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7114B - 排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排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7114B
CN112567114B CN201980053499.3A CN201980053499A CN112567114B CN 112567114 B CN112567114 B CN 112567114B CN 201980053499 A CN201980053499 A CN 201980053499A CN 112567114 B CN112567114 B CN 112567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gas purification
purification device
vehicl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34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7114A (zh
Inventor
A·库马
S·K·潘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yinuo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yinuo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yinuo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yinuo Motorcyc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67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7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340/00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aust system, e.g. length, diameter or volume of the apparatus;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exhaust apparatuses
    • F01N2340/02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aust system, e.g. length, diameter or volume of the apparatus;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exhaust apparatu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nce of the apparatus to the engine, 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exhaust treating apparatu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340/00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aust system, e.g. length, diameter or volume of the apparatus;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exhaust apparatuses
    • F01N2340/04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aust system, e.g. length, diameter or volume of the apparatus;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exhaust apparatu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n exhaust pipe, manifold or apparatus in relation to vehicle frame 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70/00Structure or shape of gas passages, pipes or tu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100)。该车辆(100)包括框架(500);发动机安装系统(400);通过发动机安装系统(400)可摆动地安装在框架上的内燃机(300);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以及与内燃机(300)流体连通的排气系统(500)。排气系统(500)包括排气管(301)、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消声器装置(307)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连接在第一弯曲部分(302)与第二弯曲部分(303)之间。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二端定位在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一端的后面。

Description

排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并且具体地涉及车辆的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特别是构造成可乘坐的车辆,比如机动滑板车、摩托车、三轮车辆和诸如全地形车辆之类的四轮车辆,包括内燃机和一个或多个废气净化装置,比如第一废气净化装置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通常,废气净化装置用于在内燃机运行期间净化内燃机排放的废气。来自废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废气随后排放到大气中。第一废气净化装置与消声器装置相邻,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与发动机出口相邻。
因此,第二废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消声器的上游,优选地更靠近燃烧室,使得其中所包含的催化器能够被快速激活,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沿着车辆的一侧运行。然而,在这种布置中,即,当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布置在燃烧室附近时,催化器单元定位在发动机主体下方或附近。
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这种定位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例如,为了正确净化废气,废气净化装置需要具有必要的长度和/或足够的横截面积。增加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长度导致车辆宽度增加和/或导致排气系统部件突出到其接触用户和引起燃烧问题的可能性显著增加的程度。
进一步增大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直径也仍然是困难的,因为在第二废气净化装置附近有诸如发动机吊架、底部和侧盖板之类的各种部件,并且在车辆运行期间,例如当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加热时,或者当发动机在发动机吊架上摆动时,这些部件可能不期望地干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
