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3051A - 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3051A
CN117043051A CN202280023811.6A CN202280023811A CN117043051A CN 117043051 A CN117043051 A CN 117043051A CN 202280023811 A CN202280023811 A CN 202280023811A CN 117043051 A CN117043051 A CN 117043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uffler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38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山悠一
须增考政
仓泽侑史
岩坂彩辉
门胁康元
佐藤良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43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30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排气消声器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的热的影响。鞍乘型车辆具有车体(10)和排气消声器(36),排气消声器(36)具有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61)和相对于消声器主体(61)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65),撑架部(65)固定于车体(10),设置有覆盖撑架部(65)的罩(70),构成所述罩(70)的材料的导热性比构成所述排气消声器(36)的材料的导热性低。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鞍乘型车辆,其中,排气消声器具备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和相对于消声器主体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撑架部固定于车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47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那样的排气消声器中,有时撑架部因废气的热而变热。因此,期望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的热的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排气消声器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的热的影响。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在本说明书中,包含在2021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21-058048的全部内容。
鞍乘型车辆具备车体和排气消声器,所述排气消声器具备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和相对于所述消声器主体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所述撑架部固定于所述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撑架部的罩,构成所述罩的材料的导热性比构成所述排气消声器的材料的导热性低。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撑架部通过沿车宽方向贯插于所述撑架部的固定件而紧固于所述车体,所述罩具备从周围覆盖所述固定件的包围部,所述包围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位于比所述固定件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包围部是从周围包围所述固定件的筒状部,所述包围部的所述外端是所述筒状部的外端,在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外端设置有使所述固定件向车宽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乘员能够把持的扶手,所述扶手具备被固定于所述车体的扶手侧固定部,所述扶手侧固定部通过所述固定件而固定于所述车体。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固定件具有将所述扶手侧固定部紧固至所述车体的螺母部件,所述螺母部件具有:螺母部,其与所述车体的螺纹部螺合;以及轴部,其从所述螺母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所述撑架部安装于所述轴部,所述罩从上方覆盖所述轴部。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罩具备从上方覆盖筒状的所述消声器主体的上表面的消声器罩部,所述消声器罩部沿所述消声器主体的轴向延伸。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消声器罩部具备上下贯通所述消声器罩部的开口部。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罩设置在供同乘者就座的乘客座椅的正下方,所述罩从上方及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撑架部。
发明效果
鞍乘型车辆具有车体和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具有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和相对于消声器主体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撑架部固定于车体,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撑架部的罩,构成罩的材料的导热性比构成排气消声器的材料的导热性低。
根据该结构,相对于消声器主体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被罩覆盖,因此能够防止乘员与撑架部接触,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的热的影响。通过构成罩的材料的低导热性,能够抑制罩变热,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的热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撑架部通过沿车宽方向贯插于撑架部的固定件而紧固于车体,罩具备从周围覆盖固定件的包围部,包围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位于比固定件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撑架部进行固定的固定件被罩的包围部包围,因此能够抑制乘员与变热的固定件接触。另外,包围部的外端位于比固定件的外端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客与固定件接触。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包围部是从周围包围固定件的筒状部,包围部的外端是筒状部的外端,在筒状部的外端设置有使固定件向车宽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
