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4374A - 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4374A
CN116964374A CN202180095483.6A CN202180095483A CN116964374A CN 116964374 A CN116964374 A CN 116964374A CN 202180095483 A CN202180095483 A CN 202180095483A CN 116964374 A CN116964374 A CN 116964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heat
electrode
heat dissipa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4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井徹
矢部雄亮
石川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64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4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4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 H01L33/647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the element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 A61B1/0000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control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5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for the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3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wavelengt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4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with illumination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55Control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69Endoscope light sources at proximal end of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84Endoscope light sources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05B45/28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using temperature feedbac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光源装置具备:第一光源部,其具有被施加电流的第一电极、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电流而发光的第一发光部、以及放出在所述第一发光部中产生的热的第一散热区域;第二光源部,其具有被施加电流的第二电极、通过对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电流而以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不同的波长发光的第二发光部、以及放出在所述第二发光部中产生的热的第二散热区域;以及散热部,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及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热连接。由此,提供一种能够使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和绝缘型的光源部的光源装置小型化的光源装置。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医疗工作者在内窥镜观察中的负担,谋求使构成内窥镜观察系统的各装置小型化。在内窥镜系统中存在能够切换使用白色光的WLI(White Light Imaging:白色光成像)、使用蓝色和绿色的窄带光的NBI(Narrow Band Imaging:窄带成像)、使用2种红色的窄带光和绿色的照明光的RDI(Red Dichromatic Imaging:红色二色成像)等观察模式的系统。这种内窥镜观察系统中包括的光源装置具有产生波长互不相同的光的多个光源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引用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将多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板以使光源装置小型化的技术。在使用将电极与放出在发光部中产生的热的散热部绝缘的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等绝缘型的光源部的情况下,即使将多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各光源部的电极也相互绝缘,因此能够个别地控制各光源部的光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365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4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使用没有将电极与散热部绝缘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非绝缘型的光源部的情况下,如果将多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则各光源部的电极没有相互绝缘,因此无法个别地控制各光源部的光量。