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8267A - 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8267A
CN117048267A CN202310455996.4A CN202310455996A CN117048267A CN 117048267 A CN117048267 A CN 117048267A CN 202310455996 A CN202310455996 A CN 202310455996A CN 117048267 A CN117048267 A CN 117048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idth
support frame
shock tower
longitudin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559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科特·尼达姆
阿雷夫·范达迪
阿里·加罗·卡利斯坎
S·麦尔比奥提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704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8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60G13/001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dampers
    • B60G13/003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dam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n the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of the damper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8Damper mount on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公开了车辆支柱支撑架。一种示例性设备包括支柱支撑架,所述支柱支撑架包括第一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车辆的车颈,包括第二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车辆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减震塔和所述车辆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减震塔,以及包括第三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i)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二纵向构件或者(ii)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和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的上前纵梁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三部分用以横穿所述车辆的轴向中心线。

Description

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车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
背景技术
某些车辆操纵(诸如拐弯或高速转弯)可能导致车辆的底盘遇到扭转载荷。因此,底盘可能会挠曲并导致驾驶员的操纵变得不那么可预测。例如,当底盘因遇到载荷而变形或偏转时,车辆一侧的车轮可能会在行驶表面上施加较小的力,进而损失抓地强度。一些车辆包括支柱支撑架或支柱杆,以帮助分配载荷并改善对车辆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示例性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传统上,车辆包括支柱支撑架或支柱杆以提供支撑以抵抗扭转载荷和/或不平衡载荷(例如,车辆一侧上增加的载荷)。例如,车辆的底盘或车身可能响应于执行某些操纵(诸如高速转弯或拐弯)而遇到扭转载荷。具体地,在高速右转期间,左轮胎可能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导致车辆向右移动。然而,摩擦力和惯性产生力矩,所述力矩使底盘遇到扭矩,所述扭矩使车辆的重量朝向车辆的左侧转移。此外,随着重量朝向车辆的左侧转移,右轮胎无法与地面产生同样多的摩擦,这导致右轮胎损失抓地强度。
为了帮助分配在某些操纵期间遇到的力,已知的支柱支撑架或支柱杆联接到车辆的相对侧上的减震塔(例如,支柱塔)。减震塔是车辆的内轮室的加强部分。因此,支柱杆可将一个减震塔遇到的力朝向另一个减震塔传递,以将力分配到两侧,并且继而增加车辆的刚度。然而,车辆中的重量转移可能不限于减震塔附近的区域。此外,由支柱支撑架提供的力分配的有效性可能受到支柱支撑架能够在其上将载荷朝向车辆的纵向中心线或相对侧传送以抵消遇到的扭矩的区域的限制。例如,底盘的刚度可随着支柱支撑架在其上分配载荷的区域而增加。另外,使支柱支撑架或支柱杆跨发动机罩下舱延伸可能干扰发动机罩下舱中的部件和/或导致车辆不那么美观。例如,支柱支撑架可能与发动机罩下舱的其余部分的外观不匹配和/或导致发动机罩下舱看起来杂乱无章。
本文公开的示例提供了支柱支撑架设备以改善车辆底盘的刚度并为车辆的发动机罩下舱中的某些部件(例如,电线、管道、箱等)提供覆盖。具体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设备包括发动机罩下舱中的五个不同安装点,所述五个不同安装点可跨越发动机罩下舱的前部和后部,以提供增加的支撑以抵抗车辆底盘遇到的扭转和/或不平衡载荷。因此,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可防止或以其他方式减少车辆底盘的挠曲,并继而改善车辆操纵和/或转向感觉。
