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6232A - 槽楔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槽楔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6232A
CN116896232A CN202310321124.9A CN202310321124A CN116896232A CN 116896232 A CN116896232 A CN 116896232A CN 202310321124 A CN202310321124 A CN 202310321124A CN 116896232 A CN116896232 A CN 116896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wedge
guide
slot
inser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11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96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6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18Applying slot closure means in the core; Manufacture of slot closur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02K15/026Wound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槽楔插入装置,其将槽楔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到沿定子铁芯的轴向贯通的槽中,该槽楔配置在插入到槽中的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该槽楔插入装置具备配置在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沿轴向延伸且引导槽楔的楔形引导件,楔形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槽楔插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槽楔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槽楔插入装置:为了将插入定子铁芯的槽的线圈与定子铁芯进行绝缘而在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插入槽楔。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20010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线圈插入装置,该线圈插入装置具有形成用于插入槽楔的引导槽的楔形引导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0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线圈插入装置上推槽楔向并插入槽时,有时难以插入槽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槽楔的插入性的槽楔插入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槽楔插入装置是将在插入槽中的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配置的槽楔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沿定子铁芯的轴向贯通的槽中的槽楔插入装置,该槽楔插入装置具备配置在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并沿轴向延伸且引导槽楔的楔形引导件,楔形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改善槽楔的插入性的槽楔插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定子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和线圈插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和线圈插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和线圈插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方法及线圈插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定子,10―线圈,20―定子铁芯,21―槽,30―槽楔,31―第一形状部,32―第二形状部,33―弯曲部,200―槽楔插入装置,210、310、410―楔形引导件,211、311、411―第一引导部件,212、312、412a、412b―第二引导部件,213、313、413a、413b―施力部,F1―第一面,F2―第二面,O1―第一对置面,O2―第二对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定子1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即槽的贯通方向作为“轴向”。将沿轴向一侧作为下侧,将另一侧作为上侧。上下方向是为了特定位置关系而使用的,并不限定实际的方向。即,下方向不一定意味着重力方向。轴向没有特别限定,包括铅直方向、水平方向、与这些方向交叉的方向等。
另外,将与定子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沿径向一侧作为内侧,将另一侧作为外侧。并且,将沿着以定子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设为“周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为了强调特征部分,有时为了方便而将成为特征的部分放大示出。因此,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和比例不一定与实际相同。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有时省略不成为特征的部分而进行图示。
[第一实施方式]
(定子)
图1是定子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定子1是马达的构成部件,与未图示的转子相互作用而产生旋转转矩。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成为跨过几个槽21卷绕线圈10的分布绕组。定子1包括线圈10、定子铁芯20和槽楔30。
<定子铁芯>
定子铁芯20形成为中空的圆柱形状。定子铁芯20是将薄的硅钢板重叠而形成。在定子铁芯20上放射状地形成多个齿23。在齿23彼此之间形成有槽21。齿23经由槽21沿径向延伸。在槽21上形成有作为径向开口部的槽口22。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0是一体型的定子铁芯。
<线圈>
线圈10是将线圈线卷绕成环状而成。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是圆线,但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扁平线等。
