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7693A - 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 Google Patents

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7693A
CN116997693A CN202280022018.4A CN202280022018A CN116997693A CN 116997693 A CN116997693 A CN 116997693A CN 202280022018 A CN202280022018 A CN 202280022018A CN 116997693 A CN116997693 A CN 116997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
yarn
fiber
para
fluoro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20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山雅人
二宫有希
原田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997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7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colour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67Shapes or effects upon shrinkag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4Dyea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提供即使在高载重且高速度的滑动条件下也能够抑制因磨耗而导致的厚度减少,从而用作滑动材料时的滑动性优异,同时难以发生构件间的晃动,能够在基材上粘接使用的机织物,本发明是机织物和滑动材料,其在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露出该合捻纱的至少一个面中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

Description

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开发了利用氟树脂的低摩擦系数,将氟树脂纤维化,形成机织针织物、无纺布,通过将其夹在滑动的构件之间,对构件间赋予低摩擦性的技术。在因磨耗而导致滑动布帛的厚度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滑动所涉及的构件周围的间隙发生变化,发生系统的晃动。因此,滑动布帛除了低摩擦性和滑动耐久性之外,还要求在严苛的滑动条件下也不发生因磨耗而导致的大幅厚度减少。
进一步,氟树脂一般而言缺乏粘接性,因此在基材上贴附滑动材料而赋予滑动性的情况下,除了滑动材料单体的低摩擦性、滑动耐久性之外,还重要的是确保粘接性。
作为对滑动布帛赋予低摩擦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自润滑机织物,其为包含由氟树脂纤维和其他纤维形成的复合纱的机织物,该机织物的单面中的其他纤维的表面积以在复合纱整体的表面积中所占的比率计为0~30%。
作为抑制用作滑动材料时的构件间的晃动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布帛,其中,氟树脂纤维和其他纤维交替配置,布帛的压缩量为25μm以下。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20821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7420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机织物中氟树脂纤维在复合纱中所占的比例高,在高载重下暴露于高速的滑动时,无法充分抑制氟树脂纱的磨耗粉的排出,在因磨耗而导致的厚度减少抑制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进一步氟树脂纤维的比例高的结果是,作为其他纱而选择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等低热收缩率的纤维的情况下,因与氟树脂纤维的热收缩差而引起热处理后的凹凸变大,有粘接性、滑动性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2所述的机织物因载重负荷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小而能够抑制构件间的晃动,但在高载重且高速度的滑动下,滑动后的厚度减少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进一步,上述任意专利文献中均进行了关于滑动性的研究,但没有公开对粘接性造成的具体影响,为了耐久性提高的目的而选择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等低热收缩率的纤维作为其他纱的情况下,因与氟树脂纤维的热收缩差而导致热处理后的凹凸变大,有时粘接性降低,在兼具滑动性和粘接性的滑动材料的开发方面存在进一步研究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兼具低摩擦性、滑动耐久性、粘接性,在高载重且高速度的滑动条件下也抑制因磨耗而导致的厚度减少的机织物。
课题在于,通过将本发明的机织物用作滑动材料,提供滑动性优异,能够长期发挥作为滑动材料的功能,同时能够抑制构件间的晃动,而且能够在基材上粘接使用的机织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下述构成。
机织物,其在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露出前述合捻纱的至少一个面中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
前述机织物,其中,厚度为1.3mm以下。
前述机织物,其中,在经纱和纬纱中包含前述合捻纱。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机织物是包含作为最外表面的第1面和作为与前述第1面相反侧的最外表面的第2面的多重机织物,前述第1面的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前述合捻纱。
前述机织物,其中,前述第1面的覆盖系数(CF1)与前述第2面的覆盖系数(CF2)的比(CF1/CF2)小于1。
前述机织物,其中,氟树脂纤维在前述机织物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率为20质量%以下。
滑动材料,其包含前述机织物。
