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9647A -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9647A
CN117049647A CN202311318132.4A CN202311318132A CN117049647A CN 117049647 A CN117049647 A CN 117049647A CN 202311318132 A CN202311318132 A CN 202311318132A CN 117049647 A CN117049647 A CN 117049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ludge
impeller
conveying pipeline
fix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81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49647B (zh
Inventor
钟言
韩红波
侯起航
顾群
李曦柯
陈思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181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9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9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9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49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9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centrifugal sepa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7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by centrifug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筒具有沿分离筒的轴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离筒内具有内腔。叶轮设置于内腔,叶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多个桨叶。桨叶的外缘与分离筒的内壁面在第一表面具有径向距离。桨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叶片。进料管位于分离筒的第一端。第一出料管与内腔靠近分离筒的内壁面区域连通。第二出料管与桨叶的内缘围绕形成的中心区域连通。混合液中的污泥颗粒在叶轮旋转的过程中进行了浓缩分离。内回流的物料浓度提高,而降低内回流的流量,降低了内回流的能耗。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浓度相应降低,降低了二沉池固体负荷,提升二沉池的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均面临着将出水水质从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甚至更高标准的要求。目前常用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包括:A/A/O工艺、不同供氧方式的氧化沟工艺、SBR及其各种变型工艺CASS,CAST等、UNITANK、多级A/O等等,特点是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在生物反应器中处于悬浮状态,处理过程中生化池末端好氧区混合液直接回流至生化池中缺氧区和进入二沉池,两者的混合液浓度与好氧区污泥浓度一致。
为了应对冬季低温问题,保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标,往往通过投加生物亲和性良好的载体或直接提高污泥浓度的方式提高系统内的微生物数量。污泥浓度提升一定程度提升了污水处理系统应对低温的能力,相应地产生一系列问题:(1)上述方法均会导致系统内污泥浓度大幅提高,同步出现进入二沉池的污泥浓度过高、二沉池易出现超固体负荷运行、出水浊度提高、增加了深度处理的药剂成本等;(2)此外,污泥浓度提升使生化池实际有机负荷下降及冬季低温均会使污水处理系统内的丝状菌处于竞争优势,进而引发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能变差,二沉池处理进一步下降。(3)再者,生化池大量附着微生物的载体进入二沉池,未完全被生化处理利用,随着剩余污泥排出,由此导致了载体的利用率较低、处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应对冬季低温存在的丝状菌膨胀及二沉池污泥浓度过高处理能力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包括:
分离筒具有沿分离筒的轴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离筒内具有内腔。
叶轮设置于内腔,叶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多个桨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桨叶包括外缘和内缘,桨叶的外缘与分离筒的内壁面在第一表面具有径向距离。第一表面为分离筒的径向截面。桨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叶片,叶片的宽度方向与桨叶的轨迹圆经过外缘的直径具有夹角。轨迹圆为桨叶的外缘的转动轨迹。
进料管位于分离筒的第一端,并与内腔连通。
第一出料管与内腔靠近分离筒的内壁面区域连通。
第二出料管与桨叶的内缘围绕形成的中心区域连通。
第一固定部包括转盘和环绕转盘的周向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支撑杆与桨叶一一对应。
在桨叶中,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叶片的端部与支撑杆连接,并沿支撑杆的轴向彼此间隔分布,叶片的数量为2~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撑杆包括在转盘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叶片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均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杆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的轴向长度,叶片与第一支撑杆的夹角为30~6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还包括:
倒锥体,位于内腔,倒锥体靠近或固定于叶轮的第二固定部。倒锥体的直径在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出料管穿过倒锥体,与中心区域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倒锥体的锥角为30~60°,倒锥体的最大直径与桨叶的直径相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倒锥体与叶轮的第二固定部为一体。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于倒锥体的侧面。第二出料管与倒锥体转动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还包括:
导流盖板延伸至分离筒的内腔靠近中心区域,且在分离筒的轴向上的高度与进料管基本平齐。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1<径向距离与进料管的宽度的比值≤1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驱动装置为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与叶轮连接,用于驱动叶轮绕自身的中心线旋转。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引流装置、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和第三输送管路以及上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
生化池通过第一输送管路与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进料管连通。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第一出料管通过第二输送管路与生化池连通。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第二出料管通过第三输送管路与二沉池连通。
上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混合液通过进料管进入分离筒的内腔。在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污泥颗粒大部分移动至桨叶和分离筒的内壁面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可以称为浓缩区),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移动至中心区域。浓缩区的污泥颗粒沉降后经第一出料管排出,如返回至生化池进行内回流,而中心区域的经第二出料管排出,如进入二沉池。混合液中的污泥颗粒在叶轮旋转的过程中进行了浓缩分离。如此,内回流的物料浓度提高,而降低内回流的流量,降低了内回流的能耗。同时,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浓度相应降低,降低了二沉池固体负荷,提升二沉池的处理能力。此外,经上述污泥浓缩回流装置分离后,比重较大的污泥颗粒回流至生化池,提升了生化池的处理能力,提高应对冬季的低温冲击能力;而比重较轻富集丝状菌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经重质水力筛分装置二次筛分,轻质的丝状菌从重质水力筛分装置上口排出系统,而含污泥颗粒的物料以外回流的方式返回生化池,进而有效抑制冬季低温条件下的丝状菌膨胀,提高生化系统的稳定性。
混合液经过多个叶片,在多个叶片区域形成了逐步递减的多级浓度梯度差,从而提升混合液的分离效果。而且叶轮整体在桨叶之间形成桨间进流空间,使得叶轮的总进流空间增大了,提高了混合液的处理效率。因此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对混合液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叶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并且,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参见图1~图3,包括分离筒100、叶轮200、进料管300、第一出料管400和第二出料管500。
分离筒100具有沿分离筒100的轴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离筒100内具有内腔。分离筒100为容纳混合液和处理混合液的主要场所。分离筒100为筒型结构,如薄壁的腔体结构。分离筒100可以是采用钢结构板材制成,也可以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还可以是通过砌砖砌筑形成。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分离筒的支撑结构,如支撑脚。
第一端可以敞开,第一端也可以封闭。为了便于污泥颗粒沉积和汇集,分离筒100的第二端的直径可以逐渐缩小如呈漏斗状。
进料管300位于分离筒100的第一端,并与内腔连通。进料管300可以从分离筒100的侧面与内腔连通,也可以从分离筒10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内腔连通。
示例性地,在第一端敞开的情形下,进料管300可以穿过分离筒100的壁体与分离筒100的内腔连通。例如,进料管300可以沿分离筒100的切线方向布局。
又示例性地,参见图1~图3,在第一端敞开的情形下,进料管300可以从第一端的端面伸入分离筒100内,与分离筒100的内腔连通。
叶轮200沿分离筒100的轴向设置于分离筒100的内腔。叶轮200包括第一固定部210、第二固定部220和多个桨叶230(例如多个,2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相对设置。示例性地,桨叶230的数量为多个(例如,桨叶230的数量为2~16个),多个桨叶230整体可以呈中心对称分布。桨叶230可以沿对称中心即中心线的周向等距分布,即相邻的两个桨叶230之间的夹角相等。这样一来,桨叶230沿中心线的周向均匀分布,对混合物的分离浓缩效果好。
桨叶230与分离筒100的内壁面在第一表面具有径向距离。第一表面为分离筒100的径向截面,也就是说桨叶230的外缘与分离筒100的内壁面之间存在径向间隙。桨叶2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叶片231。叶片231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10,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220。即叶片231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固定部210,第二固定部220进行连接。叶片231的长度方向可以沿分离筒100的轴向平行,也可以与分离筒100的轴向具有一定夹角,如5°、10°等等。叶片231可以为平面结构。当然叶片231也可以为弧形结构,如此,叶片231呈一定的螺旋状。
叶片231的宽度方向与桨叶230的轨迹圆经过外缘的直径具有夹角,例如15°,27°等。轨迹圆为桨叶230的外缘的转动轨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6,第一固定部210包括转盘211和环绕转盘211的周向设置的多根支撑杆212,支撑杆212与桨叶230一一对应。在桨叶230中,叶片2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叶片231的端部与支撑杆212连接,并沿支撑杆212的轴向彼此间隔分布,叶片231的数量为1~5。优选为2~3片。
一方面,混合液在所述分离筒100的边缘至中心的方向上,每经过一个叶片231,污泥颗粒和活性污泥形成一个浓度梯度差。每个桨叶230包括多个叶片231。这样,混合液在多个叶片231区域形成了逐步递减的多级浓度梯度差,相比单个桨叶沿叶轮径向为完整桨叶的方案(如公开号CN114751511B中的曲面离心叶片),污泥颗粒和活性污泥可以形成更大的浓度梯度差,二者分离更为彻底,从而提升混合液的分离效果。
另一方面,桨叶230包括多个叶片231,叶片231之间间隔设置,叶片231之间也形成了进流空间,即桨叶230上提供了桨叶230进流空间。
叶片231的顶部与支撑杆212固定,例如叶片231的顶端在宽度方向的中点与支撑杆212焊接固定。在转盘211所在平面上,支撑杆212之间的区域也可以成为混合液的进流空间,即提供了端部进流空间。
如此一来,叶轮200整体在桨叶230之间的桨间进流空间外,又增加了端部进流空间和桨叶230进流空间,叶轮200的总进流空间增大了,提高了混合液的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可以包括驱动装置。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驱动装置可以为搅拌电机800,搅拌电机800通过传动机构(如齿轮组)与叶轮200连接,用于驱动叶轮200绕中心轴的中心线旋转。
参见图4,分离筒100的内腔形成了浓缩区100A、强制分离区100B和分离液收集区100C。浓缩区100A为桨叶230的外缘和分离筒100的内壁面之间的区域。强制分离区100B为内腔中桨叶230旋转占据的区域。分离液收集区100C为内腔中桨叶230内缘围绕形成的中心区域。