线圈10具有两个线圈边部和线圈搭接部。两个线圈边部收纳在槽21中。具体而言,收纳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与收纳另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不同。收纳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和收纳另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可以如图1所示经由不同的槽沿周向配置,也可以相邻(未图示)。
<槽楔>
槽楔30配置于在槽21内配置的线圈10的线圈线与槽口22之间。槽楔30在作为槽21的径向内侧开口的槽口22处将线圈10封闭在槽21内。
本实施方式的槽楔30在轴向视图中为U字形状。详细地说,如图1~图3所示,槽楔30包括第一形状部31、两个第二形状部32和两个弯曲部33。第一形状部31沿周向延伸。第二形状部32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弯曲部33将第一形状部31的周向两端与第二形状部32的径向内侧端连结。第一形状部31、第二形状部32以及弯曲部33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连接不同的部件。
(槽楔插入装置)
参照图1~图5,对槽楔插入装置200进行说明。另外,图2是减少构成槽楔插入装置200的楔形引导件210等的数量而简略地示出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放大图。图4和图5是一个楔形引导件210的轴向视图的示意图。槽楔30以图3和图4所示的顺序配置在楔形引导件210中。
如图2所示,槽楔插入装置200将配置在插入槽21中的线圈10与定子铁芯20之间的槽楔30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沿定子铁芯20的轴向贯通的槽21中。在此,槽楔插入装置200将槽楔30分别插入定子铁芯20的多个槽21中。
<楔形引导件>
槽楔插入装置200具备楔形引导件210。楔形引导件210将槽楔30引导至槽21中。楔形引导件21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轴向一侧,并沿轴向延长。
楔形引导件210配置在相邻的槽21之间。因此,楔形引导件210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在此,多个楔形引导件210在整个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楔形引导件21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轴向另一侧。
如图2至图5所示,楔形引导件210包括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使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相对移动,从而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推压槽楔30,进而能够使槽楔30挠曲。因此,即使槽楔30的尺寸存在偏差,也不需要在槽21内设置考虑了该偏差的空间。因此,能够改善槽楔30的插入性。
另外,上述“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是与插入槽楔30的方向(在此为轴向)不同的方向。在此,“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是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例如是径向或周向。本实施方式的“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是径向。即,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在径向上相对地移动。
具体而言,第一引导部件211相比第二引导部件212位于径向内侧。例如,在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二引导部件212被固定的状态下,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一引导部件211向径向外侧移动。
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个部件。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引导部件211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211a和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径向部211b。第一径向部211b从第一周向部211a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第二引导部件212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212a和沿径向延伸的两个第二径向部212b。第二径向部212b从第二周向部212a的周向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第一引导部件211具有在相对移动时与第二引导部件212接触的第一面F1。第二引导部件212具有在相对移动时与第一引导部件211接触的第二面F2。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第一引导部件211与第二引导部件212的相对移动。另外,第一面F1和第二面F2是滑动面。
在图4和图5中,第一面F1是第一径向部211b的周向外侧面。第二面F2是第二径向部212b的周向内侧面。在轴向视图中,第一引导部件211具有两个第一面F1,并且第二引导部件212具有两个第二面F2。
第一引导部件211具有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第二引导部件212具有第二凹部或第二凸部。第一凹部覆盖第二凸部,或者第二凹部覆盖第一凸部。由此,能够容易实现第一凸部具有第一面F1且第二凹部具有第二面F2的结构、或者第一凹部具有第一面F1且第二凸部具有第二面F2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件211具有第一凸部,第二引导部件212具有第二凹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凹部接触。在图4和图5中,第一引导部件211的第一径向部211b构成第一凸部。第二引导部件212的第二径向部212b构成第二凹部。
另外,第一引导部件211具有第一对置面O1,第二引导部件212具有第二对置面O2。第一对置面O1和第二对置面O2在相对移动的方向上面对。由此,容易进行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的相对移动。另外,容易进行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定位。
另外,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是由后述的施力部213施力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径向。若第一对置面O1和第二对置面O2受到后述的施力部213的作用力则相互接近。
在图4及图5中,第一对置面O1设置于第一周向部211a,第二对置面O2设置于第二周向部212a。另外,第一对置面O1还与第二径向部212b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对置面O1与槽楔30接触。
