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7986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7986A
CN116887986A CN202280014706.6A CN202280014706A CN116887986A CN 116887986 A CN116887986 A CN 116887986A CN 202280014706 A CN202280014706 A CN 202280014706A CN 116887986 A CN116887986 A CN 116887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head
heads
post
e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47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藤大辅
东谷胜弘
玉井宏笃
丸田正晃
穗谷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87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al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3Features not dealing with the colouring process per se, e.g. construction of printers or heads, driving circuit adap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输送部、滑架、一个或多个墨头、处理头、前处理头以及后处理头。所述输送部将记录媒介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滑架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多个墨头被搭载于所述滑架,分别喷出墨。前处理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多个墨头被配置在上游侧,喷出非着色的前处理液。后处理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多个墨头被配置在下游侧,喷出非着色的后处理液。所述多个墨头包含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并喷出彼此相同的颜色的墨的多个同色墨头。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搭载在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滑架(carriage)上的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等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将图像形成用的墨朝向记录媒介喷出的墨头(inkhead)。例如,在记录媒介是机织物或针织物等纤维片或塑料片的情况下,在将墨喷向记录媒介之前和之后,有时需要对该记录媒介施以前处理液或后处理液(例如专利文献1)。前处理液例如是用于提高墨对记录媒介的定影性以及墨颜料的凝集性的处理液。后处理液例如是提高被打印的图像的牢固性的处理液。在该情况下,喷墨记录装置除了具备墨头以外还具备喷出前处理液和后处理液的处理头。
在记录媒介为宽幅的情况下,上述的墨头以及各处理头搭载于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上。在进行记录处理时,记录媒介沿规定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间歇地被输送,并且在该记录媒介停止的情况下,滑架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在滑架移动时,从墨头以及各处理头分别喷出墨以及处理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9-14730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输送部、滑架、一个或多个墨头、处理头、至少一个前处理头以及至少一个后处理头。所述输送部将记录媒介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滑架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多个墨头被搭载于所述滑架,分别喷出墨。所述至少一个前处理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多个墨头被配置在上游侧,喷出非着色的前处理液。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多个墨头被配置在下游侧,喷出非着色的后处理液。所述多个墨头包含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并喷出彼此相同的颜色的墨的多个同色墨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滑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串行打印(serial printing)方式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滑架在去路(forward path)以及返回路(backward path)的打印状况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滑架在去路以及返回路的打印状况的示意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图3所示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图6所示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喷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上游侧墨头以及下游侧墨头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头边界附近的图像点(image dots)上的墨以及各处理液的着落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头边界附近的图像点上的墨以及各处理液的着落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上游侧墨头以及下游侧墨头的示意俯视图。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4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7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处理头以及副容器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比较的其他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9是说明在图18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头边界附近的图像点上的墨以及各处理液的着落的示意图。
图20是说明在图18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头边界附近的图像点上的墨以及各处理液的着落的示意图。
图21是概略地表示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比较的其他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具体例,例示具备将图像形成用的墨朝向宽而长的记录媒介喷出的墨头的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适合于通过喷墨方式将文字类和图案等图像打印在由机织物和针织物等材料形成的记录媒介上的数码印花打印。当然,本发明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也可以使用于在纸张、树脂片等记录媒介上打印各种喷墨图像的用途。
[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示意剖视图。喷墨打印机1是通过喷墨方式在宽而长的工件W(记录媒介)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机,包括装置框架10、组装于该装置框架10的工件输送部20(输送部)以及滑架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是对工件W进行打印时的主扫描方向S(图3),从后向前的方向是副扫描方向(工件W的输送方向F)。
装置框架10形成用于搭载喷墨打印机1的各种构成部件的骨架。工件输送部20是以使工件W在进行喷墨打印处理的打印区域沿着从后向前的输送方向F前进的方式间歇地送出(输送)该工件W的机构。滑架3搭载墨头4、前处理头5、后处理头6以及副容器7,在进行所述喷墨打印处理时沿着与工件W的输送方向F交叉的主扫描方向S(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装置框架10包括中央框架111、右框架112以及左框架113。中央框架111形成用于搭载喷墨打印机1的各种构成部件的骨架,具有对应于工件输送部20的左右宽度。右框架112以及左框架113分别直立设置在中央框架111的右侧和左侧。右框架112与左框架113之间是对工件W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区域12。
右框架112形成维护区域13。维护区域13是在不执行所述打印处理时让滑架3退避的区域。在维护区域13,进行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的喷嘴(喷出孔)的清洁处理、清除处理等,并且被盖上盖子。左框架113形成滑架3的折回区域14。折回区域14是在所述打印处理中从右向左对打印区域12进行主扫描的滑架3在进行反向主扫描之时临时进入的区域。
在装置框架10的上方侧组装有用于使滑架3进行左右方向的往复移动的滑架引导件15。滑架引导件15是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平板状的部件,被配置在工件输送部20的上方。在滑架引导件15上以能够沿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周向转动的方式组装有同步带16(移动部件)。同步带16是环形带,由后述的滑架驱动部3S驱动而沿左方向或右方向周向转动。
在滑架引导件15上以沿左右方向平行延伸的方式配备有将滑架3以能够沿主扫描方向S往复移动的状态保持的上下一对导轨17(保持部件)。滑架3与导轨17卡合。此外,滑架3被固定在同步带16。滑架3伴随同步带16向左方向或右方向的周向转动,被导轨17引导并沿滑架引导件15向左方向或右方向移动。
主要参照图2,工件输送部元20包括送出打印前的工件W的送出辊21和卷取打印后的工件W的卷取辊22。送出辊21被配置在装置框架10的后方下部,是打印前的工件W的缠绕体即送出卷WA的卷绕轴。卷取辊22被配置在装置框架10的前方下部,是打印处理后的工件W的缠绕体即卷取卷WB的卷绕轴。在卷取辊22附设有驱动该卷取辊22使其绕轴旋转并执行工件W的卷取动作的第一马达M1。
送出辊21与卷取辊22之间且通过打印区域12的路径成为工件W的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有第一张力辊23、工件引导件24、输送辊25及夹送辊26、折回辊27、第二张力辊28。第一张力辊23在输送辊25的上游侧向工件W施加规定的张力。工件引导件24将工件W的输送方向从上方向变更为前方向,使工件W进入打印区域12。
输送辊25是产生在打印区域12间歇输送工件W的输送力的辊。输送辊25由第二马达M2驱动而绕轴旋转,以使工件W通过与滑架3相向的打印区域12(图像形成位置)的方式,将工件W向前方向(规定的输送方向F)间歇地输送。夹送辊26从上方与输送辊25相向配置,与输送辊25一起形成输送夹缝部。
折回辊27将通过了打印区域12的工件W的输送方向从前方向变更为下方向,将打印处理后的工件W导向卷取辊22。第二张力辊28在输送辊25的下游侧向工件W施加规定的张力。在打印区域12,在工件W的输送路径的下方配置有台板(platen)29。
滑架3在被导轨17悬臂支撑的状态下,在与输送方向F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垂直)的主扫描方向S(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滑架3包括滑架框架30、搭载在该滑架框架30上的墨头4、前处理头5、后处理头6以及副容器7。滑架框架30包括头支撑框架31以及后框架32(卡合部)。
