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9512A - 组织夹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织夹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9512A
CN116919512A CN202310973921.5A CN202310973921A CN116919512A CN 116919512 A CN116919512 A CN 116919512A CN 202310973921 A CN202310973921 A CN 202310973921A CN 116919512 A CN116919512 A CN 116919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ection
hole
tongue piece
connec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39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东
柳全乐
苏剑云
贺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39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9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19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9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7Spring cl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61B17/128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夹闭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和操作部件,夹头组件包括夹头、夹座以及限位件,夹头具有两个弹性的夹臂,至少有一个夹臂设有具有弹性的舌片;限位件前端具有卡钩,夹座通过连接轴与操作部件连接,使得夹座能够相对限位件转动;本发明利用限位件的卡钩占位于夹座的卡槽处,使得控制线带动夹头重复开闭的过程中,舌片因卡钩的因素而无法进入到卡槽,以此确保夹头在重复开闭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用力过大所导致的提前被锁定在闭合状态的情况发生,术者确认需要将夹头锁定在闭合状态时,只需通过控制线带动夹头旋转,解除卡钩的提前占位,使得舌片能够弹入卡槽,从而实现自动将夹头锁定在闭合状态。

Description

组织夹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夹闭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夹闭装置又称止血夹,通常配合内窥镜使用,闭合夹具有止血快、创伤小、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常用于消化道止血,使用时,术者借助内窥镜使夹子夹紧组织并释放在患者体内,促使创面闭合,后续夹子会自行脱落并经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现有的组织夹闭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和操作部件,夹头组件经内窥镜的钳道孔送入患者消化道,使夹头组件到达预定手术位置,而后利用操作部件控制夹头组件产生开闭动作,对手术创面进行止血或夹闭操作。为了实现对夹持部位的精准定位,夹头组件需要能够重复开闭,然而现有的组织夹紧装置在在重复开闭的过程中容易用力过大而导致夹头组件提前被锁定在闭合状态,影响手上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组织夹紧装置在重复开闭的过程中容易用力过大而导致夹头组件提前被锁定在闭合状态的问题,现提供一种组织夹闭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织夹闭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和操作部件构成,所述夹头组件包括:
夹头,具有两个弹性的夹臂,所述夹臂的前端为夹持端,夹臂的后端为推拉端,至少有一个夹臂设有具有弹性的舌片,所述舌片后端与夹臂连接,舌片的前端悬空;
夹座,具有内孔,内孔的前端固定有挡片,且挡片与夹座之间形成有两个与夹臂相匹配的导向通道,两个所述夹臂的推拉端分别穿过两个导向通道而可移动的设于内孔中,所述夹臂的夹持端位于内孔外,所述内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
以及限位件,前端具有卡钩,所述限位件位于夹座的外侧,并与所述操作部件固定连接,且夹座能够相对限位件转动;在卡钩卡入卡槽的状态下,舌片的前端移动至与卡槽对齐时,卡钩会阻止舌片的前端卡入卡槽;在限位件随所述操作部件运动至卡钩脱离卡槽的状态下,舌片的前端移动至与卡槽对齐时,舌片前端卡入卡槽而由夹座将夹头锁定,使两个夹臂的夹持端保持夹住人体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件包括手柄组件以及与所述夹座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导管,所述导管内穿设有与夹头可分离连接的控制线,所述手柄组件用于带动控制线前后移动,以带动夹头使两个夹臂的夹持端相互远离或靠拢。
进一步地,所述夹臂的中间部位冲压形成冲压孔及位于冲压孔内的舌片,舌片的后端与冲压孔的后侧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舌片的前端翘起而向外凸起于冲压孔。
进一步地,所述舌片的前端卡入卡槽内时,舌片的前端端面为由前至后逐渐向内孔轴线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臂的推拉端一体成型连接形成连接段,所述控制线与拉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前端具有卡扣结构,所述连接段卡在卡扣结构内,以使夹头与控制线的可分离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位于拉杆前端一侧的第一卡臂和位于拉杆前端另一侧的第二卡臂;
