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2453A -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2453A
CN116872453A CN202310613027.7A CN202310613027A CN116872453A CN 116872453 A CN116872453 A CN 116872453A CN 202310613027 A CN202310613027 A CN 202310613027A CN 116872453 A CN116872453 A CN 116872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ld
block
cor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30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峰
黄少云
蔡胜
李宇豪
谭伟
王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neng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30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2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2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2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静模以及设置于静模上方的动模;静模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B板、垫板及底板;B板的上表面固定内嵌有下模芯;垫板与底板之间通过一对模脚相连接;两模脚之间竖直装设有顶针组件;动模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顶板、分流板及A板;A板、B板及垫板之间通过锁模扣相连接;A板的下表面固定内嵌有上模芯;上模芯的一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贯通孔;贯通孔内滑动穿插有抽芯本体;抽芯本体与垫板之间通过推拉组件相连接。本发明不仅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生产注塑产品的一种常用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注入模具型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对于利用注塑模具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结构的塑料产品时,注塑模具通常结构是内置薄型油缸直接抽芯,但这种结构存在抽芯易卡死、油缸锁模力欠缺形成毛边以及油缸密封圈处易漏油等问题。因此,亟待研究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静模以及设置于静模上方的动模;所述静模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B板、垫板及底板;所述B板的上表面固定内嵌有一对下模芯;所述垫板与底板之间通过一对模脚相连接;两所述模脚之间竖直装设有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的上部可依次贯穿垫板、B板及下模芯;所述动模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顶板、分流板及A板;所述顶板、分流板及A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A板、B板及垫板之间通过锁模扣相连接;所述A板的下表面固定内嵌有一对与下模芯相对应的上模芯;所述上模芯的内部竖直固定有挡条;所述上模芯的一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滑动穿插有抽芯本体;所述抽芯本体的一端可与挡条的一侧面相抵触;所述抽芯本体的另一端与垫板之间通过推拉组件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针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两模脚之间的顶针底板以及水平固定于顶针底板上表面的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可在两模脚之间上下运动;所述顶针面板的上表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依次贯穿垫板、B板及下模芯;所述顶针与垫板、B板及下模芯之间均滑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穿插有竖直设置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下端水平连接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固定内嵌于分流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分流块的下表面竖直固定有一对与两上模芯相对应的分流道;两所述分流道的下端均依次贯穿分流板及A板并分别与两上模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模扣包括固定于B板侧面的支撑块、上端固定于A板侧面的第一拉杆以及下端固定于垫板侧面的第二拉杆;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并排开设有与第一拉杆相对应的第一导向孔以及与第二拉杆相对应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一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所述第一拉杆滑动穿插于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第一拉杆的下端部一侧面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凸相对应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上表面与第一限位凸的下表面相抵触;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一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凸;所述第二拉杆滑动穿插于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第二拉杆的上端部一侧面固定有与第二限位凸相对应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下表面可与第二限位凸的上表面相抵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板的一相对两侧边均开设有一对用于安装推拉组件的容纳槽;两对所述容纳槽均设置于A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推拉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容纳槽内的铲基以及一对对称固定于容纳槽内的定位块;所述铲基的下端滑动贯穿B板并固定于垫板的上表面上;所述铲基的上端倾斜固定有导向块;两所述定位块滑动设置