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25A - 记录介质,光盘设备和记录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光盘设备和记录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525A
CN1168525A CN97111223A CN97111223A CN1168525A CN 1168525 A CN1168525 A CN 1168525A CN 97111223 A CN97111223 A CN 97111223A CN 97111223 A CN97111223 A CN 97111223A CN 1168525 A CN1168525 A CN 1168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signal
groove line
lan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1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63C (zh
Inventor
菅野正喜
服部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3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performing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on individual detector segment outp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82Meande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相对于记录和/重现数据的轨迹保留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例如光盘。在该盘中,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是交替排列的,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了各轨迹。根据地址信息形成的波纹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被交替排列,而各纹间表面被置于它们之间。本发明还提供了光盘设备,以及照射装置,光束接收装置和用于计算地址的计算装置。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光盘设备和 记录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和一种光盘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相对于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轨迹保留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例如光盘,还涉及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和/或从光盘重现该数据的光盘设备,上述光盘交替地形成纹间表面和纹道。
随着最近多媒体的发展和改进,处理大容量的包括数字静止画面和运动画面的数据已成为可能。通常这样的数据被存贮在如光盘一类的记录介质中,该光盘具有预定的大容量,当需要时,通过随机存取可以重现其信息。
光盘是可以随机存取的,并且它与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相比,有较高的记录密度。另外因为磁光盘适合于将存贮在其中的数据重写,所以可用作上述目的的记录介质。
大多数这样的磁光盘在信息记录层上具有被称为槽纹和纹间表面的不平坦部分,其中预定频率的载波通过表示在该记录介质上的位置的组号和区段号被调制,每个槽纹的形状根据已调制的信号预先颤动,形成波纹,使得地址信息用每一槽纹的边缘形状保留。通过形成波纹边缘记录地址信息的方法适宜于以恒定线速度(CLV)完成数据记录或重现的盘,由于具有包括对一数据区域的高可靠性,低冗余度和最小干扰的优良特性,该方法可很好地被利用。
图17表示具有按上述方式形成波形槽纹的相关技术的盘的实例。在这个盘上,数据记录在槽纹(用作轨迹的)上,每一槽纹的地址信息被保留在该槽纹波纹的两个边缘上。更具体地说,每一槽纹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具有代表该内槽纹的地址的相同地址信息。因此,在数据记录或重现模式下,激光束照射到图17所示的槽纹上以记录或重现数据,然后从该激光束的区域A至D反射的光束彼此独立地被接收。接着,计算在轨迹一侧的区域A和D的光量的总和(A+D)和在轨迹另一侧上的区域B和C的光量的总和(B+C)之差值((A+D)-(B+C)),波纹边缘的形状由这个计算的信号检测,由此读出了该地址信息。
而且在这样的盘中,每个形成波纹的纹间表面或槽纹是根据通过盘转动控制载波信号的频率调制所获得的FM信号由地址信息信号形成的。因此,在盘重放模式下,检测纹间表面或槽纹的形状,然后当该载波信号被提取时,通过检测信号的频率解调读出该地址信息,并根据这样提取的载波信号控制该盘的转动。
与按所述方法的波纹边缘的这样一种地址方法不同,还存在着另一种称为HS(Hyper Storage:商品名)的在记录介质中使用的被称为取样伺服方法的地址方法。
根据这个取样伺服方法,表示地址信息的凹痕(prepits)沿轨迹以预定间隔预先形成,在写入或读出数据中,从这样的凹痕反射的光束被检测,由此读出该地址信息。
目前,对于象光盘或磁光盘一样的记录介质,正在进行用于增加数据记录密度的技术研究,以实现在其上记录大量数据。例如,正在研究一种通过使轨迹间距变窄和使在沿轨迹方向上的线性密度增加来实现较高的记录密度的技术。
然而,在通过波纹边缘将地址记录在CLV盘时,波纹边缘的形状与(在不同相)该相邻槽纹(轨迹)的波纹边缘的形状不同步。(在图17,为了便于说明这些边缘都被画成相互同步,但在实际盘上,这些边缘是相互不同步的)。因此,当轨迹间距(轨迹到轨迹的间距)窄时,包括从这些边缘读出的地址信息的信号被其他边缘干扰而引起串音,由此造成读出地址困难。
例如,如果在图17中轨迹间距窄,当从轨迹T1读出地址信息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激光束除照射到目标轨迹T1的两个边缘(具有轨迹T1的地址信息),还照射到内部轨迹T0的一个边缘(相邻于轨迹T1并具有轨迹T0的地址信息)和外部轨迹的一个边缘(相邻于轨迹T1并具有轨迹T2的地址信息),使得这两个边缘(轨迹T0的一个边缘和轨迹T2的一个边缘)引起串音,因此难以读出目标轨迹T1的地址。
因此,由于在提高该记录密度方面最终的失败,要使轨迹间距变窄是不可能的。
同时在取样伺服方法中,必须在每一轨迹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凹痕,使得可用于轨迹的区域被减少,引起了该记录容量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由仅奇数编号或偶数编号的轨迹记录地址信息,延长包括不同种类的地址信息的各波纹边缘的间距,从而抑制这些边缘之间的任何串音。
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既使在窄轨迹间距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精确读取该地址信息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相对于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轨迹保留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这个记录介质是这样组成的,即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是交替地排列的,以及该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各轨迹,其中这些波纹槽纹和这些非波纹DC槽纹是交替地排列的,而其中的每一个纹间表面被置于它们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相对于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轨迹保留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这个记录介质是如此组成的,即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都是交替地排列的,以及各纹间表面构成各轨迹,其中具有地址信息的各波纹槽纹和各非波纹DC槽纹都是交替地排列的,而每一个纹间表面被置于它们之间,具有插在它们之间的波纹槽纹的互相邻接的轨迹共用中间槽纹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是交替地形成的。