、取衣后筒内已有洗涤剂浓度和衣物重量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洗净效果,从而解决现有的中途添衣方案存在洗涤剂残留、损伤衣物的问题。
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滚筒洗衣机、波轮洗衣机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S1中确定衣物重量变化,包括:根据中途添衣前后的电机功率变化情况确定衣物重量变化,衣物重量变化包括第一重量范围增减、第二重量范围增加和第三重量范围减少,第二重量范围大于第一重量范围,第三重量范围大于第一重量范围。
衣物重量不同,电机为了使衣物处理筒达到相同转速做功不同,所以功率不同。通过中途添衣前后的电机功率变化情况可较为准确的检测衣物重量变化情况,本实施例优选将衣物重量变化情况分为第一重量范围增减(即小范围增减)、第二重量范围增加(即大范围增加)和第三重量范围减少(即大范围减少)三种情况,符合用户添衣、取衣习惯。基于上述三种情况并结合中途添衣所发生的洗涤阶段对筒内的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能够较为精准判断是否增添洗涤剂、是否增加漂洗次数以及是否进行补水等,从而能够使筒内洗涤剂浓度处于衣物重量的最佳洗涤浓度范围。
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常见夏季衬衫一件是225g左右,超过0.5kg衣物是大范围,小于或等于0.5kg是小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结合图2,根据中途添衣前后的电机功率变化情况确定衣物重量变化,包括步骤A1~A4,其中:
A1,在对衣物处理设备解锁前,检测电机的第一功率;
A2,在对衣物处理设备解锁后,检测到衣物处理设备上锁且运行后,检测电机的第二功率;
A3,计算第二功率与第一功率的功率差值;
A4,根据功率差值、功率检测标准差值和功率检测误差值来确定衣物重量变化。
具体地,当用户选择“中途添衣”,并确定可以中途添衣后,进行一次功率检测,记此次检测功率值为P1;洗衣机门锁打开,待检测到机门重新上锁、用户重启洗衣机并运行一定时间后,再进行一次功率检测,记录此次检测值为P2。此时对两次功率检测值进行求差,将差值的绝对值和洗衣机设定的两次功率检测标准差值K以及允许的功率检测误差值H进行比较,来确定衣物重量变化。
以10kg洗衣机为例,常用中等重量衣物(3kg左右)P1在737左右,对其进行增减后得到P2,|P2-P1|和阈值K比较,K值在100左右。H值波动误差在10左右。
K、H数值与筒容积、电机规格、驱动程序设定有直接关系,可以通过称重实验确定。简单来说该实验是不停进行衣物重量变化,洗衣机自动称重,读取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结合图2,步骤A4中根据功率差值、功率检测标准差值和功率检测误差值来判断衣物重量变化,包括A41~A43,其中:
A41,在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一重量范围增减;
情况一,|P2-P1|≤K,则说明筒内衣物的重量变化是小范围的,衣物重量有增有减,此种情况洗衣机并不能识别到是添衣还是减衣;
A42,在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的差值大于功率检测误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
情况二,|P2-P1|>K,且P2+H>P1,则说明筒内衣物的重量变化是大范围增加,即,洗衣机识别到用户进行了添衣;
A43,在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
情况三,|P2-P1|>K,且P2+H≤P1,则说明筒内衣物的重量变化是大范围减少,即,洗衣机识别到衣物减少。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洗涤阶段包括主洗阶段和漂洗阶段,S2中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洗涤参数进行调控,包括S21~S22,其中:
S21,在确定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且中途添衣发生在漂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和/或,
S22,在确定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且中途添衣发生在主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脱水后的衣物重量确定投放洗涤剂的量。
结合图3,如果减衣情况发生在主洗阶段,会存在高浓度洗涤剂导致衣物难以洗干净的情况,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则先排水再脱水,将混合了洗涤剂的水脱干净,再根据脱水后的衣物重量进行洗涤剂重新投放。进一步待进入漂洗阶段后,可再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确保筒内洗涤剂残留浓度低于设定值。而如果减衣情况发生在漂洗阶段,则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以达到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低于设定值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投放洗涤剂的量,包括:
B=K×M;
其中,B为投放洗涤剂的量,M为脱水后的衣物重量,K为功率检测标准差值,×表示K和M为相乘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洗涤阶段包括主洗阶段和漂洗阶段,S2中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洗涤参数进行调控,包括以下步骤B1~B2,其中:
B1,在确定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或第一重量范围增减,且中途添衣发生在主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来判断是否增添洗涤剂;
结合图3,对于小范围增减或大范围增加(添衣情况)发生在主洗阶段时,此两种情况都需要浓度检测后再确定是否需要补投洗涤剂,以使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满足主洗阶段的最佳浓度需求。如果需要补投洗涤剂,优选,少量多次地进行补投,避免洗涤剂投放过多;
和/或,
B2,在确定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或第一重量范围增减,且中途添衣发生在漂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
对于小范围增减或大范围增加(添衣情况)发生在漂洗阶段时,此两种情况的调控策略是一样的,核心是增减漂洗次数,确保筒内洗涤剂残留浓度低于设定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B1中根据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来判断是否增添洗涤剂,包括B11~B13,其中:
B11,在筒内水与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并将洗涤剂浓度与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进行比较;在筒内水与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的洗涤剂浓度更为精准,有助于精准调控洗涤剂浓度;
B12,在洗涤剂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或在洗涤剂浓度大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无需增添洗涤剂;
B13,在洗涤剂浓度小于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投放预设量的洗涤剂,并根据投放洗涤剂后的实际离子浓度或投放次数来确定是否继续增添洗涤剂;
在一实现方式中,B13中根据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或投放次数来确定是否继续增添洗涤剂,包括:
在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或在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大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无需继续增添洗涤剂;或,
在投放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无需继续增添洗涤剂。
具体地,第一设定值为每一种洗涤模式(如羊毛洗、衬衫洗)对应的洗涤剂最佳浓C,第二设定值为C+F(F为允许偏差范围,为设定值);如图3所示,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CN是否满足C≤CN≤C+F;若满足,说明洗涤剂浓度CN处于最佳洗涤浓度范围,则继续运行洗涤、漂洗程序即可;若不满足,则继续判断洗涤剂浓度CN是否满足CN>C+F;
若判定为CN>C+F,说明洗涤剂浓度CN超过最佳洗涤浓度范围,则继续运行洗涤、漂洗程序即可;
若判定为不满足CN>C+F,即CN<C,则自动投放mg洗涤剂,运转5min待洗涤剂充分和水混合后检测此时离子浓度CA,将CA赋值给CN,重新进行浓度判定,使投放洗涤剂后的离子浓度能够达到最佳洗涤浓度范围;
同时对于实际投放次数进行判定,使之不超过设定投放次数;通过离子浓度检测和投放次数检测,能够将筒内洗涤水浓度调整到最佳洗涤剂浓度范围,或超过C+F,但不会超过太多,避免高浓度洗涤剂难以洗净。
用户根据所洗衣物选择合理的洗涤模式,洗衣机对每种洗涤模式都预设了最佳的洗涤浓度C(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定值),当检测的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大于第一设定值,则满足了当前洗涤模式的最佳浓度范围,无需在增添洗涤剂;反之,则洗衣机将自动投放mg洗涤剂,在运转一定时间后,待洗涤剂充分和水混合后检测此时离子浓度,将此时的离子浓度与第一设定值进行比较,直到实际离子浓度大于第一设定值。或W(每次投放洗涤剂时记录投放次数W)≥设定投放次数最大值时,可以再继续进行下一步洗涤程序。通过离子检测和投放次数两种手段来判断是否继续投放洗涤剂,可提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筒内水与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包括:
待衣物处理设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至少一个离子浓度;
对获取的至少一个离子浓度求平均值,得到洗涤剂浓度。
本实施例优选利用离子-浊度传感器对筒内水中的离子浓度进行检测,在主洗阶段检测的离子浓度记为洗涤剂浓度,在漂洗阶段检测的离子浓度记为洗涤剂残留浓度。可使洗衣机先运行第一预设时长,使水和洗涤剂充分混合后,开始按照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多个离子浓度,并取其平均值,从而得到筒内的实际离子浓度。
具体地,结合图3,待门上锁运行T1min后,浊度-离子传感器检测筒内洗涤剂浓度C1,待运行T2min后,浊度-离子传感器检测筒内洗涤剂浓度C2,待运行T3min后,浊度-离子传感器检测筒内洗涤剂浓度C3。实际离子浓度值CN取CN=(C1+C2+C3)/3。后文所述的获取筒内水中的离子浓度,都是在水和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的,但使筒内水和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方法可以不同,比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不同、获取的离子浓度的数量可以不同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结合图4,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包括步骤101~步骤106,其中:
步骤101,使衣物处理设备进行一次漂洗流程;
该一次漂洗流程可以是进入漂洗阶段后的第一次漂洗,也可以是中途添衣后的第一次漂洗;
步骤102,在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一次漂洗流程时,记录脱水转速;
步骤103,判断脱水转速是否满足脱水需求;在脱水转速不满足脱水需求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04;
步骤104,获取并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若满足,执行步骤105,若不满足,执行步骤106;
步骤105,使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二次漂洗流程后结束洗涤;
步骤106,增加至少一次漂洗流程。
具体地,将一次漂洗后的脱水转速与洗衣机脱水时允许的最低设定转速μ进行比较,若e<μ,视为脱水转速不满足脱水需求,说明洗衣机脱水转速没有达到脱水时允许的最低转速,可能出现偏心大或者电机功率大的情况导致没有脱水成功,衣物还处于含水率很高的状态,此时可利用离子-浊度传感器检测衣物洗涤剂残留;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低于设定的可允许洗涤剂残留浓度Cy,是,就说明经过上述的漂脱,衣物上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较低,再运行一次漂脱即可结束洗衣流程,反之(洗涤剂残留浓度不低于Cy),则完成二次漂洗后,再进行至少一次漂洗,然后结束洗衣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脱水转速满足脱水需求的情况下,即e≥μ,说明电机转速已经高于最低脱水转速,衣物含水率相对较低,此时离子-浊度传感器无法直接检测衣物洗涤剂残留,所以需要再补水,将洗涤剂离子融进水里再进行浓度检测,具体地,方法还包括步骤107~步骤112,其中:
步骤107,确定筒内负载的重量等级;步骤108,在多负载的情况下,获取并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若满足,执行步骤109,或,若不满足,执行步骤110;
漂洗阶段核心在于使洗涤剂残留浓度低于设定值,在多负载的情况下对此时筒内水中的离子浓度进行检测,得到洗涤剂残留浓度,如果洗涤剂残留浓度满足小于等于设定值的条件,就在二漂结束后结束洗涤;如果洗涤剂残留浓度不满足小于等于设定值的条件,就在二漂之后,增加一次漂洗;