头支撑框架31是保持上述的头4至6的水平板。后框架32是从头支撑框架31的后端缘向上方延伸的垂直板。如上所述,同步带16被固定在后框架32。此外,导轨17卡合于后框架3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框架32是以悬臂状态被导轨17保持的卡合部。头支撑框架31是其后端侧通过所述卡合部以悬臂状态被导轨17支撑的水平板。
另外,悬臂状态表示:在滑架3,卡合部(后框架32)在输送方向F上仅存在于从滑架3的中央靠上游侧或下游侧的单侧,在卡合部存在的一侧的相反侧不存在其他卡合部的状态。所述卡合部是被作为保持部件的导轨17保持的部分。所述卡合部还可以在输送方向F上配置在墨头4以及处理头被配置的范围以外。即,所述卡合部也可以在输送方向F上相对于墨头4以及处理头被配置的范围,仅配置在上游侧或者下游侧。
[滑架的详细结构]
关于滑架3,进一步加以说明。图3是图1所示的滑架3的放大立体图。图3中示出了工件W的输送方向F(副扫描方向)和作为滑架3的移动方向的主扫描方向S。图3中示出了对工件W喷出图像形成用的墨的多个墨头4、喷出非着色的处理液的前处理头5和后处理头6、向这些头4至6供给所述墨以及所述处理液的多个副容器7被搭载于滑架3的例子。
每个墨头4包括:例如以利用压电元件的压电方式、利用加热元件的热方式等喷出方式喷出墨滴的多个喷嘴(墨喷出孔);和将墨引导至该喷嘴的墨通道。作为墨,例如可以使用含有水性溶剂、颜料以及粘结树脂的水性颜料墨。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墨头4包括分别喷出彼此不同的六种颜色的墨的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例如,第一墨头4A喷出橙色的墨,第二墨头4B喷出绿色的墨,第三墨头4C喷出黄色的墨,第四墨头4D喷出红色的墨,第五墨头4E喷出蓝色的墨,第六墨头4F喷出黑色的墨。
各颜色的墨头4A至4F以在主扫描方向S上排列的方式搭载在滑架3的头支撑框架31上。各颜色的墨头4A至4F各自具有2个头。例如,第一墨头4A包括: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墨头4A1;以及被配置在相对于该上游侧墨头4A1位于下游侧并且向主扫描方向S的左侧偏移的位置的下游侧墨头4A2。其他颜色的墨头4B至4F也相同。这些墨头4B至4F的各上游侧墨头与上游侧墨头4A1在输送方向F上相同的位置沿主扫描方向S排成一列,并且各下游侧墨头与下游侧墨头4A2在输送方向F上相同的位置沿主扫描方向S排成一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列的墨头4中各颜色的墨头4A至4F各包含一个,一列中相同颜色的墨头4也可以为2个以上。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各颜色的墨头4A至4F中,有时将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的2个墨头称为同色墨头。此外,有时将各颜色的墨头4A至4F分别称为一组同色墨头,将墨头4A至4F总称为多组同色墨头。多组同色墨头沿主扫描方向S排列配置并分别喷出彼此不同的颜色的墨。
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被配置于在输送方向F上与墨头4不同的位置。前处理头5在输送方向F上相对于墨头4配置在上游侧。在图3中示出了1个前处理头5被配置在墨头4的排列体的右端部附近的例子。同样,后处理头6在输送方向F上相对于墨头4配置在下游侧。在图3中示出了1个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墨头4的排列体的右端部的例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配置多个前处理头5或多个后处理头6。即,在滑架3上分别具备至少一个前处理头5以及至少一个后处理头6。
另外,如以上说明中使用的那样,将由墨头4以及后处理头6形成的沿主扫描方向S的一系列头称为头的列或者简称为列。此外,将由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形成的沿输送方向F的一系列头称为头的行或者简称为行。
前处理头5喷出用于对工件W实施规定的前处理的前处理液。前处理液从前处理头5朝向从墨头4往工件W的尚未从墨头4喷出墨的位置喷出。前处理液是即使附着在工件W上也不呈现颜色的非着色的处理液,例如是发挥提高墨对工件W的定影性以及墨颜料的凝集性的功能等的处理液。作为这样的前处理液,可以使用在溶剂中混合了粘结性树脂的处理液、或者在溶剂中混合了带正电的阳离子树脂的处理液等。
后处理头6向附着了墨的工件W喷出用于实施规定的后处理的后处理液。后处理液从后处理头6朝向工件W的从墨头4喷出墨后的位置喷出。后处理液同样是即使附着在工件W上也不呈现颜色的非着色的处理液,是发挥提高通过墨头4在工件W上打印的墨图像的定影性以及牢固性(对摩擦以及刮擦的耐性)的功能的处理液。作为这样的后处理液,可以使用有机硅类的处理液等。另外,后处理液和前处理液是不同的处理液。具体而言,后处理液和前处理液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此,非着色的处理液是指在单独打印在记录媒介上时,人无法用肉眼识别着色的处理液。此处的颜色包括黑色、白色以及灰色等色度为0的颜色。非着色的处理液基本上是透明的液体,但是例如将1L的处理液以液体的状态观察时,并不是完全透明的,有时看上去略显白色等。这种颜色非常淡,在单独打印在记录媒介上的情况下,人无法用肉眼识别着色。另外,根据处理液的种类,在单独打印在记录媒介上的情况下,记录媒介也有时发生产生光泽等变化,但此种状态并不是着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可以喷在工件W的大致整个面上,也可以根据所打印的图像,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与墨同样选择性地喷出。
接下来,说明选择性地喷出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的情况。如上所述,对于根据图像打印颜色的部分的工件W,以前处理液、墨、后处理液的顺序喷出。在这种情况下,墨可以是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对于不打印颜色的部分,亦即不喷出墨的部分,基本上也不喷出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另外,为了调整所打印的图像质量、工件W的纹理等,也可以使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的喷出的选择的一部分不同于墨的喷出。
在头支撑框架31的头的配置部位设有开口31H(图3)。墨头4A至4F、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以嵌入各个开口31H的方式组装于头支撑框架31。被配置在各头4、5、6的下端面的喷嘴分别从各开口31H露出。
副容器7通过图略的保持框架在头4、5、6的上方侧被滑架3支撑。副容器7与头4、5、6分别相对应地设置。从图略的收容有墨以及处理液的墨盒或主容器向各副容器7供给墨或处理液。各副容器7将所述墨或处理液供给到各头4、5、6。各副容器7和头4、5、6通过图3中省略的管路(图17中所示的P1、P2、P3)而被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是在一个滑架3上搭载了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这三种头的多功能一体打印机。根据该喷墨打印机1,例如在数码印花打印中的对材料进行喷墨打印的印花步骤,能够一体执行前处理液的喷出步骤以及后处理液的喷出步骤。因此,能够实现印花步骤的简化、印花装置的小型化。
[打印方式]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执行的打印方式。喷墨打印机1以串行打印方式对工件W进行打印处理。图4是表示所述串行打印方式的示意图。在图4中,省略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而简略地绘出了滑架3。
在工件W具有宽尺寸的情况下,不能在连续地送出该工件W的同时进行打印。串行打印方式是反复进行搭载各颜色的墨头4的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往复移动和工件W在输送方向F上的间歇输送的打印方式。在此,设墨头4在输送方向F上具有规定的打印宽度Pw。打印宽度Pw与墨头4的墨喷出用喷嘴的配置区域在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大致相等。另外,在图4以及接下来说明的图5A、图5B中,各头在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和打印宽度Pw被绘成大致相等。实际上,各头在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大于打印宽度Pw以及喷出用喷嘴的配置区域在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
图4中示出了滑架3向主扫描方向S的去路方向SA移动,打印宽度Pw的带状图像G1的打印结束的状态。在该去路方向SA进行主扫描时,工件W的输送停止。在打印带状图像G1后,工件W向输送方向F送出相当于打印宽度Pw的间距。此时,滑架3在左端侧的折回区域14等待。在送出工件W之后,伴随同步带16的反向转动,滑架3向返回路方向SB折回。工件W为停止状态。然后,如图4所示,滑架3向返回路方向SB移动并在带状图像G1的上游侧打印具有打印宽度Pw的带状图像G2。此后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
图5A及图5B是表示滑架3在去路以及返回路的打印状况的示意图。在此,简化示出了搭载于滑架3的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墨头4包括用于喷出彼此不同的第一颜色、第二颜色、第三颜色、第四颜色的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墨头4A、4B、4C、4D,这些第一至第四墨头4A至4D沿主扫描方向S排成一列。在墨头4的输送方向F上的上游侧配置有前处理头5,在下游侧配置有后处理头6。此外,如在图4中说明的情况同样,工件W在去路打印和返回路打印之间沿输送方向F被送出。此时在输送方向F上的移动距离是在输送方向F上相邻的头之间的间隔间距(头间距)。此外,该移动距离也是各头4、5、6的打印宽度Pw。
图5A中示出了滑架3一边向主扫描方向S的去路方向SA移动,一边进行打印动作的状态(去路主扫描)。工件W上的区域A4是搭载在滑架3的最上游侧的前处理头5所面向的区域。在这次的去路主扫描中,通过从前处理头5喷出的前处理液而在区域A4上形成前处理层Lpre。
区域A3是相对于区域A4靠向下游侧1个头间距的距离的区域,是墨头4所面向的区域。在区域A3上,通过前一次的返回路主扫描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已经形成有前处理层Lpre。在这次的去路主扫描中,在区域A3的前处理层Lpre上,通过按照第一至第四墨头4A至4D的排列顺序依次喷出的第一颜色至第四颜色的墨,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墨层LCA、LCB、LCC、LCD。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图5A中以第四至第一墨层LCD至LCA依次被层叠的方式进行了图示,但实际上并不层叠。另外,关于前述的前处理层Lpre以及后述的后处理层Lpos,也并不形成在工件W上。
区域A2是相对于区域A3靠向下游侧1个头间距的距离的区域,是搭载在滑架3的最下游侧的后处理头6所面向的区域。在区域A2上,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范围已经形成有通过前一次的去路主扫描形成的前处理层Lpre和通过前一次的返回路主扫描形成的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在这次的去路主扫描中,通过从后处理头6喷出的后处理液,在区域A2的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上形成后处理层Lpos。
区域A1是相对于区域A2靠向下游侧1个头间距的距离的区域,是滑架3通过而打印处理结束的区域。即,在区域A1,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范围形成有前处理层Lpre、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以及后处理层Lpos。
图5B表示在结束图5A的去路主扫描后,滑架3折回并一边向返回路方向SB移动一边进行返回路主扫描的状态。在进行所述折回移动之前,工件W向输送方向F送出1个头间距的距离。工件W上的区域A5是相对于区域A4靠向上游侧1个头间距的距离的区域,在这次的返回路主扫描中是前处理头5所面向的区域。在区域A5上,通过从前处理头5喷出的前处理液形成前处理层Lpre。
在区域A4、区域A3,在已有的层上分别形成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后处理层Lpos。具体而言,在区域A4,在前处理层Lpre上形成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在区域A3,在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上形成后处理层Lpos。区域A2成为继区域A1之后打印处理结束的区域。