本文公开的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包括第一部分(例如,后部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车辆的车颈。此外,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包括第二部分(例如,中部部分、中间部分等)以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车辆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减震塔(例如,右减震塔)和所述车辆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减震塔(例如,左减震塔)。另外,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包括横穿所述车辆的轴向中心线(例如,纵向中心线)的第三部分(例如,前部部分)。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部分用以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车辆的第二侧上的上前纵梁(例如,散热器支撑件)。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用以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纵向构件(例如,右纵向构件)和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二纵向构件(例如,左纵向构件)。具体地,所述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构件可限定车辆车架或副车架的在所述车辆的相对侧上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部分。
因此,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的所述五个不同安装位置跨越所述车辆的所述发动机罩下舱的整个长度,以沿着所述车辆的增加的长度改善所述底盘的刚度。因此,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可将所述底盘在一侧(例如,右侧)上遇到的力在增加的区域上重新分配到另一侧(例如,左侧),并继而提供改善的抵抗底盘挠曲的能力,所述底盘挠曲可能因一侧的撞击颠簸和/或执行某些车辆操纵(诸如转弯)而发生。
另外,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覆盖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的某些部件(例如,电线、管道、箱等)(例如,定位在这些部件上方)以改善所述发动机罩下所述车辆的外观。具体地,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可覆盖并限制对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通常不需要或不建议车主触及的部件的触及,否则会导致所述发动机罩下舱看起来拥挤和/或杂乱无章。此外,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为需要或通常允许偶尔触及或检查的部件(诸如冷却剂溢流箱、机油量油尺、电池等)提供了空间。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可包括至少一个可打开或可移除的盖板,所述盖板位于在所述发动机罩下舱的某些部分上方,以允许容易地触及下方的部件以进行修改和/或更换,同时在不执行修改和/或更换时覆盖此类部件。因此,所述示例性支柱支撑架可改善车辆的组织性,并因此改善车辆的美观性,同时避免阻碍触及某些部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安装在车辆中的第一示例性支柱支撑架。
图2示出了安装在车辆中的第二示例性支柱支撑架。
图3示出了安装在车辆中的第三示例性支柱支撑架。
图4示出了安装在车辆中的第四示例性支柱支撑架。
图5示出了安装在车辆中的第五示例性支柱支撑架。
一般来说,贯穿所有附图和随附的书面描述,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
如本文所使用,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连接引用(例如,附接、联接、连接和连结)可包括由连接引用所引用的元件之间的中间构件和/或这些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因而,连接引用不一定推断出两个元件直接连接和/或彼此成固定关系。
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符不以任何方式强加或以其他方式指示优先级、物理顺序、列表中的排列和/或排序的任何含义,而仅用作标签和/或任意名称来区分元件,以便于理解所公开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描述符“第一”可用于指代详细描述中的元件,而在权利要求中可使用诸如“第二”或“第三”的不同描述符来指代同一元件。在此类情况下,应理解,此类描述符仅用于清楚地标识那些例如可能以其他方式共享相同名称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罩下舱104中的第一示例性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车辆100。车辆100包括限定发动机罩下舱104的后部的车颈106和限定发动机罩下舱104的前部的上前纵梁108(例如,散热器支撑件)。车颈106容纳雨刮器臂连杆,并且可包括通风口以使新鲜空气能够进入车辆100的车厢。上前纵梁108可以是车辆副车架的一部分。具体地,上前纵梁为车辆100中的某些部件(诸如散热器)提供支撑。
此外,车辆100包括位于车辆100的纵向中心线112的第一侧111(例如,乘客侧)上的第一纵向构件110(例如,右纵向构件)。此外,车辆100包括位于车辆100的纵向中心线112的第二侧115(例如,驾驶员侧)上的第二纵向构件114(例如,左纵向构件)。具体地,第一纵向构件110和第二纵向构件114限定车辆100的底盘或车架的在由车辆100限定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部分。
此外,车辆100包括位于车辆100的第一侧111上的第一减震塔116(例如,右减震塔、第一支柱塔等)和位于车辆100的第二侧115上的第二减震塔118(例如,左减震塔、第二支柱塔等)。第一减震塔116和第二减震塔118可为可操作地联接到车辆100的车轮的减震器或支柱提供安装点。具体地,减震器或支柱允许车辆悬架吸收颠簸并补偿行驶表面中的其他不平整处。
在图1中,车颈106、上前纵梁108、第一纵向构件110、第二纵向构件114、第一减震塔116和/或第二减震塔118可帮助承受车辆100遇到的载荷。然而,在某些动态状态下,载荷可导致车颈106、上前纵梁108、第一纵向构件110、第二纵向构件114、第一减震塔116、第二减震塔118和/或(更一般地)车辆100的底盘遇到变形和/或偏转。在图1中,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可帮助分配载荷,并继而加强车辆100的前部部分以改善其扭转刚度。因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帮助防止车辆100的底盘挠曲,并因此改善与车辆100相关联的操纵的可预测性。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包括后部部分120、后中部部分122、前中部部分124和前部部分126。后部部分120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车颈106的第一安装点128。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安装点128横跨车辆100的纵向中心线112。在一些示例中,后部部分120沿着车颈横向延伸,其中第一安装点128的相对侧与纵向中心线112等距。例如,第一安装点128的第一侧在第一侧111上与纵向中心线112分开第一距离,并且第一安装点128的第二侧可在第二侧115上与纵向中心线112分开第一距离。在一些示例中,后部部分120在车辆100的第一侧111上的多于一个位置可移除地联接到车颈106。类似地,后部部分120在车辆100的第二侧115上的多于一个位置可移除地联接到车颈106。
