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2432A - 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2432A
CN116892432A CN202310305379.6A CN202310305379A CN116892432A CN 116892432 A CN116892432 A CN 116892432A CN 202310305379 A CN202310305379 A CN 202310305379A CN 116892432 A CN116892432 A CN 116892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ipe
exhaust
pipe
downstream
air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53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山信也
堀之内秀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92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2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8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 F01N1/082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the gases passing through porous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1/00Monitoring or diagnostic devices for exhaust-gas treatment apparatus, e.g. for catalytic activity
    • F01N11/007Monitoring or diagnostic devices for exhaust-gas treatment apparatus, e.g. for catalytic activity the diagnostic devices measuring oxygen or air concentration downstream of the exhaust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05Fixing exhaust manifolds, exhaust pipes or pipe sections to each other, to engine or to vehicle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1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methods of operation; Control
    • F01N3/2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methods of operation;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talytic conversion ; Methods of operation or control of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排气装置。有利于废气的传感检测精度的提高。在车辆的排气装置(25)中,排气管(51)具有在消音器(52)内开口的下游侧排气管(62),消音器(52)被分隔为多个空间并具有连通管(96),其使与下游侧排气管(62)连通的空间与其他空间连通,下游侧排气管(62)指向与消音器(5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与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处于不平行的位置关系,催化剂(70)被设置在比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靠上游的位置,废气传感器(81)被设置在排气管(51)上的比催化剂(70)靠下游侧处。

Description

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鞍乘型车辆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具备从发动机延伸的排气管和与排气管的下游端相连且直径比排气管的直径大的消音器,在排气管的中途具备催化剂,在消音器设置有废气传感器(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447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从保护地球的观点出发,期望开发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开发目标(SDGs)的车辆。为了开发环境性能高的车辆,需要废气的进一步的清洁化,为了实现该清洁化,期望提高废气的感测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废气的感测精度的提高的排气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种排气装置,其是车辆的排气装置,具备从发动机延伸的排气管和与所述排气管的下游端连接且直径比所述排气管的直径大的消音器,在由所述排气管和消音器构成的排气路径上设置有催化剂和废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具有在所述消音器内开口的下游侧排气管,所述消音器被分隔成多个空间,并具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使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连通的所述空间与其他的所述空间连通,所述下游侧排气管指向与所述消音器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面与所述连通管的上游侧端面处于不平行的位置关系,所述催化剂设置在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面相比靠上游处,所述废气传感器设置在排气管上的比所述催化剂靠下游侧处。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有利于废气的感测精度的提高的排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将动力单元的排气装置与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图。
图3是从车体后方且左侧示出图2的A-A截面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排气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消音器的内部构造的图。
标号说明
10鞍乘型车辆
12动力单元(发动机)
25排气装置
43连接管
44空气滤清器壳体
51排气管
52消音器
61上游侧排气管
61A 第一罩
61B 第二罩
62下游侧排气管
62M 下游侧端面
62T 下游侧端部
63扩径部
70,70X催化剂
81,81X废气传感器
94第一膨胀室