根据该结构,由于包围部是筒状部,因此能够大范围地覆盖固定件,保护效果好。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从筒状部的开口接近固定件,因此维护性良好。而且,能够利用通过开口的气流来冷却固定件。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鞍乘型车辆设置有乘员能够把持的扶手,扶手具备被固定于车体的扶手侧固定部,扶手侧固定部通过固定件而固定于车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对排气消声器的撑架部进行固定的固定件将扶手固定于车体,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在该构造中,扶手与撑架部接近,把持扶手的乘员与撑架部接近,但通过罩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的热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固定件具备将扶手侧固定部紧固于车体的螺母部件,螺母部件具备与车体的螺纹部螺合的螺母部和从螺母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轴部,撑架部安装于轴部,罩从上方覆盖轴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从螺母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轴部,以简单的构造支承撑架部。固定件具备螺母部及轴部而在车宽方向上变长,但轴部被罩从上方覆盖,因此能够保护乘客免受固定件的热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罩具备从上方覆盖筒状的消声器主体的上表面的消声器罩部,消声器罩部沿消声器主体的轴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罩的消声器罩部覆盖乘员容易触及的消声器主体的上表面侧,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乘员免受消声器主体的热的影响。另外,由于消声器罩部在消声器主体的轴向上延伸,因此即使是小型的消声器罩部,也能够高效地保护乘员免受热影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消声器罩部具备上下贯通消声器罩部的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通过开口部的气流来冷却排气消声器。
而且,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侧视观察车辆时,罩设置于供同乘者就座的乘客座椅的正下方,罩从上方及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撑架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罩有效地保护就座于乘客座椅的同乘者免受撑架部的热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车架的左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车架的俯视图。
图4是自动二轮车的后部的右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排气消声器的周边部的俯视图。
图6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排气消声器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7是在拆下座椅和罩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自动二轮车的后部的俯视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罩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4的IX-I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若没有特别记载则设为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前”表示车体前方,标号“上”表示车体上方,标号“左”表示车体左方。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
自动二轮车1是具备以下部分的车辆:车架10、支承于车架10的发动机11、将前轮2支承为转向自如的前叉12、支承后轮3的摆臂13、以及乘员用的座椅14。
自动二轮车1是乘员以骑跨的方式就座于座椅14的鞍乘型车辆。座椅14设置于车架10的后部的上方。
图2是车架10的左视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车架10的俯视图。
参照图1~图3,车架10具备:前立管15,其设置于车架10的前端;主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方延伸至自动二轮车1的后部;以及枢轴框架17,其从主架16的后部向下方延伸。
主架16具备从前立管15向后方延伸的中空的主管18和从主管18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座椅框架部19。
座椅框架部19的上下长度比主管18的上下长度大,座椅框架部19相对于主管18向下方鼓出。
枢轴框架17从座椅框架部19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座椅14支承于座椅框架部19。座椅14从上方覆盖座椅框架部19的上表面。
前叉12经由贯插于前立管15的转向轴(未图示)而被支承为左右转向自如。前轮2支承于在前叉12的下端部设置的车轴2a上。
在前叉12的上端部安装有转向用的把手21。
摆臂13支承于枢轴22,该枢轴22支承于枢轴框架17。枢轴22是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轴。枢轴22贯插于摆臂13的前端部。摆臂13以枢轴22为中心上下摆动。
后轮3支承于车轴3a,车轴3a设置在摆臂13的后端部。
在摆臂13的后部与座椅框架部19的后部之间架设有左右一对反作用件23。
发动机11在主架16的下方配置于前轮2的后方且枢轴框架17的前方。
发动机11是具备收纳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30的曲轴箱31和从曲轴箱31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的气缸部32的内燃机。
发动机11是气缸部32的轴线32a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大致水平地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发动机。
与曲轴30连接的活塞(未图示)沿着轴线32a在气缸部32内前后进行往复运动。
在曲轴箱31的后部收纳有将曲轴30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变速器(未图示)。该变速器的输出轴与后轮3通过驱动链33连接。