后中部部分122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一减震塔116的第二安装点130。另外,后中部部分122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二减震塔118的第三安装点132。在图1中,前部部分126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车辆100的第一侧111上的上前纵梁108的第四安装点134。另外,前部部分126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车辆100的第二侧115上的上前纵梁108的第五安装点136。因此,前部部分126沿着上前纵梁108横向延伸。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所示,第四安装点134和第五安装点136被定位成比第二安装点130和第三安装点132更靠近纵向中心线112。另外地或替代地,前部部分126可以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一纵向构件110和第二纵向构件114,如结合图4进一步讨论的。
在图1中,后部部分120包括第一宽度121。此外,后中部部分122包括大于第一宽度121的第二宽度123。因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从后部部分120纵向向前且横向向外延伸到后中部部分122。前中部部分124包括小于第一宽度121和第二宽度123的第三宽度125。也就是说,第一支柱支撑架102从后中部部分122纵向向前且横向向内延伸到前中部部分124。另外,前部部分126包括大于第一宽度121和第三宽度125且小于第二宽度123的第四宽度127。因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从前中部部分124纵向向前且横向向外延伸到前部部分126。后部部分120、后中部部分122、前中部部分124和前部部分126的相应宽度121、123、125、127使得第一支柱支撑架102能够在重量减轻的情况下为车辆提供扭转刚度。另外,后部部分120、后中部部分122、前中部部分124和前部部分126的相应宽度121、123、125、127使得第一支柱支撑架102能够覆盖某些部件以改善发动机罩下舱104的外观。
在图1中,前中部部分124横穿车辆100的纵向中心线112并将后中部部分122连接到前部部分126。具体地,前中部部分124使得能够跨第二安装点130与第五安装点136之间的纵向中心线112限定第一直接载荷路径。另外,前中部部分124使得能够跨第三安装点132与第四安装点134之间的纵向中心线112限定第二直接载荷路径。因此,第一直接载荷路径和第二直接载荷路径相交。因此,前中部部分124使得能够在第一减震塔116与车辆100的第二侧115上的上前纵梁108的第一部分(例如,上前纵梁108的左部分)之间分配载荷。类似地,前中部部分124使得能够在第二减震塔118与车辆100的第一侧111上的上前纵梁108的第二部分(例如,上前纵梁108的右部分)之间分配载荷。因此,通过限定减震塔116、118与上前纵梁108之间的直接载荷路径,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可改善车辆100的扭转刚度。也就是说,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前中部部分124使得能够将第一减震塔116和/或第二减震塔118遇到的载荷在车辆100的前部分配到车辆100的相对侧。因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使得能够将车辆100的底盘遇到的扭转载荷在增加的区域上分配到车辆100的相对侧,并继而使得能够分散载荷,同时最小化或以其他方式减小载荷对车辆100的任何特定区域的影响。
在图1中,后部部分120、后中部部分122和/或前部部分124可限定第二安装点130与第三安装点132之间的载荷路径。因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使得能够在第一减震塔116与第二减震塔118之间传递载荷。此外,后部部分120限定第二安装点130与第一安装点128之间以及第三安装点132与第一安装点128之间的直接载荷路径。因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可将第一减震塔116遇到的载荷朝向纵向中心线112分配和/或分配到车辆100的在第一减震塔116前方的相对侧(例如,第二侧115)(例如,分配到第五安装点136)、在第一减震塔116后方的相对侧(例如,分配到第一安装点128)和/或甚至在由车辆100限定的纵向方向上分配到第一减震塔116(例如,分配到第三安装点132)。类似地,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可将第二减震塔118遇到的载荷分配到车辆100的在第二减震塔118前方的相对侧(例如,第一侧111)(例如,分配到第四安装点134)、在第二减震塔118后方的相对侧(例如,分配到第一安装点128)和/或甚至在由车辆100限定的纵向方向上分配到第二减震塔118(例如,分配到第二安装点130)。因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可在车辆100的整个前部分配车辆100遇到的扭转载荷,以最小化或以其他方式减小车辆100响应于扭转载荷的挠曲。
此外,通过在更大的区域(例如,与发动机罩下舱104的纵向长度相对应的区域)上分配载荷,与一些已知的支柱支撑架相比,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可在重量减轻的情况下为车辆100提供抗扭刚度。具体地,将载荷分散在发动机罩下舱104的整个长度上使得第一支柱支撑架102能够包括减小的厚度和/或更轻的材料,同时为车辆100的底盘提供扭转刚度,所述扭转刚度防止或以其他方式最小化底盘在某些操纵(诸如高速转弯或拐弯)期间的挠曲。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包括复合材料或金属(例如,铸镁、钢、铝等)。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经由增材制造、注塑成型、机器冲压、铸造、挤出或任何其他制造工艺形成。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车辆100还包括发动机138。在图1中,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包括开口140以使得能够触及车辆100的发动机138。因此,开口140使得第一支柱支撑架102能够覆盖发动机罩下舱104中发动机138周围的部件,同时避免干扰来自发动机138的热量的消散和/或触及发动机138以进行检查。另外,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包括第一狭槽142,以有助于由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后部部分120和/或后中部部分122覆盖的发动机罩下舱104中的部件的散热。