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滑动方向与抽芯本体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抽芯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块上;所述承载块靠近铲基的一侧面倾斜开设有与导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导向块滑动配合于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块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固定于容纳槽的顶壁上;所述限位片的下表面与承载块的上表面滑动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块远离铲基的一侧面竖直开设有一对与抽芯本体相对应的凹槽;两所述凹槽内均连接有安装块;两所述安装块的一侧面分别与两抽芯本体的另一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块远离铲基的一侧面垂直开设有一对盲孔;两所述盲孔内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盲孔的内壁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伸出盲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动模与静模合并后,通过主流道将熔融材料经分流块及分流道输送至下模芯与上模芯合并形成的模腔内,然后在模腔内的塑胶产品冷却成型后带动动模向上运动,促使锁模扣带动B板跟随动模同步向上运动(此时下模芯与上模芯仍处于合并状态),从而使得B板与垫板分离,然后促使推拉组件带动抽芯本体移出贯通孔,从而使得抽芯本体从塑胶产品的卡槽内分离出来,然后随着动模继续向上运动,促使锁模扣带动B板与A板分离(此时下模芯与上模芯分离),然后再通过注塑机顶棍带动顶针组件向上运动,从而将塑胶产品从下模芯内移出,待机械手取走塑胶产品后,完成塑胶产品的注塑,不仅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加工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置薄型油缸直接抽芯的缺点。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顶板、分流、A板及上模芯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静模与顶针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垫板、B板及下模芯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锁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结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推拉组件装设于A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推拉组件与塑料产品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推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结构主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承载块与抽芯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承载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A-塑胶产品,1-动模,2-静模,3-顶针组件,4-锁模扣,5-推拉组件,101-顶板,102-分流板,103-A板,104-上模芯,105-挡条,106-贯通孔,107-抽芯本体,108-主流道,109-分流块,110-分流道,111-容纳槽,201-底板,202-垫板,203-B板,204-模脚,205-下模芯,301-顶针底板,302-顶针面板,303-顶针,401-支撑块,402-第一拉杆,403-第二拉杆,404-第一导向孔,405-第二导向孔,406-第一限位凸,407-第二限位凸,408-第一卡块,409-第二卡块,501-铲基,502-定位块,503-导向块,504-承载块,505-滑槽,506-安装块,507-复位弹簧,508-限位片,509-凹槽,510-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一:
请参阅图1-8及图12所示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静模2以及设置于静模2上方的动模1;静模2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B板203、垫板202及底板201;B板203的上表面固定内嵌有一对本领域的常规下模芯205;垫板202与底板201之间通过一对模脚204相连接;垫板202、底板201及模脚20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两模脚204之间竖直装设有顶针组件3;顶针组件3的上部可依次贯穿垫板202、B板203及下模芯205;动模1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顶板101、分流板102及A板103;顶板101、分流板102及A板10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A板103、B板203及垫板202之间通过锁模扣4相连接;A板103的下表面固定内嵌有一对本领域的常规上模芯104;下模芯205与上模芯104位置上相对应;下模芯205与上模芯104合并时形成模腔;顶板101的上表面固定穿插有竖直设置的主流道108;主流道108的下端水平连接有分流块109;分流块109固定内嵌于分流板102的上表面上;分流块109的下表面竖直固定有一对与两上模芯104相对应的分流道110;两分流道110的下端均依次贯穿分流板102及A板103并分别与两上模芯104相连接;上模芯104的内部竖直固定有挡条105;上模芯104的一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贯通孔106;贯通孔106内滑动穿插有抽芯本体107;抽芯本体107的一端可与挡条105的一侧面相抵触;抽芯本体107的另一端与垫板202之间通过推拉组件5相连接。使用时,在动模1与静模2合并后,通过主流道108将熔融材料经分流块109及分流道110输送至下模芯205与上模芯104合并形成的模腔内,然后在模腔内的塑胶产品A冷却成型后带动动模1向上运动,促使锁模扣4带动B板203跟随动模1同步向上运动(此时下模芯205与上模芯104仍处于合并状态),从而使得B板203与垫板202分离,然后促使推拉组件5带动抽芯本体107移出贯通孔106,从而使得抽芯本体107从塑胶产品A的卡槽内分离出来,然后随着动模1继续向上运动,促使锁模扣4带动B板203与A板103分离(此时下模芯205与上模芯104分离),然后再通过注塑机的顶棍带动顶针组件3向上运动,从而将塑胶产品A从下模芯205内移出,待机械手取走塑胶产品A后,完成塑胶产品A的注塑,不仅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塑胶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
