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5345A - 一种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95345A CN116995345A CN202311244402.1A CN202311244402A CN116995345A CN 116995345 A CN116995345 A CN 116995345A CN 202311244402 A CN202311244402 A CN 202311244402A CN 116995345 A CN116995345 A CN 1169953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energy storage
- storage container
- air outlet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中的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多个电池架、背部导风道和顶部导风道。电池架设置于箱体内,且沿箱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背部导风道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电池架的背侧,背部导风道具有入口。顶部导风道与背部导风道连通且位于背部导风道的上方,顶部导风道包括用于与空调连接的连接部和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本体部与连接部相连且具有与背部导风道的入口连通的出风口,本体部至少部分地低于电池架的顶端。根据本申请的储能集装箱,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主风道下沉式安装,解决了集装箱上方风道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中的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多个电池架、背部导风道和顶部导风道。电池架设置于箱体内,且沿箱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背部导风道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电池架的背侧,背部导风道具有入口。顶部导风道与背部导风道连通且位于背部导风道的上方,顶部导风道包括用于与空调连接的连接部和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本体部与连接部相连且具有与背部导风道的入口连通的出风口,本体部至少部分地低于电池架的顶端。根据本申请的储能集装箱,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主风道下沉式安装,解决了集装箱上方风道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能集装箱集成度高,发热量大,为了保证储能设备的正常运行,会设计散热风道。目前,储能集装箱与制冷设备连接的主风道主要集中于设计为顶部风道,放置于电池架的上方空间。储能集装箱有扩容需求时,需要考虑储能集装箱的强度承受能力。尤其是非步入式储能集装箱,当采用双侧开门的结构时,为防止集装箱变形,需要加强集装箱的结构强度,增设的强度加强结构又会对设备的安装和操作产生影响;而且增容后的空调系统需要占用的空间也变大,但集装箱上方的可利用空间不足。
因此,需要一种储能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
箱体;
多个电池架,所述电池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背部导风道,所述背部导风道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电池架的背侧,所述背部导风道具有入口;以及
顶部导风道,所述顶部导风道与所述背部导风道连通且位于所述背部导风道的上方,所述顶部导风道包括:
用于与空调连接的连接部;以及
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具有与背部导风道的所述入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本体部至少部分地低于所述电池架的顶端。
根据本申请的储能集装箱,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主风道下沉式安装,解决了集装箱上方风道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背部导风道的顶端低于所述电池架的所述顶端。
可选地,所述背部导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构造为由上至下缩小,所述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本体部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且倾斜或垂直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扰流板具有用于与空调冷风正面接触的扰流表面,至少两个所述扰流板的扰流表面的面积不同,且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所述扰流板的扰流表面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所述扰流板的扰流表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最靠近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出风口、最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后端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前端出风口和所述后端出风口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出风口,所述前端出风口和/或所述中间出风口设置有所述扰流板。
可选地,所述的储能集装箱还包括加强架,所述加强架沿所述箱体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架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连,两组所述电池架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顶部导风道包括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且比所述电池架更靠近所述加强架;
一组所述背部导风道连接至所述第一本体部,另一组所述背部导风道连接至所述第二本体部,且两组所述背部导风道位于两组所述电池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空调通风口,用于与所述空调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出风口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出风口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均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
连接部底壁,所述空调通风口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底壁;
连接部端壁,所述连接部端壁从所述连接部底壁向上延伸,且倾斜或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
连接部第一侧壁,所述连接部第一侧壁从所述连接部底壁向上延伸,且从所述连接部端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第一侧壁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连接部第二侧壁,所述连接部第二侧壁从所述连接部底壁向上延伸,且从所述连接部端壁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第二侧壁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调通风口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
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调通风口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第一侧壁包括:
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端壁相连,所述第一倾斜段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第一阻挡段,所述第一阻挡段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连且倾斜或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及