发动机11的排气管35从设置于气缸部32的下表面的排气口向后方延伸。在排气管35的后端连接有排气消声器36。
向发动机11供给进气气体的进气装置37具备空气滤清器38、与气缸部32连接的节气门装置39、以及将空气滤清器38与节气门装置39连接的连接管40。
燃料箱41配置于空气滤清器38的下方。
向自动二轮车1的各部供给电力的电池42支承于空气滤清器38。
供乘员放脚的踏板43经由踏板支架44而支承于枢轴框架17。
能够收纳部件、物品的收纳箱45安装于座椅框架部19的外侧面。
前照灯46配置在前立管15的前方。前挡泥板47安装于前叉12。
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后挡泥板48安装于座椅框架部19。
主架16通过焊接将多个板材(分割体)接合而形成为中空的壳体状。
详细地说,主架16具备:构成主架16的左侧的侧面部的左侧部件51、构成主架16的右侧的侧面部的右侧部件52、构成主架16的下表面部的下侧部件53、以及构成主架16的后表面部的后侧部件54。
左侧部件51及右侧部件52是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材,整体观察时,左侧部件51及右侧部件52配置成使板厚方向指向车宽方向。左侧部件51和右侧部件52是前后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的板材,构成主管18和座椅框架部19。
左侧部件51和右侧部件52大致左右对称地设置。
下侧部件53是在车宽方向上连接左侧部件51的下缘部和右侧部件52的下缘部的板材。
后侧部件54在车宽方向上连接左侧部件51的后端部和右侧部件52的后端部。
在主管18的部分,左侧部件51的上端部和右侧部件52的上端部在车宽方向上相互连接,由左侧部件51和右侧部件52构成主管18的上表面部。
在座椅框架部19的上表面的大部分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框架开口部57。在俯视观察时,框架开口部57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壁在车宽方向上长地延伸。
在座椅框架部19的内侧形成有由左侧部件51、右侧部件52以及下侧部件53包围的内部空间58。内部空间58从框架开口部57向上方露出。框架开口部57被座椅14覆盖。
空气滤清器38、燃料箱41以及电池42配置于内部空间58。
座椅框架部19具备左右一对从座椅框架部19的后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悬架支承部59。悬架支承部59分别设置于左侧部件51和右侧部件52,从左侧部件51的外侧面和右侧部件52的外侧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反作用件23的上端部23a支承于悬架支承部59。
座椅14的前部是供驾驶员就座的前侧座椅14a。座椅14的后部是供同乘者就座的乘客座椅14b。
自动二轮车1在乘客座椅14b的后方具备支承货物等的后载架60。
后载架60具备位于座椅14的后方的货台部60a和从货台部60a向前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轨道部60b。
后载架60还作为供就座于乘客座椅14b上的同乘者能够把持的扶手而发挥功能。
图4是自动二轮车1的后部的右视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排气消声器36的周边部的俯视图。图6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排气消声器36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排气消声器36降低排气声。排气消声器36被废气的热加热而成为高温。
排气消声器36在座椅14的下方且后轮3的上方配置于座椅框架部19的车宽方向外侧。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排气消声器36从车宽方向外侧与座椅框架部19、后挡泥板48及反作用件23重叠。
排气消声器36具备: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61;从消声器主体61的前端向排气的上游侧延伸的连接管62;以及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消声器主体61的消声器罩63。
另外,排气消声器36具备从消声器主体61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65和从消声器主体61向下方延伸的第二撑架部66。
消声器主体61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消声器主体6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低后高地配置。在消声器主体61内设置有由隔壁分隔开的多个膨胀室。
连接管62的排气的上游端与排气管35(图1)连接。排气消声器36具备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连接管62的连接管罩67(图6)。
气缸部32的废气通过排气管35、连接管62以及消声器主体61,并从消声器主体61的后表面的排气口61a向后方排出。
撑架部65从消声器主体61的后部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第二撑架部66从消声器主体61的前部向下方延伸。
排气消声器36经由撑架部65和第二撑架部66而支承于车体。
详细而言,撑架部65支承于在作为车体的车架10所设置的悬架支承部59(图2、图3)上。另外,第二撑架部66例如支承于作为车体的踏板支架44。
自动二轮车1具备覆盖撑架部65的罩70。罩70配置在消声器主体61的上方,从上方覆盖撑架部65及消声器主体61。
图7是在将座椅14及罩70拆下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自动二轮车1的后部的俯视图。
消声器罩63沿着消声器主体61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面在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上延伸,并遍及消声器主体61的大致全长地覆盖消声器主体61。
消声器罩63具备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消声器主体61的侧面罩部63a和从上方覆盖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罩部63b。
上表面罩部63b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缘部63c沿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延伸。缘部63c在上表面罩部63b的后部位于比上表面罩部63b的前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缘部63c在上表面罩部63b的后部位于比消声器主体61的轴线61b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因此,在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的后部形成有未被消声器罩63从上方覆盖的上方露出部61c。
在上方露出部61c前后排列地设置有多个安装罩70的罩固定部61d。
撑架部65设置于上方露出部61c,从上方露出部61c向上方延伸。撑架部65配置于罩固定部61d的后方。