因此,在使用非绝缘型的光源部的情况下,需要对每个散热部各安装1个发光部,无法对1个散热部安装多个发光部以使光源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的光源装置小型化的光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具备:第一光源部,其具有被施加电流的第一电极、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电流而发光的第一发光部、以及放出在所述第一发光部中产生的热的第一散热区域;第二光源部,其具有被施加电流的第二电极、通过对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电流而以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不同的波长发光的第二发光部、以及放出在所述第二发光部中产生的热的第二散热区域;以及散热部,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及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热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还具备光源控制部,该光源控制部独立地控制对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电流和对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电流。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所述第二光源部是LD、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电绝缘的LED、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电连接且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与所述散热部之间的绝缘部的LED。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所述散热部具有基于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所述散热部具有基于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的热导率设定的表面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能够使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的光源装置小型化的光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内窥镜观察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散热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光源装置的调光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各光源部的发热量的图。
图6是示出模式A的发热量的图。
图7是示出模式B的发热量的图。
图8是示出模式C的发热量的图。
图9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发热量的图。
图10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发热量的图。
图11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有的光源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各光源部的容许热阻的图。
图14是示出各光源部的热导率的图。
图15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热导率的图。
图16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热导率的图。
图17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
图18是示出包括变形例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内窥镜观察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在模式A下使3个光源的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的发热量之和的图。
图20是示出在模式B下使3个光源的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的发热量之和的图。
图21是示出在模式C下使3个光源的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的发热量之和的图。
图22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发热量的图。
图23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发热量的图。
图24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
图25是示出包括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内窥镜观察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6是示出用于使每组2个的2组光源部的散热部共用化的图案的图。
图27是示出在模式A下各图案的发热量之和的图。
图28是示出在模式B下各图案的发热量之和的图。
图29是示出在模式C下各图案的发热量之和的图。
图30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发热量的图。
图31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发热量的图。
图32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波长互不相同的5个光源的光源装置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一般能够适用于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的光源装置。
另外,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对应的要素适当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要素的尺寸关系、各要素的比率等有时与现实不同。附图相互之间有时也包含尺寸关系、比率互不相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包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内窥镜观察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观察系统1具备内窥镜观察装置10和内窥镜20。
内窥镜观察装置10具备光源装置100、图像处理装置200以及操作面板装置300。内窥镜观察装置10是能够进行基于WLI、NBI以及RDI等多种观察模式的观察的内窥镜观察装置,其中,该WLI是照射普通的白色光来进行观察的模式,该NBI是照射蓝色和绿色的窄带光来观察血管的模式,该RDI是照射2种红色的窄带光和绿色的照明光来观察血管深处的粘膜等的模式。