该方法包括下一步骤,即:将根据地址信息动形成的波纹槽纹和当每一个纹间表面插入它们之间时的非波纹DC槽纹交替地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其中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按这样的一种方式交替地排列,即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数据记录区域,以及这些波纹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都是交替地排列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设备,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交替地形成纹间表面和槽纹的光盘上,和/或从该光盘重现数据。这个设备包括照射装置,用于将第一光束点照射到在该光盘上的目标轨迹上,此处根据地址信息形成波纹的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道都是交替地形成的,每一纹间表面置于它们之间以及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数据记录和/或重现轨迹,该照射装置还将第二和第三光束点照射到中心光束点半径的两侧;光束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光盘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点的反射,从而获得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信号;计算装置用于根据第二和第三信号计算地址信号。
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和/或从光盘上重现数据的光盘设备,盘上的各纹间表面和各纹道是交替地形成的。这个设备包括照射装置,用于将光束点照射到在该光盘上的目标轨迹,此处根据地址信息形成的波纹槽纹和的非波纹DC槽纹是交替地形成的,每一个纹间表面被置于它们之间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了数据记录和/或重现轨迹;光束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光盘的光束点的反射;以及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光束接收装置的输出计算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位置的地址。
在第一方面的记录介质中,两个相互邻近的轨迹中仅一个的左和右边缘对应于被两轨迹共用的地址信息形成波纹。因此,从某一轨迹的波纹边缘到另一个波纹边缘的距离变得更长,因此有利于激光束仅照射到该轨迹的边缘。
在第二方面的记录介质中,在两个相互邻近的轨迹之间的未记录区域的左和右边缘对应于被两个轨迹共用的地址信息形成波纹。因此,从某一轨迹的波纹边缘到另一个波纹边缘的距离变得更长,因此有利于激光束仅照射到那个轨迹的边缘,以及该轨迹间距可变窄。
在第三个方面的信息记录方法中,两个相互邻近的轨迹中仅一个的左和右边缘被形成波纹,以记录被该两个轨迹共用的地址信息,因此实现了用一较窄轨迹间距制造记录介质。
在第四个方面的该记录介质中,在两个相互邻近的轨迹之间的未记录区域的左和右边缘被形成波纹以记录两个轨迹共用的地址信息,因此实现了用较窄的轨迹间距来制造记录介质。
在第五个方面的光盘设备中,第一光束照射到第一轨迹,用于在那里记录数据或从那里重现数据,同时第二光束也沿第一和第二轨迹之间的中心照射到第一轨迹或第二轨迹的波纹边缘。然后根据来自记录介质的第二光束的反射量计算第一光束照射的位置的地址。因此,既使在较窄的轨迹间距的情况下该地址信息也可正确地读出。
在第六个方面的光盘设备中,光束沿一轨迹的中心被照射以便记录或重现数据,然后接收照射到记录介质的波纹边缘的光束的第一部分的反射,也接收照射到不波纹边缘的光束的第二部分的反射。
接着,该光束照射的位置的地址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部分的反射量计算的,因此,既使在较窄的轨迹间距的情况下,该地址信息也可被正确地读取。
以下将结合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及其它优点进行解释,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重现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图1所包括的记录/重现单元4的结构实例的方块图;
图3是表示图2的驱动装置22的结构实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光学头34的结构实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说明图5的记录介质上的轨迹形状;
图7说明图5的记录介质上的偶数编号轨迹上的记录或重现方式的光点的典型位置;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地址记录装置的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9是表示图8中的ADIP编码器52结构实例的方块图;
图10是表示图2的信号处理器23结构实例的方块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颤动信号检测器9的结构实例的方块图;
图12是说明在记录介质上的地址信息是怎样通过使用数据记录/重现的激光束读出的;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4是说明在图13和记录介质上的偶数编号的轨迹上的记录或重现方式的光点的典型位置;
图15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上所使用的颤动信号检测器9的结构实例,它把数据记录在图13的记录介质上和/或重现来自图13的记录介质上的数据;
图16是说明在图13的记录介质上的地址信息是怎样通过使用数据记录/重现的激光束读出的;以及
图17是相关技术的典型记录介质的平面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在这个实施例中,数据调制器1将预定的输入数据转换成适合于记录在光盘上的预定格式的代码,然后将该码输入到记录头控制电路2中。
记录头控制电路2把控制信号提供到记录/重现单元4的记录/重现头21(图2),使得由该数据调制器1提供的代码记录在一光盘11上(例如磁光盘记录介质)。
在该记录头控制电路2的控制下,该记录/重现单元4将数据(代码)记录在光盘11上,以及也进行一些其他的操作,包括将激光束照射到光盘11上,接收该激光束的反射以读出记录在该光盘11上的数据(代码),输出该数据(代码)到一数据调制器8,接着从接收到的激光束的反射产生道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包括地址信息的颤动信号,然后将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同时将该颤动信号输出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鉴别器)。
根据从该记录/重现单元4所提供的颤动信号,该颤动信号检测器9鉴别当前记录或重现的轨迹是奇数编号的轨迹还是偶数编号的轨迹,然后将鉴别结果信号(轨迹鉴别信号)输出到地址解码器5(计算装置)。颤动信号检测器9还进行将来自该记录/重现单元4所提供的颤动信号转换成地址信息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该地址解码器5中的操作。
颤动信号检测器9进行将由记录/重现单元4提供的颤动信号中的载波信号提取出来,并将该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的另一个操作。
地址译码器5计算从颤动信号检测器9提供的来自地址信息信号和轨迹鉴别信号的地址,然后将该地址输出到系统控制器3。
该系统控制器3根据从地址解码器5提供的地址将预定的控制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响应从输入单元6提供的信号和对应于所要求的动作,该系统控制器3将符合所要求的动作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该伺服电路7,因此控制了该记录/重现单元4。
伺服电路7根据从记录/重现单元4所提供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控制记录/重现单元4的驱动器22(图2),由此移动整个光学头34和物镜45,调节用于数据检测的激光束的聚焦和跟踪。
伺服电路7也根据从颤动信号检测器9所获得的转动信息来控制记录/重现单元4的主轴电机31(图2),由此以预定速度转动光盘11。伺服电路7还根据该系统控制器3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该记录/重现单元4。
该数据调制器8通过记录/重现单元4,调制从光盘11读出的数据(数据检测信号),因此存贮了该原始的数据。
图2是表示记录/重现单元4的结构实例的方块图。构成记录/重现头21的磁头33和光学头34响应于从记录头控制电路2提供的一控制信号运行,并分别产生磁场和激光束,以将预定的数据记录在该光盘11上。
