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5373A -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5373A
CN116845373A CN202210318006.8A CN202210318006A CN116845373A CN 116845373 A CN116845373 A CN 116845373A CN 202210318006 A CN202210318006 A CN 202210318006A CN 116845373 A CN116845373 A CN 116845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mpounding
layers
composit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80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超
王艺若
陈耀金
赵万奎
黄国达
胡圣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80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5373A/zh
Priority to EP22925254.9A priority patent/EP428033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23350 priority patent/WO2023178983A1/zh
Priority to US18/456,2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402641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84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5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10/2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286Cells or batterie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其中卷绕装置用于卷绕料材,其包括换卷机构、复合机构和分断机构,其中,换卷机构包括转盘和间隔设于转盘上的多个卷针,料材沿预设路径卷绕于其中一个卷针;复合机构沿预设路径设置于卷针的上游,用于在预设位置将多层料材层叠后复合在一起;分断机构沿预设路径设置于复合机构与任意一个卷针之间,用于将复合后的多层料材从复合区分断。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装置和卷绕料材的方法能够防止多层料材在被分断的瞬间及分断之后发生分层,从而避免或减轻多层料材之间错位问题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放电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极组件是电池内部最重要的组件,电极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卷绕设备将极片和隔离膜卷绕形成卷芯,卷芯作为电极组件的雏形,其可以根据需求被加工成扁平状、三角形或其他形状,以装入壳体制作成电池单体。可见,在卷绕式电极组件的生产过程中,卷绕工序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在卷绕工序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多层隔膜之间的对齐,以确保极片夹在隔离膜之间时,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在任意位置处都不会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电池单体短路。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多层隔膜之间常常难以避免的产生对不齐的问题,尤其在卷芯的首端和尾端错位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电池的质量,因此,如何避免或减轻卷芯首端和尾端错位的问题是制造电极组件工序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绕装置和卷绕料材的方法,其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卷芯的首端和尾端的多层料材在切断后错位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装置,卷绕装置用于卷绕料材,其包括换卷机构、复合机构和分断机构,其中,换卷机构包括转盘和间隔设于转盘上的多个卷针,料材沿预设路径卷绕于其中一个卷针;复合机构沿预设路径设置于卷针的上游,用于在预设位置将多层料材层叠复合在一起;分断机构沿预设路径设置于复合机构与任意一个卷针之间,用于将复合后的多层料材从复合区分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卷针的上游设置复合机构,利用复合机构将多层料材在预设位置层叠复合在一起,使得在分断机构将料材从复合区分断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多层料材彼此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从而避免多层料材在被分断的瞬间及分断之后发生分层,进而导致各层料材的端部之间对不齐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分断机构将料材从复合区分断,因此,在分断的过程中,即使各层料材之间先后分断而不是同时分断,那么,先断开的料材层也会由于与其他料材层之间存在复合关系而不会发生立即回弹,从而避免各层料材之间由于分断次序不一致导致的各层料材单独回弹,进而避免多层料材在回弹力的冲击下发生错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机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热熔件和第二热熔件,以及驱动组件,料材穿过第一热熔件和第二热熔件之间;驱动组件与第一热熔件和/或第二热熔件连接,以驱动第一热熔件和第二热熔件相互靠近,以通过热压使多层料材粘连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多层料材沿预设路径传输经过时,通过第一热熔件和第二热熔件相互靠近而将多层料材夹在其间,并对多层料材从两侧夹紧热熔,使得多层料材能够快速受热和受压发生粘连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熔件和/或第二热熔件的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部,凸部被配置为与料材抵接以在料材上热熔出多个间隔的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热熔件与第二热熔件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凸部最先接触到料材,且凸部与料材之间抵接的更紧,在此情况下,凸部对应处的料材受热时间更长,更容易被熔化,并且由于凸部对应处的料材被抵接的更紧,所以在受热熔化后更容易向凸部抵接区域以外的位置流动,从而在凸部对应处形成孔,并且多层料材之间在孔的边缘处处于粘连状态,从而使多层料材之间不容易发生分离、错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凸部之间设有预切部,预切部的凸起高度低于凸部的凸起高度,以接触并在料材上形成预切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热熔件和第二热熔件靠近时,首先抵接料材的是凸部,其次是预切部,当凸部在多层料材上热熔出孔时,由于预切部的凸起高度低于凸部的凸起高度,所以在预切部对应处,料材会被预分割,且被挤压变薄,但不会断开,因此预切位置为料材的一个薄弱区,且该薄弱区连接相邻两个孔,使得分断机构更容易沿着预切位置和孔组成的路径将料材分断,且在分断过程中不容易使料材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断机构为设置于转盘中心的中轴辊,中轴辊用于张紧位于任意两根卷针之间的料材,并从预切位置分断复合在一起的料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料材在孔处断开,而在预切位置处较为薄弱,所以中轴辊只需要为料材施加张紧力,便可轻易地使料材从预切位置处断开,达到分断料材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机构包括涂胶构件,用于在相邻两层料材之间喷涂胶水,以复合料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喷涂胶水使多层料材之间复合的方式更加简单易行,对料材的结构破坏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断机构包括设于转盘上的切刀,切刀用于从复合区切断复合在一起的多层料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切刀将多层料材切断,使得切断后的料材的端部更加平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刀被配置为可加热切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加热切刀可通过热切的方式将料材切断,切断的速度更快。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绕装置还包括压紧机构,压紧机构设于卷针随转盘的转动路径一侧,用于在分断时抵紧位于卷针上的料材。
