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8010A - 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8010A
CN116868010A CN202280015584.2A CN202280015584A CN116868010A CN 116868010 A CN116868010 A CN 116868010A CN 202280015584 A CN202280015584 A CN 202280015584A CN 116868010 A CN116868010 A CN 116868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low path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55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政弥
宫本英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68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8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F24F8/12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 B01D45/1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which are wet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by catalytic oxid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chemical means
    • F24F8/16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chemical means using catalytic rea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3/00Operation of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73/30Means for generating a circulation of a fluid in a filtration system, e.g. using a pump or a fa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10Photo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空气中所含的微小物质被送至屋内的情况得到抑制。室内机(102)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1)和第一加湿元件(23)。室内热交换器(21)使在制冷剂流路(41)中流通的流体与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加湿元件(23)配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21)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对向室内热交换器(21)流动的空气所包含的物质进行捕集。第一加湿元件(23)具有流动有水的表面或保持有水的表面。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83297号)记载的那样,已知一种包括供流向热交换器的空气通过的过滤器的空调机。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通常的过滤器中,无法充分地捕集到从屋外被导入屋内或者从屋内循环至屋内且流向热交换器的空气所含的1μm以下的微小物质(细菌、病毒、过敏原以及颗粒状物质等),微小物质可能被送至屋内。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和第一捕集构件。热交换器使在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流体与在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捕集构件配置于比热交换器靠近在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对向热交换器流动的空气所包含的物质进行捕集。第一捕集构件具有流动有水的表面或保持有水的表面。
在第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通过第一捕集构件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对屋外或屋内的空气所包含的微小物质进行捕集,由此,微小物质被送至屋内的情况得到抑制。
在第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第二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流路。第三流路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第一捕集构件。
在第二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通过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第一捕集构件,被第一捕集构件捕集到的微小物质的灭活得到促进。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第三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四流路。第四流路将流经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的水或保持于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的水排出。
在第三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由于含有第一捕集构件捕集到的微小物质的水被排出,因此,第一捕集构件保持洁净。
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第四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捕集构件。第二捕集构件配置于比热交换器靠近在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对从热交换器流动的空气所包含的物质进行捕集。第二捕集构件具有流动有水的表面或保持有水的表面。
在第四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通过第二捕集构件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对屋外或屋内的空气所包含的微小物质进行捕集,由此,微小物质被送至屋内的情况得到抑制。
在第四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第五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五流路。第五流路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第一捕集构件以及第二捕集构件中的至少一者。
在第五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通过调节第一捕集构件或第二捕集构件的温度,被第一捕集构件或第二捕集构件捕集到的微小物质的灭活得到促进。
在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第六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器,与第一捕集构件相比,所述过滤器的通风阻力较小。
在第六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通过过滤器,第一捕集构件不容易捕集的微小物质被捕集。
在第六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七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过滤器在流通于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上配置在第一捕集构件与热交换器之间。
在第七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通过过滤器,通过第一捕集构件的微小物质被捕集。
在第一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将与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水供给至第一捕集构件。