步骤109,使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二次漂洗流程后结束洗涤;
步骤110,增加至少一次漂洗流程;
步骤111,在少负载的情况下,判断筒内水位是否满足漂洗阶段的水位需求,以及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
步骤112,在水位满足需求但洗涤剂残留浓度不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向筒内补入设定量的水,并根据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补水后的离子浓度来确定是否增添漂洗次数;
在少负载的情况下,可先采用补水的方式对洗涤剂进行稀释,如果稀释后的离子浓度满足了需求,则停止进水,继续当前的二次漂洗,运行结束后进行第三次漂洗,直至结束;如果稀释后的离子浓度还不满足需求,那么就继续进水,而后循环判断,直至使筒内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达到要求或筒内水位达到上限,保证洗衣机可靠性,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洗涤剂残留浓度,实现更好地洗净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107中确定筒内负载的重量等级,包括步骤1071~1073,其中:
步骤1071,记录二次漂洗的补水次数和进水时间;
步骤1072,在补水次数大于或等于设定补水次数,或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设定进水时间的情况下,视为多负载情况;
步骤1073,在补水次数小于设定补水次数,且进水时间小于设定进水时间的情况下,视为少负载情况。
洗衣机进水阶段是需要用液位传感器检测是否到了额定水位。但是进水同时衣物会吸水,因此进H高度的水、衣物吸水后,液位检测值一定是小于H的。所以要进行补水,衣物还会吸水,液位还会稍微下降,所以要一直补水到检测值等于或大于H值。
如果负载多,经过脱水后筒内衣物不均匀,可能会出现顶玻璃碗的问题,使电机检测功率虚高。如果脱水失败,也会使电机功率很大,把少量负载检测成多量负载,导致误判。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使用补水次数和进水时间来判断负载的等级。
补水次数和进水时间设定值是机子设定的是不变的,不随实际衣物重量变化。然而实际的补水时间和次数不同,实际衣物重量越少补水时间和次数越少,反之则多。进入漂洗阶段后,衣物进水时间和补水次数肯定是相对于主洗而言变少的(因为衣物已经打湿了,吸水降低)因此大概率会出现把多负载判断成少负载的情况,把少判断成多的情况很少出现。进一步的浓度检测是检测机子通过补水次数、进水时间值判断的负载重量等级(多、中少)对不对,相当于自检测手段。
具体地,对于10kg洗衣机而言,多负载是6-10kg,中少负载是6kg以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112中向筒内补入设定量的水,并根据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补水后的离子浓度来确定是否增添漂洗次数,包括步骤1121~112:
步骤1121,向筒内补入第一设定量的水;
步骤1122,判断第一次补水后的实际离子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或,判断第一次补水后的筒内水位是否满足大于或等于最大设定水位;若这两个判断结果有一个为满足,则执行步骤1123;否则,执行步骤1124;
步骤1123,在运行完二次漂洗后,增加一次漂洗;或,
步骤1124,向筒内补入第二设定量的水,并根据第二次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洗涤剂残留浓度来判断是否继续补水,第二设定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量。
具体地,向筒内进水,并计时,当计时时长达到设定的第一时长时,认为补入了第一设定量的水,此时可停止进水,也可以继续进水,于此同时,对稀释了的离子浓度进行判断,如果满足了需求,就停止进水,进一步,在计时时长达到设定的第二时长时,认为补入了第二设定量的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确定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之前,方法还包括S3~S5,其中:
S3,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并将洗涤剂浓度与第一设定值和第三设定值进行比较;
S4,在洗涤剂浓度小于第一设定值且大于第三设定值的情况下,对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进行确认;
S5,在实际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值的情况下,报故障提醒。
第一设定值为每一种洗涤模式(如羊毛洗、衬衫洗)对应的洗涤剂最佳浓度,记为C;第三设定值为通过实验数据测得的清水离子浓度值,该离子浓度在0.14-0.16Mol/L,记为A;在检测的洗涤剂浓度大于或等于C时,视为满足该洗涤模式下的最佳洗涤剂浓度范围,在洗涤剂盒内由洗涤剂的前提下,检测的洗涤剂浓度小于等于A,认为传感器故障,该方法在提高洗净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洗衣机可靠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包括:
将洗涤剂残留浓度与第四设定值进行比较;
在实际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第四设定值的情况下,视为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
其中,第四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且大于第三设定值。
第四设定值为洗衣机设定的可允许洗涤剂残留浓度,记为Cy,此值和衣物重量、洗涤剂投放量、实际筒内水量有关。以格力某10kg洗衣机为例,洗5-10kg衣物,洗涤剂残留量为0.030-0.036mol/L。在检测的筒内水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Cy时,认为洗涤剂残留浓度达标,可结束漂洗,结束洗涤。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采用前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进一步,该衣物处理设备的面板上设有中途添衣按键,可选地,该中途添衣按键为一键添衣键,可选地,点击一次为添衣,点击两次为取衣。在本发明提供的不同实施例中,对于相同参数、名词、逻辑等应当理解为统一的含义,本申请对此不刻意在每个实施例中进行重复说明。
以上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8)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中途添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中途添衣指令并确认可以中途添衣的情况下,确定衣物重量变化以及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
