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7647U -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7647U
CN214017647U CN202022840813.5U CN202022840813U CN214017647U CN 214017647 U CN214017647 U CN 214017647U CN 202022840813 U CN202022840813 U CN 202022840813U CN 214017647 U CN214017647 U CN 21401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l end
traction
traction device
tube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08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刚
李常青
沈正华
唐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08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粘膜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第一夹子以及牵引件,第一夹子安装于管体的远端,牵引件设置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第一作用部作用于管体的远端,第二作用部用于作用于内窥镜的远端,在牵引件被牵引的情况下,管体的远端与内窥镜的远端相互靠近并保持固定,在牵引件被松开的情况下,管体的远端与内窥镜的远端可各自独立活动。该内窥系统包括前述的粘膜牵引装置。该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可以在不增加第一夹子的前提下,保持牵引构件的牵引力,并且手术完成后,不会在人体内滞留第一夹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背景技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比较成熟的胃肠道早癌微创手术,其由于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对一些ESD治疗困难部位的病灶,需配合内镜辅助牵引技术来获取良好的视野进行手术操作。
目前内镜辅助牵引技术包括金属夹丝线联合牵引技术、金属夹弹力圈联合牵引技术、金属夹牵拉环牵引技术、S-O金属夹牵引技术、磁力锚牵引技术、钳牵引技术和机器人牵引技术等。
现有的这些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随着牵引力的降低,会增加金属夹的数量,并且,用于牵引的金属夹在手术结束后会滞留在人体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第一夹子以及牵引件,所述第一夹子安装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牵引件设置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作用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用于作用于内窥镜的远端;
在所述牵引件被牵引的情况下,所述管体的远端与所述内窥镜的远端相互靠近并保持固定;
在所述牵引件被松开的情况下,所述管体的远端与所述内窥镜的远端可各自独立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件为柔性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为单腔管、双腔管或者多腔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相互嵌套设置;
或者,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绕所述多腔管的轴线环绕设置;
或者,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沿所述多腔管的径向并排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具备第一腔道,所述牵引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腔道,所述第一作用部作用于所述第一腔道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位于所述牵引件的远端,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窥镜的远端,所述牵引件的近端用于被牵引或松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件用于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内窥镜的器械通道内,所述第一作用部位于所述牵引件的远端,并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作用于所述内窥镜的器械通道的远端,所述牵引件的近端用于被牵引或松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芯杆和滑块,所述芯杆的远端与所述管体的近端连接,所述牵引件穿设于所述芯杆内,所述牵引件的近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芯杆,以带动所述牵引件相对于所述管体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一锁块,所述第一锁块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块,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块抵接于所述芯杆,所述滑块与所述芯杆相对固定;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块脱离所述芯杆,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所述芯杆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芯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齿之间均具备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锁块靠近所述芯杆的一侧上设置有凸起;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凸起脱离于所述第一间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一锁块套设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锁块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块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弹性件在第二状态下被压缩,以及所述弹性件在回复力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芯杆上,所述连接杆沿所述芯杆的径向同时穿过所述芯杆和所述滑块,且所述连接杆的其中部分位于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一锁块之间,所述牵引件的近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还具备第二腔道,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连接管和套筒,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腔道以及所述芯杆,且,所述连接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夹子连接,所述连接管的近端与所述套筒的远端连接,所述套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以带动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管体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二锁块,所述第二锁块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套筒;