在第八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例如通过将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后的水供给至第一捕集构件,由此,送至屋内的空气的温度得到调节。
在第一观点至第八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九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第一捕集构件形成第六流路,所述第六流路是供通过第一捕集构件的空气流动的流路,与在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不平行。
在第九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由于通过第一捕集构件的空气容易与第一捕集构件相撞,因此,第一捕集构件的微小物质的捕集效果提高。
在第一观点至第九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在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流动的水或保持于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的水含有使物质灭活的成分。
在第十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第一捕集构件得以保持洁净。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第一捕集构件对不容易在水中洗提且使物质灭活的成分进行担载。
在第十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第一捕集构件得以保持洁净。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一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二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第一捕集构件对光触媒进行担载,所述光触媒被光照射而生成使物质灭活的成分。
在第十二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第一捕集构件得以保持洁净。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二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三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第一捕集构件构成为能够更换。
在第十三观点的空气处理装置中,能够根据捕集对象物质的种类使用合适的第一捕集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装置101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室内机102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室内机102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B中的室内机102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B中的室内机102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C中的室内机102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C中的室内机102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变形例D中的、从沿着空气流路42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加湿元件23的概略图。
图9是变形例D中的、从图8的箭头Ⅴ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吸水构件23a的概略图。
图10是变形例D中的、从图8的箭头Ⅴ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二吸水构件23b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J中的空气处理单元202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J中的空气处理单元202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变形例N中的、从图8的箭头Ⅴ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吸水构件23a的概略图。
图14是变形例N中的、从图8的箭头Ⅴ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二吸水构件23b的概略图。
图15是变形例N中的、从图8的箭头Ⅴ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吸水构件23a或第二吸水构件23b的概略图。是表示吸水元件23c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空调装置101的结构
空调装置101具有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室内机102和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103。室内机102例如设置于对象空间的天花板背侧的空间。对象空间是指通过空调装置101至少调节温度的空间。对象空间例如是建筑物的屋内的空间。室内机102和室外机103通过制冷剂配管104彼此连接,由此,构成空调装置101的制冷剂回路。空调装置101包括用于在对象空间中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本公开的空气处理装置相当于室内机102。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1的制冷剂回路主要由室内热交换器21、压缩机31、四通切换阀32、储罐33、室外热交换器34、膨胀阀35、液体侧截止阀37以及气体侧截止阀38构成。空调装置101还具有室内风扇22和室外风扇39。
室内热交换器21和室内风扇22设置于室内机102的内部。压缩机31、四通切换阀32、储罐33、室外热交换器34、膨胀阀35、液体侧截止阀37、气体侧截止阀38以及室外风扇39设置于室外机103的内部。图1中,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通过实线的箭头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通过虚线的箭头示出。
室内热交换器21具有传热管以及安装于传热管的翅片。室内热交换器21使在传热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翅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2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吸热器(蒸发器)起作用,对通过翅片的空气进行冷却。室内热交换器21在制热运转时作为放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对通过翅片的空气进行加热。
压缩机31对从储罐33送入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3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制冷运转时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34,在制热运转时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21。
四通切换阀32是用于对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和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进行切换的机构。
储罐33与压缩机31的吸入侧连接,进行被吸入压缩机31前的制冷剂的气液分离。
室外热交换器34具有传热管以及安装于传热管的翅片。室外热交换器34使在传热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翅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4在制冷运转时作为放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吸热器(蒸发器)起作用。
膨胀阀35设置于供从放热器喷出且被吸入吸热器前的制冷剂通过的位置。膨胀阀35将从放热器喷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减压至在吸热器中容易蒸发的状态。
液体侧截止阀37设置在膨胀阀35与制冷剂配管104之间。
气体侧截止阀38设置在四通切换阀32与制冷剂配管104之间。