前述滑动材料,其中,将露出前述合捻纱、且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的至少一个面设为滑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通过兼具低摩擦性、滑动耐久性、粘接性,在高载重且高速度的滑动条件下也能够抑制因磨耗而导致的厚度减少,由此用作滑动材料时的滑动性优异,能够长期发挥作为滑动材料的功能,同时难以发生构件间的晃动,能够在基材上粘接使用的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机织物在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
除了制成合捻纱的方法之外,作为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复合形态,还可以考虑例如在经纱(或纬纱)中使用氟树脂纤维、纬纱(或经纱)中使用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结构;在经纱和纬纱中交替配置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结构;或将氟树脂纤维层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层完全分离的二重机织物等。然而,在经纱(或纬纱)中使用氟树脂纤维、纬纱(或经纱)中使用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构成;交替配置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构成中,在局部存在低强度的氟树脂纤维的部分(例如用作经纱(或纬纱)的氟树脂纤维连续配置的部分、经纱中使用的氟树脂纤维和纬纱中使用的氟树脂纤维的交错点)中氟纤维容易很快断裂,其有可能成为布帛断裂的起点。因此,在高载重·高速度下要求极其优异的滑动耐久性的情况下,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性能。在氟树脂纤维层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层完全分离的二重机织物的情况下,氟树脂纤维层在滑动的同时磨耗,难以抑制厚度减少。
另一方面,通过将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以合捻纱形式在织造前一体化而配置在机织物中,由此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相邻,因滑动而产生的氟磨耗粉容易转移至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形成自润滑膜,因此能够得到高载重下的优异磨耗耐久性。
应予说明,作为将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在织造前一体化的形态,除了将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合捻得到的合捻纱之外,还可以举出以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芯纱而在周围卷绕氟树脂纤维作为鞘纱的包芯纱;利用氟树脂纤维的短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短纤维的混纺丝等。然而,包芯纱中氟树脂纤维偏重存在于鞘侧,因此滑动时柔软的氟树脂纤维选择性地磨耗,厚度减少容易变得显著。混纺丝中,因氟树脂纤维的低摩擦性而导致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间难以充分交缠,滑动时难以得到充分的耐久性。
另一方面,合捻纱以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骨材而发挥强度保持和磨耗抑制的功能,同时周围的氟树脂纤维作为磨耗粉而容易转移至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除了优异的低摩擦性和滑动耐久性之外,还实现了厚度减少的抑制。
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中,合捻时的捻数(合股捻捻数)优选捻系数k为1000以上且2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以上且1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2000以上且7000以下。
在此,捻系数k将平均1m的捻数记作T[t/m]、合捻纱的纤度记作D[dtex]而通过下式求出。
k=T×D0.5
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优选将合捻前的氟树脂纤维或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捻纱。通过捻纱,能够抑制因织造中的擦过而引起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开纤,因此能够防止合捻纱中的氟树脂纤维被开纤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覆盖而阻碍低摩擦性的现象。此时,合捻前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捻系数优选为500以上且5000以下。进一步,如果为500以上且3000以下,则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因捻纱而导致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强度提高,制成机织物时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骨架纤维而更牢固地存在,因此滑动耐久性提高。特别优选为900以上且3000以下。如果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捻系数大于5000,则有可能与捻纱前相比强度降低。将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捻纱时,可以采用对期望的纤度的原纱单纯加捻的步骤,也可以采用将小于期望的纤度的纤度的纱彼此捻合的步骤。例如,准备捻数33[t/m]、纤度850[dtex]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时,可以将纤度850[dtex]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原纱以33[t/m]捻纱,也可以将纤度425[dtex]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原纱2根以33[t/m]合捻。