当多层料材被分断的瞬间,由于失去了拉力,所以已经卷绕在卷针上的料材可能会发生松散,通过压紧机构抵紧位于卷针上的料材,使得料材不容易发生松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料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层料材卷绕在换卷机构上的第一卷针上。
将多层料材在预设位置进行层叠复合。
转动换卷机构的转盘,将多层料材换卷在第二卷针上,且多层料材的复合区位于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之间。
从多层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料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多层料材在分断之前被事先复合在一起,所以在料材从复合区断开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多层料材彼此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从而不容易在被分断的瞬间及分断之后发生分层,避免各层料材之间对不齐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对多层料材的分断位置位于复合区,所以,在分断的过程中,即使各层料材之间先后分断而不是同时分断,那么,先断开的料材层也会由于与其他料材层之间存在复合关系而不会发生立即回弹,从而避免各层料材之间由于分断次序不一致导致的各层料材单独回弹,进而避免多层料材在回弹力的冲击下发生错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多层料材进行复合的方法包括热熔、辊压和涂胶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热熔、辊压和涂胶,均能够使多层料材之间复合,且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多层料材进行复合时,沿料材的传输方向进行多处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防止只进行一处复合时,复合不良的情况。此外,当对料材进行多处复合后,复合区包括沿传输方向上的最两端的复合位置及其之间的区域,因此复合区的面积大大增加,在后续的分断过程中,分断位置可以位于复合区的任意位置处,可供分断的区域增大,降低了分断机构操作过程的定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多层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料材时,分断位置位于任意一处复合位置或位于任意两处复合位置之间。
无论分断位置位于任意一处复合位置或位于任意两处复合位置之间,均能够确保分断料材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各层料材之间处于复合状态,从而防止各层料材分层导致的错位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热熔复合多层料材时,复合方法包括:在料材上热熔出多个间隔的孔,多层料材在孔的边缘粘连复合。从多层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料材的方法包括:转动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以将料材从多个间隔的孔之间拉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热熔的方式在多层料材上造孔,且多层料材在孔的边缘粘连复合,不易分开。在孔的排列线上,料材仅通过孔之间的间隔区连接,因此连接较为薄弱,当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转动时,位于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之间的料材受到较大的张力而从较为薄弱的位置处断开,也即料材从多个间隔的孔之间断开,在不使用刀具的情况下实现料材的分断,结构简单,操作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热熔复合多层料材时,复合方法还包括:在多个间隔的孔之间热熔形成预切位置,多层料材在预切位置粘连复合。从多层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料材的方法还包括:转动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以将料材从多个间隔的孔之间的预切位置拉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预切位置为料材的一个薄弱区,且该薄弱区连接相邻两个孔,使得在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转动时,位于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之间的料材受到张力后更容易沿着预切位置和孔的连线断开,且在断开过程中不容易使料材变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卷芯,卷芯由多层料材卷绕而成,多层料材上设置有复合部,多层料材在复合部层叠复合在一起,沿卷绕方向上,复合部与料材的端部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端部为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或者,端部为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部具有多个,且多个复合部之间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料材在复合部通过热熔复合和/或辊压复合和/或胶粘复合的方式复合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端部为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时,预定距离小于卷芯最内圈的周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端部为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时,预定距离小于卷芯最外圈的周长。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装置,通过在卷针的上游设置复合机构,利用复合机构将多层料材层叠后复合在一起,使得在分断机构将料材从复合区分断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多层料材彼此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从而不容易在被分断的瞬间及分断之后发生分层,避免各层料材之间错位的情况发生。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料材上复合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料材上复合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复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热熔件的结构。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第一热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一热熔件的俯视图。