此外,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包括定位在车辆100的第一侧111上的第一支架144(例如,第一K形支架)和定位在车辆100的第二侧115上的第二支架146(例如,第二K形支架)。具体地,第一支架144和第二支架146分别在车辆100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5上跨开口140纵向延伸。此外,第一支架144和第二支架146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后部部分120、后中部部分122和前中部部分124。具体地,第一支架144和第二支架146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后部部分120的后向端部和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前中部部分124的前向端部。此外,第一支架144和第二支架146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后中部部分122的横向端部。因此,支架144、146可为第一支柱支撑架102提供后部部分120、后中部部分122和前中部部分124之间的附加刚度。此外,支架144、146可帮助将第一减震塔116和/或第二减震塔118遇到的载荷跨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分配。例如,第一支架144可帮助将第一减震塔116遇到的载荷朝向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后部部分120(例如,朝向第一安装点128)、朝向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前部部分126(例如,朝向第五安装点136)和/或朝向第二减震塔118(例如,向第三安装点132)分流。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架144和第二支架146的横向端部定位在减震塔116、118的前方和后方,以有助于跨第一支柱支撑架102进行载荷分配。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包括位于车辆100的第一侧111上的第一翼部部分148(例如,相对于纵向中心线112的右外侧部分)和位于车辆100的第二侧115上的第二翼部部分150(例如,相对于纵向中心线112的左外侧部分)。例如,第一翼部部分148和第二翼部部分150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车辆100的相对侧上的后中部部分122和/或前中部部分124。此外,第一翼部部分148和第二翼部部分150可远离纵向中心线112延伸以覆盖定位在后中部部分122和/或前中部部分124外侧的部件。如图1所示,第一翼部部分148和第二翼部部分150可包括相应的狭槽152、154,以帮助发动机罩下舱104中的被覆盖部件散热。
在图1中,第二翼部部分150包括纵梁156,以将第二翼部部分150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前部部分126。因此,纵梁156可帮助增加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刚度,并且继而增加车辆100的底盘的刚度。在图1中,纵梁156与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前中部部分124间隔开。为了能够在不移除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情况下触及发动机罩下舱104中的冷却剂箱158,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第一翼部部分148不包括联接到前部部分126的纵梁。具体地,第一支柱支撑架102的几何形状可与发动机罩下舱104中的部件的布局相对应,使得第一支柱支撑架102覆盖某些部件(例如,电线、管道等),同时提供对其他部件(例如,发动机138、冷却剂箱158、电池等)的触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柱支撑架102包括另一纵梁,以将第一翼部部分148可操作地联接到前部部分126,与第二翼部部分150的纵梁156类似。
图2示出了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罩下舱204中的第二示例性支柱支撑架202的另一车辆200。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支柱支撑架202包括板206以代替图1的开口140。具体地,板206可操作地联接到后部部分120、前中部部分124和支架144、146。因此,板206可帮助支撑第一减震塔116与第二减震塔118之间的载荷,并因此增加车辆200的扭转刚度。此外,板206覆盖图1的发动机138。因此,除了为其他部件(诸如电线、管道、箱等)提供盖之外,第二支柱支撑架202还提供发动机盖。
图3示出了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罩下舱304中的第三示例性支柱支撑架302的另一车辆300。在图3中,第三支柱支撑架302包括板306,所述板可帮助支撑第一减震塔116和第二减震塔118之间的载荷,类似于图2所示的第二支柱202的板206。然而,在图3中,除了后部部分120和前中部部分124之外,板306还可操作地联接到后中部部分122。继而,板306限定第一减震塔116与第二减震塔118之间的直接载荷路径。此外,板206定位在图1至图2的支架144、146上方,用于增加载荷支撑。替代地,板206可代替图1至图2的支架144、146,以减轻第三支柱支撑架302的重量。
图4示出了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罩下舱404中的第四示例性支柱支撑架402的另一车辆400。在图4中,第四支柱支撑架402包括在前部部分126与后中部部分122之间的第二示例性前中部部分406。具体地,与图1的前中部部分124相比,第二前中部部分406从纵向中心线112向外延伸得更远。因此,第二前中部部分406可覆盖发动机罩下舱404中更远离纵向中心线112定位的更多部件。
在图4中,为了能够触及某些部件,第四支柱支柱402包括位于第二前中间部分406中的第一盖板408和第二盖板410。在图4中,第一盖板408覆盖图1的冷却剂箱158,并且第二盖板410覆盖空气净化器。第一盖板408和第二盖板410是可移除的或可打开的,以使得能够在不从发动机罩下舱404卸下第四支柱支撑架402的情况下触及冷却剂箱158和/或空气净化器。例如,盖板408、410可经由在一个端部处的铰链并且经由在相对端部处的过盈配合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二前中部部分406,使得盖板408、410可响应于所述过盈配合脱离而围绕铰链旋转打开。另外地或替代地,第一盖板408和/或第二盖板410可经由螺钉或螺栓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二前中部部分406。