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根据加工步骤和使用中暴露的最高温度下的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热收缩差调整纱长差即可。例如,加工步骤和使用中暴露的最高温度为200℃、该温度下的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热收缩差为10%的情况下,合捻时,将氟树脂纤维的纱长设为与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相比长10%即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抑制因热收缩差而表现出凹凸,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机织物在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优选在经纱和纬纱中包含。此外,也可以与其他纤维交织。
本发明中发现,通过选择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氟树脂纤维的交织对象,与使用PPS纤维、间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液晶聚酯纤维等其他纤维的情况相比,能够格外抑制厚度减少。使用除了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之外的纤维作为高强度纤维的机织物在用于滑动材料的情况下,例如通过织造组织等工艺而在滑动面大量配置氟树脂纤维,在非滑动面大量配置作为骨材的高强度纤维,由此能够将低摩擦性和滑动耐久性的平衡最优化,但在滑动初期大量包含氟树脂纤维的区域的磨耗速度变快,因此难以兼顾滑动耐久性和因磨耗而导致的厚度变化抑制。
另一方面,如本发明那样通过将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与氟树脂纤维合捻,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发挥极其高的骨材效果,能够制成提供不仅实现滑动耐久性、而且实现因磨耗而导致的厚度变化的抑制的滑动材料的机织物。进一步,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加工性也优异,与碳纤维等无机纤维相比廉价且容易制作适合于薄滑动材料的机织物。进一步无机纤维中成为课题的因擦过而导致的起毛能够被抑制。因此,即使在不制成在该机织物中浸渗树脂的复合材料,以机织物单体使用的情况下,例如在结构体上贴附滑动材料使用时,也能够防止在结构体的体系内混入毛粒等杂质。
本发明的机织物在露出前述合捻纱的至少单面中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应予说明,在此,“露出合捻纱的至少单面中”凹凸高度满足上述范围是指在仅一个面上露出合捻纱的情况下,针对该面,在两者上露出合捻纱的情况下,针对其露出更多的面,在同等露出的情况下,在任一个单面中,凹凸高度满足上述范围即可。
氟树脂纤维与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相比热收缩大,在湿热处理、干热处理后因收缩差而导致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较多存在的部分为凸,氟树脂纤维较多存在的部分为凹,容易产生凹凸。如果像这样产生凹凸,则在滑动初期大量包含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凸部分容易选择性地与对象材料接地。如果凹凸变大一定以上,则随着对象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凸部与对象材料间的牵扯等物理相互作用变大,存在摩擦系数上升的倾向。进一步该情况下,在凸部应力集中,因此磨耗速度容易变快。进一步如果凹凸过大,则粘接加工时粘接剂未在凹部中浸渗,实质的粘接面积降低,由此难以得到充分的粘接性。为了得到粘接面积而增加粘接剂涂布量、增加压接压力的情况下,成为凸部的粘接剂浸渗量与周围相比过多,在滑动面上粘接剂浸出而滑动性恶化的原因。从以上的观点出发,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μm以下。作为特别优选的条件,为500μm以下。凹凸高度的实质上的下限为0μm。
氟树脂纤维在本发明的合捻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优选为3~97质量%。如果氟树脂纤维在合捻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大于97质量%,则相对于所产生的氟树脂磨耗粉量,作为骨材而能够捕捉磨耗粉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过少,难以抑制厚度变化。氟树脂纤维在合捻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下。如果氟树脂纤维在合捻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小于3质量%,则转移至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氟树脂磨耗粉过少,得不到充分的低摩擦性。氟树脂纤维在合捻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
本发明的机织物的厚度优选为1.3mm以下。通过在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使用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即使在高载重且高速的滑动下,也格外减少机织物的厚度减少速度,因此即使厚度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滑动耐久性。机织物的厚度减少的原因可以举出纤维磨耗·断裂而其被排斥到体系外、因加压、滑动而导致各单纱填埋间隙而变化为最密填充结构等。因后者引起的厚度减少在机织物中存在的空隙的绝对量越多则越大。即,机织物的厚度越小则越能够抑制厚度减少。其中,优选为1.2mm以下的厚度,厚度更优选为0.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下、特别优选为0.3mm以下。如果厚度过小则难以得到期望的磨耗耐久性,因此厚度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特别优选为0.2mm以上。
本发明的机织物的织造组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斜纹组织、缎纹组织、平纹组织、和它们的变化组织。其中,如果是平纹组织,则能够较容易地减少厚度,容易抑制因滑动而导致的厚度减少,故而优选。