图8为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复合机构复合后的料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复合机构复合后的料材被分断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绕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在一实施李忠德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卷绕料材的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卷绕料材的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卷绕料材的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四种卷绕料材的方法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五种卷绕料材的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卷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卷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换卷机构;11、转盘;12、卷针;2、复合机构;21、第一热熔件;22、第二热熔件;23、驱动组件;24、凸部;25、预切部;26、涂胶构件;3、分断机构;31、中轴辊;32、切刀;4、压紧机构;41、挤压件;42、驱动件;5、料材;51、复合区;52、复合位置;53、孔;54、预切位置;6、卷芯;61、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而不排除其它的内容。单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存在多个。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卷绕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即物理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至少一个元件间接相连,只要达到电路相通即可,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信号连接除了可以通过电路进行信号连接外,也可以是指通过媒体介质进行信号连接,例如,无线电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电极组件是电池单体最重要的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叠片式结构和卷绕式结构,其中,在卷绕式结构中,电极组件一般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卷绕而成,隔离膜夹在正极片负极片之间,以防止正极片与负极片直接接触造成短路。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卷绕设备将极片和隔离膜卷绕形成卷芯,卷芯作为电极组件的雏形,其可以根据需求被加工成扁平状、三角形或其他形状,以装入壳体制作成电池单体。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多层隔膜之间常常难以避免的产生对不齐的问题,尤其在卷芯的首端和尾端错位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电池的质量。
发明人对卷芯的成型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卷芯的卷绕一般通过转塔完成,转塔一般包括转盘,转盘中心具有转轴,转盘边缘具有设置卷针的工位,在卷绕过程中,卷针可以预先卷绕一定层数的隔离膜,然后将极片送至卷针处,并最终使得极片和隔离膜一同被卷针卷绕以形成卷芯,在一个卷芯即将卷绕完成时,极片送料机构先切断极片,转盘转动后,将卷绕有卷芯的卷针所在工位转出绕卷位置,并将另一个工位上的卷针转到绕卷位置。当隔离膜切换到新的卷针上之后,使用裁切机构将两个卷针之间的隔离膜切断,切断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其中一端作为上一个卷芯的尾端,另一个作为下一个卷芯的首端。
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多层隔离膜被切断的瞬间,各层隔离膜均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回弹,而正是由于各层隔离膜回弹的程度和方向不同,才导致各层隔离膜之间产生了错位的问题。而各层隔离膜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回弹的程度和方向不同,是因为在切断过程中,靠近切刀一侧的隔离膜先断开,远离切刀一侧的隔离膜最后断开,所以各层隔离膜的切断顺序不一样,先切断的先回弹,后切断的后回弹,最终导致各层隔离膜之间产生错位。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绕装置和卷绕料材的方法,其通过在分断机构和卷针的上游设置复合机构,在切断隔离膜之前,先将多层隔离膜进行复合使之互相粘接,从而在分断机构处将多层隔离膜从复合区分断开,此时由于各层隔离膜之间存在复合关系,所以能够防止各层隔离膜的切断次序不一样导致的隔离膜的回弹程度和回弹方向不一样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卷芯的首端和尾端的多层隔离膜在切断后对不齐的状况。
本申请公开的卷绕装置和卷绕料材的方法不光局限于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卷芯成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生产制造中想要避免多层材料之间错位的情况,所以以下将被卷绕的产品统称为料材。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卷绕装置包括换卷机构1、复合机构2和分断机构3,其中,换卷机构1包括转盘11和间隔设于转盘11上的多个卷针12,料材5沿预设路径卷绕于其中一个卷针12;复合机构2沿预设路径设置于卷针12的上游,用于在预设位置将多层料材5层叠复合在一起;分断机构3沿预设路径设置于复合机构2与任意一个卷针12之间,用于将复合后的多层料材5从复合区51分断。
其中,转盘11可以是圆盘,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盘,转盘11包括侧面和两个端面,转盘11可以在任意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围绕一个垂直于端面的轴旋转,卷针12则位于转盘11的端面上,在换卷机构1工作时,转盘11一般只需要在换卷时候旋转,即多层料材5沿预设路径进入转盘11一侧,并卷绕在其中一个卷绕工位上的卷针A上,当卷针A上卷绕的料材5的层数达到预设层数,或者卷针A上卷绕的料材5的厚度达到预设厚度时,旋转转盘11,使得卷针A随转盘11转动到下料工位,与此同时,另一个卷针B随转盘11转动到卷绕工位,并使得料材5切换到卷针B上继续绕卷,而卷针A上的料材5则在下料工位上被取下来,从而完成一次换卷。
可选的,每个卷针12与转盘11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当多个卷针12与转盘11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相等时,在转盘11通过自身的旋转进行换卷的过程中,每一个卷针12都能在其中一次换卷时停留在同一个卷绕工位或者收卷工位上,从而在不改变料材5的预设路径的情况下将料材5从一个卷针12切换到另一个卷针12上。
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卷针12与转盘11的旋转轴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的度数相等,如此一来,转盘11每转动一个固定角度,均能有一个卷针12停留在固定的收卷工位上,且有另一个卷针12停留在固定的收卷工位上,提高了批量作业的效率。
图中的R方向表示卷绕料材时卷针12的转动方向,实际生产中,卷针的转动方向也可以与图中有所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复合机构2设置在料材5的预设路径上,从而在料材5经过的时候将多层料材5在预设位置层叠复合在一起,其中,预设位置是指预设的卷芯6的末端的位置或首端的位置,例如,该预设位置可以通过估算一个卷芯6所需要的料材5的总长度L后,从料材5开始卷绕在卷针A上算起,将料材5在卷针A上卷绕过L长度后的一段长度,或者即将到达L长度及L长度之后的一段长度的料材5作为预设位置,在该预设位置处对多层料材5进行层叠复合。其中,复合机构2可以是从多层层叠的料材5的一侧作用,也可以是从多层料材5的两侧作用,也可以是从相邻两层料材5之间作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制。