另一方面,消声器装置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定位和布置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长度。因此,当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长度增加时,排气管、消声器装置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需要排布成使得排气管、消声器装置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远离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否则,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最终会吸入热空气,这显然对于发动机的运行是不期望的。
此外,消声器装置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将排布成,使得排气管、消声器装置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保持在它们不可能接触用户和引起燃烧问题的位置。这要求具有对于排气管、消声器装置和第一排气净化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额外的弯曲和布置,这不期望地增加与排气系统相关的成本和制造复杂性。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框架;发动机安装系统;通过发动机安装系统可摆动地安装至框架的内燃机;安装至内燃机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以及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包括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尾管,第二弯曲部分的下游端流体连接于尾管的上游端;定位在尾管的下游端上的第二废气净化装置;连接于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消声器装置,其中,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和消声器装置沿着尾管的线性轴线(L1-L1’)定位;以及连接在第一弯曲部分与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包括连接于第一弯曲部分的下游端的第一端以及连接于第二弯曲部分的上游端的第二端。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定位在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一端的后面。
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这种构造使得第一废气净化装置能占据较少的水平长度,且因此,在这种构造中,内燃机与摆动支承系统之间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地用于将废气净化装置安装至排气管,而无需扩大车辆总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连结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一端的线相对于沿着车辆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3度到 1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α)。在一实施例中,连结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线(i)相对于沿着车辆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11度的角度 (α)。
进一步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从沿着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的外周边缘的纵向轴线(L-L’)定位在朝向发动机排气端口的偏移部处。此外,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定位在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的开口下方。
在这种构造中,第一废气净化装置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中的每一个都远离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地布置,第一废气净化装置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通常是排气管的非常热的部分。因此,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吸入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周围的热空气的可能性非常小,吸入热空气可能会影响内燃机的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框架;发动机安装系统;通过发动机安装系统可摆动地安装至框架的内燃机;安装至内燃机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以及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包括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尾管,第二弯曲部分的下游端流体连接于尾管的上游端;定位在尾管的下游端上的第二废气净化装置;连接于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消声器装置,其中,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和消声器装置沿着尾管的线性轴线(L1-L1’)定位;以及连接在第一弯曲部分与第二弯曲部分之间的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包括连接于第一弯曲部分的下游端的第一端以及连接于第二弯曲部分的上游端的第二端。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定位在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一端的下方。
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这种构造使得第一废气净化装置能占据较少的水平长度,且因此,在这种构造中,内燃机与摆动支承系统之间的空间可以有效地用于将废气净化装置安装至排气管,而无需扩大车辆总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连结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一端的线(I-I’)相对于沿着车辆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3度到1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α)。在一实施例中,连结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线(I-I’)相对于沿着车辆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 11度的角度(α)。