室外风扇39将在室外热交换器34中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室外机103排出。室外风扇39通过室外风扇马达39a驱动。
(2)室内机102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室内机102具有外壳16、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风扇22、第一加湿元件23、排水盘24。室内机102将室外空气OA和室内空气RA引入,使室外空气OA和室内空气RA按照第一加湿元件23、室内热交换器21的顺序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和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供给空气SA供给至对象空间。室外空气OA是从屋外导入至屋内的空气。室内空气RA是从屋内循环至屋内的空气。供给空气SA是通过空调装置101至少调节温度的空气。
(2-1)外壳16
外壳16设置于对象空间的天花板背侧的空间。外壳16具有长方体形状。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风扇22、第一加湿元件23以及排水盘24设置于外壳16的内部。
外壳16具有第一开口16a、第二开口16b以及第三开口16c,其中,第一开口16a用于从屋外引入室外空气OA,第二开口16b用于从对象空间引入室内空气RA,第三开口16c用于将供给空气SA供给至对象空间。在室内机102设置于对象空间的天花板背侧的空间的状态下,外壳16的第三开口16c在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的高度位置处开口。在空调装置101的运转过程中,在外壳16的内部空间形成从第一开口16a和第二开口16b朝向第三开口16c的空气流路42。在空气流路42中,从第一开口16a引入的室外空气OA和从第二开口16b引入的室内空气RA合流,朝向第三开口16c流动。
在外壳16的内部设置有电气安装件箱。电气安装件箱对用于控制室内机102的各构成部件的微型计算机即控制部进行收纳。控制部的控制对象例如是对室内风扇22进行驱动的室内风扇马达22a。
(2-2)室内热交换器21
室内热交换器21配置于外壳16的内部的空气流路42。在空气流路42(第二流路)中流动的空气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时与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传热管的内部的制冷剂流路41(第一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换言之,室内热交换器21使在制冷剂流路41中流通的流体与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加热或冷却。
(2-3)室内风扇22
室内风扇22配置于外壳16的内部。室内风扇22配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21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室内风扇22配置在第三开口16c附近。室内风扇22被室内风扇马达22a驱动而将室外空气OA和室内空气RA引入外壳16的内部,将供给空气SA供给至对象空间。换言之,通过驱动室内风扇22,在外壳16的内部空间形成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动。
(2-4)第一加湿元件23
第一加湿元件23配置于外壳16的内部的空气流路42。第一加湿元件23配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21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
第一加湿元件23具有多个吸水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吸水构件例如是多孔陶瓷及无纺布。吸水构件具有格子形、波纹形以及蜂窝形等形状。第一加湿元件23由于形成在被组合在一起的吸水构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吸水构件的多孔结构而具有吸水性、保水性以及通风性。
在空调装置101的运转过程中,水从未图示的供水源经由第一供水用流路43(第三流路)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供水源例如是设置于室内机102的内部或外部的供水箱或建筑物内的上水道。如图3所示,水从第一供水用流路43并从上方被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第一加湿元件23的吸水构件吸收并保持水。保持于吸水构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下方,最终从第一加湿元件23流出。由此,在空调装置101的运转过程中,第一加湿元件23具有流动有水的表面或保持有水的表面。
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的空气使第一加湿元件23的吸水构件保持着的水气化。由此,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空气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而被加湿。通过了第一加湿元件23的空气朝向室内热交换器21流动。
在外壳16的内部的空气流路42中,最初,被引入外壳16的内部的室外空气OA和室内空气RA合流。接着,合流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然后,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后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接着,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后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从外壳16的内部供给至对象空间。供给空气SA是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加湿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调节温度后的空气。
第一加湿元件23对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的空气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进行捕集。捕集对象物质是指当与供给空气SA一起供给至对象空间时可能对位于对象空间的人或动物产生不良影响的微小物质(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质”)。微小物质的大小例如为1μm以下。捕集对象物质例如是传染性物质、过敏原以及颗粒状物质。传染性物质包括病原体。病原体是指会导致人或动物产生疾病的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以及还包含非生物的其他物质(例如,朊蛋白)。过敏原是构成导致人产生过敏症状的原因的物质,例如是室内灰尘和花粉。颗粒状物质是固体和液体的微颗粒,例如是煤、粉尘以及排出气体。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与保持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吸水构件的水接触,混入保持于吸水构件的水而被捕集。被第一加湿元件23捕集到的捕集对象物质与保持于吸水构件或在吸水构件中朝向下方流动的水一起从第一加湿元件23流出。
(2-5)排水盘24
如图3所示,排水盘24配置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下方。排水盘24是接受从第一加湿元件23流出的水的容器。外壳16也可具有用于从外壳16的内部取出排水盘24的检修用开口。在该情况下,通过从检修用开口取出排水盘24,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加湿元件23以及排水盘24的检修和清扫。
如图3所示,排水盘24也可配置于第一加湿元件23和室内热交换器21这两者的下方。在该情况下,排水盘24还能够接受在制冷运转时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21且从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下端落下的水。
如图3所示,在排水盘24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将积存于排水盘24的水排出的排水口24a。排水口24a与用于将积存于排水盘24的水送至屋外等的排水用流路44(第四流路)连接。作为排水盘24的排水口24a的替代,或者,除了排水口24a以外,室内机102可具有用于将积存于排水盘24的水排出至屋外等的泵。
(3)特征
