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95A - 圆柱件夹持器、具有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使用该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圆柱件夹持器、具有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使用该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95A
CN1169895A CN97114841A CN97114841A CN1169895A CN 1169895 A CN1169895 A CN 1169895A CN 97114841 A CN97114841 A CN 97114841A CN 97114841 A CN97114841 A CN 97114841A CN 1169895 A CN1169895 A CN 1169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clamper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4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83C (zh
Inventor
千叶博司
小林顺博
山口寿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Canon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Canon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9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09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for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cutting pressure or for determining cutting-tool condition, e.g. cutting ability, load on tool
    • B23Q17/0952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for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cutting pressure or for determining cutting-tool condition, e.g. cutting ability, load on tool during machining
    • B23Q17/0971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for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cutting pressure or for determining cutting-tool condition, e.g. cutting ability, load on tool during machining by 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parts of the machine
    • B23Q17/0976Detection or control of cha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1Plural divers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metal shaping or assembling
    • Y10T29/5199Work on tu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3752Pro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10Process of tur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27Lathe having hollow cutter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Turn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圆柱件夹持器,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管状圆柱件左右两端,而且切削工具环绕圆柱件转动同时沿圆柱件轴向送进来切削圆柱件外周面。充注于圆柱件内腔并沿轴向列布的多个不连续实心体,借助一弹性体插入,由此减小或消除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Description

圆柱件夹持器、具有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 及使用该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件夹持器,一种配备此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利用此夹持器的加工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如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一类图象成形设备用的感光鼓或显影套那样的圆柱件外周面的加工技术,在这类加工件,圆柱件外周面的厚度小,轴向长度相对大。
通常,在作为工件的圆柱件外周面进行切削或磨削时,需进行车削加工。更具体地说,将一圆柱件以不可转动方式夹持在车床的回转卡头内,卡头及圆柱件被来自车床动力源的回转力转动,一种以可运动方式夹持在车床拖板上的切削工具如刀具,沿朝向待加工圆柱件外表面送进,由此而车削圆柱件。在圆柱件转动和刀具固定的这种车削加工方案中,在车削加工运作之后,停止转动卡头、取下卡头中加工了的圆柱件,再将一个新圆柱件装入卡头,并再转动将卡头进行切削。这就意味着在一次切削加工操作完成之后,总是要进行一次更换圆柱件的运作。由于更换圆柱件需要额外的时间,因而出现了生产率下降的问题。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6-328303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作为工件的圆柱件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被卡头夹持,切削工具环绕着此圆柱件的外周面转动。
根据这种方案,即使在圆柱件外周面机加工完成之后,无需停止该工具的运转,就可进行更换圆柱件的运作。由此提高了生产率。
如上所述用作图象形成设备中的圆柱件如显影套装入到显影装置上,以实现图象成形过程。此圆柱件被加工表面的精加工精度是非常主要重要的。而且在考虑圆柱件的生产率时,机加工时间与精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相当重要。
具体地说,在提高刀具的回转速度和送进量以提高生产率时,在其两端被牢固地夹持着的圆柱件就产生震颤,切削的表面精度就下降,从而又反过来又使制品产生缺陷。
作为消除这类震颤产生方法的例子,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6-198501及6-304803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方法,即将一由弹性体组成的减振器插入圆柱件内腔,然后对此圆柱件外周面进行切削。
在此种方法消除这类振动时,虽然产生于圆柱件上的震颤振动被有效地消除,但对于支承圆柱件的夹持器方面的震颤消除却不总那么令人满意。如果圆柱件外表面在这种条件下切削,会在由夹持器支承的圆柱件两端支承部分附近处,因此种震颤振动引起的表面精度下降。
本申请人了解关于在切削如上所述的圆柱件时发生震颤的技术文献,其题目为“机加工刀具的振动”(Vibration of machining tools),于1968年由CORONA-sha出版,由SaKae YoNEZU等翻译,由S.A.TOBIAS最早出版。
如图41所示,图象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包括一感光鼓200,在感光鼓上潜隐图象被曝光成为图象信息。将显影器G向感光鼓200移动,并借助一个由圆柱件W组成的显影套使显影器G附着于感光鼓200。显影器G从贮存位置移到依附感光鼓200的精度,取决于显影套表面精度和此套的平直度。