光源装置100具备琥铂色(Amber)(以下记载为“Am”)LD 101、紫色(Violet)(以下记载为“V”)LED 102、绿色(Green)(以下记载为“G”)LD 103、蓝色(Blue)(以下记载为“B”)LED 104、红色(Red)(以下记载为“R”)LED 105、光传感器106~110、旋转滤光片111、透镜112。光源控制部113、控制部114以及存储部115。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AmLD 101~RLED 105分别具备:被施加电流的电极1011~1051、通过对电极1011~1051施加的电流来以互不相同的波长发光的发光部1012~1052、以及放出在发光部1012~1052产生的热的散热区域1013~1053。另外,光源装置100具备送风部116、透镜1014~1054以及分色镜1015~1055。
作为第一光源的VLED 102、BLED 104以及RLED 105例如是LED。在普通的LED中,电极与散热区域没有电绝缘,因此在VLED 102中,电极1021与散热区域1023电连接。同样地,在BLED 104中,电极1041与散热区域1043电连接。同样地,在RLED 105中,电极1051与散热区域1053电连接。
作为第二光源的AmLD 101和GLD 103例如是LD。在普通的LD中,电极与散热区域电绝缘,因此在AmLD 101中,电极1011与散热区域1013电绝缘。同样地,在GLD 103中,电极1031与散热区域1033电绝缘。但是,AmLD 101和GLD 103只要是电极与散热区域电绝缘的光源即可,也可以是电极与散热区域电绝缘的LED、或者电极与散热区域电连接且具有位于散热区域与散热部之间的绝缘部的LED。绝缘部例如由良好地导热的绝缘性的材料即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热界面材料)形成。
AmLD 101和VLED 102安装于散热部120。换言之,AmLD 101和VLED 102以共用的方式使用了1个散热部120。而且,由于VLED 102的电极1021与散热区域1023电连接,因此电极1021与散热部120电连接,由于AmLD 101的电极1011与散热区域1013电绝缘,因此电极1011与散热部120电绝缘。因而,电极1011与电极1021相互电绝缘,因此通过控制对电极1011和电极1021施加的电流,能够个别地控制AmLD 101和VLED 102的光量。
另外,GLD 103安装于散热部121。BLED 104安装于散热部122。RLED 105安装于散热部123。如上所述,电极1011~1051相互电绝缘,因此能够个别地控制AmLD 101~RLED105的光量。此外,GLD 103~RLED 105分别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121~123,因此电极与散热区域也可以没有电绝缘,但也可以电绝缘。
透镜1014~1054将由AmLD 101~RLED 105分别射出的光会聚而成为大致平行光。
分色镜1015~1055使由AmLD 101~RLED 105分别射出的波长范围的光反射,并使其它波长范围的光透过。
返回到图1,光传感器106~110分别测定由AmLD 101~RLED 105射出的光的强度,并将测定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14。
关于旋转滤光片111,在控制部114的控制下,根据观察模式在光路上配置用于去除不需要的光的滤光片。
透镜112将由AmLD 101~RLED 105射出的光耦合于光导件22。
光源控制部113通过分别独立地控制对电极1011~1051施加的电流来控制由AmLD101~RLED 105射出的光量。
控制部114统一控制光源装置100。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通用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用于执行特定功能的各种运算电路等专用处理器来构成控制部114。
存储部115存储用于使光源装置100动作的各种程序。另外,存储部115还能够将各种程序记录到硬盘、闪存、CD-ROM、DVD-ROM、软盘等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以使其广泛流通。此外,上述各种程序也能够通过经由通信网络下载来获取。这里所说的通信网络例如由现有的公共线路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实现,与有线、无线无关。
具有以上结构的存储部115是使用预先安装有各种程序等的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存储各处理的运算参数或数据等的RAM、硬盘等来实现的。
送风部116(参照图2)例如是由于被施加的电流而马达使叶片旋转的风扇,通过沿箭头Ar送风来对散热部120~123进行冷却。
散热部120~123由铜或铝等良好地传导电和热的材料形成。散热部120与散热区域1013及1023热连接。另外,散热部120具有基于AmLD 101和VLED 102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同样地,散热部121~123与散热区域1033~1053分别热连接。另外,散热部121~123分别具有基于GLD 103~RLED 105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
图3是图2所示的散热部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散热部120具有:接合部1201,其与散热区域1013及散热区域1023接合;以及散热片1202,其形成为板状以使表面积增大。同样地,散热部121~123具有:接合部,其分别与散热区域1033~1053接合;以及散热片,其形成板状以使表面积增大。散热部120~123被配置为散热片与图2的箭头Ar平行。
图像处理装置200从内窥镜20接收摄像部24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及镜体ID,并对图像数据实施与镜体ID相应的各种信号处理。
操作面板装置300例如包括触摸面板、操作开关等,用于接受用户的操作输入。通过操作面板装置300所接受的操作输入而产生的信号被输出到控制部114。另外,在操作面板装置300中能够显示光源装置100的当前的设定值等。
内窥镜20具备:插入部21,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光导件22,其将光源装置100所射出的光引导至插入部21的前端;透镜23,其使光导件22所引导的光向被检体内照射;摄像部24,其拍摄被检体内的图像;镜体ID发送部25,其向图像处理装置200发送镜体ID;以及连接器26,其连接于内窥镜观察装置10。
摄像部24具有:光学系统,其使在被检体内反射的光会聚;以及摄像元件,其接收光学系统所会聚的光,并将其光电转换为电信号来实施信号处理。摄像元件是使用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来实现的。
接着,对光源装置100所执行的调光控制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光源装置的调光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首先,光源装置100从内窥镜20获取包含镜体ID的镜体信息(步骤S1)。
接着,控制部114从存储部115获取与镜体ID相应的明亮度控制信息(步骤S2)。然后,光源控制部113在控制部114的控制下对AmLD 101~RLED 105分别施加与明亮度控制信息相应的电流。
之后,控制部114获取光传感器106~110的输出(步骤S3)。
并且,控制部114从存储部115读出与预先从AmLD 101~RLED 105选择出的基准光源有关的控制值(步骤S4)。
然后,控制部114计算基准光源以外的其它光源的控制值(步骤S5)。
控制部114生成包含所计算出的各光源的控制值的调光信息(步骤S6)。