其中,卷针12的上游是指料材5进入卷绕工位的卷针12的方向,也就是说,在料材5进入卷绕工位之前,复合机构2已经在预设位置完成了对料材5的复合。
分断机构3可以采用切断、拉断或熔断的方式将多层料材5从复合区51分断,使得料材5在断开位置处形成的两个端部中,任意一个端部的多层料材5均处于连接状态。其中,如图2所示,当复合机构2沿传输方向在料材5上形成一个连续的复合位置52时,复合区51是指该复合位置52沿传输方向上的两个边界之间的区域。如图3所示,当复合机构2沿传输方向在料材5上形成多个间隔的复合位置52时,复合区51可以是沿传输方向的最两端的两个复合位置52的相互远离的边界之间的区域。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卷针12的上游设置复合机构2,利用复合机构2在预设位置将多层料材5层叠后复合在一起,使得在分断机构3将料材5从复合区51分断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多层料材5彼此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从而不容易在被分断的瞬间及分断之后发生分层,避免各层料材5之间错位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分断机构3将料材5从复合区51分断,因此,在分断的过程中,即使各层料材5之间先后分断而不是同时分断,那么,先断开的料材5层也会由于与其他料材5层之间存在复合关系而不会发生立即回弹,从而避免各层料材5之间由于分断次序不一致导致的各层料材5单独回弹,进而避免多层料材5在回弹力的冲击下产生错位的问题。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机构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以及驱动组件23,料材5穿过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之间;驱动组件23与第一热熔件21和/或第二热熔件22连接,以驱动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相互靠近,以通过热压使多层料材5粘连复合。
第一热熔件21与第二热熔件2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可以是热压辊,热封头或热压平板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的加热方式均可以是电加热,从而更容易控制热熔温度,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的加热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加热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驱动组件23可以只和第一热熔件21或第二热熔件22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连接,相应的,驱动组件23驱动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相互靠近的方式可以是驱动第一热熔件21靠近第二热熔件22,或者驱动第二热熔件22靠近第一热熔件21,或者驱动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同时运动相互靠近。驱动组件23的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驱动组件23包括直线电机、汽缸、液压缸、丝杠螺母机构及涡轮蜗杆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上结构驱动部件运动的方式均与与现有技术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其驱动原理和方式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多层料材5沿预设路径传输经过时,通过驱动组件23驱动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相互靠近而将多层料材5夹在其间,并对多层料材5从两侧夹紧热熔,使得多层料材5能够快速受热和受压发生粘连复合。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热熔件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熔件21和/或第二热熔件22的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部24,凸部24被配置为与料材5抵接以在料材5上热熔出多个间隔的孔53(见图8)。
凸部24是指从本体表面凸出的结构,例如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为热熔辊或热压板,那么,凸部24可以是设置在热熔辊的辊面上或者热压板的表面的凸起的部分,凸部24的远离本体一侧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以在料材5上热熔出对应形状的孔53(见图8)。
凸部24可以设置在第一热熔件2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热熔件22上,或者在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上均设置凸部24,但是,当在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上均设置凸部24时,位于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上的两处凸部24可以设置在相互正对的位置,从而在在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相互靠近时,通过凸部24先抵接在料材5上,以在料材5上熔化出孔53。图5仅以凸部24设置在第一热熔件21上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凸部24设置在第二热熔件22上的结构与设置在第一热熔件21上相同或相类似。
使用凸部24在料材5上热熔出孔53的原理是:在第一热熔件21与第二热熔件22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凸部24最先接触到料材5,且凸部24与料材5之间抵接的更紧,在此情况下,凸部24对应处的料材5受热时间更长,更容易被熔化,并且由于凸部24对应处的料材5被抵接的更紧,所以在受热熔化后更容易向凸部24抵接区域以外的位置流动,从而在凸部24对应处形成孔53,并且多层料材5之间在孔53的边缘处处于粘连状态,从而使多层料材5之间不容易发生分离、错位的问题,并且在孔53的位置,料材5更加脆弱,更容易被分断而对孔53以外的部分造成较少的拉扯变形。
图6使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一热熔件21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第一热熔件21的俯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凸部24之间设有预切部25,预切部25的凸起高度低于凸部24的凸起高度,以接触并在料材5上形成预切位置54。
可选的,预切部25可以连接相邻的两个凸部24,使得经过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抵接后的料材5上能够形成一条由孔53和预切位置54连成的线,如图8所示,图8为经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复合机构复合后的料材结构,可以看出,图中的料材5上由孔53和预切位置54组成一条直线。
预切部25能够形成预切位置54的原理是:由于预切部25的凸起高度低于凸部24的凸起高度,当第一热熔件21和第二热熔件22靠近时,首先抵接料材5的是凸部24,其次是预切部25,当凸部24在多层料材5上热熔出孔53时,由于预切部25的凸起高度低于凸部24的凸起高度,所以在预切部25对应处,料材5会被预分割,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预分割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将预切部25设置成具有刃部的结构,利用刃部轻微挤压料材5而在料材5上形成切痕,但未完全将料材5切断。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分割的方式可以是将预切部25设置成可被加热的结构,预切部25接触多层料材5,使得多层料材5被热熔且被挤压变薄,但不会断开。采用以上预分割的方式在料材5上形成的预切位置54为料材5的一个薄弱区,且该薄弱区连接相邻两个孔53。