而且感光鼓200的机加工精度当然也是影响图象精度(清晰度)的一主要因素。
图42是展示组成一复印机所必需的组件的图。在图42中,放置在板上的原件(未示出)信息以潜隐图象的形式形成在感光鼓200上,然后潜隐图象传送并定影在复印纸P的纸面上,之后其上载有定影图象的复印纸P从复印机中送出后即完成复印过程。
在从感光鼓200上定影图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如定影辊一类的圆柱件W。如果圆柱件表面机加工精度很低,感光鼓200和感光膜显影就不均匀,大家都知道,这会对图象精度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如果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这类图象形成设备上使用的圆柱件W如感光鼓、显影套和定影辊没有高的表面精度,尤其是没有高的表面粗糙度,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图象清晰度。
在加工圆柱件的传统方法中,首先通过挤压和拉拔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制作成管材,然后进行高精度的弯曲度校正。然后将管材切成所需长度并对所切长度段的外圆周表面用车床切削加工。但是由于用于如上所述的图象形成设备中的圆柱件W与其长度相比,只有很小的壁厚,在机加工时很容易出现震颤或其他振动,这会对表面粗糙度有不利影响。
大家知道,在切削圆柱件外周面会产生震颤和振动,是由于该圆柱件的振动特性、夹持器的振动特性及机加工频率间的相互关系。对这种关系将在下面介绍。
在使用一种专用机加工设备时,用左、右夹持器以不可转动方式夹持圆柱件的两端,并用转动着的切削工具以预定的送进量切削该圆柱件,(此设备与上述车床的不同点在于,进行切削时刀具环绕着圆柱件外周面旋转),这就要求左右夹持器之一,要有其上安装刀具的旋转轴组件能通过的总长,以便使圆柱件的整个外周面均可被切削。实验所采用的规范如下:组件最大转速20000转/分;机加工用的实际转速是9000到11000转/分;输出功率500瓦;回转部分内径35毫米。组件穿过的左夹持器(弹簧套筒夹头型)的规范是:总长250毫米;回转轴穿过部分的最大外径30毫米;材料是淬火钢。由于右夹持器(弹簧套筒夹头型)无需让回转轴通过,其总长可以短些。因此右夹持器总长80毫米;最大外径30毫米;材料是淬火钢。
用于切削的圆柱件是铝合金(JISA-6063),外直径16毫米;壁厚0.8毫米;总长250毫米。
分别在机加工之前只将夹持器安装在切削设备上的状态下及将上述工件由夹持器安装在切削设备上的状态下,用一种脉冲扰动方法测量振动特性,即柔性与频率间关系。其结果如图43所示。
柔性值是动态刚性的倒数,其值越大,动态刚性就越小,扰动趋向就愈大。
如图43所示,柔性值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仅将夹持器安装在机加工设备上时和用夹持器将圆柱件安装在机加工设备两种状态中,在A点处(频率为380赫兹),柔性值(dB)急剧增加。
由于柔性值即使在只安装有左夹持器时,也在相同的频率处急剧增加,这点可以被看作夹持器安装在设备内时此专用机加工设备的主特性频率。
此外,由于一个夹持器的轴向长度要求是,使具有一其上安装有刀具的旋转轴的组件能通过此夹持器的全长,故此特性频率是非常低的。
虽然在大于A点处频率的频率区域内柔性值减小,但对于由夹持器将圆柱件支承于机加工设备的状态来说,柔性值在B点处附近(频率约为1000赫兹)急剧增加,这可以被认为是圆柱件W具有的主特性频率。
另外,柔性值在C点附近(频率约为1800赫兹)出现峰值,这可以被看作右夹持器主特性频率和左夹持器的辅特性频率。
在专用机加工设备和圆柱件特性频率互不相同,切削运作通过圆柱件施加切削力的情况下,如果此外加力与这些特性频率相匹配,此圆柱件与专用机加工设备会产生共振。其结果是,即使切削力非常小,也会产生强烈振动。
图44是在震颤振动下工件切削表面的状态图。可以看到,沿着切削刀具通过的路径在被切削表面上留下切削轨迹。
因此设置切削条件时,上述的特性频率和切削频率必须最大程度地分隔开。对于刀具回转型专用机加工设备,决定作为切削条件之一的切削频率的主因素是刀具每分钟转数及刀具数量。虽然刀具每分钟转数设置得高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因为它有助于缩短切削时间,但是在接近特性频率时,由于上述的原因,也会产生振动(震颤)。
图27中的表表明了在用于粗、精加工的两种切削工具安装在回转轴上,改变刀具每分钟转数切削圆柱件时,震颤振动存在与否于圆柱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从试验结果中明显可见,甚至在刀具转动产生的切削力频率远离上述的特性频率的区域内,也产生震颤振动。
换而言之,甚至柔性值小于图43A点的值,处于增长的区域内,也会产生震颤振动。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64-58543的说明书建议使用一种粘性阻尼减振器防止震颤振动。根据这一建议,在通过转动空心圆柱件而且牢固地不能转动地夹持刀具进行车削时将橡皮一类的弹性体插入空心圆柱体,由于采用这种方案,由于圆柱件转动而在弹性体内产生离心力,由此而消除震颤振动。对于如车床这样的回转设备,夹持器的全长可以作得小些,它不同与刀具转动型专用机加工设备。因此,夹持器的特性频率可以调得高些。而且由于转动圆柱件,因动平衡问题,用于切削的转速至多达5000转/分(在两把刀具切削的情况下是83赫兹)。因为即使是一个减震效果相对小的减震器也是令人满意的,上述所建议似乎可行。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专用机加工设备,圆柱件被固定地不能转动,并且使刀具环绕圆柱件外周面旋转进行切削。由于圆柱件进行车削加工时不转动,故达到了稳定的动平衡。这就意味着刀具的每分钟转数可以调高,而且可以在接近特性频率的频率区域内进行切削。但是由于要求更加全面的减震措施,因而需要使用吸震效果大得多的减振器。
虽然也可采用如压力装置那样的辅助结构,用以防止震颤振动,但调定压力装置的压力值及调整其安装位置是麻烦的作业,因而这个方案在可操作性方面不具备所需的优点。
因此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的,其第一个发明目的是提高圆柱件外周面切削运作生产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高一种机加工夹具,在切削圆柱件外周面时,此夹具可以消除机加工刀具及夹持器的震颤振动。
本发明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理想的专用机加工设备,此设备用于加工图象成形设备或类似物中的圆柱件,此圆柱件要求沿其轴线方向的直线性及高精度表面粗糙度。
本发明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图象成形设备的圆柱件新方法。
根据本发明,上述发明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圆柱件夹持器、一装备了此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采用此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来实现。其中。由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其环绕圆柱面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多个填充入圆柱件内腔中使之沿圆柱件轴线方向分布的不连续实心体,借助一弹性体插入,因而就可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该实心体是外径小于圆柱件内径的球。
此外,该实心体被制作成近似算盘珠的形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突起。
此外,将该实心体装在弹性体的长形袋中。
此外,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实心体具有质量分配作用。
此外,在多个实心体插入到圆柱体内时,沿圆柱件轴向的实心体轴向长度设计为圆柱件沿轴向长度的20%-50%的范围内。
此外,长形袋的封闭端有一个孔,多个球从袋所另一个开口端放入袋中,放入后,长形袋的该开口装上一个塞子。
此外,多个球从长形袋的另一个开口端装入,之后,将包括硅油在内的粘性材料填充入此袋中,并在长形袋该开口装上一个塞子。
