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1501A -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1501A
CN116831501A CN202311123254.8A CN202311123254A CN116831501A CN 116831501 A CN116831501 A CN 116831501A CN 202311123254 A CN202311123254 A CN 202311123254A CN 116831501 A CN116831501 A CN 116831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assembly
bracket
ke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32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31501B (zh
Inventor
陈东
戈占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232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1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1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1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31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1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modula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前盖、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将按键组件和壳体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将第一转接电路板、线缆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连接组装所述第一组装模组、所述第二组装模组和所述第三组装模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划分为多个组装模组,多个组装模组可同时进行组装,组装效率更高,而且当其中一个组装模组损坏时,只需要将该组装模组拆卸出进行维修或更换,使用成本也更低,维护也更方便。

Description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内窥镜系统的前端检测模块通常包括有检测组件,通过检测组件内的摄像头可获取患者病灶处的图像信息,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病灶处进行观察和治疗。但前端检测模块不仅包括有图像检测器,还包括有与图像检测器电连接的多个电路板、连接于多个电路板之间的柔板、用于固定图像检测器和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等,前端检测模块包含的部件较多,各个部件需要一一进行组装,使得组装工序较为繁多,且前端检测模块的内部空间有限,也增加了组装工序的难度,造成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效率较低,且组装难度较大,不利于内窥镜系统的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方式使得组装效率较低,且组装难度较大,不利于内窥镜系统的批量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转接电路板电连接的线缆、套接于所述线缆外周侧的卡套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按键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前盖,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前盖、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
将按键组件和壳体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
将第一转接电路板、线缆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
连接组装所述第一组装模组、所述第二组装模组和所述第三组装模组。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图像检测器、与所述图像检测器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与所述前盖相连接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的第二支架、以及与所述前盖相连接的第三支架;
所述将前盖、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先将第三支架卡接于第一电路板的外周侧,再将卡接有第一电路板的第三支架固定安装于前盖上,再将图像检测器固定于前盖上;
将第一支架的一端安装于前盖上,且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分别位于图像检测器沿其横向呈相对的两侧;
将第二支架卡接于第二电路板的外周侧,使得第二电路板设有柔板连接端子的一侧背向图像检测器设置,再将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组装模组。
可选地,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压接件,所述压接件抵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背向所述图像检测器的一侧;
所述将第二支架卡接于第二电路板的外周侧,使得第二电路板设有柔板连接端子的一侧背向图像检测器设置,再将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压接件安装于第二支架背向图像检测器的一侧,以将第二电路板压紧固于第二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围设于第二电路板周侧的主支架、以及凸出设于所述主支架背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呈弯折状设置、以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间隔,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与第二电路板相电连接的第二转接电路板;
所述将压接件安装于第二支架背向图像检测器的一侧,以将第二电路板压紧固于第二支架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第二转接电路板安装于支撑臂上,且使得第二转接电路板位于支撑臂和第二电路板之间、且第二转接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和支撑臂之间均呈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电路板上的第一柔板;
所述将压接件安装于第二支架背向图像检测器的一侧,以将第二电路板压紧固于第二支架上的步骤之后,所述将第二转接电路板安装于支撑臂上,且使得第二转接电路板位于支撑臂和第二电路板之间、且第二转接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和支撑臂之间均呈间隔设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第一柔板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二电路板的柔板连接端子上。