尽管图4所示的示例示出了覆盖冷却剂箱158和空气净化器的盖板408、410,但应当理解,盖板408、410可覆盖发动机罩下舱404中定位在第四支柱支撑架402下方的任何其他部件。例如,第一盖板408可覆盖电池,并且第二盖板410可覆盖发动机罩下舱404中的机油箱。
图5示出了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罩下舱504中的第五示例性支柱支撑架502的另一车辆500。在图5中,第五支柱支撑架502包括第三示例性前中部部分506和第二示例性前部部分508。在图5中,第二前部部分508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一纵向构件110的另一示例性第四安装点510和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二纵向构件114的另一示例性第五安装点512。因此,第二前部部分508在第一纵向构件110与第二纵向构件114之间横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除了第一纵向构件110和第二纵向构件114之外,第四安装点510和第五安装点512还在车辆500的相对侧上可操作地联接到上前纵梁108,以进一步改善车辆500的扭转刚度。例如,第四安装点510和第五安装点512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上前纵梁108的相应横向端部514、516。因此,第二前部部分508使得能够在第一减震塔116与第二纵向构件114之间以及在第二减震塔118与第一纵向构件110之间传递载荷。另外地或替代地,第二前部部分508可沿着上前纵梁108横向延伸(类似于图1至图4的第一前部部分126),并且在纵向中心线112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5上可操作地联接到上前纵梁108以限定第六安装点和第七安装点。
在图5中,第四安装点510和第五安装点512被定位成比第二安装点130和第三安装点132距纵向中心线112更远。换句话讲,后中部部分122包括第二宽度123,并且第二前部部分508包括大于第二宽度123的第五宽度518。
在图5中,第二前部部分508被定位成距车辆500的前部更远,并且继而,与图1至图3的第一前中部部分124和/或图4的第二前中部部分406相比,第三前中部部分506包括缩短的纵向长度。具体地,车辆500可包括沿着上前纵梁108定位的电池或一些其他部件,并且继而,第五支柱支撑架502避免干扰对其的触及。另外地或替代地,在第五支柱支撑架502与上前纵梁108之间提供空间以用于能量吸收可能是有利的。
支柱支撑架的前述示例可与车辆一起使用。尽管上面公开的每个示例性支柱支撑架都具有某些特征,但应当理解,没有必要将一个示例性支柱支撑架的特定特征专门与该示例一起使用。相反,上面描述的和/或附图中描绘的任何特征都可与任何示例组合,以补充或替代那些示例的任何其他特征。一个示例的特征与另一示例的特征并不相互排斥。相反,本公开的范围涵盖任何特征的任何组合。
“包括”和“包含”(及其所有形式和时态)在本文中用作开放式术语。因此,每当权利要求将任何形式的“包括”或“包含”(例如,包括、包含、含有、涵盖、具有等)用作前序或用在任何种类的权利要求表述内时,应理解,可存在附加元件、项等而不会落在对应权利要求或表述的范围之外。如本文所使用的,当短语“至少”用作权利要求的前序中的过渡项时,它以与术语“包含”和“包括”成为开放式术语相同的方式成为开放式术语。术语“和/或”在例如以诸如A、B和/或C的形式使用时是指A、B、C的任何组合或子集,诸如(1)仅A、(2)仅B、(3)仅C、(4)A与B、(5)A与C、(6)B与C以及(7)A与B与C。如本文中在描述结构、部件、物品、对象和/或事物的背景中使用,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指代包括(1)至少一个A、(2)至少一个B或(3)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中的任一者的实现方式。类似地,如本文中在描述结构、部件、物品、对象和/或事物的背景中使用,短语“A或B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指代包括(1)至少一个A、(2)至少一个B或(3)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中的任一者的实现方式。如本文中在描述过程、指令、动作、活动和/或步骤的进行或执行的背景中使用,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指代包括(1)至少一个A、(2)至少一个B以及(3)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中的任一者的实现方式。类似地,如本文中在描述过程、指令、动作、活动和/或步骤的进行或执行的背景中使用,短语“A或B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指代包括(1)至少一个A、(2)至少一个B或(3)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中的任一者的实现方式。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引用(例如,“一个(a/an)”、“第一”、“第二”等)不排除复数。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一个(a/an)”对象是指该对象中的一者或多者。术语“一个(a/an)”、“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在本文中互换地使用。此外,尽管单独列出,但多个装置、元件或方法动作可由例如相同的实体或对象来实施。另外,尽管单独的特征可包括在不同的示例或权利要求中,但这些可能被组合,并且包括在不同的示例或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特征的组合是不可行的和/或有利的。
本文公开了用于增加车辆的结构刚度以及为发动机罩下舱中的部件提供覆盖的示例性方法、设备、系统和制品。另外的示例及其组合包括以下内容:
示例1包括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支柱支撑架,所述支柱支撑架包括第一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车辆的车颈,包括第二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车辆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减震塔和所述车辆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减震塔,以及包括第三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i)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二纵向构件或者(ii)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和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的上前纵梁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三部分用以横穿所述车辆的轴向中心线。