图9为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复合机构复合后的料材被分断状态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由于料材5上由孔53和预切位置54组成一条直线,因此,在切换料材5的过程中,当其中一个卷针A和另一个卷针B共同转动时,料材5受到张力便能够快速沿着孔53和预切位置54组成的线处断开,在此过程中不必使用切刀32进行切断,因此对料材5的分断更加快速便捷,且在分断过程中不容易使料材5变形。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绕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断机构3为设置于转盘11中心的中轴辊31,中轴辊31用于张紧位于任意两根卷针12之间的料材5,并从预切位置54分断复合在一起的料材5。
在前述复合机构2包括有凸部24和预切部25的情况下,通过将分断机构3设置成中轴辊31,利用中轴辊31为料材5施加张紧力,从而能够轻易地使料材5从预切位置54及孔53组成的连线处断开,达到分断料材5的效果,结构简单且整个分断过程中无需设备停机。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机构2包括涂胶构件26,涂胶构件26用于在相邻两层料材5之间喷涂胶水,以复合料材5。
涂胶构件26设置在相邻的两层料材5之间,其可以将胶水喷涂在任意一层料材5侧表面,这样在多层料材5叠合之后,可以通过胶水连接在一起,实现多层料材5的复合。可选的,沿着料材5的传输方向上,胶水的连接位置可以有一处,也可以有多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喷涂胶水使多层料材5之间复合的方式更加简单易行,对料材5的结构破坏较小。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断机构3包括设于转盘11上的切刀32,切刀32用于从复合区51切断复合在一起的多层料材5。
在复合机构2包括热熔辊,或者普通压辊,或者涂胶构件26,或者凸部24的情况下,均可以使用切刀32来切断复合在一起的料材5,从而确保料材5能够被快速切断,且切断后的料材5的端部更加平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刀32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中轴辊31组合使用,例如,如图11所示,在中轴辊31上设置切刀32,切刀32的刀刃朝远离中轴辊31的方向,当中轴辊31随转盘11转动时,切刀32的位置避开转盘11的转动中心与任意一个卷针12中心的连线,例如,切刀32位于两个卷针12与转盘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当料材5可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卷针12之间切换时,可以在中轴辊31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切刀,每个切刀均位于相邻两个卷针12与转盘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例如,如图11所示,当转盘11上设置有两个卷针12时,切刀3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切刀32分别位于两个卷针12与转盘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形成的两个夹角内;当中轴辊31可相对转盘11转动时,切刀32可以只设置一个,当料材5需要在某两个卷针12之间切换时,转动中轴辊31,将切刀32转动到这两个卷针12与转盘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夹角范围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刀32也可以单独固定在转盘11上使用,例如,直接将切刀32固定到转盘11的设置有卷针12的端面上,切刀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每个切刀32均位于相邻两个卷针与转盘11的转动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内,以在料材5在两个相邻的卷针12之间切换时接触料材5并切断料材5。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刀32被配置为可加热切刀。
切刀32的加热方式可以是电加热,以便于控制切刀32的温度,可以加热切刀32的全部,也可以只加热切刀32的刀刃部分。
通过采用可加热切刀32,可加热切刀32可通过热切的方式将料材5切断,切断的速度更快。
需要注意的是,当料材5采用涂胶的方式复合之后,为防止有些胶水受热会粘连在切刀32上,影响切刀32的锋利程度,所以可以采用在料材5上多处涂胶,产生多处复合位置52,相邻的复合位置52之间间隔设置,而可加热切刀的切断位置位于两处复合位置52之间,这样就可以避免可加热切刀32与胶水直接接触,以防止胶水受热后粘连在切刀32上。
在一些情况下,当多层料材5被分断的瞬间,由于失去了对料材5的拉力,所以已经卷绕在卷针12上的卷芯6可能会发生松散,为避免已经卷绕完成的卷芯6发生松散,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卷绕装置还包括压紧机构4,压紧机构4设于卷针12随转盘11的转动路径一侧,用于在分断时抵紧位于卷针12上的料材5。
可选的,压紧机构4包括挤压件41,挤压件41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挤压件41用于接触卷芯6的表面设为弧形面或平面,以防止尖锐的棱角对卷芯6外层的料材5造成损伤。
可选的,挤压件41可以采用圆柱形的压辊,且压辊在抵紧卷芯6的同时可以随着卷芯6一起转动,这样一来,当转盘11带动卷针12和卷芯6转动的过程中,压辊不仅能够起到防止卷芯6松散的效果,还能与卷芯6相对转动,防止卷芯6转动时对卷芯6外层的料材5造成摩擦损伤。
可选的,压紧机构4还包括驱动件42,驱动件42带动挤压件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卷芯6,例如,当分断机构3分断料材5时,驱动件42带动挤压件41靠近卷芯6以压紧卷芯6,当位于卷芯6外层的料材5被固定住之后,驱动件42可以带动挤压件41远离卷芯6,从而便于收走卷芯6。驱动件42可以是汽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等。
可见,设置了压紧机构4的卷绕装置,在分断料材5的时候不容易导致卷芯6的松散,有利于保证卷芯6的质量,进而提高电池的质量。
图12为一种卷绕料材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卷绕料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多层料材5卷绕在换卷机构1上的第一卷针上。
S102:将多层料材5在预设位置进行层叠复合。
S103:转动换卷机构1的转盘11,将多层料材5换卷在第二卷针上,且多层料材5的复合区51位于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之间。
S104:从多层料材5的复合区51分断料材5。
该卷绕料材的方法可以通过前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的卷绕装置实现,而卷绕装置的具体结构及使用方法均已在上述关于卷绕装置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多层料材5在分断之前被事先复合在一起,所以在料材5从复合区51断开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多层料材5彼此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从而不容易在被分断的瞬间及分断之后发生分层,避免各层料材5之间错位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对多层料材5的分断位置位于复合区51,所以,在分断的过程中,即使各层料材5之间先后分断而不是同时分断,那么,先断开的料材5层也会由于与其他料材5层之间存在复合关系而不会发生立即回弹,从而避免各层料材5之间由于分断次序不一致导致的各层料材5单独回弹,进而避免多层料材5在回弹力的冲击下发生错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多层料材5在预设位置进行层叠复合的方法包括热熔、辊压和涂胶中的至少一种。