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连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部出风口,所述连接部出风口与所述空调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部出风口,所述连接部出风口与所述空调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且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部扰流板,所述连接部扰流板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且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或所述第一阻挡段,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部出风口靠近所述空调通风口的边缘延伸。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第二侧壁包括:
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端壁相连;以及
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段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倾斜段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箱门;并且/或者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两个所述顶部导风道和两个所述背部导风道,两个所述顶部导风道各自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两端。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储能集装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储能集装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的A-A线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顶部导风道的侧面示意图顶部导风道;
图5为图3示出的背部导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示出的顶部导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示出的顶部导风道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8为沿图7中的C-C线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能集装箱
2:电池架
3:箱体
4:顶部导风道
40:本体部
401:第一本体部
4011:第一内侧壁
4012:第一外侧壁
402:第二本体部
4021:第二内侧壁
4022:第二外侧壁
4001:前端出风口
4002:后端出风口
4003:中间出风口
41:连接部
411:空调通风口
412:连接部出风口
4120:连接部扰流板
413:连接部底壁
414:连接部端壁
415:连接部第一侧壁
4151:第一倾斜段
4152:第一阻挡段
4153:第一延伸段
416:连接部第二侧壁
4161:第二延伸段
4162:第二倾斜段
5:背部导风道
6:分流板
61:第一侧板
62:第二侧板
10:扰流板
101:扰流表面
11:加强架
12:箱门
13:空调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1。
现在,将参照附图1至8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的储能集装箱1包括箱体3、多个电池架2、背部导风道5和顶部导风道4。如图1所示,箱体3为双侧开门结构。如图2所示,电池架2设置于箱体3内,且沿箱体3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背部导风道5沿箱体3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电池架2的背侧,背部导风道5具有入口。顶部导风道4与背部导风道5连通且位于背部导风道5的上方,顶部导风道4包括用于与空调13连接的连接部41和沿箱体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40。本体部40与连接部41相连且具有与背部导风道5的入口连通的出风口,本体部40至少部分地低于电池架2的顶端(如图4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3的宽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组电池架2,相邻两组电池架2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本体部40的至少部分嵌于预定间隙中。具体地,本体部40高度方向上大致中部以下部分低于电池架2的顶端。
根据本申请的储能集装箱1,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主风道下沉式安装,解决了集装箱上方风道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储能集装箱1中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热膨胀,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通常采用空调13给集装箱内的电池进行散热。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储能集装箱1设计为双侧开门结构,使得集装箱内物品的装箱和搬运均可从集装箱箱体3的两侧进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如图2所示,电池架2为框架结构,包括多层电池承载托架,可以安装多层电池,电池架2最底层还可以用来承载高压箱。电池架2沿箱体3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箱体3内,尽量均匀散布于箱体3内,避免箱体3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
如图3所示,储能集装箱1设置有背部导风道5,背部导风道5属于空调系统中的末端部分,是将冷风供给电池架2的装置,安装在电池架2的背侧,即与箱体3开门侧相对的电池架2的背面一侧。背部导风道5通过入口与顶部导风道4连接。顶部导风道4设置于背部导风道5上方,通过连接部41与空调13相连,本体部40与连接部41相连,且本体部40构造为具有出风口,与背部导风道5的入口连接。为了防止冷风渗漏,产生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背部导风道5与顶部导风道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背部导风道5与顶部导风道4也可一体设置。
由于电池架2上方的安装空间有限,可以通过改变顶部导风道4在不同位置处的截面尺寸,充分利用电池架2之间的空间,将顶部导风道4的宽度尺寸进行调整,再根据计算送风量确定顶部导风道4的深度,从而确定下沉安装的具体尺寸。
可选地,储能集装箱1背部导风道5的顶端低于电池架2的顶端。为了方便背部导风道5与顶部导风道4的连接,顶部导风道4下沉安装的过程中,背部导风道5随之下沉。
可选地,背部导风道5的横截面的面积构造为由上至下缩小,横截面垂直于箱体3的高度方向。
如图5所示,背部导风道5构造为沿背部导风道5的长度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背部导风道5横截面大(相对另一端较大)的一端设有入口,另一端封闭。可选地,背部导风道5的靠近电池架2的侧壁上沿背部导风道5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口。
由于在气流输送过程中,随着接近背部导风道5的末端,气流流量减少,通过横截面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可以使背部导风道5内的静压基本保持不变,以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背部导风道5的靠近电池架2的侧壁上沿背部导风道5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出风口,背部导风道5内的冷风通过出风口进入电池架2,保证电池架2所处的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可选地,背部导风道5还可以构造为沿背部导风道5的长度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的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电池架2。本实施方式可以使进入背部导风道5的冷风直接进入电池架2的腔体内。