95第二膨胀室
96连通管
96M上游侧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若没有特别记载则设为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10的侧视图。
鞍乘型车辆10是具备以下部分的车辆:车架11、支承于车架11的动力单元12、将前轮13支承为转向自如的前叉14、支承后轮15的摆臂16、以及乘员用的座椅17。
鞍乘型车辆10是乘员以骑跨的方式就座于座椅17的车辆。座椅17设置在车架11的后部的上方。
车架11具备:设置于车架11的前端部的前立管18、位于前立管18的后方的前架19、以及位于前架19的后方的后架20。前架19的前端部与前立管18连接。
座椅17被支承于后架20。
前叉14由前立管18支承为左右转向自如。前轮13支承于在前叉14的下端部设置的车轴13a。乘员把持的转向用的把手21被安装于前叉14的上端部。
摆臂16由支承于车架11的枢轴22支承。枢轴22是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延伸的轴。枢轴22贯插在摆臂16的前端部。摆臂16以枢轴22为中心上下摆动。
后轮15支承于在摆臂16的后端部设置的车轴15a
动力单元12配置于前轮13与后轮15之间,且支承于车架11。
动力单元12是内燃机。动力单元12具备曲轴箱23和收纳往复运动的活塞的缸部24。缸部24的排气口与排气装置25连接。
动力单元12的输出通过驱动力传递部件而传递至后轮15,该驱动力传递部件连接动力单元12和后轮15。
另外,鞍乘型车辆10具有:从上方覆盖前轮13的前挡泥板26、从上方覆盖后轮15的后挡泥板27、供乘员放脚的踏板28、以及蓄积动力单元12使用的燃料的燃料箱29。
前挡泥板26安装于前叉14。后挡泥板27和踏板28设置在比座椅17靠下方的位置。燃料箱29支承于车架11。
鞍乘型车辆10具有覆盖车体的各部分的车体罩30。车体罩30具备从前方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罩31、从左右覆盖车体前部的侧罩32、从左右覆盖车体后部的后罩33、以及保护曲轴箱23的前部及下部的下罩34。在前罩31上设置有照射前方的前照灯35及前风挡36等。
图2是将动力单元12的排气装置25与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图。图3是从车体后方且左侧示出图2的A-A截面的立体图。
动力单元12具备曲轴箱23和从曲轴箱23的前部向上方延伸的缸部24。缸部24从下方朝向上方依次具备缸体24A、缸盖24B以及缸盖罩24C。在缸盖24B的背面侧配置有构成动力单元12的进气系统的进气装置41。另外,动力单元12相当于本发明的发动机。
进气装置41随着从气缸盖24B侧朝向后方而具有节气门体42、作为进气管发挥功能的连接管43以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4,由它们构成进气通路。
节气门体42和连接管43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进气通路,配置在燃料箱29及座椅17的下方且比构成排气装置25的一部分的排气管51靠上方的位置。
连接管43的后端与构成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前表面的前壁44F连接。空气滤清器壳体44具有中空箱形状,在内部具有对外部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44G,将由空气过滤器44G净化后的空气向连接管43供给。
节气门体42、连接管43以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至少一部分由树脂形成。
空气滤清器壳体44在侧视车体时配置于座椅17的下方且摆臂16的上方、且比后轮15靠前方的位置。更具体而言,空气滤清器壳体44具备上方开口且向下方鼓出的中空形状的空气滤清器壳体主体44A,空气滤清器壳体主体44A的上方开口被盖部件44B覆盖。
如图3所示,空气滤清器壳体主体44A的底部44S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高度不同的形状,作为左右一侧的左侧部分是构成最下部的第一底部44L,作为左右另一侧的右侧部分是构成比最下部高的底部的第二底部44R。在第一底部44L的前方配置有后缓冲器46。
在本结构中,在第一底部44L的侧方且第二底部44R的下方空出的空间被用作供构成排气装置25的一部分的排气管51通过的空间。这样,通过将空气滤清器壳体主体44A的底部44S形成为左右高度不同的形状,将相对高的第二底部44R的下方用作排气管51的空间,将相对低的第一底部44L设置在比排气管51低的位置,能够在增大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容量的同时确保排气管51的配置空间。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壳体主体44A的第二底部44R形成为在侧视车体时从前壁44F的下端起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形状。由于第二底部44R前高后低地倾斜,因此有利于空气过滤器44G的配置空间的确保和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容量的增大。
此外,构成空气滤清器壳体主体44A的背面的后壁44H形成为从底部44S的后端起前低后高地倾斜的倾斜壁。由于后壁44H前低后高地斜向倾斜,因此能够使空气滤清器壳体44后部大容量化,有利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容量增大。
图4是表示排气装置25的图。
排气装置25具备与缸部24连接的排气管51和与排气管51的下游端连接的消音器52。
如图1-图4所示,排气管51具有与缸部24连接的上游侧排气管61和与上游侧排气管61的下游相连的下游侧排气管62。上游侧排气管61从缸部24的前表面向车体侧方(在本结构中为右侧)弯曲,通过动力单元12的侧方(右侧)向后方延伸。在上游侧排气管61中的位于动力单元12的侧方的部分设置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上游侧排气管61的第一罩61A。
上游侧排气管61通过节气门体42及连接管43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出去,并朝向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第二底部44R的下方延伸。
如图2所示,在上游侧排气管61的下游端设置有收纳催化剂70的催化剂壳体71(特别参照图2、图4)。
催化剂70是在圆筒形状的外轮廓的内部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大量细孔的蜂窝状的多孔结构体。在上述各细孔的壁上担载有分解废气成分的催化剂物质(例如铂、铑和钯)。需要说明的是,催化剂70的形状及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构成,能够广泛地应用公知的催化剂。