此外,多个球采用有预定硬度的预定树脂材料整体模铸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发明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圆柱件夹持器、一装备了此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采用此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来实现,其中,由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其环绕圆柱面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在刚性球体或圆柱体的表面上,具有预定厚度的弹性层以便这些刚性体可以沿着圆柱件的轴向单个插入,将刚性体充入圆柱件内腔部分,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发明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圆柱件夹持器、一装备了此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采用此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来实现,其中,由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其环绕圆柱面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以便使其沿轴向列布的圆柱形弹性体装入到左右支承件或两者之一中,支承件支承着圆柱件的左右端,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发明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圆柱件夹持器、一装备了此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采用此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来实现,其中,由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其环绕圆柱面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以便使其沿轴向列布的圆柱形实心体装入到左右支承件或两者之一中,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此外,提供一种弹性体使之包围实心体,以便使实心体沿左右支承件的轴向分布。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在结合附图进行介绍后会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同样的标引数码表示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件。
图1是介绍本发明的一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图;
图2是用于机加工刀具的长形袋剖视图;
图3是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展示圆柱件与减振器间关系表;
图5是圆柱件剖视图;
图6是展示将减振器插入圆柱件内的状态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7是展示通过图1设备中的刀具转动进行加工情况的图;
图8是展示刀具每分钟转数与震颤振动关系的表;
图9是展示减震装置中的一改进实例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10是介绍一显影套的图,其中圆柱件内装有磁体;
图11是展示一限位件的剖视图;
图12是展示减振器插入圆柱件中的状态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13是展示减振器重量减少情况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14是展示图13所示减振器插入圆柱件中状态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15是展示减振器重量减少情况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16是对圆柱件进行挠曲校正的示意图;
图17是对圆柱件进行挠曲校正的示意图;
图18是对圆柱件进行挠曲校正的示意图;
图19是介绍挠曲校正装置的视图;
图20是介绍圆柱件与挠曲间关系的表;
图21是展示沿圆柱件轴向测量挠曲所得结果的表;
图22是展示减振器一种改进型式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23是展示减振器另一种改进型式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24是展示减振器另一种改进型式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25是展示减振器另一种改进型式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26是展示减振器另一种改进型式的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27是展示刀具每分钟转数与表面粗糙度间关系的图表;
图28是展示圆柱件与减振器结合的表;
图29展示在有和没有配置减振器时的刀具每分钟转数与震颤振动产生情况的表;
图30是展示在圆柱件中装入减振器时挠曲量图表;
图31是展示重量补偿载荷与挠曲量间关系的表;
图32是展示一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图;
图33是一圆柱件夹持器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34是展示一种减振器外形的透视图;
图35是展示的一种改进的减振器沿中心的剖视图,其中的减振器是有如橡胶那样的弹性体制成并含多个实心体;
图36是展示一种改进的减振器沿中心的剖视图,其中的减振器是由具有振动吸收性能的金属如铅或铸铁制成;
图37是展示一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图;
图38是展示一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图;
图39是展示在图32的装置中圆柱件与减振器结合情况的表;
图40是展示在圆柱件中装入减振器时的震颤振动情况的图表;
图41是展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图象成形设备沿中心的剖视图;
图42是展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图象成形设备的外部透视图;
图43是展示振动特性与频率关系的图表;
图44是展示由于震颤振动而留在机加工后的工件表面上的加工痕迹沿中心剖视图。
现结合附图和附表对本发明推荐实施例进行介绍。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一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图,该设备用在机加工圆柱件的方法中,所有的马达驱动机控制组件在图中均未示出。
如图1所示用作该设备基座的床身1及一安装于床身1上的拱柱2。以后要介绍的切削刀具以可旋转方式装卡在拱柱2上。工作台支承基座4安装于床身1上,工作台6可在工作台支承基座4上滑行。第一滑块支承件8安装在图1中的工作台6左端,第二滑块支承件16则安装于工作台6右端。
第一滑块12安装在第一滑块支承件8上,左支柱14被紧固在第一滑块12上。第二滑块18安装于第二滑块支承件16上 ,右支柱18紧固于第二滑块支承件16上。左圆柱件夹持器20安装于左支柱14,右圆柱件夹持器22则安装于右支柱18上。圆柱件W两端由左圆柱件夹持器20和右圆柱件夹持器22以固定方式支承着。
拱柱2有一轴承保持架2A,在保持架中沿轴向安装着图2所示切削刀具夹持器2 4的空心轴部分(未示出)。刀具夹持器24空心轴部分的空心部分用于让待加工的圆柱件穿过。刀具夹持器24的刀具夹持部分24A(图7)配有一夹持精加工刀具26的夹持部分及一夹持粗加工刀具28的夹持部分,每一种刀具通过安装机构(螺钉)安装。
图2和3均表示装入到待加工圆柱件W上的减震装置30。减震装置30具有多个实心体30A、30B、30C、30D……及一弹性材料制作的、用于盛放实心体的长形袋32,以及一个用于封闭长形袋32开口的塞子34。
现在介绍本发明机加工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一个准备加工成用于上述图象形成设备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套的圆柱件W,有铜-铝合金制成,其中含铝量不少于99.5%,并含有0.05到0.2%的铜。
或者,圆柱件W可有含有0.05到0.2%的铜,1.0到1.5%锰的铜-锰-铝合金,或含0.20到0.60%硅及0.45到0.90%镁的硅-镁-铝合金制作。
组成圆柱件的原材料通过挤压或拉拔而成为具有图4所示外径、内径及总长的圆柱件。这些圆柱件就是待加工工件。