根据所述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筒内的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衣物重量变化,包括:根据中途添衣前后的电机功率变化情况确定衣物重量变化,所述衣物重量变化包括第一重量范围增减、第二重量范围增加和第三重量范围减少,所述第二重量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重量范围,所述第三重量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重量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中途添衣前后的电机功率变化情况确定衣物重量变化,包括:
在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解锁前,检测电机的第一功率;
在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解锁后,检测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上锁且运行后,检测电机的第二功率;
计算所述第二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的功率差值;
根据所述功率差值、功率检测标准差值和功率检测误差值来确定衣物重量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功率检测标准差值和功率检测误差值来判断衣物重量变化,包括:
在所述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一重量范围增减;
在所述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功率检测标准差值,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所述功率检测误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
在所述功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功率检测标准差值,所述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功率检测标准差值的情况下,视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阶段包括主洗阶段和漂洗阶段,所述根据所述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筒内的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
在确定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且中途添衣发生在所述漂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和/或,
在确定为第三重量范围减少且中途添衣发生在所述主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脱水后的衣物重量确定投放洗涤剂的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投放洗涤剂的量,包括:
B=K×M;
其中,B为所述投放洗涤剂的量,M为所述脱水后的衣物重量,K为功率检测标准差值,×表示K和M为相乘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阶段包括主洗阶段和漂洗阶段,所述根据衣物重量变化和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对筒内的洗涤剂浓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
在确定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或第一重量范围增减,且中途添衣是否发生在所述主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来判断是否增添洗涤剂;
和/或,
在确定为第二重量范围增加或第一重量范围增减,且中途添衣发生在所述漂洗阶段的情况下,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来判断是否增添洗涤剂,包括:
在筒内水与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并将所述洗涤剂浓度与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洗涤剂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或在所述洗涤剂浓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无需增添洗涤剂;
在所述洗涤剂浓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投放预设量的洗涤剂,并根据投放洗涤剂后的实际离子浓度或投放次数来确定是否继续增添洗涤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或投放次数来确定是否继续增添洗涤剂,包括:
在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或在投放洗涤剂后的洗涤剂浓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则无需继续增添洗涤剂;或,
在所述投放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无需继续增添洗涤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筒内水与洗涤剂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包括:
待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至少一个离子浓度;
对获取的所述至少一个离子浓度求平均值,得到所述洗涤剂浓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漂洗阶段的衣物重量、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脱水转速对筒内水位和/或漂洗次数进行调控,包括:
使衣物处理设备进行一次漂洗;
在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一次漂洗时,记录所述脱水转速,并使衣物处理设备进行二次漂洗;
判断所述脱水转速是否满足脱水需求;
在所述脱水转速不满足脱水需求的情况下,获取并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
若满足,使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二次漂洗后结束洗涤;若不满足,增加至少一次漂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水转速满足脱水需求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筒内负载的重量等级;
在多负载的情况下,获取并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所述洗涤剂残留需求;若满足,使衣物处理设备完成二次漂洗后结束洗涤;或,若不满足,增加至少一次漂洗;
