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7316B -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7316B
CN117007316B CN202311261181.9A CN202311261181A CN117007316B CN 117007316 B CN117007316 B CN 117007316B CN 202311261181 A CN202311261181 A CN 202311261181A CN 117007316 B CN117007316 B CN 117007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unit
hub bearing
loading disc
knuckle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11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07316A (zh
Inventor
张高峰
刘煜
王青娣
甘一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Zhejiang Wanxia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Zhejiang Wanxia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Zhejiang Wanxia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611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7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7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7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07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7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4Bear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09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a bea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轮毂轴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步骤S11,基于轮毂轴承单元与驱动主轴定位连接,将转向节一侧与轮毂轴承单元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加载盘定位连接。步骤S12,基于转向节与加载盘定位连接,驱动加载盘使转向节的连接臂位于第一检测区域。步骤S13,基于连接臂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对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步骤S14,基于对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驱动主轴驱动内圈座旋转。其中,平衡力矩在内圈座旋转过程中大于零且方向不变。这样就解决了如何提高测试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大小的精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轮毂轴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轮毂轴承单元是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承载重量和为车辆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这就要求它不仅能承受轴向载荷还要承受径向载荷。车辆的轮毂轴承单元过去使用最多的是成对的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辆已经广泛的使用车辆轮毂单元。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日益增长,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由双列角接触轴承组成。第二代在外滚道上有一个用于将轴承固定的法兰,可简单的将轴承套到轮轴上用螺母固定。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是采用了轴承单元和防抱刹系统ABS相配合。
轮毂轴承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力矩,摩擦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轮毂轴承单元的寿命和润滑脂的性质。摩擦力矩过大,会引起轴承温度上升,容易导致轮毂轴承单元失效、润滑脂变质。轮毂轴承单元的启动性能和转动过程中转矩的大小对整车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因此轮毂轴承单元在使用前,通常可以采用轮毂轴承单元和工装连接进行摩擦力矩测试。在实际装车状态下,轮毂轴承单元与转向节通过球面螺栓连接,该状态更能反映轮毂轴承单元的实际摩擦力矩大小。但是由于异型结构的转向节不容易确定其重心线,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测试中往往没有考虑到转向节连接状态对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的影响,测试出的摩擦力矩大小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何提高测试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大小的精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1,基于轮毂轴承单元与驱动主轴定位连接,将转向节一侧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加载盘定位连接;
步骤S12,基于所述转向节与所述加载盘定位连接,驱动所述加载盘使所述转向节的连接臂位于第一检测区域;
步骤S13,基于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
步骤S14,基于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所述驱动主轴驱动内圈座旋转;其中,所述平衡力矩在所述内圈座旋转过程中大于零且方向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包括夹角α大于等于10°的区域;其中,所述转向节自由状态重心线与所述加载盘垂直对称面夹角为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加载盘水平对称面下方,所述转向节自由状态重心线与所述加载盘垂直对称面夹角α大于等于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包括:
步骤S111,基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与所述驱动主轴连接,获取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外圈座端面位置数据;
步骤S112,基于所述外圈座端面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一位置阈值,将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与所述驱动主轴固定定位;
步骤S113,基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与所述驱动主轴定位连接,将所述转向节的座体的一侧与所述外圈座端面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还包括:
步骤S114,基于所述转向节的座体的一侧与所述外圈座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连接固定部一侧可拆卸连接;
步骤S115,基于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所述连接固定部一侧可拆卸连接,获取所述连接固定部另一侧的位置数据;
步骤S116,基于所述连接固定部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二位置阈值,将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所述连接固定部一侧固定定位;
步骤S117,基于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所述连接固定部一侧固定定位,将所述连接固定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加载盘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包括:
步骤S131,基于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
步骤S132,基于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获取所述加载盘的位置数据;
步骤S133,基于所述加载盘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三位置阈值,完成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1,基于所述驱动主轴驱动所述内圈座旋转,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径向第二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2,基于所述驱动主轴驱动所述内圈座旋转,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轴向第三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基于所述驱动主轴驱动所述内圈座旋转,获取所述加载盘的转动力矩。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包括:
基座;
驱动主轴,所述驱动主轴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主轴沿其轴向相对于所述基座移动;所述驱动主轴用于驱动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旋转;
加载盘,所述加载盘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方,且位于所述驱动主轴的一侧;所述加载盘通过转向节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外圈座连接,用于获取外圈座的转动力矩;
径向加载部,所述径向加载部设置在所述加载盘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加载盘施加沿所述加载盘径向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还包括:
连接固定部,所述连接固定部一端与所述转向节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载盘可拆卸连接;
力矩传感器,所述力矩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加载盘的转动力矩;
轴向加载部,所述轴向加载部设置在所述加载盘的一侧,用于给所述加载盘提供平行于所述加载盘轴向的作用力。
为解决如何提高测试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大小的精度的问题,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在检测装置进行轮毂轴承单元的摩擦力矩测试前,轮毂轴承单元的一端可以与检测装置的驱动主轴定位连接,轮毂轴承单元的另一端可以与转向节的一侧可拆卸连接,转向节的另一侧可以与加载盘定位连接,从而可以使得轮毂轴承单元带转向节进行摩擦力矩测试,模拟实际轮毂轴承单元装车使用时产生的摩擦力矩。
2、检测装置通过驱动加载盘可以使得转向节的连接臂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并通过对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可以使得转向节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使得轮毂轴承单元旋转时的转向节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减少转向节产生的力矩对轮毂轴承单元的摩擦力矩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测试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大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的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4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的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01检测装置;11基座;12驱动主轴;13加载盘;14连接固定部;15径向加载部;16轴向加载部;17力矩传感器;02轮毂轴承单元;21内圈座;22外圈座;03转向节;31座体;311第一安装部;312第二安装部;313第三安装部;314第四安装部;32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公开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了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公开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S11,基于轮毂轴承单元02与驱动主轴12定位连接,将转向节03一侧与轮毂轴承单元02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加载盘13定位连接;
步骤S12,基于转向节03与加载盘13定位连接,驱动加载盘13使转向节03的连接臂32位于第一检测区域;
步骤S13,基于连接臂32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
步骤S14,基于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驱动主轴12驱动内圈座21旋转;其中,平衡力矩在内圈座21旋转过程中大于零且方向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单元02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力矩,摩擦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轮毂轴承单元02的寿命和润滑脂的性质。轮毂轴承单元02在使用前,需要通过检测装置01模拟轮毂轴承单元02实际装车状态并检测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大小。如图3、图4所示,检测装置01可以包括基座11、驱动主轴12、加载盘13、连接固定部14、径向加载部15、轴向加载部16、力矩传感器17。基座11的上端可以与驱动主轴12的下端滑动连接,驱动主轴12可以沿其轴向相对于基座11移动。基座11的右端面可以与径向加载部15的左端面固定连接。加载盘13可以设置在驱动主轴12的右侧,且位于径向加载部15的上方。连接固定部14的右端面可以与加载盘13中心位置的左端面可拆卸连接,连接固定部14的左端可以与转向节03可拆卸连接。轴向加载部16可以设置在加载盘13的右侧。力矩传感器17可以设置在加载盘13的外周侧,可以用于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和检测加载盘13的转动力矩。轮毂轴承单元02可以包括内圈座21和外圈座22。外圈座22可以套设在内圈座21的右端外周侧。内圈座21的左侧面可以与驱动主轴12右侧凸出部分的端面可拆卸连接。外圈座22的右端面可以与转向节03的左侧面可拆卸连接。转向节03可以包括座体31和连接臂32。座体31和连接臂32可以固定连接。座体31的左侧面可以与外圈座22的右端面可拆卸连接,座体31的右侧面可以与连接固定部14的左端可拆卸连接。座体31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311、第二安装部312、第三安装部313、第四安装部314,连接固定部14可以分别与第一安装部311、第二安装部312、第三安装部313、第四安装部314可拆卸连接。