本发明的机织物根据所要求的特性,可以选择一重组织、二重组织等多重组织等。如果是一重组织,则能够较容易地减少厚度,容易抑制因滑动而导致的厚度减少。制成具有二重组织等多重组织的多重机织物时,将作为最外表面的单面设为第1面,将与前述第1面相反侧的最外表面设为第2面时,优选在前述第1面的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前述合捻纱。并且,将该多重机织物用于滑动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将该第1面设为滑动面。作为滑动材料,仅将多重机织物的单侧面、即第1面用作滑动面的情况下,第2面为非滑动面。多重机织物中,包含该非滑动面的层中使用的纤维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通过使用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容易兼顾滑动耐久性和粘接性。从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二重机织物。如果为二重组织,则即使因滑动而导致厚度减少,也能够长时间保持充分的厚度,容易提高滑动耐久性。作为上述二重组织,制成包含第1面和第2面的二重机织物的情况下,优选在前述第1面的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更优选在第1面的经纱和纬纱中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
选择二重组织的情况下,优选第1面的覆盖系数(CF1)与第2面的覆盖系数(CF2)的比(CF1/CF2)小于1。在此处的覆盖系数是指通过下式求出的值。
覆盖系数=(经纱总纤度[dtex])0.5×经纱密度[根/2.54cm]+(纬纱总纤度[dtex])0.5×纬纱密度[根/2.54cm]
应予说明,算出覆盖系数时的上述总纤度根据纤维种类的比重而换算。本技术是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机织物,作为氟树脂纤维,以聚四氟乙烯纤维为例,则其比重为2.3,大于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比重1.4,因此在相同纤度的情况下,实际的纤维直径是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更大。因此,以反映实际的纤维直径的方式,将氟树脂纤维的纤度以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基准换算,算出覆盖系数。即,以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比重(1.4)为基准,针对比重D、纤度T0的使用原纱的换算后的纤度T通过下式换算。
T=T0×1.4/D
例如,包含比重2.3的氟树脂纤维440dtex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800dtex的合捻纱的总纤度T通过下式求出。
T=440×1.4/2.3+800=1067
第1面的覆盖系数(CF1)与第2面的覆盖系数(CF2)的比(CF1/CF2)小于1,由此能够减少第1面(作为滑动材料而使用的情况下,将第1面设为滑动面,将第2面设为粘接面的情况下,形成滑动面(非粘接面))的凹凸。
如上述那样,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热收缩差越大,则存在机织物的凹凸越大的倾向。因热收缩而产生的纱长差在经纱和纬纱的交错点处被约束,纱长长的部分为凸,短的部分为凹,产生凹凸。覆盖系数大、即纤度大或密度高时,吸收因热收缩而产生的纱长差的空隙少,因此凹凸变大。另一方面,覆盖系数小的情况下,经纱和纬纱的约束弱,滑动时难以维持布帛结构,滑动耐久性降低。因此,将包含第1面的层制成覆盖系数低的结构,将包含第2面的层制成覆盖系数高的结构,由此在抑制第1面的凹凸的同时,在第2面中维持布帛结构,得到长期的滑动耐久性。应予说明,第1面的覆盖系数低的情况下空隙变多,有时纤维存在的部分为凸、空隙部分为凹而产生凹凸。该情况下,存在充分空隙,因此经纱和纬纱被彼此交错的纬纱和经纱压散而纤维扁平铺开。因覆盖系数低而产生空隙导致的凹凸小于因热收缩差而导致的凹凸。
从以上的观点出发,选择二重组织的情况下,第1面的覆盖系数(CF1)与第2面的覆盖系数(CF2)的比(CF1/CF2)优选小于1、进一步优选小于0.8。第2面的覆盖系数(CF2)过大的情况下,织造性恶化,第1面的覆盖系数(CF1)过小的情况下,相对于纱的粗细度而言交错点的数量过少,容易因滑动而导致仅第1面的构成纤维脱散。因此,CF1/CF2优选大于0.2、更优选大于0.4。
选择具有二重组织等多重组织的多重机织物时,优选结节纱选择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在此处的结节纱是指构成二重组织等多重组织的连结2层的纱。例如,将第1面的经纱视作结节纱的情况下,结节纱存在形成第1面的通常部分、和与第2面的纬纱交缠的结节部分。结节部分处,与通常部分相比纱绕远,与通常部分相比纱处于紧张的状态。如果结节部分使用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氟树脂纤维,则因施加热时的热收缩而导致结节部分的紧张进一步增强,将交缠的纬纱推上去而容易形成凸部。根据以上,优选结节纱选择热收缩率低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
本发明的机织物对氟树脂纤维在机织物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率没有特别限定,通过将氟树脂纤维在机织物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率设为20质量%以下,由此即使在步骤中包括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凹凸高度,故而优选。热收缩较大的氟树脂纤维的质量比率相比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因热处理后的收缩差而导致的凹凸发生。如果是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以外的复合,则因氟树脂纤维减少而产生摩擦系数上升和伴随其的耐久性降低,通过选择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表现出极其高的骨材效果,即使在氟树脂纤维的质量比率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滑动性。从减少凹凸高度的观点出发,氟树脂纤维在机织物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率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下。氟树脂纤维质量比率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上。
本发明中,作为氟树脂纤维的成分、即氟树脂,只要是由在主链或侧链中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单元构成即可。其中,优选由氟原子数多的单体单元构成。
上述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单元在聚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中优选包含70摩尔%以上、更优选包含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95摩尔%以上。
作为包含1个以上的氟原子的单体,可以举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氯三氟乙烯等含氟原子的乙烯基系单体,其中,优选至少使用四氟乙烯。