第一引导部件211及第二引导部件212配置在轴向另一侧端部。因此,在即将将槽楔30插入槽21之前,能够利用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使槽楔30挠曲。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槽楔30的插入性。
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中的至少一方与槽楔3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与槽楔30接触。
详细地,参照图3,槽楔30的弯曲部33与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中的至少一方接触。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槽楔30挠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3与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接触。另外,图3将各部件不接触地分离示出。
如图4和图5所示,楔形引导件210还包括施力部213。施力部213可以是多个,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个。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楔形引导件210由一个第一引导部件211、一个第二引导部件212和一个施力部213构成。
施力部213连接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由此,能够对槽楔30施加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径向)的作用力。因此,能够使槽楔30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容易地挠曲。
另外,施力部213是向一个方向增加力的部件,例如是弹簧等弹性体。实施方式的施力部213的作用力是从因外力而变形的形状返回到原来的形状时的复原力。
施力部213在夹持槽楔30方向上对第一引导部件211或第二引导部件212施力。由此,对槽楔30施加作用力能够使槽楔30挠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部213在作为夹持槽楔30的方向的径向上对第一引导部件211或第二引导部件212施力。另外,施力部213向使第一引导部件211与第二引导部件212之间的间隔变窄的方向施力。即,施力部213向使第一引导部件211与第二引导部件212之间的保持槽楔30的空间变窄的方向施力。
施力部213将第一引导部件211相对于第二引导部件212向径向外侧施力。由此,在槽21内,能够抑制槽楔30因受到来自线圈10的阻力而压曲。
详细地说,图4是施加外力而使施力部213伸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配置槽楔30。若中止施加外力,则利用施力部213的复原力,施力部213返回到原来的形状。由此,如图5所示,能够使第一引导部件211与第二引导部件212之间的间隔变窄。利用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的这种相对移动,能够使槽楔30挠曲。
<槽楔推杆>
槽楔插入装置200还具备槽楔推杆(未示出)。槽楔推杆是将槽楔30插入槽21的插入部件。
槽楔推杆固定在槽楔30上。详细地说,槽楔推杆的轴向另一侧安装在槽楔30的轴向一侧。槽楔推杆沿轴向移动。由此,使槽楔30沿轴向移动。槽楔推杆插入槽楔30的插入方向与线圈10的插入方向相同。
(线圈插入装置)
参照图1~图8,对线圈插入装置100进行说明。图6~图8示意性地示出将线圈插入装置100沿轴向切断的状态。利用线圈插入装置100,按照图6~图8的顺序将线圈10插入槽21中。
如图2、图6~图8所示,线圈插入装置100将线圈线卷绕成环状的线圈10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在图6~图8中为从右侧朝向左侧)插入沿定子铁芯20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21中。详细地说,线圈插入装置100以跨过定子铁芯20的多个槽21的方式从各个槽口22插入线圈10。
线圈插入装置100具备上述的槽楔插入装置200、多个白兰槽110、作为线圈移动机构的嵌线脱模器(ストリッパ)120。
<白兰槽>
如图2、图3、图6~图8所示,多个白兰槽(ブレード)110保持线圈10。白兰槽110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且在嵌线脱模器120的径向外侧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配置且沿轴向延伸。利用白兰槽110能够将线圈10容易地插入槽21中。
白兰槽110沿轴向移动。本实施方式的白兰槽110是沿轴向移动的可动白兰槽。
白兰槽110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排列配置。在此,白兰槽110经由多个齿23而配置。详细地说,多个白兰槽110与齿23对应地配设在同一圆周上。
用两个白兰槽110保持一个线圈边部。白兰槽110将被后述的嵌线脱模器120钩挂的线圈10沿轴向及径向引导至槽21。
白兰槽110具有设置在槽口22中的形状。白兰槽110是沿轴向延伸的棒状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白兰槽110的径向外侧端缘相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位于径向内侧,但也可以相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位于径向外侧。
<嵌线脱模器>
嵌线脱模器120是使线圈10移动的线圈移动机构。嵌线脱模器12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沿轴向移动。嵌线脱模器120将线圈10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
嵌线脱模器120与线圈10接触。利用嵌线脱模器120,线圈10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沿轴向移动,并且线圈10的一部分从槽口22插入槽21内部。具体而言,嵌线脱模器120钩挂线圈10的径向内侧,沿着白兰槽110上拉线圈10。嵌线脱模器120既可以与白兰槽110一起向轴向另一侧移动,也可以不与白兰槽110一起向轴向另一侧移动。在后者的情况下,白兰槽110比嵌线脱模器120先向轴向另一侧移动。
环状的线圈10的径向的内侧钩挂于嵌线脱模器120。在嵌线脱模器120中钩挂线圈10的部分的直径是保持线圈10的白兰槽110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的嵌线脱模器120的径向外侧端缘相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位于径向内侧,但也可以相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位于径向外侧。
嵌线脱模器120具有配置于槽口22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嵌线脱模器12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为半球状。嵌线脱模器12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是曲面。
(槽楔插入方法和线圈插入方法)