所述第一卡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基段、第一主体段和第一导向段;
所述第二卡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基段、第二主体段和第二导向段;
所述第一基段和第二基段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拉杆的前端两侧;
所述第一主体段和第二主体段相对设置形成卡扣槽,且由后至前逐渐靠拢,所述连接段卡在卡扣槽内,且被第一主体段和第二主体段压住;
所述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相对设置形成卡扣槽,且由后至前逐渐远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的两侧均开设有扭矩传递槽,所述第一主体段和第二主体段分别嵌入在连接段两侧的扭矩传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前端固定有端帽,所述限位件为中空结构并套设于夹座外,所述控制线通过对接管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贯穿有避让孔,所述对接管穿过避让孔;
所述卡钩位于限位件的前端,限位件的后端与端帽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穿过端帽到达导管内,所述连接轴的后端具有台阶面,所述端帽的后端面位于台阶面的前侧,并与台阶面接触,所述连接轴的前端与内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前端具有间隙段及过盈段,所述过盈段内具有与避让孔连通的前孔,所述前孔的孔径大于避让孔的孔径,所述间隙段及过盈段均伸入至内孔中,所述间隙段与内孔的内壁不接触以形成环形间隙,所述过盈段与内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组织夹闭装置利用限位件的卡钩占位于夹座的卡槽处,使得操作部件带动夹头重复开闭的过程中,舌片因卡钩的因素而无法进入到卡槽,以此确保夹头在重复开闭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用力过大所导致的提前被锁定在闭合状态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术者确认需要将夹头锁定在闭合状态时,只需通过操作部件带动夹头旋转,解除卡钩的提前占位,使得舌片能够弹入卡槽,从而实现自动将夹头锁定在闭合状态。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具体参见下文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组织夹闭装置在夹头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组织夹闭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夹头呈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夹头的三维示意图;
图7是夹座的三维示意图;
图8是拉杆的三维示意图;
图9是卡钩脱离卡槽且夹头呈闭合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卡钩脱离卡槽且夹头呈闭合状态的三维示意图;
图11是舌片卡入卡槽将夹头锁定在闭合状态的剖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舌片卡入卡槽将夹头锁定在闭合状态的三维示意图;
图14是释放夹座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释放夹座后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夹座,11、内孔,12、卡槽,13、挡片,14、导向通道;
2、夹头,21、夹臂,21a、夹持端,21b、推拉端,211、冲压孔,212、舌片,212a、斜面,23、连接段,231、扭矩传递槽;
3、限位件,31、卡钩,32、缺口;
4、连接轴,41、间隙段,42、过盈段,43、避让孔,44、前孔,45、台阶面;
5、拉杆,51、卡扣结构,511、第一基段,512、第一主体段,513、第一导向段;514、第二基段,515、第二主体段,516、第二导向段,517、卡扣槽;
6、手柄组件,61、手柄,62、滑环;
7、导管;
8、端帽;
9、控制线;
10、对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如图1-15所示,一种组织夹闭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和操作部件,夹头组件包括夹头2、夹座1以及限位件3。
如图3和6所示,夹头2具有两个弹性的夹臂21,夹臂21的前端为夹持端21a,夹臂21的后端为推拉端21b,至少有一个夹臂21设有具有弹性的舌片212,舌片212后端与夹臂21连接,舌片212的前端悬空。
如图3、4和7所示,夹座1具有内孔11,具有内孔11,内孔11的前端固定有挡片13,且挡片13与夹座1之间形成有两个与夹臂21相匹配的导向通道14,两个夹臂21的推拉端21b分别穿过两个导向通道14而可移动的设于内孔11中,夹臂21的夹持端21a位于内孔11外,即一个夹臂21对应穿过一个导向通道14,使得控制线9带动夹头2旋转时,夹座1能够跟随夹头2一起旋转,内孔11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12;操作部件带动夹头2向后移动时,夹头2会逐渐收缩进入到内孔11中,夹头2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夹住组织呈闭合状态;操作部件带动夹头2向前移动时,夹头2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相互远离呈张开状态。