进一步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定位在从沿着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的外周边缘的纵向轴线(L-L’)朝向发动机排气端口的偏移部处。此外,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定位在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的开口下方。第二废气净化装置的位置靠近发动机单元,便于排气管的排布,使得排气管或类似物不可能接触用户并引起燃烧问题。
在这种构造中,第一废气净化装置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中的每一个都远离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布置,第一废气净化装置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通常是排气管的非常热的部分。因此,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吸入第一废气净化装置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中的任一个周围的热空气的可能性非常小,吸入热空气可能会影响内燃机的冷却。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本身以及其它特征和注意到的优点将变得明显。现在仅借助于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框架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力单元以及车辆的排气系统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力单元以及车辆的排气系统的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排气系统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排气系统的另一种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排气系统的弯曲部分和线性部分的另一种视图;以及
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排气系统的弯曲部分和线性部分的又一种视图。
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不应将本说明书中提及的附图理解为按比例绘制,并且这种附图在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易于受各种变型和替代形式影响,但是已经在附图中借助于示例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以下将在本文中描述。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本发明将涵盖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等效物和替代物。
术语“包括”、包含或它们的任何其它变型旨在涵盖非排它性的包含,使得包含部件或步骤的列表的设置、结构或方法不仅只包括那些部件或步骤,而且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者这种设置、结构或方法固有的其它部件或步骤。换言之,在没有更多约束的情况下,以“包括……一个”开头的系统或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不排除在系统或装置中存在其它元件或附加元件。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所示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在各种视图中识别相同的部件。
然而,尽管是就车辆的上下文来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排气系统及其方面和特征也能够与其它类型的车辆一起使用。术语“车辆”、“两轮车辆”和“摩托车”在整个说明书中已被互换使用。术语“车辆”包括诸如摩托车、踏板车、自行车、轻便摩托车、踏板型车辆、全地形车(ATV)等之类的车辆。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前/向前”、“后/向后/后方/向后方”、“上 /向上/顶”、“下/更低/向更低/向下、底”、“左/向左”、“敁右/向右”表示车辆骑乘者跨坐时看到的方向,并且这些方向由附图中的箭头Fr、Rr、U、Lr、 L、R来表示。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100)。本文所指的车辆(100)实施为摩托车。替代地,在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车辆(100)可以实施为任何其它骑乘型车辆,诸如踏板车、三轮车辆、全地形车辆(ATV)之类等。
如图2所示,车辆(100)包括车身框架(200)、一对前叉(121a、 121b)、前挡泥板(109)、后挡泥板(111)、前轮(108)、转向把手(107)、设置在座位(106)下方的燃料箱(未示出)、公用工具箱(105)、发动机单元(300)、排气系统(500),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侧车身盖(104)、前盖(126)、腿部护罩(103)、前下盖(102)、尾灯(139)、前照灯(123)、脚板(128)、后悬架(图中不可见)、后把手(141)、后轮(127)。
如图2所示,车身框架(200)、也称为“框架(200)”包括头管(110)、主框架(112)和一对后座子框架(114a)、(114b)以及一个或多个横向框架(116)、(120)和(124)。主框架(112)从头管(110) 向下和向后延伸,然后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主框架(112)设有横向构件(124),横向构件(124)连接于主框架(112)的后端。横向框架构件(124)沿车辆 (100)的横向方向延伸。横向框架构件(124)支承发动机单元(300),发动机单元也称为“内燃机(300)”或简称为“发动机(300)”。一对左后座子框架(114a)和右后座子框架(114b)从横梁(124)的端部向后和向上延伸,然后大致水平延伸。后座子框架(114a)和(114b)的后部在后端处弯曲并通过支架(图中未示出)连接。类似于“U”字的前侧横向框架(120)构造在后座子框架(114a)和(114b)的前部上。后侧横向框架(116)构造在后座子框架(114a)和(114b)的基本中间部分上。
横向管(122)由主管(112)的大致水平部分的前部的上表面沿着横向方向设置,并且一对左右子框架(117a)和(117b)从横向管(122) 的两端侧向后延伸。这些左右子框架(117a)和(117b)在侧视图中稍微倾斜的状态下从前向后延伸,它们焊接在横向框架(124)上,从而形成台阶地板结构(125)。
如图1所示的脚板(128)配置在台阶地板结构(125)的上方。脚板(128)设置在座位(130)与头管(122)之间。脚板(128)定位成低于座位(130)。脚板(128)是骑手将他/她的脚放在其上的部件。进一步地,第一U形框架管(118a)倾斜地向下和向后延伸,其前端在靠近前侧横向框架 (120)的位置处焊接至左后座子框架(114a)。类似地,第二U形框架管(118b)倾斜地向下和向后延伸,其前端在靠近前侧横向框架(120)的位置处焊接至右后座子框架(114b)。第一U形框架管(118a)和第二U形框架管(118a) 用于安装脚蹬(328)。
参照图1和图2,头管(110)可转向地连接于前叉(121),并且前轮(108)附连于前叉(121a、121b)的下端。车把手(107)附连于头管 (110)的上端。前照灯(123)布置在车把手(107)的前方。提供前挡泥板 (109),以覆盖前轮(108)的上部。骑手跨坐在其上的座位(106)由后座子框架(114a)和(114b)支承。
保护骑手腿部的腿部护罩(103)设置在前侧。中心框架盖设置在腿部护罩(103)后方。尾灯(139)和后挡泥板(111)设置在侧框架盖(104) 的后部处。燃料箱(未示出)在侧框架盖(104)内部布置在座(106)下。前盖(126)和下前盖(102)形成车辆(100)的前盖部分。
燃料箱(未示出)安装在后座子车架(114a、114b)的后端部分与后侧横向框架(116)之间的空间中,如图2所示。后侧横向框架(116) 具有诸如支架等之类的一个或多个安装装置,用于安装燃料箱。发动机单元 (300)向下布置在燃料箱前方。