室内机102的第一加湿元件23在空气流路42中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上游侧对室外空气OA及室内空气RA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进行捕集。由于捕集对象物质被第一加湿元件23捕集,因此,室内机102能够抑制包含捕集对象物质的供给空气SA被送至对象空间。
此外,由于捕集对象物质被第一加湿元件23捕集,因此,捕集对象物质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21得到抑制。因此,室内机102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21的污染,能够抑制因捕集对象物质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21引起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此外,在第一加湿元件23的表面流动的水或保持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表面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加湿元件23流出。因此,被第一加湿元件23捕集到的捕集对象物质和水一起从第一加湿元件23流出至排水盘24,并从室内机102排出。由此,室内机102通过将不包含捕集对象物质的洁净的水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能够使第一加湿元件23保持洁净。
(4)变形例
(4-1)变形例A
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2也可将规定温度的水从供水源经由第一供水用流路43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在该情况下,室内机102通过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能够促进被第一加湿元件23捕集到的捕集对象物质的灭活,并且,能够调节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被送至对象空间的供给空气SA的温度。在捕集对象物质是微生物的情况下,规定温度的水是指在第一加湿元件23中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的温度或者微生物死绝的温度的水。规定温度例如是45℃以上。
在该情况下,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规定温度的水也可以是将从外部的供水源供给的水与在空调装置101的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后的水。例如,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规定温度的水也可以是将自来水与供通过放热器(冷凝器)后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配管接触、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后的水。在该情况下,例如,优选,将与即将通过膨胀阀35前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加热后的自来水用作规定温度的水。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室内机102可以在空调装置101的制冷运转时通过将冷却水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对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的空气进行冷却。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和室外热交换器34的热负载得以降低。在该情况下,作为冷却水,也可采用与在空调装置101的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后的自来水。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室内机102可以在空调装置101的制热运转时通过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对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的空气进行加热。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和室外热交换器34的热负载得以降低。在该情况下,作为规定温度的水,可采用未与在空调装置101的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自来水或从室内机102的外部的供热水装置等供给的水。
(4-2)变形例B
如图4和图5所示,室内机102除了包括第一加湿元件23以外,还可包括第二加湿元件25。第二加湿元件25配置于外壳16的内部的空气流路42。第二加湿元件25配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21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室内风扇22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
第二加湿元件25具有多个吸水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吸水构件例如是多孔陶瓷及无纺布。吸水构件具有格子形、波纹形以及蜂窝形等形状。第二加湿元件25由于形成在被组合在一起的吸水构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吸水构件的多孔结构而具有吸水性、保水性以及通风性。第二加湿元件25可以是与第一加湿元件23相同的构件。
在空调装置101的运转过程中,水从未图示的供水源经由第二供水用流路45(第五流路)供给至第二加湿元件25。如图5所示,水从第二供水用流路45并从上方被供给至第二加湿元件25,第二加湿元件25的吸水构件吸收并保持水。保持于吸水构件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下方,最终从第二加湿元件25流出。由此,在空调装置101的运转过程中,第二加湿元件25具有流动有水的表面或保持有水的表面。
通过第二加湿元件25的空气使第二加湿元件25的吸水构件保持着的水气化。由此,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空气通过第二加湿元件25而被加湿。通过第二加湿元件25后的空气朝向第三开口16c流动。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5所示,排水盘24配置于第一加湿元件23以及第二加湿元件25的下方。从第二加湿元件25的吸水构件流出的水贮存于排水盘24。
第二加湿元件25对在空气流路42中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后的空气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进行捕集。在本变形例中,通过第二加湿元件25对未被第一加湿元件23捕集到的捕集对象物质进行捕集,包含捕集对象物质的供给空气SA被送至对象空间得到抑制。
在本变形例中,可与变形例A相同地,室内机102将规定温度的水经由第二加湿元件25用的第二供水用流路45供给至第二加湿元件25。在该情况下,室内机102通过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第二加湿元件25,能够调节通过第二加湿元件25送至对象空间的供给空气SA的温度。
在本变形例中,也可如图5所示那样,从与供水源连接的一根共通流路47分岔出第一加湿元件23用的第一供水用流路43和第二加湿元件25用的第二供水用流路45。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相同温度的水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和第二加湿元件25这两者。也可以是,在第一加湿元件23用的第一供水用流路43和第二加湿元件25用的第二供水用流路45与不同的供水源连接的情况下,规定温度的水被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以及第二加湿元件25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调节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和第二加湿元件25的水的温度,对第一加湿元件23和第二加湿元件25的温度进行控制。在捕集对象物质是活性状态因温度而变化的物质、例如是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控制第一加湿元件23和第二加湿元件25的温度,能够使捕集到的微生物灭活。灭活是指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或使微生物死绝。由此,附着于第一加湿元件23和第二加湿元件25的微生物的繁殖得到抑制,第一加湿元件23和第二加湿元件25被除臭。
(4-3)变形例C