在消声器主体61的后部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设有使该内侧面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部68。
反作用件23的一部分配置于凹部68内。因此,能够靠近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消声器主体61,能够在车宽方向紧凑地配置消声器主体61。
撑架部65设置于在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上与凹部68重叠的位置且位于凹部68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图8是从上方观察罩70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4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4~图9,罩70一体地具备沿着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在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消声器罩部71和从消声器罩部71向上方延伸的撑架罩部72。
消声器罩部71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细长的板部件。消声器罩部71沿着消声器主体61的上方露出部61c设置,从上方覆盖上方露出部61c。消声器罩部71从上方露出部61c的前端覆盖至后端。
消声器罩部71具备相对于上表面罩部63b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缘部63c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主体部71a和从下方与缘部63c重叠的外缘部71b。
主体部71a是沿着缘部63c前后延伸的板材。
外缘部71b是消声器罩部7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缘部。外缘部71b进入消声器罩63的缘部63c与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之间。
外缘部71b以相对于主体部71a的上表面位于下方的方式形成为台阶状。
罩70通过从上方贯插于消声器罩部71的多个罩固定件74而固定于消声器主体61。罩固定件74例如是螺栓。
在消声器罩部71的主体部71a设置有配置罩固定件74的座部71c。座部71c是相对于主体部71a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凹部。
罩固定件74从上方贯插于座部71c,并紧固于上方露出部61c的罩固定部61d。
罩固定件74前后设置为一对。罩固定件74配置于撑架罩部72的前方。
消声器罩部71具备上下贯通主体部71a的开口部71d。开口部71d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开口部71d配置于撑架罩部72的前方。开口部71d配置在前后排列的一对罩固定件74之间。
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从开口部71d向上方露出。
参照图7及图9,反作用件23的上端部23a及后载架60固定于在座椅框架部19设置的悬架支承部59。
悬架支承部59具备设置于座椅框架部19的外侧面的台座部59a和从台座部59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支承轴59b。台座部59a的直径比支承轴59b的直径大。
支承轴59b的外端部是紧固螺母部件75的外螺纹部59c(螺纹部)。
还作为扶手发挥功能的后载架60在轨道部60b的前端部具备固定于作为车体的悬架支承部59的扶手侧固定部60c。
上端部23a及扶手侧固定部60c分别具备供支承轴59b贯插的孔。
反作用件23的上端部23a与支承轴59b嵌合,并与台座部59a抵接。
扶手侧固定部60c与支承轴59b嵌合,并与上端部23a抵接。
通过将螺母部件75紧固于支承轴59b,上端部23a及扶手侧固定部60c被夹持在螺母部件75与台座部59a之间。即,上端部23a及扶手侧固定部60c通过螺母部件75而一起紧固于悬架支承部59。
在台座部59a与上端部23a之间夹装有垫圈76a。在上端部23a与扶手侧固定部60c之间夹装有垫圈76b。在扶手侧固定部60c与螺母部件75之间夹装有垫圈76c。
螺母部件75具备与支承轴59b的外螺纹部59c螺合的螺母部75a和从螺母部75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轴部75b。
第二螺母77与轴部75b螺合。
螺母部件75及第二螺母77构成将撑架部65固定于车体的固定件80。
轴部75b以与螺母部75a及支承轴59b同轴的位置关系设置,并且直径比螺母部75a小。
在轴部75b上,在螺母部75a的轴向的端面75c与第二螺母77之间设置有套环78和弹性部件79。
套环78具备与轴部75b的外周嵌合的筒状部78a和从筒状部78a的外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78b。套环78被夹持在螺母部75a与端面75c之间。
弹性部件79是嵌合于套环78的筒状部78a的外周上的筒状部件。弹性部件79具备围绕弹性部件79的外周一周的环状的槽部79a。
弹性部件79通过第二螺母77的紧固力而在凸缘部78b与端面75c之间被压缩。
撑架部65具备从消声器主体61向上方延伸的板状的上方延伸部65a和沿车宽方向贯通上方延伸部65a的筒状的安装筒部65b。
撑架部65通过使安装筒部65b与设置于轴部75b的弹性部件79的槽部79a卡合而被支承于固定件80。即,撑架部65经由固定件80而与车架10的悬架支承部59连接,由车架10支承。
参照图4~图9,罩70的撑架罩部72具备从消声器罩部71向上方延伸并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撑架部65的侧壁部81和从上方覆盖撑架部65的上壁部82。
撑架罩部72覆盖撑架部65,但为了不与撑架部65接触,在撑架罩部72与撑架部65之间设有间隙。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侧壁部81形成为使侧壁部81的外形成为沿着撑架部65的外形的形状,侧壁部81的外形是随着朝向上方而变细的大致三角形。
上壁部82是从侧壁部81的侧视观察车辆时的周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板状部。上壁部82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至从上方与螺母部75a重叠的位置。
详细而言,上壁部82从侧壁部81的前缘、侧壁部81的上缘以及侧壁部81的后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从前方、上方以及后方覆盖撑架部65。
上壁部82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是沿着撑架部65的外形的倒V字状。
上壁部82的前侧的下端及上壁部82的后侧的下端与消声器罩部71的上表面连接。
上壁部82除了撑架部65之外,还从周围覆盖螺母部件75、套环78、弹性部件79。
另外,撑架罩部72具备从侧壁部81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包围部83。
包围部83是从侧壁部81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圆筒状的筒状部,以与固定件80大致同轴的位置关系配置。
由包围部83的内周部83a划分出的孔沿车宽方向贯通侧壁部81,使撑架罩部72的内侧的空间与撑架罩部72的外侧的空间连通。