热熔可以是采用热熔辊,辊压可以是采用两根压辊从多层料材5两侧相对挤压,涂胶可以是通过高压将胶水均匀的喷洒在相邻两层料材5之间。
通过热熔、辊压和涂胶,均能够使多层料材5之间复合,且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多层料材5在预设位置进行层叠复合时,具体包括:S1021:沿料材5的传输方向进行多处复合。采用该方法后的卷绕料材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3所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热熔辊或压辊间歇的靠近挤压-远离-靠近挤压-远离来实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涂胶构件26间歇性的喷出胶水来实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防止只进行一处复合时,复合不良的情况。此外,当对料材5进行多处复合后,复合区51的面积大大增加,在后续的分断过程中,分断位置可以位于复合区51的任意位置处,可供分断的区域增大,降低了分断机构3操作过程的定位难度。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步骤S1021沿料材5的传输方向对料材5进行多处复合时,从多层料材5的复合区51分断料材5的分断位置位于任意一处复合位置52或位于任意两处复合位置52之间。如图14中的步骤S1041。
当复合区51具有一处复合位置52时,可以从复合位置52将料材5分断,以确保分断料材5后形成的两个端部的多层料材5均被复合在一起。
当复合区51具有多处复合位置52时,可以将料材5沿复合位置52分断或沿两处复合位置52之间分断,当在复合位置52之间分断时,在分段位置处,多层料材5之间相互分离,质软易分断,并且能够确保料材5被分断后形成的两个端部均有一个完整的复合区域,从而进一步防止分断后的任意一端出现错位的现象。
此外,当复合多层料材5的方式为涂胶的方式时,由于有些胶水受热会粘连在切刀32上,会影响切刀32的锋利程度,所以使切断位置位于任意两处复合位置52之间,可以避免可加热切刀32与胶水直接接触,以防止胶水受热后粘连在切刀32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无论分断位置位于任意一处复合位置52或位于任意两处复合位置52之间,均能够确保分断料材5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各层料材5之间处于复合状态,从而防止各层料材5分层导致的错位问题。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热熔复合多层料材5时,复合方法包括:S1022:在料材5上热熔出多个间隔的孔53,多层料材5在孔53的边缘粘连复合。从多层料材5的复合区51分断料材5的方法包括:S1042:转动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以将料材5从多个间隔的孔53之间拉断。
在分断料材5的时候,可以只转动第一卷针,也可以只转动第二卷针,也可以同时转动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热熔的方式在多层料材5上造孔,且多层料材5在孔53的边缘粘连复合,不易分开。在孔53的排列线上,料材5仅通过孔53之间的间隔区连接,因此连接较为薄弱,当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转动时,位于第一卷针12和第二卷针12之间的料材5受到较大的张力而从较为薄弱的位置处断开,也即料材5从多个间隔的孔53之间断开,在不使用刀具的情况下实现料材5的分断,结构简单,操作效率高。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热熔复合多层料材5时,复合方法还包括:S1023:在多个间隔的孔53之间热熔形成预切位置54,多层料材5在预切位置54粘连复合。从多层料材5的复合区51分断料材5的方法还包括:S1043:转动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以将料材5从多个间隔的孔53之间的预切位置54拉断。
其中,S1022和S1023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预切位置54为料材5的一个薄弱区,且该薄弱区连接相邻两个孔53,使得在第一卷针和/或第二卷针转动时,位于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之间的料材5受到张力后更容易沿着预切位置54和孔53的连线断开,且在断开过程中不容易使料材5变形。
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卷芯6,该卷芯6由多层料材5卷绕而成,多层料材5上设置有复合部61,多层料材5在复合部61层叠复合在一起,沿卷绕方向上,复合部61与料材5的端部之间具有预定距离L;端部为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或者,端部为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
复合部61是指多层料材5之间复合粘连的部位,通过设置复合部61,能够避免多层料材5之间发生错位。
在一个卷芯中,复合部6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每一个复合部61均可以与料材5的任意一个端部之间具有预定距离L,例如,如图17所示,一个卷芯6上设有一个复合部61,复合部61与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之间相距预设距离L,则该复合部61即使不与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之间相距预设距离L,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再例如,如图18所示,一个卷芯6上设有两个复合部61,两个复合部61可以均与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之间相距预设距离L,也可以均与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之间相距预设距离L,也可以一个与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之间相距预设距离L,另一个与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之间相距预设距离L,以上方案也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7和图18所示,复合部61与料材5的端部之间的预定距离L是指从复合部61靠近料材5的某一端部一侧到该端部之间的距离。预定距离L用于限定复合部61的位置,以防止复合部61距离料材的端部过远而使得各层料材5在端部自由摆动或分别回弹,导致多层料材5之间发生分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芯6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卷绕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卷绕料材的方法卷绕而成,因此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卷芯6的特点及有益效果已经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部61具有多个,且多个复合部61之间间隔设置。图18示意出了复合部61具有两个,且两个复合部61之间间隔设置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料材5在复合部61通过热熔复合和/或辊压复合和/或胶粘复合的方式复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多层料材5之间可以仅通过热熔复合或辊压复合或胶粘复合中的其中一种方式复合,也可以通过其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方式组合而形成复合位置,例如,在热熔的同时进行辊压,或者在涂胶之后再进行辊压,或者在涂胶之后进行热压(热熔辊在辊压的同时热熔)。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热压的方式形成的复合位置52能够在切面看到多层料材5本身的材料之间有明显的融合,从而难以分辨单层料材的边界;通过辊压的方式形成的复合位置52的相邻两层料材5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且料材5可能变薄;通过胶粘复合形成的复合位置能够在切面的两层料材5之间看到胶水的痕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端部为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时,预定距离L小于卷芯6最内圈的周长。
