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6278A -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6278A
CN117006278A CN202311183639.3A CN202311183639A CN117006278A CN 117006278 A CN117006278 A CN 117006278A CN 202311183639 A CN202311183639 A CN 202311183639A CN 117006278 A CN117006278 A CN 117006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nnel
support
ai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36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赵斌斌
王恩香
颜运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36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62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62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门装置及燃气灶,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该阀门装置包括支撑件和阀门组件;支撑件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支撑件内部形成有布气通道,布气通道用于将多个出气口分别与进气口连通,进气口用于与燃气灶的进气管对接连通,多个出气口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上的多个引射管一一对接连通;阀门组件设于布气通道内,用于控制布气通道的通断和调节布气通道内介质流量。该阀门装置通过将阀门组件集成于支撑件内,再利用支撑件的进气口与燃气灶的进气管对接连通以及利用支撑件的多个出气口与燃烧器的多个引射管一一对接连通,即可实现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的连通,不需设置四个分气管,可以简化装配结构,减少漏气隐患。

Description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燃气灶以两眼居多,而如图1所示,两眼智能灶具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的气路布局基本都是以进气管后方设置两个电控阀,两个电控阀后方再连通四个分气管(分气管用于连通电控阀和燃烧器的引射管)为主,该布局形式导致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零件数量较多,装配复杂,易存在漏气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装置和燃气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的气路布局以进气管后方设置两个电控阀,两个电控阀后方再连通四个分气管为主,导致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零件数量较多,装配复杂,易存在漏气隐患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阀门装置,包括支撑件和阀门组件;
所述支撑件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且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有布气通道,所述布气通道用于将多个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用于与燃气灶的进气管对接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口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上的多个引射管一一对接连通;
所述阀门组件设于所述布气通道内,用于控制所述布气通道的通断和调节所述布气通道内的介质流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气通道包括多个分支通道,多个所述分支通道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阀门和多个第二阀门,多个所述第一阀门的阀芯一一对应伸入至多个所述分支通道内,多个所述第二阀门的阀芯一一对应伸入至多个所述分支通道内,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其所在分支通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门用于调节其所在分支通道内的介质流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内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和多个第二腔体,多个所述第一腔体与多个所述分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阀门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腔体内;多个所述第二腔体与多个所述分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第二阀门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二腔体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支通道包括阀门腔体和贯通通道,所述阀门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阀门的阀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阀芯,且所述阀门腔体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贯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阀门腔体的通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通道的远离所述阀门腔体的端部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内部,并通过设于所述支撑件内部的连通通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支撑件的顶部,所述连通通道平行于所述支撑件的底部;
所述支撑件的内部还设有抽芯孔,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抽芯孔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门腔体的侧壁上设有主通孔和孔径小于所述主通孔的副通孔,所述主通孔处连通有主贯通通道,所述副通孔处连通有副贯通通道;