光学头34将激光束照射到光盘11上,然后接收激光束的反射,并向信号处理器23输出于所接收的反射量成正比的电信号。
驱动器22有一个用于转动光盘11的主轴电机31和用于移动记录/重现头21的走带机构32,并响应从伺服电路7提供的控制信号运行。
信号处理器23处理从记录/重现头21所获得的信号,然后产生数据检测信号,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颤动信号,随后分别将数据检测信号输出到数据解调器8,将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并将颤动信号输出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
图3表示驱动器22的结构实例。主轴电机31用来转动固定放在转盘30上的光盘11。走带机构32响应于从伺服电路7所获得的控制信号在光盘11的径向上移动记录/重现头21。
图4表示记录/重现头21的结构实例。在该图中,激光二极管41发射具有波长为680nm的红激光束,然后通过准直镜42,光栅43,光束分离器44A和物镜45(照射器装置)聚焦在光盘11的记录层的预定区域内。从光盘11反射的激光束再通过物镜45入射到光束分离器44A,使得P极化光束分量的一部分(例如30%的P极化光束分量)和S极化光束分量的全部都被取出,然后入射到光束分离器44B。接着该入射激光束的一部分入射在透镜46上,而其余大部分的入射激光束通过半波板49入射到极化的光束分离器50。在该极化的光束分束器50上,入射激光束被分成S极化光束分量和P极化光束分量,然后它们分别被入射到透镜57A和透镜58A。
从光束分离器44A输出的并入射到透镜46的激光束然后通过透镜47入射到光电二极管48A,该透镜47散射该光束,因此该光束被转换在正比于光束强度的电信号。该电信号作为伺服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同时从极化光束分离器50输出的激光束分别通过透镜57A和57B,和透镜58A和58B入射到光电二极管48B和光电二极管48C。这些光电二极管48B和48C将该入射激光束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输出该电信号。从光电二极管48B和48C输出的该电信号被差动放大,然后该输出信号作为数据检测信号传送到数据解调器8。
由于用于数据检测的返回光束的极化状态根据记录数据改变,所以该数据可从由光电二极管48B和48C接收的极化光束分量的差值来检测。
磁头33位于物镜45的对面,光盘11设置在33和45之间,对应于记录位置的磁场被施加到光盘11上。
在该实施例中,三个激光束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并照射到光盘11上,其中这用三个激光束的差动推挽法(DPP法)来执行跟踪伺服控制。两个外激光束(两侧光束)中的一个被用于读出地址信息,而中间的激光束被用于聚焦伺服控制以及用于数据的记录或重现。
也可利用全部三个激光束中的两个侧光束执行三光点跟踪伺服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该两个返回的侧光束量值之差被用作跟踪误差信号。
图5表示代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光盘11的典型结构的平面图。光盘11具有在园周的方向上形成螺旋形的(或同心的)称为槽纹和纹间表面的不平整的部分。该槽纹或纹间表面构成记录或重现数据的轨迹(记录区域),而不构成轨迹的纹间表面或槽纹形成不记录区域。在构成轨迹的槽纹或纹间表面里,每隔一个轨迹的左和右边缘12-1到12-5对应于地址信息波动。由于这种方案,任一波纹边缘和其他轨迹的下一个波纹边缘用大于一个轨迹间距的距离相互隔开,使得当从这些边缘读出该地址信息时,可抑制从其他轨迹的边缘衍生出来的干扰。
在此光盘11上,如图6中所示,形成了双螺旋形轨迹。具体地说,轨迹从最里面向最外面按如T0,T1,T2,T3等等顺序编号,以这种方式,奇数编号的轨迹(轨迹A)按轨迹编号的次序交叉连续,但与偶数编号的轨迹无关,而偶数编号的轨迹(轨迹B)按轨迹编号的次序交叉连续,但与奇数编号的轨迹无关。例如,轨迹T0与轨迹T2,轨迹T4,轨迹T6等等连续,而轨迹T1与轨迹T3,轨迹T5,轨迹T7等等连续。
由轨迹T1和T2共用的地址信息以轨迹T1的左和右边缘12-2和12-3的形状被保留,而由轨迹T3和T4(未表示)共用的地址信息以轨迹T3的左和右边缘12-4和12-5的形状被保留。
在一种改型中,也可能将该轨迹T1的地址信息单独地以轨迹T1的左和右边缘12-2和12-3的形状保留,而将该轨迹T3的地址信息单独地以轨迹T3的左和右边缘12-4和12-5的形状保留,而不将轨迹T2的地址信息记录在任何预定的边缘,并计算直接来自轨迹T1的地址信息或轨迹T3的地址信息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该地址信息只被记录在奇数编号的轨迹上,但在任何偶数编号的轨迹上不记录地址信息。
而且,正如图5所表示的那样,用于记录或重现数据的激光束点13-1的中心被定位在目标轨迹(例如轨迹T1)的中心。同时,该两侧激光束的光点13-2和13-3(用于跟踪误差检测)受DPP跟踪伺服控制,以致这些光点中的每一光点向着光盘11的内部或外部照射到由轨迹间距的半宽度所衍生的位置(轨迹T0和T1之间,或轨迹T1和T2之间)。因为光点13-2和13-3没被叠加在其他轨迹的波纹边缘(在此情况下,边缘12-1和12-4),所以可抑制串音。
为此目的,图4中的光电二极管48A有三个光接收部分48-1至48-3(图10)以接收三个光束点13-1至13-3,并检测用于聚焦误差检测的激光束,也检测用于跟踪误差检测的两激光束。用于接收聚焦误差检测的激光束的光接收部分48-1被分成四个光接收区域A到D。因为跟踪误差检测是用DPP方法执行的,用于接收跟踪误差检测的光接收部分48-2和48-3中的每一个都被分成二个光接收区域E和F或G和H。
这些光接收区域A到H是如此形成的,以便相对于图5所示的光点13-1到13-3的照射区域A到H接收该光束。关于这一点,下面将参考图10详细地进行说明。
正如所提到的那样,用于跟踪误差检测的两个激光束(侧光束),沿进行数据记录或重现的轨迹T1和T0之间的中心或轨迹T1和T2之间的中心,照射到该边缘12-2和该边缘12-3上,并由光电二极管48A接收返回的光束。包括相同地址信息的边缘12-2或边缘12-3的形状由被光电二极管48A接收的两个返回光束检测,由此读出轨迹T1的地址信息。
如图7所示,当在轨迹T2进行记录或重现数据时,用于跟踪误差检测的激光束点13-2沿轨迹T1和T2的中间照射到该边缘12-3,其返回的光束被光电二极管48A接收。边缘12-3的形状由这样接收的返回光束检测,被轨迹T1共用的地址信息由表示这种形状的信号计算得到。
在地址信息被轨迹T3(和轨迹T2)所共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激光束点13-3同样能得到地址信息。
图8表示代表本发明的地址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实例。一个ADIP(在前置槽纹的地址)数据发生器51在盘11(盘55)上产生地址数据,并将这样的数据输出到ADIP编码器52上。
ADIP编码器52用提供到那里的地址数据执行双相调制,然后用该调制信号(双相信号)对预定频率的载波进行调频,并将该调频信号(FM信号)输出到光学头53(记录装置)。
该光学头53将激光束照到光盘55(主盘)上,在光盘的表面涂有感光胶,同时根据提供到那里的调频信号颤动激光束。
在该盘55的表面涂有感光胶,并用激光束来照射,同时用电机56以预定速率使该盘转动。靠来自光学头53的激光束,按对应于地址信息的波纹形状,使该盘55的表面曝光。此后,该盘表面被显影以形成摆动槽纹,并在槽纹之间形成纹间表面。
在这个操作步骤中,光学头53产生两个激光束并对应于要被记录的地址信息摆动第一光束,因此使每个奇数编号的轨迹的两个边缘形成波纹。同时,当离开被固定的第二光束时(不颤动的),该光学头53将第二光束定位第一光束内部,因此,每一内相邻的偶数编号的轨迹的两侧边缘要呈笔直(环形)的形状。
两光束根据盘55的转动而被移动,并在第一光束的轨迹(槽纹)和第二光束的轨迹之间形成纹间,如图5所示,轨迹在该盘上如此的形成,即:每隔一个轨迹的左和右边缘12-1到12-5被形成波纹。
用该盘55生产模子(用表面的不均匀部分),并用这样的模子制造了许多光盘11(复制光盘)。在此说明书中,由于曝光所形成的一部分被称为槽纹,没有曝光所形成的一部分(由这样的槽纹的结果所形成的一部分)被称为纹间表面。
在按上述方式生产制造各盘11的模子时,激光束照射到该盘55上,同时对应于该地址信息被摆动,使得该地址信息被记录在轨迹的边缘。通过复制该盘55得到的模子又被复制,从而制造轨迹的边缘波纹与地址信息对应的光盘11。
因此,如图5所示,轨迹的地址信息被记录在每个间隔轨迹的左和右边缘12-1到12-5。
当然可对上述过程变更使偶数编号的轨迹的边缘形成波纹。
图9表示在图8中的ADIP解码器52的结构实例。振荡器6产生具有44.1KHz的频率的参考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频率转换器62和63。
频率转换器62将振荡器61提供的参考信号的频率除以7,然后将6300Hz的参考信号输出到双相调制器64。同时该频率转换器63将振荡器61提供的参考信号的频率除以2,然后将一个22.05KHz的载波信号输出到FM调制器65。
双相调制器64用来自ADIP数据发生器51的地址数据调制从频率转换器62提供到那里的6300Hz的参考信号,然后将调制的信号(双相信号)传送到FM调制器65。