在如上所述的去路主扫描以及返回路主扫描双方能够进行打印处理的原因在于,将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相对于墨头4在输送方向F上偏移而配置。假设在滑架3,前处理头5、墨头4以及后处理头6以该顺序沿主扫描方向S排成一列的情况下,能够使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成为所期望的着落顺序的打印处理只能在去路主扫描或返回路主扫描的一方实现。为了能够在双向上进行打印处理,必须在墨头4的排列体的两侧分别配置一对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此时,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长度变得大型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这样的配置,因此能够使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长度小型化。
另外,如果将墨头4的列设为多个列,能够增加着落于工件W的墨量。例如,在墨头4的列存在2列的情况下,能够如下地进行打印。在由第一列的墨头4如上所述地形成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之后,将工件W在输送方向F上输送一个头间距的距离,由第二列的墨头4形成第一至第四墨层LCA至LCD。通过如此操作,能够将两层分量的墨打印到工件W上。
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架3上的头配置的俯视图,还是表示图3所示的滑架3上的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多个处理头)的配置的图。如前所述,滑架3在后框架32(卡合部)以悬臂状态被导轨17支撑。后框架32被配置在头支撑框架31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在输送方向F上,设头支撑框架31的配置有后框架32的一侧为基端侧311,头支撑框架31的与基端侧311相反的一侧为远端侧312。如已所述,滑架3的头支撑框架31上搭载有分别喷出彼此不同的六种颜色的墨的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各颜色的墨头4A至4F各自具有2个(合计12个)单位头。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各具备1个。
构成墨头4的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的组以在头支撑框架31的输送方向F上的中央区域沿主扫描方向S排列的方式被排列。前处理头5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滑架3的右端部附近,相对于墨头4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且头支撑框架31的基端侧311。另一方面,后处理头6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滑架3的右端部,相对于墨头4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且头支撑框架31的远端侧312。
第一墨头4A包括:上游侧墨头4A1;以及相对于该上游侧墨头4A1配置在下游侧的下游侧墨头4A2。也就是说,上游侧墨头4A1和下游侧墨头4A2在输送方向F上排列。上游侧墨头4A1的配置位置是头支撑框架31的所述中央区域中靠近基端侧311的位置。下游侧墨头4A2的配置位置是头支撑框架31的所述中央区域中靠近远端侧312的位置。相对于上游侧墨头4A1,下游侧墨头4A2被配置在朝向主扫描方向S上的一侧(左侧)偏移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且一部分在输送方向F上重叠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同色墨头被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上彼此不同的位置,且在输送方向F上彼此的一部分重叠。在同色墨头在输送方向F上排列3个以上的情况下,在输送方向F上相邻排列的2个同色墨头如上所述地被配置。当然,也可以将上游侧墨头4A1以及下游侧墨头4A2排列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相同位置(在输送方向F上直线排列的位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配置能够使滑架3在输送方向F上的尺寸小型化。
此外,通过如此配置,喷出一个颜色的墨的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集中被配置。具体而言,搭载于滑架3的喷出一个颜色的所有墨头4以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彼此的中间不夹着喷出其他颜色的墨头4的方式被配置。而且,也可以将搭载于滑架3的喷出一个颜色的所有墨头4配置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该范围内不配置喷出其他颜色的墨头4。
如果2个墨头4之间存在着落位置和喷出量等打印状态的差异的情况下,与2个墨头4喷出不同颜色的情况相比,喷出相同颜色的情况的差异显著的可能性高。如果喷出相同颜色的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集中被配置,即使墨头4之间存在打印状态的差异,也难以降低使打印图像质量。
第二至第六墨头4B至4F也包括与上述的上游侧墨头4A1以及下游侧墨头4A2同样的上游侧墨头4B1、4C1、4D1、4E1、4F1和下游侧墨头4B2、4C2、4D2、4E2、4F2。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的各上游侧墨头4A1至4F1在输送方向F上的相同位置沿主扫描方向S隔开规定间隔而排成一列。此外,各下游侧墨头4A2至4F2也在输送方向F上的相同位置沿主扫描方向S隔开规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结果,形成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一部分分别进入上游侧墨头4A1至4F1的各配置间距之间的锯齿状的配置方式。
前处理头5以一部分进入在主扫描方向S上相邻的一对墨头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具体而言,是前处理头5的下游侧部分进入第五墨头4E的上游侧墨头4E1与第六墨头4F的上游侧墨头4F1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外,前处理头5被配置在与第六墨头4F的下游侧墨头4F2在主扫描方向S上相同的位置。
后处理头6以其上游侧部分进入第六墨头4F的下游侧墨头4F2的右侧部分的方式被配置,且被配置在与上游侧墨头4F1在主扫描方向S上相同的位置。通过此种配置,后处理头6成为与下游侧墨头4F2在输送方向F上具有重叠区域fa的配置关系。在输送方向F上,各头的宽度比打印宽度Pw以及喷出用喷嘴的配置区域的宽度大。因此,以使各列的头的打印范围Pw与相邻列的头的打印范围Pw之间没有空隙的方式,各头以具有重叠区域fa的方式被配置。
另外,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在包括图6在内的各图中,在主扫描方向S上相邻的头之间的间隔(各头的中心之间的间隔)彼此相同。同样,在输送方向F上相邻的头之间的距离(各头的中心之间的间隔)彼此相同。
采用上述的头配置的结果,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配置宽度H的范围内。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具有第一墨头4A的下游侧墨头4A2至第六墨头4F的上游侧墨头4F1之间的配置宽度H。前处理头5在墨头4的上游侧配置在配置宽度H的范围内,后处理头6在墨头4的下游侧配置在配置宽度H的范围内。
图7是概略地表示图6所示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喷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7中示意性地图示了在各头的外观形状的内侧配置在头的下面部的、打印时喷出液体的喷嘴的配置区域。第一墨头4A至第六墨头4F的下游侧墨头(4A2至4F2)被配置在各颜色的墨头中在输送方向F上最靠近后处理头6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一墨头4A至第六墨头4F的上游侧墨头(4A1至4F1)在输送方向F上被配置在前处理头5与所述下游侧墨头(4A2至4F2)之间。
并且,第一墨头4A至第六墨头4F的上游侧墨头(4A1至4F1)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端部被配置于在输送方向F上彼此相同的位置。同样,第一墨头4A至第六墨头4F的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端部被配置于在输送方向F上彼此相同的位置。此外,上游侧墨头(4A1至4F1)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前处理头5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的端部在输送方向F上连续配置(相连、相邻)。此外,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上游侧墨头(4A1至4F1)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的端部在输送方向F上连续配置。而且,后处理头6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喷嘴配置区域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的端部在输送方向F上连续配置。
如上所述,喷出墨以及各处理液的喷嘴的配置区域被配置成使墨以及各处理液以分辨率的单位相邻而着落。因此,前处理液的着落区域和上游侧墨头(4A1至4F1)的墨着落区域在前处理/墨头边界线L1处连续(邻接),上游侧墨头(4A1至4F1)的墨着落区域和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墨着落区域在墨头边界线L2处连续,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墨着落区域和后处理液的着落区域在墨/后处理头边界线L3处连续。另外,对于以后的各实施方式也相同。
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框图。喷墨打印机1还包括总体控制该喷墨打印机1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90、滑架驱动部3S、I/F91以及图像存储器92。控制部9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控制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用作CPU的作业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此外,不仅上述的第一马达M1和第二马达M2、墨头4、前处理头5和后处理头6,而且滑架驱动部3S、I/F91、图像存储器92等也电气连接于控制部90。滑架驱动部3S包括为了使滑架3沿着主扫描方向S往复移动而使同步带16周向转动的未图示的马达等。
图像存储器92临时存储例如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提供的打印用图像数据。
I/F91是用于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例如生成依据将喷墨打印机1和外部设备连接的网络的通信协议的通信信号,并且将来自网络侧的通信信号转换为喷墨打印机1可处理的格式的数据。从个人计算机等发送来的打印指令信号经由I/F91被提供给控制部90,并且图像数据经由I/F91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92中。
控制部90通过所述CPU执行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从而具备驱动控制部901、喷出控制部902、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喷头指定部)以及存储部904的功能。
驱动控制部901通过控制工件输送部20的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来控制工件W的输送动作。此外,驱动控制部901通过控制滑架驱动部3S来控制滑架3沿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