在所述第二锁块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锁块脱离所述芯杆,使得所述套筒可相对于所述芯杆滑动;
在所述第二锁块被松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锁块与所述芯杆卡接,使得所述套筒与所述芯杆相对固定。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传动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夹子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用于相对于所述连接管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夹子打开或闭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手柄和拉环,所述手柄的远端与所述套筒的近端连接,所述传动件穿过所述芯杆以及所述套筒,且所述传动件的近端与所述拉环连接,所述拉环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手柄,以使所述第一夹子打开或闭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齿之间具备第二间隙,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抵扣件,所述抵扣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拉环,以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抵扣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间隙内,所述拉环与所述手柄相对固定;
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抵扣件脱离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拉环可相对于所述手柄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二卡齿均具备有用于与所述抵扣件接触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朝靠近所述手柄近端的方向相对于基准面倾斜设置,所述引导面用于在所述拉环沿预设方向移动时,引导所述抵扣件脱离所述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基准面为所述多个第二卡齿的底壁面共同形成的平面,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手柄的远端朝所述手柄的近端的方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系统,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病变组织牵引体,所述病变组织牵引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子连接,所述病变组织牵引体的另一端用于与病变组织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病变组织牵引体包括牵引构件和第二夹子,所述牵引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子连接,所述牵引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子连接,所述第二夹子用于夹持所述病变组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窥系统还包括内窥镜,所述第二作用部作用于所述内窥镜的远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窥系统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安装在所述内窥镜上,所述管体穿设于所述卡环内,所述卡环用于在所述内窥镜的周向上对所述管体限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窥镜的远端设置有透明的先端帽,所述第二作用部作用于所述先端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膜牵引装置,该粘膜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第一夹子以及牵引件,第一夹子安装于管体的远端,第一夹子可夹持或松开粘膜壁,牵引件设置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第一作用部作用于管体的远端,第二作用部作用于内窥镜的远端。在牵引件被牵引的情况下,管体的远端靠近内窥镜的远端,并且最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这样,管体能够跟随内窥镜的移动而移动。另外,在牵引件被松开的情况下,内窥镜的远端与管体的远端之间可以各自独立活动,这样,在第一夹子夹持在粘膜壁的情况下,内窥镜的远端可以远离管体的远端,并继续对病变组织进行手术处理。在实际使用中,第二夹子夹持在病变组织上,第一夹子与第二夹子之间通过牵引构件连接,在切割病变组织的过程中,第二夹子的位置跟随病变组织的移动而改变,造成牵引构件的牵引力减小,无法满足牵引作用,此时需要移动第一夹子的位置以保持牵引构件的牵引力。当需要调整第一夹子的位置时,可以将第一夹子从粘膜壁上松开,然后对牵引件进行牵引,然后移动内窥镜,当第一夹子跟随内窥镜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再将第一夹子夹持住粘膜壁,整个过程中不用增加第一夹子的数量。因此,该粘膜牵引装置不仅可以在不增加第一夹子的前提下,保持牵引构件的牵引力,同时还不影响内窥镜对病变组织的手术作业。另外,当手术完成后,第一夹子松开粘膜壁,第一夹子和管体能够跟随内窥镜移除到人体外,人体内不会滞留第一夹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系统,该内窥系统包括前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并且具备该粘膜牵引装置的全部功能。该内窥系统同样可以在不增加第一夹子的前提下,保持牵引构件的牵引力,同时还不影响内窥镜对病变组织的手术作业。并且,手术完成后,人体内不会滞留第一夹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辅助牵引相关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窥系统切割病变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内窥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内窥系统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内窥系统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内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K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标:1-内窥系统;11-内窥镜;111-先端帽;12-粘膜牵引装置;121- 管体;1211-第一腔道;1212-第二腔道;1213-第一本体;1214-第二本体; 122-第一夹子;123-牵引件;1231-第一作用部;1232-第二作用部;124-传动件;125-卡环;126-芯杆;1261-第一卡齿;1262-第二卡齿;1263-第一间隙;1264-第二间隙;1265-引导面;127-滑块;128-第一锁块;1281-凸起; 129-弹性件;130-连接杆;1301-通孔;131-拉环;132-抵扣件;133-套筒; 134-手柄;135-连接管;136-第二锁块;2-粘膜壁;3-病变组织;4-第二夹子;5-牵引构件;6-第一金属夹;7-第二金属夹;8-基准面;9-病变组织牵引体;10-弹性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在内镜辅助牵引相关技术中,第一金属夹6被夹子释放装置打在粘膜壁2上,使得第一金属夹6能够夹持在粘膜壁2上,第二金属夹7夹持在病变组织3上,第一金属夹6与第二金属夹7之间通过弹性牵引绳10连接。