示例2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支架定位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支架定位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
示例3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宽度,并且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示例4包括如示例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介于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之间的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被限定为比所述第二宽度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
示例5包括如示例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被限定为比所述第二宽度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
示例6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可打开或可移除的盖板。
示例7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开口,以便能够触及所述车辆的发动机。
示例8包括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颈,所述车颈限定所述车辆的发动机罩下舱的后部;第一纵向构件,所述第一纵向构件位于所述车辆的轴向中心线的第一侧上;第二纵向构件,所述第二纵向构件位于所述车辆的所述轴向中心线的第二侧上;第一减震塔,所述第一减震塔位于所述第一侧上的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第二减震塔,所述第二减震塔位于所述第二侧上的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上前纵梁,所述上前纵梁沿着所述发动机罩下舱的前部横向延伸;以及支柱支撑架,所述支柱支撑架包括后部部分、后中部部分、前中部部分和前部部分,所述后部部分包括第一安装点以联接到所述车颈,所述后中部部分包括第二安装点以联接到所述第一减震塔以及包括第三安装点以联接到所述第二减震塔,所述前中部部分横穿所述车辆的轴向中心线并连接所述后中部部分和所述前部部分,所述前部部分包括第四安装点以联接到所述第一侧上的所述第一纵向构件或所述上前纵梁中的至少一者以及包括第五安装点以联接到所述第二侧上的所述第二纵向构件或所述上前纵梁中的至少一者。
示例9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还包括定位在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的发动机,其中所述后中部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点与所述第三安装点之间的开口,以使得能够触及所述发动机。
示例10包括如示例9所述的车辆,其还包括跨所述第一侧上的所述开口延伸的第一支架,以及跨所述第二侧上的所述开口延伸的第二支架。
示例11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还包括定位在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的发动机,其中所述后中部部分覆盖所述发动机。
示例12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前中部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可打开或可移除的盖板。
示例13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经由螺栓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车颈、所述第一减震塔、所述第二减震塔以及(i)所述上前纵梁或(ii)所述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构件。
示例14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四安装点和所述第五安装点被定位成比所述第二安装点和所述第三安装点距所述轴向中心线更远。
示例15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前中部部分限定所述第二安装点与所述第五安装点之间的第一载荷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前中部部分限定所述第三安装点与所述第四安装点之间的第二载荷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载荷路径与所述第二载荷路径相交。
示例16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后中部部分限定所述第一安装点与所述第二安装点之间的第三载荷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后中部部分限定所述第一安装点与所述第三安装点之间的第四载荷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示例17包括如示例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用以覆盖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的电线、管道或箱中的至少一者。
示例18包括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支柱支撑架,所述支柱支撑架包括后部部分、中部部分和前部部分,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后部部分用以可移除地联接到车辆的车颈,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中部部分从所述后部部分横向向外延伸,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中部部分用以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一减震塔和第二减震塔,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前部部分包括第一横向端部以可移除地联接到上前纵梁或第一纵向构件以及包括第二横向端部以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上前纵梁或第二纵向构件。
