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7496B -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7496B
CN115417496B CN202211161647.3A CN202211161647A CN115417496B CN 115417496 B CN115417496 B CN 115417496B CN 202211161647 A CN202211161647 A CN 202211161647A CN 115417496 B CN115417496 B CN 115417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zone
water
water inlet
sewage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16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17496A (zh
Inventor
李平海
吴军
朱俊伟
杨智力
薛王峰
周慧惠
罗智峰
李智
王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ros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ros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ros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ros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16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7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7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7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17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7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8Aerobic processes using moving contact bodies
    • C02F3/085Fluidized be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78Provisions for mixing or aeration of the mixed liquor
    • C02F3/1284Mix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设备的中心管、内筒壁、中间筒壁、外筒壁由内向外套设,中心管贯通内底板与下方空间连通;内底板下方设有底板;中间筒壁与内筒壁之间为第一反应区,内筒壁与中心管之间为第二反应区,外筒壁与中间筒壁之间以及中心管内为沉淀出水区;第一反应区的上部设有L型进水管;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底部设有曝气头;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设有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形成泥膜耦合处理;通过流线型穿孔进水管将第一反应区处理后污水转移到第二反应区或者将第二反应区处理后污水转移到沉淀出水区。本发明充分利用设备内部空间,实现反应器内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同时集成沉淀出水,提高污染物质去除效率。

Description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设备及其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农村存在人口居住分散和地势复杂的问题,污水处理常常采用分散处理模式。因此农村分户或者村落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处理站存在处理规模小、布点分散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这就导致系统占地大、工程造价高,维护管理难。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的流动床生物膜技术(MBBR工艺)因其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系统耐冲击负荷强,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种类丰富,能形成稳定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以及产生的污泥量少且污泥颗粒较大,易于沉淀,运行管理简便等特点,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应用广泛,但是其与生俱来存在初期挂膜难、流态控制难题和载体填料堵塞出水孔的问题。综上,亟需解决处理单元的集约化和悬浮填料的流态控制、出口堵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充分利用圆柱形反应器环形结构的内部空间,集成生物反应、固液分离等处理工艺,创新性解决了流动床生物膜技术流态控制和出水孔堵塞问题,实现反应器内环流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耦合(以下简称泥膜耦合)提高处理效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人孔、顶板、L型进水管、中心管、内筒壁、中间筒壁、外筒壁、流线型穿孔进水管、出水孔、曝气头、内底板、底板;中心管、内筒壁、中间筒壁、外筒壁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中心管、内筒壁、中间筒壁共用内底板,中心管贯通内底板与下方空间连通;内底板下方平行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外筒壁,外筒壁上设有出水孔;中间筒壁与内筒壁之间为第一反应区,内筒壁与中心管之间为第二反应区,外筒壁与中间筒壁之间以及中心管内为沉淀出水区;其中第一反应区的上部设有L型进水管,L型进水管的出口与水流面相切;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曝气头;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形成泥膜耦合处理;通过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经溢流和重力作用将第一反应区处理后污水转移到第二反应区或者将第二反应区处理后污水转移到沉淀出水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区到第二反应区以及第二反应区到沉淀出水区各设有一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两