所述出气口包括主出气口和副出气口,所述主贯通通道与所述主出气口连通,所述副贯通通道与所述副出气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和盖板,所述进气口和多个所述出气口均开设于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盖板贴合并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气通道包括凹槽段,所述支撑主体的面对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盖板覆盖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布气通道的凹槽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贴合于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密封垫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连通的穿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的出气口处连通有喷嘴,所述喷嘴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上的引射管插接连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阀门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阀门装置包括支撑件和阀门组件;支撑件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支撑件内部形成有布气通道,布气通道用于将多个出气口分别与进气口连通,进气口用于与燃气灶的进气管对接连通,多个出气口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上的多个引射管一一对接连通;阀门组件设于布气通道内,用于控制布气通道的通断和调节布气通道内介质流量。在使用该阀门装置时,可以将支撑件的进气口与燃气灶的进气管通过插接、法兰连接等方式对接连通,以及将支撑件上的多个出气口与燃气灶内燃烧器上的多个引射管通过插接、法兰连接等方式一一对接连通,此时支撑件内的布气通道可以将燃烧器上的多个引射管一一与燃气灶的进气管连通,不需采用大量分气管,可以有效简化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的结构以及简化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的装配连通过程,从而有效减少漏气隐患。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阀门装置中的支撑件上还集成有阀门组件,该阀门组件安装于布气通道内,可以代替现有的电控阀实现布气通道的通断以及调节布气通道内介质流量,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阀门装置不仅可以简化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的结构和装配以减少漏气隐患,且可以将阀门组件集成于支撑件上以控制燃气在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流通并调节燃气流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阀门装置通过将阀门组件集成于支撑件内,再利用支撑件的进气口与燃气灶的进气管对接连通以及利用支撑件的多个出气口与燃烧器的多个引射管一一对接连通,即可实现燃气灶的进气管和燃烧器之间的连通,不需设置四个分气管,可以简化装配结构,减少漏气隐患。
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阀门装置,因而该燃气灶与上述阀门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两眼智能灶具的进气管和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和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主体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仰视图。
图标:1-进气管;10-电控阀;11-分气管;2-燃烧器;20-引射管;3-支撑件;30-延伸管;31-出气口;310-主出气口;311-副出气口;32-布气通道;320-阀门腔体;3200-通孔;32000-主通孔;32001-副通孔;321-贯通通道;3210-主贯通通道;3211-副贯通通道;322-总通道;323-连通通道;324-抽芯孔;33-第一腔体;34-第二腔体;35-凸块;36-支撑主体;360-限位槽;37-盖板;38-密封垫;4-阀门组件;40-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410-套筒式阀芯;4100-调节孔;411-电机;412-弹性件;5-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包括支撑件3和阀门组件4;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支撑件3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31,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支撑件3内部形成有布气通道32,布气通道32用于将多个出气口31分别与进气口连通,进气口用于与图1所示的燃气灶的进气管1对接连通,多个出气口31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2上的多个引射管20一一对接连通;阀门组件4设于布气通道32内,用于控制布气通道32的通断和调节布气通道32内介质流量。
在使用该阀门装置时,可以将支撑件3的进气口与燃气灶的进气管1通过插接、法兰连接等方式对接连通,以及将支撑件3上的多个出气口31与燃气灶内燃烧器2上的多个引射管20通过插接、法兰连接等方式一一对接连通,如图2所示,此时支撑件3内的布气通道32可以将燃烧器2上的多个引射管20一一与燃气灶的进气管1连通,不需采用大量分气管11,可以有效简化燃气灶的进气管1和燃烧器2之间的结构以及简化进气管1和燃烧器2之间的装配连通过程,从而有效减少漏气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中的支撑件3上还集成有阀门组件4,该阀门组件4安装于布气通道32内,可以代替现有的电控阀10实现布气通道32的通断以及调节布气通道32内介质流量,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不仅可以简化燃气灶的进气管1和燃烧器2之间的结构和装配以减少漏气隐患,且可以将阀门组件4集成于支撑件3上以控制燃气在燃气灶的进气管1和燃烧器2之间流通并调节燃气流量。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通过在支撑件3内设置布气通道32将燃气灶的进气管1和燃烧器2之间的气路的进气、通断和燃气流量调节集成于一个模块中,且该模块内的气路之间无连接接口,可以有效减少漏气隐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通过将阀门组件4集成于支撑件3内,再利用支撑件3的进气口与燃气灶的进气管1对接连通以及利用支撑件3的多个出气口31与燃烧器2的多个引射管20一一对接连通,即可实现燃气灶的进气管1和燃烧器2之间的连通,不需设置四个分气管11,可以简化装配结构,减少漏气隐患。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不仅可以通过集成有布气通道32和阀门组件4的支撑件3实现燃气灶的进气管1和燃烧器2引射管20之间的连通,从而省略现有燃气灶的电控阀10和燃烧器2引射管20之间采用的大量分气管11,且该支撑件3可以直接安装于燃气灶的进气管1和燃烧器2引射管20之间的空间内,从而充分利用了原有燃气灶内电控阀10和分气管11的安装空间,不需额外占用更多空间。