作为氟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对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氯三氟乙烯(PC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单独或2种以上共混的物质。
包含四氟乙烯单元的氟树脂中,从滑动特性的观点出发,四氟乙烯单元的含量优选多,优选为整体的90摩尔%以上、优选95摩尔%以上为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最优选使用作为四氟乙烯的均聚物的聚四氟乙烯纤维。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氟树脂纤维的形态,可以使用由1根丝构成的单丝、由多根丝构成的复丝中任一者,从织造性、制成布帛时的表面凹凸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复丝。
此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氟树脂纤维的总纤度,优选为50~6000dtex的范围内。更优选为500~5500dtex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400~1500dtex的范围内。如果构成布帛的纤维的总纤度为50dtex以上,则能够一定程度保证纤维的强力,织造时的断纱也能够减少,故而步骤通过性提高。如果为6000dtex以下,则得到织造时的良好的加工性。
本发明中使用的氟树脂纤维的干热收缩率越小则与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热收缩差越小,能够抑制加热后表现出凹凸,故而优选。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干热收缩率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5%以下。干热收缩率的实质性下限为0%。氟树脂纤维的干热收缩率可以通过氧化处理或者拉伸后的热处理等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方法而适当控制。上述干热收缩率是通过后述的方法测定的值。
构成本发明的机织物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长丝(长纤维)和短纤维(纺织纱)均可以应用,从拉伸强度、拉伸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丝。进一步也可以使用由1根长丝构成的单丝、由多根丝构成的复丝中任一者,如果为复丝,则表面积大,故而氟树脂纤维A磨耗而产生的氟磨耗粉容易转移至纤维B,因此特别优选。
作为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总纤度,优选为50~4000dtex的范围内。更优选为200~4000dtex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800~3300dtex的范围内。如果构成布帛的纤维的总纤度为200dtex以上,则纤维的强力强,能够抑制磨耗时的纤维断裂,除此之外能够减少织造时的断纱,因此步骤通过性提高。如果为3300dtex以下,则布帛表面的凹凸小,能够抑制对低摩擦性的影响。
如前述那样,机织物的凹凸高度容易受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的收缩行为影响,因此在织造后的后加工中,以凹凸高度达到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内的方式控制温湿度。只要所得机织物为在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内,则后加工方法没有限制。为了通过后加工中的热履历而使凹凸高度为在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优选选择不实施热处理的方法,或抑制热处理条件。具体而言,通过降低湿热处理、干热处理的温度、或者缩短时间、仅湿热处理、仅干热处理等方法,缓和热处理条件,由此能够控制凹凸高度的表现。用于得到期望的机织物的机织物设计中,以达到本发明中规定的凹凸高度的范围的方式考虑上述而确定后处理条件即可。
在此处的湿热处理是指为了机织物的洗涤、残留应力去除为目的而进行的精炼步骤、松弛步骤、染色步骤等。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抑制因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热收缩差而表现出凹凸。应予说明,像这样需要注意机织物的洗涤、精炼等的条件,因此优选织造时不上浆。
在此处的干热处理是指上述精炼步骤、松弛步骤、染色步骤的各自后续的干燥步骤、热定型步骤和后述的涂布后的干燥步骤。通过如上所述注意,能够抑制因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热收缩差而表现出凹凸。
为了进一步提高前述机织物的磨耗耐久性,还可以在前述机织物上涂布树脂使用。在此,所使用的树脂可以使用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优选使用例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硅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其改性树脂等,如果是热塑性树脂,则可以优选使用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氟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进一步热塑性聚氨酯、丁二烯橡胶、腈橡胶、氯丁橡胶、聚酯弹性体等合成橡胶或弹性体等。其中,以酚醛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树脂从耐冲击性、尺寸稳定性、强度、价格等方面出发可以优选使用。所述热固化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中,为了工业上的目的、用途、制造步骤、加工步骤中的生产率或者特性改善,可以包含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改性剂、增塑剂、填充剂、脱模剂、着色剂、稀释剂等。应予说明,在此所称的主成分是指除了溶剂之外的成分之中质量比率最大的成分,以酚醛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的情况下,是指这2种树脂的质量比率为第1位、第2位(顺序不同)大。
作为在前述机织物上涂布树脂的方法,液状树脂、溶剂系、水系的树脂的情况下,通过喷雾、辊涂、刀涂、逗点涂布、凹版涂布、柔版印刷、刷毛涂布、熔融挤出层压等方法涂布。此外,例如粉末状树脂颗粒的情况下,有施加静电而涂布的方法等。涂布后,可以挥散溶剂、或热固化、或熔融成膜。此时,根据需要进行热处理。从减少热处理温度而抑制凹凸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水分附着量少的加工,具体而言,适合为喷雾、柔版印刷、刷毛涂布等方法。