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端在上一个反应区,且进水端封死,管身开孔,开孔方向与上一个反应区的水流方向垂直;两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口端均沿各自出水端所在区域的水流运动方向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区到第二反应区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位于内筒壁的上方,该流线型穿孔进水管出水端与第二反应区的水流面相切;所述第二反应区到沉淀出水区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位中心管的顶部,该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竖直向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沉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污水依次流经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沉淀出水区,并在进水推流和曝气侧向旋转流的情况下,实现各反应区内的污水、污泥和填料循环环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采取人工倾倒的方式且在倾倒时曝气头开启,形成侧向旋转流,充分混合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生物填料采取自组装形式,生物填料的外壳为塑料球形镂空外壳,内部装填聚氨酯材料,材料呈方块状且表面存在12-15mm的致密微孔,孔隙率为96~99%,生物填料的投加量为第一反应区或第二反应区容积的30-50%;活性污泥为污水处理厂好氧池后置沉淀池内的新鲜污泥,污泥无膨胀且颜色不发黑,污泥投加浓度为3000-7000mg/L。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筒壁和内筒壁的高度比第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200-400mm;所述中心管的直径范围为100-200mm,若中心管的直径大于其上方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口断面,则中心管的高度比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200-400mm。
进一步的,所述内底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导流板以及多个支撑柱。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通过格栅井过滤后的污水经污水提升泵提升通过L型进水管的出水口喷射出,带动第一反应区内的污水形成推流,从而引起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区环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曝气头的曝气气泡产生的密度差,会产生旋转流,使得第一反应区内的污水呈旋转推流态;在该状态下,污水经泥膜耦合处理后,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初步降解;
(2)经初步降解的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区流动,达到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液位后,流入第二反应区,第二反应区的污水、污泥和填料在进水推流和曝气旋流作用下,呈现旋转推流态;在该状态下,污水经泥膜耦合处理,污泥和填料中的微生物在流动中将水中溶解性的污染物质进行深度降解;
(3)深度降解的污水沿着第二反应区流动,达到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液位后,经中心管流入与中心管连通的沉淀出水区,经过沉淀澄清后通过出水孔流出;
(4)在沉淀出水区内污泥积累后,需利用外置吸泥泵将其一部分回流至第一反应区,一部分储存外置专门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由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沿着水流方向布置,即出水端与水流面相切,且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孔存在一定高度差,使得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的水流速度提高,带动第二反应区的污水形成推流,从而污水沿着第二反应区环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曝气头的曝气气泡产生的密度差,会产生旋转流,使得第二反应区内的污水呈旋转推流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由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沿着水流方向布置,即出水端竖直向下,且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孔存在一定高度差,使得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的水流速度提高,带动沉淀出水区的污水由上向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沉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该发明采用污水提升泵进水,一方面使得该集成设备可以满足地上或地下布置;一方面提供动能,使得集成设备内的反应区可以实现推流;另一方面充分使用池子的内部空间,提高池子的费效比。
(2)该发明各反应区呈现旋转推流态,使得污水时刻呈流动态,达到匀和水质和水量、实现反应器内的混合反应、减少搅拌设备的使用和提高经济性的目的
(3)该设备各反应区的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和流动床生物膜法,即泥膜耦合处理(泥膜耦合技术是活性污泥法和流动床生物膜法的糅合,对两种原理优势的叠加和劣势消减),设备内污水、污泥和填料时刻呈现旋转推流,污染物质与污泥和填料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由于设备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可以在填料流动的过程出水,创新性解决了流动床生物膜法初期挂膜难、流态控制难题和堵塞出水孔的问题。
(4)该发明实现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实现污水的沉淀出水,在满足出水要求的同时将污泥回流至反应区内,使之循环反应,持续高效的降低溶解性污染物质。
(5)该发明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专人看守,维修方便且实现多功能集成,解决设备功能单一,造价高的问题;可根据需求,增设设备进行串联,扩大处理量;也可根据需求,对原有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增设该处理设备可加强污染物的去除;制作好的设备在现场只需简单安装,即可使用。