图5就是待加工圆柱件W的剖视图。
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长形袋32是有一种如尿烷橡胶或硅橡胶那样的橡胶制成的,厚度为1.15毫米的。其长230毫米,外径为10.3毫米。橡胶硬度40~80有效。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硬度是60。
实心体30A、30B、30C、30D……由铁制作成球形。每个球重量见图4的表。
23个球被依次连续装入弹性袋32中。袋32的开口用塞子34封闭(见图3)。
构造如图3所示的减震装置插入到待加工圆柱件W的内腔中,如图6所示。
以这种方式内部安装有减震装置的圆柱件,穿过图1所示拱柱2轴承保持架2A内的刀具夹持器24的内腔,而且圆柱件的两端均可被左右圆柱件夹持器以不可转动方式夹持着。
圆柱件以此方式装定后,将工作台6置于左端或右端,并将刀具夹持器24调在开始位置。之后刀具夹持器由连接于刀具夹持器上的驱动机构(马达)驱动(未示出)。另外,驱动上述滑块的滑块驱动机构调定一个滑块送进量。
在此实例中,机加工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粗加工刀具切深0.06毫米,精加工刀具切深0.015毫米;刀具夹持器转速3000~18000转/分;圆柱件送进量5-30毫米/秒(恒定在0.1毫米/转)。
图8展示在圆柱件上装入上述减震装置情况下,并采用上述切削加工条件,进行机加工时获得的结果。
图9展示的是对第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改进型式。
在第一实施例中,组成长形袋的弹性体32有一成钝角的封闭端32A,在其顶部有一孔,在标为32B的另一端制作得可以放入球。
当弹性的长形袋经多次使用后,球体列布位置由于弹性橡胶伸长变形而发生变化。这会造成减震效果变差。
由此,此样例的改进在于具有用于固定球体位置的机构。例如,将一用来调节球体位置的螺钉状36安装在弹性长形袋32的封闭端的顶部,如图9所示。这种改进延长弹性长形袋的使用寿命。
图10展示了一种显影套组件,其中在显影套40内装有一磁体42。
如图10所示,用于安装轴承件44A、44B的法兰件46A、46B被装配在显影套内,以便可以在套内沿轴向装卡磁体42。
在下面介绍的实施例说明,在将轴承夹持法兰装入圆柱件开口端的状态下,对此圆柱件外周面进行机加工的情况。
图11是展示在图10中使用的圆柱形套的基本部分的剖视图。在此实例中,将法兰装配在此圆柱件的开口端,将图6所示的减震装置从其另一开口端插入(参看图12)。
在第一、二实施例介绍的减震装置30中,11个形状基本一样的球体30A、30B、30C……依次沿圆柱件W的轴向装入充满其全长。如图6所示,减震装置和待加工圆柱件的轴向长度留有小量的尺寸余量。如果要插入的减震装置30比圆柱件长度长,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那么减震装置30将会太重。
在第一、第二实施例中,可以得出,工具每分钟转数在3000-15000范围内的减震效果,如图8表所示。
对于采用本发明的那类图象成形设备,可以继续减小其尺寸。这种情况也伴随着显影套壁厚减少量的加大。如果将重的减震装置放入到小壁厚的套中,套的挠曲问题就会产生。本实施例就是为解决此问题提出的。
如图13所示,将环形件38插入弹性长形袋32的封闭端中,6个用铁制成的球32A-32F,依次装入此袋中,接着将一环形件43插入,并随之用塞子34将袋封闭。环形件38、40用如合成树脂那样的轻质材料制作,由此而减少减震装置的总重量。
图14展示将图13所示减震装置装入待加工圆柱件中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重量减少,其减少量超过图3所示减震装置30重量的40%。
图15展示减少减震装置重量的又一实例。
如图15所示,位于弹性长形袋32中部的球50A-50E是用铁制作的,置于一端的球52A、52B、52C及置于另一端的球52D、52E、52F是用聚胺酯、聚丙烯或尼龙等合成树脂制作的。
通过在弹性长形袋32中部使用多个重质材料制作的球和在袋32两端用轻质材料制作的球,因而可以调整减震装置的重量。
图16、17、18和19展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根据此实施例,待加工的圆柱件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装卡着,如刀具一类的切削工具环绕着圆柱件的外周面转动的同时,还沿圆柱件轴向送进,而且通过压力装置将防止挠曲压力施加于圆柱件外周面的情况下,对圆柱件外周面进行加工。
在上述附图中,机加工设备包括轴承、工作台4、滑块支承件8、滑块12、左支柱14、右支柱18、圆柱件夹持器20、22、工具夹持架24及刀具26,它们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字母W代表工件,亦即圆柱件。
在圆柱件W被左、右夹持器20、22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的同时,由切削工具对圆柱件W进行旋转切削,在组成圆柱件的材料是柔性相对大,并且圆柱件壁厚小及长度大的条件下,由于插入圆柱件内腔的减震装置的弹性袋及铁球的重量,有产生挠曲W的危险。
本发明者进行的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展示于图20中。
参看图20,圆柱件A、B之间的比较清楚地说明:如果总长和壁厚维持不变,外直径越小。那么挠曲ω就越大。圆柱件C和D的比较清楚地说明:在外径和壁厚为常数时,总长愈长,挠曲ω就愈大。
此外,在插入减振机构时的挠曲量与仅有圆柱件时的相比要大得多。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所实施例中,在使用减震装置防止有旋转刀具切削圆柱件外周面引起的震颤振动时,进行机加工。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圆柱件的壁厚、总长及其材料间的关系,产生了挠曲的问题。
在圆柱件被用作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一类的图象形成设备中的感光鼓、显影套或定影辊的情况中,要求允许的挠曲在W1范围内。
假设在减震装置和圆柱件的重量下处于高度挠曲状态中,将圆柱件夹持在一专用机加工设备中,而且假设圆柱件外周面是在此种条件下切削。切削完毕后将圆柱件从机加工设备取下,将减震装置抽出后,在减震装置插入时存在的挠曲会由于弹性恢复作用而显现出来。这样就导致圆柱件外直径上的直线性变差。
因此,要求允许的挠曲量ω1做得小于感光鼓、显影套或定影辊允许的直线平直度误差。
在现今高清晰度图象形成设备中,上述零件允许直线性允差小于10μm。挠曲W1的允许量要求小于5μm。
为了解决圆柱件机加工期间的挠曲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通过沿校正挠曲的方向,即沿挠曲相反的方向,在用刀具对圆柱件外周面以旋转方式进行机加工期间,在切削刀具机械加工位置附近处,施加一个力,已经将此问题解决。
图21表明在机加工设备将圆柱件牢固地夹持的状态下改变载荷F(以下称作“重量补偿载荷”)时,所实际测得挠曲值,载荷F从圆柱件的顶部指向顶部。在圆柱件D形成最大挠曲值ω的条件下,载荷F也能校正圆柱件D的挠曲。
如图21所示,随着重量补偿载荷F的增加,挠曲量逐渐减少。在施加的重量补偿载荷F与插入减震装置后的圆柱件重量W大致相同时,挠曲最小。但在重量补偿载荷F继续增大时,挠曲方向就改为朝上。
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下面予以说明。
由于插入减震装置后的圆柱件重量产生的载荷W沿重力方向,即从顶面指向底面,如果不施加重量补偿载荷F,那圆柱件就只是朝下挠曲。
由于重量补偿载荷作用在与重力相反的方向上,即作用在从圆柱件的底面到其顶面的方向上,当重量补偿载荷F值与插入减震装置后的圆柱件重量相同时。圆柱件的挠曲大致为零、但是,如果载荷F大于在插入减震装置后的圆柱件的重量,圆柱件就沿与重力相反的方向挠曲。
如图20所示,在圆柱件两端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于机加工设备中,而且用工具如切削刀具切削圆柱件外周面时,沿圆柱件轴向有最大挠曲的部分的外周面承受加大量的切削,因此其机加工后的形状显现出相当大的波浪形弯曲。
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目的是在插入减震装置的情况下,机加工圆柱件外表面期间,防止圆柱件挠曲,由此能够确保机加工后的圆柱件的表面精加工精度及沿轴向的直线性精度。
图19表示挠曲校正装置60,它具有一基座60A,一夹持件60B紧固于基座60A上,还有一从夹持件60B延伸出的臂件60C。臂件60C的一端一可旋转方式支承于夹持件60B上,其另一端(自由端)被紧固在液压缸60D的活塞60d上。一滚子60E连接于臂件60C的自由端。
可以在臂件60C自由端自由地调整重量补偿载荷F的大小,使之与缸60的液压载相一致。
图16展示了安装在图1的机加工设备上的挠曲校正装置60。