FM调制器65用来自双相调制器64的双相信号调频从频率转换器63传送到那里的载波信号,然后将调制后的FM信号输出到光学头53。
用这种方式,ADIP编码器52调制地址数据(ADIP数据)并将FM信号输出到光学头53。
图10表示图2的信号处理器23的结构实例。计算电路71装有来自光电二极管48A的光接收部分48-2的电信号E和F。该电信号对应于入射到轨迹方向上被分开的两个区域E和F的光束量,然后计算该两个信号之差值,并将(E-F)的结果输出到计算电路78。该电路71再计算这两个信号E和F的总和,然后将(E+F)的结果输出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在用DPP方法执行跟踪伺服控制的情况下,该计算电路71可如此形成,以将电信号E和F之差(E-F)输出到该颤动信号检测器9。
计算电路72装有来自光电二极管48A的光接收部分48-1的电信号A,B,C和D,该信号对应于入射到轨迹方向上和垂直于轨迹方向上被分开的四个区域A到D的光束量,还装有对应于入射到光电二极管48B的光接收区域I和入射到光电二极管48C的光接收区域J的光束量的电信号I和J。接着电路72根据这样提供的电信号,计算数据探测信号(I-J),然后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数据解调器8。该电路72还计算聚焦误差信号((A+C)-(B+D))并将这样计算的结果输出到伺服电路7。
该计算电路72还根据提供到那里的信号A,B,C和D,计算对应于在光接收部分48-1的跟踪误差的信号((B+C)-(A+D)),然后将该结果输出到计算电路78。
计算电路72还计算提供到那里的信号A和D的总和,并将结果(A+D)输出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这个电路72还计算提供到那里的信号B和C的总和,并将该结果(B+C)输出到颤动信号探测器9中。
计算电路73装有来之光电二极管48A的光接收部分48-3来的电信号G和H,该电信号对应于入射到在轨迹方向上被分成的两个区域G和H的光束量,然后计算该信号之差值,并将(G-H)的结果输出到计算电路78。该电路73还计算这二个信号G和H的总和,然后将(G+H)的结果输出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在通过DPP方法执行跟踪伺服控制的情况下,该计算的电路73可如此形成,以将电信号G和H之差值(G-H)输出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
其次,根据计算电路71的输出(E-F),计算电路72的输出((B+C)-(A+D))和计算电路73的输出(G-H),该计算电路78按DPP方法计算跟踪误差信号((B+C)-(A+D)-K((E-F)+(G-H)(此处K是预定的常数),然后将这个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
在用三光点法执行跟踪伺服控制的情况下,光点13-2和13-3被设置在向内或向外偏离光点13-1为1/4轨迹间距的地方,该计算电路71将信号(E+F)输出到计算电路78,而计算电路73将信号(G+H)输出到计算电路78。接着计算电路78计算计算电路71的输出(E+F)和计算电路73的输出(G+H)之差值,然后将作为跟踪误差信号的结果((E+F)-(G+H))传送到伺服电路7。
用这种方式,信号处理器23处理从光电二极管48A,48B,48C所获得的信号,并将这些已处理过的信号分别传送到预定电路。
图11表示图1的颤动信号检测器9的结构实例。带通滤波器(BPF)91从在信号处理器23的计算电路71传送来的信号(E+F或E-F)中只提取出一个预定频带的频率分量,在这种情况下,该频带的中心频率是用于产生颤动边缘的载波信号22.05KHz,因此该信号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信号分量,这个信号被输出到FM检测电路92。
FM检测电路92进行从该BPF91输出的信号的FM检测,由此检测双相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一双相解码器93。电路92还用于从BPF91输出的信号中提取载波信号,然后将被提取的信号输出到该伺服电路7。
双相解码器93解码FM检测电路92的输出双相信号,形成地址信息信号,然后将这个信号输出到纠错电路94。
纠错电路94进行从双相解码器93传送到那里的地址信息信号的纠错,然后将包括纠错信息的纠错地址信息信号A1和误差信息信号E1的地址信息输出到比较电路95。
BPF96从信号处理器23的计算电路73传送的信号(G+H或G-H)中只提取预定频带的频率分量,该频带的中心频率是用于产生颤动边缘的载波信号的频率,因此,无任何多余的信号分量的信号被输出到FM检测电路97。
FM检测电路97进行从BPF96所输出的信号的FM检测,由此检测双相信号并将相同的信号输出到一双相解码器98。电路97还用于从BPF96提供的信号中提取载波信号,然后将已提取的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伺服电路7在从FM检测电路92所获得的载波信号或从FM检测电路97所得到的载波信号中进行选择,并使用所选择的较满意的不具有例如噪音的有害影响的信号。
双相解码器98解码FM检测电路97的输出双相信号,形成一地址信息信号,然后将此信号输出到一纠错电路99。
纠错电路99进行从双相解码器98传送到那里的地址信息信号的纠错,然后输出到包括纠错信息的纠错地址信息信号A2和误差信息信号E2的地址信息比较器电路95。
参考从纠错电路94所获得的误差信息信号E1和从纠错电路99所获得的误差信息信号E2,地址信息比较器电路95判断来自纠错电路94的地址信息信号A1与来自纠错电路99的地址信息信号A2是否相同。(当该两个信号由于在轨迹方向上的光点13-2和13-3之间的某个距离的位置偏差具有相位偏差时,该电路95延迟对应于这样距离的上述光点输出并通过将两个信号相互的比较作出一判断)。如果上述判断的结果表示该两个地址信息信号彼此是相同的(正如在图5所表示的),目前进行记录或重现的轨迹被称为波纹轨迹(在图5的情况下奇数编号的轨迹)。同时,如果上述判断的结果表示两地址信息信号彼此不同(正如在图7所表示的),那末该轨迹被称为无波纹轨迹(在图7的情况下偶数编号的轨迹)。并将该判断结果(轨迹鉴别信号)与该地址信息信号A1和A2一起被输出到地址解码器5。
因此,扫描信号检测器9根据所提到的方法的颤动信号进行各轨迹之间的鉴别。
下面将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数据记录方式中,当在输入单元6中进行预定的操作时,该系统控制器3响应于这样的操作传送预定信号到伺服电路7,然后伺服电路7响应于传送的信号控制记录/重现单元4,开始转动光盘11和进行激光束的照射,并接着执行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颤动信号的检测。
由该记录/重现单元4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被输出到伺服电路7,然后根据输入信号将预定控制信号传送到该驱动器22,并执行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
同时由记录/重现单元4检测的颤动信号被传送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然后将颤动信息信号转换成地址信息信号并将该转换的信号输出到地址解码器5。
地址解码器5根据传送到那里的地址信息信号计算该对应的地址,并将该地址输出到系统控制器3。
该系统控制器3根据该输入地址驱动在记录/重现单元4中的驱动器22,然后指示伺服电路7将磁头33和光学头34移动到为记录该数据所要求的位置。
当该磁头33和该光学头34移到该记录数据位置后,该系统控制器3指示记录头控制电路2记录该数据(编码)。
接着该记录头控制电路2控制磁头33将该数据(编码)记录在盘11上的轨迹上。
由此,该数据记录在该光盘11上。
此后在数据重现方式下,当预定的操作在输入单元6进行时,该系统控制器3响应这样的操作将预定信号传送到伺服电路7,然后伺服电路7响应于被传送的信号控制记录/重现单元4,因此,开始转动该盘11和进行激光束的照射,并接着执行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颤动信号的检测。
由记录/重现单元4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被输出到伺服电路7,然后根据该输入的信号将预定控制信号传送到驱动器22并执行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
同时通过该记录/重现单元4所检测到的颤动信号被传送到颤动信号检测器9,然后将颤动信息信号转换成地址信息信号并将转换的信号输出到地址解码器5。
地址解码器5根据传送到那里的地址信息信号计算该对应的地址,并将该地址输出到该系统控制器3。
该系统控制器3参照输入地址驱动位于记录/重现单元4里的驱动器22,然后指示伺服电路7,将光学头34移到用于重现该数据所要求的位置。
靠这样移动到重现数据的位置并执行每一伺服控制,从记录/重现单元4所获得的数据检测信号输出到数据解调器8,然后使数据检测信号解调成前者数据并将它输出。
按这种方式,从盘11重现该数据。
正如上面所叙述的那样,用轨迹之间的鉴别,从盘11读出地址信息,该盘上形成轨迹的槽纹或纹间表面的左和右边缘对应于地址信息在间隔轨迹上形成波纹。