然后,光源控制部113在控制部114的控制下对AmLD 101~RLED 105分别施加与调光信息相应的电流来驱动AmLD 101~RLED 105(步骤S7)。
接着,对使散热部共用化的效果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各光源部的发热量的图。在以后的图中,适当对非绝缘型的光源部(AmLD 101和GLD 103)施加规定的阴影。如图5所示,在进行WLI观察的模式A、进行NBI观察的模式B、进行RDI观察的模式C的情况下,由于AmLD101~RLED 105分别射出的光量不同,因此发热量不同。例如,VLED 102的发热量在模式A下为5W,在模式B下为30W,在模式C下为0W。以即使在发热量最高的模式下也能够散热的方式来选择散热部,因此,在如现有技术的结构那样AmLD 101~RLED 105分别安装于单独的散热部的情况下,需要能够分别放出30W、10W、70W、25W、30W的热的散热部,需要能够放出共计165W的热的散热部。
图6是示出模式A的发热量的图。在图6中记载了将沿纵向列出的光源部和沿横向列出的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合计发热量。例如,在将VLED 102和GLD 1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A的VLED 102的发热量5W和模式A的GLD 103的发热量1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15W。
图7是示出模式B的发热量的图。在图7中,与图6同样地记载了将沿纵向列出的光源部和沿横向列出的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合计发热量。例如,在将VLED 102和GLD 1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A的VLED 102的发热量30W和模式A的GLD 103的发热量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30W。
图8是示出模式C的发热量的图。在图8中,与图6同样地记载了将沿纵向列出的光源部和沿横向列出的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合计发热量。例如,在将VLED 102和GLD 1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A的VLED 102的发热量0W和模式A的GLD 103的发热量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0W。
图9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发热量的图。即,在图9中记载了图6~图8所示的值的最大值。例如,在将VLED 102和GLD 1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模式A的发热量是15W(参照图6),模式B的发热量是30W(参照图7),模式C的发热量是0W(参照图8),因此最大发热量为30W。
图10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发热量的图。即,在图10中记载了在图5的最下面的行示出的发热量之和。例如,在将VLED 102和GLD 103分别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VLED 102的发热量30W和GLD 103的发热量1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40W。
图11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在图11中记载了从图9的值减去图10的值而得到的值。其中,对于在图11中施加了斜线的阴影的组合,如果将2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则各光源部的电极成为没有相互绝缘的状态,因此无法个别地控制发光部的光量。因而,在要个别地控制发光部的光量的情况下,对于在图11中施加了斜线的阴影的组合,无法将2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
对于图11的未施加阴影的组合,在将绝对值为最大的VLED 102和AmLD 101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根据图9可知只要安装于能够放出发热量为30W的光源的热的散热部120即可。与此相对地,在现有技术中,根据图10可知,由于将VLED 102和AmLD 101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而需要能够放出发热量为55W的光源的热的散热部。因而,在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VLED 102和AmLD 101安装于1个散热部120的情况下,能够设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小25W的散热部120。由于散热部120具有基于AmLD 101和VLED 102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使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VLED 102)的光源装置100小型化。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基于光源部的发热量设定了散热部的表面积,但也可以基于各光源部的热导率来设定散热部的表面积。实施方式2的结构与图1、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有的光源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存在光源A和光源B这两种光源,作为一例,假设发热量Q分别是60W、50W。以各光源所容许的温度为基准来设定冷却目标温度Tj,分别是130℃、90℃。在各光源部的周围环境温度Ta是40℃的情况下,容许上升温度ΔT=Tj-Ta分别是90℃、50℃。而且,容许热阻Rth=ΔT/Q分别为1.5℃/W以下、1.0℃/W以下即可。并且,热导率Cth=1/Rth(W/℃)比0.67、1.0大即可。热导率小的光源A的散热部的尺寸可以小,但热导率大的光源B需要增大散热部的尺寸。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有时优选使发热量Q小的光源B的散热部比发热量Q大的光源A大。另外,一般来说送风部116的下游侧(图2的箭头Ar的前端侧)容易成为高温,因此也可以以越靠下游侧则使计算热导率时的周围环境温度Ta越高的方式进行计算。
图13是示出各光源部的容许热阻的图。图13示出在VLED 102、BLED 104以及GLD103对应于冷却目标温度Tj=130℃的光源A、AmLD 101和RLED 105对应于冷却目标温度Tj=90℃的光源B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各发热量下的容许热阻Rth。例如,模式A的VLED 102的发热量是5W(参照图5),因此容许热阻Rth=ΔT/Q=90/5=18.0。