如图6和图7所示,室内机102还可包括通风阻力比第一加湿元件23小的过滤器26。过滤器26配置于外壳16的内部的空气流路42。过滤器26在流通于空气流路42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上配置在第一加湿元件23与室内热交换器21之间。过滤器26对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后的空气所含的异物进行捕集。过滤器26可配置于比第一加湿元件23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室内机102还可包括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在该情况下,过滤器26可在流通于空气流路42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上配置在第二加湿元件25与室内热交换器21之间,或者配置在第二加湿元件25与室内风扇22之间。
(4-4)变形例D
第一加湿元件23具有多个吸水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的空气穿过组合在一起的多个吸水构件之间的空间即加湿用流路46(第六流路)。如图8所示,在沿着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加湿元件23具有多个单元规则地配置的、类似于蜂窝结构的结构。图8的各单元表示加湿用流路46的入口或出口。在图9和图10中,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通过第一箭头D1示出,在加湿用流路46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一例通过第二箭头D2、D2’示出。第一箭头D1表示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前以及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后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
如图8所示,在沿着第一箭头D1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加湿元件23具有第一吸水构件23a和第二吸水构件23b交替配置的结构。加湿用流路46相当于第一吸水构件23a与第二吸水构件23b之间的空间。图8中,第一吸水构件23a和第二吸水构件23b沿铅垂方向延伸。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从第一箭头D1及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图8的箭头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吸水构件23a以及第二吸水构件23b分别由一块吸水元件23c构成。吸水元件23c是沿着与第一箭头D1的方向相交的方向(铅垂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V字形状的凹凸部的板状构件。在图9以及图10中,实线表示凸部,虚线表示凹部。第二箭头D2示出了沿着第一吸水构件23a的吸水元件23c的凹凸部流动的空气的流动的一例。第二箭头D2’示出了沿着第二吸水构件23b的吸水元件23c的凹凸部流动的空气的流动的一例。第二箭头D2、D2’沿着吸水元件23c的凹凸部,因而与第一箭头D1不平行。保持于吸水元件23c的水例如从上方向下方落下并流动。
在沿着第一箭头D1观察的情况下,沿着第一吸水构件23a和第二吸水构件23b排列的方向彼此相邻的吸水元件23c以凹凸部的V字形状的朝向彼此形成相反方向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在第一吸水构件23a中,如图9所示,吸水元件23c配置成其凹凸部的V字形状形成原样的方向。此外,在第二吸水构件23b中,如图10所示,吸水元件23c配置成其凹凸部的V字形状形成为上下相反的方向。因此,从图8所示的任一单元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第一吸水构件23a向上方流动,其余部分沿着第二吸水构件23b向下方流动。由此,在加湿用流路46中流动的空气在第一加湿元件23的内部重复进行分流和合流。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在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的加湿用流路46时容易与保持有水的吸水元件23c相撞。因此,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的空气容易被加湿,并且,第一加湿元件23的捕集对象物质的捕集效果提高。
本变形例还可应用于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
(4-5)变形例E
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水可含有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成分。例如,在捕集对象物质是细菌的情况下,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水可以是含有羟基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等具有杀菌作用或抗菌作用的强氧化性物质的水。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加湿元件23的表面流动的水或者保持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表面的水具有促进捕集对象物质的灭活的效果。在捕集对象物质是颗粒状物质等非生物的情况下,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水可以是含有将捕集对象物质分解的成分或减少捕集对象物质对人或动物的影响力的成分的水。
在本变形例中,在第一加湿元件23的表面流动的水或者保持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表面的水具有促进附着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捕集对象物质的灭活的效果。由此,第一加湿元件23被捕集对象物质污染得到抑制,因此,能够保持第一加湿元件23洁净。
本变形例还可应用于供给至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的水。
(4-6)变形例F
第一加湿元件23的吸水构件可对不容易在水中洗提且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物质进行担载。例如,第一加湿元件23的吸水构件也可对即使始终与水接触也不容易在水中洗提且含有铜及银等的无机类抗菌剂进行担载。例如,在捕集对象物质是细菌的情况下,通过抗菌剂,附着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细菌的繁殖得到抑制,第一加湿元件23被除臭。
同样地,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的吸水构件以及变形例C的过滤器26也可对抗菌剂进行担载。由此,附着于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过滤器26的细菌的繁殖得到抑制,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过滤器26被除臭。
(4-7)变形例G
第一加湿元件23的吸水构件也可对亲水性的光触媒进行担载。在该情况下,室内机102还包括将光照射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光源。光源对第一加湿元件23照射可见光线或紫外线。通过从光源照射的光,光触媒活化,由此,保持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吸水构件的水发生电离,生成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成分。在捕集对象物质是细菌的情况下,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成分是指羟基自由基或过氧化氢等具有杀菌作用或抗菌作用的强氧化性物质。在该情况下,附着于第一加湿元件23的细菌的繁殖得到抑制,第一加湿元件23被除臭。
在本变形例中,室内机102还可包括对从光源照射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构件。在该情况下,光源不将光直接照射至第一加湿元件23,而是将光照射至反射构件。从光源照射且被反射构件反射的光照射至第一加湿元件23,生成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成分。反射构件例如是镜子。