如图1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4。下文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11中,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的左侧面可以与驱动主轴12右侧凸出部分的端面可拆卸连接,使得轮毂轴承单元02可以定位并固定在检测装置01上。随后,转向节03的座体31左侧面可以与轮毂轴承单元02的外圈座22右端面可拆卸连接,其右侧面可以与加载盘13可拆卸连接,使得转向节03可以定位并固定在检测装置01上,从而可以使得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后续的摩擦力矩测试,模拟轮毂轴承单元02实际安装在车辆上使用的状态,提高检测轮毂轴承单元02实际摩擦力矩的精度。
步骤S12中,将转向节03与加载盘13完成定位连接后,检测装置01可以驱动加载盘13沿其周向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可以带动转向节03倾斜一定角度,进而可以使得转向节03的连接臂32位于第一检测区域。第一检测区域可以是转向节03的力矩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影响较小的区域,便于提高后续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进行摩擦力矩测试的精度。
步骤S13中,由于转向节03为异型结构,连接臂32与座体31的质量可以不同,其重心线不容易确定。当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测试时,转向节03产生的力矩可以不平衡,容易导致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数据不准确。检测装置01可以将转向节03的连接臂32位置调整至第一检测区域内,然后可以通过力矩传感器17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从而可以使得转向节03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而可以抵消转向节03因连接臂32与座体31质量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力矩,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精度。
步骤S14中,力矩传感器17可以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使得转向节03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抵消转向节03因连接臂32与座体31质量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力矩。随后,检测装置01可以将此时的力矩传感器17的平衡力矩设置为初始摩擦力矩,检测装置01的驱动主轴12可以驱动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开始进行旋转。在内圈座21旋转的过程中,若连接臂32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内,力矩传感器17对加载盘13施加的平衡力矩可以大于零且保持不变,减少转向节03重量产生的力矩影响,从而可以确保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检测区域包括夹角α大于等于10°的区域;其中,转向节03自由状态重心线与加载盘13垂直对称面夹角为α。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检测区域可以包括夹角α大于等于10°的区域。该夹角α可以是转向节03自由状态的重心线与加载盘13垂直对称面的夹角。在内圈座21旋转时,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可以是力矩传感器17的当前力矩与初始平衡力矩的差值。由于初始平衡力矩越大,轮毂轴承单元02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矩驱动转向节03越困难。当转向节03的连接臂32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内时,力矩传感器17施加在加载盘13的初始平衡力矩可以抵消转向节03因连接臂32与座体31质量不同而产生的部分不平衡力矩,从而可以减少轮毂轴承单元02开始旋转时转向节03晃动对摩擦力矩测试的影响,确保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臂32位于加载盘13水平对称面下方,转向节03自由状态重心线与加载盘13垂直对称面夹角α大于等于4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向节03与加载盘13可拆卸连接时,连接臂32可以位于加载盘13水平对称面的下方,降低连接臂32的重心,可以减小连接臂32晃动时产生的力矩的影响,便于力矩传感器17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由于初始平衡力矩越大,轮毂轴承单元02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矩驱动转向节03越困难。转向节03自由状态下,力矩传感器17可以增大对加载盘13施加的初始平衡力矩,从而使得转向节03的重心线与加载盘13垂直对称面的夹角α可以大于等于45°,进而可以进一步抵消转向节03因连接臂32与座体31质量不同而产生的部分不平衡力矩,减少轮毂轴承单元02开始旋转时转向节03晃动对摩擦力矩测试的影响,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1包括:
步骤S111,基于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与驱动主轴12连接,获取轮毂轴承单元02的外圈座22端面位置数据;
步骤S112,基于外圈座22端面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一位置阈值,将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与驱动主轴12固定定位;
步骤S113,基于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与驱动主轴12定位连接,将转向节03的座体31的一侧与外圈座22端面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1可以包括步骤S111至步骤S113。下文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111中,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左侧面可以与驱动主轴12右侧凸出部分的端面可拆卸连接。当内圈座21与驱动主轴12连接后,检测装置01可以获取轮毂轴承单元02的外圈座22右侧的端面位置数据,从而可以判断轮毂轴承单元02的定位情况。