本发明的机织物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润滑剂等。润滑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硅系的润滑剂、氟系的润滑材料。
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机织物是使用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且凹凸被抑制的机织物,因此兼具低摩擦性和滑动耐久性、粘接性。因此,本发明的机织物在因在高载重下受到高速的滑动而一直以来难以长期使用的用途中,能够发挥与以往相比更高的滑动耐久性,除此之外,能够抑制摇动,进一步容易在基材上贴附使用,因此作为滑动材料能够实现工业上极其高的实用性。并且,将本发明的机织物用作滑动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将露出前述合捻纱、且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的至少一个面作为滑动面。
实施例
以下,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一同说明。
应予说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各种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1)纤度
纤度按照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试验方法”的8.3.B法(简便法),测定纤维的总纤度。应予说明,测定机织物中包含的纤维的总纤度的情况下,从机织物取出分解纱而测定。但是,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的情况下,取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和根据尝试次数进行试验的结果代替使用。
(2)织造密度
按照JIS L1096:2010“机织物和针织物的基布试验方法”的8.6.1,将试样放置在平坦的台上,消除不自然的褶皱和张力,针对不同部位数出50mm的间隔中包含的经纱和纬纱的根数,算出单位长度的各自的平均值。
(3)厚度
按照JIS L1096:2010“机织物和针织物的基布试验方法”的8.4.A法,在23.5kPa下测定静置10秒后的厚度。
(4)凹凸高度
将试样放置在平坦的台上,消除不自然的褶皱和张力,通过数字显微镜(KEYENCE制“VHX-7000”)的3D连结观察,拍摄25mm×25mm的区域。该区域中的最大高度和最低高度的2点间的高度差定义为凹凸高度。应予说明,仅在样品的一个面上露出合捻纱的情况下,将该面朝上设置·观察样品。在两者上露出合捻纱的情况下,将露出多的面朝上设置·观察样品。同等露出的情况下,将任一个单面朝上设置·观察样品。针对各样品的5个部位进行上述测定,算出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的3点的平均值。
(5)动摩擦系数
按照JIS K7218:1986“塑料的滑动磨耗试验方法”的A法,机织物取样为长30mm、宽30mm,在同样大小的厚度约3mm的SUS板上,以在前述(4)中测定了凹凸高度的面与后述的环滑动的方式载置并固定在样品台上。对象材料使用由S45C制作的、外径25.6mm、内径20mm、长度15mm的中空圆筒形状的环。上述环的表面用砂纸研磨,调整以使得表面粗糙度达到Ra=0.8μm±0.1。粗糙度的测定中使用粗糙度测定器(ミツトヨ制“SJ-210”)。环磨耗试验机使用A&D制“MODEL:EFM-III-EN”,在摩擦载重:10MPa、摩擦速度:400mm/秒下进行试验,测定滑动扭矩,算出至断裂为止的摩擦系数平均值。
(6)滑动耐久距离
上述环磨耗试验中,持续滑动至机织物断裂为止,至断裂为止的累计滑动距离定义为滑动耐久距离。
(7)厚度减少速度
上述环磨耗试验中,滑动开始1分钟后(滑动距离24m)停止试验,取出样品后,切出滑动部分的截面,使用电子显微镜(KEYENCE制“VHX-7000”)观察截面,测定滑动后的厚度D1。另外准备新的样品,通过环磨耗试验机施加载重:10MPa并静置1分钟后,同样地取出样品并切出加压部分的截面,使用电子显微镜(KEYENCE制“VHX-7000”)观察截面,测定厚度D0。厚度减少速度D[μm/min]通过下式求出。
D=D0-D1
应予说明,新的样品使用与供于环磨耗试验的样品同种的样品,从尽可能接近的位置取样使用。
(8)粘接性
按照JIS K6850:1999“粘接剂-刚性被粘材料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试验方法”进行。机织物取样为长100mm、宽25mm,作为对象材料,准备厚度15mm、长100mm、宽25mm的SS400板。粘接剂使用环氧粘接剂(スリーボンド公司制“2088E”)。涂布量设为150g/m2、重叠长度设为12.5mm,在SS400板上均匀涂布粘接剂,在其上将机织物以与在上述(4)中测定了机织物的凹凸高度的面相反侧的面和对象材料接触的方式重叠对象材料,施加压力16kPa,静置48小时。将所得样品使用拉伸试验机(インストロン制“5965”),以拉伸速度5mm/min拉伸,将破坏时的力的最大值除以粘接面积,由此算出拉伸剪切粘接强度。
(9)氟树脂纤维在合捻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
将机织物裁切为经200mm×纬200mm后,将经纱和纬纱分解,得到分解纱。针对经纱分解纱和纬纱分解纱各自从所得分解纱中任意选择5根合捻纱,分解为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测定各自的质量。5根合捻纱的质量总和记作W、5根合捻纱的氟树脂纤维的质量和记作WF,氟树脂纤维在合捻纱中所占的质量比率α通过以下的计算式算出。
α=WF/W×100[质量%]
但是,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的情况下,取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和根据尝试次数进行试验的结果代替使用。
(10)氟树脂纤维在机织物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率
将机织物裁切为经200mm×纬200mm后,分解经纱和纬纱,测定分解纱的总质量W。接着,分解纱之中仅挑选合捻纱,测定机织物中的合捻纱的总质量W1。接着挑选并非合捻纱而在机织物中单独存在的氟树脂纤维,测定总质量W2。机织物中的氟树脂纤维A的质量比率Y通过以下的式算出。α使用前述(9)项中测定的值α。
Y=(W1×α/100+W2)/W×100[质量%]
但是,分解纱无法确保上述测定方法所需的纱量的情况下,取能够确保的最大长度和根据尝试次数进行试验的结果代替使用。
(11)干热收缩率
使用氟树脂纤维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
将试样对折,打结制作环状的试样。对该试样施加初载重(纤度的6%载重(g)),测定环状试样的两端的长度。去除初载重,将其在230℃的干燥机中进行30分钟热处理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其后,再次施加初载重,测定环状试样的两端的长度。