喷出控制部902将规定的命令信号输入到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并控制各颜色的墨、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的喷出时机。
喷出模式指定部903根据从I/F91或图像存储器92受理的图像信息,指定进行喷出的头4、5、6。更详细而言,当来自能够记录对应图像信息的图像的头4、5、6的各液的喷出量的比例(喷出模式)存在多个(例如,存储部904中存储有多个)时,从这些之中指定记录所使用的喷出模式。具体而言,喷出模式是当喷出相同液体的头4、5、6存在多个时从哪个头4、5、6喷出多少液体的信息。将喷出模式的信息称为喷出模式信息。
接下来,说明喷出模式指定部903指定墨的喷出模式的情况。为了使墨着落于工件W上的规定的位置,从多个同色墨头中指定作为喷出墨的墨头的喷出墨头。更详细而言,喷出模式指定部903指定各颜色的墨头4中上游侧墨头(4A1至4F1)以及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喷出量的比例(喷出模式),并将对应该比例的信号输入到喷出控制部902。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上游侧墨头(4A1至4F1)以及下游侧墨头(4A2至4F2)的示意俯视图。图9是将可喷出多种颜色的墨的墨头4中喷出黑色墨的第六墨头4F的上游侧墨头4F1以及下游侧墨头4F2周围放大的俯视图。在以后的说明中,如图9所示,有时不管墨的颜色而将上游侧墨头标记为H1,将下游侧墨头标记为H2。
另外,附带说一下上游侧墨头H1以及下游侧墨头H2,沿主扫描方向S观察时,上游侧墨头H1是其喷嘴配置区域不与后处理头6的喷嘴配置区域相连且不重叠的墨头。另一方面,沿主扫描方向S观察时,下游侧墨头H2是其喷嘴配置区域与后处理头6的喷嘴配置区域相连或重叠的墨头。另外,如后所述,也可以多个上游侧墨头H1沿输送方向F排列而被配置。即,各颜色的墨头4也可以沿输送方向F具有3个以上的同色墨头。
存储部904预先存储由驱动控制部901、喷出控制部902以及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参照的各种阈值、参数等。此外,存储部904存储当用规定的墨打印在工件W上形成的图像中的规定的像素时能够以所要求的浓度打印该像素的墨头数和各墨头的墨喷出量的组合信息(喷出模式信息(ejection pattern information))。存储部904中存在与至少一个浓度相对应而存储的多个喷出模式信息。当能够打印的像素的浓度存在多个时,可以存在不与多个喷出模式信息对应存储的浓度。
与一个浓度对应而预先存储的多个喷出模式信息例如是从2个(n个)墨头喷出的喷出模式信息和从1个(n-1个)以下的墨头喷出的喷出模式信息。换句话说,存储部904预先存储当以规定的浓度形成规定像素的图像时从彼此不同的数量的墨头喷出墨的所述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针对各墨的颜色配置有2个墨头4,因此作为所述信息存储由上游侧墨头H1以及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的喷出模式(第一喷出模式、第一喷出模式信息)和只由上游侧墨头H1喷出墨的喷出模式(第二喷出模式、第二喷出模式信息)这2种喷出模式,由喷出模式指定部903选择性地参照这些模式信息。
作为第一喷出模式,也可以存储上游侧墨头H1的墨量与下游侧墨头H2的墨量的比例不同的多个喷出模式。此外,作为用于驱动头4、5、6所具有的喷出元件的驱动信号,也可以存在喷出相同量的液体的多个不同的驱动信号。作为喷出模式还存储驱动信号的种类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存储多个喷出模式来分别作为第一喷出模式以及第二喷出模式。
此外,作为所述信息,也可以存储只由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的喷出模式(第三喷出模式、第三喷出模式信息、)。另外,如后所述,通过不是使用第三喷出模式而是使用第一喷出模式或第二喷出模式,难以引起图像质量的下降。
<头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图18是概略地表示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比较的其他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喷出各颜色的墨的第一墨头4A至第六墨头4F沿着主扫描方向S排列成一列。此外,前处理头5在主扫描方向S上与第六墨头4F相邻,且被配置在第六墨头4F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而且,后处理头6在主扫描方向S上与第六墨头4F相邻,且被配置在第六墨头4F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被配置于在主扫描方向S上相同的位置。另外,在这些墨头以及处理头中,彼此的喷嘴与图7同样,在输送方向F上连续配置。如图18所示,当墨头4以及后处理头6在输送方向F上相邻配置时,如果伴随滑架3向主扫描方向S的特定方向的移动而进行打印(即,在双向打印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则在输送方向F的头边界处,后处理液直接影响前处理液,墨的着色浓度有可能变淡。以下,详细说明此种现象。
图19以及图20是说明在图18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头边界附近的图像点上的墨以及各处理液的着落的示意图。在图19及图20中,Δ表示从前处理头5喷出的前处理液5M,○表示从墨头4喷出的墨4M,◇表示从后处理头6喷出的后处理液6M。另外,各图中重叠绘制的各液(4M、5M、6M)实际上是着落在同一地点上,为了便于说明,将一部分在主扫描方向S上偏移而绘制。
图19的A部分(图20的A部分也相同)示出了工件W上的规定的像素边界线L位于图18的前处理头5与墨头4的边界LA处的情况。在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下游侧,墨4M着落在预先已着落的前处理液5M上。另一方面,在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墨4M的着落相同,伴随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移动,前处理液5M着落。也就是说,该像素边界线L是主扫描的边界线,即是各液体的着落时机不同的主扫描的像素的边界。
如果从图19的A部分的状态起工件W间歇地沿输送方向F被输送,则上述的像素边界线L被配置在图18的墨头4与后处理头6之间的边界LB。在此,当伴随滑架3向返回路方向SB(图18)的移动而墨4M以及后处理液6M被喷出并着落时,由于如图18所示后处理头6相对于墨头4配置在返回路方向SB的远端侧,因此如图19的B部分所示,首先,后处理液6M着落于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下游侧部分。此时,如箭头所示,有时因后处理液6M的着落偏移或洇浸而其一部分流入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部分。之后,在滑架3向相同的返回路方向SB移动时,墨4M着落于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部分(图19的C部分)。此时,受到如上所述地流入的后处理液6M的影响,墨4M的着色浓度降低(现象1:图19的C部分的4MA)。
推测此种着色浓度的降低作为一例如下地表现出来。本来,如果前处理液5M和墨4M混合,则墨4M中的色素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凝集。但是,粘结到工件W的纤维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如果在从墨4M着落到粘结为止的时间内渗透到工件W的纤维内的液体的流量增加,则被引进到工件W的深处的色素的比例增加,残留在工件W的表面附近的色素减少,因此看上去颜色变淡。另外,前处理液5M的着落在墨4M的着落扫描之前的扫描中进行。此外,由于前处理液5M的渗透在刚着落后最强,因此通常在墨4M着落时在某种程度上减弱。然而,如果因在与墨4M的着落相同的扫描中着落于旁边的后处理液6M的偏移或洇浸等而渗透的量增加,则如上所述颜色容易变淡。
使用图19说明该现象,当因如上所述的后处理液6M的洇浸或着落偏移而后处理液6M作用于旁边的前处理液5M的着落部分时,发生前处理液5M和后处理液6M的混合液渗透到工件W(布、纸)的深处的流动。特别是,由于在相同扫描中从图19的B部分转移到图19的C部分的状态的时间间隔短,因此,在此种混合液的流动停止之前图19的C部分的墨4M着落。因此,着落的墨4M中进入工件W的深处的色素的比例增加,结果,工件W上的颜色变淡。而且,前处理液5M的浓度因后处理液6M而降低,随后着落的墨4M的色素的凝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样地颜色变淡。另外,当墨中含有颜料时这种现象显著,但当墨中含有染料时,也同样可能发生这种现象。因此,此处将包含颜料以及染料的概念表述为色素。
另外,在图19的C部分,如果着落于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的墨4M(4MA)的一部分如箭头所示流入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下游侧,则作用于已着落的后处理液6M,虽然轻微但有时发生图像浓度的变化(现象2)。
另一方面,在图20的A部分(与图19的A部分相同)之后伴随滑架3向去路方向SA(图18)的移动而墨4M以及后处理液6M被喷出并着落的情况下,由于如图18所示墨头4相对于后处理头6配置在去路方向SA的远端侧,因此如图20的B部分所示,首先,墨4M着落于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部分(另外,图20的B部分中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下游侧的墨4M是在之前的扫描(图20的A部分)中着落的)。此时,如图20的B部分的箭头所示,有时因墨4M的着落偏移或洇浸而其一部分流入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下游侧部分(现象3)。
之后,在朝向相同的去路方向SA的滑架3的移动中,如图20的C部分所示,如果后处理液6M着落于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下游侧部分,则有时因后处理液6M的着落偏移或洇浸而其一部分流入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部分(现象4)。另外,在上述的现象2、3和4中,与现象1不同,后处理液6M不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因此,与现象1相比,图像浓度变化的问题小。
为了解决基于如上所述的现象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恰当地配置在滑架3上,并且控制部90恰当地控制来自墨头4的墨的喷出模式。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所示,在输送方向F上配置有多列墨头4,相同颜色的墨可以在滑架3的不同的扫描中分别喷出。特别是,上游侧的墨头4的喷嘴配置区域与后处理头6的喷嘴配置区域在输送方向F上隔开间隔而被配置,能够在从后处理头6喷出后处理液6M的扫描之前的扫描中,将墨4M喷出到工件W上。因此,不会像图19的B部分那样在墨4M未着落于紧邻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的状态下后处理液6M着落于紧邻像素边界线L的下游侧,难以引起图19的C部分的图像浓度降低(4MA)。另外,墨头4并不限定于2列,也可以配置3列以上。
图10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中头边界附近的图像点(像素)上的墨以及各处理液的着落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工件W上记录浓度深的像素时,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图8)从存储在存储部904的喷出模式中采用由第一列和第二列两方的墨头4(上游侧墨头H1、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4M的模式,并将该信息输入到喷出控制部902。
其结果,在相当于图19的B部分的情况下,如图10的A部分所示,由于在前一个扫描中墨4M已经着落于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部分,因此,难以引起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的情况,能够降低引起如上所述的图像浓度降低的可能性。如上所述,通过将墨头4排列成2列,即使存在需要用2个墨头打印的高浓度的像素,也能够减少后处理液6M的影响。