步骤S112中,检测装置01获取的外圈座22右侧端面位置数据可以与第一位置阈值进行比较,第一位置阈值可以是轮毂轴承单元02与驱动主轴12的同轴度的设定范围。若外圈座22的端面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一位置阈值,则外圈座22的端面完成调平,从而可以将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与驱动主轴12进行固定定位,确保轮毂轴承单元02与驱动主轴12的同轴度一致,便于轮毂轴承单元02进行摩擦力矩测试。
步骤S113中,当内圈座21完成与驱动主轴12的定位连接后,轮毂轴承单元02处于平衡状态,转向节03的座体31的左侧面可以与外圈座22的端面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使得后续模拟实车状态下的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测试,可以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摩擦力矩测试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1还包括:
步骤S114,基于转向节03的座体31的一侧与外圈座22端面可拆卸连接,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一侧可拆卸连接;
步骤S115,基于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一侧可拆卸连接,获取连接固定部14另一侧的位置数据;
步骤S116,基于连接固定部14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二位置阈值,将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一侧固定定位;
步骤S117,基于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一侧固定定位,将连接固定部14的另一侧与加载盘13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1还可以包括步骤S114至步骤S117。下文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114中,如图3所示,当转向节03的座体31的左侧面与外圈座22的端面连接时,连接固定部14的左侧可以与转向节03的座体31可拆卸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固定部14可以通过座体31的第一安装部311、第二安装部312、第三安装部313、第四安装部314将座体31固定并定位。第一安装部311可以设置在座体31的中部区域,第二安装部312、第三安装部313可以间隔设置在座体31的同一侧,第四安装部314可以设置在座体31的另一侧。通过四点定位座体31,方便快捷且稳定,便于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测试。
步骤S115中,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的左侧进行可拆卸连接时,检测装置01可以获取连接固定部14右侧面的位置数据,从而可以判断转向节03座体31的定位情况。
步骤S116中,检测装置01获取连接固定部14的位置数据可以与第二位置阈值进行比较,第二位置阈值可以是连接固定部14和驱动主轴12的同轴度的设定范围。若连接固定部14右侧面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二位置阈值,则连接固定部14右侧面完成调平,从而可以将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左侧进行固定定位,确保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的同轴度一致,便于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测试。
步骤S117中,当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连接固定部14左侧完成固定定位时,连接固定部14的右侧面可以与加载盘13的中心位置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完成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和转向节03座体31的固定定位,便于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3包括:
步骤S131,基于连接臂32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对加载盘13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
步骤S132,基于对加载盘13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获取加载盘13的位置数据;
步骤S133,基于加载盘13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三位置阈值,完成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3可以包括步骤S131至步骤S133。下文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131中,由于转向节03为异型结构,连接臂32与座体31的质量可以不同。当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测试时,转向节03产生的力矩可以不平衡,容易导致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数据不准确。检测装置01可以驱动加载盘13沿其周向转动,从而使得加载盘13可以通过连接固定部14带动转向节03倾斜一定角度,进而可以使得转向节03的连接臂32转动至第一检测区域内。当转向节03的连接臂32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内时,为了平衡转向节03的重力分布,径向加载部15可以对加载盘13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力矩传感器17可以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从而使得连接臂32在第一检测区域内可以维持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而可以抵消转向节03因连接臂32与座体31质量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力矩,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精度。
步骤S132中,在径向加载部15对加载盘13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时,检测装置01可以获取加载盘13的位置数据,便于判断加载盘13右侧面的偏摆情况。
步骤S133中,检测装置01获取加载盘13的位置数据可以与第三位置阈值进行比较,第三位置阈值可以是加载盘13与驱动主轴12的同轴度的设定范围。若加载盘13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三位置阈值,径向加载部15和力矩传感器17可以完成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从而使得加载盘13垂直方向的平面度可以在设定范围内,确保转向节03的重力分布均匀。检测装置01可以将当前平衡力矩设置为初始摩擦力矩,便于后续对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测试,提高轮毂轴承单元02带转向节03进行摩擦力矩检测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1,基于驱动主轴12驱动内圈座21旋转,对加载盘13施加其径向第二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51。步骤S151中,力矩传感器17和径向加载部15通过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可以使得转向节03趋于平衡状态。