干热收缩率按照下式计算,将3次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以后1位。
ΔL=(L1-L2)/L1×100
在此,ΔL:干热收缩率(%)、L1:热处理前的长度(mm)、L2:热处理后的长度(mm)
实施例1
将总纤度1330dtex、单纱数18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总纤度880dtex、单纱数534丝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デュポン(株)制)以捻数81t/m合捻而得到合捻纱后,使用前述合捻纱作为经纱和纬纱,通过织机制作一重平织物。未对经纱实施用于提高织造性的上浆等。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的机织物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后,在180℃下进行1分钟热定型。
实施例2
将总纤度440dtex、单纱数6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总纤度440dtex、单纱数267丝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デュポン(株)制)以捻数167t/m合捻,得到合捻纱。在第1面的经纱和纬纱中使用前述合捻纱,在第2面的经纱和纬纱中使用总纤度3300dtex、单纱数1333丝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デュポン(株)制),通过织机制作二重平织物。未对经纱实施用于提高织造性的上浆等。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
实施例3
作为第1面的纬纱,使用总纤度3300dtex、单纱数1330丝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デュポン(株)制),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作二重平织物,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
比较例2
将总纤度880dtex、单纱数12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总纤度850dtex、单纱数144丝的液晶聚酯纤维(“シベラス”(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以捻数167t/m合捻得到合捻纱后,经纱中使用前述合捻纱,纬纱中使用总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丝的液晶聚酯纤维(“シベラス”(注册商标)东丽(株)制),通过织机制作3/1斜纹织物。未对经纱实施用于提高织造性的上浆等。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后,在180℃下进行1分钟热定型。
比较例3
将总纤度440dtex、单纱数6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总纤度425dtex、单纱数72丝的液晶聚酯纤维(“シベラス”(注册商标)东丽(株)制)以捻数167t/m合捻而得到合捻纱后,将前述合捻纱用于经纱和纬纱,通过织机制作一重平织物。未对经纱实施用于提高织造性的上浆等。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后,在180℃下进行1分钟热定型。
比较例4
经纱中将纤度440dtex、单纱数6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纤度1700dtex、单纱数288丝的液晶聚酯纤维(东丽(株)制“シベラス(注册商标)”)以2(根):2(根)交替配置,纬纱中将纤度2660dtex、单纱数36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纤度425dtex、单纱数72丝的液晶聚酯纤维(东丽(株)制“シベラス(注册商标)”)以2(根):2(根)交替配置,通过织机制作一重平织物。未对经纱实施用于提高织造性的上浆等。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后,在200℃下进行1分钟定型。
比较例5
经纱中将纤度440dtex、单纱数6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纤度1670dtex、单纱数1000丝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デュポン(株)制)以2(根):2(根)交替配置,纬纱中将纤度2660dtex、单纱数36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9%)与纤度440dtex、单纱数267丝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Kevlar”(注册商标)东丽·デュポン(株)制)以2(根):2(根)交替配置,通过织机制作一重平织物。未对经纱实施用于提高织造性的上浆等。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后,在200℃下进行1分钟定型。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所述的机织物在120℃进行1分钟热定型。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所述的机织物在140℃进行1分钟热定型。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所述的机织物在160℃进行1分钟热定型。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所述的机织物在在180℃下进行1分钟热定型。
实施例8
将实施例1所述的机织物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1分钟精炼。
实施例9
将实施例1所述的机织物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1所述的机织物在6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
实施例11
作为氟树脂纤维,使用总纤度1330dtex、单纱数180丝的PTFE纤维(“トヨフロン”(注册商标)东丽(株)制,230℃下加热30分钟时的干热收缩率4%),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一重平织物,其后,在80℃的精炼槽中进行20分钟精炼,在130℃下干燥2分钟后,在180℃下进行1分钟热定型。
针对实施例1至3、实施例11和比较例1所述的机织物,合捻纱的构成、布帛构成、凹凸高度、厚度减少速度、动摩擦系数、粘接性、滑动耐久距离的评价结果总结在表1中。