此外,当在工件W上记录浓度比上述的浓度深的像素淡的像素时,喷出模式指定部903从存储在存储部904的喷出模式中采用由第一列和第二列两方的墨头4喷出墨4M的模式(第一喷出模式)、或只由第一列的墨头4喷出墨4M的模式(第二喷出模式)的任一个,并将该信息输入到喷出控制部902。
另外,在任一喷出模式中,喷到淡的像素的墨的总量都少于喷到深的像素的墨的总量。例如,在淡的像素的浓度为深的像素的浓度的一半的情况下,淡的像素的墨的总量为深的像素的墨的总量的约一半。此外,在该情况下,如果是第一喷出模式,从2个墨头4喷出的墨量例如分别为约一半。如果是第二喷出模式,从墨头4喷出的墨量大致相同,通过使喷出的墨头4的数量成为一半,使墨的总量成为约一半。
在由第一列和第二列两方的墨头4喷出墨4M的情况下,与上述的高浓度时(图10的A部分)同样,能够降低引起图像浓度降低的可能性。此外,在只由第一列的墨头4喷出墨4M的情况下,也如图10的B部分所示,由于在前一个扫描中墨4M已经着落在输送方向F上的像素边界线L的上游侧部分,因此,难以引起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的情况,同样能够降低引起图像浓度降低的可能性。
在上述中说明了深的像素和淡的像素的例子,但是可以只进行这些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进行两方。如果只由第二列的墨头4喷出墨4M,则如图10的C部分所示,后处理液6M的偏移或洇浸的后处理液6M有可能直接影响前处理液5M,因此优选在两方都采用如上所述的喷出模式。
另外,由第一列和第二列两方的墨头4喷出墨4M的情况与仅由第一列的墨头4喷出墨4M的情况相比,使第二列的墨头4的喷嘴难以发生干燥。另外,在该情况下,从各墨头4喷出的墨4M的喷出量减半,但是如图10的A部分所示,通过使后处理液6M在至少墨4M已经着落在前处理液5M上的状态下流入,从而难以引起前处理液5M和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形成在工件W上的浓度之差(灰度表示),喷出模式指定部903适当地指定2列墨头4的喷出模式,因此,能够防止像素边界线L周围的图像浓度降低,实现稳定的灰度表示。
另外,在多个同色墨头具有配置在输送方向F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n个(n为2以上的整数)同色墨头,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基于规定的图像信息使从n-1个以下的同色墨头喷出墨的情况下,以从所述n个同色墨头中的上游侧墨头H1喷出墨而不让从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的方式指定喷出墨头即可。在该情况下,也难以引起像素边界线L附近的浓度降低。
此时,存储部904优选预先存储为了在工件W上以规定浓度形成图像而由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参照的信息且有关喷出墨头的数量与从各喷出墨头喷出的墨的喷出量的组合的多个喷出模式信息。特别是,所述喷出模式信息更优选至少包含:使从n个同色墨头喷出墨的喷出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以及使从n-1个以下的同色墨头喷出墨的喷出模式信息(第二模式信息)。此时,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在基于后者的喷出模式信息指定喷出墨头的情况下,以使从上游侧墨头H1喷出墨而不让从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的方式指定喷出墨头即可。其结果,在不需要从所有同色墨头喷出墨的情况下,通过优先阻止从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从而难以引起像素边界线L附近的浓度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中,可以进行仅使用墨的打印、仅使用前处理液和墨的打印、仅使用墨和后处理液的打印。在该情况下,由于不会发生上述的浓度降低,因此,也可以使用只由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的喷出模式(第三喷出模式)。此外,上述的浓度降低的影响程度有时根据前处理液、墨、后处理液以及工件W的种类的组合、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因素等而变化。如果上述的浓度降低的影响较小,则可以优先改善影响图像质量的其他因素等而使用第三喷出模式。而且,根据上述的浓度降低的影响程度,可以对于特定的浓度使用第三喷出模式,对于其他浓度使用第三喷出模式以外的模式。
可以由用户设定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将特定的墨以特定浓度打印时使用的喷出模式,或者也可以由用户从存储在存储部904的喷出模式中选择。通过使用对于打印中使用的所有浓度设定了从上游侧墨头H1和下游侧墨头H2分别喷出墨的模式(第一喷出模式)、以及从上游侧墨头H1喷出墨而不从下游侧墨头H2喷出墨的模式(第二喷出模式)中的任一个的模式,可以进行不含第三喷出模式的打印。
另外,控制部90也可以设定将与用于打印的多个浓度相对应的喷出模式汇总设定为特定的喷出模式的喷出风格。而且,也可以具有对于打印中使用的所有浓度设定了不含上述的第三喷出模式的喷出模式的喷出风格。
图11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头边界附近的图像点上的墨以及各处理液的着落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利用图18至图20说明的现象1至4中的现象2、3和4与现象1进行比较,不易导致图像浓度的大的变化,但是图20的C部分的箭头所示的现象4虽然与现象1相比少但是存在图像浓度有些降低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中,还可以减少此种基于现象4的图像浓度降低。如上所述,在图20的B部分、C部分所示的状态下,在滑架3的规定扫描中有时墨4M先着落并且相邻的后处理液6M的着落偏移或洇浸。因此,与原本的在下一次扫描中后处理液6M着落的情况相比,从墨4M着落到后处理液6M影响为止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因此在凝集的色素与工件W的纤维不怎么粘结之前与后处理液6M一起流入纤维深处,结果可能导致浓度变淡。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当打印高浓度的像素时,如图11的A部分所示,上游侧墨头H1的墨4M在后处理液6M着落之前的进行一个扫描的时间以上的时间着落。并且,由于该上游侧墨头H1的墨4M1与前处理液5M混合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因此即使在下游侧墨头H2的墨4M2着落之后在较早的时间后处理液6M偏移或洇浸,其影响也变小。
此外,参照图11的B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浓度淡的像素时,通过至少从上游侧墨头H1喷出墨4M,从而在后处理液6M着落时,该墨4M与前处理液5M混合后经过了充分时间,因此即使后处理液6M偏移或洇浸,其影响也变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基于现象4的图像浓度降低难以发生。另外,图20的B部分的箭头所示的现象3是新的墨4M流入预先着落的墨4M的现象,因此,与如上所述的后处理液6M作用于前处理液5M的现象相比,不易导致较大的浓度变化。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配置,既能实现滑架3的小型化,又能增大必要的墨以及处理液的喷出量。即,通过将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配置在输送方向F上与墨头4不同的位置,从而将可喷出必要量的墨的墨头4A至4F在主扫描方向S上排列,且能够在去路主扫描以及返回路主扫描双方进行打印处理,并能够缩短搭载上述头4至6所需的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
特别是,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包括分别沿输送方向F(与多个处理头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上游侧墨头H1(4A1至4F1)和下游侧墨头H2(4A2至4F2)。因此,即使为了增加各颜色的墨喷出量或为了实现多颜色化而增加墨头4的数量,也不易使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大型化。
此外,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配置宽度H的范围内(图6)。因此,即使在滑架3上搭载墨头4之外还搭载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扩大该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说,不易使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大型化。
而且,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以一部分进入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的排列间距之间的方式被配置。通过采用这种锯齿状配置,能够将配置于在输送方向F上不同的位置的墨头4和处理头5、6沿输送方向F高密度地配置。因此,能够实现滑架3在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头配置中,在输送方向F上,在墨头4的上游侧配置有1个前处理头5,在下游侧配置有1个后处理头6。即,能够提供将前处理液、墨以及后处理液的喷出用头这三种头搭载于一个滑架3的多功能一体型的喷墨打印机1。此外,由于前处理头5、墨头4以及后处理头6依次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上,因此,能够在去路主扫描以及返回路主扫描双方,将前处理液、墨以及后处理液以成为所期望的着落顺序的方式喷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上配置各颜色的下游侧墨头H2(4A2至4F2)的配置范围HB的外侧(图6)。根据此种配置,能够减少在主扫描方向S上靠近后处理头6的下游侧墨头H2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减小后处理头6与各颜色的下游侧墨头H2之间的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距离的平均值。其结果,能够减少发生如图18至图20中说明的现象。另外,在配置多个后处理头6的情况下,优选如后所述将所有的后处理头6配置在所述配置范围的外侧,但也可以将至少一部分后处理头6配置在所述配置范围的外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头6以其一部分在输送方向F上与多组同色墨头所含的多个下游侧墨头2H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在主扫描方向S上被配置在与所述多组同色墨头所含的多个上游侧墨头中的一个上游侧墨头(图9的4F1)相同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搭载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的滑架3的尺寸在主扫描方向S以及输送方向F上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3具有以悬臂状态被导轨17(保持部件)保持的后框架32(卡合部)。通过使滑架3以悬臂状态被同步带16支撑,从而能够简化结构。此外,通过以悬臂状态支撑,能够容易设置成开放该滑架3的下游侧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墨头4以及处理头5、6的维护。
在如此以悬臂状态被支撑的滑架3,前处理头5被配置在头支撑框架31的基端侧311(靠近卡合部的一侧),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远端侧312(远离卡合部的一侧)。与靠近固定在同步带16上的后框架32的基端侧311不同,在作为自由端的远端侧312,估计位置精度降低。但是,在远端侧312搭载有相对而言不严格要求高的喷出精度的后处理头6。由于后处理液覆盖于在工件W上打印的墨图像上,因此,即使发生着落位置偏移,与前处理液发生相同程度的着落位置偏移相比,能够减小对图像质量带来的相对影响度。因此,即使在使用以悬臂状态被支撑的滑架3的情况下,也难以使图像质量降低。而且,即使这种后处理液的着落位置发生偏移,也能够稳定地难以引起如上所述图像浓度在像素边界线L附近降低的情况。
另外,在图6、图7及图9所示的头配置中,也可以为不配置各颜色的第二列的下游侧墨头H2的方式。也就是说,此时,墨头4的列也可以为一个。但是,在该情况下,输送方向F上的后处理头6的配置如上述的各图所示,优选相对于第一列的上游侧墨头H1在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隔开间隔而被配置。即,相对于从后处理头6喷出后处理液6M的喷嘴配置区域,从墨头4喷出墨4M的喷嘴配置区域在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隔开距离而被配置。另外,以此种位置关系为前提,上游侧墨头H1也可以配置多列。根据这种头配置,后处理液6M的着落位置不会像图19的B部分那样在输送方向F上与墨4M的着落位置相邻。