图12说明该地址信息是怎样通过利用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点13-1代替侧光束点13-2和13-3从盘11上读出的。
当通过使用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读出地址信息时,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点13-1如此地照射,使在具有波纹边缘12-2和12-3的轨迹T1处,它的照射区域A和D包括波纹边缘12-2,而它的照射区域B和C包括波纹边缘12-3。
同时在具有非波纹边缘的轨迹T2里,该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点13-1如此地照射,使它的照射区A和D包括内部相邻轨迹T1的波纹边缘12-3,而它的照射区B和C包括外部相邻轨迹T3的颤动边缘12-4。
如图5所示,该地址通过用对应于照射区域A和D的光束代替对应于照射区域E和F的光束以及也通过使用对应于照射区域B和C的光束代替对应于照射区域G和H的光束而被读出。在颤动信号检测器9中,地址通过使用来自计算电路72的信号(A+D)代替来自计算电路71的信号(E+F或E-F)以及也通过使用来自计算电路72的信号(B+C)代替来自计算电路73的信号(G+H或G-H)而被读出。
这样,通过使用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执行地址读出。根据上述技术通过使用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执行读出地址的操作,跟踪伺服控制尤其不限制于任何特殊方法中。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该盘11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实例的平面图。在此实施例中,每一轨迹(记录区域)是由纹间表面组成的,通过在内部相邻的槽纹(非记录区域)的左和右边缘形成波纹来记录它的地址。
例如,由轨迹(纹间表面)T0和相邻的外轨迹(纹间表面)T1所共用的地址信息是以定位在两个轨迹T0和T1之间的槽纹(非记录区域)的左和右边缘15-1和15-2的形状被保留的。由轨迹(纹间表面)T2和相邻的外轨迹(纹间表面)T3所共用的地址信息是以定位在两个轨迹T2和T3之间的槽纹的左和右边缘15-3和15-4的形状被保留的。
在一种改进中,也可将轨迹T1的地址信息单独保留在边缘15-1和15-2上,而将该轨迹T3的地址信息单独保留在边缘15-3和15-4上,并分别根据轨迹T1和T3的地址信息间接的计算轨迹T0和T2的地址信息。
在图13的实施例中,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的光点13-1如此地照射,使它的中心被定位在目标轨迹(例如轨迹T1)的中心。同时,两侧激光束的光点13-2和13-3(跟踪误差检测激光束)受DPP跟踪伺服控制,使得每一个这些光点照射到由向着该盘11的内部或外部偏离轨迹间距的半宽度的位置(轨迹T0和T1之间,或轨迹T1和T2之间)。因为光点13-2和13-3不被叠加在其他轨迹的颤动边缘上(在此情况下,边缘15-3等等),所以可以抑制住该串音。
在一种改进中,该跟踪伺服控制也可通过使用整个三光束中的两侧激光束的三光点系统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跟踪误差信号从两侧激光束的反射量之差值而获得。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用于跟踪误差检测的两激光束(两侧光束)的光点13-2和13-3沿着进行数据记录或重现的轨迹T1和相邻的内轨迹T0或相邻的外轨迹T2的中间被照射到该边缘15-1,15-2和轨迹T1和T2之间的边缘上,然后该返回的光束被光电二极管48A所接收。该边缘15-1和15-2的形状是由光点13-2检测到的,以便读出轨迹的地址信息。
当在轨迹T2进行数据记录或重现时,正如图14所示,用于跟踪误差检测的激光束点13-2和13-3沿着轨迹T1和T2之间和轨迹T2和T3之间的中间被照射到轨迹T1和T2之间的边缘和边缘15-3和15-4。与轨迹T3共用的轨迹T2的地址信息通过在轨迹T2和T3之间照射的激光束点13-3,从边缘15-3和15-4的形状被读出。
类似于图5的盘,盘11是利用图8所表示的地址记录装置生产的,它们不构成轨迹的槽纹(不记录区域)的左和右边缘对应于所述的地址信息在间隔轨迹上形成波纹。
在生产这样的盘时,两光束(激光光束)中的第一束对应于要被记录的地址信息通过该光学头53弯曲,使轨迹之间的槽纹的边缘形成波纹。第二光束定位在第一光束的外侧,并被固定保持着(不颤动),使得轨迹之间的槽纹的左和右边缘都是呈笔直(环形的)形状。
这二个光束根据盘55的转动而如此移动,使轨迹(纹间表面)在第一光束的轨迹(槽纹)和第二光束的轨迹(槽纹)之间形成,因此,正如图13所示,生产一个盘,其中槽纹的15-1到15-4的左和右边缘在间隔轨迹上形成波纹。
在一种改进中,也可使槽纹形成轨迹并在纹间表面的左和右边缘形成波纹。
其次,参照图15,在记录数据在盘11和/或从盘重现数据的光盘设备中,将根据颤动信号检测器9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如图13所示,不构成轨迹的槽纹的左和右边缘对应于地址信息在间隔轨迹上形成波纹。
在图15,BPF101从信号处理器23的计算电路71提供的信号(E+F或E-F)中,只提取其中心频率是用于产生波纹边缘的载波信号频率的预定频带的频率分量,因此该信号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信号分量,这个信号被输出到加法器102和电平检测器/比较器103。
BPF104从信号处理器23的计算电路73传送的信号(G+H或G-H)中,只提取其中心频率是用产生波纹边缘的载波信号频率的预定频带的频率分量,因此该信号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信号分量,这个信号被输出到加法器102和电平检测器/比较器103中。
加法器102计算BPF101和BPF104的输出的总和,然后将这个总和传送到一个FM检测电路105。
FM检测电路105进行从加法器102输出的信号的FM检测,因此检测到该双相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一双相解码器106。电路105还用于提取由加法器102提供的信号中的载波信号,然后将该提取的信号输出到伺服电路7。
双相解码器106解码FM检测电路105的输出双相信号以形成地址信息信号,然后将这个信号输出到纠错电路107。
纠错电路107对来自双相解码器106的地址信息信号进行纠错,然后将纠错地址信息信号输出到地址解码器5。
接着电平检测器/比较器103将从BPF101输出的信号的幅度与从BPF104输出的信号的幅度进行比较,从而在轨迹之间进行鉴别。
在一典型的情况中,数据记录或重现是通过如图13所示的激光束的照射进行的;接收到的照射到波纹边缘15-1和15-2的激光束的信号E+F(或E-F)具有接近于载波信号频率的频率,使得从BPF101输出的信号的幅度表示预定值。
同时,接收到的照射到非波纹边缘(在轨迹T1和T2之间)所获得的信号G+H(或G-H)只包括DC分量,使得从BPF104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基本上是零。因此,通过将BPF101的输出与BPF104的输出进行比较,就可判断出,目前进行记录或重现的轨迹是奇数编号的轨迹还是偶数编号的轨迹。
在上述方式中,该地址信息是通过对光盘11的轨迹进行鉴别读出的,其中不构成轨迹的槽纹的左和右边缘15-1到15-4对应于该地址在间隔轨迹上形成波纹。
图16说明该地址信息是怎样通过利用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点13-1代替该侧光束点13-2和13-3,从该盘11被读出的。
当该地址信息通过使用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被读出时,该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点13-1如此地照射,使在轨迹T1中,它的照射区域A和D包括该波纹边缘15-1和15-2。
同时在轨迹T2中,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光点13-1如此照射,使它的照射区域B和C包括波纹边缘15-3和15-4。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与照射区域A和D对应的光束被用来代替与照射区域E和F对应的光束,与照射区域B和C对应的光束被用来代替与照射区域G和H对应的光束。在颤动信号检测器9中,该地址可通过使用来自计算电路72的信号(A+D)代替来自计算电路71的信号(E+F或E-F),被读出,也可通过使用来自计算电路72的信号(B+C)代替来自计算电路73的信号(G+H或G-H)被读出。
根据上述技术可通过使用该数据记录/重现激光束执行地址读出操作,跟踪伺服控制不特别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方法中。
正如所提到的,跟踪误差检测激光束照射到对应于地址信息形成波纹的目标轨迹,用数据检测激光束照射的位置上所要求的地址是根据返回的光束量计算的。数据是对应于地址信息记录或重现的。