在切割病变组织3的过程中,第二金属夹7的位置跟随被切割的病变组织3会发生移位,而第一金属件无法从粘膜壁2上松开,使得弹性牵引绳10的牵引力变小,也就是说,弹性牵引绳10无法被拉紧,处于松弛的状态。这样,弹性牵引绳10无法实现牵引病变组织3的作用。此时,需要增加第一金属夹6的数量,将另外的第一金属夹6夹持在粘膜壁2 的另外位置,新增的第一金属夹6重新与弹性牵引绳10连接,从而保持弹性牵引绳10的牵引力。病变组织3切割完成后,剪断弹性牵引绳10,第二金属夹7跟随病变组织3被带离人体外。但是,多个第一金属夹6将会滞留在人体内,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膜牵引装置12和内窥系统1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系统1,该内窥系统1包括内窥镜11和粘膜牵引装置12,粘膜牵引装置12包括管体121、第一夹子122以及牵引件123,第一夹子122安装于管体121的远端,第一夹子122可夹持或松开粘膜壁2,牵引件123设置有第一作用部1231和第二作用部1232,第一作用部1231作用于管体121的远端,第二作用部1232用于作用于内窥镜11的远端。在牵引件123被牵引的情况下,管体121的远端靠近内窥镜11的远端,并且最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这样,管体121 能够跟随内窥镜11的移动而移动。另外,在牵引件123被松开的情况下,内窥镜11的远端与管体121的远端之间可以各自独立活动,这样,内窥镜 11的远端可以远离管体121的远端,并继续对病变组织3进行手术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内窥镜11的远端与管体121的远端之间可以各自独立活动”可以理解为在第一夹子122夹持粘膜壁2的情况下,内窥镜11可以相对于管体121独立活动。也就是说,内窥镜11 在独立活动的过程中,不会带动管体121移动,不会影响第一夹子122夹持粘膜壁2,同样,第一夹子122夹持粘膜壁2也不会对内窥镜11的独立活动造成影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123为柔性结构。当牵引件123被松开的情况下,柔性的牵引件123不仅可以保证内窥镜11的远端与管体121 的远端之间能够各自独立活动,而且还可以保证内窥镜11的远端与管体121 的远端可以在360度的范围内各自独立活动。
在本实施例中,内窥系统1还包括病变组织牵引体9,病变组织牵引体 9的一端与第一夹子122连接,病变组织牵引体9的另一端与病变组织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夹子122夹持在粘膜壁2上后,可以通过病变组织牵引体9 与病变组织3连接,方便后续提拉病变组织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病变组织牵引体9包括牵引构件5和第二夹子4,牵引构件5的一端与第一夹子122连接,牵引构件5的另一端与第二夹子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牵引构件5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簧、橡胶圈等。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牵引构件5由多个橡胶圈相互钩挂形成。
在其它实施例中,牵引构件5也可以由多个弹簧依次连接形成。或者,牵引构件5也可以由弹簧与橡胶圈相互连接形成。或者,牵引构件5也可以是单独的橡胶圈。或者,牵引构件5也可以是单独的弹簧。
在实际使用中,第二夹子4夹持在病变组织3上,第一夹子122与第二夹子4之间通过牵引构件5连接。在切割病变组织3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夹子4的位置会由于病变组织3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导致牵引构件5的牵引力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调整第一夹子122的位置,以保持牵引构件5的牵引力。具体地,可以将第一夹子122从粘膜壁2上松开,然后对牵引件123进行牵引,使得管体121的远端与内窥镜11的远端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然后移动内窥镜11,当第一夹子122跟随内窥镜11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再将第一夹子122夹持住粘膜壁2,整个过程中不用增加第一夹子122的数量。
因此,该粘膜牵引装置12不仅可以在不增加第一夹子122的前提下,保持牵引构件5的牵引力,而且还不会影响内窥镜11对病变组织3的正常手术作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手术完成后,第一夹子122松开粘膜壁2,第一夹子122和管体121能够跟随内窥镜11移除到人体外,人体内不会滞留第一夹子122,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近端和远端是以使用该装置的工作人员为参考,例如,在使用过程中,该装置相对靠近工作人员的一端为该装置的近端,该装置相对远离工作人员的一端为该装置的远端。例如:在图3中,管体121在使用时,其左端会伸入患者体内,其右端部分会被工作人员操纵,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管体121的左端为远端,管体121的右端为近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管体121的远端与内窥镜11 的远端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当牵引件123被牵引时,管体121 的远端与内窥镜11的远端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工作人员移动内窥镜11时,管体121跟随内窥镜11的移动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管体121的远端与内窥镜11 的远端可相对活动”可以理解为管体121的远端与内窥镜11的远端可以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内窥系统1还包括卡环125,卡环 125安装在内窥镜11上,管体121穿设于卡环125内,卡环125能够在内窥镜11的周向上对管体121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卡环125可以限制内窥镜11的远端与管体121的远端之间的距离,方便后续牵引牵引件123时,管体121的远端能够快速地贴合于内窥镜11的远端。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内窥镜11的远端设置有透明的先端帽111,第二作用部1232作用于先端帽111,工作人员在操作牵引件123 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透明的先端帽111观察管体121远端的位置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123直接固定连接在先端帽111 的外壁上。牵引件123与先端帽111的外壁之间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21具备第一腔道1211,牵引件123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腔道1211,第一作用部1231作用于第一腔道 1211的远端,第二作用部1232位于牵引件123的远端,并固定连接于先端帽111。