如图4所示,为便于实现支撑件3的进气口和燃气灶的进气管1之间的连通,支撑件3的进气口处还可以固定连通有延伸管30,该延伸管30可以采用插接、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等方式与燃气灶的进气管1固定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布气通道32可以包括多个分支通道,多个分支通道的其中一端均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多个出气口31一一对应连通;如图4所示,阀门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阀门40和多个第二阀门41,多个第一阀门40的阀芯一一对应伸入至多个分支通道内,多个第二阀门41的阀芯一一对应伸入至多个分支通道内,第一阀门40用于控制其所在分支通道的通断,第二阀门41用于调节其所在分支通道内的介质流量。
其中,为简化布气通道32的结构以及提升布气合理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布气通道32还包括总通道322,总通道322的一端与支撑件3的进气口连通,总通道322的另一端与多个分支通道的其中一端均连通。
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使燃气供向燃烧器2上的引射管20处时,可以打开第一阀门40,从而使得分支通道处于连通状态;当需要阻止燃气流向燃烧器2上的引射管20处时,可以关闭第一阀门40,从而使得分支通道处于阻断状态;当需要调节燃烧器2的引射管20处的燃气流量时,可以开启第二阀门41并使得第二阀门41的阀芯在分支通道内移动以改变第二阀门41的阀芯所在位置处的分支通道的过流面积,从而实现燃烧器2的引射管20处的燃气流量调节。
在实际应用中,阀门组件4还可以仅采用一个阀门,此时该阀门不仅可以实现分支通道的通断,且可以实现分支通道的过流面积调节。由于采用一个阀门同时实现分支通道的通断和过流面积调节会增加阀门结构设计难度,因此本实施例优选阀门组件4包括第一阀门40和第二阀门41,并利用第一阀门40和第二阀门41分别实现分支通道的通断和过流面积调节。
其中,第一阀门40有多种选择,如球阀、蝶阀、闸阀等,第二阀门41也有多种选择,如调节阀、节流阀等。
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阀门40为电磁阀,第二阀门41为配备有电机411的套筒式调节阀,此时第一阀门40的阀芯可以通过电磁铁控制在分支通道内移动从而实现分支通道的通断;第二阀门41的阀芯则为套筒式阀芯410,该套筒式阀芯410与第二阀门41的电机411的输出端连接且套设于分支通道内,其可以在电机411的驱动下在分支通道内旋转,从而实现分支通道的过流面积调节。
具体的,如图7所示,分支通道包括阀门腔体320和贯通通道321,阀门腔体320用于容纳第一阀门40的阀芯和第二阀门41的阀芯,且阀门腔体320的侧壁设有通孔3200,贯通通道321的一端与阀门腔体320的通孔3200连通,另一端与出气口31连通。
分支通道中的阀门腔体320用于容纳第一阀门40的阀芯和第二阀门41的阀芯,贯通通道321则用于连通阀门腔体320和支撑件3上的出气口31。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阀门40的阀芯可以在电磁铁的控制下在阀门腔体320内移动,从而实现阀门腔体320的通断而控制分支通道通断。如图7所示,阀门腔体320可以呈锥形,电磁铁用于控制第一阀门40的阀芯在阀门腔体320内沿阀门腔体320的轴向移动。
当第一阀门40的阀芯在阀门腔体320内移动至阀门腔体320的内径等于第一阀门40阀芯直径的位置处,即可阻断阀门腔体320而实现分支通道的阻断;当第一阀门40的阀芯在阀门腔体320内移动至阀门腔体320的内径大于第一阀门40阀芯直径的位置处,即可使得阀门腔体320和第一阀门40的阀芯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使得阀门腔体320连通而实现分支通道的连通。
其中,第一阀门40的阀芯可以采用硅胶等密封材料制成的密封塞。
第二阀门41的阀芯为套筒式阀芯410,如图4所示,该套筒式阀芯410的侧壁可以设置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调节孔4100,多个调节孔4100的孔径均不相等且每个调节孔4100的孔径均不大于贯通通道321的远离出气口31的端部的孔径,第二阀门41的阀芯用于在阀门腔体320内旋转以使任一调节孔4100与贯通通道321的远离出气口31的端部连通。
当需要调节燃气流量时,启动电机411以带动第二阀门41的阀芯在阀门腔体320内旋转,并使得与目标燃气流量相对应的调节孔4100与贯通通道321的远离出气口31的端部连通,从而使得分支通道的与第二阀门41的阀芯对应的位置处的过流面积得到调节,最终达到调节燃气流量的目的。
如图4所示,第二阀门41的阀芯与电机411之间还可以连接有弹性件412,弹性件412用于进一步的提升第二阀门41的阀芯在阀门腔体320内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弹性件412可以为螺旋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阀门41的阀芯可以呈锥形,此时第二阀门41的阀芯和分支通道的阀门腔体320之间锥形配合,可以对第二阀门41的阀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二阀门41的阀芯在旋转过程中沿阀门腔体320的轴向移动。
如图7所示,支撑件3内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33和多个第二腔体34,多个第一腔体33与多个分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多个第一阀门40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第一腔体33内;多个第二腔体34与多个分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多个第二阀门41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第二腔体34内。
第一阀门40为电磁阀时,第一腔体33用于容纳第一阀门40的电磁铁;第二阀门41为配备有电机411的套筒式调节阀时,第二腔体34用于容纳第二阀门41的电机411。
可以看出,支撑件3内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33和多个第二腔体34时,可以将第一阀门40和第二阀门41集成于支撑件3内部,不仅可以保护第一阀门40和第二阀门41,且可以使得该阀门装置的外表更为光滑简洁。
其中,为提升第一阀门40和第二阀门41的安装稳定性,第一阀门40的电磁铁可以通过法兰、螺钉等连接件固定于第一腔体33内,第二腔体34的电机411也可以通过法兰、螺钉等连接件固定于第二腔体34内。
如图6-图8所示,贯通通道321的远离阀门腔体320的端部设于支撑件3的内部,并通过设于支撑件3内部的连通通道323与出气口31连通。