在叶轮200的旋转过程中,叶轮20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料管300通入内腔的混合液中,物料在强制分离区100B强制分离。大比重的污泥颗粒被离心力甩到浓缩区100A。轻比重的活性污泥进入分离液收集区100C。
进料管300位于分离筒100的第一端,并与内腔连通。第一出料管400与内腔靠近分离筒100的内壁面区域连通。例如,第一出料管400位于分离筒100的第二端侧面,并与内腔靠近分离筒100的内壁面区域连通。第二出料管500与桨叶230的内缘围绕形成的中心区域连通。例如,第二出料管500位于分离筒100的第二端端面,并与桨叶230的中心区域连通。
上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混合液通过进料管300进入分离筒100的内腔。在叶轮20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污泥颗粒大部分移动至桨叶230和分离筒100的内壁面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可以称为浓缩区100A),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移动至中心区域。浓缩区100A的污泥颗粒沉降后经第一出料管400排出,如返回至生化池10进行内回流,而中心区域的经第二出料管500排出,如进入二沉池20。混合液中的污泥颗粒在叶轮200旋转的过程中进行了浓缩分离。如此一来,内回流的物料浓度提高,而降低内回流的流量,降低了内回流的能耗。进入二沉池20的混合液浓度相应降低,降低了二沉池20固体负荷,提升二沉池20的处理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支撑杆212包括在转盘211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13和第二支撑杆214,叶片231与第一支撑杆213、第二支撑杆214均固定连接。
叶片231的顶端一侧和第一支撑杆213固定连接,另一侧和第二支撑杆214固定连接,这样,叶片231固定更为牢固,且更容易调节叶片231的倾斜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支撑杆213和第二支撑杆214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杆213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214的轴向长度,叶片231与第一支撑杆213的夹角为30~60°。
最外缘的叶片231一侧与第一支撑杆213远离转盘211的端部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杆214远离转盘211的端部连接。第一支撑杆213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214的轴向长度。如此一来,叶片231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杆213呈一定的角度(也可以称为安装倾角),如3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5,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还包括:
倒锥体600位于内腔。倒锥体600靠近或固定于叶轮200的第二固定部220。倒锥体600的直径在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出料管500穿过倒锥体600,与中心区域连通。
中心区域内的部分活性污泥可以沿倒锥体600的侧面滑落至浓缩区100A。倒锥体600靠近分离筒100的第二端的端部(底端)在分离筒100的轴向上,可以距离第二端有一定距离,例如在分离筒100呈漏斗状部分的上方。这样一来,倒锥体600的底端距离分离筒100的第二端沉降汇聚的污泥颗粒有一定距离,可以防止旋流搅动污泥颗粒导致浓缩液返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倒锥体600的锥角为30~60°,在该条件下,活性污泥更容易返回至浓缩区100A。倒锥体600的最大直径与桨叶230的直径相等。如此,可以更好的减少桨叶230的旋流对污泥颗粒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倒锥体600与叶轮200的第二固定部220为一体。即,将倒锥体600作为叶轮200的第二固定部220。叶片231的端部固定连接于倒锥体600的侧面。这样一来,倒锥体600成为叶轮200的一部分,在叶轮200固定后倒锥体600即完成固定。
例如,分离筒100的第一端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安装搅拌电机800。传动机构的传动轴与叶轮200的第一固定部210连接,实现叶轮200的安装固定。倒锥体600即完成固定。
第二出料管500和倒锥体600转动连接。如第二出料管500和倒锥体600通过轴承连接,以防止返流倒锥旋转影响分离液收集管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倒锥体600靠近于叶轮200的第二固定部220。此时,倒锥体600需要额外设置支撑组件,如,环绕在倒锥体600和分离筒100的内壁面之间区间设有多个支撑杆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6,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还包括导流盖板700。导流盖板700延伸至分离筒100的内腔靠近中心区域,且在分离筒100的轴向上的高度与进料管300基本平齐。
导流盖板700不跟随叶轮200旋转,可以破坏叶轮200旋转过程中中心区域顶部形成的漩涡,防止形成空气柱,避免掺气水流进入分离液收集管内,从而降低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1<径向距离与进料管300的宽度的比值≤10。浓缩区100A宽度要大于1倍的进水宽度(即进料管300的宽度)。径向距离与进料管300的宽度的比值为B,其中,进水宽度1<B≤10倍,优选4~6倍,如此可以保证污泥的浓缩效果。
在该条件下,可以实现进口混合液物料质量浓度的分离,2/3的物料质量进入浓缩分离区,以内回流的形式返回生化池10缺氧区,提升生化池10的物料浓度和优势菌种的数量,提升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1/3的物料质量进入二沉池20,降低二沉池20的混合液浓度,加速沉降,降低二沉池20固体负荷,提升二沉池20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参见图7,包括生化池10、二沉池20、引流装置30、第一输送管路40、第二输送管路50和第三输送管路60、重质水力筛分装置70、第四输送管路80、第五输送管路90以及上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
生化池10通过第一输送管路40与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进料管300连通。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第一出料管400通过第二输送管路50与生化池10连通。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第二出料管500通过第三输送管路60与二沉池20连通。
所述重质水力筛分装置70通过所述第四输送管路80与所述二沉池20连通;
所述重质水力筛分装置70的下出料口通过所述第五输送管路90与所述生化池10连通;
所述重质水力筛分装置70的上出料口通过所述第六输送管路110将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由于采用了上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因此,污水处理系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筒,具有沿所述分离筒的轴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分离筒内具有内腔;
