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3657U - 冷却管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管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3657U
CN216953657U CN202123172413.2U CN202123172413U CN216953657U CN 216953657 U CN216953657 U CN 216953657U CN 202123172413 U CN202123172413 U CN 202123172413U CN 216953657 U CN216953657 U CN 216953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ortion
heat dissipation
reinforcing ribs
groups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24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辉
晏梓铭
邵艳涛
刘海龙
刘思
侯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24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3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3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3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冷却管道装置,包括:U型型材板,所述U型型材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U型型材板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均垂直于所述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加强筋组,所述加强筋组包括多根加强筋,多根所述加强筋固定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形成多个所述散热风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筋,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增加了风道内冷风与发热体间的热交换,使得发热体温度能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热管理水平,减少了热失控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冷却管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管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使用情况下,为满足发热体散热要求,在进行热管理设计时,考虑到技术及成本等诸多因素,常会用到风冷方式。外部冷空气以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方式,经冷却管道(风道)进入发热体间或发热体内部,进行热交换,使发热体温度降低,保证其温度始终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实现热安全。
但目前的风冷冷却管道设计往往都存在一定问题或不足。目前主流的风道形式有以下两种:一、不增设额外管道,通过加热体间留空隙,构成自然风道,使冷空气由该空隙进入,实现热交换。但此方式对风扇,空调等冷风源的位置和性能都有一定要求,且加热体间的相对位置需严格控制,无法压缩紧固,影响整体体积,对空间占用较大;
二、增设额外管道,在发热体间或其周围增设冷却管道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风冷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自然风道导致的无法紧固的问题。但目前风冷冷却管道在结构设计上也仍存在一些问题。未经正确设计的风道在进行压缩紧固时由于结构强度的缺乏,导致应力集中等不良问题的发生,无法完全承受额定的压力,使风道在加工时发生形变甚至破坏,影响风腔的体积,令进风量无法满足要求。
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告号为CN208929213U,公开了一种塑模冷却管道装置及用于形成冷却管道的成型部件,塑模冷却管道装置包括塑模零件和设于塑模零件内的冷却管道,塑模零件的一端设有一凹形面,塑模零件的一表面上设有两个分别与冷却管道两端部连通的孔口;冷却管道包括环绕凹形面设置的弧形部分、分别设于弧形部分两端的竖直部分、分别连于其中一个竖直部的流入部分和流出部分,流入部分和流出部分均包括一端与竖直部连接的弧形延展部、与弧形延展部另一端连接并沿纵向延伸的平直部,平直部的游离末端设有与孔口连通的弯折部。该专利技术就存在上述相关问题。
此外,现有的冷却管道在换热面积上也常存在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换热量,降低了系统的散热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会采取加大风扇风量或空调制冷量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管道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却管道装置,包括:
U型型材板,所述U型型材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U型型材板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均垂直于所述水平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加强筋组,所述加强筋组包括多根加强筋,多根所述加强筋固定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形成多个散热风道。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外壁上分别开设有溢胶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对应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中,所述散热槽设有多道,多道所述散热槽相互并列设置为散热组。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散热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内壁上,且两组所述散热组之间通过平板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加强筋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组设置,多根所述加强筋之间呈相同间隔距离设置,且所述加强筋分别与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垂直设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风道内设有一组散热组,所述散热组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内壁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加强筋相邻一组所述散热组设置,多根所述加强筋之间呈相同间隔距离设置,且所述加强筋分别与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垂直设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组包括两根所述加强筋,两根所述加强筋采用X型结构交叉设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组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筋组首尾相连排列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筋,加强筋的添加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增加了风道内冷风与发热体间的热交换,使得发热体温度能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热管理水平,减少了热失控现象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却管道的U型型材板添加构成半圆形、六边形等结构的加强筋,增强了冷却管道的结构强度,使得管道在受到挤压紧固时不会发生形变,保证了散热风道的体积,使进风量得到保证;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端面,上端面为水平面,并与两侧发热体上端面相平齐,有效改善了在加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缝隙间积累焊渣及灰尘,影响系统性能及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道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道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道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285757800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冷却管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冷却管道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包括U型型材板1,U型型材板1为一体式结构,U型型材板1包括第一侧部 11、第二侧部12以及水平部13,水平部13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连接,且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均垂直于水平部13。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的外壁上分别开设有溢胶槽5。