固定件80贯插于包围部83内,被包围部83从周围覆盖。包围部83向固定件80的径向的外侧分离,不与固定件80接触。
详细而言,固定件80的轴部75b的外端部及第二螺母77被包围部83覆盖。
在包围部83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83b设有使包围部83的筒内与车宽方向外侧连通的开口83c。
包围部83的外端83b位于比第二螺母77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77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即,第二螺母77收纳在包围部83内,相对于外端83b没有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在此,第二螺母77的外端77a是固定件8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
消声器罩部71具备相对于撑架罩部72向前方侧延伸的部分和相对于撑架罩部72向后方侧延伸的部分。
罩70具备将撑架罩部72的后表面部与消声器罩部71的后部的上表面连接的肋84。
罩70在侧视观察车辆时设置在乘客座椅14b的正下方,该罩70的撑架罩部72从上方及外侧方覆盖撑架部65。由此,能够防止就座于乘客座椅14b的同乘者、推行自动二轮车1的驾驶员等与撑架部65直接接触。因此,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65的热的影响。
消声器主体61、消声器罩63及撑架部65是构成排气消声器36的部件。构成消声器主体61、消声器罩63及撑架部65的材料的导热性比构成罩70的材料的导热性低。因此,能够抑制罩70变热,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65的热的影响。
在此,构成消声器主体61、消声器罩63及撑架部65的材料例如是金属。作为该金属,例如为铁系材料和轻金属的合金等。
构成罩70的材料例如是合成树脂。
罩70通过撑架罩部72及包围部83来覆盖将撑架部65固定于车体的固定件80。因此,能够抑制乘员与固定件80接触,保护乘员免受固定件80的热的影响。
罩70通过消声器罩部71覆盖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因此,能够利用导热性低的罩70从上方覆盖消声器主体61,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消声器主体61的热的影响。
固定件80的第二螺母77从包围部83的开口83c向车宽方向外侧露出。因此,作业者等能够从开口83c接近第二螺母77。因此,维护性良好。
另外,包围部83使撑架罩部72的内侧的空间与车宽方向外侧连通。因此,能够通过在包围部83内及撑架罩部72的内侧的空间流动的气流来冷却撑架部65及固定件80。
另外,行驶风从设置于撑架罩部72的前方的开口部71d进入罩70的内侧,并流入撑架罩部72。因此,通过从开口部71d流入的行驶风,能够冷却消声器主体61、撑架部65以及固定件80。设置有开口部71d的消声器罩部7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低后高地倾斜。因此,在正面观察时,开口部71d的面积上下变大,能够使行驶风高效地流向撑架罩部7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自动二轮车1具备作为车体的车架10、和排气消声器36,排气消声器36具备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61和相对于消声器主体61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65,撑架部65固定于车架10,设置有覆盖撑架部65的罩70,构成罩70的材料的导热性比构成排气消声器36的材料的导热性低。
根据该结构,相对于消声器主体61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65被罩70覆盖,因此能够防止乘员与撑架部65接触,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65的热的影响。通过构成罩70的材料的低导热性,能够抑制罩70变热,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65的热的影响。
另外,撑架部65通过沿车宽方向贯插于撑架部65的固定件80而紧固于车架10,罩70具备从周围覆盖固定件80的包围部83,包围部83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83b位于比固定件8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77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对撑架部65进行固定的固定件80被罩70的包围部83包围,因此能够抑制乘客与变热的固定件80接触。另外,包围部83的外端83b位于比固定件80的外端77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客与固定件80接触。
另外,包围部83是从周围包围固定件80的筒状部,包围部83的外端83d是筒状部的外端,在筒状部的外端设有使固定件80向车宽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83c。
根据该结构,由于包围部83是筒状部,因此能够大范围地覆盖固定件80,保护效果高。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从筒状部的开口83c接近固定件80,因此维护性良好。而且,能够利用通过开口83c的气流来冷却固定件80。
而且,作为乘员能够把持的扶手而设置有后载架60,后载架60具备固定于车架10的扶手侧固定部60c,扶手侧固定部60c通过固定件80而固定于车架10。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固定排气消声器36的撑架部65的固定件80将后载架60固定于车架10,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在该构造中,后载架60与撑架部65接近,把持后载架60的乘员与撑架部65接近,但通过罩70,能够保护乘员免受撑架部65的热的影响。
另外,固定件80具备将扶手侧固定部60c紧固于车架10的螺母部件75,螺母部件75具备与车架10的外螺纹部59c螺合的螺母部75a和从螺母部75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轴部75b,撑架部65安装于轴部75b,罩70从上方覆盖轴部75b。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从螺母部75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轴部75b,以简单的构造支承撑架部65。固定件80具备螺母部75a及轴部75b而在车宽方向上变长,但轴部75b被罩70从上方覆盖,因此能够保护乘客免受固定件80的热的影响。
另外,罩70具备从上方覆盖筒状的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的消声器罩部71,消声器罩部71沿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导热性低的罩70的消声器罩部71覆盖着乘员容易接触的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侧,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乘员免受消声器主体61的热的影响。另外,由于消声器罩部71沿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延伸,因此即使是小型的消声器罩部71也能够高效地保护乘员免受热的影响。