如图3和4所示,限位件3前端具有卡钩31,限位件3位于夹座1的外侧,并与操作部件固定连接,夹座1与操作部件的连接轴4连接,且夹座1能够相对限位件3转动;如图3所示在卡钩31卡入卡槽12的状态下,舌片212的前端移动至与卡槽12对齐时,卡钩31会阻止舌片212的前端卡入卡槽12;在限位件3随操作部件的手柄组件6运动至卡钩31脱离卡槽12的状态下,舌片212的前端移动至与卡槽12对齐时,舌片212前端卡入卡槽12而由夹座1将夹头2锁定,使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保持夹住人体组织;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夹臂21的中间部位均设置有舌片212,内孔11的内壁上相应开设有两个卡槽12,限位件3端具有两个卡钩31,每个卡槽12对应一个卡钩31和一个舌片212。
该组织夹闭装置利用限位件3的卡钩31占位于夹座1的卡槽12处,使得操作部件的控制线9带动夹头2重复开闭的过程中,舌片212因卡钩31的因素而无法进入到卡槽12,以此确保夹头2在重复开闭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用力过大所导致的提前被锁定在闭合状态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术者确认需要将夹头2锁定在闭合状态时,如图9和10所示,只需通过操作部件的控制线9带动夹头2旋转,夹头2带动夹座1旋转至限位件3的卡钩31与卡槽12脱开,如此,如图11和12所示,操作部件的控制线9拉动夹头2使舌片212的前端移动至到达卡槽12时,舌片212会弹入卡槽12,从而实现自动将夹头2锁定在闭合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操作部件包括手柄组件6以及与夹座1通过连接轴4连接的导管7,导管7可为但不限定于采用弹簧管,导管7内穿设有与夹头2可分离连接的控制线9,限位件3具体可与操作部件的导管7固定连接,夹座1可通过连接轴4与操作部件的导管7连接,使得夹座1能够相对限位件3转动,手柄组件6用于带动控制线9前后移动,以带动夹头2使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相互远离或靠拢;例如,手柄组件6包含手柄61和滑动安装于手柄61上的滑环62,导管7的后端附接至手柄61的前端,控制线9的后端固定连接滑环62,控制线9具体可采用钢丝,滑环62可以沿手柄61前后移动,在滑环62通过控制线9带动夹头2向后移动时,夹头2会逐渐收缩进入到内孔11中,即夹座1迫使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逐渐靠拢,使得夹头2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夹住组织呈闭合状态;在滑环62通过控制线9带动夹头2向前移动时,夹臂21逐渐失去夹座1的约束而在自身的弹作用下,使得夹头2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相互远离呈张开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夹臂21的材质可为但不限定于采用金属,夹臂21的中间部位冲压形成冲压孔211及位于冲压孔211内的舌片212,舌片212的后端与冲压孔211的后侧内壁连接,从而可省去舌片212与夹臂21之间的装配,亦可保证舌片212的强度,同时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6所示,舌片212的前端翘起而向外凸起于冲压孔211,可提高舌片212的弹性性能,使舌片212进入内孔11时舌片212的前端会弹性抵在内孔11的孔壁上,一旦舌片212的前端与卡钩31离开后的卡槽12对齐时,舌片212的前端便会迅速弹性卡槽12,实现对夹头2的锁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和12所示,舌片212的前端卡入卡槽12内时,舌片212的前端端面为由前至后逐渐向内孔11轴线倾斜的斜面212a;相当于舌片212前端的斜面212a相当于逆止结构设计,可阻止卡槽12内的舌片212向前移动,避免舌片212的前端与卡槽12脱离而产生锁定失效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两个夹臂21的推拉端21b一体成型连接形成连接段23,控制线9与拉杆5的后端固定连接,拉杆5的前端具有卡扣结构51,连接段23卡在卡扣结构51内,以使夹头2与控制线9的可分离连接;卡扣结构51在受到的拉力达到预定值时变形使得卡扣结构51与夹头2的连接段23分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卡扣结构51包括位于拉杆5前端一侧的第一卡臂和位于拉杆5前端另一侧的第二卡臂;
第一卡臂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基段511、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一导向段513;
第二卡臂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基段514、第二主体段515和第二导向段516;
第一基段511和第二基段514相对设置,且分别一体成型连接于拉杆5的前端两侧;
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相对设置形成卡扣槽517,且由后至前逐渐靠拢,连接段23卡在卡扣槽517内,且连接段23被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压住,卡扣结构51在受到的拉力达到预定值时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会产生变形使得连接段23离开卡扣槽517;
第一导向段513和第二导向段516相对设置形成卡扣槽517,且由后至前逐渐远离,可起到引导作用,利于夹头2的连接段23进入到卡扣槽517内。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段23的两侧均开设有扭矩传递槽231,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分别嵌入在连接段23两侧的扭矩传递槽231内;一方面实现拉杆5与夹头2之间能够传递扭矩,另一方面可防止夹头2相对拉杆5的位置产生晃动或偏移,确保夹头2在夹座1上的安装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一导向段513之间通过呈弧形的第一圆弧过渡段连接,使得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一导向段513之间较为平滑,第二主体段515和第二导向段516之间通过呈弧形的第二圆弧过渡段连接,使得第二主体段515和第二导向段516之间较为平滑,从而易于夹头2的连接段23与拉杆5的卡扣结构51之间的装配。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5所示,操作部件的前端固定有端帽8,具体可为,操作部件的导管7前端固定有端帽8,端帽8可为金属帽,且端帽8可固定在操作部件的导管7的前端,限位件3为中空结构并套设于夹座1外,如图10、13和15所示,在限位件3的前端可冲压形成两个对称的缺口32,每个缺口32内冲压成型有一卡钩31,卡钩31的一端与缺口32的内壁一体成型连接,另一端悬空,卡钩31的悬空端在绕内孔11轴线旋转方向上的两侧可导圆角,以便于相对旋转出卡槽12,限位件3的内圈壁与夹座1的外周壁之间可留有环形间隙,使夹座1能够相对限位件3进行旋转,控制线9通过对接管10与拉杆5固定连接,连接轴4贯穿有避让孔43,对接管10穿过避让孔43。