同样地,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的吸水构件以及变形例C的过滤器26也可对抗菌剂进行担载。在该情况下,室内机102还包括将光照射至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过滤器26的光源。由此,例如,附着于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过滤器26的细菌的繁殖得到抑制,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过滤器26被除臭。在室内机102包括反射构件的情况下,从光源照射且被反射构件反射的光可照射至第一加湿元件23、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过滤器26中的至少一者。
(4-8)变形例H
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1是包括用于在对象空间中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等的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装置。不过,空调装置101也可以是包括全热交换器(相当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换气装置。在该情况下,换气装置相当于本公开的空气处理装置。全热交换器通过使从对象空间排出至屋外的排出空气(相当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流体”)与从屋外供给至对象空间的供给空气(相当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能够使热量以及湿气这两者从排出空气返回至供给空气。在该情况下,在供供给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可设置实施方式的第一加湿元件23。在供供给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可还设置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变形例C的过滤器26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换气装置即空调装置101可包括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构成的两个吸附热交换器,其中,第一吸附热交换器供从对象空间排出至屋外的排出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供从屋外供给至对象空间的供给空气通过。吸附热交换器是在所谓的交叉翅片型翅片管热交换器的表面担载有吸附剂的热交换器。作为该吸附剂,能够采用沸石、硅胶、活性炭以及具有亲水功能基团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等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材料。在该情况下,换气装置即空调装置101可对供排出空气流通的流路和供供给空气流通的流路进行相互切换。换言之,可对排出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且供给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的状态与排出空气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且供给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的状态进行交替切换。在该情况下,在供供给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可设置实施方式的第一加湿元件23。在供供给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可还设置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以及变形例C的过滤器26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换气装置即空调装置101还可包括用于调节供给空气的温度的热交换器。在该情况下,用于温度调节的热交换器可以是主要设置于对象空间附近且使制冷剂与供给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也可以是主要设置于远离对象空间的场所且使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介质与供给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在本变形例中,在供供给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设置第一加湿元件23的情况下,可与变形例A相同地,规定温度的水被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此外,在供供给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设置第二加湿元件25的情况下,可与变形例B相同地,规定温度的水被供给至第二加湿元件25。规定温度的水例如是与在换气装置的外部的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后的水。
(4-9)变形例I
空调装置101也可以是不具有用于实现制冷功能以及制热功能的制冷剂回路的机器。例如,空调装置101可以是从对象空间的空气去除异物等并将洁净的空气送至相同对象空间的空气洁净装置。此外,空调装置101可以是从对象空间的空气去除异物等并将洁净的空气送至不同对象空间的空气洁净装置。在该情况下,本公开的空气处理装置相当于空调装置101。空调装置101将室内空气引入,使其依次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和室内热交换器21,并将其作为供给空气供给至对象空间。
(4-10)变形例J
本公开的空调处理装置可以是空气处理单元202。空气处理单元202是指设置于较大型的设备的、将异物被去除且温度和湿度被调节后的空气供给至屋内的装置。空气处理单元202设置于屋内或屋外。本变形例的空气处理单元202与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2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以下,以与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2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空气处理单元202包括第一加湿元件23、过滤器26、室内热交换器21以及第二加湿元件25。
与实施方式相同地,第一加湿元件23在空气流路42中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上游侧对室外空气OA以及室内空气RA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进行捕集。
与变形例C相同地,过滤器26对通过第一加湿元件23后的空气所含的异物进行捕集。
与实施方式相同地,室内热交换器21对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室内热交换器21使冷水或热水作为流体(相当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流体”)循环,对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在该情况下,如图11和图12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1例如可具有供冷水在内部流动的冷水管盘管21a以及供热水在内部流动的热水管盘管21b。用作流体的冷水和热水可从不同的供水源供给。冷水管盘管21a用于使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的温度下降。热水管盘管21b用于使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冷水管盘管21a和热水管盘管21b的内部的流路相当于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路41。
与变形例B相同地,第二加湿元件25对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后的空气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进行捕集。第一加湿元件23以及第二加湿元件25对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2所示,排水盘24配置于第一加湿元件23以及第二加湿元件25的下方。在本变形例中,也可如图12所示那样,与变形例B相同地,从与供水源连接的一根共通流路47分岔出第一加湿元件23用的第一供水用流路43和第二加湿元件25用的第二供水用流路45。在该情况下,流经一根共通流路47的水可供给至冷水管盘管21a。此外,流经一根共通流路47的水可被加热且被供给至热水管盘管21b。
(4-11)变形例K