此时,喷墨打印机1包括:沿规定的输送方向F输送工件W的工件输送部20;沿与输送方向F交叉的主扫描方向S往复移动的滑架3;安装于滑架3并分别喷出墨的墨头4;在输送方向F上相对于墨头4配置在上游侧并喷出非着色的前处理液的至少一个前处理头5;以及在输送方向F上相对于多个墨头4配置在下游侧并喷出非着色的后处理液的至少一个后处理头6。并且,墨头4的喷嘴配置区域相对于位于其下游侧的后处理头6的喷嘴配置区域在输送方向F上隔开间隔而被配置。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滑架3上的头配置。另外,在以后的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共同点的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3A上的上游侧墨头H1以及下游侧墨头H2的示意俯视图。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说明了作为各颜色的墨头4,上游侧墨头H1以及下游侧墨头H2各具备1个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上游侧墨头H1具备配置在输送方向F上不同的位置的2列头(4F1、4F2),下游侧墨头H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1列头(4F3)。另外,在图12中仅示出了黑色的第六墨头4F,但是对于其他颜色的墨头也相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头也以锯齿状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侧墨头H2(4F3)的喷嘴配置区域与后处理头6的喷嘴配置区域沿输送方向F连续(相连、相邻)。另一方面,上游侧墨头H1(4F1、4F2)的喷嘴配置区域与后处理头6的喷嘴配置区域在输送方向F上隔开间隔而被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针对规定的像素至少从上游侧墨头H1喷出墨,从而难以发生在像素边界线L附近图像浓度降低的情况。
此时,针对所述规定的像素所要求的图像浓度,喷出模式指定部903采用从上游侧墨头H1以及下游侧墨头H2这3个头分散喷出墨的方式,从而与图10的A部分、图10的B部分同样,至少在从后处理头6喷出的后处理液6M着落于所述规定的像素位置时,由于墨4M预先着落于前处理液5M上,因此,难以引起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的情况。
此外,当针对所述规定的像素所要求的图像浓度从2个头分散喷出墨时,喷出模式指定部903也可以使从上游侧墨头H1的2个头喷出墨。而且,关于各颜色的墨头,配置n个(n为3以上的整数)配置在输送方向F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同色墨头,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基于规定的图像信息使从n-2个以下的同色墨头喷出墨的情况下,从多个上游侧墨头H1中位于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的同色墨头中优先指定所述喷出墨头即可。根据此种结构,由于从更位于上游侧的墨头喷出墨,因此在前处理液5M和墨4M充分作用后,后处理液6M着落。其结果,更难以引起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904也可以存储为了在工件W上以规定浓度形成图像而由喷出模式指定部903参照的信息且有关所述喷出墨头的数量与从各喷出墨头喷出的墨的喷出量的组合的一个以上的喷出模式信息。在该喷出模式信息中包含对应至少一个浓度而存储且喷出墨头的数量彼此不同的多个喷出模式信息(特定喷出模式信息)的情况下,喷出模式指定部903也可以在以对应存储有所述多个特定喷出模式信息的浓度记录图像时,选择喷出墨头的数量最少的喷出模式信息并指定喷出墨头。在该情况下,也通过以尽量少的数量的墨头从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的墨头优先地喷出墨,从而更难以引起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的情况。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滑架3B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分别被配置在墨头4的右端部的方式,但是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墨头4的左端部的方式。此时,也通过从墨头4中的至少上游侧墨头(例如4A1)喷出墨,从而难以发生在像素边界线L附近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的情况。
图14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滑架3C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关于各颜色的墨头说明了上游侧墨头H1配置在下游侧墨头H2的右侧的方式,但是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上游侧墨头被配置在下游侧墨头的左侧的方式。此外,此时,也通过使墨头4、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以锯齿状配置,从而能够将滑架3上的头配置区域紧凑地设定。另外,在图13、图14的任一方式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各头以锯齿状配置,并且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墨头4的配置范围内,因此,能够使主扫描方向S以及输送方向F上的滑架3的尺寸进一步小型化。
图15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滑架3D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各配置1个方式,但是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具备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2个后处理头6A、6B的方式。此时,后处理头6A、6B在主扫描方向S上配置各颜色的下游侧墨头H2的配置范围HB的外侧,在主扫描方向S上排列配置。根据此种配置,能够减少在主扫描方向S上靠近后处理头6A、6B的下游侧墨头H2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减小后处理头6A、6B与各颜色的下游侧墨头H2之间的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距离的平均值。其结果,能够减少发生如图18至图20中说明的现象。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后处理头6由多个后处理头6A、6B构成,从而如果是单个头则后处理液的喷出量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多个后处理头6A、6B的配置来喷出必要的量。另外,图15中的后处理头的数量可以为3以上。
图1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滑架3E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3E的后框架32(卡合部)也以悬臂状态被导轨17(保持部件)(图1、图2)保持。在头支撑框架31上搭载有具备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的墨头4、1个前处理头5、以及具备2个后处理头6A、6B的后处理头6。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针对所述规定的像素至少从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的墨头4喷出墨,从而难以发生在像素边界线L附近后处理液6M直接作用于前处理液5M而图像浓度降低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具备被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后处理头6A、6B。在此,如图16所示,后处理头6B相对于多组同色墨头所含的多个下游侧墨头H2的配置范围HB被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的外侧(第一后处理头)。另一方面,后处理头6A以其一部分进入多个下游侧墨头H2中在主扫描方向S上相邻的一对下游侧墨头H2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在主扫描方向S上与后处理头6B排列配置(第二后处理头)。以此种配置,也能够减少在主扫描方向S上靠近多个后处理头6A、6B的墨头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减小后处理头6A、6B与各颜色的下游侧墨头之间的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距离的平均值。此外,能够在发挥此种效果的情况下使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尺寸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处理头5由一个单位头构成,后处理头6由两个单位头(后处理头6A、6B)构成。这些前处理头5以及后处理头6中单位头的个数少的前处理头5被配置在头支撑框架31的基端侧311。单位头的个数多的后处理头6被配置在远端侧312。换句话说,头支撑框架31在输送方向F上的上游侧端缘是被导轨17保持的一侧。
如上所述,处理头5、6因喷出动作而发热。如图16中示意性地表示那样,高温化的前处理头5释放热ha。后处理头6A、6B也一样。因该热ha而滑架3E的头支撑框架31被加温,可能导致该头支撑框架31以及作为其保持结构件的后框架32、后框架32与同步带16的固定件等发生热变形。该热变形在以悬臂状态被保持的滑架3E中可能会影响从墨头4喷出的墨的着落精度。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架3E中,在头支撑框架31的被悬臂保持的一侧即基端侧311配置了单位头的个数少的前处理头5。据此,能够减小热变形带来的影响(着落精度降低)。假设将单位头的个数多的后处理头6配置在基端侧311的情况下,后框架32受到从2个单位头释放的热ha,更为高温化而容易热变形。
此外,在滑架3E中,配置在最靠近滑架3E的后框架32的一侧的前处理头5被配置在墨头4以及处理头5、6的排列体HA中除主扫描方向S上的端以外的位置上。在搭载于滑架3E的头4、5、6中,前处理头5是配置在最靠近后框架32(卡合部)的一侧的头。这样的前处理头5被配置在除头排列体HA的端即配置端313以外的位置上。
由于滑架3E不能不必要地增大尺寸,因此如果在头排列体的主扫描方向S的配置端313配置头,则该头成为最接近滑架3E(头支撑框架31)的主扫描方向S上的角部的头。由于配置端313也在悬臂支撑的后框架32附近,因此如果在其附近发生热变形,则有可能引起头支撑框架31在高度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变形或位置偏移。这降低搭载在滑架3E上的头4、5、6的着落位置精度。因此,通过不在配置端313的区域配置会高温化的前处理头5,从而难以发生上述热变形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2列的墨头4的列中被配置在卡合部侧的头4的列(上游侧墨头H1)在图16中处于向右侧偏移的位置的锯齿状配置。而且,将头数少的处理头即前处理头5配置在卡合部侧,将前处理头5配置在锯齿状配置的配置位置中的最右侧。通过这样配置,能够以将处理头不配置在配置端313的方式配置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配置多个后处理头6的点上相同的图15的配置进行比较,由于后处理头6A、6B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墨头4的配置范围内,所以能够使滑架3E的尺寸小型化。
图17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滑架3E上的墨头、处理头以及副容器的配置的俯视图。以下,例示滑架3E上的头4、5、6与向它们供给墨或处理液的副容器之间的优选的配置关系。