总之,本发明发充分利用圆柱形反应器环形结构的内部空间,集成生物反应、固液分离等处理工艺,创新性解决了流动床生物膜技术流态控制和出水孔堵塞问题,实现反应器内环流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耦合(泥膜耦合)提高处理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设备的剖面图;
其中:1-人孔,2-顶板,3-L型进水管,4-中心管,5-内筒壁,6-中间筒壁,7-外筒壁,8-流线型穿孔进水管,9-出水孔,10-曝气头,11-内底板,12-导流板,13-支撑柱,14-底板。
A-第一反应区,B-第二反应区,C-沉淀出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的新型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充分利用圆柱形反应器环形结构的容积,集成生物反应、固液分离等处理工艺,实现反应器内环流泥膜耦合处理提高处理效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包括人孔1、顶板2、L型进水管3、中心管4、内筒壁5、中间筒壁6、外筒壁7、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出水孔9、曝气头10、内底板11、导流板12、支撑柱13、底板14。上述结构除除曝气头10外,均采用PP材质或PE等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加工。
其中,所述设备包括功能区、功能区内的构件和其它附件。
功能区:包括外筒壁7与中间筒壁6之间以及中心管4内为沉淀出水区C;中间筒壁6与内筒壁5之间为第一反应区A;内筒壁5与中心管4之间为第二反应区B。
功能区内的构件:第一反应区A内的构件包括L型进水管3、中间筒壁6、内筒壁5、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曝气头10、污泥、生物载体填料(以下简称填料);第二反应区B内的构件包括内筒壁5、中心管4、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曝气头10、污泥、填料;沉淀出水区C包括外筒壁7、中间筒壁6、出水管9、中心管4、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支撑柱13、导流板12、内底板11、底板14。
其他附件:包括人孔1、顶板2。
顶板2上加设人孔1,此为检修的通行口,人孔1的孔径一般为700mm。顶板2与外筒壁7通过螺丝拼接组装,当反应区出现损坏时,可拆装检修后重新组装运行。
中心管4、内筒壁5、中间筒壁6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三者共用内底板11,中心管4的直径范围在内底板11上打孔,与下部空间连通,底板14上梅花布置支撑柱13,用于支撑内底板11。内底板11下方设有广口的导流板12,导流板12的底部设有底板14。中间筒壁6外侧套设有由外筒壁7,外筒壁7的底部连接在底板14上。
第一反应区A设置超高200-400mm的空间(即中间筒壁6和内筒壁5的高度比第一反应区A的工作液位高200-400mm,优选200mm),避免填料和污水从中间筒壁6溢流至沉淀出水区C和从内筒壁5溢流至第二反应区B;中心管4的直径范围为100-200mm,根据中心管4的直径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口断面,若中心管4的直径大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口断面,则第二反应区B需要设置超高(中心管4的高度比第二反应区B的工作液位高200-400mm,优选200mm)。
外筒壁7到中间筒壁6的间距为100-200mm,该间距最少100mm是防止污泥堵塞。
中间筒壁6到内筒壁5的间距和内筒壁5到中心管4的间距至少500mm,该间距是方便人员下去安装检修。
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为上一反应区的出水液位,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为下一反应区的进水液位。
两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设置要求如下:
两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在进水端的结构和布置相同: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端在反应区进水口的背部,其中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端封死,管身开孔,开孔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这种特殊结构使得反应区内在填料在流动过程中通过重力流出水的同时避免填料堵塞出水孔。
两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端均沿水流运动的方向设置,但是由于出水端所在区域本身的水流方向不同,所以第一反应区A到第二反应区B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端与水流面相切(该相切设计是影响推流强度的主要因素,若与水流面存在角度越大,推流强度越小,污水泵进水的动能损失越大);第二反应区B到沉淀出水区C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端竖直向下。
通过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到出水,一是通过设定的工作液位,超过该液位的污水溢流通过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顺着管道进入下一单元区;二是污水进水泵提供的动能,进入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污水存在一定的初速度,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速度增加。L型进水管3的出口与水流面相切(该相切设计是影响推流强度的主要因素,若与水流面存在角度越大,推流强度越小,污水泵进水的动能损失越大),利用污水提升泵足够大的扬程,提高L型进水管3的出口流速,提供动能,形成推流,从而增加污水的停留时间和提高污泥和填料的流动性,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充分降解。
在两个反应区(第一反应区A和第二反应区B)的一侧间隔放置曝气头10,由于曝气气泡上浮在反应区内形成密度差,形成旋转流,即侧向的旋流,混合进水的水质,曝气头的数量根据污染物质的去除程度确定。
在第一反应区A和第二反应区B内投加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采取人工倾倒方式,在倾倒时曝气头10开启,形成侧向旋转流,充分混合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
具体的,所选用的生物填料采取自组装形式,填料的外壳采用商用的塑料球形镂空外壳,内部装填聚氨酯等与水密度相近的商用材料,材料外形呈方块状,表面存在12-15mm的致密微孔,孔隙率一般为96~99%之间,生物填料的投加量为反应区容积的30-50%,优选30%。