如图1至图6和图6A所示,发动机单元(300)是容纳动力单元、传动单元和减速单元的壳体。发动机单元(300)在内部分隔成各个室,这些室作为动力单元室(202)、传动室(204)和减速室(210)。动力单元室(202)和传动室(204)并排配置,并且减速室(210)配置在传动单元(204) 的后面。
在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单元(300)是单缸、四冲程循环和强制风冷内燃机。发动机单元(300)包括曲轴箱(214)、附连于曲轴箱(214) 的前端的气缸体(313)、附连于气缸体(313)的气缸盖(312)和用于覆盖气缸盖(312)中的前开口的顶盖(311)。动力单元(202)以基本上水平的位置配置在车辆(100)中,并且顶盖(311)朝向车辆(100)的前轮定位。在动力单元(202)中,包括突出地设置在车身框架(200)上的单缸风冷发动机,并且该单缸风冷发动机配置成使得动力单元(202)的缸轴线沿着车辆(100) 的前后方向基本上水平。
曲轴箱(214)包括沿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曲轴(未示出)。曲轴联接于活塞。发电机/交流发电机(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曲轴的右端上。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安装至曲轴的右侧。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 (316)包括外周边缘(316a)和具有多个散热片的风扇盖,风扇盖覆盖发动机冷却风扇的右侧部分。动力单元(202)中的空气借助由曲轴驱动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而被吸入。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适于从外部抽吸空气并将空气甩入动力单元(202)中,以冷却气缸体(313)和发动机单元(300) 中的其它部件。
气缸盖(312)包括进气端口(图中不可见)和排气端口(321)。排气端口(321)设有在车辆布局中面向地面的气缸盖壁。进气端口设置在与排气端口(321)相对的气缸盖的另一壁中。如图5所示,发动机单元(300) 具有安装在定位于车辆(100)后侧的传动室(204)的上表面侧上的空气净化器(317),并且具有连结于上述空气净化器(317)的前部的节气门装置(323)。进气管(图中未示出)从节气门主体(323)向前延伸,并且混合空气通过上述进气管供应至发动机单元(300)。
传动室(204)包括围绕着安装于曲轴左端的驱动小齿轮和安装于从动轴的从动小齿轮的V形皮带。发动机单元(300)经由车辆(100)后侧的传动室(204)和减速室(210)可旋转地支承后轮(127)。
如图5所示,节气门装置(323)可以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主体。进气管与气缸盖(312)中的进气端口连通,并且通过进气通道从空气净化器 (317)经由节气门装置(323)向气缸盖(312)中的进气端口供应净化空气或空气-燃料混合物。
进一步地,如图1、3和4所示,发动机单元(300)包括排气系统(500),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301)、消声器装置(307)、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氧检测器(310)。排气管(301)连接于排气端口(321) 的下游端。消声器装置(307)设有暴露于大气中的排放端口(324)。消声器装置(307)连接于排气管(301)并且允许从排气管(301)的下游端流动的废气流至排放端口(324)。消声器装置(307)构造成抑制由废气产生的声音。在一实施例中,排气系统(500)还包括第二附加废气净化装置,比如催化器。氧检测器(310)设置在诸如催化器之类的废气净化装置(320a)的上游。
发动机单元(300)通过发动机安装系统(400)由车身框架(200) 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发动机安装系统也被称为摆动支承系统(400)。如图3 所示,摆动支承系统(400)包括右连杆臂(133R)、左连杆臂(133L)、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和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
摆动支承系统(400)还包括枢转轴(132)。在一实施例中,枢转轴(132)包括:两个第一枢转轴,即第一枢转轴(132R)和第一枢转轴 (132L),统称为第一枢转轴(132R)、(132L);以及发动机支承构件(131),该发动机支承构件包括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发动机单元(300)和后轮(127)围绕第一枢转轴(132R)和(132L)一体地摆动。支架(135R)固定于横向框架构件(124)的右端部分附近的位置。类似地,支架(135L)固定于横向框架构件(124)的左端部分附近的位置。支架(135R)和(135L)从横向框架构件(124)向后延伸。右连杆臂(133R) 经由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可摆动地连接于支架(135R)。
左连杆臂(133L)经由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可摆动地连接于支架(135L)。因此,右连杆臂(133R)和左连杆臂(133L)由车身框架(200)可摆动地支承。在一实施例中,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是单个轴的左右两端,在轴的左右两端各有一个螺栓。在一实施例中,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是分开的轴,每一个轴都包括螺栓。第一枢转轴(132R)和(132L)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枢转轴(132R)和第一枢转轴(132L)被设置为同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轴(132R)和第一枢转轴(132L)形成单个轴。右连杆臂(133R) 和左连杆臂(133L)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对称。
如图3所示,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和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 构成发动机单元(300)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 和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构成发动机单元(300)的一部分,更具体地是曲轴箱(202)。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设置在发动机单元(300)下部的右端处。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设置在发动机单元(300)下部的左端处。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和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基本对称。
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和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向前延伸。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的前端部分经由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连接于右连杆臂(133R)。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的前端部分经由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可摆动地连接于左连杆臂133L。因此,右发动机侧支架134R和左发动机侧支架(134L)分别可摆动地连接于右连杆臂(133R)和左连杆臂 (133L)。由于这样的连接,允许发动机单元(300)围绕第一枢转轴(132R) 和(132L)摆动。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 沿左右方向延伸。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设置成同轴。