由于卷芯6最内圈的周长一般大于0,因此,复合部61与卷芯6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0,也可以大于0而小于该内圈周长。当复合部61与卷芯6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0时,卷芯6的端部与复合部61之间的一段料材5存在错位的可能性,且这种可能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当卷芯6作为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使用时,由于卷芯6的内圈中,一般只有隔离膜层叠卷绕,而没有极片,因此,在卷芯6最内圈的一周范围内,即使料材5有轻微的错位,也不会导致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短接。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端部为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时,将预定距离L设置为小于卷芯6最内圈的周长,不仅能够防止复合部61与料材5的端部之间距离过长而导致的料材5错位,而且把料材5有可能发生错位的位置限定于不可能引发电池的质量问题的卷芯6最内圈的位置,从而降低甚至避免了因多层料材5错位而引发的电池质量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端部为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时,预定距离L小于卷芯6最外圈的周长。
当卷芯6作为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使用时,由于卷芯6的外圈中一般只有隔离膜层叠卷绕,而没有极片,因此,在卷芯6最外圈的一周范围内,即使料材5有轻微的错位,也不会导致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短接。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端部为料材5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时,将预定距离L设置为小于卷芯6最外圈的周长,不仅能够防止复合部61与料材5的端部之间距离过长而导致的料材5错位,而且把料材5有可能发生错位的位置限定于不可能引发电池的质量问题的卷芯6最外圈的位置,从而降低甚至避免了因多层料材5错位而引发的电池质量问题。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料材5的端部与复合位置52至少部分重合或避开复合位置52。图18示意出了料材5的端部与复合位置52重合的情况,图17示意出了料材5的端部避开复合位置52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装置通过在卷针12的上游设置复合机构2,利用复合机构2将多层料材5层叠后复合在一起,使得在分断机构3将料材5从复合区51分断后形成的两个端部中,每一个端部的多层料材5彼此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从而不容易在被分断的瞬间及分断之后发生分层,避免各层料材5之间错位的情况发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卷绕装置,用于卷绕料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卷机构,包括转盘和间隔设于所述转盘上的多个卷针,所述料材沿预设路径卷绕于其中一个所述卷针;
复合机构,沿所述预设路径设置于所述卷针的上游,用于在预设位置将多层所述料材层叠复合在一起;
分断机构,沿所述预设路径设置于所述复合机构与任意一个所述卷针之间,用于将复合后的多层所述料材从复合区分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机构包括:
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热熔件和第二热熔件,所述料材穿过所述第一热熔件和所述第二热熔件之间;和
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热熔件和/或所述第二热熔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热熔件和所述第二热熔件相互靠近,以通过热压使多层所述料材粘连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件和/或所述第二热熔件的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部,所述凸部被配置为与所述料材抵接以在所述料材上热熔出多个间隔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设有预切部,所述预切部的凸起高度低于所述凸部的凸起高度,以接触并在所述料材上形成预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断机构为设置于所述转盘中心的中轴辊,所述中轴辊用于张紧位于任意两根所述卷针之间的料材,并从所述预切位置分断复合在一起的所述料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机构包括涂胶构件,用于在相邻两层所述料材之间喷涂胶水,以复合所述料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转盘上的切刀,所述切刀用于从复合区切断复合在一起的多层所述料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被配置为可加热切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于所述卷针随所述转盘的转动路径一侧,用于在分断时抵紧位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料材。
10.一种卷绕料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多层料材卷绕在换卷机构上的第一卷针上;
将多层料材在预设位置进行层叠复合;
转动所述换卷机构的转盘,将多层所述料材换卷在第二卷针上,且多层所述料材的复合区位于所述第一卷针和所述第二卷针之间;
从多层所述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所述料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绕料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层料材在预设位置进行层叠复合的方法包括热熔、辊压和涂胶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绕料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层料材在预设位置进行层叠复合时,沿所述料材的传输方向进行多处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绕料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多层所述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所述料材时,所述分断位置位于任意一处复合位置或位于任意两处复合位置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绕料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热熔复合所层所述料材时,所述复合方法包括:在所述料材上热熔出多个间隔的孔,多层所述料材在所述孔的边缘粘连复合;
从多层所述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所述料材的方法包括:转动所述第一卷针和\或所述第二卷针,以将所述料材从所述多个间隔的孔之间拉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卷绕料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热熔复合所层所述料材时,所述复合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多个间隔的孔之间热熔形成预切位置,多层所述料材在所述预切位置粘连复合;