在上述实例中螺旋形的形成的轨迹也可以是同心的。而且,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光盘设备不只局限于该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槽纹和轨迹也不只局限于图5和13所说明的典型的形状。此外,除了上述盘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任何记录介质中。
虽然上文参照一些较好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叙述,但是可以了解到本发明不应该只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作的各种变化和改进也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完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Claims (12)

1.一种用相对于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轨迹保留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所述的记录介质如此组成: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是交替地排列的,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构成所述的各轨迹,其中波纹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是交替排列的,而每一个纹间表面置于它们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槽纹具有地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轨迹中奇数编号的轨迹和所述轨迹中偶数编号的轨迹分别呈螺旋形。
4.一种用相对于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轨迹保留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所述的记录介质如此组成: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交替地排列,各纹间表面构成所述各轨迹,其中具有地址信息的波纹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交替地排列,而每一个纹间表面置于它们之间,相互邻近的轨迹共用位于其中间的波纹槽纹的地址信息。
5.一种将信息记录在一记录介质上的方法,在该介质中,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交替地被形成。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根据地址信息形成波纹的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交替地排列的步骤,而每一个纹间表面置于它们之间。
6.一种记录介质,其中槽纹和纹间表面以下列方式交替排列: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数据记录区域,以及波纹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是交替排列的。
7.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和/或从光盘上重现该数据的光盘设备,其中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是交替形成的,所述设备包括:
照射装置,用于将第一光束点照射到光盘的目标轨迹上,此处根据地址信息形成的波纹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是交替地形成的,而每一个纹间表面被置于它们之间,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了数据记录和/或重现轨迹,所述的照射装置还将第二和第三光束点照射到中心光束点的直径的两侧;
光束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盘的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点的反射,由此获得第一,第二和第三信号;以及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和第三信号来计算地址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纹间表面构成数据记录和/或重现轨迹,以及所述轨迹的奇数编号的轨迹和所述轨迹偶数编号的轨迹都是分别以螺旋形成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相互邻近的轨迹共用位于其中间的波纹槽纹的地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鉴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和第三信号鉴别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轨迹。
11.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和/或从该光盘重现该数据的光盘设备,该光盘上的各纹间表面和各槽纹是交替形成的,所述设备包括:
照射装置,用于将光束点照射到光盘上的目标轨迹,该光盘上的根据地址信息形成的波纹槽纹和非波纹DC槽纹是交替形成的,而每一个纹间表面置于它们之间,各纹间表面或各槽纹构成数据记录和/或重现轨迹;
光束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盘的所述光束点的反射;以及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光束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计算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位置的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鉴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光束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鉴别记录和/或重现数据的轨迹。
CNB971112231A 1996-03-25 1997-03-25 记录介质,光盘设备和记录信息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5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788096A JP3772379B2 (ja) 1996-03-25 1996-03-25 記録媒体、アドレス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JP067880/96 1996-03-25
JP067880/1996 1996-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525A true CN1168525A (zh) 1997-12-24
CN1136563C CN1136563C (zh) 2004-01-28

Family

ID=1335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122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563C (zh) 1996-03-25 1997-03-25 记录介质,光盘设备和记录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5844883A (zh)
EP (1) EP0798703B1 (zh)
JP (1) JP3772379B2 (zh)
KR (1) KR100496212B1 (zh)
CN (1) CN1136563C (zh)
DE (1) DE69726482T2 (zh)
ID (1) ID16306A (zh)
MY (1) MY112763A (zh)
SG (1) SG47216A1 (zh)
TW (1) TW4335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365A (zh) * 1999-01-27 2004-06-02 �ʼҷ����ֵ������޹�˾ 记录载体