示例19包括如示例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前部部分包括第一前部部分和在所述第一前部部分后方的第二前部部分,所述第二前部部分从所述中部部分横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前部部分从所述所述第二前部部分横向向外延伸。
示例20包括如示例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一前部部分用以沿着所述上前纵梁或在所述第一纵向构件与所述第二纵向构件之间横向延伸。
所附权利要求特此通过引用并入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尽管本文已公开了某些示例性系统、方法、设备和制品,但本专利的覆盖范围不限于此。相反,本专利涵盖完全落入本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系统、方法、设备和制品。

Claims (15)

1.一种设备,其包括:
支柱支撑架,所述支柱支撑架包括第一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车辆的车颈,包括第二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车辆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减震塔和所述车辆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减震塔,以及包括第三部分以可移除地联接到(i)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二纵向构件或者(ii)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和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的上前纵梁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三部分用以横穿所述车辆的轴向中心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限定(i)所述第一减震塔与所述第二纵向构件或所述上前纵梁中的至少一者之间的第一载荷路径,以及(ii)所述第二减震塔与所述第一纵向构件或所述上前纵梁中的至少一者之间的第二载荷路径,所述第一载荷路径与所述第二载荷路径相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限定(i)所述车颈与所述第一减震塔之间的第三载荷路径,以及(ii)所述车颈与所述第二减震塔之间的第四载荷路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宽度并且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介于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之间的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被限定为比所述第二宽度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被限定为比所述第二宽度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可打开或可移除的盖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开口,以使得能够触及所述车辆的发动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还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支架定位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上;以及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支柱支撑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支架定位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跨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的第二部分覆盖所述车辆的发动机。
12.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柱支撑架用以覆盖所述发动机罩下舱中的电线、管道或箱中的至少一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以沿着所述车颈横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部分用以沿着所述上前纵梁横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部分用以在所述第一纵向构件与所述第二纵向构件之间横向延伸。
CN202310455996.4A 2022-05-11 2023-04-25 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 Pending CN1170482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741,742 US11851108B2 (en) 2022-05-11 2022-05-11 Vehicle strut brace apparatus
US17/741,742 2022-05-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8267A true CN117048267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51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55996.4A Pending CN117048267A (zh) 2022-05-11 2023-04-25 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1108B2 (zh)
CN (1) CN117048267A (zh)
DE (1) DE1020231115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1115A (en) 1973-04-24 1976-03-02 Mitsui Shipbuilding And Engineering Co., Ltd. Engine cover supporting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5411311A (en) 1994-07-05 1995-05-02 Ford Motor Company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structure brace