如图16-18所示,挠曲校正装置60安装于拱柱2上,而且是这样布置的:使辊子件60E与圆柱件W下侧面接触,圆柱件W由左、右圆柱件夹持器20、22以不可转动方式夹持。
圆柱件的尺寸如下:外径20毫米;壁厚0.8毫米;总长330毫米。减震装置的结构是如图3中的那一种,减震装置的重量为167克,重量补偿载荷F设置为200gf(0.2N)。
机加工条件如下:切削油是照明用煤油;流量是0.25cc/s;:粗/精加工刀具时切深为0.06毫米/0.02毫米;工具夹持架转速11000转/分;切削送进量21毫米/秒;粗/精切削刀具的刀尖园角半径为0.05毫米/2毫米。
在上述条件被调定后,对圆柱件外周面通过从切削开始位置移动刀具夹持架,以21毫米/秒的送进量机加工圆柱件外周面,如图16所示。在校正圆柱件挠曲的同时进行机加工,也即,如图16-18所示,是根据机加工位置的变化,利用挠曲校正装置60的辊子移动重量补偿载荷加载位置的同时,进行机械加工的。结果是在校正圆柱件挠曲的状态下加工圆柱件外周面。
用一种表面粗糙度规(Surfcorder SE-3300,由Kosaka La实验室制造)来测量圆柱件表面粗糙度,其测量速度0.5毫/秒。测量长度0.8毫米及切断口0.8毫米。所得到的最大粗糙度Rmax是1.2μm。
外周面的直线性是采用一致激光位移测量仪(由Keyence制作的)来测量。平均值为3μm而标准偏差σ是0.5μm(机加工件数是100)。这样,能够充分满足通过高清晰度图象的激光打印机使用的显影套10μm精度的要求的高精度可以一种稳定的方式获得。
图22-24展示本发明的减震装置另一些实例、
在图22中展示将菱形体代替第一实施例中介绍的球的实例。
当采用此实施例中菱形体时,这些实心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大。结果是由于两相邻实心体之间的摩擦接触,单位重量的减震作用与球体时获得的相比增大。这就使得能用其重量比第一实施例中介绍的用于圆柱件的由铁球组成的减震装置减轻约15%的减震装置,获得等效的外切削效果。
图23展示用来取代球体的桶形体2。
在采用此实施例中的桶形体时,用于减震器本身柔性地适应圆柱件内表面的形状,减震器与圆柱件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其结果是,与采用球体时的情况相比,提高了单位重量减震作用。这就使得,与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介绍的铁球组成的减震装置相比,其重量减轻10%的减震装置能获得相等的效果。
图24展示一个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的弹性袋中的铁球之间封闭有粘性液体5的实例。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弹性袋中封闭有如硅油那样的粘性液体而增大减震效果。此外,被封装的实心体数也可以减少。这样,与第一实施例中介绍的减震装置相比,用重量减少约10-20%的减震装置能够获得相等的效果。
图25展示一个用插入模铸成形法将球2铸入一种树脂材料1中以取代弹性袋的实例。所选用的树脂材料有40-60的硬度,例如,该材料为上述的尿烷橡胶。在这种情形中,在弹性体被模铸成形时,多个实心体排成一行。其结果是,弹性体可以制成沿纵向均匀对称。这样有助于使包括将减震装置插入圆柱件的步骤在内的机加工工艺自动化。
图26展示一个在第一实例中采用的铁球被涂覆橡胶材料的实例。使橡胶那样的袋可以略去。
图28、29、30和31是展示上述情况下进行切削的效果。图28是一展示圆柱件与减震装置结合的表。图29是展示有或没有配置减震装置的情况下刀具每分钟转数与出现震颤状态的表,图30是展示圆柱件中放入减振器后的挠曲量的表,图31是展示重量补偿载荷F与挠曲量间的关系的表。
图32是展示用一种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视图,此设备用在加工圆柱件的方法中。在图32中展示用作此设备基座的床身1,及安装于床身1上的拱柱2。以后要介绍的切削工具以可旋转方式安装于柱2上。工作台支承座4安装在床身1上,工作台6在工作台支承座4上运动。滑块支承件8安装在图32中的工作台6左端。右支柱18安装在工作台6右端、
左支柱14安装在滑块支承件8上。左圆柱件夹持器120安装在左支柱4上,右圆柱件夹持器22安装在右支柱18上,圆柱件W由左圆柱件夹持器120和右圆柱件夹持器22以不可转动方式在其两端支承着。
拱柱2有轴承保持架2A,切削工具夹持器24(图7)的空心轴部分沿轴向夹持在其中。切削工具夹持器24的空心轴部分的内腔(未示出),可使待加工的圆柱件从其中穿过。工具夹持器24的工具夹持部分24A(图1)配置有夹持精加工刀具26的夹持部分和粗加工刀具28的夹持部分各一个,每种刀具均是借用安装机构(螺钉)安装的。
待加工成上述图象形成设备显影装置中用的显影套的圆柱件W由铜铝合金制作,其中纯铝含量不低于99.5%,并含有0.05到0.2%的铜。
或者,圆柱件W可有含有0.05-0.2%的铜,1.0-1.5%锰的铜-锰-铝合金,或含0.20-0.60%硅及0.45-0.90%镁的硅-镁-铝合金制作。
组成圆柱件的原材料通过挤压或拉拔而形成圆柱件,其外径12.15毫米、内径10.4毫米(壁厚0.8毫米)及总长200毫米。
图35展示一种左夹持器内部的机加工夹具减震装置。图36展示用作减震装置的一种橡胶圆柱件。
通过用橡胶材料如尿烷橡胶、硅橡胶制成圆柱体102而制成减震装置,许将之插入左夹持器12。在夹持器总长250毫米、外径减小部分直径30毫米时,橡胶圆柱体102的外径为22毫米,内径为7毫米,总长为140毫米。插入减震装置部分的内径为22毫米,总长160毫米。橡胶硬度在40-60时有效。
将防止由工件本身共振频率产生震颤振动的减震器插入待加工的圆柱件W内腔。如果工件自身柔性小,那么无需将减震装置插入待加工的圆柱件中部。插入圆柱件的减震器的结构展示于图35及36中。
圆柱件W穿过安装在拱柱2的轴承保持架2A中的工具夹持架24的内腔,如图32所示,其两端被左圆柱件夹持器20和右圆柱件夹持器22以不可旋转方式夹持着。
在圆柱件W被以此种方式安装之后,将工作台置于左或右端及工具夹持件24置于开始位置。然后由一与工具夹持架相连、没有示出的驱动机构(马达)使之转动。而且将用于驱动上述滑块的滑块驱动机构被调整到一种滑块送进量上。
在此实例中,机加工在以下条件进行:粗加工刀具切深0.06毫米,精加工刀具切深0.015毫米,工具夹持架转速3000-18000转/分。圆柱件送进量5-30毫米/秒(恒定为0.1毫米/转)。
图39和40展示在上述机加工条件下,圆柱件中在有、无减震装置两种情况时,进行机加工所取得的结果。更具体地说,图39、40展示在本发明将减震器插入左夹持器,及在夹持器如现有技术一样不使用减振器时,所得到的机加工结果。
虽然本发明可应用于现有的切削设备,但夹持架的总长及主轴穿过部分的外径由于受设备主轴轴向长度一类的设备制约而必须加以改进。在总长大但主轴穿过的部分外径小的情况下,夹持架的柔性值很大,因而趋向于产生震颤振动。在这些情况下,要求进行改进,将夹持器的柔性值降低。
图35和36展示了左夹持器120的一种改进型式及插入此夹持器内的减震装置的一改进型式。在图36中,将个或多个金属制成的环形实心体插入橡胶圆柱体102的内径部分中,用作减震装置。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增大减振器自身重量来提高减振器的衰减能力。在图35中,减震装置由具有减震性能的金属材料105如铅或铸铁制作。
对于柔性值大的、有出现震颤振动趋向,必须采用这种机构的情况中,这些改进型式是有效的,如在由于上述的减震器机构不能获得满意的减震性能时,例如在夹持器本身的尺寸尤其是外径小或总长大的情况。由于插入工件中的减振器重量可被最小化,机加工后的外直径的直线性非常好,也可获得高机械加工精度。
图37是展示也在圆柱件右夹持器122中采用震颤振动防止装置的、存一种机加工圆柱件方法中使用的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视图。
图38展示一专用机加工设备基本构件的视图,在此设备中,在圆柱件右夹持器122及圆柱件中也使用震颤振动防止装置。
图39是展示图32中的减震装置与圆柱件结合情况的表。此表展示工具回转速度、在配置和不配置减震装置时震颤振动产生情况与表面粗糙度间的互相关系。图40的表展示圆柱件中装入减震装置时的震颤振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圆柱件,并使机加工工具环绕圆柱件外周面回转来对圆柱件外周面机械加工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将多个不连续实心体插入圆柱件,进行加工,由此防止由于有回转机械加工刀具振动产生的震颤而引起的被机加工表面精度变差。
而且,多个不连续实心体可以做成球体,其直径比圆柱件内径要小些,由此而对圆柱件内表面施加一均布载荷,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至少多个实心体中的一部分有质量分配作用。这样就通过一种更好的减震效果,其结果是提高了圆柱件被机加工表面粗糙度。
此外,沿圆柱件轴向的不连续实心体轴向长度设计成圆柱件轴向长度的20-50%,由此而减少重量。