在一实施例中,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形成单个轴。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 设置在第一枢转轴(132R)和(132L)的后面。在一实施例中,右连杆臂(133R)、左连杆臂(133L)、第一枢转轴132R、(132L)以及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 和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共同形成一体的单元。如图3和图4所示,从底部观察时,排气端口(321)位于右连杆臂(133R)与左连杆臂(133L)之间。如图3至图6所示,排气管(301)连接于排气端口(321)的下游端。排气管 (301)包括第一弯曲部分(302)、第二弯曲部分(303)和尾管(330)。线性部分(304)连接于第二弯曲部分(303)。废气净化装置(320)连接第一弯曲部分(302)和第二弯曲部分(303)。在一实施例中,废气净化装置(320) 实施为连接第一弯曲部分(302)和第二弯曲部分(303)的线性部分(304)。第一弯曲部分(302)的上游端具有可连通地连接于排气端口(321)的凸缘(未标号)。第一弯曲部分(302)从排气端口(321)基本上沿车辆(100)的宽度方向向下和向侧向地延伸。第一弯曲部分(302)连接于线性部分(304)的上游端。当在车辆(100)的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排气管(301)的第一弯曲部分(302)配置在排气端口(321)与左右连杆臂(133R)、(133L)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当在车辆(100)的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排气管(301)的第一弯曲部分(302)和废气净化装置(320)可配置在排气端口(321)与左右连杆臂(133R)、(133L)之间。
排气管(301)的线性部分(304)基本上沿车辆(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设置在排气管(301)的线性部分(304) 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实施为排气管(301)的线性部分(304)。如图3所示,当在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上观察时,排气管(301) 的第一弯曲部分(302)配置在第一枢转轴(132R)、(132L)和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与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当在车辆 (100)的前后方向上观察时,排气管(301)的第一弯曲部分(302)和废气净化装置(320)配置在第一枢转轴(132R)、(132L)和右发动机支承装置 (131R)与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之间。排气管(301)的废气净化装置 (320)与车辆(100)的纵向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排气管(301) 的废气净化装置(320)基本上沿车辆(100)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二弯曲部分(303)的上游端连接于废气净化装置(320)的下游端。进一步地,第二弯曲部(303)的上游端在弯曲的同时沿向后方向延伸,使得尾管(330)的下游端连接于消声器装置(307)。消声器装置(307) 几乎沿着车辆(100)的前后方向沿其纵向方向布置。如图所示,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和消声器装置(307)沿着尾管(330)的线性轴线(L1-L1’)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 (320a)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催化转化器。在一示例中,第一废气净化装置 (320)和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三效催化器。三效催化器可以是蜂窝状结构或任何其它适用于催化器的结构,此类结构具有金属涂层,比如铂、钯、铑及其类似金属组合。借助示例而不限于此,这些构造可呈现其它构造。
如图5所示,排气管(30)的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与从排气端口(321)排放的废气流体连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分(302)通过使两个半壳结构在各自的周界端部处相连结来形成具有基本上均匀直径的中空管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分(302)是在一端处可连通地连接于排气端口(321)的中空管结构。
此外,废气净化装置(320)流体连接于第一弯曲部分(30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B所示,线性部分(304)由保持件(326)和一对锥体 (305)、(306)构成。废气净化装置(320)设置在保持件(326)中。一对锥体(305)、(306)包括上游锥体(305)和下游锥体(306)。
第一弯曲部分(302)的下游端经由上游锥体(305)连接于保持件(326)。进一步地,第二弯曲部分(303)的上游端经由下游锥体(306) 连接于保持件(326)。从排气端口(321)排放的废气通过第一弯曲部分(302)、线性部分(304)和第三弯曲部分(303)到达消声器装置(307),最后从消声器装置(307)的出口端(324)离开而进入大气。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线性部分(304)是中空管(327),并且废气净化装置(320)设置在中空管(327)中。废气净化装置(320)设置在构成线性部分(304)的中空管(327)中,并且在排气管(301)的第一弯曲部分(302)与第二弯曲部分(303)之间。
如图7所示,氧检测器(310)的纵向轴线YY’与第一弯曲部分 (302)的上游端的中心轴线XX’之间的距离小于氧检测器(310)的纵向轴线 YY’与废气净化装置(320)的上游边缘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构造中,氧检测器 (310)和废气净化装置(320)可以沿车辆(100)的宽度方向非常紧凑地布置在第一弯曲部分(302)和线性部分(304)内。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当沿着排气管(301)的线性部分(304) 的下游端观察时,氧检测器(310)与排气净化装置(320)重叠。此外,由于氧检测器(310)和废气净化装置(320)靠近排气端口(321)的缘故,能够非常快地达到它们的激活温度,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排放。
