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6627A -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6627A
CN117016627A CN202311044105.2A CN202311044105A CN117016627A CN 117016627 A CN117016627 A CN 117016627A CN 202311044105 A CN202311044105 A CN 202311044105A CN 117016627 A CN117016627 A CN 117016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ese
mixed
milk tea
tea powder
ferme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41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jiang Strong Jell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jiang Strong Jell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jiang Strong Jell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jiang Strong Jell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41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6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6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6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19/00Cheese; Cheese preparations; Making thereof
    • A23C19/06Treating cheese curd after whey separation; Products obtained thereby
    • A23C19/086Cheese powder; Dried cheese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Dairy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奶茶技术领域。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将牛奶与奶油混合,得到混合奶油;向混合奶油中加入混合发酵剂进行低温发酵,得到发酵物;向发酵物中加入凝乳酶,混匀后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准备原料;制备芝士奶茶粉:将糖、乳粉用水溶解混合,得到混合乳粉液;向其中加入发酵鲜芝士混合液、调味添加剂、油混合均匀后,再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芝士奶茶粉。本发明采用特殊的低温发酵方法,使得发酵芝士与茶相容性更好,制得的芝士奶茶粉风味表现佳,稳定性好,避免沉淀、絮凝、分层现象的产生;且无需排清操作,简化工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奶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芝士奶茶粉大多是在奶茶粉中加入芝士粉,然后加水泡开得到,芝士香味不足,风味不佳,同时部分芝士奶茶粉泡开后存在分层现象,外观形象不佳,消费者感官不佳;为此,部分厂家向直接在制作奶茶过程中加入鲜芝士,以提升奶茶的芝士香味,改善口感,同时提高芝士与茶之间的相容性,防止出现明显分层现象。
但是,现有的鲜芝士大多是将牛奶和奶油的混合物经发酵、排清后,分离得到;分离后的乳清液体产物,须进行集中生产乳清粉或直接排放。乳清中含有各种脂溶性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特别是乳清中的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半胱氨酸等)。制得的鲜芝士需要进行排清,操作过程繁杂,且由于排清会损失部分营养成分,在制备奶茶过程中,为了提高其营养成分,需要加入更多的鲜芝士,从而抬升了成本。并且简单将排清过程省略,也有可能导致制得的芝士奶茶粉泡开后存在分层现象。
因此,研究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是必要的,该制备方法应当能够简便制备流程、降低成本,同时其制得的芝士奶茶粉经泡开后具有丰富的口感、风味、营养成分,且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提高产品外观,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芝士奶茶粉风味不佳,营养成分不高,可能存在分层、沉底、絮凝现象;且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采用特殊的低温发酵方法,使得发酵芝士与茶相容性更好,奶茶产品风味表现要佳,能很好控制鲜芝士的pH值,提高其在奶茶体系中的稳定性,避免沉淀、絮凝、分层现象的产生;且无需排清操作,简化工序、降低成本,使得乳清与茶相互作用增加奶茶中的茶鲜味,降低茶的涩味,改善和提高制得的芝士奶茶粉泡开后的风味和口感。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芝士奶茶粉,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经泡开后,具有芝士风味和茶鲜味,口感丰富、风味十足,且营养成分高、稳定性好,无分层、沉淀、絮凝现象,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及满意度。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将牛奶与奶油混合,得到混合奶油;向混合奶油中加入混合发酵剂进行低温发酵,得到发酵物;向发酵物中加入凝乳酶,混匀后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