催化剂壳体71配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第二底部44R的下方。在催化剂壳体71的下游端连接有下游侧排气管62。下游侧排气管62在通过第二底部44R的下方之后,沿着构成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的后壁44H前低后高地延伸。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一部分被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扩径的扩径部63覆盖,该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一部分经由该扩径部63内而将设置于消音器52内的第一隔壁92贯穿。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空气滤清器壳体44附近的排气路径的中心轴线LX。如该图所示,由下游侧排气管62、催化剂壳体71(催化剂70)以及上游侧排气管61构成的排气管51从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下表面(第二底部44R)沿着背面(后壁44H)延伸出去,从而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下表面以及背面接近地配置。因此,能够利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周边空间紧凑地配置排气管51。
在排气管51中的配置于节气门区42、连接管43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下方的排气管部分,从上方配置有第二罩61B。该第二罩61B通过从上方覆盖这些排气管部分,能够抑制对进气装置41的热影响。由第一罩61A和第二罩61B构成的罩部件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金属材料或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材料。
如图4所示,在下游侧排气管62设置有废气传感器81。废气传感器81设置于下游侧排气管62的相当于催化剂70的下游侧的位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废气传感器81在构成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的后壁44H的下方且由空气滤清器壳体44和消音器52从车辆前后方向夹着的空间内露出。由此,能够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4与消音器52之间空出的空间作为传感器配置空间有效利用,并且,能够通过空气滤清器壳体44以及消音器52保护废气传感器81免受后轮15卷起的粉尘、水分等的影响。
另外,废气传感器81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后壁44H与扩径部63之间空出的空间露出。由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后壁44H沿着扩径部63,因此能够实现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4与包含扩径部63的排气管部分接近配置的紧凑的布局。另外,能够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4与扩径部63之间空出的空间作为传感器配置空间有效利用,并且,通过空气滤清器壳体44和扩径部63,能够保护废气传感器81免受周围的粉尘、水分等的影响。并且,通过扩径部63、空气滤清器壳体44,能够减少在废气传感器81周围流动的行驶风。
废气传感器81采用检测废气的氧浓度的氧传感器和/或检测废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传感器(也称为LAF传感器)。废气传感器81将高温的废气作为检测对象,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以往,为了避免因行驶风的影响所导致的温度降低而引起废气传感器81的检测精度降低,有时要设置传感器用的加热器。
在本结构中,由于利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等而在行驶风难以接触的位置配置了废气传感器81,因此不设置加热器就能够避免因行驶风的影响而引起的传感器的温度降低,容易良好地维持感测精度。
图5是表示消音器52的内部构造的图。
在图5中,附图标记DM是消音器52的长度方向。
消音器52具备前端和后端被封闭的筒状的消音器壳体91、和将内部分隔为多个空间的第一隔壁92及第二隔壁93。消音器壳体91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消音器壳体91内的空间被各隔壁92、93划分为第一膨胀室94和第一膨胀室94的后方的第二膨胀室95。
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部62T贯通消音器壳体91的最前部的第一隔壁92,形成为与第一膨胀室94连通的筒状。
消音器52具备:连通管96,其贯通第二隔壁93而将第一膨胀室94与第二膨胀室95连通;以及尾管97,其在连通管96的后方贯穿消音器壳体91的后端而使第二膨胀室95与外侧连通。废气通过下游侧排气管62流入第一膨胀室94后,通过连通管96流入第二膨胀室95,通过尾管97排出到外部。排气分别在第一膨胀室94和第二膨胀室95中膨胀,排气压力被充分降低。
连通管96指向消音器壳体91的长度方向,形成为相对小径的管形状。连通管96在消音器壳体91内配置于在径向上偏移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配置于消音器壳体91的靠近车宽方向内侧(左侧)且下侧的位置。
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部62T指向后上方,将通过了下游侧排气管62的废气朝向斜上方排出到消音器壳体91内。
下游侧端部62T随着从废气气流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缩径。
连通管96的直径比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部62T的直径小。除了使下游侧排气管62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缩径的构造以外,通过使位于比下游侧排气管62靠下游侧的连通管96的直径比下游侧排气管62小,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
如图5所示,下游侧端部62T的下游侧端面62M位于比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形成为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倾斜面。
这样,本结构的下游侧排气管62指向与消音器5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与所述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成为不平行的位置关系。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度地抑制废气的流动,抑制废气传感器81的部位的流速,使均匀化的废气容易在废气传感器81的部位流动。因此,通过废气传感器81,容易恰当地检测出废气的状态(氧浓度或空燃比)。
另外,下游侧端部62T在消音器壳体91内配置于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且配置于从连通管96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由此,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位于相对于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在消音器52的径向上偏移的位置,从下游侧端面62M排出的排出气体不会直接流入连通管96。因此,能够在第一膨胀室94恰当地降低废气的排气压,使均匀化的废气容易在废气传感器81的部位流动。