当转向节03完成调平时,驱动主轴12可以驱动内圈座21进行旋转,从而可以获取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在内圈座21旋转的过程中,径向加载部15可以对加载盘13施加其径向第二作用力,从而可以模拟实际车轮运动的状态,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进行摩擦力矩检测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2,基于驱动主轴12驱动内圈座21旋转,对加载盘13施加其轴向第三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52。步骤S152中,在驱动主轴12驱动内圈座21旋转的过程中,轴向加载部16可以对加载盘13施加其轴向第三作用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模拟实际车轮运动的状态,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进行摩擦力矩检测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基于驱动主轴12驱动内圈座21旋转,获取加载盘13的转动力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6。步骤S16中,当驱动主轴12驱动内圈座21旋转时,其与外圈座2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矩可以通过转向节03和连接固定部14传递至加载盘13,从而可以驱动加载盘13转动。检测装置01的力矩传感器17可以获取加载盘13的转动力矩,从而可以得到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完成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的摩擦力矩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装置01包括:
基座11;
驱动主轴12,驱动主轴12与基座11滑动连接;驱动主轴12沿其轴向相对于基座11移动;驱动主轴12用于驱动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旋转;
加载盘13,加载盘13设置在基座11上方,且位于驱动主轴12的一侧;加载盘13通过转向节03与轮毂轴承单元02的外圈座22连接,用于获取外圈座22的转动力矩;
径向加载部15,径向加载部15设置在加载盘13的下方,用于对加载盘13施加沿加载盘13径向的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装置01可以包括基座11、驱动主轴12、加载盘13、径向加载部15。基座11用于承托检测装置01的其他部件。驱动主轴12的下端面可以与基座11的上端面滑动连接。驱动主轴12可以沿其轴向相对于基座11移动。驱动主轴12可以用于驱动轮毂轴承单元02的内圈座21旋转。加载盘13可以设置在基座11的上方,并且可以位于驱动主轴12的右侧。加载盘13可以通过转向节03的座体31与轮毂轴承单元02的外圈座22连接,可以用于获取外圈座22的转动力矩。径向加载部15可以设置在加载盘13的下方,并且可以位于基座11的右侧。径向加载部15可以用于对加载盘13施加沿加载盘13径向的作用力,从而可以模拟实际车轮的运动状态,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进行摩擦力矩测试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装置01还包括:
连接固定部14,连接固定部14一端与转向节0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加载盘13可拆卸连接;
力矩传感器17,力矩传感器17用于获取加载盘13的转动力矩;
轴向加载部16,轴向加载部16设置在加载盘13的一侧,用于给加载盘13提供平行于加载盘13轴向的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轮毂轴承单元02检测装置01还可以包括连接固定部14、力矩传感器17、轴向加载部16。连接固定部14的左端可以与转向节03的座体31可拆卸连接,其右端可以与加载盘13的中心位置可拆卸连接。力矩传感器17可以设置在加载盘13周向的外周侧,可以用于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衡力矩和获取加载盘13的转动力矩。轴向加载部16可以设置在加载盘13的右侧,可以对加载盘13施加平行于加载盘13轴向的作用力,从而可以模拟实际车轮的运动状态,提高检测装置01对轮毂轴承单元02进行摩擦力矩测试的可靠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公开的具体案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1,基于轮毂轴承单元与驱动主轴定位连接,将转向节一侧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加载盘定位连接;
步骤S12,基于所述转向节与所述加载盘定位连接,驱动所述加载盘使所述转向节的连接臂位于第一检测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包括夹角α大于等于10°的区域;所述转向节自由状态重心线与所述加载盘垂直对称面夹角为α;
步骤S13,基于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其中,所述转向节还包括座体;所述平衡力矩使得所述转向节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内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用于抵消所述转向节因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座体质量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力矩;
步骤S14,基于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所述驱动主轴驱动内圈座旋转;其中,所述平衡力矩在所述内圈座旋转过程中大于零且方向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加载盘水平对称面下方,所述转向节自由状态重心线与所述加载盘垂直对称面夹角α大于等于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1包括:
步骤S111,基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与所述驱动主轴连接,获取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外圈座端面位置数据;
步骤S112,基于所述外圈座端面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一位置阈值,将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与所述驱动主轴固定定位;
步骤S113,基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与所述驱动主轴定位连接,将所述转向节的座体的一侧与所述外圈座端面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1还包括:
步骤S114,基于所述转向节的座体的一侧与所述外圈座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连接固定部一侧可拆卸连接;
步骤S115,基于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所述连接固定部一侧可拆卸连接,获取所述连接固定部另一侧的位置数据;
步骤S116,基于所述连接固定部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二位置阈值,将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所述连接固定部一侧固定定位;