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牵引件123的近端移动,从而带动牵引件123 整体相对于管体121移动。牵引件123被牵引时,第一作用部1231压紧在第一腔道1211的内壁的远端上,第二作用部1232作用在内窥镜11的远端上,管体121的远端和内窥镜11的远端逐渐靠近,并最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当工作人员松开牵引件123后,管体121的远端和内窥镜11的远端可相对活动,由于第一夹子122夹持在粘膜壁2上,工作人员人员可以操纵内窥镜11,使得内窥镜11的远端远离管体121的远端,并重新到达病变组织3所处的位置,从而进行后续的切割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道1211贯穿于管体121,牵引件123的远端和牵引件123的近端均穿出第一腔道1211。这样,方便牵引件123的远端固定连接于内窥镜11上,方便人员对牵引件123的近端进行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牵引件123的近端被牵引时,第一作用部1231作用在管体121的远端上,即,此时第一作用部1231压紧在第一腔道1211的内壁的远端上。当牵引件123的近端被松开时,第一作用部1231与第一腔道1211的内壁的远端之间不存在相互挤压,使得内窥镜11的远端能够相对于管体121的远端自由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123为线状结构的金属丝。
请参照图6-图8,在本实施例中,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芯杆126和滑块127,芯杆126的远端与管体121的近端连接,牵引件123穿设于芯杆 126内,牵引件123的近端与滑块127连接,滑块127可滑动地连接于芯杆 126。这样,滑块127相对于芯杆126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牵引件123 相对于管体121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工作人员移动滑块127时,牵引件123的近端处于被牵引的状态,牵引件123相对于管体121移动一段距离后,使得管体121 的远端与内窥镜11的远端相对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第一锁块128,第一锁块128 可活动地连接于滑块127,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锁块128卡接于芯杆126,滑块127与芯杆126相对固定,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锁块128脱离芯杆126,滑块127可相对于芯杆126滑动。
也就是说,第一锁块128相对于滑块127活动的过程中,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可以来回切换。第一锁块128相对滑块127活动的方式可以是滑动、转动等。
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27套设在芯杆126上,第一锁块 128可滑动地卡设在滑块127上,按压第一锁块128后,第一锁块128与芯杆126之间不接触,滑块127可以相对于芯杆126滑动。当第一锁块128 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的过程中,第一锁块128的部分能够与芯杆126卡接,使得滑块127与芯杆126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具体地,请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芯杆12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齿1261,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卡齿1261之间均具备第一间隙1263,第一锁块128靠近芯杆126的一侧上设置有凸起1281。
在本实施例中,当按压第一锁块128后,凸起1281将脱离第一间隙1263,此时处于第二状态,滑块127与芯杆126之间可以相对运动。当第一锁块 128回复到被按压前的位置时,凸起1281将卡设在第一间隙1263内,此时处于第一状态,滑块127与芯杆126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块128回复到被按压前的位置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带动,也可以通过弹性件129实现。
具体地,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9位于第一锁块128与滑块127之间,弹性件129的一端与第一锁块128连接,弹性件129的另一端与滑块127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锁块128被按压,弹性件129被压缩。当松开第一锁块128后,弹性件129回弹,带动第一锁块128回复至被按压前的位置,第二状态切换也切换为第一状态。
在实际使用中,弹性件129可选用弹簧、橡胶等。
具体地,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连接杆130,连接杆130沿芯杆126的径向同时穿过芯杆126和滑块127,并且连接杆130的其中部分位于滑块127与第一锁块128之间。弹性件129 套设在连接杆13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30对弹性件129具有定位作用,方便弹性件129安装,使得弹性件129始终位于第一锁块128与滑块127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123穿设于芯杆126内,并且牵引件123的近端连接于连接杆130。连接杆130与滑块127之间保持相对固定,滑块127相对于芯杆126移动过程中,可以带动连接杆130移动,从而带动牵引件123相对于管体121移动。
请参照图3-图5,并结合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21还具备第二腔道1212,该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连接管135和套筒133,连接管 135穿过第二腔道1212以及芯杆126,连接管135的远端与第一夹子122 连接,连接管135的近端与套筒133的远端连接,套筒133可滑动地套设在芯杆126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套筒133相对于芯杆126滑动的过程中,套筒133 可以带动连接管135相对于管体121移动,可以调节第一夹子122与管体 121的远端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一夹子122与管体121之间的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35穿过第二腔道 1212,和芯杆126后,还会穿过连接杆130。最终连接管135的近端与套筒 13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第二锁块136,第二锁块136 可活动地连接于套筒133。在实际使用中,在第二锁块136被按压的情况下,第二锁块136脱离芯杆126,第二锁块136与芯杆126之间不接触,套筒 133可以相对于芯杆126滑动。在第二锁块136被松开的情况下,第二锁块 136与芯杆126卡接,套筒133与芯杆126之间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块136与第一锁块128的结构相同。第二锁块136锁定套筒133的工作原理与第一锁块128锁定滑块127 的工作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在实际使用中,当需要调整第一夹子122与管体121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可以按压第二锁块136,然后移动套筒133,通过连接管135带动第一夹子122相对管体121移动。调整完成后,松开第二锁块136。套筒133与芯杆126之间相对固定。