CN101339798B (zh) * 2007-07-02 2010-12-22 索尼株式会社 时钟生成电路、记录装置和时钟生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6647B2 (ja) * 1996-04-19 2003-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製造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1074321A (ja) * 1996-07-05 1998-03-17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再生方法
EP0827139B1 (en) 1996-08-30 2003-10-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k type recording medium and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KR20000064320A (ko) * 1996-09-03 2000-11-06 요트.게.아. 롤페즈 정보 블록의 기록 및 판독용 정보매체, 판독/기록장치와 판독장치
JP3555055B2 (ja) * 1997-04-07 2004-08-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リピット検出装置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H10320773A (ja) * 1997-05-19 1998-12-0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00015990A (ko) * 1997-05-28 2000-03-25 다카노 야스아키 기록매체및그를위한재생장치_
JP3997564B2 (ja) * 1997-06-10 2007-10-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的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1116216A (ja) 1997-06-19 1999-01-22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325505B2 (ja) 1997-11-14 2002-09-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信号処理方法と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032500B2 (ja) * 1998-01-09 2000-04-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原盤の露光装置
US6244121B1 (en) * 1998-03-06 2001-06-12 Applied Materials, Inc. Sensor device for non-intrusive diagnosis of a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system
CN1301382A (zh) * 1998-03-16 2001-06-27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光记录载体和扫描装置
JP3882183B2 (ja) * 1998-03-30 2007-0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639943B2 (ja) * 1998-04-22 2005-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及び磁気ヘッド装置
US6320833B1 (en) * 1998-05-07 2001-11-20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0057579A (ja) * 1998-08-10 2000-02-25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の原盤の製造装置
JP3756002B2 (ja) * 1998-10-29 200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Clv光ディスク
JP3991483B2 (ja) * 1999-01-08 2007-10-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0231745A (ja) 1999-02-09 2000-08-22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製造用原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78235B1 (en) * 1999-03-17 2004-01-13 Ricoh Company, Ltd. CLV optical disc, CLV optical disc format, and an optical disc medium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2000311367A (ja) * 1999-04-23 2000-11-0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
JP2000348350A (ja) * 1999-06-09 2000-12-15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JP3696438B2 (ja) 1999-06-09 2005-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TW501113B (en) * 2000-04-25 2002-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disc
US6882616B2 (en) * 2000-11-20 2005-04-19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with high density track pitch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for recording and playback of the same
JP2003168222A (ja) 2001-09-20 2003-06-1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及び情報記録担体の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担体の再生装置
JP2003173543A (ja) 2001-09-26 2003-06-2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及び情報記録担体の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担体の再生装置
JP4201158B2 (ja) * 2001-10-19 2008-12-2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光ディスク媒体、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2005353235A (ja) * 2004-06-14 2005-12-22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装置及び方法及び情報記録方法と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KR20080058450A (ko) * 2005-09-30 2008-06-2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트랙킹 오차검출방법
US8033008B2 (en) * 2007-01-17 2011-10-11 Hoy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upporting manufacture of a magnetic dis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87413C (nl) * 1978-03-16 1991-09-16 Philips Nv Registratiedragerlichaam, ingeschreven registratiedrager, werkwijze voor het inschrijven van het registratiedragerlichaam en inrichting voor het uitvoeren van de werkwijze en voor het uitlezen van een ingeschreven registratiedrager.
JP2844638B2 (ja) * 1988-06-20 1999-0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とその記録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