此外,长形袋的封闭端上配设一个孔,多个球体从长形袋的另一端开口装入袋中,此袋放置于待加工件的里面,而且机械加工是通过将圆柱件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着,并使一加工工具环绕圆柱件外周面转动来进行。这可以提高待加工圆柱件表面的精加工精度。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具,通过防止圆柱件外周面进行切削加工时产生振动来提高加工后的表面精度,工具通过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着圆柱件,并使加工工具环绕圆柱件外周面旋转来加工圆柱件外周面。
多个实心体包括金属球体和合成树脂球体的结合。这样就可能通过调整减振器重量来提供更好的使用性能。
此外,在圆柱件被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着,并使机加工工具如刀具环绕圆柱件外周面振动来加工圆柱件外表面,可以通过校正由圆柱件尺寸引起的圆柱件挠曲而导致在直线性方面的降低来提高圆柱件机加工精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以不可转动方式支承圆柱件,并使一机械加工工具环绕圆柱件外周面转动来对圆柱件外周面机加工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将减震器插入支承圆柱件的一夹持器内。这就使得在机械加工频率附近的一频率区域内产生的左夹持器特性频率处的柔性值的峰值降低。夹持器可以做成动态刚性的,因而也可防止由转动机加工刀具的振动而产生的震颤从而引起的机加工表面精度降低。而且在单独夹持器的减震效果不令人满意时,所采用的方法通常可同时包括将一减振器插入工件中。插入工件中的减振器的重量可以做得比现有技术方法中的小得多,在现有技术方法中,减振器仅仅插入工件中。这就可以减少工件的挠曲和变形。这就可以不需要配置如加压装置一类需要麻烦地调整的辅助结构,而且可以容易地得到直线性那样的形状精度。
此外,即使由于受使用了本发明的机加工设备的局限,就振动特性而论,夹持器的形状有不足之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弹性体及多个实心体用作插入的减振器或使用具有减震性能的金属实心体球作为插入的减振器,也可以获得等效于工述的减震效果。
由于许多极为明显不同的实施例可以不违背本发明所实质内容而做出。由此可以明白,本发明不局限于所附权利要求确定内容之外的特定实施例。

Claims (41)

1.一种圆柱件夹持器,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填充入圆柱件内腔中并沿轴向分布的多个不连续实心体,借助一弹性体插入,因而就可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体外径小于所述圆柱件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体制成近似算盘珠的形状,并带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实心体放入由所述弹性体构成的长形袋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实心体具有质量分配作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多个所述实心体插入到圆柱体内时,沿圆柱件轴线方向的上述实心体轴向长度设计为大约在所述圆柱件轴向长度的20%-50%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形袋的封闭端有一个孔,多个上述球体从所述长形袋的另一个开口端放入该长形袋中,放入后,在该长形袋的该开口装上一个塞子。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个球从另一个开口端装入所述长形袋中,之后,用一种包括硅油在内的粘性材料填充入所述长形袋中,然后在所述长形袋的该开口上装上一个塞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球是用具有预定硬度的预定树脂材料整体模铸而成。
10.一种圆柱件夹持器,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刚性球体或圆柱体的表面上,具有预定厚度的弹性层,以便所述刚性体可以沿着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单个插入,将所述刚性体充入该圆柱件内腔,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11.一种圆柱件夹持器,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并沿轴向列布的圆柱形弹性体插入到左右支承件中或两者之一中,支承件支承着该圆柱件的左右端,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12.一种圆柱件夹持器,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中并沿轴向列布的多个所述圆柱形实心体插入到左右支承件中或两者之一中,其中支承件支承着该圆柱件的左右端,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持器,还包括一种弹性体包围着插入在其中、并沿左右支承件的轴向分布的实心体。
14.一种配置有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填充入圆柱件内腔中并沿轴向分布的多个不连续实心体,借助一弹性体插入,因而就可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可进行高切削速度的机加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体是外径小于圆柱件内径的球。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体制成近似算盘珠的形状,并带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突起。
17.如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实心体放入由所述弹性体构成的长形袋中。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实心体具有质量分配作用。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将多个所述实心体插入到圆柱体内时,沿圆柱件轴线方向的上述实心体轴向长度设计为大约在所述圆柱件轴向长度的20%-50%的范围内。
20.如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形袋的封闭端有一个孔,多个上述球体从所述长形袋的另一个开口端放入该长形袋中,放入后,在该长形袋的该开口装上一个塞子。
21.如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将多个球从另一个开口端装入所述长形袋中,之后,用一种包括硅油在内的粘性材料填充入所述长形袋中,然后在所述长形袋的该开口上装上一个塞于。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球是用具有预定硬度的预定树脂材料整体模铸而成。
23.一种配置有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刚性球体或圆柱体的表面上,具有预定厚度的弹性层,以便所述刚性体可以沿着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单个插入,将所述刚性体充入该圆柱件内腔,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24.一种配置有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并沿轴向列布的圆柱形弹性体插入到左右支承件中或两者之一中,支承件支承着该圆柱件的左右端,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25.一种配置有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中并沿轴向列布的多个所述圆柱形实心体插入到左右支承件中或两者之一中,其中支承件支承着该圆柱件的左右端,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件夹持器还包括一种弹性体包围着插入在其中、并沿左右支承件的轴向分布的实心体。