其中如图7所示,顶针组件3包括水平设置于两模脚204之间的顶针底板301以及螺钉连接于顶针底板301上表面的顶针面板302;顶针底板301与顶针面板302可在两模脚204之间上下运动;顶针面板302的上表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顶针303;顶针303的上端依次贯穿垫板202、B板203及下模芯205;顶针303与垫板202、B板203及下模芯205之间均滑动配合。使用时,通过注塑机的顶棍带动顶针底板301向上运动,促使顶针面板302带动顶针303向上运动,顶针303在垫板202及B板203向上滑动,从而使得下模芯205内的塑胶产品A被顶出。
具体实施例二:
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3及图9-11所示,锁模扣4包括螺钉连接于B板203侧面的支撑块401、上端螺钉连接于A板103侧面的第一拉杆402以及下端螺钉连接于垫板202侧面的第二拉杆403;支撑块401的上表面并排开设有与第一拉杆402相对应的第一导向孔404以及与第二拉杆403相对应的第二导向孔405;第一导向孔404的一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凸406;第一拉杆402滑动穿插于第一导向孔404内;第一拉杆402的下端部一侧面一体成型有与第一限位凸406相对应的第一卡块408;第一卡块408的上表面与第一限位凸406的下表面相抵触;第二导向孔405的一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限位凸407;第二拉杆403滑动穿插于第二导向孔405内;第二拉杆403的上端部一侧面一体成型有与第二限位凸407相对应的第二卡块409;第二卡块409的下表面可与第二限位凸407的上表面相抵触。使用时,当动模1与静模2合并后,第一卡块408的上表面与第一限位凸406的下表面相抵触,当带动动模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拉杆402经支撑块401带动B板203向上运动,促使B板203与垫板202分离;当第二卡块409的下表面与第二限位凸407的上表面相抵触后,随着动模1继续向上运动,B板203与A板103分离。
具体实施例三:
在具体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6、图8及图12-17所示,A板103的一相对两侧边均开设有一对用于安装推拉组件5的容纳槽111;两对容纳槽111均设置于A板103的下表面上;推拉组件5包括竖直设置于容纳槽111内的铲基501以及一对对称螺钉连接于容纳槽111内的定位块502;铲基501的下端滑动贯穿B板203并螺钉连接于垫板202的上表面上;铲基501的上端螺钉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向块503;导向块503的下端与抽芯本体107之间的水平距离小导向块503的上端与抽芯本体107之间的水平距离;导向块503呈T型结构;两定位块502滑动设置有承载块504;承载块504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限位片508;限位片508螺钉连接于容纳槽111的顶壁上;限位片508的下表面与承载块504的上表面滑动贴合;承载块504的滑动方向与抽芯本体107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抽芯本体107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块504上;承载块504远离铲基501的一侧面竖直开设有一对与抽芯本体107相对应的凹槽509;凹槽509为T型结构;两凹槽509内均卡接有安装块506;两抽芯本体107的另一端分别焊接于两安装块506的一侧面上;承载块504靠近铲基501的一侧面倾斜开设有与导向块503相对应的滑槽505;滑槽505为T型结构;导向块503滑动配合于滑槽505内;滑槽505的下端与抽芯本体107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滑槽505的上端与抽芯本体107之间的水平距离;承载块504远离铲基501的一侧面垂直开设有一对盲孔510;两盲孔510内均设置有复位弹簧507;复位弹簧507的一端连接于盲孔510的内壁上;复位弹簧507的另一端伸出盲孔510;复位弹簧507的另一端与上模芯104的外侧面相抵触。使用时,在A板103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导向块503在滑槽505向斜上方滑动,促使承载块504在被带着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也经安装块506带动抽芯本体107移出贯通孔106,从而实现抽芯操作;当动模1与静模2合并过程中,导向块503在滑槽505向斜下方滑动,促使承载块504在被带着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也经安装块506带动抽芯本体107插入通孔106内,从而保证了下一个注塑产品A的卡槽成型,有效地提高了注塑产品A的卡槽成型效果与成型质量。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9)

1.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模(2)以及设置于静模(2)上方的动模(1);
所述静模(2)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B板(203)、垫板(202)及底板(201);所述B板(203)的上表面固定内嵌有一对下模芯(205);所述垫板(202)与底板(201)之间通过一对模脚(204)相连接;两所述模脚(204)之间竖直装设有顶针组件(3);所述顶针组件(3)的上部可依次贯穿垫板(202)、B板(203)及下模芯(205);
所述动模(1)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顶板(101)、分流板(102)及A板(103);所述顶板(101)、分流板(102)及A板(10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A板(103)、B板(203)及垫板(202)之间通过锁模扣(4)相连接;所述A板(103)的下表面固定内嵌有一对与下模芯(205)相对应的上模芯(104);所述上模芯(104)的内部竖直固定有挡条(105);所述上模芯(104)的一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贯通孔(106);所述贯通孔(106)内滑动穿插有抽芯本体(107);所述抽芯本体(107)的一端可与挡条(105)的一侧面相抵触;所述抽芯本体(107)的另一端与垫板(202)之间通过推拉组件(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组件(3)包括水平设置于两模脚(204)之间的顶针底板(301)以及水平固定于顶针底板(301)上表面的顶针面板(302);所述顶针底板(301)与顶针面板(302)可在两模脚(204)之间上下运动;所述顶针面板(302)的上表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顶针(303);所述顶针(303)的上端依次贯穿垫板(202)、B板(203)及下模芯(205);所述顶针(303)与垫板(202)、B板(203)及下模芯(205)之间均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1)的上表面固定穿插有竖直设置的主流道(108);所述主流道(108)的下端水平连接有分流块(109);所述分流块(109)固定内嵌于分流板(102)的上表面上;所述分流块(109)的下表面竖直固定有一对与两上模芯(104)相对应的分流道(110);两所述分流道(110)的下端均依次贯穿分流板(102)及A板(103)并分别与两上模芯(10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扣(4)包括固定于B板(203)侧面的支撑块(401