所选用的活性污泥为污水处理厂好氧池后置沉淀池内的新鲜污泥,污泥无膨胀,污泥颜色不发黑,污泥投加浓度在3000-7000mg/L,优选5000mg/L。
本实施例的新型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
根据出水液位的要求,在外筒壁7上打出水孔9;根据L型进水管3的位置要求,在顶板2上开孔;在顶板2上测量定位出人孔1的位置,在人孔1的直径范围内开孔连通,对人孔1进行外部焊接。
在底板14上测量定位出外筒壁7的位置,然后利用起吊装置或提升装置将外筒壁7提升至底板14上,进行内部与外部双面焊接;在底板14上定位出导流板12的位置,然后利用起吊装置或提升装置将导流板12放入外筒壁7内,进行外部焊接。
在内底板11上测量定位出中心管4的位置,在中心管4直径范围内打孔,然后利用起吊装置或提升装置将中心管4提升至内底板11上,外部焊接;在内底板11上测量定位出内筒壁5的位置,利用起吊装置或提升装置将内筒壁5提升至内底板11上,外部焊接;在内底板11上测量定位出中间筒壁6的位置,利用起吊装置或提升装置将中间筒壁6提升至内底板11上,外部焊接;翻转面,在内底板11上测量定位出支撑柱13的位置,进行满焊。统称为内衬结构。
在底板14上测量定位出内衬结构支撑柱13的位置,开挖定位槽,利用起吊装置或提升装置将内衬结构的支撑柱13升至底板14定位槽上。
利用起吊装置或提升装置将顶板2提升至安装好内衬的外筒壁7,利用螺丝组装。
利用本实施例的新型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进行环流泥膜耦合处理且沉淀出水的具体步骤如下:
A、生活污水经过格栅井去除大粒径的悬浮物后,由污水提升泵将过滤后的污水提升通过L型进水管3进入第一反应区A,同时曝气头10启;第一反应区A的污水、污泥和填料在进水推流和曝气旋流作用下,呈现旋转推流态,污泥和填料中的微生物在流动中将水中溶解性的污染物质进行初步降解。
具体的,通过格栅井过滤后的污水经污水提升泵提升通过L型进水管3的出水口喷射出,带动第一反应区A内的污水,形成推流,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区A环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曝气头10的曝气气泡产生的密度差,会产生旋转流,使得第一反应区A内的污水呈旋转推流态,在该状态下,污水经泥膜耦合处理后,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初步降解。
B、经初步降解的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区A流动,达到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液位后,流入第二反应区B,第二反应区B的污水、污泥和填料在进水推流和曝气旋流作用下,呈现旋转推流态,污泥和填料中的微生物在流动中将水中溶解性的污染物质进行深度降解,达到出水水质要求。
具体的,经过初步降解的污水沿着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孔进入第二反应区B,由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端沿着水流方向布置,且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孔存在一定高度差,使得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端的水流速度有一定的提高,带动第二反应区B的污水,形成推流,污水沿着第二反应区B环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曝气头10的曝气气泡产生的密度差,会产生旋转流,使得第二反应区B内的污水呈旋转推流态,在该状态下,污水经泥膜耦合处理后,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深度降解,达到污染物质出水要求。
C、深度降解的污水沿着第二反应区B流动,达到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液位后,流入中心管4,通过中心管4连通的沉淀出水区C,经过沉淀澄清后通过出水孔9流出。
具体的,由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端沿着水流方向布置,且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进水孔存在一定高度差,使得流线型穿孔进水管8的出水端的水流速度有一定的提高,带动沉淀出水区C的污水由上向下运动,沉淀出水区C内无曝气,污水在沉淀出水区C静置沉淀,最后沉淀澄清的污水通过出水孔9流出。
D、在沉淀出水区C内污泥通过导流板12的引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需利用外置吸泥泵将其一部分回流至第一反应区A,一部分储存外置专门处理。
上述步骤中,新型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到出水依次经过第一反应区A、第二反应区B和沉淀出水区C,第一反应区A的工作液位比第二反应区B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具体液位差需根据流量、曝气强度、超高确定;第二反应区B的工作液位比沉淀反应区C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具体液位差需根据流量、曝气强度、超高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液位差,其功能一是设备相邻分区采取重力流进水,该方式避免污水和填料溢流产生短流,二是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持续产生推流现象,带动混合液流动,提高污染物质的处理效率(该工作液位保证进水只能顺着第一反应区A进入第二反应区B,再从第二反应区B进入沉淀出水区C,再从沉淀出水区C出水。
新型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充分利用圆柱形反应器环形结构的容积,集成生物反应、固液分离等处理工艺,实现反应器内环流泥膜耦合处理提高处理效能。并且该设备具备封闭性好不渗漏、安装快捷、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且兼具灵活性,可根据需求进行增设,也可根据设备情况进行更换。综上,该新型处理设备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以及应用。

Claims (10)

1.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人孔、顶板、L型进水管、中心管、内筒壁、中间筒壁、外筒壁、流线型穿孔进水管、出水孔、曝气头、内底板、底板;
中心管、内筒壁、中间筒壁、外筒壁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中心管、内筒壁、中间筒壁共用内底板,中心管贯通内底板与下方空间连通;内底板下方平行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外筒壁,外筒壁上设有出水孔;