请参照图3-图5,并结合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粘膜牵引装置12 还包括传动件124,传动件124可活动地穿设于连接管135内,传动件124 的远端与第一夹子122传动连接。这样,传动件124相对于管体121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夹子122打开或闭合。
一般地,当第一夹子122闭合后,第一夹子122可以夹持粘膜壁2。当第一夹子122打开后,第一夹子122可以松开粘膜壁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子122与传动件124之间具体的传动连接结构在相关技术中均有涉及,这里就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道1212和第一腔道1211相互隔离,这样,传动件124与牵引件123 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涉,工作人员操作过程更加顺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腔道1211与第二腔道1212也可以相互连通后形成一个整体的腔道,传动件124与牵引件123可以位于形成的整体腔道内。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件124与牵引件123 可以同时位于第一腔道1211内,也可以同时位于第二腔道1212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管体121为双腔管。在其它实施例中,管体121也可以为单腔管或者多腔管。如果管体121为多腔管,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之间也可以呈不同的排列结构。例如: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可以相互嵌套设置。或者,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可以绕多腔管的轴线环绕设置。或者,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可以沿多腔管的径向并排设置。
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21包括第一本体1213和第二本体1214,第一腔道1211贯穿于第一本体1213,第二腔道1212贯穿于第二本体1214,第一本体1213沿第二本体1214的径向凸出设置在第二本体1214上。第一本体1213与第二本体1214可以一体成型、焊接成型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道1211的内径小于第二腔道1212的内径,第一本体1213的外径小于第二本体1214的外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手柄134和拉环131,手柄134的远端与套筒133的近端连接,传动件124穿过芯杆 126以及套筒133,传动件124的近端与拉环131连接,拉环131可滑动地连接于手柄134。
在本实施例中,拉环131相对于手柄134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传动件124相对于连接管135移动,传动件124可以带动第一夹子122打开或闭合,以松开或夹持粘膜壁2。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30上设置有通孔1301,传动件124的近端从第二腔道1212内穿出后,可以穿过通孔1301和套筒133,并最终与拉环1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13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齿1262,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卡齿1262之间均具备第二间隙1264,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抵扣件132,抵扣件132可活动地连接于拉环131,以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在第三状态下,抵扣件132的至少部分嵌设于第二间隙1264 内,拉环131与手柄134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拉环131与手柄134相对固定”可以理解为,拉环131仅沿预设方向相对于手柄134 固定,也可以理解为,拉环131同时沿预设方向以及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手柄134固定。
其中,本文中的“预设方向”为手柄134的远端朝手柄134的近端的方向。即图7和图10中,箭头E所指示的方向。
在第四状态下,抵扣件132脱离于第二间隙1264,即,抵扣件132的全部均不位于第二间隙1264内,拉环131可以相对手柄134滑动,拉环131 带动传动件124移动,传动件124带动第一夹子122,调整第一夹子122的张开角度,实现第一夹子122夹持或松开粘膜壁2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状态可以与前述的第一状态同时存在,第三状态也可以与前述的第二状态同时存在。第四状态可以与前述的第一状态同时存在,第四状态也可以与前述的第二状态同时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抵扣件132可转动地连接在拉环131 上,抵扣件132相对于拉环131转动过程中,可以卡入或脱离第二间隙1264。在其它实施例中,抵扣件132也可以滑动连接于拉环131。
需要说明的是,抵扣件1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抵扣件13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一般地,在实际使用中,当第一夹子122夹紧粘膜壁2后,可以转动抵扣件132,使抵扣件132的部分伸入到第二间隙1264内,将拉环131锁定,从而使得第一夹子122保持夹持粘膜壁2的状态。当第一夹子122需要松开粘膜壁2时,可以再次转动抵扣件132,使得抵扣件132脱离第二间隙1264,移动拉环131,调整第一夹子122张开的角度,从而松开粘膜壁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拉环131沿预设方向移动,传动件 124带动第一夹子122,第一夹子122张开的角度减小,第一夹子122可以更加夹紧粘膜壁2。当拉环131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夹子 122张开的角度增大,第一夹子122会松开粘膜壁2。
结合图1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卡齿1262均具备有用于与抵扣件 132接触的引导面1265,引导面1265朝靠近芯杆126近端的方向相对于基准面8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准面8为多个第二卡齿1262的底壁面共同形成的平面。
当拉环131沿预设方向移动时,引导面1265可以引导抵扣件132脱离第二间隙1264,这样,工作人员即使不转动抵扣件132,也可以控制第一夹子122夹紧粘膜壁2,方便操作。另外,抵扣件132的部分卡入第二间隙 1264后,抵扣件132不容易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第二间隙1264,这样,第一夹子122夹紧粘膜壁2后,能够更好地保持夹紧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
请参照图2-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系统1,内窥系统1包括内窥镜11和粘膜牵引装置12,粘膜牵引装置12包括管体121、第一夹子 122、牵引件123、传动件124、卡环125、芯杆126、滑块127、第一锁块 128、弹性件129、连接杆130、拉环131以及抵扣件132。