如图5所示,排气管(301)的排气净化装置(320)布置成使得当从发动机单元(300)的前侧观察时,位于线性部分(304)的下游端处的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的后端基本上在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的外边界内。进一步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包括连接于第一弯曲部分(302) 的下游端的第一端(305a)以及连接于第二弯曲部分(303)的上游端的第二端(306a)。在这种构造中,通常是排气管(301)的非常热的部分的废气净化装置(320)远离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8)布置。因此,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8)吸入废气净化装置(320)周围的热空气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吸入热空气可能影响发动机单元(300)的冷却。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当从车辆(100)的底侧观察时,废气净化装置(32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排气端口(321)与右连杆臂(133R)与左连杆臂(133L)中的一个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当从车辆(100)的底侧观察时,废气净化装置 (320)的至少一部分与右连杆臂(133R)与左连杆臂(133L)中的一个重叠。在这种布置中,废气净化装置(320)布置在发动机单元(300)附近并且更靠近排气端口(321),因此,由于来自发动机单元的排气端口(321)的废气的热量的缘故,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温度可以很容易地达到激活温度,例如,即使在立即开始行驶后处于冷态的发动机单元(300),废气混合物也会被加热相对较短的时间以快速激活废气净化装置(320)。
如图6A所示,废气净化装置(320)配置在高于摆动支承系统 (400)的位置或配置在摆动支承系统(400)上方的位置处。废气净化装置(320) 配置在高于摆动支承系统(400)的右连杆臂(133R)的位置或配置在右连杆臂(133R)上方的位置处。替代地,废气净化装置(320)可配置在高于摆动支承系统(400)的左连杆臂(133L)的位置或配置在左连杆臂(133L)上方的位置处,而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
具体地,废气净化装置(320)定位在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 的第一端(305a)的后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二端(306a)位于距地面(S)高度H2处,而摆动支承系统(400)位于距第一地面(S)的第一端(305a)高度H1处,其中,H2大于H1。换言之,废气净化装置(320)。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这种倾斜的构造使得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占据较少的水平长度,因此,在这种构造中,发动机单元(300) 与摆动支承系统(400)之间的空间可以有效地用于将废气净化装置(320)安装至排气管(301),而无需扩大车辆(100)总宽度。
如图4所示,连结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二端(306a) 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一端(305a)的线(i)相对于沿着车辆(100) 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3度到1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α)。在一实施例中,连结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二端(306a)和第一废气净化装置 (320)的第一端(305a)的线(i)相对于沿着车辆(100)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11度的角度(α)。
在车辆(100)的运行期间,当动力单元(202)起动时,废气从排气管(301)经由排气端口(321)从气缸盖(312)中的燃烧室排放。废气通过排气管(301)的第一弯曲部(302)的内部,以流入设置在排气管(301) 上的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排气管(301)的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 由废气加热,并因此实现很早的激活,并且废气进一步通过排气管(301)的第二弯曲部分(303)和消声器装置(307),以从消声器装置(307)的出口 (324)排放到大气中。
因为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布置在发动机单元(300)附近并且更靠近排气端口(321),因此,由于来自发动机单元的排气端口(321) 的废气的热量的缘故,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温度可以很容易地达到激活温度,例如,即使在立即开始行驶后处于冷态的发动机单元(300),废气混合物也会被加热相对较短的时间以快速激活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
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二端(306a)从沿着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的外周边缘(316a)的纵向轴线(L-L’)定位在朝向发动机排气端口的偏移部处。此外,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定位在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的开口下方。因此,由于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远离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布置的缘故,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吸入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周围的热空气的可能性非常小,吸入热空气可能影响发动机单元(300)的冷却。具体地,废气净化装置(32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内燃机(300)的缸体(313)下方。
此外,第二排气净化装置(320a)的位置靠近发动机单元(300),并且消声器装置(307)连接于排气管(301)的尾管(330),这有助于对排气管(301)容易的排布,使得排气管(301)或类似物不可能接触用户并引起燃烧问题。
此外,在这种构造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单元(300)与摆动支承系统(400)之间的空间将废气净化装置(320)安装至排气管(301) 上,而不增加车辆(100)的总宽度,这不影响车身设计。
此外,废气净化装置(320)布置在发动机单元(300)的正下方并且基本上位于车辆(100)的中间,因此降低了重心位置,从而优化车辆 (300)的重量平衡。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100),这种车辆允许将废气净化装置(320)靠近发动机单元(300)和排气端口(321)定位,从而允许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温度由于来自发动机单元(300)的排气端口(321) 的废气的热量而迅速达到激活温度。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100),这种车辆具有定位在发动机安装系统(400)上方的高度处的废气净化装置(320) 和排气管(301)。由于废气净化装置(320)和排气管(301)的这种定位,废气净化装置(320)和排气管(301)与地面有相当大的间隙,并且位于右连杆臂(133R)和左连杆臂(133L)中的每一个上方。具体地,排气管(301) 的第一弯曲部分(302)和线性部分(304)中的每一个配置在第一枢转轴(132R)、 (132L)和右发动机支承装置(131R)与左发动机支承装置(131L)之间,而排气管(301)的第一弯曲部分(302)和线性部分(304)中的每一个设置在高度处。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少数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