顶部导风道4的本体部40设置有扰流板10,扰流板10位于出风口的上方且倾斜或垂直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
如图6、图7所示,顶部导风道4构造为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腔体,开口的一端用于连接空调13的出风口,另一端为封闭的末端。顶部导风道4的底部沿顶部导风道4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风口,以实现气流的均匀流出,从而保证电池架2内有稳定的温度场,满足电池架2所需的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空调13出风的温度为恒定值,为了保证电池架2内有一个稳定均匀的温度场,可以通过控制进入每个电池架2的风量。风量可以通过设置在顶部导风道4上的扰流板10进行调节。如图8所示,扰流板10具有用于与空调13冷风正面接触的扰流表面101,至少两个扰流板10的扰流表面101的面积不同,且靠近连接部41的扰流板10的扰流表面101的面积小于远离连接部41的扰流板10的扰流表面101的面积。
如图8所示,扰流板10连接于顶部导风道4的顶部,对应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扰流板10设置为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或者沿朝向顶部导风道4的末端的方向倾斜。扰流板10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在设计和仿真过程中可以选定,以使得安装完成的扰流板10可以通过干预气流的流动,而改变出风口处的气压,从而实现风量的调节。
通过扰流板10的设置可以对沿顶部导风道4经过的气流的压力进行调节,一般可以采取改变扰流板10倾斜角度和改变扰流板10尺寸两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二种。可选地,扰流板10上可以均匀设置有孔洞,使气流的流速更稳定,气流更均匀。
具体地,出风口包括沿长度方向最靠近连接部41的前端出风口4001、最远离连接部41的后端出风口4002,以及位于前端出风口4001和后端出风口4002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出风口4003,前端出风口4001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有扰流板10,中间出风口4003设置有扰流板10。至少两个扰流板10的扰流表面101的面积不同,且靠近连接部41的扰流板10的扰流表面101的面积小于远离连接部41的扰流板10的扰流表面101的面积。
扰流板10的扰流表面101的面积的大小,与对应出风口的风量大小成负相关。扰流板10可以补偿气流沿顶部导风道4经过的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损失,越靠近末端气流需要补偿的压力越大。
双侧开门的集装箱对设备的运载量有一定限制,以防止设备过重而导致全侧开集装箱变形。因此,可以采用加强架11加强集装箱的结构强度。如图3所示,加强架11沿箱体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加强架11的顶端与箱体3的顶部相连,两组电池架2沿箱体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加强架11的两侧。由于加强架11的存在,箱体3上部的空间被分隔,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的单风道送风。
如图6所示,本申请中采用双风道送风。顶部导风道4包括沿箱体3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本体部401和第二本体部402,第一本体部401和第二本体部402分别位于加强架11的两侧,且比电池架2更靠近加强架11;一组背部导风道5连接至第一本体部401,另一组背部导风道5连接至第二本体部402,且两组背部导风道5位于两组电池架2之间。第一本体部401的所述出风口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本体部402的所述出风口的数量。
第一本体部401的前端出风口4001和后端出风口4002上方均不设置扰流板10。
第一本体部401的前端出风口4001处不设置扰流板10,是为了对进入第一本体部401的气流的初始状态进行监测,采集数据,并以此数据作为设计和计算基础,来设计气流依次经过的中间出风口4003处的扰流板10。
第一本体部401和第二本体部402的后端出风口4002上方均不设置扰流板10,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气流经过上一个中间出风口4003处的扰流板10时刻的余压,刚好可以满足后端出风口4002处所需的气压值,可以保证后端出风口4002处冷风的风量,以满足最后一个电池架2的温度环境需求。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架11一侧设置有空调13,相对应另一侧的空间可以容纳二台电池架2,因此另一侧电池架2比设置空调13的一侧多二台,为了给多出的二台电池架2供冷,第一本体部401设置于对应侧。相应地,设置空调13的一侧对应第二本体部402,第一本体部401的出风口数量比第二本体部402多一个,另一个出风口设置在连接部41上。第一本体部401比第二本体部402多出的出风口的数量取决于空调13占据空间与电池架2占据空间的相对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本体部401和第二本体部402均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底壁,出风口设置于底壁,第一本体部401的内侧壁与第二本体部402的内侧壁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本体部401的内侧壁为第一内侧壁4011,第一本体部401的外侧壁为第一外侧壁4012;第二本体部402的内侧壁为第二内侧壁4021,第二本体部402的外侧壁为第二外侧壁4022。如图6、图7所示,除本体部40外,顶部导风道4还包括连接部41。连接部41沿箱体3的宽度方向凸出于第一本体部401和第二本体部402,连接部41具有空调通风口411,用于与空调13连通。
连接部41包括连接部底壁413、连接部端壁414、连接部第一侧壁415和连接部第二侧壁416。空调通风口411设置于连接部底壁413。连接部端壁414从连接部底壁413向上延伸,且倾斜或垂直于长度方向。连接部第一侧壁415从连接部底壁413向上延伸,且从连接部端壁41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本体部401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的连接部第一侧壁415倾斜于长度方向。连接部第二侧壁416从连接部底壁413向上延伸,且从连接部端壁41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本体部402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的连接部第二侧壁416倾斜于长度方向。
连接部41设置有分流板6,分流板6包括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第一侧板61的第一端延伸至空调通风口411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本体部401的内侧壁。第二侧板62的第一端延伸至空调通风口411处,第二端延伸第二本体部402的内侧壁。
第一侧板61的第一端和第二侧板62的第一端相连,且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的夹角为锐角,从而形成两个流道。分流板6的设计起到均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计算中需要确定第一侧板61的第一端和第二侧板62的第一端相连后固定于空调通风口411处的位置。
连接部第一侧壁415包括第一倾斜段4151、第一阻挡段4152和第一延伸段4153。第一倾斜段4151的一端与连接部端壁414相连,第一倾斜段4151倾斜于长度方向。第一阻挡段4152与第一倾斜段4151相连且倾斜或垂直于长度方向。第一延伸段4153与第一倾斜段4151相连且延伸至第一本体部401的外侧壁。连接部41设置有连接部出风口412,连接部出风口412与空调通风口411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11的两侧。连接部出风口412与空调通风口411分别位于加强架11的两侧,且连接部41具有连接部扰流板4120,连接部扰流板4120倾斜于长度方向,且一端连接至第一倾斜段4151或第一阻挡段4152,一端也可以连接至第一倾斜段4151和第一阻挡段4152连接处,另一端朝向连接部出风口412靠近空调通风口411的边缘延伸。