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还包括散热件;
在所述先将第三支架卡接于第一电路板的外周侧,再将卡接有第一电路板的第三支架固定安装于前盖上,再将图像检测器固定于前盖上的步骤之后,在所述将第一支架安装于前盖上,且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分别位于图像检测器沿其横向呈相对的两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散热件贴设于图像检测器背向第三支架的一侧,将散热件固定安装于前盖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外侧设有按键安装区域,所述按键安装区域内设有多个按键孔,所述按键组件包括设于壳体内侧的按键电路板、以及设于壳体外侧的柔性键盘和按键衬板;
所述将按键组件和壳体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柔性键盘放置于按键安装区域内,使得柔性键盘上的多个按键与多个按键孔一一对应,再将按键衬板对应套接于柔性键盘上;
将按键电路板支撑于壳体内侧、并对应按键安装区域设置,通过螺接件连接固定按键电路板和按键衬板,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
可选地,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还包括按键固定螺母;
在所述将按键电路板托举于壳体内侧、并对应按键安装区域设置,通过螺接件连接固定按键电路板和按键衬板,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按键固定螺母固定至按键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卡套结构包括卡线环和套接端盖,所述卡线环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设置,所述卡线环的两端分别为敞口端和缩口端;
所述将第一转接电路板、线缆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卡线环套设于线缆外周侧,使得卡线环的缩口端与线缆相卡接,第一转接电路板固定于卡线环的敞口端的内侧;
将套接端盖套设于卡线环的外周侧,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
可选地,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按键电路板上的第二柔板,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电路板相连接的第三柔板;所述连接组装所述第一组装模组、所述第二组装模组和所述第三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先将所述第二柔板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二转接电路板上的插接端子上,再将第一组装模组自壳体的前端开口处放入壳体内,使得第一组装模组的前盖与壳体的前端开口平齐,使得按键组件位于图像检测器的上方,第一电路板位于壳体的右侧,连接固定前盖和壳体;
将第三柔板的另一端自壳体的后端开口处穿出,并插接于第一转接电路板的插接端子上,再将卡线环和套接端盖卡接于壳体的后端开口处,以与壳体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将前盖、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将按键组件和壳体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将第一转接电路板、线缆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连接组装所述第一组装模组、所述第二组装模组和所述第三组装模组。将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划分为多个组装模组,使得第一组装模组、第二组装模组和第三组装模组可同时通过不同的作业人员进行组装,再最后将多个组装模组组装起来,组装效率显然更高;而且,将组装部件较多的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脱离壳体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不受限于壳体内狭小的安装空间,组装难度更小,组装更方便;而且当其中一个组装模组中的部件损坏时,可只需要将该组装模组拆卸出进行维修或更换,使用成本也更低,维护也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组装的前端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一组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组装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第二组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述第二组装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所述第三组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第一组装模组和第三组装模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标记说明:
100-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第一组装模组;11-前盖;12-检测组件;121-图像检测器;122-第一电路板;123-第二电路板;124-第二转接电路板;125-第一柔板;13-支架组件;131-第一支架;132-第二支架;1321-主支架;1322-支撑臂;133-第三支架;134-压接件;135-散热件;2-第二组装模组;21-壳体;22-按键组件;221-按键电路板;222-柔性键盘;223-按键衬板;224-按键固定螺母;3-第三组装模组;31-第一转接电路板;32-线缆;33-卡线环;34-套接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的组装工艺,该组装工艺适用于组装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其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包括有外壳、设于外壳内的检测组件12和支架组件13、与检测组件12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电路板31、与第一转接电路板31电连接的线缆32、套接于线缆32外周侧的卡套结构、以及设于外壳上的按键组件22,外壳包括有壳体21和前盖11,其中,通过检测组件12可获取患者病灶处的图像信息,按键组件22与第一转接电路板31电连接,通过按键组件22可控制检测组件12的工作或者控制对检测图像的截取操作。医护人员在具体操作时,可通过手部握持壳体21处,优选地,按键组件22位于壳体21的顶部,从而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为方便说明,设定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在进行检测时,朝向患者病灶处的一侧为前侧,则与前侧相背向设置的为后侧,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有关方位的描述可均依此为参照。
基于此,结合图1中所示,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的组装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
