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8895A -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8895A
CN108128895A CN201711430093.1A CN201711430093A CN108128895A CN 108128895 A CN108128895 A CN 108128895A CN 201711430093 A CN201711430093 A CN 201711430093A CN 108128895 A CN108128895 A CN 108128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vity
under
cylindrical surface
biological denitrifica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00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28895B (zh
Inventor
陈宏�
胡颖冰
陈亮
李志威
韩智明
肖本益
马海元
张彦隆
彭靓
韦燕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4300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28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28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8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8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8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一体化处理工艺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内腔(上)和内腔(下)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下)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下)的内部的出水立管流入沉淀区,最后从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③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下)的顶部中心位置。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确、易于控制、环境友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环境日益恶化,水中的氮含量不断增加造成水质严重恶化。近几十年的发展使得农村、城市的地面水、地下水都存在氮素污染。
氨态氮是水相环境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当含氨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尤其是水资源不十分充足的小河、鱼塘中时,可引起受纳水体亏氧,滋生有害水生物,导致鱼类中毒。城市生活废水、各种饲养场的排放水、化粪池浸滤液,其氨氮含量在100~500 mg/L之间。随着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的发展,这些生产厂常排放出高浓度的含氨或铵废水,其氨氮含量在10g/L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 g/L左右。高氨氮废水的肆意排放所致的湖泊“水华”及近海“赤潮”,频频发生,危及农业、渔业、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并对饮水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废水氮素污染的控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废水脱氮中,生物脱氮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因为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目前,主要的生物脱氮工艺有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如半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
硝化—反硝化法的代表工艺主要有A/O工艺,A/O工艺对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物质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无外加碳源;具有投资省、操作费用和运行费用均较低等优点。然而,在硝化池出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如果沉淀池运行不当,会发生反硝化反应,使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效果;且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这不仅会增加运行费用,还会增加反硝化池的溶解氧浓度,影响反硝化效果。因此,A/O工艺的脱氮率很难达到90%。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装置形式主要有UASB、CSTR等。但UASB、CSTR反应器内分区不明显,颗粒污泥浓度难以维持,污泥颗粒化效果不好,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很难控制,不利于AOB、NOB、反硝化菌与Anammox菌等脱氮微生物同时高效作用,且能耗较大,过程难以控制,脱氮效果难以维持。
本发明具有装置内部上下分区、两点曝气等特点,分别在内腔(上)、内腔(下)里面曝气,控制不同的溶解氧浓度,能够维持好的反应运行条件;另外,本发明的污泥回流系统可以维持装置内较高的污泥浓度,污泥颗粒化程度高、一体化程度高、运行操作简便。本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显、系统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工艺流程长、曝气量大、需要外加碳源、污泥产量较高、颗粒污泥浓度难以维持、过程难控制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所述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包括锥形底部、外筒、内筒、内腔(上)、内腔(下)、顶盖;所述内筒由上法兰、圆柱面和底盘构成;所述圆柱面外侧四周均匀分布8根立管;所述立管分别穿过并伸进圆柱面内部;所述圆柱面的下部对称设置两根出水立管;所述出水立管伸至内腔(下)的下圆柱面以里位置,并直角延伸至内腔(下)的中部;所述内筒的内部上下分层;所述内腔(上)和内腔(下)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内筒的上层和下层;所述内腔(上)从上至下依次由侧壁开孔的中空圆筒、中空平台和圆锥台面构成;所述中空圆筒上端密闭,下端嵌于中空平台内;所述圆锥台面的上端和下端内径分别为中空圆筒的1.5~2倍和2~4倍;所述内腔(下)从上至下依次由内腔法兰、侧壁开孔的上圆柱面、中空的倒圆锥台面、下圆柱面构成;所述上圆柱面的内径与中空圆筒相同;所述倒圆锥台面的上端直径与上圆柱面相同,下端直径与下圆柱面相同;所述下圆柱面的内径为上圆柱面的3~6倍;所述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外筒进水口由内筒外侧立管进入内腔(上)和内腔(下)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后的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下)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下)的内部的出水立管进水口流入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的沉淀区,最后从外筒上端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③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下)的顶部中心位置。
所述的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运行时维持温度为20~40ºC,HRT为1~6小时,MLVSS为1~10 g/L,容积负荷为0.5~10 kgN/m3/d,控制内腔(上)的内部的DO值为0.1~0.5 mg/L,内腔(下)的内部的DO值小于0.1 mg/L。