滑架3E上还搭载有副容器7。副容器7包括墨用副容器7A至7F、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以及后处理液用副容器72。从图略的主容器分别向这些副容器7供给墨、前处理液以及后处理液。墨用副容器7A至7F将所述墨分别供给到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例如,第一颜色的墨从墨用副容器7A的第一容器7A1经由管路P1供给到第一墨头4A的上游侧墨头4A1,并且从第二容器7A2经由管路P1供给到下游侧墨头4A2。对于第二至第六墨头4B至4F,也是同样地分别供给第二颜色至第六颜色的墨的结构。墨用副容器7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配置顺序与各墨用副容器7供给墨的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配置顺序相同。
另外,也可以从1个墨用副容器7对喷出相同颜色的墨的多个墨头4供给墨。此时,共用墨用副容器7的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可以配置在集中位置。而且,喷出相同墨的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集中配置为宜,在主扫描方向S上,也可以使各颜色的墨用副容器7的配置顺序与各颜色的墨头4的配置顺序相同。
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经由管路P2向前处理头5供给前处理液。后处理液用副容器72包含第一容器72A以及第二容器72B。第一、第二容器72A、72B分别经由管路P3向后处理头6A、6B供给后处理液。
墨用副容器7A至7F以沿主扫描方向S排列的方式搭载在滑架3E。处理液用副容器71、72在输送方向F上在不同于墨用副容器7A至7F的位置沿主扫描方向S排列配置。具体而言,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和后处理液用副容器72的第一、第二容器72A、72B在墨用副容器7A至7F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沿主扫描方向S排成一列。另外,也可以仅将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配置在墨用副容器7A至7F的上游侧。
搭载在沿主扫描方向S往复移动的滑架3E上的副容器7的液体被施加其主扫描方向S的加速度。副容器7与各头4、5、6通过管路P1、P2、P3连接,但是如果副容器7在滑架3J上较广地分布,则主扫描方向S上的管路P1至P3的配置范围也变大。由于这些管路P1至P3中也填充有墨或处理液,因此在所述加速度的影响下,在头4、5、6的喷出部分有时会引起弯月面破坏(meniscus breakdown)。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墨用副容器7A至7F与第一至第六墨头4A至4F同样,以沿主扫描方向S排列的方式搭载于滑架3E。因此,能够将墨用副容器7A至7F配置在滑架3J的头支撑框架31上的比较窄的范围。同样,关于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以及后处理液用副容器72,也能够配置在滑架3E的头支撑框架31上的比较窄的范围。
而且,由于将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以及后处理液用副容器72在输送方向F上配置在不同于墨用副容器7A至7F的位置,因此,能够配置成使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以及后处理液用副容器72与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以及后处理液用副容器72各自供给处理液的处理头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位置差较少。据此,能够减小在前处理液用副容器71、管路P以及前处理头5中相连存在的前处理液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分布范围,能够使其不易受到所述加速度的影响。同样,能够减小相连存在的后处理液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分布范围,能够使其不易受到所述加速度的影响。
同样,能够配置成使墨用副容器7A至7F与墨用副容器7A至7F各自供给墨的墨头4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位置差较少。据此,能够减小相连存在的墨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分布范围,能够使其不易受到所述加速度的影响。
接下来,说明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进行比较的其他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头配置。图21是概略地表示上述的其他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的墨头以及处理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如上所述基于图18至图20中说明的各现象的问题在针对工件W上的规定的像素而将前处理液5M、墨4M以及后处理液6M分别通过不同的扫描(滑架3的移动)着落的情况下显著。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配置可以妥当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2个前处理头5A、5B配置在多个墨头4(4A至4F)的主扫描方向S的两侧,并且在这些头的输送方向F上的下游侧配置有后处理头6。在此种情况下,能够在滑架3向规定方向的扫描中,从前处理头5A或5B喷出前处理液5M使其着落,并且从各墨头4喷出墨4M使其着落。然后,能够在滑架3的下一次扫描中,从后处理头6喷出后处理液6M使其着落。此时,由于在前处理液5M正渗透到工件W的纤维内时墨4M着落,因此即使其后在后处理液6M着落时发生偏移或洇浸,与前处理液5M的渗透停止后墨4M着落的情况相比,也难以发生墨4M的色素进入纤维的深处的作用。然而,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当进行双向打印时,在滑架3的移动方向切换的主扫描方向S的端部,墨4M的着落与后处理液6M的着落之间的时间间隔短,因此有可能导致上述的图像浓度降低,但是如上所述墨4M和前处理液5M预先在相同的扫描内以更短的时间间隔着落,因此不易发生因前处理液5M与后处理液6M之间的直接的相互作用等而导致图像浓度降低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图21所示的配置中,实质上不会出现使用图19说明的像素浓度降低的间题。
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墨头式记录装置)
16同步带(移动部件)
17导轨(保持部件)
20工件输送部(输送部)
3、3A至3E滑架
31头支撑框架
32后框架
4墨头
4A至4F第一至第六墨头
5前处理头(处理头)
6后处理头(处理头)
7副容器
71前处理液用副容器
72后处理液用副容器
7A至7F墨用副容器
90控制部
901驱动控制部
902喷出控制部
903喷出模式指定部(喷头指定部)
904存储部
F 输送方向
H1 上游侧墨头
H2 下游侧墨头
S 主扫描方向
W 工件(记录媒介)

Claims (14)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部,将记录媒介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
滑架,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多个墨头,被搭载于所述滑架,分别喷出墨;
至少一个前处理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多个墨头被配置在上游侧,喷出非着色的前处理液;以及,
至少一个后处理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多个墨头被配置在下游侧,喷出非着色的后处理液,其中,
所述多个墨头包含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并喷出彼此相同的颜色的墨的多个同色墨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同色墨头被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彼此的一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多个同色墨头设为一组同色墨头时,所述多个墨头具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排列配置并分别喷出彼此不同的颜色的墨的多组同色墨头,
所述多组同色墨头分别包含:
下游侧墨头,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最靠近所述后处理头的位置;以及,
至少一个上游侧墨头,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前处理头与所述下游侧墨头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头,相对于所述多组所述同色墨头所含的多个所述下游侧墨头的配置范围,被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头包含被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多个后处理头,
所述多个后处理头,相对于所述多个所述下游侧墨头的配置范围,被排列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多个同色墨头设为一组同色墨头时,所述多个墨头具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排列配置并分别喷出彼此不同的颜色的墨的多组同色墨头,
所述多组同色墨头分别包含:
下游侧墨头,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最靠近所述后处理头的位置;以及,
至少一个上游侧墨头,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前处理头与所述下游侧墨头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头,以其一部分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与所述多组同色墨头所含的多个所述下游侧墨头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被配置在与所述多组同色墨头所含的多个所述上游侧墨头中的一个上游侧墨头相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多个同色墨头设为一组同色墨头时,所述多个墨头具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排列配置并分别喷出彼此不同的颜色的墨的多组同色墨头,
所述多组同色墨头分别包含:
下游侧墨头,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最靠近所述后处理头的位置;以及,
至少一个上游侧墨头,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前处理头与所述下游侧墨头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后处理头包含被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多个后处理头,
所述多个后处理头包含:
第一后处理头,相对于所述多组所述同色墨头所含的多个所述下游侧墨头的配置范围,被配置在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外侧;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后处理头,以其一部分进入所述多个所述下游侧墨头中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一对下游侧墨头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后处理头排列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持部件,将所述滑架以能够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进行保持,其中,
所述滑架包含卡合部,所述滑架通过该卡合部以悬臂状态被所述保持部件保持,
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前处理头被配置在比所述后处理头靠近所述卡合部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持部件,将所述滑架以能够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进行保持,其中,