中间筒壁与内筒壁之间为第一反应区,内筒壁与中心管之间为第二反应区, 外筒壁与中间筒壁之间以及与所述中心管连通的内底板下方空间为沉淀出水区;其中第一反应区的上部设有L型进水管,L型进水管的出口与水流面相切;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曝气头;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形成泥膜耦合处理;通过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经溢流和重力作用将第一反应区处理后污水转移到第二反应区或者将第二反应区处理后污水转移到沉淀出水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区到第二反应区以及第二反应区到沉淀出水区各设有一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
两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端在上一个反应区,且进水端封死,管身开孔,开孔方向与上一个反应区的水流方向垂直;两个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口端均沿各自出水端所在区域的水流运动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区到第二反应区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位于内筒壁的上方,该流线型穿孔进水管出水端与第二反应区的水流面相切;所述第二反应区到沉淀出水区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位于中心管的顶部,该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竖直向下。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沉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
污水依次流经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沉淀出水区,并在进水推流和曝气侧向旋转流的情况下,实现各反应区内的污水、污泥和填料循环环向流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采取人工倾倒的方式且在倾倒时曝气头开启,形成侧向旋转流,充分混合活性污泥和生物填料;
生物填料采取自组装形式,生物填料的外壳为塑料球形镂空外壳,内部装填聚氨酯材料,材料呈方块状且表面存在12-15mm的致密微孔,孔隙率为96~99%,生物填料的投加量为第一反应区或第二反应区容积的30-50%;
活性污泥为污水处理厂好氧池后置沉淀池内的新鲜污泥,污泥无膨胀且颜色不发黑,污泥投加浓度为3000-7000mg/L。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壁和内筒壁的高度比第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200-400mm;所述中心管的直径范围为100-200mm,若中心管的直径大于其上方的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口断面,则中心管的高度比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200-40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导流板以及多个支撑柱。
8.利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通过格栅井过滤后的污水经污水提升泵提升通过L型进水管的出水口喷射出,带动第一反应区内的污水形成推流,从而引起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区环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曝气头的曝气气泡产生的密度差,会产生旋转流,使得第一反应区内的污水呈旋转推流态;在该状态下,污水经泥膜耦合处理后,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初步降解;
(2)经初步降解的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区流动,达到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液位后,流入第二反应区,第二反应区的污水、污泥和填料在进水推流和曝气旋流作用下,呈现旋转推流态;在该状态下,污水经泥膜耦合处理,污泥和填料中的微生物在流动中将水中溶解性的污染物质进行深度降解;
(3)深度降解的污水沿着第二反应区流动,达到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液位后,经中心管流入与中心管连通的沉淀出水区,经过沉淀澄清后通过出水孔流出;
(4)在沉淀出水区内污泥积累后,需利用外置吸泥泵将其一部分回流至第一反应区,一部分储存外置专门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由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沿着水流方向布置,即出水端与水流面相切,且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孔存在一定高度差,使得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的水流速度提高,带动第二反应区的污水形成推流,从而污水沿着第二反应区环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曝气头的曝气气泡产生的密度差,会产生旋转流,使得第二反应区内的污水呈旋转推流态;
所述步骤(3)中,由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沿着水流方向布置,即出水端竖直向下,且与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进水孔存在一定高度差,使得流线型穿孔进水管的出水端的水流速度提高,带动沉淀出水区的污水由上向下运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第二反应区的工作液位比沉淀反应区的工作液位高至少100mm。
CN202211161647.3A 2022-09-23 2022-09-23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15417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1647.3A CN115417496B (zh) 2022-09-23 2022-09-23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1647.3A CN115417496B (zh) 2022-09-23 2022-09-23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7496A CN115417496A (zh) 2022-12-02
CN115417496B true CN115417496B (zh) 2023-08-29

Family