室内机102的控制部可对单位时间从第一供水用流路43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水量进行控制。例如,室内机102的控制部可进行随着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的量变多而使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水量增加的控制。捕集对象物质的量例如是单位体积的对象空间的空气所含的捕集对象物质的质量。捕集对象物质的量例如通过设置于对象空间的传感器测定。供给至第一加湿元件23的水量越多,则含有被第一加湿元件23捕集到的捕集对象物质的水越容易从第一加湿元件23流出,因此,能够保持第一加湿元件23洁净。
本变形例还可应用于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具体而言,室内机102的控制部可对单位时间从第二供水用流路45供给至第二加湿元件25的水量进行控制。
(4-12)变形例L
在前述的变形例中,室内机102可包括规格不同的多个加湿元件。例如,如变形例B所说明的那样,室内机102还包括规格彼此不同的第一加湿元件23以及第二加湿元件25。加湿元件的规格例如是指能保持的水量、保持水的平均时间以及能使用的温度范围。与实施方式的第一加湿元件23相同地,水从供水用流路供给至各加湿元件。
室内机102包括规格不同的多个加湿元件,因而能够高效地使多个种类的捕集对象物质灭活。例如,根据捕集对象物质的种类,将不同温度的水供给至多个加湿元件中的每一个,由此,能通过特定的加湿元件高效地使特定种类的捕集对象物质灭活。
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加湿元件配置于外壳16的内部的空气流路42。多个加湿元件的位置没有限定。例如,全部多个加湿元件可配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21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也可配置于下游侧的位置。此外,可以是,多个加湿元件的一部分配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21靠近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其余部分配置于下游侧的位置。
(4-13)变形例M
第一加湿元件23可构成为能够更换。具体而言,室内机102可具有能够容易地拆除或安装第一加湿元件23的机构。在该情况下,第一加湿元件23的更换以及清扫等维护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变形例中,室内机102可包括具有与捕集对象物质的种类相适应的结构的第一加湿元件23。例如,在第一加湿元件23具有图9~10所示的吸水元件23c的情况下,根据捕集对象物质的种类以及在空气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量,吸水元件23c的V字形状的凹凸部的合适间隔是不同的。因此,第一加湿元件23构成为能够更换,从而室内机102可包括合适的第一加湿元件23,因此,能够高效地捕集捕集对象物质。
本变形例还可应用于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
(4-14)变形例N
变形例D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吸水构件23a以及第二吸水构件23b可分别具有多块吸水元件23c沿第一箭头D1配置的结构。在图13以及图14中,实线表示凸部,虚线表示凹部。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吸水构件23a和第二吸水构件23b的每一个中,沿第一箭头D1彼此相邻的吸水元件23c配置成V字形状的朝向彼此形成相反方向。由此,第二箭头D2、D2'形成沿着第一吸水构件23a以及第二吸水构件23b的凹凸部的锯齿形状。因此,第二箭头D2、D2’与第一箭头D1不平行。
本变形例中,沿着第一箭头D1配置的多块吸水元件32c可在彼此不同的条件下使用。例如,在沿着第一箭头D1配置的多块吸水元件23c中的每一者中流动的水的量、速度以及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彼此不同。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效果最好的温度以及湿度根据捕集对象物质的种类而不同。因此,通过使在吸水元件23c中流动的水的量、速度以及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在沿着第一箭头D1配置的多块吸水元件23c之间彼此不同,第一加湿元件23c能够使多个种类的捕集对象物质高效地灭活。
此外,在吸水元件23c中流动的水所含的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成分的种类可在沿着第一箭头D1配置的多块吸水元件23c之间彼此不同。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效果好的成分根据捕集对象物质的种类而不同。因此,通过使在吸水元件23c中流动的水所含的使捕集对象物质灭活的成分的种类在沿着第一箭头D1配置的多块吸水元件23c之间彼此不同,第一加湿元件23能够使多个种类的捕集对象物质高效地灭活。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吸水构件23a以及第二吸水构件23b的吸水元件23c的凹凸部也可不是V字形状。例如,吸水元件23c的凹凸部可如图15所示的那样是沿着与第一箭头D1不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在图15中,实线表示凸部,虚线表示凹部。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通过将多个吸水元件23c沿第一箭头D1排列,能够与图9以及图10相同地将加湿用流路46设为V字形状。
本变形例还可应用于变形例B的第二加湿元件25。
-总结-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细节的多种变更。
符号说明
21: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23:第一加湿元件(第一捕集构件)
25:第二加湿元件(第二捕集构件)
26:过滤器
41:制冷剂流路(第一流路)
42:空气流路(第二流路)
43:第一供水用流路(第三流路)
44:排水用流路(第四流路)
45:第二供水用流路(第五流路)
46:加湿用流路(第六流路)
102:室内机(空气处理装置)
202:空气处理单元(空气处理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83297号。

Claims (13)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102、202),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器(21),所述热交换器使在第一流路(41)中流通的流体与在第二流路(42)中流通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
第一捕集构件(23),所述第一捕集构件配置于比所述热交换器靠近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对向所述热交换器流动的空气所包含的物质进行捕集,
所述第一捕集构件具有流动有水的表面或保持有水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所述第一捕集构件的第三流路(4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四流路(44),所述第四流路将流经所述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的水或保持于所述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的水排出。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捕集构件(25),所述第二捕集构件配置于比所述热交换器靠近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对从所述热交换器流动的空气所包含的所述物质进行捕集,
所述第二捕集构件具有流动有水的表面或保持有水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五流路(45),所述第五流路将规定温度的水供给至所述第一捕集构件和所述第二捕集构件中的至少一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器(26),与所述第一捕集构件相比,所述过滤器的通风阻力较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在所述空气的流动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捕集构件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将与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水供给至所述第一捕集构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捕集构件形成第六流路(46),所述第六流路是供通过所述第一捕集构件的空气流动的流路,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方向不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流动的水或保持于所述第一捕集构件的表面的水含有使所述物质灭活的成分。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捕集构件对不容易在水中洗提且使所述物质灭活的成分进行担载。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捕集构件对光触媒进行担载,所述光触媒被光照射而生成使所述物质灭活的成分。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捕集构件构成为能够更换。