27.一种采用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填充入圆柱件内腔中并沿轴向分布的多个不连续实心体,借助一弹性体插入,因而就可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可进行高切削速度的机加工。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体是外径小于圆柱件内径的球。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体制成近似算盘珠的形状,并带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突起。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实心体放入由所述弹性体构成的长形袋中。
31.如权利要求27至3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实心体具有质量分配作用。
32.如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多个所述实心体插入到圆柱体内时,沿圆柱件轴线方向的上述实心体轴向长度设计为大约在所述圆柱件轴向长度的20%-50%的范围内。
33.如权利要求27至3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形袋的封闭端有一个孔,多个上述球体从所述长形袋的另一个开口端放入该长形袋中,放入后,在该长形袋的该开口装上一个塞子。
34.如权利要求27至3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形袋的封闭端有一个孔,多个上述球体从所述长形袋的另一个开口端放入该长形袋中,放入后,在该长形袋的该开1装上一个塞子。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球是用具有预定硬度的预定树脂材料整体模铸而成。
36.一种采用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刚性球体或圆柱体的表面上,具有预定厚度的弹性层,以便所述刚性体可以沿着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单个插入,将所述刚性体充入该圆柱件内腔,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37.一种采用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并沿轴向列布的圆柱形弹性体插入到左右支承件中或两者之一中,支承件支承着该圆柱件的左右端,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38.一种采用圆柱件夹持器的机加工方法,它用来通过左、右夹持器将管状圆柱件左、右端以不可转动状态支承,而且切削刀具在环绕该圆柱件外周面旋转的同时沿该圆柱件的纵轴方向送进,由此切削该圆柱件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装入左右支承件中并沿轴向列布的多个所述圆柱形实心体插入到左右支承件中或两者之一中,其中支承件支承着该圆柱件的左右端,由此减少或消除在切削时产生的震颤振动。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件夹持器还包括一种弹性体包围着插入在其中、并沿左右支承件的轴向分布的实心体。
40.如权利要求37至39任一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沿所述圆柱件轴向移动的压力装置,在圆柱件外周面机加工位置附近施加一补偿挠曲的力,来进行切削加工。
41.如权利要求37至39任一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件是用图象成形设备的显影套。
CN97114841A 1996-06-25 1997-06-24 圆柱件夹持器、具有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其机加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0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4353/1996 1996-06-25
JP164353/96 1996-06-25
JP16435396 1996-06-25
JP130060/1997 1997-05-20
JP130060/97 1997-05-20
JP13006097A JP3368289B2 (ja) 1996-06-25 1997-05-20 円筒部材保持具と該円筒部材保持具を備えた加工装置及び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95A true CN1169895A (zh) 1998-01-14
CN1066083C CN1066083C (zh) 2001-05-23

Family

ID=26465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48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083C (zh) 1996-06-25 1997-06-24 圆柱件夹持器、具有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其机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898984A (zh)
JP (1) JP3368289B2 (zh)
CN (1) CN1066083C (zh)
FR (1) FR2750066B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8376A (zh) * 2011-11-21 2013-06-05 株式会社斗合 转向轴加工方法
CN105643367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固液气减振式高速螺旋进给的摩擦装置
CN107755720A (zh) * 2017-10-08 2018-03-06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削加工回转封闭区域中圆柱体的组合刀具及加工方法
CN113543912A (zh) * 2019-04-11 2021-10-22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机床及感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5415C (zh) * 2002-08-09 2008-09-03 佳能株式会社 圆筒部件的加工方法、圆筒部件的加工装置及圆筒部件
DE102005056216A1 (de) * 2005-11-25 2007-06-06 Elmar Unsleber Drechselmaschine mit Komplementärsteuerung
JP4779753B2 (ja) * 2006-03-29 2011-09-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部材用円筒管の製造方法と、該製造方法により作製された電子写真部材用円筒管を用いた電子写真部材、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044028A (ja) * 2006-08-11 2008-02-28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基体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5337364B2 (ja) * 2007-10-12 2013-11-06 株式会社スグロ鉄工 薄肉有底円筒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234772B2 (ja) * 2008-10-28 2013-07-10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の振動抑制方法及び装置
CN103056690B (zh) * 2012-08-08 2016-01-20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规格钢管端面加工快换工装
CN102837006B (zh) * 2012-09-04 2014-1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粘弹性材料在超精密车削悬臂类光学零件中的应用
US9950373B2 (en) 2012-12-21 2018-04-24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Coated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934474B (zh) * 2013-01-18 2016-04-13 昆山义成工具有限公司 长起子头剥皮机