另外,下游侧端部62T的直径比连通管96的直径大。在本结构中,使连通管96向与消音器52的径向一侧相当的车宽方向内侧偏移,使下游侧端部62T向与消音器52的径向另一侧相当的车宽方向外侧偏移,因此即使使下游侧端部62T为大径,也能够在使下游侧端部62T与连通管96的开口彼此不面对的情况下紧凑地布局。
另外,由于下游侧端部62T为大径,因此也能够利用该下游侧端部62T的空间来配置其他催化剂70X(图5)。通过配置2个催化剂70、70X,容易提高废气的净化性能。催化剂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以上。
另外,也能够利用下游侧端部62T与消音器壳体91之间的空间来配置其他废气传感器81X。在图5中,例示了在下游侧端部62T上配置有其他废气传感器81X的情况。通过该废气传感器81X,能够检测即将流入消音器52之前的废气的状态(氧浓度或空燃比)。另外,在配置了催化剂70X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催化剂70X之后的废气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排气管51具有在消音器52内开口的下游侧排气管62,消音器52被分隔为由多个空间构成的第一膨胀室94和第二膨胀室95,具有连通管96,该连通管96使与下游侧排气管62连通的第一膨胀室94与第二膨胀室95连通,下游侧排气管62指向与消音器5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与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处于不平行的位置关系。而且,催化剂70被设置在与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相比靠上游处,废气传感器81被设置在排气管51上的比催化剂70靠下游侧处。
下游侧排气管62指向与所述消音器5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与所述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处于不平行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适度地抑制废气的流动,使均匀化的废气容易在废气传感器81的部位流动,有利于废气的感测精度的提高。
另外,鞍乘型车辆10在排气管51的上方具备空气滤清器壳体44,排气管51在车辆侧视观察下从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下表面(第二底部44R)沿着背面(后壁44H)延伸出去,废气传感器81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的下方且由空气滤清器壳体44和消音器52从车辆前后方向夹着的空间内露出。
排气管51在车辆侧视时沿着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下表面及背面延伸出去,因此排气管51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4能够接近而紧凑地配置。废气传感器81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的下方且由空气滤清器壳体44和消音器52从车辆前后方向夹着的空间内露出,因此能够保护废气传感器81免受后轮15卷起的粉尘等的影响。
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沿着覆盖排气管51的一部分的扩径部63,废气传感器81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与扩径部63之间空出的空间露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4与扩径部63之间空出的空间作为传感器配置空间来有效利用,并且能够将排气管51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4更接近地配置,能够紧凑地配置。另外,废气传感器81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与扩径部63之间空出的空间露出,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车辆前方等的行驶风的影响而导致废气传感器81的温度降低的事态,有利于感测精度的提高。
排气管51配置在比空气滤清器壳体44及从空气滤清器壳体44延伸出的进气通路(连接管43等)靠下方的位置,空气滤清器壳体44及进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为树脂制,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4及进气通路的下方相当的排气管部分被由第二罩61B构成的罩部件覆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吸气通路的热变形、进气的温度上升这样的排气管51对吸气通路的热影响。
另外,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部62T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缩径,因此,提高排气管51内的压力而使废气容易滞留,使均匀化的废气容易在废气传感器81的部位流动。由此,也有利于废气的感测精度的提高。
另外,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和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在消音器52内配置于在径向上错开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与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在径向上错开,因此使来自下游侧排气管62的废气恰当地膨胀,并且适度地抑制从下游侧排气管62向连通管96的废气的流动,有利于提高废气的感测精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配置于消音器壳体91的靠车宽方向内侧(左侧)且下侧的位置,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配置于消音器壳体91的靠车宽方向右侧且上侧的位置的情况,但也可以不限定于该配置。
此外,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部62T的直径比连通管96的直径大,在下游侧端部62T配置有其他催化剂70X。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大径的下游侧端部62T的空间来配置其他催化剂70X(图5),或者配置其他废气传感器81X。通过配置多个催化剂70、70X,容易提高废气的净化性能。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细节部分等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构成动力单元12的内燃机既可以是单气缸发动机也可以是多气缸发动机,只要相应地适当地变更排气管51的根数、布局即可。另外,关于消音器52,也不限定于具有2个膨胀室(第一膨胀室94、第二膨胀室95)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变更各部件的配置、形状。另外,在消音器52中也可以适当地应用公知的消音构造。