设置在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2之间的加强筋组,加强筋组固定在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之间形成多个散热风道3。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组包括多根加强筋2,多根加强筋2固定在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之间形成多个散热风道3。冷却管道采用挤铝工艺一体成型,冷却管道材质选用铝,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易被一次加工成型,适合大批量生产。
冷却管道与相邻两个发热体间添加导热填充物,做导热连接,一方面使得三者间连接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冷却管道与发热体间的热交换,使发热体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冷却管道与发热体间做绝缘接触,有效规避了电流泄漏,导致短路而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由于冷却管道与电芯间采用胶粘连接,为避免涂胶后胶水溢出造成对模组造成不良影响,在冷却管道上添加了溢胶槽5,用以容纳溢出的胶水。
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散热槽4,散热槽4对应设置在散热风道3中,散热槽4设有多道,多道散热槽4相互并列设置为散热组。散热槽4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电芯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设有两组,两组散热组设置在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的内壁上,且两组散热组之间通过平板间隔设置,多根加强筋 2之间呈相同间隔距离设置。加强筋2分别与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垂直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如图3所示为冷却管道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散热风道3内设有一组散热组,散热组对应设置在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的内壁上,多根加强筋2之间呈相同间隔距离设置。加强筋2分别与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垂直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如图4所示为冷却管道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2之间设有加强筋组,加强筋组包括两根加强筋2,两根加强筋2采用X型结构交叉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组设有多组,多组加强筋组首尾相连排列设置。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型材板(1),所述U型型材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U型型材板(1)包括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以及水平部(13),所述水平部(1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均垂直于所述水平部(13);
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11)与所述第二侧部(12)之间的加强筋组,所述加强筋组包括多根加强筋(2),多根所述加强筋(2)固定在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之间形成多个散热风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的外壁上分别开设有溢胶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散热槽(4),所述散热槽(4)对应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3)中,所述散热槽(4)设有多道,多道所述散热槽(4)相互并列设置为散热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散热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的内壁上,且两组所述散热组之间通过平板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加强筋(2)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组设置,多根所述加强筋(2)之间呈相同间隔距离设置,且所述加强筋(2)分别与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3)内设有一组散热组,所述散热组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加强筋(2)相邻一组所述散热组设置,多根所述加强筋(2)之间呈相同间隔距离设置,且所述加强筋(2)分别与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包括两根所述加强筋(2),两根所述加强筋(2)采用X型结构交叉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筋组首尾相连排列设置。
CN202123172413.2U 2021-12-16 2021-12-16 冷却管道装置 Active CN216953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2413.2U CN216953657U (zh) 2021-12-16 2021-12-16 冷却管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2413.2U CN216953657U (zh) 2021-12-16 2021-12-16 冷却管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3657U true CN216953657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2413.2U Active CN216953657U (zh) 2021-12-16 2021-12-16 冷却管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36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5450A (zh) * 2022-09-05 2022-11-01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铝壳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5450A (zh) * 2022-09-05 2022-11-01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铝壳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05738B1 (ko) 전기 히터
WO2021080217A1 (en) High performance uniform temperature cold plate
CN104596153A (zh) 微通道换热器
US20150041111A1 (en) Heat Exchange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abinet
CN111540858B (zh) 能够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
CN216953657U (zh) 冷却管道装置
KR102210929B1 (ko) 배터리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115911659A (zh) 散热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4976356A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集装箱
CN113948795A (zh) 一种电池箱及其散热方法
CN220627923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包
WO2024027740A1 (zh) 电池用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EP3832785B1 (en) Cooler
CN218827450U (zh) 电池装置、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8827389U (zh) 一种电池包的风道系统
CN216161805U (zh) 液冷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3840516B (zh) 一种液冷冷板及板级液冷系统
CN212725415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散热装置
CN111525068B (zh) 新能源汽车高效散热电池组
CN219329308U (zh) 电池包
CN218039422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集装箱
CN211605216U (zh) 电池模组壳体及电池模组
CN221551994U (zh) 一种散热结构、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218215444U (zh) 集成液冷系统的箱体及集成液冷系统
CN218996844U (zh) 冷却板、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