图14是示出各光源部的热导率的图。图14示出根据图13所示的容许热阻Rth计算出的热导率Cth。例如,由于模式A的VLED 102的容许热阻Rth是18.0(参照图13),因此热导率Cth=1/Rth=1/18=0.055≈0.06。另外,在现有技术的将AmLD 101~RLED 105分别安装于单独的散热部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各光源部需要能够放出所有模式中的热导率Cth最大的模式的热,因此选择热导率Cth最大的模式的值,VLED 102需要热导率Cth=0.33的散热部,BLED104需要热导率Cth=0.11的散热部,GLD 103需要热导率Cth=0.78的散热部,AmLD 101需要热导率Cth=0.50的散热部,RLED 105需要热导率Cth=0.60的散热部。
图15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热导率的图。在图15中记载了将沿纵向列出的光源部和沿横向列出的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的相对于合计发热量的热导率Cth。例如,在将VLED 102和GLD 1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图9中记载的发热量30W是模式A~C的最大发热量。为了放出该最大发热量30W,容许热阻Rth=ΔT/Q=90/30=3.0,热导率Cth=1/Rth=1/3=0.33。
图16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热导率的图。图16能够用图1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之和来表示。例如,VLED 102和GLD 103的热导率Cth之和通过将0.33与0.11相加而为0.44。
图17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在图17中记载了从图16的值减去图15的值而得到的值。其中,对于在图17中施加了斜线的阴影的组合,如果将2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则各光源部的电极成为没有相互绝缘的状态,因此无法个别地控制发光部的光量。因而,在要个别地控制发光部的光量的情况下,对于在图17中施加了斜线的阴影的组合,无法将2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
对于图17的未施加阴影的组合,在将绝对值为最大的VLED 102和AmLD 101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根据图15可知只要安装于热导率Cth为0.56的散热部120即可。与此相对地,在现有技术中,根据图16可知,由于将VLED 102和AmLD 101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而需要热导率Cth为0.83的散热部。因而,在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VLED 102和AmLD 101安装于1个散热部120的情况下,能够设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热导率Cth小0.28的散热部120。由于散热部120具有基于AmLD 101和VLED 102的热导率Cth设定的表面积,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使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VLED 102)的光源装置100小型化。
(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将VLED 102和AmLD 101安装于1个散热部120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1个散热部安装3个以上的光源部。图18是示出包括变形例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内窥镜观察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光源装置500具备VLD 501、绝缘型GLED 502、RLED 503、BLED 504以及AmLD 505。
VLD 501~AmLD 505分别具备:被施加电流的电极5011~5051、通过对电极5011~5051施加的电流而以互不相同的波长发光的发光部5012~5052、以及放出在发光部5012~5052中产生的热的散热区域5013~5053。另外,光源装置500具备透镜5014~5054和分色镜5015~5055。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作为第一光源的RLED 503和BLED 504例如是LED。在RLED 503中,电极5031与散热区域5033电连接。同样地,在BLED 504中,电极5041与散热区域5043电连接。
作为第二光源的VLD 501和AmLD 505例如是LD。作为第二光源的绝缘型GLED 502是电极与散热区域电绝缘的绝缘型LED。在VLD 501中,电极5011与散热区域5013电绝缘。同样地,在绝缘型GLED 502中,电极5021与散热区域5023电绝缘。同样地,在AmLD 505中,电极5051与散热区域5053电绝缘。
VLD 501、绝缘型GLED 502以及RLED 503安装于散热部520。换言之,VLD 501、绝缘型GLED 502以及RLED 503以共用的方式使用了1个散热部520。而且,由于VLD 501的电极5011与散热区域5013电绝缘,因此电极5011与散热部520电绝缘,由于绝缘型GLED 502的电极5021与散热区域5023电绝缘,因此电极5021与散热部520电绝缘,由于RLED 503的电极5031与散热区域5033电连接,因此电极5031与散热部520电连接。因而,电极5011、电极5021以及电极5031相互电绝缘,因此通过控制对电极5011、电极5021以及电极5031施加的电流,能够个别地控制VLD 501、绝缘型GLED 502以及RLED 503的光量。
另外,BLED 504安装于散热部521。AmLD 505安装于散热部522。如上所述,由于电极5011~5051相互电绝缘,因此能够个别地控制VLD 501~AmLD 505的光量。此外,由于BLED 504、AmLD 505分别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521、522,因此电极与散热区域既可以没有电绝缘,也可以电绝缘。
另外,散热部520与VLD 501的散热区域5013、绝缘型GLED 502的散热区域5023及RLED 503的散热区域5033热连接。同样地,散热部521、522分别与散热区域5043、5053热连接。
透镜5014~5054使由VLD 501~AmLD 505分别射出的光会聚而成为大致平行光。
分色镜5015~5055使由VLD 501~AmLD 505分别射出的波长范围的光反射,并使其它波长范围的光透过。
接着,对使散热部共用化的效果进行说明。图19是示出在模式A下使3个光源的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的发热量之和的图。在图19中记载了在模式A下将3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的所有图案的合计发热量。例如,在将VLD 501、BLED 504以及绝缘型GLED 502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A的VLD 501的发热量5W、模式A的BLED 504的发热量10W以及模式A的绝缘型GLED 502的发热量6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75W。