另外,消声器罩部71具备上下贯通消声器罩部71的开口部71d。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通过开口部71d的行驶风等气流来冷却排气消声器36。
而且,在侧视观察车辆时,罩70设置在供同乘者就座的乘客座椅14b的正下方,罩70从上方及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撑架部65。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罩70有效地保护就座于乘客座椅14b的同乘者免受撑架部65的热的影响。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自动二轮车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两个前轮或后轮的3轮的鞍乘型车辆及具备4个以上车轮的鞍乘型车辆。
标号说明
1: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10:车架(车体);
14b:乘客座椅;
36:排气消声器;
59c:外螺纹部(螺纹部);
60:后载架(扶手);
60c:扶手侧固定部;
61:消声器主体;
65:撑架部;
70:罩;
71:消声器罩部;
71d:开口部;
75:螺母部件;
75a:螺母部;
75b:轴部;
77a:外端(固定件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
80:固定件;
83:包围部
83b:外端;
83c:开口。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车体(10)和排气消声器(36),所述排气消声器(36)具备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61)和相对于所述消声器主体(61)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65),所述撑架部(65)固定于所述车体(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撑架部(65)的罩(70),
所述罩(70)具备: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撑架部(65)的侧壁部(81);和从所述侧壁部(81)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覆盖所述撑架部(65)的上壁部(82),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侧壁部(81)的外形以成为沿着所述撑架部(65)的外形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变细的大致三角形,
构成所述罩(70)的材料的导热性比构成所述排气消声器(36)的材料的导热性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架部(65)通过沿车宽方向贯插于所述撑架部(65)的固定件(80)而紧固于所述车体(10),
所述罩(70)具备从周围覆盖所述固定件(80)的包围部(83),
所述包围部(83)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83b)位于比所述固定件(8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77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围部(83)是从周围包围所述固定件(80)的筒状部,所述包围部(83)的所述外端(83b)是所述筒状部的外端,
在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外端设置有使所述固定件(80)向车宽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83c)。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乘员能够把持的扶手(60),所述扶手(60)具备被固定于所述车体(10)的扶手侧固定部(60c),
所述扶手侧固定部(60c)通过所述固定件(80)而固定于所述车体(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80)具备将所述扶手侧固定部(60c)紧固于所述车体(10)的螺母部件(75),
所述螺母部件(75)具备与所述车体(10)的螺纹部(59c)螺合的螺母部(75a)和从所述螺母部(75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轴部(75b),
所述撑架部(65)安装于所述轴部(75b),
所述罩(70)从上方覆盖所述轴部(75b)。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70)具备从上方覆盖筒状的所述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的消声器罩部(71),
所述消声器罩部(71)沿所述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声器罩部(71)具备上下贯通所述消声器罩部(71)的开口部(71d)。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罩(70)设置在供同乘者就座的乘客座椅(14b)的正下方,所述罩(70)从上方及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撑架部(65)。

Claims (8)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车体(10)和排气消声器(36),所述排气消声器(36)具备内部供废气通过的消声器主体(61)和相对于所述消声器主体(61)向上方延伸的撑架部(65),所述撑架部(65)固定于所述车体(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撑架部(65)的罩(70),
构成所述罩(70)的材料的导热性比构成所述排气消声器(36)的材料的导热性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架部(65)通过沿车宽方向贯插于所述撑架部(65)的固定件(80)而紧固于所述车体(10),
所述罩(70)具备从周围覆盖所述固定件(80)的包围部(83),
所述包围部(83)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83b)位于比所述固定件(8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77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围部(83)是从周围包围所述固定件(80)的筒状部,所述包围部(83)的所述外端(83b)是所述筒状部的外端,
在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外端设置有使所述固定件(80)向车宽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83c)。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乘员能够把持的扶手(60),所述扶手(60)具备被固定于所述车体(10)的扶手侧固定部(60c),