准备原料:按质量份数计,糖30-35份,乳粉40-50份,发酵鲜芝士混合液5-15份,调味添加剂12-20份,油5-10份;
制备芝士奶茶粉:将糖、乳粉用水溶解混合,得到混合乳粉液;向其中加入发酵鲜芝士混合液、调味添加剂、油混合均匀后,再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芝士奶茶粉;
所述混合发酵剂中包含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所述低温发酵的参数为:温度15-22℃,时间48-60h。
优选的,所述混合发酵剂中,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的质量比为6-10:1。
优选的,所述牛奶与奶油的质量比为1:6-12。
优选的,所述混合发酵剂的加入量为混合奶油质量的3-8%。
优选的,所述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步骤中,向发酵物中加入凝乳酶前,需将发酵物升温至40-60℃;所述凝乳酶的添加量为发酵物质量的0.5-3%。
优选的,所述调味添加剂包括茶浓缩液,所述茶浓缩液选自红茶浓缩液、绿茶浓缩液、柠檬茶浓缩液、茉莉茶浓缩液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调味添加剂包括糖浆;所述糖浆选自玉米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无糖糖浆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真空浓缩参数为:温度70至90℃,真空度-0.12至0MPa。
优选的,所述混合奶油低温发酵前需进行杀菌处理;所述杀菌处理为高温杀菌后降温保温;所述杀菌处理参数为:高温温度80-100℃,高温时间20-40s,降温至70-80℃,保温时间8-12min。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芝士奶茶粉,根据上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制得。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先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采用特殊的低温发酵方法,较常温自然发酵芝士与茶相容性更好,使制得的芝士奶茶粉的风味表现佳;且通过低温长时间发酵,能很好控制鲜芝士的pH值,提高其在奶茶体系中的稳定性,避免沉淀、絮凝产生,避免出现分层现象。
(2)本发明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在制备发酵芝士混合液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分离乳清的操作,简化制备工序,无废弃物产生,能够降低成本;同时乳清中含有各种脂溶性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能够提高芝士奶茶粉中营养物质含量,特别是氨基酸,能够与茶相互作用增加奶茶中的茶鲜味,降低茶的涩味,改善和提高制得的芝士奶茶粉泡开后的风味和口感。
(3)本发明的芝士奶茶粉经泡开后,具有芝士风味和茶鲜味,口感丰富、风味十足,且营养成分高、稳定性好,无分层、沉淀、絮凝现象,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及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4制得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对比图;
图1a)实施例1制得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示意图;
图1b)对比例4制得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4制得的芝士奶茶粉泡开后的对比图;
图2a)为实施例1制得的芝士奶茶粉泡开后的示意图;
图2b)为对比例4制得的芝士奶茶粉的泡开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浓度”是指质量浓度,“%”是指质量百分含量,“比例”是指质量比,“份”是指质量份数;另有解释说明的除外。
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A1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将牛奶与奶油混合,得到混合奶油;向混合奶油中加入混合发酵剂进行低温发酵,得到发酵物;向发酵物中加入凝乳酶,混匀后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
A2准备原料:按质量份数计,糖30-35份,乳粉40-50份,发酵鲜芝士混合液5-15份,调味添加剂12-20份,油5-10份;
A3制备芝士奶茶粉:将糖、乳粉用水溶解混合,得到混合乳粉液;向其中加入发酵鲜芝士混合液、调味添加剂、油混合均匀后,再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芝士奶茶粉;
具体的,
A1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包括混合→杀菌→低温发酵→凝乳→切割:即将牛奶与奶油混合,得到混合奶油;对混合奶油进行杀菌后,向混合奶油中加入混合发酵剂进行低温发酵,得到发酵物;向发酵物中加入凝乳酶,混匀后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
其中,牛奶与奶油按质量比1:6-12的比例混合,优选混合8-12min。