ID=8420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1647.3A Active CN115417496B (zh) 2022-09-23 2022-09-23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749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8108U (zh) * 2010-02-05 2010-11-24 浙江大学 一种双循环生物膜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CN103351078A (zh) * 2013-06-24 2013-10-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煤化工废水外循环移动床反应器和曝气生物滤池联用短程脱氮系统及方法
CN105036332A (zh) * 2015-07-10 2015-11-11 南京大学 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069628U (zh) * 2016-08-05 2017-04-05 湖南原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
JP2018134567A (ja) * 2017-02-20 2018-08-30 東ソー株式会社 排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排水処理方法
CN211595287U (zh) * 2019-12-30 2020-09-29 湖南菱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钢酸洗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3548730A (zh) * 2021-07-29 2021-10-26 盘锦辽河油田华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7455B2 (en) * 2002-08-21 2004-07-27 Ceramem Corporation Airlift membrane device and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bioreactor process contain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8108U (zh) * 2010-02-05 2010-11-24 浙江大学 一种双循环生物膜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CN103351078A (zh) * 2013-06-24 2013-10-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煤化工废水外循环移动床反应器和曝气生物滤池联用短程脱氮系统及方法
CN105036332A (zh) * 2015-07-10 2015-11-11 南京大学 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069628U (zh) * 2016-08-05 2017-04-05 湖南原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
JP2018134567A (ja) * 2017-02-20 2018-08-30 東ソー株式会社 排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排水処理方法
CN211595287U (zh) * 2019-12-30 2020-09-29 湖南菱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钢酸洗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3548730A (zh) * 2021-07-29 2021-10-26 盘锦辽河油田华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7496A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45755U (zh) 一种旋流式高效澄清池
CN1239406C (zh) 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
CN108467105B (zh) 一种脱氮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式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1497476B (zh) 厌氧反应器
CN1792871A (zh) 单级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CN212292993U (zh) 深度去除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BioDopp生化反应器
CN1102538C (zh) 垂直分段一体化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1003003Y (zh)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CN110734200A (zh) 一种双膜式三相内循环曝气生物流化床及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15855645U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09098440U (zh)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0500593C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417496B (zh) 环流泥膜耦合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13860455B (zh) 一种耐腐蚀絮凝澄清设备
CN207153194U (zh) 一种水力旋流沉淀器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15249865U (zh) 一种用于突发城市景观水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CN102482128A (zh) 包括混合室的生物反应器
CN108483640A (zh) 一种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4524515A (zh) 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0710932U (zh) 一种强化型内外双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10304727B (zh) 一种套装结构超大型装配式环流反应器
CN103172150B (zh) 一种采用潜水回流泵复合微涡流反应工艺的澄清池
CN207091186U (zh) 一种改进型核心泥水分离池及水泥浆污水处理系统
CN201143395Y (zh) 一种沉淀池
CN200992504Y (zh) 连续式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