JP6277073B2 (ja) * 2014-07-04 2018-02-07 株式会社シギヤ精機製作所 工作物のバランス測定方法、バランス修正加工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工作機械
CN104340651B (zh) * 2014-10-16 2017-01-11 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抛磨钳子曲面的自动送料及夹紧装置
CN105328210B (zh) * 2015-11-13 2019-02-19 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 一种合金杆坯剥皮装置
BE1026861B1 (de) * 2018-12-12 2020-07-1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Schneidteil und Dreh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897A (en) * 1884-08-19 Metal-turning lathe
US2656742A (en) * 1950-12-19 1953-10-27 Loyd Y Poole Boring bar
US2691921A (en) * 1951-10-05 1954-10-19 Gomerue Establishment Slant cut
US3207009A (en) * 1964-04-08 1965-09-21 Kennametal Inc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IT1227837B (it) * 1988-11-21 1991-05-08 Cucchi Giovanni & C Srl Alimentatore per barre.
DE4019283A1 (de) * 1990-06-16 1991-12-19 Kieserling & Albrecht Fuehrung zum spitzenlosen, radialen fuehren von axial bewegten staeben
JPH06198501A (ja) * 1993-01-06 1994-07-19 Mitsubishi Kasei Corp 筒状被切削材の切削加工方法
US5522689A (en) * 1993-02-19 1996-06-04 Pietro Cucchi S.P.A. Device with improved bar guide for loading bars in automatic lathes
JPH06328303A (ja) * 1993-03-23 1994-11-29 Canon Inc 円筒部材およびその製法
JPH06304803A (ja) * 1993-04-22 1994-11-01 Mitsubishi Kasei Corp 筒状被切削材の切削用防振材
DE4416773A1 (de) * 1994-05-10 1995-11-16 Mannesmann Ag Vorrichtung zum spanenden Oberflächenbearbeiten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8376A (zh) * 2011-11-21 2013-06-05 株式会社斗合 转向轴加工方法
CN105643367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固液气减振式高速螺旋进给的摩擦装置
CN105643367B (zh) * 2016-04-01 2018-06-0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固液气减振式高速螺旋进给的摩擦装置
CN107755720A (zh) * 2017-10-08 2018-03-06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削加工回转封闭区域中圆柱体的组合刀具及加工方法
CN107755720B (zh) * 2017-10-08 2019-04-19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削加工回转封闭区域中圆柱体的组合刀具及加工方法
CN113543912A (zh) * 2019-04-11 2021-10-22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机床及感测方法
CN113543912B (zh) * 2019-04-11 2023-12-26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机床及感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750066B1 (fr) 2001-02-23
JPH1071501A (ja) 1998-03-17
CN1066083C (zh) 2001-05-23
US5898984A (en) 1999-05-04
FR2750066A1 (fr) 1997-12-26
JP3368289B2 (ja) 200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83C (zh) 圆柱件夹持器、具有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其机加工方法
CN1061282C (zh) 加工齿轮外形的设备和方法
CN1335799A (zh) 抛光的设备和方法
CN1638057A (zh) 具有独立限位环和多区域压力控制结构的气动隔膜式抛光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1053069A (zh) 抛光设备
CN1283426C (zh) 机器人的控制装置
CN1721136A (zh) 滚光工具
CN1101009C (zh) 用于成像装置的显影套筒或显影鼓的加工方法
CN1173809C (zh) 无主轴切削方式的旋板机中单层板切削方法以及该旋板机
CN1782459A (zh) 旋转阻尼器
CN100340782C (zh) 滚动轴承和直接驱动电动机
CN1958227A (zh) 特别用于加工光学工件的车床的快速工具结构
CN1898476A (zh) 动压流体轴承
CN1626848A (zh) 扭转振动缓冲器
CN1526359A (zh) 磁共振成象系统
CN102099151A (zh) 机床调节方法以及机床
CN101068643A (zh) 坯料把持装置,坯料导向装置及自动车床
CN1058666C (zh) 圆珠笔尖及其生产方法
CN1626865A (zh) 径向回转接头
CN1277654C (zh) 研磨设备和研磨方法
CN1878965A (zh) 流体动力轴承单元
CN1206091C (zh) 弹性圆筒体的制造方法、弹性辊的制造方法、弹性圆筒体及弹性辊
CN1072089C (zh) 研磨/抛光方法,研磨/抛光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513934A (zh) 研磨液组合物
CN1647896A (zh) 工件保持虎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KANOU HIROSHI; KOBAYASHI SHUNBO; SHOUFU YAMAGUCH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KANOU HIROSHI; KOBAYASHI SHUNBO; SHOUFU YAMAGUCHI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Inventor after: Chiba Bosch

Inventor after: Kobayashi Junhaku

Inventor after: Toshio Yamaguchi

Inventor after: Jin Chengche

Inventor before: Senba Hiroshi

Inventor before: Kobayashi Junhaku

Inventor before: Toshio Yamaguchi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NON CHEM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Canon K. K.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Canon K. K.

Patentee before: Canon Chemic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