混合奶油低温发酵前需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是将混合奶油在80-100℃的水浴锅中杀菌20-40s,然后降至70-80℃保温8-12min,最后降至0-10℃备用;具体的,混合奶油在90℃的水浴锅中杀菌30s,然后降至75℃保温10min,再降至4℃备用。
低温发酵选用含乳酸链球菌(S.lacti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两种菌种的混合菌种作为混合发酵剂;具体的,将菌种活化后,以乳酸链球菌;嗜热链球菌=6-10:1的质量比混合后作为混合发酵剂,以混合奶油质量的3-8%为接种量,接入混合奶油中,在温度为15-22℃的条件下发酵48-60h;优选的,在温度为18-20℃的条件下发酵48-56h。
凝乳具体为:对发酵后的发酵物用水浴锅进行升温,升温过程中不断搅拌,将发酵后的发酵物升温至40-60℃,添加发酵物质量0.5-3%的凝乳酶,混匀后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优选的,升温至50℃,添加发酵物质量1-2%的凝乳酶。
具体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可根据所需量进行切割后使用。
A2准备原料:按质量份数计,糖30-35份,乳粉40-50份,发酵鲜芝士混合液5-15份,调味添加剂12-20份,油5-10份。
其中,糖选自白砂糖、食用葡萄糖、麦芽糖中的至少一种。乳粉选自全职乳粉、低脂乳粉和脱脂乳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全脂乳粉。油选自精炼植物油、氢化植物油中的至少一种。
调味添加剂包括茶浓缩液,茶浓缩液选自红茶浓缩液、绿茶浓缩液、柠檬茶浓缩液、茉莉茶浓缩液中的至少一种;调味添加剂还包括糖浆;糖浆选自玉米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无糖糖浆中的至少一种。
A3制备芝士奶茶粉:将糖、乳粉用水溶解混合,得到混合乳粉液;向其中加入发酵鲜芝士混合液、调味添加剂、油混合均匀后,再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芝士奶茶粉。
其中,将糖、乳粉用水溶解混合过程中,水的作用仅在于溶解糖、乳粉,其含量可根据糖、乳粉的溶解性进行调整,便于糖、乳粉更好地混合;具体的,可将糖与水按质量比1:1进行溶解,可将乳粉与水按质量比1:1进行溶解。
真空浓缩参数为:温度70至90℃,真空度-0.12至0MPa。
干燥为用压力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过程中,粒度较大的奶茶粒掉落经塔底排料口收集,粒度较小的奶茶粒被排风装置带走并经旋风分离器收集,再通过管道送到塔顶重新被喷入塔中,通过附聚形成粒度较大的奶茶。
实施例1,
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将牛奶与奶油以1:10的质量比混合10min,得到混合奶油;
S2、杀菌:混合奶油在90℃的水浴锅中杀菌30s,然后降至75℃保温10min,再降至4℃备用;
S3、低温发酵:选用乳酸链球菌(S.lacti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两种菌种,将菌种活化后,以8:1(乳酸链球菌:嗜热链球菌)的质量比混合后的混合菌种为混合发酵剂,以5%(占混合奶油质量的百分比)的接种量接入混合奶油中,在温度为18℃的条件下发酵48h;
S4、凝乳:对发酵后的发酵物用水浴锅进行升温,升温过程中不断搅拌,将发酵后的发酵物升温至50℃,添加1.5%的凝乳酶;
S5、剪切:对凝乳后的发酵体系进行剪切处理,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
S6、固料溶解:将白砂糖(32份)和全脂乳粉(42份)用等质量的水提前溶解;
S7、混合:将白砂糖和全脂乳粉的溶解液混合均匀,加入步骤S5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6份),再往里面加入红茶浓缩液(2份)、葡萄糖浆(12份)、椰子油(6份),混合均匀;
S8、化料:将混料采用高剪切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制成半成品奶茶料液。
S9、浓缩:将均质后的半成品奶茶料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温度为80℃,真空度为-0.09MPa,浓缩至40Birx(产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即白利糖度);
S10、喷雾干燥:用压力喷雾干燥机对半成品奶茶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收集得到粒度均匀的芝士奶茶粉。
实施例2,
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将牛奶与奶油以1:12的质量比混合10min,得到混合奶油;
S2、杀菌:混合奶油在90℃的水浴锅中杀菌30s,然后降至75℃保温10min,再降至4℃备用;
S3、低温发酵:选用乳酸链球菌(S.lacti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两种菌种,将菌种活化后,以10:1(乳酸链球菌:嗜热链球菌)的质量比混合后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以3%的接种量接入混合奶油中,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发酵52h;
S4、凝乳:对发酵后的发酵物用水浴锅进行升温,升温过程中不断搅拌,将发酵后的发酵物升温至50℃,添加2%的凝乳酶;
S5、剪切:对凝乳后的发酵体系进行剪切处理,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
S6、固料溶解:将白砂糖(30份)和全脂乳粉(40份)用等质量的水提前溶解;