支撑件3包括顶部和底部,阀门腔体320和连通通道323均可以沿平行于支撑件3的底部的方向延伸,此时贯通通道321可以沿支撑件3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支撑件3内部的轴向和支撑件3的出气口31之间,支撑件3的厚度方向即为垂直于支撑件3的底部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贯通通道321和连通通道323可以相互配合延长支撑件3的出气口31和阀门腔体320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支撑件3的出气口31的分布位置更加灵活。
进一步的,如图6-图8所示,出气口31设于支撑件3的顶部,连通通道323平行于支撑件3的底部;支撑件3的内部还设有抽芯孔324,连通通道323和出气口31通过抽芯孔324连通。
其中,为便于实现支撑件3的出气口31和燃烧器2引射管20之间的连通,支撑件3的顶部可以设有凸块35,出气口31于该凸块35上,此时抽芯孔324可以沿支撑件3的厚度方向设置于凸块35内部。
可以看出,抽芯孔324可以进一步的使得支撑件3的出气口31的分布位置更加灵活。
如图7所示,阀门腔体320的侧壁上设有主通孔32000和孔径小于主通孔32000的副通孔32001,如图6所示,主通孔32000处连通有主贯通通道3210,副通孔32001处连通有副贯通通道3211;如图5所示,出气口31包括主出气口310和副出气口311,主贯通通道3210与主出气口310连通,副贯通通道3211与副出气口311连通。
主通孔32000和主贯通通道3210用于相互配合连通主出气口310和阀门腔体320,从而连通主出气口310和支撑件3上的进气口;对应的,副通孔32001和副贯通通道3211用于相互配合连通副出气口311和阀门腔体320,从而连通副出气口311和支撑件3上的进气口。
由于副通孔32001的孔径小于主通孔32000的孔径,因此由主出气口310供向燃烧器2引射管20的燃气的流量也会大于由副出气口311供向燃烧器2引射管20的燃气的流量,从而使得燃烧器2可以兼具大火和小火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件3包括支撑主体36和盖板37,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31均开设于支撑主体36上,盖板37贴合并固定于支撑主体36的一侧。
前述布气通道32中的总通道322、阀门腔体320、贯通通道321、第一腔体33、第二腔体34和抽芯孔324均可以设于支撑主体36的内部,支撑件3的进气口和出气口31也均可以设于支撑件3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8所示,布气通道32包括凹槽段,支撑主体36的面对盖板37的一侧设有凹槽,盖板37覆盖凹槽并与凹槽组合形成布气通道32的凹槽段。
布气通道32的凹槽段即为前述连通通道323,此时连通通道323由开设于支撑件3的外壁上的凹槽和覆盖于凹槽的槽口处的盖板37相互配合形成。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支撑件3还包括密封垫38,密封垫38贴合于支撑主体36和盖板37之间,且密封垫38上设有与凹槽对应连通的穿孔。
密封垫38用于密封支撑主体36和盖板37之间的位于凹槽周侧的缝隙,从而防止连通通道323内的燃气通过上述缝隙泄露至外界。
如图6所示,支撑主体36的面对盖板37的一侧还可以设有限位槽360,密封垫38安装于限位槽360内。该限位槽360用于对密封垫38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提升密封垫38的位置稳定性以防止密封垫38跑偏。
进一步的,支撑主体36、密封垫38和盖板37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依次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阀门装置通过将布气通道32分为总通道322、阀门腔体320、贯通通道321、连通通道323和抽芯孔324,以及使得支撑主体36上的凹槽与盖板37组合形成连通通道323,可以充分利用支撑件3内的空间,可以在将出气口31设于支撑件3的顶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缩小支撑件3的体积,从而在提升出气口31与引射管20连通便捷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支撑件3在燃气灶内的空间占用。
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件3的出气口31处连通有喷嘴5,喷嘴5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2上的引射管20插接连通。
喷嘴5用于实现支撑件3的出口和燃烧器2的引射管20之间的插接连通,从而有效简化支撑件3的出口和引射管20之间的对接连通过程,进一步的简化了该阀门装置的装配过程,提升了该阀门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其中,为提升喷嘴5的安装稳定性,喷嘴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于支撑件3的出口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上述阀门装置,因而该燃气灶与上述阀门装置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3)和阀门组件(4);
所述支撑件(3)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31),且所述支撑件(3)内部形成有布气通道(32),所述布气通道(32)用于将多个所述出气口(31)分别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用于与燃气灶的进气管(1)对接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口(31)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2)上的多个引射管(20)一一对接连通;
所述阀门组件(4)设于所述布气通道(32)内,用于控制所述布气通道(32)的通断和调节所述布气通道(32)内的介质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通道(32)包括多个分支通道,多个所述分支通道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出气口(31)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阀门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阀门(40)和多个第二阀门(41),多个所述第一阀门(40)的阀芯一一对应伸入至多个所述分支通道内,多个所述第二阀门(41)的阀芯一一对应伸入至多个所述分支通道内,所述第一阀门(40)用于控制其所在分支通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门(41)用于调节其所在分支通道内的介质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内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33)和多个第二腔体(34),多个所述第一腔体(33)与多个所述分