)、上端固定于A板(103)侧面的第一拉杆(402)以及下端固定于垫板(202)侧面的第二拉杆(403);所述支撑块(401)的上表面并排开设有与第一拉杆(402)相对应的第一导向孔(404)以及与第二拉杆(403)相对应的第二导向孔(405);所述第一导向孔(404)的一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凸(406);所述第一拉杆(402)滑动穿插于第一导向孔(404)内;所述第一拉杆(402)的下端部一侧面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凸(406)相对应的第一卡块(408);所述第一卡块(408)的上表面与第一限位凸(406)的下表面相抵触;所述第二导向孔(405)的一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凸(407);所述第二拉杆(403)滑动穿插于第二导向孔(405)内;所述第二拉杆(403)的上端部一侧面固定有与第二限位凸(407)相对应的第二卡块(409);所述第二卡块(409)的下表面可与第二限位凸(407)的上表面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A板(103)的一相对两侧边均开设有一对用于安装推拉组件(5)的容纳槽(111);两对所述容纳槽(111)均设置于A板(103)的下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组件(5)包括竖直设置于容纳槽(111)内的铲基(501)以及一对对称固定于容纳槽(111)内的定位块(502);所述铲基(501)的下端滑动贯穿B板(203)并固定于垫板(202)的上表面上;所述铲基(501)的上端倾斜固定有导向块(503);两所述定位块(502)滑动设置有承载块(504);所述承载块(504)的滑动方向与抽芯本体(107)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抽芯本体(107)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块(504)上;所述承载块(504)靠近铲基(501)的一侧面倾斜开设有与导向块(503)相对应的滑槽(505);所述导向块(503)滑动配合于滑槽(50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504)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限位片(508);所述限位片(508)固定于容纳槽(111)的顶壁上;所述限位片(508)的下表面与承载块(504)的上表面滑动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504)远离铲基(501)的一侧面竖直开设有一对与抽芯本体(107)相对应的凹槽(509);两所述凹槽(509)内均连接有安装块(506);两所述安装块(506)的一侧面分别与两抽芯本体(107)的另一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504)远离铲基(501)的一侧面垂直开设有一对盲孔(510);两所述盲孔(510)内均设置有复位弹簧(507);所述复位弹簧(507)的一端连接于盲孔(510)的内壁上;所述复位弹簧(507)的另一端伸出盲孔(510)。
CN202310613027.7A 2023-05-29 2023-05-29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Pending CN116872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3027.7A CN116872453A (zh) 2023-05-29 2023-05-29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3027.7A CN116872453A (zh) 2023-05-29 2023-05-29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2453A true CN116872453A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3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3027.7A Pending CN116872453A (zh) 2023-05-29 2023-05-29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24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8921A (zh) 一种日用品注塑生产用脱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11745402B2 (en) High-precision and high-efficiency injection mold for high-aspect-ratio double-layer cylindrical plastic part and mol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16872453A (zh) 用于生产具有侧面卡槽的塑胶产品的注塑模具
CN109262988B (zh) 一种用于弯头管件的自动脱模模具
CN115071072A (zh) 一种具有曲线轨道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5396622U (zh) 显示屏胶框注塑模具
CN212421980U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系统
US4751037A (en)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with movable mold core and injection nozzle assembly
CN220008657U (zh) 一种具有潜入式浇口镶件的模具
CN213107987U (zh) 一种具有内孔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19768973U (zh) 一种端子壳体注塑模具
CN220548619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块的注塑模具
CN215849382U (zh) 一种快速装模的模具结构
CN220146583U (zh) 一种一体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21067038U (zh) 一种可实现磁铁与塑胶产品注塑的模具
CN219634414U (zh) 一种垂直动模先拔滑块斜抽芯模具
CN220163108U (zh) 一种塑胶外壳注塑模具
CN216804288U (zh) 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US4717327A (e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CN214214624U (zh) 一种模具滑块行程减位机构
CN216683163U (zh) 一种抽芯质量高的侧抽芯注塑装置
CN216001248U (zh) 一种针对于长内孔产品的模具
CN21859356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抽芯模具
CN219233914U (zh) 一种带横位滑块的光伏控制器外壳压铸模
CN215550616U (zh) 型芯反置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