卡钩31位于限位件3的前端,限位件3的后端与端帽8固定连接,连接轴4的一端穿过端帽8到达操作部件内,具体可为,连接轴4的一端穿过端帽8到达操作部件的导管7内,连接轴4的后端具有台阶面45,端帽8的后端面位于台阶面45的前侧,并与台阶面45接触,使得连接轴4只能向后移动,但无法向前移动,连接轴4及内孔11的横截面均可为但不限定于采用圆形,连接轴4的前端与内孔11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仅有由连接轴4支撑住夹座1,且连接轴4可以相对导管7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5所示,连接轴4的前端具有间隙段41及过盈段42,过盈段42内具有与避让孔43连通的前孔44,前孔44的孔径大于避让孔43的孔径,间隙段41及过盈段42均伸入至内孔11中,间隙段41与内孔11的内壁不接触以形成环形间隙,过盈段42与内孔11的内壁过盈配合,以保证连接轴4稳定的与夹座1连接,使得夹座1在夹头2反复开闭时不掉落,同时夹座1可旋转。
上述组织夹闭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初始时,如图3和4所示,限位件3的卡钩31占位于夹座1的卡槽12处,以防止舌片212的前端提前进入到卡槽12,术者通过移动滑环62带动控制线9前后移动,控制线9与拉杆5固定,拉杆5前后移动带动夹头2前后移动,使得夹头2能够重复开闭;
待术者确认好可以进行释放操作时:
首先,夹头2在张开状态下,术者通过转动手柄61上的滑环62带动控制线9转动,控制线9带动夹头2转动,夹头2通过挡片13带动夹座1转动,限位件3则保持不动,故而夹座1会旋转至卡钩31与卡槽12脱开,以解除对卡槽12的占位,;
然后,如图9和10所示,向后拉动滑环62,由控制线9带动夹头2向后移动,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逐渐靠拢以夹持住人体组织,随着夹头2向后移动,夹头2上的舌片212会自动弹入卡槽12,以此将夹头2锁定在闭合状态,使夹头2与夹座1固定;
接着,如图11-13所示,术者加大施力,继续向后拉动控制线9,直至卡扣结构51在受到的拉力使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会产生变形,从而使得连接段23离开卡扣槽517;
最后,如图14和15所示,在连接段23离开卡扣槽517后,夹头2被释放,随着控制线9继续向后移动,卡扣结构51会抵住连接轴4的前端而带动连接轴4一起缩回至导管7内,限位件3与夹座1也随之分离,完成夹座1的释放。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织夹闭装置,包括夹头组件和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包括:
夹头(2),具有两个弹性的夹臂(21),所述夹臂(21)的前端为夹持端(21a),夹臂(21)的后端为推拉端(21b),至少有一个夹臂(21)设有具有弹性的舌片(212),所述舌片(212)后端与夹臂(21)连接,舌片(212)的前端悬空;
夹座(1),具有内孔(11),内孔(11)的前端固定有挡片(13),且挡片(13)与夹座(1)之间形成有两个与夹臂(21)相匹配的导向通道(14),两个所述夹臂(21)的推拉端(21b)分别穿过两个导向通道(14)而可移动的设于内孔(11)中,所述夹臂(21)的夹持端(21a)位于内孔(11)外,所述内孔(11)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12);
以及限位件(3),前端具有卡钩(31),所述限位件(3)位于夹座(1)的外侧,并与所述操作部件固定连接,且夹座(1)能够相对限位件(3)转动;在卡钩(31)卡入卡槽(12)的状态下,舌片(212)的前端移动至与卡槽(12)对齐时,卡钩(31)会阻止舌片(212)的前端卡入卡槽(12);在限位件(3)随所述操作部件运动至卡钩(31)脱离卡槽(12)的状态下,舌片(212)的前端移动至与卡槽(12)对齐时,舌片(212)前端卡入卡槽(12)而由夹座(1)将夹头(2)锁定,使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保持夹住人体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包括手柄组件(6)以及与所述夹座(1)通过连接轴(4)连接的导管(7),所述导管(7)内穿设有与夹头(2)可分离连接的控制线(9),所述手柄组件(6)用于带动控制线(9)前后移动,以带动夹头(2)使两个夹臂(21)的夹持端(21a)相互远离或靠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21)的中间部位冲压形成冲压孔(211)及位于冲压孔(211)内的舌片(212),舌片(212)的后端与冲压孔(211)的后侧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212)的前端翘起而向外凸起于冲压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212)的前端卡入卡槽(12)内时,舌片(212)的前端端面为由前至后逐渐向内孔(11)轴线倾斜的斜面(212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臂(21)的推拉端(21b)一体成型连接形成连接段(23),所述控制线(9)与拉杆(5)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5)的前端具有卡扣结构(51),所述连接段(23)卡在卡扣结构(51)内,以使夹头(2)与控制线(9)的可分离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51)包括位于拉杆(5)前端一侧的第一卡臂和位于拉杆(5)前端另一侧的第二卡臂;