步骤S117,基于所述转向节的座体与所述连接固定部一侧固定定位,将所述连接固定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加载盘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3包括:
步骤S131,基于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
步骤S132,基于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径向第一作用力,获取所述加载盘的位置数据;
步骤S133,基于所述加载盘的位置数据小于等于第三位置阈值,完成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平衡力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1,基于所述驱动主轴驱动所述内圈座旋转,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径向第二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2,基于所述驱动主轴驱动所述内圈座旋转,对所述加载盘施加其轴向第三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基于所述驱动主轴驱动所述内圈座旋转,获取所述加载盘的转动力矩。
9.应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的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包括:
基座;
驱动主轴,所述驱动主轴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主轴沿其轴向相对于所述基座移动;所述驱动主轴用于驱动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座旋转;
加载盘,所述加载盘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方,且位于所述驱动主轴的一侧;所述加载盘通过转向节与所述轮毂轴承单元的外圈座连接,用于获取外圈座的转动力矩;
径向加载部,所述径向加载部设置在所述加载盘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加载盘施加沿所述加载盘径向的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轴承单元检测装置还包括:
连接固定部,所述连接固定部一端与所述转向节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载盘可拆卸连接;
力矩传感器,所述力矩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加载盘的转动力矩;
轴向加载部,所述轴向加载部设置在所述加载盘的一侧,用于给所述加载盘提供平行于所述加载盘轴向的作用力。
CN202311261181.9A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007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1181.9A CN117007316B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1181.9A CN117007316B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7316A CN117007316A (zh) 2023-11-07
CN117007316B true CN117007316B (zh) 2023-12-26

Family

ID=88562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1181.9A Active CN117007316B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7316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182A (en) * 1997-11-03 1999-12-07 Skf Industrie S.P.A. Vehicle wheel hub bearing unit with a removable sensor
CN101464196A (zh) * 2008-12-26 2009-06-24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力矩刚性的测试方法
CN104111170A (zh) * 2014-06-19 2014-10-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摩擦力矩试验台
CN104155110A (zh) * 2014-08-25 2014-11-19 洛阳工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周期性动态高温工况试验机
CN104568280A (zh) * 2013-10-21 2015-04-29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螺栓预紧力检测装置
CN204855066U (zh) * 2015-07-20 2015-12-09 苏州施奇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摩擦力矩检测设备
CN205192753U (zh) * 2015-12-07 2016-04-27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疲劳寿命试验机
CN106940253A (zh) * 2017-03-01 2017-07-11 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检测装置
CN107576434A (zh) * 2017-08-29 2018-01-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曲沟球轴承摩擦力矩测量装置
CN206920056U (zh) * 2017-05-18 2018-01-23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卡车轮毂轴承旋转力矩测量装置
JP2018021613A (ja) * 2016-08-04 2018-02-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隙間測定方法
CN112576615A (zh) * 2020-12-24 2021-03-30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CN115638982A (zh) * 2022-10-20 2023-01-24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滚阻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218496413U (zh) * 2022-08-31 2023-02-17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轮毂轴承刚度试验的专用工装
CN116046387A (zh) * 2022-12-21 2023-05-02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一般耐久性试验机及试验方法
JP2023101389A (ja) * 2022-01-07 2023-07-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評価装置及び評価方法
CN116642695A (zh) * 2023-05-31 2023-08-25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负载下旋转力矩检测装置及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182A (en) * 1997-11-03 1999-12-07 Skf Industrie S.P.A. Vehicle wheel hub bearing unit with a removable sensor