所述扶手侧固定部(60c)通过所述固定件(80)而固定于所述车体(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80)具备将所述扶手侧固定部(60c)紧固于所述车体(10)的螺母部件(75),
所述螺母部件(75)具备与所述车体(10)的螺纹部(59c)螺合的螺母部(75a)和从所述螺母部(75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轴部(75b),
所述撑架部(65)安装于所述轴部(75b),
所述罩(70)从上方覆盖所述轴部(75b)。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70)具备从上方覆盖筒状的所述消声器主体(61)的上表面的消声器罩部(71),
所述消声器罩部(71)沿所述消声器主体(61)的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声器罩部(71)具备上下贯通所述消声器罩部(71)的开口部(71d)。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罩(70)设置在供同乘者就座的乘客座椅(14b)的正下方,所述罩(70)从上方及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撑架部(65)。
CN202280023811.6A 2021-03-30 2022-01-19 鞍乘型车辆 Pending CN1170430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8048 2021-03-30
JP2021-058048 2021-03-30
PCT/JP2022/001746 WO2022209174A1 (ja) 2021-03-30 2022-01-19 鞍乗り型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3051A true CN117043051A (zh) 2023-11-10

Family

ID=8345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3811.6A Pending CN117043051A (zh) 2021-03-30 2022-01-19 鞍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80425B2 (zh)
CN (1) CN117043051A (zh)
WO (1) WO20222091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0320U (zh) * 1980-11-05 1982-05-18
JP2004278471A (ja) * 2003-03-18 2004-10-0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マフラー構造
JP2006044633A (ja) * 2004-03-19 2006-02-1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546204B2 (ja) * 2004-09-29 2010-09-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ブレール
JP5780320B2 (ja) 2014-02-12 2015-09-16 タイヨー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遊技機
WO2019021540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マフラーカバー構造
JP7056338B2 (ja) * 2018-04-12 2022-04-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排気装置
WO2020161904A1 (ja) * 2019-02-08 2020-08-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整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09174A1 (zh) 2022-10-06
JP7480425B2 (ja) 2024-05-09
WO2022209174A1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6321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9140222B2 (en) Intake passage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7665770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WO2013179501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11407464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JP572835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8167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2532574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7971674B2 (en) Shaft drive type motorcycle
JP571553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20040124628A1 (en) Fuel tank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JP566754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11884360B2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saddled vehicle
CN111232115B (zh) 鞍乘型车辆的保护结构
JP576402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11203392B2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JP568517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7798273B2 (en) Compact vehicle
CA2549893C (en) Rough terrain vehicle
JP6389966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のヘッドライト取り付け構造
CN117043051A (zh) 鞍乘型车辆
JP69976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10328985B2 (en) Fuel tank for saddled vehicle
US20240017785A1 (en) Fuel tank
WO2022209145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