S7、混合:将白砂糖和全脂乳粉的溶解液混合均匀,加入步骤S5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8份),再往里面加入红茶浓缩液(份)、葡萄糖浆(14份)、椰子油(6份),混合均匀;
S8、化料:将混料采用高剪切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制成半成品奶茶料液;
S9、浓缩:将均质后的半成品奶茶料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温度为80℃,真空度为-0.09MPa,浓缩至40Birx;
S10、喷雾干燥:用压力喷雾干燥机对半成品奶茶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收集得到粒度均匀的芝士奶茶粉。
实施例3
一种使用发酵奶油鲜芝士的芝士奶茶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混合:将牛奶与奶油以1:6的质量比混合10min,得到混合奶油;
S2、杀菌:混合奶油在90℃的水浴锅中杀菌30s,然后降至75℃保温10min,再降至4℃备用;
S3、低温发酵:选用乳酸链球菌(S.lacti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两种菌种,将菌种活化后,以6:1(乳酸链球菌:嗜热链球菌)的质量比混合后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以8%的接种量接入混合奶油中,在温度为18℃的条件下发酵56h;
S4、凝乳:对发酵后的发酵物用水浴锅进行升温,升温过程中不断搅拌,将发酵后的发酵物升温至50℃,添加1%的凝乳酶;
S5、剪切:对凝乳后的发酵体系进行剪切处理,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
S6、固料溶解:将白砂糖(34份)和全脂乳粉(10份)用等质量的水提前溶解;
S7、混合:将白砂糖和全脂乳粉的溶解液混合均匀,加入步骤S5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5份)中,再往里面加入红茶浓缩液(2份)、葡萄糖浆(10份)、椰子油(6份),混合均匀;
S8、化料:将混料采用高剪切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制成半成品奶茶料液;
S9、浓缩:将均质后的半成品奶茶料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温度为80℃,真空度为-0.09MPa,浓缩至37Birx;
S10、喷雾干燥:用压力喷雾干燥机对半成品奶茶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收集得到粒度均匀的芝士奶茶粉。
为验证混合发酵剂对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即发酵奶酪)的性能影响;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实施例4和对比例1-3。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混合发酵剂;具体的,实施例4中,混合发酵剂中,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的质量比为12: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混合发酵剂;具体的,对比例1中,混合发酵剂中,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的质量比为1:1。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混合发酵剂;具体的,对比例2中,混合发酵剂中,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的质量比为4:1。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混合发酵剂;具体的,对比例3中,混合发酵剂中,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的质量比为16:1。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乳酸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的质量比增大,发酵奶酪(即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酸奶味加重。采用混合发酵剂制作的校正产率与单一发酵剂相比差异明显(P<0.01)说明嗜热链球菌的加入能增加奶酪的校正产率。当乳酸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的质量比为8:1时,生成的发酵奶酪具有奶香味,颜色呈洁白;剪切均质后混合液的质地均一,仅含少量絮凝或者无絮凝,无沉淀;此时奶酪校正产率达最大值,水分含量也高,可能是因为嗜热链球菌的黏度因素造成加工过程中水分不易排出。
乳清OD值间接反映了奶酪蛋白含量损失状况,如果排出乳清的OD值较高,则流失到乳清中的蛋白含量相对较多。当比例为8:1时,虽然奶酪的校正产率最高,但奶酪中的蛋白质含量损失也最多,若是分离乳清,会导致蛋白质大量损失。按照本发明的工序不分离乳清,能够在使奶酪产率高的情况下,保障蛋白质含量不损失。
发酵奶酪(即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状态能够影响后续制得的芝士奶茶粉的状态,如发酵奶酪易絮凝、沉淀,制得的奶茶粉也容易分层、沉淀;同时,发酵奶酪(即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状态更多地影响芝士奶茶粉生产工艺的难易,如通过影响剪切均质状态,使得延长芝士奶粉生产的生产周期。
实施例1和对比例4制得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对比图,如图1所示;其中,a)为实施例1制得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示意图,b)为对比例4制得的发酵鲜芝士混合液的示意图。