接着,参照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方法及线圈插入方法。另外,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方法及线圈插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方法是使用了上述槽楔插入装置200的槽楔30的插入方法。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方法是使用了上述线圈插入装置100的线圈10的插入方法。
首先,如图9所示,将具备槽楔插入装置200的线圈插入装置100设置于定子铁芯20(步骤S1)。在该步骤S1中,在定子铁芯20的轴向一侧配置线圈10、槽楔30、槽楔插入装置200及线圈插入装置100。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以被保持在多个白兰槽110之间的方式配置线圈10。另外,在多个白兰槽110的径向的中央且轴向一侧配置嵌线脱模器120。进而,如图2所示,以被楔形引导件210及槽楔推杆支撑的方式配置槽楔30。
详细地说,如图4所示,对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中的至少一方施加外力,在使施力部213伸长的状态下配置槽楔30。此时,由于施力部213的作用力未施加于槽楔30,因此槽楔30不挠曲。之后,中止施加外力,因施力部213的复原力,如图5所示,使第一引导部件211与第二引导部件212的间隔变窄。因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的径向的相对移动,使槽楔30在径向上挠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楔形引导件21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轴向另一侧端部。因此,利用楔形引导件210使槽楔30挠曲直到即将向槽21插入之前。若将这样变形的槽楔30插入后述的槽21中(步骤S3),则槽楔30在槽21内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接着,将线圈线卷绕成环状的线圈10插入槽21中(步骤S2)。在该步骤S2中,使嵌线脱模器12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此,嵌线脱模器120与白兰槽110一起向轴向另一侧移动。使白兰槽110和嵌线脱模器120移动,如图7和图8所示,从而能够将线圈10插入槽21中。
另外,将槽楔30插入槽21中(步骤S3)。在该步骤S3中,使槽楔推杆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此,使槽楔推杆及楔形引导件210向轴向另一侧移动。
具体而言,利用楔形引导件210将挠曲的槽楔30向槽21引导。然后,使槽楔推杆向轴向另一侧移动,将槽楔30插入槽21中。
接着,将具备槽楔插入装置200的线圈插入装置100从定子铁芯20卸下(步骤S4)。具体而言,使嵌线脱模器120朝向轴向一侧移动。
通过实施以上的工序(步骤S1~S4),能够将线圈10及槽楔30插入在定子铁芯20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21中。其结果是,能够制造图1所示的定子1。
(作用效果)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2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发明人着眼于,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等的线圈插入装置将槽楔向上推而插入槽中时,难以插入槽楔的问题是由于槽楔30的尺寸存在偏差而引起的。具体而言,在多个槽21的各个槽中配置槽楔30,但多个槽楔30的尺寸存在偏差。若考虑该偏差而在槽21中形成多余的空间,则由于该空间而使槽楔30的插入性变差。
相比之下,本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210包括在与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因此,使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相对移动,从而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推压槽楔30,进而能够使槽楔30挠曲。因此,由于能够在使槽楔30挠曲的状态下将槽楔30插入槽21中,所以不需要考虑槽楔30的尺寸偏差而在槽21中设置与尺寸最大的槽楔30相匹配的空间。因此,能够改善槽楔30的插入性。
进而,若在槽21中设置考虑了槽楔30的尺寸偏差的空间,则在用槽楔推杆将槽楔30向轴向另一侧推压时,由于槽楔30进入该空间,有时槽楔30压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而能够在使槽楔30挠曲的状态下将槽楔30插入槽21中,因此不需要在槽21中设置该空间。因此,能够减少槽21内槽楔30压曲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槽楔30的压曲。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基本上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200相同的结构,但楔形引导件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210能够使槽楔30沿径向挠曲,与之相对地,第二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310能够使槽楔30沿周向挠曲。
以下,参照图10及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3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图10及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楔形引导件310的轴向视图的示意图。槽楔30以图10和11的顺序配置在楔形引导件310中。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楔形引导件310包括第一引导部件311、两个第二引导部件312和两个施力部313。在图10和图11中,一个楔形引导件310由一个第一引导部件311、两个第二引导部件312和两个施力部分313构成。
具体而言,在第一引导部件311的周向一侧配置有一个第二引导部件312,在第一引导部件311的周向另一侧配置有一个第二引导部件312。第一引导部件311和一个第二引导部件312由施力部313连接。
第一引导部件311和第二引导部件312在作为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周向上相对移动。第一引导部件311与周向一侧的第二引导部件312的相对移动和第一引导部件311与周向另一侧的第二引导部件312的相对移动为相反方向。
在轴向视图中,第一引导部件311具有在相对移动时与周向一侧的第二引导部件312接触的两个第一面F1。在轴向视图中,第一引导部件311具有在相对移动时与周向另一侧的第二引导部件312接触的两个第一面F1。在轴向视图中,一个第二引导部件312具有在相对移动时与第一引导部件311接触的两个第二面F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件311具有第一凹部311a,两个第二引导部件312具有第二凸部312a。各第一凹部311a覆盖各第二凸部312a。