叶轮,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多个桨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桨叶包括外缘和内缘,所述桨叶的外缘与所述分离筒的内壁面在所述分离筒的第一表面具有径向距离;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分离筒的径向截面;所述桨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桨叶的轨迹圆经过外缘的直径具有夹角;所述轨迹圆为所述桨叶的外缘的转动轨迹;
进料管,位于所述分离筒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内腔连通;
第一出料管,与所述内腔靠近所述分离筒的内壁面区域连通;
第二出料管,与所述桨叶的内缘围绕形成的中心区域连通;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转盘和环绕所述转盘的周向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桨叶一一对应;
在所述桨叶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叶片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杆连接,并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彼此间隔分布,所述叶片的数量为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在所述转盘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向长度,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夹角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还包括:
倒锥体,位于所述内腔,所述倒锥体靠近或固定于所述叶轮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倒锥体的直径在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出料管穿过所述倒锥体,与所述中心区域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锥体的锥角为30~60°,所述倒锥体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桨叶的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锥体与所述叶轮的第二固定部为一体;所述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倒锥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出料管与所述倒锥体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还包括:
导流盖板,延伸至所述分离筒的内腔靠近所述中心区域,且在所述分离筒的轴向上的高度与所述进料管基本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1<所述径向距离与所述进料管的宽度的比值≤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驱动装置为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叶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叶轮绕自身的中心线旋转。
10.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引流装置、第一输送管路、第二输送管路、第三输送管路、重质水力筛分装置、第四输送管路、第五输送管路、第六输送管路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
所述生化池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所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进料管连通;
所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第一出料管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与所述生化池连通;
所述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的第二出料管通过所述第三输送管路与所述二沉池连通;
所述重质水力筛分装置通过所述第四输送管路与所述二沉池连通;
所述重质水力筛分装置的下出料口通过所述第五输送管路与所述生化池连通;
所述重质水力筛分装置的上出料口通过所述第六输送管路将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CN202311318132.4A 2023-10-12 2023-10-12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117049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8132.4A CN117049647B (zh) 2023-10-12 2023-10-12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8132.4A CN117049647B (zh) 2023-10-12 2023-10-12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9647A true CN117049647A (zh) 2023-11-14
CN117049647B CN117049647B (zh) 2024-03-08

Family

ID=88669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8132.4A Active CN117049647B (zh) 2023-10-12 2023-10-12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964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4544A (en) * 1954-02-22 1956-08-08 Dorr Olive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liquids
DE2102646A1 (en) * 1971-01-21 1972-08-03 Duisburger Kupferhütte, 4100 Duisburg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uspensions - into settling tanks
JP2003144973A (ja) * 2001-11-09 2003-05-20 Horyo Corp 遠心分離装置
CN203609932U (zh) * 2013-09-29 2014-05-28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浓缩机用稳流装置
KR101490746B1 (ko) * 2014-06-09 2015-02-06 주식회사 화인 탈수 성능이 향상된 원심 탈수기
CN105330121A (zh) * 2015-11-11 2016-02-17 江苏华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浓缩机安装结构