连接部出风口412设置于连接部41的底板,为空调13对侧布置的电池架2送风。连接部出风口412侧面设置有连接部扰流板4120,是为了调节通过连接部出风口412的冷风风量。由于连接部出风口412相较于同侧的第一本体部401的离空调13距离最近,气压较大,因此为了防止过多的冷风进入连接部出风口412,连接部出风口412处设置有连接部扰流板4120,连接部扰流板4120垂直连接于连接部41的底板。
连接部第二侧壁416包括第二延伸段4161和第二倾斜段4162。第二延伸段4161的一端与连接部端壁414相连。第二倾斜段4162的一端与第二延伸段4161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本体部402的外侧壁,第二倾斜段4162倾斜于长度方向。
箱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箱门12。箱体3内设置有两个顶部导风道4和两个背部导风道5,两个顶部导风道4各自的连接部41分别位于箱体3的两端。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储能集装箱1至少包括两组成对设置的电池架2,以加强架11为对称轴成对设置的两排电池架2为一组。如图1所示,分别对应箱体3外侧安装有对开双开门的位置,在箱体3两端对称设置两组电池架2。中间单开门的部分对应箱体3内部的控制室,控制室位于箱体3长度方向的中间段,中间单开门方便控制室的单独检修及操作。为了给成对设置在加强架11两侧的电池架2供冷,分别在加强架11两侧设置空调13,因此,两个顶部导风道4各自的连接部41分别位于加强架11的两侧。空调13与顶部导风道4软连接。软连接常用于设备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又称软接或柔性连接,采用例如橡胶、塑料或者帆布之类的材料。软连接的主要作用是补偿设备或者管道振动产生的位移和应力。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申请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9)
1.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多个电池架,所述电池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背部导风道,所述背部导风道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电池架的背侧,所述背部导风道具有入口;以及
顶部导风道,所述顶部导风道与所述背部导风道连通且位于所述背部导风道的上方,所述顶部导风道包括:
用于与空调连接的连接部;以及
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具有与背部导风道的所述入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本体部至少部分地低于所述电池架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导风道的顶端低于所述电池架的所述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导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构造为由上至下缩小,所述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且倾斜或垂直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具有用于与空调冷风正面接触的扰流表面,至少两个所述扰流板的扰流表面的面积不同,且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所述扰流板的扰流表面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所述扰流板的扰流表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最靠近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出风口、最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后端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前端出风口和所述后端出风口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出风口,所述前端出风口和/或所述中间出风口设置有所述扰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架,所述加强架沿所述箱体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架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连,两组所述电池架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风道包括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且比所述电池架更靠近所述加强架;
一组所述背部导风道连接至所述第一本体部,另一组所述背部导风道连接至所述第二本体部,且两组所述背部导风道位于两组所述电池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空调通风口,用于与所述空调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出风口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出风口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均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相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连接部底壁,所述空调通风口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底壁;
连接部端壁,所述连接部端壁从所述连接部底壁向上延伸,且倾斜或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
连接部第一侧壁,所述连接部第一侧壁从所述连接部底壁向上延伸,且从所述连接部端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第一侧壁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连接部第二侧壁,所述连接部第二侧壁从所述连接部底壁向上延伸,且从所述连接部端壁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第二侧壁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调通风口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调通风口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内侧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夹角为锐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第一侧壁包括:
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端壁相连,所述第一倾斜段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第一阻挡段,所述第一阻挡段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连且倾斜或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及
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连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部出风口,所述连接部出风口与所述空调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部出风口,所述连接部出风口与所述空调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架的两侧,且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部扰流板,所述连接部扰流板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且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或所述第一阻挡段,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部出风口靠近所述空调通风口的边缘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第二侧壁包括:
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端壁相连;以及
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段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倾斜段倾斜于所述长度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箱门;并且/或者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两个所述顶部导风道和两个所述背部导风道,两个所述顶部导风道各自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44402.1A CN116995345B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一种储能集装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44402.1A CN116995345B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一种储能集装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95345A true CN116995345A (zh) | 2023-11-03 |
CN116995345B CN116995345B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852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44402.1A Active CN116995345B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一种储能集装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95345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32545A (ja) * | 2016-08-25 | 2018-03-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池冷却装置 |
CN112366391A (zh) * | 2020-12-11 | 2021-02-12 |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储能电池柜 |
CN114006079A (zh) * | 2021-10-25 | 2022-02-01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
CN114069090A (zh) * | 2021-10-12 | 2022-02-18 |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储能集装箱散热装置及移动式储能集装箱 |
CN114725570A (zh) * | 2022-05-09 | 2022-07-08 | 南通沃太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集装箱风道及具有该风道的储能集装箱 |
CN114744333A (zh) * | 2022-04-21 | 2022-07-12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集装箱及其散热系统、散热风道 |
CN115663338A (zh) * | 2022-10-27 | 2023-01-31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设备 |
CN219435971U (zh) * | 2023-02-10 | 2023-07-28 | 华能烟台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储能集装箱的冷却管道和储能集装箱冷却系统 |
-
2023
- 2023-09-26 CN CN202311244402.1A patent/CN1169953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32545A (ja) * | 2016-08-25 | 2018-03-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池冷却装置 |
CN112366391A (zh) * | 2020-12-11 | 2021-02-12 |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储能电池柜 |
CN114069090A (zh) * | 2021-10-12 | 2022-02-18 |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储能集装箱散热装置及移动式储能集装箱 |
CN114006079A (zh) * | 2021-10-25 | 2022-02-01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
CN114744333A (zh) * | 2022-04-21 | 2022-07-12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集装箱及其散热系统、散热风道 |
CN114725570A (zh) * | 2022-05-09 | 2022-07-08 | 南通沃太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集装箱风道及具有该风道的储能集装箱 |
CN115663338A (zh) * | 2022-10-27 | 2023-01-31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设备 |
CN219435971U (zh) * | 2023-02-10 | 2023-07-28 | 华能烟台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储能集装箱的冷却管道和储能集装箱冷却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95345B (zh) | 2023-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65915B2 (en) | Battery pack | |
JP4607734B2 (ja) |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0458350C (zh) | 用于室内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迷宫”型局部密封箱 | |
CN104756305A (zh) | 电池调温装置 | |
JP2007165200A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115395136B (zh) | 散热风道结构和储能设备 | |
CN116995345B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 | |
CN108666699A (zh) | 车辆电池的温度控制装置、具有这种温度控制装置的车辆以及用于控制车辆电池温度的方法 | |
CN102821562A (zh) | 一种柜外顶置通讯电源机柜 | |
CN114069090B (zh) | 一种移动式储能集装箱散热装置及移动式储能集装箱 | |
CN207869588U (zh) | 一种交换机机柜的通风系统 | |
WO2019210632A1 (zh) | 一种高功耗传输设备机柜及模块化机房 | |
CN211507704U (zh) | 一种送风均匀的储能集装箱 | |
CN112550328A (zh) |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轨道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953657U (zh) | 冷却管道装置 | |
CN215552420U (zh) | 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移动储能车 | |
CN212579669U (zh) | 用于便携式换电电动车的换电柜柜体结构 | |
CN112996369A (zh) | 数据中心用地板下空调系统 | |
CN206976426U (zh) | 动力电池箱及动力汽车风冷系统 | |
CN206086740U (zh) | 一种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 | |
CN116759693A (zh) | 风冷组件及具有其的储能设备 | |
CN219435988U (zh) | 储能装置 | |
CN218230292U (zh) | 一种集装箱顶部送风通道 | |
CN218096302U (zh) | 户外储能柜空调 | |
CN219371132U (zh) | 一种矩阵式储能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