S100、将前盖11、检测组件12和支架组件13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1;
S200、将按键组件22和壳体21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2;
S300、将第一转接电路板31、线缆32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3;
S400、连接组装第一组装模组1、第二组装模组2和第三组装模组3。
可以理解,由于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在使用时需要供医护人员手部握持,因此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的整体体积不易过大,以提升握持舒适度。由此,壳体21的体积相对较小,在组装时,应尽量避免有较多的组装工序位于壳体21内部进行操作。因此,本发明中,将结构较多的部件,如检测组件12和支架组件13则划分出来与前盖11相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1,第一组装模组1的整个组装工序可不受限于空间的影响,因此组装操作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由于按键组件22的主要按压部件位于壳体21的外侧,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按压操作,因此将按键组件22和壳体21进行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2。而且由于按键组件22的部件相对较少,安装工序也相对较少,因此,将按键组件22和壳体21相组装,使得受限于壳体21空间的组装工序更少,从而可提高组装效率,且降低整体组装难度。
进一步地,由于线缆32的长度一般相对较长,在组装时会不便于多次翻转移动,因此,将第一转接电路板31、线缆32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3,连接部件相对较少,因此使得第三组装模组3的组装工序也相对较为简单方便。且在各个组装模组均组装完成后,再将第一组装模组1、第二组装模组2和第三组装模组3相连接,最低程度的减少了线缆32对组装工序的影响。
本发明将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划分为多个组装模组,使得第一组装模组1、第二组装模组2和第三组装模组3可同时通过不同的作业人员进行组装,再最后将多个组装模组组装起来,组装效率显然更高;而且,各个组装模组相对于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整体而言,显然结构更为简单,组装更为方便;而且当其中一个组装模组中的部件损坏时,可只需要将该组装模组拆卸出进行维修或更换,使用成本也更低,维护也更方便。
进一步地,对于检测组件12而言,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检测组件12可包括有图像检测器121、与所述图像检测器121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122和第二电路板123。第一电路板122和第二电路板123用于接收图像检测器121的电信号,并进行A/D信号转换(模拟/数字信号转换)、信号放大等处理操作。由于壳体21内空间较小,因此各个电路板的体积也相对较小,设置多个电路板使得图像检测器121的功能可实现的同时,多个电路板可分别贴合设于图像检测器121的各侧,使得结构更紧凑;具体地,对于支架组件13而言,所述支架组件13包括有与所述前盖11相连接的第一支架131、与所述第一支架131相连接的第二支架132、以及与所述前盖11相连接的第三支架133,所述第三支架133可用于将第一电路板122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支架132可用于将第二电路板123进行固定,且第一电路板122可固定于图像检测器121沿其周向的一侧,第二电路板123则固定于图像检测器121的后方,从而便于与后端的线缆32电连接;此时,结合图2所示,上述步骤S100,具体包括:
S110、先将第三支架133卡接于第一电路板122的外周侧,再将卡接有第一电路板122的第三支架133固定安装于前盖11上,再将图像检测器121固定于前盖11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中所示,所述第三支架133大致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电路板122大致呈方形设置,第三支架133通过其敞口侧卡接于第一电路板122的三个周侧面,第一电路板122未通过第三支架133包覆的一侧与前盖11相抵接,而且在所述第三支架133的内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凸起,在第一电路板12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定位凹槽,通过将第三支架133卡接于第一电路板122的外周侧,从而可将第一电路板122进行初步定位,进而再将第三支架133与前盖11连接固定,从而可将第一电路板122进行限位固定。进而,再将图像检测器121与前盖11相连接固定,优选地,图像检测器121与前盖11相连接处位于与所述第三支架133呈相对的一侧,具体地,图像检测器121与前盖11的左侧相连接,第三支架133可连接固定于前盖11的右侧。
其中,为便于图像检测器121的安装,在前盖11上可设有定位凸块,定位凸块上设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安装孔,在图像检测器121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以及与第一定位柱相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图像检测器121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定位柱卡接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内,将图像检测器121和前盖11初步定位,再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使得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更易于对位,组装更方便。
S120、将第一支架131的一端安装于前盖11上,且第一支架131和第三支架133分别位于图像检测器121沿其横向呈相对的两侧;
在安装固定好第一电路板122后,进而对第二电路板123进行固定。为了便于第二电路板123与后端的线缆32电连接,第二电路板123优选地放置于图像检测器121的后方,以更靠近壳体21的后端开口,方便与线缆32连接。其中,先通过第一支架131与前盖11连接,第一支架131和第三支架133分别位于图像检测器121沿其横向(具体可指沿盖体的左右方向)呈相对的两侧,从而通过第一支架131进行过渡,再通过第二支架132对第二电路板123进行固定,且各个支架都更贴合图像检测器121设置,从而使得检测组件12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占用空间更小。
S130、将第二支架132卡接于第二电路板123的外周侧,使得第二电路板123设有柔板连接端子的一侧背向图像检测器121设置,再将第二支架132固定于第一支架131的另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组装模组1。
其中,第二支架132包括有第一限位臂、以及凸出设于第一限位臂的两端的第二限位臂和第三限位臂,第二限位臂和第三限位臂呈平行间隔设置,第一限位臂位于靠近第一支架131的一端,第二限位臂和第三限位臂的自由端均朝向第三支架133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和第三限位臂围合于所述第二电路板123的外周侧,且第二限位臂和第三限位臂其中至少之一上设有第二定位柱,在第二电路板123上设有与第二定位柱相卡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通过第二支架132卡接于第二电路板123的外周侧,从而将第二电路板123进行限位固定,进而再将第二支架132与第一支架131相连接,从而第二支架132通过第一支架131固定于前盖11上,以将第二电路板123进行固定,以组装形成第二组装模组2。