针对比较例2至5所述的机织物,合捻纱的构成、布帛构成、厚度减少速度、动摩擦系数、粘接性、滑动耐久距离的评价结果总结在表2中。
针对实施例1、比较例1、实施例4至10所述的机织物,合捻纱的构成、布帛构成、处理内容、凹凸高度的评价结果总结在表3中。
[表1]
[表2]
[表3]
/>

Claims (8)

1.机织物,其中,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中包含氟树脂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合捻纱,露出前述合捻纱的至少一面中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物,其厚度为1.3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织物,其中,经纱和纬纱中包含前述合捻纱。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物,其中,前述机织物是包含作为最外表面的第1面和作为前述第1面相反侧的最外表面的第2面的多重机织物,前述第1面的经纱和纬纱的至少一者中包含前述合捻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织物,其中,前述第1面的覆盖系数(CF1)与前述第2面的覆盖系数(CF2)的比(CF1/CF2)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物,其中,氟树脂纤维在前述机织物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率为20质量%以下。
7.滑动材料,其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材料,其中,将露出前述合捻纱、且凹凸高度为1150μm以下的至少一个面作为滑动面。
CN202280022018.4A 2021-03-29 2022-03-17 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Pending CN1169976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5091 2021-03-29
JP2021055091 2021-03-29
PCT/JP2022/012320 WO2022209961A1 (ja) 2021-03-29 2022-03-17 織物および摺動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7693A true CN116997693A (zh) 2023-11-03

Family

ID=8345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2018.4A Pending CN116997693A (zh) 2021-03-29 2022-03-17 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317557A1 (zh)
JP (1) JPWO2022209961A1 (zh)
CN (1) CN116997693A (zh)
TW (1) TW202246608A (zh)
WO (1) WO20222099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0487A (ja) * 2004-02-06 2005-08-18 Toray Ind Inc フッ素繊維布帛および複合材料
JP2007255712A (ja) * 2006-03-21 2007-10-04 Roller Bearing Co Of America Inc ライナー及び表面処理面を有するチタン球面滑り軸受け
CN106435923A (zh) 2015-08-05 2017-02-22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自润滑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US20190242037A1 (en) 2016-10-20 2019-08-08 Toray Industries, Inc. Sliding fabric
JP6957943B2 (ja) * 2017-04-05 2021-11-02 東レ株式会社 摺動布帛およびウインドウガラススタビライザ
EP4079470A4 (en) * 2019-12-20 2023-12-27 Toray Industries, Inc. FABRIC AND CABLE COVERING FOR ROBOT ARM
JP6762413B1 (ja) * 2019-12-20 2020-09-30 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滑り免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7557A1 (en) 2024-02-07
TW202246608A (zh) 2022-12-01
WO2022209961A1 (ja) 2022-10-06
JPWO2022209961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06274B2 (ja) 摺動布帛
TWI631251B (zh) 耐磨耗性多重編織物
EP2774756B1 (en) Laminated cloth
JP2005220486A (ja) フッ素繊維交織織物および複合材料
CN107849759B (zh) 一种自润滑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WO2015129735A1 (ja) ポリアミド捲縮加工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織編物
EP2518208A2 (en) Abrasion resistant cords and ropes
JP5045043B2 (ja) 防護用布帛
JP2010513743A5 (zh)
JP2005207000A (ja) プ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997693A (zh) 机织物和滑动材料
CN114829689B (zh) 机织物及机械臂用电缆罩
CN111139653A (zh) 一种自润滑织物及其用途
JP2005220487A (ja) フッ素繊維布帛および複合材料
JP7414007B2 (ja) 摺動布帛
CN210344159U (zh) 带有纺织物覆层的传动带
WO2020175304A1 (ja) 摺動布帛
WO2021261491A1 (ja) 炭素繊維原糸から開繊炭素繊維糸に撚り加工を施した極細炭素繊維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652120U (zh) 一种高密度耐磨牛津布
WO2023171604A1 (ja) 布帛
CN114016224A (zh) 一种自润滑材料
JPH03249276A (ja) 繊維ロープ状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