另外,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图1等所示的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2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包括踏板型车辆等在内的任意的鞍乘型车辆的排气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四轮车辆的排气装置这样的鞍乘型车辆以外的任意的车辆的排气装置。
[由上述实施方式支持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支持以下的结构。
(结构1)一种排气装置,其是车辆的排气装置,具备从发动机延伸的排气管和与所述排气管的下游端连接且直径比所述排气管的直径大的消音器,在由所述排气管和消音器构成的排气路径上设置有催化剂和废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具有在所述消音器内开口的下游侧排气管,所述消音器被分隔成多个空间,并具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使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连通的所述空间与其他的所述空间连通,所述下游侧排气管指向与所述消音器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面与所述连通管的上游侧端面处于不平行的位置关系,所述催化剂设置在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面相比靠上游处,所述废气传感器设置在排气管上的比所述催化剂靠下游侧处。
下游侧排气管指向与所述消音器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面与所述连通管的上游侧端面处于不平行的位置关系,因此,会适度地抑制废气的流动,使均匀化的废气容易在催化剂的下游侧的排气管上的废气传感器的部位流动,有利于废气的感测精度的提高。
(结构2)根据结构1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在所述排气管的上方具备空气滤清器壳体,所述排气管在车辆侧视时沿着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下表面和背面延伸出去,所述废气传感器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背面的下方且由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和所述消音器从车辆前后方向夹着的空间内露出。
排气管在车辆侧视时沿着空气滤清器壳体的下表面及背面延伸,因此排气管和空气滤清器壳体被配置成接近且紧凑。废气传感器在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背面的下方且由空气滤清器壳体和消音器从车辆前后方向夹着的空间内露出,因此能够保护废气传感器免受周围的粉尘、水分等的影响。
(结构3)根据结构2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一部分被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扩径的扩径部覆盖,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背面沿着所述扩径部,所述废气传感器在如下空间露出,该空间是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背面与所述扩径部之间空出的空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空气滤清器壳体与扩径部之间空出的空间作为传感器配置空间有效利用,并且能够将排气管与空气滤清器壳体更接近地配置,能够紧凑地配置。另外,废气传感器在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背面与扩径部之间空出的空间露出,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车辆前方等的行驶风的影响而导致废气传感器的温度降低的事态,有利于感测精度的提高。
(结构4)根据结构2或3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配置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以及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延伸出去的进气通路相比靠下方的位置,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和所述进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为树脂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以及所述进气通路的下方相当的排气管部分被罩部件覆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进气通路的热变形、进气的温度上升这样的排气管对进气通路的热影响。
(结构5)根据结构1至4中任一项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部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缩径。
根据该结构,提高排气管内的压力而使废气容易滞留,有利于废气的感测精度的提高。
(结构6)根据结构1至5中任一项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面与所述连通管的上游侧端面在所述消音器内配置于在径向上错开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会适度地抑制废气从下游侧排气管向连通管的流动,有利于废气的感测精度的提高。
(结构7)根据结构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指向所述消音器的长度方向,所述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部的直径比所述连通管的直径大,在所述下游侧端部配置有其他催化剂。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大径的下游侧端部的空间来配置其他催化剂,或者配置其他废气传感器。通过配置多个催化剂,容易提高废气的净化性能。

Claims (7)

1.一种排气装置,其是车辆(10)的排气装置,具备从发动机(12)延伸的排气管(51)和与所述排气管(51)的下游端连接且直径比所述排气管(51)的直径大的消音器(52),在由所述排气管(51)和消音器(52)构成的排气路径上设置有催化剂(70)和废气传感器(8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51)具有在所述消音器(52)内开口的下游侧排气管(62),
所述消音器(52)被分隔成多个空间(94、95),并具有连通管(96),所述连通管(96)使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连通的所述空间(94)与其他的所述空间(95)连通,