为验证低温发酵对芝士奶茶粉的性能影响;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对比例4-8。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低温发酵的参数;具体的,对比例4中,低温发酵的参数为:温度为40℃,时间为14h。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低温发酵的参数;具体的,对比例5中,低温发酵的参数为:温度为40℃,时间为48h。
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低温发酵的参数;具体的,对比例6中,低温发酵的参数为:温度为18℃,时间为14h。
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混合发酵剂的含量;具体的,对比例7中,混合发酵剂的加入量为混合奶油质量的1%。
对比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混合发酵剂的含量;具体的,对比例8中,混合发酵剂的加入量为混合奶油质量的12%。
取实施例1-4和对比例4-8制得的芝士奶茶粉与水(80℃)按质量比1:5的比例混合搅匀后,拍照观察料液状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1和对比例4制得的芝士奶茶粉泡开后的对比图如图2;其中,a)为实施例1制得的芝士奶茶粉的泡开后的示意图,b)为对比例4制得的芝士奶茶粉的泡开后的示意图。
同时,将泡开的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制得的半成品奶茶料液芝士奶茶粉进行口感评价测试,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表3,所得测试结果如下表4。
表3
表4
(n=20) 茶鲜味 苦涩感 芝士风味 口感 综合
实施例1 8.8 8.60 8.40 8.65 8.75
实施例2 8.60 8.30 8.10 8.45 8.70
实施例3 8.55 8.35 8.10 8.20 8.60
实施例4 8.55 8.25 8.30 8.35 8.65
对比例1 6.90 7.30 7.15 7.00 7.20
对比例2 7.50 7.45 7.65 7.70 7.75
对比例3 7.30 7.20 7.30 6.85 7.30
对比例4 6.50 5.65 7.20 6.75 6.80
对比例5 5.60 5.30 5.55 5.30 6.25
对比例6 6.30 5.85 5.65 6.10 6.40
对比例7 6.55 6.45 5.80 6.30 7.10
对比例8 6.80 5.65 6.30 6.30 7.25
由表2-4可知,采用低温发酵方法,能够使发酵芝士与茶的相容性更好,奶茶产品风味表现更佳,并且能够提高奶酪在奶茶体系中的稳定性,避免沉淀、絮凝、分层现象的产生;不分离乳清的操作,不仅能够避免沉淀、絮凝、分层现象的产生,还能使乳清与茶相互作用,增加奶茶中的茶鲜味,降低茶的涩味,改善和提高制得得芝士奶茶粉排开后得的风味和口感。
为验证是否含有排清工序(即分离乳清的工序)对芝士奶茶粉的性能影响,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对比例9。对比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在凝乳操作后,剪切操作前还包含分离乳清的操作,具体的,乳清分离:4℃排除乳清10h,排出原料总质量30%的乳清,之后再进行S5剪切操作。
取实施例1和对比例9制得的奶茶,按照GB5009.124-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酸水解法,使用S-433D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具体的,表5中,每一种氨基酸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同行不同字母表示绝对含量差异显著(P<0.05);例如,苏氨酸的绝对含量中,实施例1字母为b,对比例2字母为a,两组字母不相同,代表两组的苏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符号*为必需氨基酸。绝对含量和百分含量单位为g/100g和/或%(某氨基酸g/总氨基酸含量g×100%),同种氨基酸的绝对含量和百分含量采用同种单位来计算对比。
如表5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过程中奶茶的Thr*、Val*、Lys*、Trp*、Glu、Cys、Tyr、Arg含量要显著高于对比例9中的含量(P<0.05)。实施例1与对比例9中的Thr*、Val*、Lys*、Trp*、Glu、Cys、Tyr、Arg经显著性分析,右上角字母不相同,组间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将牛奶与奶油混合,得到混合奶油;向混合奶油中加入混合发酵剂进行低温发酵,得到发酵物;向发酵物中加入凝乳酶,混匀后得到发酵鲜芝士混合液;
准备原料:按质量份数计,糖30-35份,乳粉40-50份,发酵鲜芝士混合液5-15份,调味添加剂12-20份,油5-10份;
制备芝士奶茶粉:将糖、乳粉用水溶解混合,得到混合乳粉液;向其中加入发酵鲜芝士混合液、调味添加剂、油混合均匀后,再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芝士奶茶粉;