US5126994A (en) * 1988-11-29 1992-06-30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d detecting recording laser beam
JP2644877B2 (ja) * 1989-03-06 1997-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用レプリカ基板、スタンパおよびその原盤
US5185730A (en) * 1989-06-01 1993-02-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ading data from optical disk
ES2080938T3 (es) * 1989-12-04 1996-02-16 Thomson Brandt Gmbh Un sistema de seguimiento en un dispositivo optico de registro/reproduccion.
JPH03201266A (ja) * 1989-12-27 1991-09-0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装置
JP2869147B2 (ja) * 1990-06-15 1999-03-1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
JP3243800B2 (ja) * 1991-06-07 2002-0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のグレーコードの形成方法及びトラックアドレス再生装置
JP2854187B2 (ja) * 1992-05-12 1999-0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677122B2 (ja) * 1992-06-04 1997-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書き込み型の光ディスク
US5566141A (en) * 1993-04-13 1996-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ck retrieving method for making a light beam jump and scan from one track to another
US5508995A (en) * 1993-07-15 1996-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capable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both groove and land tracks
US5444682A (en) * 1993-09-07 1995-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cking control apparatus
JPH07161045A (ja) * 1993-12-03 1995-06-23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998587B2 (ja) * 1994-03-24 2000-01-1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07105B2 (ja) * 1995-08-29 2005-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測定方法及び信号測定装置
JP3201235B2 (ja) * 1995-10-23 2001-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制御情報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850060B2 (ja) * 1996-02-13 2006-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365A (zh) * 1999-01-27 2004-06-02 �ʼҷ����ֵ������޹�˾ 记录载体
CN1501365B (zh) * 1999-01-27 2023-04-25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记录载体和提供记录载体的方法
CN101339798B (zh) * 2007-07-02 2010-12-22 索尼株式会社 时钟生成电路、记录装置和时钟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33529U (en) 2001-05-01
ID16306A (id) 1997-09-18
CN1136563C (zh) 2004-01-28
MY112763A (en) 2001-08-30
KR100496212B1 (ko) 2005-10-12
JPH09259441A (ja) 1997-10-03
EP0798703A3 (en) 1998-06-17
JP3772379B2 (ja) 2006-05-10
SG47216A1 (en) 1998-03-20
EP0798703A2 (en) 1997-10-01
EP0798703B1 (en) 2003-12-03
DE69726482T2 (de) 2004-10-28
KR970067256A (ko) 1997-10-13
DE69726482D1 (de) 2004-01-15
US5844883A (en) 1998-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63C (zh) 记录介质,光盘设备和记录信息的方法
CN1224964C (zh) 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45939C (zh) 光学记录载体以及从其上记录和重现信号的方法
CN1216139A (zh)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CN1639778A (zh) 信息记录媒介,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CN1237521C (zh) 在盘介质上记录地址信息的方法
CN1106640C (zh) 光盘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167972A (zh) 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记录/再现信息的方法
CN1327228A (zh) 盘驱动设备及产生摆动信息的方法
CN1178224C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再现设备
CN1383133A (zh) 光盘装置和光盘记录方法
JP2006209923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信号読取方法
CN1547209A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方法及其设备
GB2178218A (en) Rotary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guide track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therefor
CN1309390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再现及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77255C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81473C (zh) 盘记录与/或再现方法和装置及倾斜探测方法
CN1276082A (zh) 多光束光盘读出方法和装置
CN1713293A (zh) 用于补偿介质上的缺陷的设备、介质和方法
CN1455922A (zh) 光斑整形装置和方法,光学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627374A (zh) 光盘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CN101051509A (zh) 信息存储介质及在其上记录和/或从其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841531A (zh) 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及循轨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328715C (zh) 在预刻槽中的附加数据信道
CN1171220C (zh) 一种光盘重放/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