在中少负载的情况下,判断筒内水位是否满足漂洗阶段的水位需求,以及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所述洗涤剂残留需求;
在水位满足需求但洗涤剂残留浓度不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向筒内补入设定量的水,并根据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补水后的离子浓度来确定是否增添漂洗次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筒内负载的重量等级,包括:
记录所述二次漂洗的补水次数和进水时间;
在所述补水次数大于或等于设定补水次数,或所述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设定进水时间的情况下,视为所述多负载情况;
在所述补水次数小于所述设定补水次数,且所述进水时间小于所述设定进水时间的情况下,视为所述少负载情况。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筒内补入设定量的水,并根据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补水后的离子浓度来确定是否增添漂洗次数,包括:
向筒内补入第一设定量的水;
在所述第一次补水后的实际离子浓度满足所述洗涤剂残留需求的情况下,或,所述第一次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设定水位的情况下,在运行完所述二次漂洗后,增加一次漂洗;或,
向筒内补入第二设定量的水,并根据第二次补水后的筒内水位和洗涤剂残留浓度来判断是否继续补水,所述第二设定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并将所述洗涤剂浓度与第一设定值和所述第三设定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洗涤剂浓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且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对所述中途添衣发生的洗涤阶段进行确认;
在所述实际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值的情况下,报故障提醒。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筒内水中的洗涤剂残留浓度是否满足洗涤剂残留需求,包括:
将所述洗涤剂残留浓度与第四设定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实际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设定值的情况下,视为满足所述洗涤剂残留需求;
其中,所述第四设定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且大于所述第三设定值。
17.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采用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面板上设有中途添衣按键。
CN202311066032.7A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051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6032.7A CN117051555A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6032.7A CN117051555A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1555A true CN117051555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6032.7A Pending CN117051555A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15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17139B1 (en) Improvement in arrangements provided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textiles in the washload of clothes washing machines
CN107130389B (zh)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0512394B (zh) 洗衣机识别洗涤物材质的方法及洗衣机
CN101736552A (zh) 一种检测洗衣粉残留的方法及洗衣机
CN110846851A (zh) 一种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0699917B (zh) 衣物洗涤设备、用于其的洗涤剂投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27121B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进水控制方法
CN113005707A (zh) 一种多桶洗衣机控制方法
JP2018121898A (ja) 洗濯機
CN112011954B (zh) 一种洗衣机脱水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0344211A (zh) 一种增强波轮洗衣机模糊称重的方法
CN117051555A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中途添衣控制方法
JP2018121899A (ja) 洗濯機
CN112430970A (zh) 一种洗衣机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4086359A (zh) 一种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CN112877990B (zh) 一种洗衣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洗衣机
CN113123065B (zh) 衣物处理装置、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2522907B (zh) 一种检测洗衣桶内泡沫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1155278B (zh) 衣物材质检测方法和洗衣机控制方法
CN112281405B (zh) 一种洗衣机控制方法
CN116837585A (zh) 一种洗衣机补水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2877988B (zh) 一种洗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3684645B (zh) 一种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KR101037149B1 (ko) 세탁기의 세탁방법
CN112813648B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