所述曝气系统采用两点曝气,分别在进水管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内部中心位置实施曝气,且控制曝气量之比为3~10:1,以内腔(上)为中心,由下往上形成内部快循环,上升流速为0.02~0.2 m/s;以内腔(下)为中心,由下往上形成内部慢循环,上升流速为0.5~5 m/h。
所述搅拌系统桨片位于内筒的底部和内腔(下)的下圆柱面内部中间位置,且维持桨片长度分别为内筒内径的1/4~1/3和内腔(下)的下圆柱面内径的1/4~3/8;所述桨片在运行时维持搅拌速度为50~500 rad/min。
所述污泥回流系统的污泥回流比控制为0.3~1.0。
与现有工艺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具有分区、两点曝气等特点,分别在内腔(上)、内腔(下)里面曝气,控制不同的溶解氧浓度,能够维持好的反应运行条件;另外,本工艺的污泥回流系统可以维持装置内较高的污泥浓度,污泥颗粒化程度高、一体化程度高、运行操作简便。
综上,本发明实现了脱氮装置内分层内循环、优化流场、分区控制溶解氧和脱氮微生物种类及污泥浓度,有利于优化多种脱氮功能微生物空间分布和大量蓄积、充分发挥其活性,进而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因此具有工艺流程短、分区明确、易于控制、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例说明
1 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
1-1 进水管 1-2 出水管
1-3 出水立管 1-4 锥形底部
1-5 内腔(上) 1-6 内腔(下)
2 保温系统
2-1 保温层 2-2 恒温槽
3 进水系统
3-1 基质桶 3-2 进水泵
4 曝气系统
4-1 进气泵 4-2 流量计
4-3曝气管(1) 4-4 曝气管(2)
5 搅拌器
5-1 电机 5-2 搅拌桨
6 污泥回流系统
6-1 回流泵 6-2 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所述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结构尺寸如下:
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包括锥形底部、外筒、内筒、内腔(上)、内腔(下)、顶盖,其外部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顶盖、内筒、外筒、锥形底部。内筒外径160 mm,高334 mm,外筒内径220mm,高320 mm;内筒的内部上下分层。锥形底部由下端出口(直径6mmm,长20 mm)、锥体(直径220 mm,高50 mm)和法兰(直径310 mm)构成。
外筒由上法兰(直径310 mm)、圆柱面(直径220 mm,高320 mm)和下法兰(直径310mm)构成;圆柱面外侧距上法兰60 mm处设置出水管。内筒由上法兰(直径310 mm)、圆柱面(直径160 mm,高334 mm)和底盘(直径160 mm)构成;圆柱面外侧四周均匀分布8根立管(直径10 mm);立管分别穿过并伸进圆柱面内部;圆柱面的下部(距底盘16 mm)对称设置两根出水立管;出水立管伸至内腔(下)的下圆柱面以里位置,并直角延伸至内腔(下)的中部;圆柱面的内壁四周均匀布置两层支座(离底盘106 mm、130 mm)。
内腔(上)和内腔(下)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内筒的上层和下层;内腔(上)从上至下依次由侧壁开孔的中空圆筒(直径48 mm,高30 mm)、中空平台(直径80 mm)和圆锥台面(上直径80 mm,下直径100 mm,高24 mm)构成;中空圆筒上端密闭,下端嵌于中空平台内;中空平台四周布置法兰接口螺孔;内腔(下)从上至下依次由内腔法兰(直径80 mm)、侧壁开孔的上圆柱面(直径48 mm,高30 mm)、中空的倒圆锥台面(上直径80 mm,下直径128mm,高30 mm)、下圆柱面(直径128 mm,高80 mm)构成;下圆柱面的外侧面均布固定支架(长15 mm);固定支架的外端嵌于支座(长10 mm)内。内腔(上)通过连接杆固定于内腔(下)的上方;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穿过中空平台和内腔法兰。
顶盖由法兰盖板(直径310 mm)、电机、传动轴、两个桨片构成;电机安装于顶盖的上方;传动轴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法兰盖板、内腔(上)和内腔(下)的中心,伸至内筒的底部;桨片固定在传动轴上,可以分别位于内筒的底部、下圆柱面的内部。
所述工艺运行过程如下:
①控制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运行时维持温度为35℃,HRT为6小时,MLVSS为5 g/L,容积负荷为0.8 kgN/m3/d,控制内腔(上)的内部的DO值为0.15 mg/L,内腔(下)的内部的DO值小于0.05 mg/L;
②进水系统将含氨氮即总氮(200 mg/L)废水从外筒进水口由内筒外侧立管进入内腔(上)和内腔(下)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后的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下)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下)的内部的出水立管进水口流入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的沉淀区,最后从外筒上端出水管排出;
③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
④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下)的顶部中心位置。
用碳酸氢铵配制模拟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消化污泥和Anammox污泥按1:2:3配制的混合污泥接种,如①设置运行工况,每两天取一次水样,测定水中氨氮、亚硝氮和硝氮含量,连续运行2个月后出水总氮去除率达80%以上。

Claims (6)

1.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保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器、污泥回流系统组成;所述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包括锥形底部、外筒、内筒、内腔(上)、内腔(下)、顶盖;所述内筒由上法兰、圆柱面和底盘构成;所述圆柱面外侧四周均匀分布8根立管;所述立管分别穿过并伸进圆柱面内部;所述圆柱面的下部对称设置两根出水立管;所述出水立管伸至内腔(下)的下圆柱面以里位置,并直角延伸至内腔(下)的中部;所述内筒的内部上下分层;所述内腔(上)和内腔(下)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内筒的上层和下层;所述内腔(上)从上至下依次由侧壁开孔的中空圆筒、中空平台和圆锥台面构成;所述中空圆筒上端密闭,下端嵌于中空平台内;所述圆锥台面的上端和下端内径分别为中空圆筒的1.5~2倍和2~4倍;所述内腔(下)从上至下依次由内腔法兰、侧壁开孔的上圆柱面、中空的倒圆锥台面、下圆柱面构成;所述上圆柱面的内径与中空圆筒相同;所述倒圆锥台面的上端直径与上圆柱面相同,下端直径与下圆柱面相同;所述下圆柱面的内径为上圆柱面的3~6倍;所述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外筒进水口由内筒外侧立管进入内腔(上)和内腔(下)中间的中心位置泵入,混合后的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下)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下)的内部的出水立管进水口流入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的沉淀区,最后从外筒上端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将进气分成两条支路,分别从内筒外侧立管引入靠近进水口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③锥形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内腔(下)的顶部中心位置。
2.在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运行时维持温度为20~40ºC,HRT为1~6小时,MLVSS为1~10 g/L,容积负荷为0.5~10 kgN/m3/d,控制内腔(上)的内部的DO值为0.1~0.5 mg/L,内腔(下)的内部的DO值小于0.1 mg/L。
3.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采用两点曝气,分别在进水管的正下方位置和内腔(下)的上圆柱面内部中心位置实施曝气,且控制曝气量之比为3~10:1。
4.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系统桨片位于内筒的底部和内腔(下)的下圆柱面内部中间位置,且维持桨片长度分别为内筒内径的1/4~1/3和内腔(下)的下圆柱面内径的1/4~3/8;所述桨片在运行时维持搅拌速度为50~500 rad/min。