CN202280015584.2A 2021-02-19 2022-02-18 空气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68680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5545 2021-02-19
JP2021025545A JP7443275B2 (ja) 2021-02-19 2021-02-19 空気処理装置
PCT/JP2022/006517 WO2022176968A1 (ja) 2021-02-19 2022-02-18 空気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8010A true CN116868010A (zh) 2023-10-10

Family

ID=82932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5584.2A Pending CN116868010A (zh) 2021-02-19 2022-02-18 空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0204A1 (zh)
EP (1) EP4296590A1 (zh)
JP (1) JP7443275B2 (zh)
CN (1) CN116868010A (zh)
WO (1) WO20221769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7486B2 (ja) * 1999-09-29 2006-09-27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ワッシャ
JPWO2003001122A1 (ja) * 2001-06-26 2004-10-14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空気清浄装置
JP2003093491A (ja) * 2001-09-27 2003-04-02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フィルター部材
JP2006336911A (ja) 2005-05-31 2006-12-14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717564B2 (ja) * 2005-09-09 2011-07-06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吸水性不織布及び加湿器用エレメント
JP5335217B2 (ja) * 2007-10-17 2013-11-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5288776B2 (ja) 2007-11-26 2013-09-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空気調和機
JP2011196601A (ja) 2010-03-18 2011-10-0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加湿用気化フィルター
JP5229274B2 (ja) 2010-06-03 2013-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5108489A (ja) 2013-12-05 2015-06-11 新晃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機の熱交換器
JP6968348B2 (ja) 2018-03-05 2021-11-17 株式会社イリス 加湿器
JP2020193754A (ja) 2019-05-28 2020-12-03 英敏 金尾 冷房用外気取り入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76968A1 (ja) 2022-08-25
EP4296590A1 (en) 2023-12-27
JP2022127407A (ja) 2022-08-31
US20230400204A1 (en) 2023-12-14
JP7443275B2 (ja)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4364B1 (ko) 환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08002270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door air quality via filtr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US200400415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
US11454408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043387B2 (ja)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AU2019286659B2 (en) Technique for denaturing of small organic items in premises
KR102327427B1 (ko) 일체형 냉난방 환기 청정 시스템
KR102327078B1 (ko) 다목적 전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195724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6868010A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1502665A (zh) 风机盘管型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器
CN113944968B (zh) 空气调节系统
US20220178597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and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KR100789484B1 (ko) 저소음형 공조 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술실 공조 시스템
CN1304792C (zh) 室内消毒灭菌净化装置
KR20220126121A (ko) 프리히팅 기능을 포함하는 다목적 전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JP2000028163A (ja) 空気清浄装置
RU2806294C1 (ru) Приточно-рециркуля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с функцией измен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оздуха и способ измен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оздуха
KR200239591Y1 (ko) 에어컨용 공기정화장치
US11766503B1 (en) Disinfecting HVAC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KR102477472B1 (ko) 냉방 및 제습기능을 수행할 수 있는 다목적 전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JP200908544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270428A (zh) 一种新型壁挂户式风冷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Schurk IMPROVING HVAC SUSTAINABILITY AND PERFORMANCE Avoiding Wet & Moldy AHUs In Critical-Care Facilities
WO2023181074A1 (en) System for conditioning and sterilizing a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