图20是示出在模式B下使3个光源的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的发热量之和的图。在图20中,与图19同样地记载了在模式B下将3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的所有图案的合计发热量。例如,在将VLD 501、BLED 504以及绝缘型GLED 502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B的VLD 501的发热量30W、模式B的BLED 504的发热量0W以及模式B的绝缘型GLED 502的发热量7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100W。
图21是示出在模式C下使3个光源的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的发热量之和的图。在图21中,与图19同样地记载了在模式C下将3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的所有图案的合计发热量。例如,在将VLD 501、BLED 504以及绝缘型GLED 502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C的VLD 501的发热量0W、模式C的BLED 504的发热量0W以及模式C的绝缘型GLED 502的发热量1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10W。
图22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发热量的图。即,在图22中记载了图19~图21所示的值的最大值。例如,在将VLD 501、BLED 504以及绝缘型GLED 502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模式A的发热量是75W(参照图19),模式B的发热量是100W(参照图20),模式C的发热量是10W(参照图21),因此最大发热量为100W。
图23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发热量的图。即,在图23中记载了图5的最下面的行示出的发热量之和。例如,在将VLD 501、BLED 504以及绝缘型GLED502分别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VLD 501的发热量30W、BLED 504的发热量10W以及绝缘型GLED 502的发热量7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110W。
图24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在图24中记载了从图22的值减去图23的值而得到的值。其中,对于在图24中施加了斜线的阴影的组合,如果将3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则各光源部的电极成为没有相互绝缘的状态,因此无法个别地控制发光部的光量。因而,在要个别地控制发光部的光量的情况下,对于在图24中施加了斜线的阴影的组合,无法将3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
对于图24的未施加阴影的组合,在将绝对值为最大的VLD 501、绝缘型GLED 502以及RLED 5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根据图22可知只要安装于能够放出发热量为100W的光源的热的散热部520即可。与此相对地,在现有技术中,根据图23可知,由于将VLD 501、绝缘型GLED 502以及RLED 503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而需要能够放出发热量为130W的光源的热的散热部。因而,在如变形例1那样将VLD 501、绝缘型GLED 502以及RLED 503安装于1个散热部520的情况下,能够设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小30W的散热部520。由于散热部520具有基于VLD 501、绝缘型GLED 502以及RLED 503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因此根据变形例1,能够使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RLED 503)的光源装置500小型化。
(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将2个光源部安装于1个散热部120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多个光源部安装于多个散热部。图25是示出包括变形例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内窥镜观察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5所示,光源装置600具备VLD 601、AmLED 602、BLD 603、GLED 604以及RLED 605。
VLD 601~RLED 605分别具备:被施加电流的电极6011~6051、通过对电极6011~6051施加的电流而以互不相同的波长发光的发光部6012~6052、以及放出在发光部6012~6052中产生的热的散热区域6013~6053。另外,光源装置600具备透镜6014~6054和分色镜6015~6055。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作为第一光源的AmLED 602、作为第一光源的GLED 604以及RLED 605例如是LED。在AmLED 602中,电极6021与散热区域6023电连接。同样地,在GLED 604中,电极6041与散热区域6043电连接。同样地,在RLED 605中,电极6051与散热区域6053电连接。
作为第二光源的VLD 601和作为第二光源的BLD 603例如是LD。在VLD 601中,电极6011与散热区域6013电绝缘。同样地,在BLD 603中,电极6031与散热区域6033电绝缘。
VLD 601和AmLED 602安装于散热部620。换言之,VLD 601和AmLED 602以共用的方式使用了1个散热部620。而且,由于VLD 601的电极6011与散热区域6013电绝缘,因此电极6011与散热部620电绝缘,由于AmLED 602的电极6021与散热区域6023电连接,因此电极6021与散热部620电绝缘。因而,电极6011与电极6021相互电绝缘,因此通过控制对电极6011和电极6021施加的电流,能够个别地控制VLD 601和AmLED 602的光量。
BLD 603和GLED 604安装于散热部621。换言之,BLD 603和GLED 604以共用的方式使用了1个散热部621。而且,由于BLD 603的电极6031与散热区域6033电绝缘,因此电极6031与散热部621电绝缘,由于GLED 604的电极6041与散热区域6043电连接,因此电极6041与散热部621电绝缘。因而,电极6031与电极6041相互电绝缘,因此通过控制对电极6031和电极6041施加的电流,能够个别地控制BLD 603和GLED 604的光量。