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阀门(40)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腔体(33)内;多个所述第二腔体(34)与多个所述分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第二阀门(41)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二腔体(34)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通道包括阀门腔体(320)和贯通通道(321),所述阀门腔体(320)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阀门(40)的阀芯和所述第二阀门(41)的阀芯,且所述阀门腔体(320)的侧壁设有通孔(3200),所述贯通通道(321)的一端与所述阀门腔体(320)的通孔(32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3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通道(321)的远离所述阀门腔体(320)的端部设于所述支撑件(3)的内部,并通过设于所述支撑件(3)内部的连通通道(323)与所述出气口(3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出气口(31)设于所述支撑件(3)的顶部,所述连通通道(323)平行于所述支撑件(3)的底部;
所述支撑件(3)的内部还设有抽芯孔(324),所述连通通道(323)和所述出气口(31)通过所述抽芯孔(32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腔体(320)的侧壁上设有主通孔(32000)和孔径小于所述主通孔(32000)的副通孔(32001),所述主通孔(32000)处连通有主贯通通道(3210),所述副通孔(32001)处连通有副贯通通道(3211);
所述出气口(31)包括主出气口(310)和副出气口(311),所述主贯通通道(3210)与所述主出气口(310)连通,所述副贯通通道(3211)与所述副出气口(3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包括支撑主体(36)和盖板(37),所述进气口和多个所述出气口(31)均开设于所述支撑主体(36)上,所述盖板(37)贴合并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36)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通道(32)包括凹槽段,所述支撑主体(36)的面对所述盖板(37)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盖板(37)覆盖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布气通道(32)的凹槽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还包括密封垫(38),所述密封垫(38)贴合于所述支撑主体(36)和所述盖板(37)之间,且所述密封垫(38)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连通的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的出气口(31)处连通有喷嘴(5),所述喷嘴(5)用于与燃气灶的燃烧器(2)上的引射管(20)插接连通。
12.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阀门装置。
CN202311183639.3A 2023-09-13 2023-09-13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Pending CN1170062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3639.3A CN117006278A (zh) 2023-09-13 2023-09-13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3639.3A CN117006278A (zh) 2023-09-13 2023-09-13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6278A true CN117006278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6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3639.3A Pending CN117006278A (zh) 2023-09-13 2023-09-13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62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61073B1 (en) Gas valve and gas appliance
CN117006278A (zh) 阀门装置及燃气灶
CN109931421B (zh) 燃气旋塞阀
WO2009008588A1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multi layer cylindrical burner
CN117006279A (zh) 阀门组件及燃气灶
CN214008161U (zh) 一种恒温混水阀体
CN109931418B (zh) 电控旋塞阀
CN114165628A (zh) 燃气烤箱智能阀及燃气烤箱
CN213451854U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212006259U (zh) 一种燃气分配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CN212930484U (zh) 进水接头以及壁挂炉
CN220600512U (zh) 燃气灶阀体总成及燃气灶
US5220695A (en) Adjustable air and water entrainment hydrotherapy jet assembly
CN219453947U (zh) 燃气分配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5487791U (zh) 分气杆组件、分气装置与热水设备
CN220956957U (zh) 进气组件和灶具
CN112629041B (zh) 燃气分配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0569271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喷气管
JP7262753B2 (ja) ガスコンロ
CN217272204U (zh) 分体式比例阀
CN220792139U (zh) 高集成度的燃气阀系统
CN211344109U (zh) 便于调节通气量的燃气旋塞阀
CN219809429U (zh) 一种燃气阀芯
CN219759629U (zh) 气体控制机构、氢气供给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7328672U (zh) 燃气比例阀和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