US7287614B2 (en) * 2005-05-18 2007-10-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Engine compartment cover
US7509935B2 (en) 2006-10-31 2009-03-31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Engine cover and method
JP4787899B2 (ja) 2008-11-26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ルームカバー及びエンジンルームカバーの組み付け方法
DE102010039672A1 (de) 2010-08-24 2012-03-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orderwagen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1315713B1 (ko) * 2011-12-07 2013-10-1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엔진 인캡슐레이션 구조물
US8783760B2 (en) * 2012-10-25 2014-07-2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uspension strut tower brace
DE102012222559A1 (de) * 2012-12-07 2014-06-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ärkungsstrebe
WO2014119363A1 (ja) * 2013-01-30 2014-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KR101448788B1 (ko) 2013-10-10 2014-10-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엔진룸 인캡슐레이션 보강유닛
DE102014110389A1 (de) * 2014-07-23 2016-01-2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bdeckungsanordnung für einen Motorraum eines Vorderwagens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7005017A1 (de) * 2017-05-26 2018-03-01 Daimler Ag Variabel versteifbare 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17216226B4 (de) * 2017-09-13 2022-12-22 Audi Ag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entsprechendes Kraftfahrzeug
JP7359017B2 (ja) 2020-02-13 2023-10-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51108B2 (en) 2023-12-26
DE102023111507A1 (de) 2023-11-16
US20230365197A1 (en)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9515B (zh) 车体后部结构
CN108349539B (zh) 前副车架结构
US10525781B2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suspension and wheel assembly of a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US9725122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1226063B1 (en) Front axle arrangement for a heavy vehicle
US3989119A (en) Public service vehicle
CN106864596B (zh) 前车身结构
US10532772B2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suspension and wheel assembly of a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US10189428B1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mounting a bumper assembly and a radiator assembly to a vehicle, a vehicle frame, and a vehicle
CN110949523B (zh) 车体前部结构
US10723389B2 (en)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US10661628B2 (en)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stabilizer bar to a vehicle
GB2092965A (en) Suspension for motor vehicles
US10336372B1 (en) Vehicle fram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US2955870A (en) Motor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JP2021095114A (ja) 前部車体補強構造物
CN102328690B (zh) 车身补强装置
CN117048267A (zh) 车辆支柱支撑架设备
CN204415516U (zh) 前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US10583861B2 (en)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208198032U (zh) 用于车辆的后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256977U (zh) 悬架总成以及车辆
JP3285419B2 (ja) 自動車の下部構造
CN115892246A (zh) 车身后地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020015128A (ko) 차량의 비구동용 서스펜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