管体121具备相互隔离的第一腔道1211和第二腔道1212。
卡环125安装在内窥镜11上,管体121穿过卡环125,卡环125能够对管体121在内窥镜11的周向上进行限位。
第一夹子122安装在管体121的远端上。
牵引件123为金属丝,牵引件123设置有第一作用部1231和第二作用部1232,牵引件123可活动地穿设在第一腔道1211内,第二作用部1232 位于牵引件123的远端,并且作用在内窥镜11上,第一作用部1231位于牵引件123的近端和牵引件123的远端之间。当牵引件123被牵引时,第一作用部1231压紧在第一腔道1211的内壁的远端上,第二作用部1232作用在内窥镜11的远端上,管体121的远端和内窥镜11的远端逐渐靠近,并最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管体121的远端可以跟随内窥镜11的远端移动。当牵引件123被松开后,管体121的远端和内窥镜11的远端可相对活动,由于第一夹子122夹持在粘膜壁2上,因此,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操纵内窥镜11,使得内窥镜11到达病变组织3所在的位置。
传动件124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二腔道1212内,传动件124的远端与第一夹子122传动连接。
芯杆126的远端与管体121的近端的连接。滑块127和拉环131均可滑动地套设在芯杆126上,滑块127与牵引件123的近端连接,拉环131 与传动件124的近端连接。滑块127相对于芯杆126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牵引件123相对于管体121移动。拉环131相对于芯杆126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传动件124相对于管体121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夹子122 张开的角度。拉环131沿预设方向(图7和图10中箭头E所指示的方向) 移动时,第一夹子122张开的角度减小。拉环131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夹子122张开的角度增大。
芯杆12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齿1261以及多个第二卡齿1262,相邻的两个第一卡齿1261之间具备第一间隙1263,相邻的两个第二卡齿1262 之间具备第二间隙1264。
第一锁块128可活动地连接于滑块127,第一锁块128上设置有凸起 1281,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锁块128被按压时,凸起1281将脱离第一间隙 1263,滑块127与芯杆126之间可以相对运动。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锁块 128被松开时,凸起1281将卡设在第一间隙1263内,滑块127与芯杆126 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连接杆130同时穿过芯杆126和滑块127,连接杆130上设置有通孔 1301,传动件124的近端穿过通孔1301,并连接在拉环131上。牵引件123 的近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30上。
弹性件129为弹簧,弹性件129套设在连接杆130上,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锁块128被按压时,弹性件129被压缩。第一锁块128被松开后,弹性件129在回复力作用下,将第一锁块128带动至初始位置,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第二卡持上设置有引导面1265,抵扣件132可转动地连接在拉环131 上,在第三状态下,抵扣件132的部分嵌设于第二间隙1264内,拉环131 与芯杆126在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固定,拉环131与芯杆126在预设方向上可相对滑动,引导面1265可以引导抵扣件132沿预设方向脱离第二间隙1264。在第四状态下,抵扣件132脱离第二间隙1264,拉环131可以相对于芯杆126沿预设方向或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
请参照图11和图12,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内窥系统1中,牵引件 123可活动地穿设于内窥镜11的器械通道内,第一作用部1231位于牵引件123的远端,并且固定连接于管体121的远端,第二作用部1232作用于内窥镜11的器械通道内壁。这样,工作人员也可以控制牵引件123的近端移动,此时,第二作用部1232压在内窥镜11的器械通道内壁上,第一作用部1231作用在管体121的远端上,管体121的远端和内窥镜11的远端逐渐靠近,并最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当工作人员松开牵引件123后,管体121的远端和内窥镜11的远端可相对活动,第一夹子122夹持在粘膜壁 2上,内窥镜11的远端可以相对管体121的远端活动,工作人员操作内窥镜11重新到达病变组织3所处的位置,进行后续的手术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图11和图12所示的内窥系统1中控制牵引件123移动的结构可以借用前述图2-图10所示的内窥系统1中的牵引结构。例如,在图11和图12中,牵引件123的近端穿出内窥镜11的器械通道后,可以穿设于芯杆126内,然后连接在滑块127上,滑块127相对于芯杆126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牵引件123相对于管体121移动。另外,在图11和图12中,套筒133、手柄134以及拉环131等结构也可以借用图2-图10 中的相关结构。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窥系统1的工作原理:
在第一状态下,管体121跟随内窥镜11伸入人体内,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拉环131,第一夹子122张开的角度增大,第一夹子122穿过牵引构件5,然后,再沿预设方向移动拉环131,第一夹子122张开的角度减小,第一夹子122夹持在粘膜壁2上。
按压第一锁块128,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将滑块127向远端移动,使牵引件123处于被松开的状态下,移动内窥镜11,内窥镜11的远端逐渐远离管体121的远端,并到达病变组织3所在的位置。此时,松开第一锁块128,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内窥镜11中的电刀对病变组织3进行切割作业。
在病变组织3被切割的过程中,第二夹子4会跟随病变组织3的移动而发生位置变化,导致牵引构件5的牵引力变小。此时,移动拉环131,使得第一夹子122的松开粘膜壁2,按压第一锁块128,并且将滑块127向近端移动,管体121的远端逐渐靠近内窥镜11的远端,并且最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再松开第一锁块128。然后,移动内窥镜11,将第一夹子122 移动至另外的位置,再次移动拉环131,将第一夹子122夹持在粘膜壁2的另外位置,以保持牵引构件5的牵引力。然后,再按压第一锁块128,将滑块127再次向远端移动,使牵引件123再次处于被松开的状态下,再次移动内窥镜11,使得内窥镜11的远端远离管体121的远端,并且重新移动至病变组织3的位置,内窥镜11中的电刀再次进行切割。
在切割病变组织3的过程中,第一夹子122的位置可以多次移动,以时刻保持牵引构件5的牵引力。
切割完成后,移动拉环131,第一夹子122松开粘膜壁2,按压第一锁块128,并且移动滑块127,管体121的远端逐渐靠近内窥镜11的远端,并且最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管体121、第一夹子122、牵引构件5、第二夹子4以及病变组织3均可以跟随内窥镜11移除到人体外,人体内不会额外滞留物体,能够减少安全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21)、第一夹子(122)以及牵引件(123),所述第一夹子(122)安装于所述管体(121)的远端,所述牵引件(123)设置有第一作用部(1231)和第二作用部(1232),所述第一作用部(1231)作用于所述管体(121)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1232)用于作用于内窥镜(11)的远端;