CN112876014A (zh) * 2021-01-12 2021-06-01 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速水力旋流剪切破碎污泥释放碳源的方法和反应器
CN113354028A (zh) * 2021-05-13 2021-09-07 桐乡市瑞炬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生产用印染废水预处理设备
CN11432043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同轴离心式湿式除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16116A (zh) * 2022-05-24 2022-07-08 湖南五方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速旋分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751511A (zh) * 2022-05-24 2022-07-15 湖南五方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涡流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890606A (zh) * 2022-07-05 2022-08-12 湖南国重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多污染物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6768361A (zh) * 2023-08-22 2023-09-19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4544A (en) * 1954-02-22 1956-08-08 Dorr Olive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liquids
DE2102646A1 (en) * 1971-01-21 1972-08-03 Duisburger Kupferhütte, 4100 Duisburg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uspensions - into settling tanks
JP2003144973A (ja) * 2001-11-09 2003-05-20 Horyo Corp 遠心分離装置
CN203609932U (zh) * 2013-09-29 2014-05-28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浓缩机用稳流装置
KR101490746B1 (ko) * 2014-06-09 2015-02-06 주식회사 화인 탈수 성능이 향상된 원심 탈수기
CN105330121A (zh) * 2015-11-11 2016-02-17 江苏华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浓缩机安装结构
CN112876014A (zh) * 2021-01-12 2021-06-01 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速水力旋流剪切破碎污泥释放碳源的方法和反应器
CN113354028A (zh) * 2021-05-13 2021-09-07 桐乡市瑞炬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生产用印染废水预处理设备
CN11432043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同轴离心式湿式除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16116A (zh) * 2022-05-24 2022-07-08 湖南五方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速旋分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751511A (zh) * 2022-05-24 2022-07-15 湖南五方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涡流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890606A (zh) * 2022-07-05 2022-08-12 湖南国重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多污染物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6768361A (zh) * 2023-08-22 2023-09-19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9647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35668E (en) Sludge col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508512B (zh) 加核三循环组合水处理方法
CN101456614B (zh) 快速澄清池
FI66164C (fi) Vattenbehandlingsanordning
US6371308B1 (en) Multiple stationary sludge draw-off tubes in clarifiers
AU2007330354B2 (en) Circular secondary clarifier for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CN201309852Y (zh) 一种污水净化沉淀器
CN117049647B (zh) 污泥浓缩回流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US2369194A (en) Sedimentation apparatus
US8182701B2 (en) Method of optimizing feed distribution in a sedimentation vessel
JP2011072936A (ja) 流動床式生物処理装置
CN209210478U (zh) 一种组装式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KR200421751Y1 (ko) 원형 경사판을 가지는 침전장치
CN215480022U (zh) 倒置式多向流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108128895A (zh)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
CN113860454A (zh) 一种循环澄清设备
CN115417496B (zh)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10304727A (zh) 一种套装结构超大型装配式环流反应器
CN113968622B (zh) 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21967022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磁混凝沉淀装置
CN113968616B (zh) 中置式连续流两氧复合颗粒污泥净化处理装置
CN113968617B (zh) 倒置式多向流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CN215667291U (zh) 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调节池
CN213537415U (zh) 一种生化反应沉淀一体装置
CN116903124B (zh) 一种折板臭氧催化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