CN101464196A (zh) * 2008-12-26 2009-06-24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力矩刚性的测试方法
CN104568280A (zh) * 2013-10-21 2015-04-29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螺栓预紧力检测装置
CN104111170A (zh) * 2014-06-19 2014-10-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摩擦力矩试验台
CN104155110A (zh) * 2014-08-25 2014-11-19 洛阳工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周期性动态高温工况试验机
CN204855066U (zh) * 2015-07-20 2015-12-09 苏州施奇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摩擦力矩检测设备
CN205192753U (zh) * 2015-12-07 2016-04-27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疲劳寿命试验机
JP2018021613A (ja) * 2016-08-04 2018-02-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隙間測定方法
CN106940253A (zh) * 2017-03-01 2017-07-11 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摩擦力矩检测装置
CN206920056U (zh) * 2017-05-18 2018-01-23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卡车轮毂轴承旋转力矩测量装置
CN107576434A (zh) * 2017-08-29 2018-01-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曲沟球轴承摩擦力矩测量装置
CN112576615A (zh) * 2020-12-24 2021-03-30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JP2023101389A (ja) * 2022-01-07 2023-07-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評価装置及び評価方法
CN218496413U (zh) * 2022-08-31 2023-02-17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轮毂轴承刚度试验的专用工装
CN115638982A (zh) * 2022-10-20 2023-01-24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滚阻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16046387A (zh) * 2022-12-21 2023-05-02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一般耐久性试验机及试验方法
CN116642695A (zh) * 2023-05-31 2023-08-25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轴承负载下旋转力矩检测装置及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udy on Life Estimation of Car Hub Bearing;Weng, ZeYu 等;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SYSTEMS II, PTS 1-3;全文 *
乘用车轮毂轴承性能试验方法综述;黄德杰 等;轴承;全文 *
王健 ; 黎建涛 ; 范围广 ; 张亭亭 ; 杨啸 ;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力矩刚度试验机.轴承.2016,全文. *
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特性及其试验研究;王建华 等;机电工程;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7316A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0242B1 (en) Lateral load tire testing system
US5877433A (en) Bearing preload meas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662223B1 (en) Method of inspecting wheel hub unit
US6595053B2 (en) Balance correction system with on-car runout device
JP3338214B2 (ja) ダイナモメーター
TWI485378B (zh) 滾動阻力試驗機所具備之多分力偵測器的校正方法
US20020057856A1 (en) Real time bearing load sensing
EP2793013A1 (en) Automotive shop service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determining the rolling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a tyre
US9885637B2 (en) Tire rolling resistance testing method and testing device
EP28728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of the noisiness of a rolling bearing, in particular of a wheel hub bearing unit
US20220049955A1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contact angle of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heel bearing device
CN117007316B (zh)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检测方法及装置
KR101977230B1 (ko) Cv액슬조립체 토크 테스트장치
JP2001502807A (ja) 潤滑油の機能有効性を検出する方法
WO2012165442A1 (ja) タイヤバランス試験方法及びタイヤバランス試験機
CN113295311B (zh) 一种滚动轴承滚子与滚道间摩擦力矩确定方法与测试装置
CN115638982A (zh)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滚阻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US6834559B1 (en) Vibr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ire testing systems
JP6128191B2 (ja) 車輪用ハブユニットの検査方法
JP2003021572A (ja) 転がり軸受用の衝撃試験装置
US4619142A (en) Emitted vibr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JP2002327739A (ja) 複列転がり軸受の予圧測定方法および予圧測定装置
KR101829436B1 (ko) 고속회전하는 타이어의 동 스프링계수측정 시험장치
CN213779472U (zh) 一种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轴端耐久实验装置
JP4022455B2 (ja) 釣合試験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