从多层所述料材的复合区分断所述料材的方法还包括:转动所述第一卷针和\或所述第二卷针,以将所述料材从所述多个间隔的孔之间的预切位置拉断。
16.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由多层料材卷绕而成,多层所述料材上设置有复合部,多层所述料材在所述复合部层叠复合在一起,沿卷绕方向上,所述复合部与所述料材的端部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所述端部为所述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或者,所述端部为所述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部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复合部之间间隔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料材在所述复合部通过热熔复合和/或辊压复合和/或胶粘复合的方式复合在一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部为所述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内圈的一端时,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卷芯最内圈的周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部为所述料材沿卷绕方向上最外圈的一端时,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卷芯最外圈的周长。
CN202210318006.8A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Pending CN116845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006.8A CN116845373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EP22925254.9A EP4280338A1 (en) 2022-03-25 2022-09-30 Win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nding materials
PCT/CN2022/123350 WO2023178983A1 (zh) 2022-03-25 2022-09-30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US18/456,233 US20230402641A1 (en) 2022-03-25 2023-08-25 Winding device and material wind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006.8A CN116845373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5373A true CN116845373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099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8006.8A Pending CN116845373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2641A1 (zh)
EP (1) EP4280338A1 (zh)
CN (1) CN116845373A (zh)
WO (1) WO20231789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6883A (ja) * 1998-04-20 1999-11-05 Sony Corp 巻回装置
JP2009289661A (ja) * 2008-05-30 2009-12-10 Katoh Kiko Co Ltd テープ巻回体製造装置
CN102290607B (zh) * 2011-06-27 2013-11-20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卷绕方法及极片卷绕装置
CN210074076U (zh) * 2019-07-15 2020-02-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卷绕设备
CN113241480B (zh) * 2021-05-11 2022-11-11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隔膜不停匀速高效卷绕机
CN113555610B (zh) * 2021-07-21 2023-06-27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料带匀速卷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8983A1 (zh) 2023-09-28
EP4280338A1 (en) 2023-11-22
US20230402641A1 (en)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8731B1 (ko) 전지 및 전지의 제조 방법과, 전지에서의 권심의 제조 방법 및 권심 제조 장치 및 권심
CN115004428B (zh) 制备电极组件的设备及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
KR20100096018A (ko) 권회 전극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권회 전극체 제조 장치
EP3836271B1 (en) Separator se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bending of separator of secondary battery
CN212161995U (zh) 制备电极组件的设备
KR101073319B1 (ko) 2차 전지용 전극판,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전극판을 이용한2차 전지
WO2023083207A1 (zh) 电芯卷绕设备和方法
US20170047568A1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a Conveying Method of Separator of Electric Device
WO2023083177A1 (zh) 一种卷绕设备
CN104282948B (zh) 锂电池的芯体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15000529A (zh) 隔膜连续卷绕机
CN116845373A (zh)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JP2019509913A (ja) 1層以上の材料からの積層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CN111837283A (zh) 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7521064B (zh) 锂电池铝塑复合膜共挤复合制备方法
JP2017520890A (ja) 巻回された構造体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671278A (zh) 一种隔膜自动接带装置及其接带方法
CN110462879A (zh) 分隔件的接合方法、电化学器件的制造方法和电化学器件
KR100693986B1 (ko) 소형 전지에 이용되는 리드선재에 대한 밀봉재의 접착 방법및 접착 장치
JP2002050400A (ja) 電極体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WO2022270604A1 (ja) 電池用電極製造装置及び電池用電極製造方法
JP3861750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製造装置
JP3873657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製造装置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CN220526972U (zh) 热复合装置及叠片机
JP7507746B2 (ja) 積層電極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