在所述牵引件(123)被牵引的情况下,所述管体(121)的远端与所述内窥镜(11)的远端相互靠近并保持固定;
在所述牵引件被松开的情况下,所述管体(121)的远端与所述内窥镜(11)的远端可各自独立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123)为柔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21)为单腔管、双腔管或者多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相互嵌套设置;
或者,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绕所述多腔管的轴线环绕设置;
或者,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沿所述多腔管的径向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21)具备第一腔道(1211),所述牵引件(123)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腔道(1211),所述第一作用部(1231)作用于所述第一腔道(1211)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1232)位于所述牵引件(123)的远端,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窥镜(11)的远端,所述牵引件(123)的近端用于被牵引或松开。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123)用于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内窥镜(11)的器械通道内,所述第一作用部(1231)位于所述牵引件(123)的远端,并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121)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1232)作用于所述内窥镜(11)的器械通道的远端,所述牵引件(123)的近端用于被牵引或松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芯杆(126)和滑块(127),所述芯杆(126)的远端与所述管体(121)的近端连接,所述牵引件(123)穿设于所述芯杆(126)内,所述牵引件(123)的近端与所述滑块(127)连接,所述滑块(127)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芯杆(126),以带动所述牵引件(123)相对于所述管体(121)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第一锁块(128),所述第一锁块(128)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块(127),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块(128)卡接于所述芯杆(126),所述滑块(127)与所述芯杆(126)相对固定;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块(128)脱离所述芯杆(126),所述滑块(127)可相对于所述芯杆(126)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12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齿(126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齿(1261)之间均具备第一间隙(1263),所述第一锁块(128)靠近所述芯杆(126)的一侧上设置有凸起(1281);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凸起(1281)卡设于所述第一间隙(1263)内;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凸起(1281)脱离于所述第一间隙(126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弹性件(129),所述第一锁块(128)套设在所述滑块(127)上,所述弹性件(129)位于所述第一锁块(128)与所述滑块(127)之间,所述弹性件(12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块(128)连接,所述弹性件(129)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127)连接,所述弹性件(129)在第二状态下被压缩,以及所述弹性件(129)在回复力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连接杆(130),所述滑块(127)套设在所述芯杆(126)上,所述连接杆(130)沿所述芯杆(126)的径向同时穿过所述芯杆(126)和所述滑块(127),且所述连接杆(130)的其中部分位于所述滑块(127)和所述第一锁块(128)之间,所述牵引件(123)的近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30),所述弹性件(129)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3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21)还具备第二腔道(1212),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连接管(135)和套筒(133),所述连接管(135)穿过所述第二腔道(1212)以及所述芯杆(126),且,所述连接管(135)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夹子(122)连接,所述连接管(135)的近端与所述套筒(133)的远端连接,所述套筒(133)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芯杆(126),以带动所述连接管(135)相对于所述管体(121)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第二锁块(136),所述第二锁块(136)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套筒(133);
在所述第二锁块(136)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锁块(136)脱离所述芯杆(126),使得所述套筒(133)可相对于所述芯杆(126)滑动;