虽然本文已经相当强调本发明的特定特征,但是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并且在较佳实施例中进行许多修改。根据本文的公开,具有本发明或较佳实施例的性质的这些和其它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应清楚地理解的是,上述说明性事项仅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限制。

Claims (8)

1.一种车辆(100),包括:
框架(200);
发动机安装系统(400);
内燃机(300),所述内燃机通过所述发动机安装系统(400)可摆动地安装至所述框架(200);
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所述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安装至所述内燃机(300);以及
排气系统(500),所述排气系统(500)包括:
排气管(301),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弯曲部分(302)、第二弯曲部分(303)和尾管(330),所述第二弯曲部分(303)的下游端与所述尾管(330)的上游端流体连接,
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所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定位在所述尾管(330)的下游端上,
消声器装置(307),所述消声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其中,所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和所述消声器装置(307)沿着所述尾管(330)的线性轴线(L1-L1’)定位,以及
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分(302)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分(303)之间,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302)的下游端的第一端(305)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分(303)的上游端的第二端(306a),
其中,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定位在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第一端(305)的后面,
其中,连结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和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一端(305)的线(i)相对于沿着所述车辆(100)的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3度到1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连结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和所述第一端(305a)的所述线(i)相对于沿着所述车辆(100)的宽度的所述水平轴线(H-H’)形成11度的角度(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定位在从沿着所述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的外周边缘(316a)的纵向轴线(L-L’)朝向发动机的排气端口的偏移部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定位在所述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的开口下方。
5.一种车辆(100),包括:
框架(200);
发动机安装系统(400);
内燃机(300),所述内燃机通过所述发动机安装系统(400)可摆动地安装至所述框架(200);
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316),所述发动机冷却风扇单元安装至所述内燃机(300);以及
排气系统(500),所述排气系统(500)包括:
排气管(301),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弯曲部分(302)、第二弯曲部分(303)和尾管(330),所述第二弯曲部分(303)的下游端与所述尾管(330)的上游端流体连接,
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所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定位在所述尾管(330)的下游端上,
消声器装置(307),所述消声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其中,所述第二废气净化装置(320a)和所述消声器装置(307)沿着所述尾管(330)的线性轴线(L1-L1’)定位,以及
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分(302)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分(303)之间,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包括第一端(305a)和第二端(306a),其中,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定位在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一端(305)下方,
其中,连结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和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一端(305)的线(i)相对于沿着所述车辆(100)的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3度到1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305a)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302)的下游端,并且所述第二端(306a)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分(303)的上游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和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一端(305a)的线(I-I’)相对于沿着所述车辆(100)的宽度的水平轴线(H-H’)形成3度到1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第一废气净化装置(320)的所述第二端(306a)和所述第一端(305a)的所述线(I-I’)相对于沿着所述车辆(100)的宽度的所述水平轴线(H-H’)形成11度的角度(α)。
CN201980053499.3A 2018-08-10 2019-08-09 排气系统 Active CN112567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1811030216 2018-08-10