所述滑架包含卡合部,所述滑架通过该卡合部以悬臂状态被所述保持部件保持,
所述前处理头以及所述后处理头中头数少的一方被配置在所述滑架的所述卡合部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持部件,将所述滑架以能够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进行保持,其中,
所述滑架包含卡合部,所述滑架通过该卡合部以悬臂状态被所述保持部件保持,
所述前处理头以及所述后处理头中被配置在最靠近所述滑架的所述卡合部的一侧的头被配置在所述前处理头、所述墨头以及所述后处理头的头排列体中除所述主扫描方向的端以外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同色墨头具有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的n个同色墨头,其中,所述n为2以上的整数,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喷头指定部,为了基于规定的图像信息使所述墨着落于所述记录媒介上的规定的位置,该喷头指定部从所述n个同色墨头中指定作为喷出所述墨的墨头的喷出墨头,
所述喷头指定部,当基于所述图像信息从n-1个以下的同色墨头喷出所述墨时,以从所述n个同色墨头中的所述上游侧墨头喷出所述墨且不从所述下游侧墨头喷出所述墨的方式指定所述喷出墨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为3以上的整数,
所述喷头指定部,当基于所述图像信息从n-2个以下的同色墨头喷出所述墨时,优先从所述上游侧墨头中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同色墨头中指定所述喷出墨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部,存储为了在所述记录媒介上以规定的浓度形成图像而由所述喷头指定部参照的信息,即有关所述喷出墨头的数量与从各喷出墨头喷出的墨的喷出量的组合的一个以上的喷出模式信息,其中,
所述喷出模式信息包含与至少一个浓度对应而存储的所述喷出墨头的数量彼此不同的多个特定喷出模式信息,
所述喷头指定部,在以对应存储有所述多个特定喷出模式信息的浓度记录图像时,从所述多个特定喷出模式信息中选择所述喷出墨头的数量最少的特定喷出模式信息并指定所述喷出墨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部,存储为了在所述记录媒介上以规定的浓度形成图像而由所述喷头指定部参照的信息,即有关所述喷出墨头的数量与从各喷出墨头喷出的墨的喷出量的组合的多个喷出模式信息,其中,
所述喷出模式信息至少包含:使从n个同色墨头喷出所述墨的第一模式信息;以及使从n-1个以下的同色墨头喷出所述墨的第二模式信息,
所述喷头指定部,当基于所述第二模式信息指定所述喷出墨头时,以从所述上游侧墨头喷出所述墨且不从所述下游侧墨头喷出所述墨的方式指定所述喷出墨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规定的图像信息使相同颜色的所述墨着落于所述记录媒介上的规定的位置的喷出,是从所述上游侧墨头喷出所述墨且不从所述下游侧墨头喷出所述墨的喷出、或者是从所述上游侧墨头以及所述下游侧墨头分别喷出所述墨的喷出。
CN202280014706.6A 2021-02-24 2022-02-18 喷墨记录装置 Pending CN116887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7685 2021-02-24
PCT/JP2022/006777 WO2022181501A1 (ja) 2021-02-24 2022-02-1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986A true CN116887986A (zh) 2023-10-13

Family

ID=83048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4706.6A Pending CN116887986A (zh) 2021-02-24 2022-02-18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2761A1 (zh)
EP (1) EP4272963A4 (zh)
JP (2) JP7166495B1 (zh)
CN (1) CN116887986A (zh)
WO (1) WO2022181501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25951A (ja) * 2010-12-13 2012-07-0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4210239A (zh) * 2013-05-31 2014-12-17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
CN104309309A (zh) * 2014-10-28 2015-01-28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喷绘打印方法及打印装置
CN103370200B (zh) * 2011-08-01 2015-07-22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06985522A (zh) * 2015-10-30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10194005A (zh) * 2018-02-27 2019-09-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16323228A (zh) * 2020-10-30 2023-06-23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6490370A (zh) * 2020-11-30 2023-07-25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6490369A (zh) * 2020-11-30 2023-07-25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3926B2 (en) * 2003-07-16 2006-08-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arrangement
JP2005254806A (ja) * 2004-02-12 2005-09-2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668462B2 (ja) * 2010-12-22 2015-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964721B2 (ja) * 2012-10-25 2016-08-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150328911A1 (en) * 2013-01-09 2015-11-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assembly
JP2018001674A (ja) * 2016-07-06 2018-01-1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972636B2 (ja) * 2017-04-21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WO2020111199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program and ejection control method
JP2020131548A (ja) * 2019-02-19 2020-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における光沢度調整方法及び光沢度調整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25951A (ja) * 2010-12-13 2012-07-0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3370200B (zh) * 2011-08-01 2015-07-22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04210239A (zh) * 2013-05-31 2014-12-17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
CN104309309A (zh) * 2014-10-28 2015-01-28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喷绘打印方法及打印装置
CN106985522A (zh) * 2015-10-30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10194005A (zh) * 2018-02-27 2019-09-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16323228A (zh) * 2020-10-30 2023-06-23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6490370A (zh) * 2020-11-30 2023-07-25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6490369A (zh) * 2020-11-30 2023-07-25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2963A1 (en) 2023-11-08
JPWO2022181501A1 (zh) 2022-09-01
JP7166495B1 (ja) 2022-11-07
JP2022183384A (ja) 2022-12-08
US20240042761A1 (en) 2024-02-08
EP4272963A4 (en) 2024-02-28
WO2022181501A1 (ja)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66384B2 (ja) インタレース印刷方法
JP324536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08336964A (ja) 画像を印刷するための装置
JP376223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
JP748839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1693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H101384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15944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2761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161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88798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H058410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方法
JP738578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WO2023210358A1 (ja) 印刷ユニットおよび記録装置
JP33679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23603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23210359A1 (ja) 印刷ユニット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20672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JPH053187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409205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187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4016A (ja) 縦配列ヘッドを用いたカラー印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