所述混合发酵剂中包含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所述低温发酵的参数为:温度15-22℃,时间48-60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发酵剂中,乳酸链球菌和湿热链球菌的质量比为6-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奶与奶油的质量比为1:6-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发酵剂的加入量为混合奶油质量的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发酵鲜芝士混合液步骤中,向发酵物中加入凝乳酶前,需将发酵物升温至40-60℃;所述凝乳酶的添加量为发酵物质量的0.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味添加剂包括茶浓缩液,所述茶浓缩液选自红茶浓缩液、绿茶浓缩液、柠檬茶浓缩液、茉莉茶浓缩液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味添加剂包括糖浆;所述糖浆选自玉米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无糖糖浆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浓缩参数为:温度70至90℃,真空度-0.12至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奶油低温发酵前需进行杀菌处理;所述杀菌处理为高温杀菌后降温保温;所述杀菌处理参数为:高温温度80-100℃,高温时间20-40s,降温至70-80℃,保温时间8-12min。
10.一种芝士奶茶粉,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芝士奶茶粉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311044105.2A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0166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4105.2A CN117016627A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4105.2A CN117016627A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6627A true CN117016627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9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4105.2A Pending CN117016627A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66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6256B (zh) 一种纯核桃发酵乳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66072B (zh) 一种含果胶颗粒的含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EP0937407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cidic milk beverages
CN102028031A (zh) 一种特殊风味的褐色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1158B (zh) 一种草莓牛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3605A (zh) 一种用普通鹅肝加工鹅肝酱的方法
CN104432354B (zh) 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荔枝果汁的制备方法及其荔枝果汁
CN103749699B (zh) 一种芝士液态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655A (zh) 发酵核桃乳的加工工艺
CN107683994A (zh) 一种果蔬酵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49215A (zh) 一种新型植物基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9345A (zh) 一种再制大豆干酪的制备方法
CN112167353A (zh) 一种发酵核桃大豆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7360A (zh) 一种果汁豆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6490150A (zh) 一种豆渣发酵乳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19357A (zh) 柠檬味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57831B (zh) 一种鲜酪乳风味发酵乳的制备方法
CN104957696A (zh) 益生菌发酵型饮料的生产工艺
CN1058606C (zh) 果汁核桃乳的生产工艺
CN117016627A (zh) 一种芝士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4198A (zh) 一种全豆褐色发酵豆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91288B (zh) 雪梨枇杷风味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91287B (zh) 青苹果风味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0290B (zh) 一种希腊酸奶冰激凌巧克力棒及其制备方法
KR20070019265A (ko) 대두피 및 비지성분을 함유하는 고섬유질 대두식품 및 이의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