IN201811030216 2018-08-10
PCT/IN2019/050590 WO2020031213A1 (en) 2018-08-10 2019-08-09 Exhaus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7114A CN112567114A (zh) 2021-03-26
CN112567114B true CN112567114B (zh) 2022-08-02

Family

ID=6941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3499.3A Active CN112567114B (zh) 2018-08-10 2019-08-09 排气系统
CN201980053591.XA Active CN112567115B (zh) 2018-08-10 2019-08-09 排气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3591.XA Active CN112567115B (zh) 2018-08-10 2019-08-09 排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12567114B (zh)
CO (2) CO2021001492A2 (zh)
WO (2) WO20200312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53847A1 (en) * 2020-05-22 2023-03-29 Briggs & Stratton, LLC Small air-cooled engine with catalytic converter with ruthenium catalys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504A (zh) * 2006-11-02 2008-05-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2444148A (zh) * 2010-09-16 2012-05-0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2985655A (zh) * 2010-05-05 2013-03-20 巴斯夫公司 集成的scr和amox催化剂系统
JP2014181634A (ja) * 2013-03-19 2014-09-29 Yanmar Co Ltd エンジン装置
WO2016002956A1 (ja) * 2014-07-04 2016-01-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ビークルおよびv型多気筒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CN106471237A (zh) * 2014-07-04 2017-03-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和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0249A (ja) * 2005-08-04 2007-02-15 Yamaha Motor Co Ltd 排気ガス浄化機能を有するエンジン及び車両
CN102686840A (zh) * 2009-12-28 2012-09-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JP2018012447A (ja) * 2016-07-22 2018-01-25 ケ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バイク
KR101863490B1 (ko) * 2017-02-13 2018-06-01 강신엽 숯 착화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504A (zh) * 2006-11-02 2008-05-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2985655A (zh) * 2010-05-05 2013-03-20 巴斯夫公司 集成的scr和amox催化剂系统
CN102444148A (zh) * 2010-09-16 2012-05-0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JP2014181634A (ja) * 2013-03-19 2014-09-29 Yanmar Co Ltd エンジン装置
WO2016002956A1 (ja) * 2014-07-04 2016-01-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ビークルおよびv型多気筒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CN106471237A (zh) * 2014-07-04 2017-03-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和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7115B (zh) 2023-03-14
CN112567115A (zh) 2021-03-26
WO2020031213A1 (en) 2020-02-13
CN112567114A (zh) 2021-03-26
CO2021001492A2 (es) 2021-04-19
WO2020031212A1 (en) 2020-02-13
CO2021001486A2 (es) 2021-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98901A1 (ja) 鞍乗型車両
JP6208353B2 (ja) ビークルおよび単気筒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TWI611097B (zh) 跨坐型車輛及單缸四衝程引擎單元
WO2016002955A1 (ja) ビークルおよび単気筒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WO2016002958A1 (ja) 鞍乗型車両
TWI700429B (zh) 跨坐型車輛及單缸四衝程引擎單元
EP3524785B1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12567114B (zh) 排气系统
JP2011007137A (ja) マフラー及び自動二輪車
JP7338145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08008279A (ja) 自動二輪車の触媒配置構造
CN110030124B (zh)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EP3524459B1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WO2016002957A1 (ja) 鞍乗型車両、及び、単気筒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WO2016002951A1 (ja) ビークルおよび単気筒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6704945B2 (ja) 鞍乗型車両
WO2018179915A1 (ja) 鞍乗型車両
CN112922710B (zh) 排气系统
JP6690440B2 (ja) 排気ガス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2019138222A (ja) 鞍乗型車両
JP6639536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16034900U (zh) 跨骑型车辆
JP7275775B2 (ja) 自動二輪車
WO2023189500A1 (ja) 鞍乗型車両
CN110131023B (zh) 鞍乘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