另外,第一引导部件311具有第一对置面O1,两个第二引导部件312具有第二对置面O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施加外力而使施力部313收缩的状态下,第一对置面O1与第二对置面O2接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对置面O1及第二对置面O2不与槽楔30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件311不与槽楔30接触,而第二引导部件312与槽楔30接触。详细而言,槽楔30的弯曲部分33与第二引导部件312接触。
施力部313在作为夹持槽楔30的方向的周向上对第一引导部件311或第二引导部件312施力。另外,施力部313在扩大第一引导部件311与第二引导部件312的间隔的方向上施力。
详细地说,图10是施加外力而使施力部313收缩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配置槽楔30。若中止施加外力,则因施力部213的复原力,施力部313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由此,如图11所示,能够扩大第一引导部件311与第二引导部件312之间的间隔。利用第一引导部件311和第二引导部件312的该周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使槽楔30沿周向挠曲。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基本上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槽楔插入装置200相同的结构,但楔形引导件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210能够使槽楔30沿径向挠曲,与之相对地,第三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410能够使槽楔30沿径向和周向挠曲。
以下,参照图12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410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楔形引导件410的轴向视图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楔形引导件410包括第一引导部件411、四个第二引导部件412a、412b和四个施力部413a、413b。在图12中,一个楔形引导件410由第一引导部件411、两个第二引导部件412a、两个第二引导部件412b、两个施力部分413a和两个施力部分413b构成。
具体而言,在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周向一侧配置两个第二引导部件412a、412b,并且在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周向另一侧配置两个第二引导部件412a、412b。详细地说,在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周向一侧配置一个第二引导部件412a及一个第二引导部件412b。在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周向另一侧配置一个第二引导部件412a及一个第二引导部件412b。
周向一侧及另一侧的第二引导部件412a和第一引导部件411在作为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周向上相对移动。周向一侧及另一侧的两个第二引导部件412b和第一引导部件411在作为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径向上相对移动。
第一引导部件411和第二引导部件412a由施力部413a连接。第二引导部件412a和第二引导部件412b由施力部413b连接。因此,施力部413b经由第二引导部件412a及施力部413a将第二引导部件412b与第一引导部件411连接。
施力部413a在作为夹持槽楔30的方向的周向上对第一引导部件411或第二引导部件412a施力。另外,施力部413b在作为夹持槽楔30的方向的径向上对第二引导部件412a或第二引导部件412b施力。因此,施力部413b在径向上经由第二引导部件412a及施力部413a对第一引导部件411或第二引导部件412b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件411不与槽楔30接触,第二引导部件412a、412b与槽楔30接触。详细而言,槽楔30的弯曲部分33与第二引导部件412a、412b接触。
(变形例1)
虽然列举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引导部件211和第二引导部件212在径向上相对移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引导部件311和第二引导部件312在周向上相对移动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与径向和周向以外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多个楔形引导件210、310和410具有相同的形状,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槽楔插入装置也可以适当组合第一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210、第二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310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410。即,在本发明的槽楔插入装置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210、第二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310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410中的至少两种以上可以混合存在,也可以是一种。例如,也可以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210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楔形引导件310。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备用于使槽楔30沿轴向移动的槽楔推杆的槽楔插入装置200及线圈插入装置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槽楔插入装置及线圈插入装置也可以代替槽楔推杆而具备使槽楔30沿轴向移动的机构。
(变形例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插入线圈的两个槽21为夹持四个槽21的一个槽21和另一个槽21,但并不限定于此。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两个槽21中插入一个线圈10的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在四个以上的槽21中同时插入多个线圈10。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其意图是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9)

1.一种槽楔插入装置,将槽楔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沿定子铁芯的轴向贯通的槽中,所述槽楔配置在插入所述槽中的线圈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其特征在于,