另外,RLED 605安装于散热部622。如上所述,电极6011~6051相互电绝缘,因此能够个别地控制VLD 601~RLED 605的光量。此外,由于RLED 605独立地安装于散热部622,因此电极与散热区域既可以没有电绝缘,也可以电绝缘。
另外,散热部620与VLD 601的散热区域6013及AmLED 602的散热区域6023热连接。同样地,散热部620与BLD 603的散热区域6033及GLED 604的散热区域6043热连接。散热部622与散热区域6053热连接。
透镜6014~6054使由VLD 601~RLED 605分别射出的光会聚而成为大致平行光。
分色镜6015~6055使由VLD 601~RLED 605分别射出的波长范围的光反射,并使其它波长范围的光透过。
接着,对使散热部共用化的效果进行说明。图26是示出用于使每组2个的2组光源部的散热部共用化的图案的图。在图26中,双重圆的对和黑圆的对分别表示共用散热部的对,能够想出共计21种图案。
图27是示出在模式A下各图案的发热量之和的图。在图27中记载了在模式A下如图26的各图案那样使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共用A(对应于图26的双重圆)、共用B(对应于图26的黑圆)以及单独地安装于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各发热量。例如,在将VLD 601和BLD 6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A的VLD 601的发热量5W和模式A的BLD 603的发热量10W相加,共用A的发热量为15W。在将GLED 604和AmLED 602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A的GLED 604的发热量60W和模式A的AmLED 602的发热量25W相加,共用B的发热量为85W。单独的RLED 605的发热量是30W。
图28是示出在模式B下各图案的发热量之和的图。在图28中记载了在模式B下如图26的各图案那样使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共用A、共用B以及单独地安装于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各发热量。例如,在将VLD 601和BLD 6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B的VLD 601的发热量30W和模式B的BLD 603的发热量0W相加,共用A的发热量为30W。在将GLED 604和AmLED 602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B的GLED 604的发热量70W和模式B的AmLED 602的发热量0W相加,共用B的发热量为70W。单独的RLED 605的发热量是0W。
图29是示出在模式C下各图案的发热量之和的图。在图29中记载了在模式C下如图26的各图案那样使散热部共用化的情况下,共用A、共用B以及单独地安装于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各发热量。例如,在将VLD 601和BLD 603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C的VLD 601的发热量0W和模式C的BLD 603的发热量0W相加,共用A的发热量为0W。在将GLED 604和AmLED 602安装于1个散热部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模式C的GLED 604的发热量10W和模式C的AmLED 602的发热量10W相加,共用B的发热量为20W。单独的RLED 605的发热量是5W。
图30是示出所有模式的最大发热量的图。即,在图30中记载了图27~图29所示的值的最大值。例如,对于图案No.1,在共用A的情况下,模式A的发热量是15W(参照图27),模式B的发热量是30W(参照图28),模式C的发热量是0W(参照图29),因此最大发热量为30W。同样地,对于图案No.1,对于图案No.1,在共用B的情况下,模式A的发热量是85W(参照图27),模式B的发热量是70W(参照图28),模式C的发热量是20W(参照图29),因此最大发热量为85W。另外,对于图案No.1,在单独的情况下,模式A的发热量是30W(参照图27),模式B的发热量是0W(参照图28),模式C的发热量是5W(参照图29),因此最大发热量为30W。
图31是示出各光源部独立地具有散热部的情况下的发热量的图。即,在图31中记载了图5的最下面的行示出的发热量之和。例如,对于图案No.1,在共用A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VLD 601的发热量30W和BLD 603的发热量10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40W。同样地,对于图案No.1,在共用B的情况下,将图5中记载的GLED 604的发热量70W和AmLED 602的发热量25W相加,合计发热量为95W。另外,对于图案No.1,单独的RLED 605的发热量是30W。
图32是示出由散热部的共用化产生的效果的图。在图32中记载了从图30的值减去图31的值而得到的值。对于图32的图案,在绝对值为最大的35的No.7、9、10、12、13、14的情况下,能够设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小35W的散热部。由于散热部620具有基于VLD 601和AmLED 602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散热部621具有基于BLD 603和GLED 604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因此,根据变形例2,能够使包括非绝缘型的光源部(VLD 601、BLD 603)的光源装置600小型化。
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进一步的效果和变形例。因此,本发明的更广泛的方式不限定于如以上那样示出并描述的特定的细节及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而,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定义的发明的整体构思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窥镜观察系统;10:内窥镜观察装置;20:内窥镜;21:插入部;22:光导件;23、112、1014、1024、1034、1044、1054、5014、5024、5034、5044、5054、6014、6024、6034、6044、6054:透镜;24:摄像部;25:镜体ID发送部;26:连接器;100、500、600:光源装置;101、505:AmLD;102:VLED;103:GLD;104、504:BLED;105、503、605:RLED;106、107、108、109、110:光传感器;111:旋转滤光片;113:光源控制部;114:控制部;115:存储部;116:送风部;120、121、122、123、520、521、522、620、621、622:散热部;501、601:VLD;502:绝缘型GLED;602:AmLED;603:BLD;604:GLED;1011、1021、1031、1041、1051、5011、5021、5031、5041、5051、6011、6021、6031、6041、6051:电极;1012、1022、1032、1042、1052、5012、5022、5032、5042、5052、6012、6022、6032、6042、6052:发光部;1013、1023、1033、1043、1053、5013、5023、5033、5043、5053、6013、6023、6033、6043、6053:散热区域;1015、1025、1035、1045、1055、5015、5025、5035、5045、5055、6015、6025、6035、6045、6055:分色镜;1201:接合部;1202:散热片;200:图像处理装置;300:操作面板装置。