在所述第二锁块(136)被松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锁块(136)与所述芯杆(126)卡接,使得所述套筒(133)与所述芯杆(126)相对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传动件(124),所述传动件(124)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管(135)内,所述传动件(124)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夹子(12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124)用于相对于所述连接管(135)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夹子(122)打开或闭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手柄(134)和拉环(131),所述手柄(134)的远端与所述套筒(133)的近端连接,所述传动件(124)穿过所述芯杆(126)以及所述套筒(133),且所述传动件(124)的近端与所述拉环(131)连接,所述拉环(13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手柄(134),以使所述第一夹子(122)打开或闭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34)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齿(1262),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齿(1262)之间具备第二间隙(1264),所述粘膜牵引装置(12)还包括抵扣件(132),所述抵扣件(132)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拉环(131),以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抵扣件(132)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间隙(1264)内,所述拉环(131)与所述手柄(134)相对固定;
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抵扣件(132)脱离于所述第二间隙(1264),所述拉环(131)可相对于所述手柄(134)滑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卡齿(1262)均具备有用于与所述抵扣件(132)接触的引导面(1265),所述引导面(1265)朝靠近所述手柄(134)近端的方向相对于基准面(8)倾斜设置,所述引导面(1265)用于在所述拉环(131)沿预设方向移动时,引导所述抵扣件(132)脱离所述第二间隙(1264);
其中,所述基准面(8)为所述多个第二卡齿(1262)的底壁面共同形成的平面,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手柄(134)的远端朝所述手柄(134)的近端的方向。
18.一种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粘膜牵引装置(1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系统(1)包括病变组织牵引体(9),所述病变组织牵引体(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子(122)连接,所述病变组织牵引体(9)的另一端用于与病变组织(3)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变组织牵引体(9)包括牵引构件(5)和第二夹子(4),所述牵引构件(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子(122)连接,所述牵引构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子(4)连接,所述第二夹子(4)用于夹持所述病变组织(3)。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系统(1)还包括内窥镜(11),所述第二作用部(1232)作用于所述内窥镜(11)的远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系统(1)还包括卡环(125),所述卡环(125)安装在所述内窥镜(11)上,所述管体(121)穿设于所述卡环(125)内,所述卡环(125)用于在所述内窥镜(11)的周向上对所述管体(121)限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11)的远端设置有透明的先端帽(111),所述第二作用部(1232)作用于所述先端帽(111)。
CN202022840813.5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Active CN21401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0813.5U CN21401764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0813.5U CN21401764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7647U true CN214017647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2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0813.5U Active CN21401764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7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6262B2 (en) Devices for approximating tissu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112401950A (zh)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US10952725B2 (en) Through the scope tension member release clip
US8771171B2 (en) Endoscop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JP3930911B2 (ja) ばね系の多目的医療器具
US20110054498A1 (en) Endoscopic compression clip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CA3072102C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retraction
US11540839B2 (en) Clip unit, mucous membrane lifting system, and mucous membrane lifting method
CN112603396A (zh) 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及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
WO2019202699A1 (ja) 医療機器
CN214017647U (zh) 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JP2007143869A (ja) 内視鏡処置具
US9730718B2 (en) Medical device with quick-release mechanism
EP4046580A1 (en) Hemostatic clip and auxiliary system
CN214434335U (zh) 一种组织牵引装置
KR20230145455A (ko) 재배치 기능을 갖는 오버 더 스코프 클립
US11944282B2 (en) Articulation 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30054185A1 (en) Over the scope clip with compliant mechanism
CN114587446B (zh) 一种端部执行器械及操作方法
US20230181196A1 (en) Repositionable over the scope clip
US20230110619A1 (en) Endoscopic suture cinch
US20230225740A1 (en) Steerable platform repositionable over the scope clip
US20220133285A1 (en) Biopsy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cope
CN114903409A (zh) 内镜适配器及内镜手术辅助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