具备楔形引导件,其配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沿轴向延长,对所述槽楔进行引导,
所述楔形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第二引导部件,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及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配置在轴向另一侧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形引导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施力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在夹持所述槽楔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或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相比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位于径向内侧,
所述施力部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向径向外侧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具有在相对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接触的第一面,
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具有在相对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接触的第二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具有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
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具有第二凹部或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凹部覆盖所述第二凸部,或者所述第二凹部覆盖所述第一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具有第一对置面,
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具有第二对置面,
所述第一对置面和所述第二对置面在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槽楔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楔包括:
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形状部;
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两个第二形状部;以及
弯曲部,其将所述第一形状部的周向两端与所述第二形状部的径向内侧端连结,
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及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接触。
CN202310321124.9A 2022-03-29 2023-03-29 槽楔插入装置 Pending CN1168962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4232 2022-03-29
JP2022054232A JP2023146830A (ja) 2022-03-29 2022-03-29 ウェッジ挿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6232A true CN116896232A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8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1124.9A Pending CN116896232A (zh) 2022-03-29 2023-03-29 槽楔插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46830A (zh)
CN (1) CN11689623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46830A (ja)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6305B (zh) 定子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组装装置
CN110892618B (zh) 定子的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的组装装置
US20230318386A1 (en) Stator and wedge insertion device
US20100293778A1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split core type stator of inner rotor typ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1756147A (zh) 绝缘件
CN116896232A (zh) 槽楔插入装置
CN112653300B (zh) 使定子的绕组头扭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电机的定子
US20220149675A1 (en) Stator assembling method and stator assembling apparatus
US6744168B2 (en) Stator and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6896235A (zh) 楔插入装置
JP2023050766A (ja) コイル挿入装置
CN111835165A (zh) 马达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13746283B (zh) 线圈束成形装置
CN116526781A (zh) 楔插入装置以及线圈插入装置
JP7103285B2 (ja) コイル挿入装置
CN115997331A (zh) 楔插入装置
CN115882676A (zh) 线圈插入装置
WO2022201724A1 (ja) コイル挿入装置
CN115133730A (zh) 线圈插入装置
CN116896242A (zh) 线圈插入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JP2022117126A (ja) コイル成形装置、コイル挿入装置、及びコイル成形方法
CN115133728A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1835164A (zh) 线圈绕线方法
CN111193374A (zh) 绝缘纸、绝缘纸插入装置以及定子
JP2022156297A (ja) コイル成形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