Claims (5)

1.一种光源装置,具备:
第一光源部,其具有被施加电流的第一电极、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电流而发光的第一发光部、以及放出在所述第一发光部中产生的热的第一散热区域;
第二光源部,其具有被施加电流的第二电极、通过对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电流而以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不同的波长发光的第二发光部、以及放出在所述第二发光部中产生的热的第二散热区域;以及
散热部,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及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还具备光源控制部,所述光源控制部独立地控制对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电流和对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光源部是激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电绝缘的发光二极管、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电连接且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区域与所述散热部之间的绝缘部的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部具有基于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的发热量设定的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部具有基于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的热导率设定的表面积。
CN202180095483.6A 2021-03-12 2021-03-12 光源装置 Pending CN1169643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0225 WO2022190390A1 (ja) 2021-03-12 2021-03-12 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4374A true CN116964374A (zh) 2023-10-27

Family

ID=83227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483.6A Pending CN116964374A (zh) 2021-03-12 2021-03-12 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20631A1 (zh)
CN (1) CN116964374A (zh)
WO (1) WO202219039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2782B2 (ja) * 2012-06-08 2017-04-12 Idec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KR102162437B1 (ko) * 2014-05-15 2020-10-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20631A1 (en) 2023-12-28
WO2022190390A1 (ja)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54013A1 (en) Projection LED cooling
US8513866B2 (en) Semiconductor lamp
JP2013008950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15064470A1 (ja) 内視鏡装置
JPH11267099A (ja) 内視鏡
WO2011087801A1 (en) Endoscope with different color light sources
JP6329708B2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2005279255A (ja) 照明装置、フィルタ装置、画像表示装置
EP2683981A1 (en) Full spectrum led illuminator
TW201137499A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US9726362B2 (en) LED heater system and method
JP2010272472A (ja) Led照明装置
BR112014027944B1 (pt) Método para gerar um feixe de infravermelho para iluminar uma cena a ser imageada e aparelho para iluminar uma cena a ser imageada com radiação infravermelha
JP2003100110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電球形ledランプ
TW201107658A (en) Cooling system for modular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ing fitting
CN116964374A (zh) 光源装置
JP2001043728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装置
JP2002102164A (ja) 電子内視鏡用プロセッサ及び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5540732B2 (ja) 光源装置、投影装置及び投影方法
JP2007229262A (ja) 内視鏡装置
JP4531480B2 (ja) 内視鏡光源用冷却装置
CN112534187B (zh) 照明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JP6141544B2 (ja) 冷却装置及び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CN113331773A (zh) 用于内窥镜窄带成像的复合多光谱照明系统
JP2010271556A (ja) 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