所述第一卡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基段(511)、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一导向段(513);
所述第二卡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基段(514)、第二主体段(515)和第二导向段(516);
所述第一基段(511)和第二基段(514)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拉杆(5)的前端两侧;
所述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相对设置形成卡扣槽(517),且由后至前逐渐靠拢,所述连接段(23)卡在卡扣槽(517)内,且被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压住;
所述第一导向段(513)和第二导向段(516)相对设置形成卡扣槽(517),且由后至前逐渐远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3)的两侧均开设有扭矩传递槽(231),所述第一主体段(512)和第二主体段(515)分别嵌入在连接段(23)两侧的扭矩传递槽(2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的前端固定有端帽(8),所述限位件(3)为中空结构并套设于夹座(1)外,所述控制线(9)通过对接管(10)与拉杆(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4)贯穿有避让孔(43),所述对接管(10)穿过避让孔(43);
所述卡钩(31)位于限位件(3)的前端,限位件(3)的后端与端帽(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4)的一端穿过端帽(8)到达导管(7)内,所述连接轴(4)的后端具有台阶面(45),所述端帽(8)的后端面位于台阶面(45)的前侧,并与台阶面(45)接触,所述连接轴(4)的前端与内孔(11)的内壁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夹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的前端具有间隙段(41)及过盈段(42),所述过盈段(42)内具有与避让孔(43)连通的前孔(44),所述前孔(44)的孔径大于避让孔(43)的孔径,所述间隙段(41)及过盈段(42)均伸入至内孔(11)中,所述间隙段(41)与内孔(11)的内壁不接触以形成环形间隙,所述过盈段(42)与内孔(11)的内壁过盈配合。
CN202310973921.5A 2023-08-03 2023-08-03 组织夹闭装置 Pending CN116919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3921.5A CN116919512A (zh) 2023-08-03 2023-08-03 组织夹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3921.5A CN116919512A (zh) 2023-08-03 2023-08-03 组织夹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9512A true CN116919512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8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3921.5A Pending CN116919512A (zh) 2023-08-03 2023-08-03 组织夹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95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23946B1 (en) Clip operation device
JP7268190B2 (ja) 組織止血又は組織閉鎖用の医療器具
CN105877803B (zh) 一种止血夹
JP7269365B2 (ja) 組織止血又は組織閉鎖用の医療器具
CN210541704U (zh) 一种可重复开闭的医用装置
CN112401950A (zh)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WO2017111163A1 (ja)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
CN219271031U (zh) 一种止血夹组件及应用其的止血夹
CN112168271A (zh) 一种可重复开闭的医用装置
CN213821584U (zh) 一种可防止提前释放的夹子
CN116919512A (zh) 组织夹闭装置
EP3457955B1 (en) Reloadable applicator for hemostatic clips
CN216455119U (zh) 一种绝缘套及应用其的手术设备
CN220967353U (zh) 用于组织夹闭的止血夹
CN214595939U (zh) 一种止血夹
CN115444491B (zh) 夹闭组件及内窥镜用止血装置
CN115867210A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夹持件
CN115429488A (zh) 瓣膜夹合系统
CN116269603A (zh) 内窥镜用闭合夹
CN219397431U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内脱离结构
CN217827980U (zh) 组织夹持器
CN117940077A (zh) 夹子器械
CN220442701U (zh) 一种内窥镜止血装置
CN214017647U (zh)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JP4261262B2 (ja)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