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指向与所述消音器(52)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与所述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处于不平行的位置关系,
所述催化剂设置在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相比靠上游处,
所述废气传感器(81)在排气管(51)上设置于所述催化剂(70)的下游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10)在所述排气管(51)的上方具备空气滤清器壳体(44),
所述排气管(51)在车辆侧视时沿着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下表面和背面延伸,
所述废气传感器(81)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的下方且由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和所述消音器(52)从车辆前后方向夹着的空间内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51)的一部分被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扩径的扩径部(63)覆盖,
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沿着所述扩径部(63),
所述废气传感器(81)在如下空间露出,该空间是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的背面与所述扩径部(63)之间空出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51)配置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以及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延伸出的进气通路(43)相比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和所述进气通路(43)的至少一部分为树脂制,
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4)以及所述进气通路(43)的下方相当的排气管部分被罩部件(61B)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部(62T)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缩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面(62M)与所述连通管(96)的上游侧端面(96M)在所述消音器(52)内配置于在径向上错开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96)指向所述消音器(52)的长度方向,
所述下游侧排气管(62)的下游侧端部(62T)的直径比所述连通管(96)的直径大,
在所述下游侧端部(62T)配置有其他催化剂(70X)。
CN202310305379.6A 2022-03-29 2023-03-24 排气装置 Pending CN1168924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4578A JP2023147046A (ja) 2022-03-29 2022-03-29 排気装置
JP2022-054578 2022-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2432A true CN116892432A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8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5379.6A Pending CN116892432A (zh) 2022-03-29 2023-03-24 排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47046A (zh)
CN (1) CN116892432A (zh)
BR (1) BR102023005110A2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23005110A2 (pt) 2023-10-10
JP2023147046A (ja)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0119B2 (ja) 車両の排気装置
US9016422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6031244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EP2832985B1 (en) Air cleaner device for vehicle
CN106471229B (zh) 车辆和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单元
CN106661981A (zh) 车辆和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单元
KR100670720B1 (ko) 배기 가스 정화 장치
JP2019183673A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6702012B2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2008008279A (ja) 自動二輪車の触媒配置構造
JP6610438B2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6620677B2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65526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033721B2 (ja) V型4気筒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WO2016002951A1 (ja) ビークルおよび単気筒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6690440B2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CN116892432A (zh) 排气装置
JP469369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マフラ構造
CN112567114B (zh) 排气系统
JP2018115652A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EP3779138B1 (en) Exhaust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690441B2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724007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275775B2 (ja) 自動二輪車
WO2023053996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