5.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系统的污泥回流比控制为0.3~1.0。
6.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上)内部的混合液的上升流速控制为0.02~0.2 m/s,内腔(下)的下圆柱面内部的混合液的上升流速为0.5~5 m/h。
CN201711430093.1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 Active CN108128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0093.1A CN108128895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0093.1A CN108128895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8895A true CN108128895A (zh) 2018-06-08
CN108128895B CN108128895B (zh) 2021-04-27

Family

ID=62393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0093.1A Active CN108128895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288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9487A (zh) * 2017-12-26 2018-04-06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
CN111718075A (zh) * 2020-07-01 2020-09-29 张献安 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环保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259A (zh) * 2002-04-16 2002-10-16 刘润海 厌氧/好氧一体化超深层曝气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及其装置
CN104108785A (zh) * 2014-07-14 2014-10-22 四川大学 一种全混合内循环悬浮填料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04261555A (zh) * 2014-09-21 2015-01-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方法
CN204298137U (zh) * 2014-12-01 2015-04-29 武汉沃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进水型多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259A (zh) * 2002-04-16 2002-10-16 刘润海 厌氧/好氧一体化超深层曝气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及其装置
CN104108785A (zh) * 2014-07-14 2014-10-22 四川大学 一种全混合内循环悬浮填料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04261555A (zh) * 2014-09-21 2015-01-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方法
CN204298137U (zh) * 2014-12-01 2015-04-29 武汉沃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进水型多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9487A (zh) * 2017-12-26 2018-04-06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
CN107879487B (zh) * 2017-12-26 2024-02-02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
CN111718075A (zh) * 2020-07-01 2020-09-29 张献安 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环保方法
CN111718075B (zh) * 2020-07-01 2022-04-22 福建洋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环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8895B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5023A (zh) 一种新型固定化微生物生化沉淀一体化反应器
CN109133337B (zh) 一种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与制备反应装置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法
CN107902850B (zh) 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
CN108467105A (zh) 一种脱氮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式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7857366A (zh)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强化脱氮除磷循环式生物膜系统
CA2909784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14314835B (zh) 短程硝化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器及集成设备
CN108128895A (zh) 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处理工艺
CN105060625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KR101097139B1 (ko) 섬모볼담체 내장형 혐기/무산소성 미생물반응조
CN102010062B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系统
CN100500593C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610198B2 (ja) 廃液処理装置
CN104528946B (zh) 一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条件下快速启动以H.hydrossis为优势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方法
CN109879423A (zh) 嵌套式反应和沉淀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112209504A (zh) 一种旋流式生物反应器
CN209210478U (zh) 一种组装式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9602204U (zh) 一种应用于中小城镇填料氧化沟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9338214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8166663U (zh) 一种脱氮好氧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
CN106219745B (zh) 一种节能型快速启动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CN214192931U (zh) 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浸没式出水堰污水处理装置
CN108467106A (zh)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式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8454610U (zh)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强化脱氮除磷循环式生物膜系统
CN204434359U (zh) 一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条件下快速启动污泥微膨胀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