进一步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得第二电路板123的固定更可靠,支架组件13还包括有压接件134,压接件134用于抵接于第二电路板123背向图像检测器121的一侧,通过压接件134和第二支架132分别抵接于第二电路板123沿前后方向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二电路板123在各个方向均被完全固定,固定更可靠。基于此,在上述步骤S130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40、将压接件134安装于第二支架132背向图像检测器121的一侧,以将第二电路板123压紧固于第二支架132上。
具体地,在第二支架132的第一限位臂上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在压接件134上设有与多个第三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四安装孔,压接件134和第二支架132之间可通过多个螺栓或多个螺钉相连接,使得压接件134固定于第二支架132上,从而保证了第二电路板123固定可靠。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限位臂、第二限位臂和第三限位臂可围使形成第二支架132的主支架1321,在第一限位臂背向第一支架131的一侧还凸出设有支撑臂1322,所述支撑臂1322呈弯折状设置、以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23之间形成间隔,所述检测组件12还包括与第二电路板123相电连接的第二转接电路板124,第二转接电路板124用于电信号的中转,且具有抵抗电信号衰弱的作用,第二转接电路板124可用于与第一转接电路板31电连接;基于此,在上述步骤S140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50、将第二转接电路板124安装于支撑臂1322上,且使得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位于支撑臂1322和第二电路板123之间、且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与第二电路板123和支撑臂1322之间均呈间隔设置。
具体地,由于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与第二电路板123之间、以及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与第一转接电路板31之间均需要通过柔板进行连接,因此,在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与第二电路板123之间、以及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与第一转接电路板31之间均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供柔板容设。在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上设有第五安装孔,在支撑臂1322上设有与第五安装孔相对应的第六安装孔,支架组件13还包括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贯设有过孔,第二转接电路板124和支撑臂1322通过螺钉或螺栓依次穿设于第六安装孔、过孔及第五安装孔内,从而连接固定,使得第二转接电路板124可固定安装于支撑臂1322上,且通过合理的设置支撑柱的长度,从而可设置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与支撑臂132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柔板穿设。
而且,在进行第二转接电路板124的组装时,可先实现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与第二电路板123的电连接。具体地,所述检测组件12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上的第一柔板125;在上述步骤S140之后,以及步骤S150之前,还包括:
将第一柔板125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二电路板123的柔板连接端子上。
在进行第二转接电路板124的组装时,可先将第二电路板123上的第一柔板125插接于第二电路板123上后,再将第二转接电路板124进行固定,使得第一柔板125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更易于第一柔板125的插接。
另外,由于壳体21内的空间较小,且电路板较多,因此壳体21内的温度容易较高,而影响图像检测器121的正常工作或造成零部件的损坏。鉴于此,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还包括散热件135,所述散热件135贴合图像检测器121设置,以对图像检测器121进行散热;其中,在上述步骤S110之后,以及步骤S120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散热件135贴设于图像检测器121背向第三支架133的一侧,将散热件135固定安装于前盖11上。
其中,散热件135可设置为散热片,以更贴合图像检测器121设置,在散热件135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在前盖1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从而连接固定散热件135和前盖11,使得图像检测器121上的热量可通过散热件135快速传导至前盖11上以散热。而且,散热片设有卡接凹槽,卡接凹槽的槽口朝向前盖11设置,图像检测器121位于卡接凹槽内,从而通过散热片可进一步将图像检测器121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图像检测器121固定可靠。
而且,在前盖11上还设有过光孔,过光孔对应图像检测器121的检测视场设置,内窥镜前端检测结构还包括设于前盖11内侧的滤光片和遮光片,通过滤光片可滤除杂散光或其他无用波段,遮光片为黑色,可以吸收杂散光,从而可最大程度降低散射光或反射光的影响,提升图像质量。在上述步骤S110之前还可包括:
将滤光片贴设于过光孔处,再将遮光片贴设于前盖11上以围设于滤光片的周侧。
对于第二组装模组2的组装,主要是按键组件22和壳体21的组装,其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壳体21上设有按键安装区域,所述按键安装区域内设有多个按键孔,所述按键组件22包括设于壳体21内侧的按键电路板221、以及设于壳体21外侧的柔性键盘222和按键衬板223,按键电路板221可与第二转接电路板124电连接,柔性键盘222具有弹性变形性,柔性键盘222可设置为硅胶件或其它弹性件,通过按压柔性键盘222从而可压接按键电路板221上的按钮,以触发相应的部件进行工作;具体地,上述步骤S200,包括:
S210、将柔性键盘222放置于按键安装区域内,使得柔性键盘222上的多个按键与多个按键孔一一对应,再将按键衬板223对应套接于柔性键盘222上;
S220、将按键电路板221支撑于壳体21内侧、并对应按键安装区域设置,通过螺接件连接固定按键电路板221和按键衬板223,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2。
具体地,在壳体21的外表面可局部呈凹陷设置,以形成按键安装区域,方便组装人员快速准确的找到安装位,将柔性键盘222贴设或卡接于按键安装区域内,使得柔性键盘222可更贴合按键电路板221上的按钮,按压手感更好;进而,再将按键衬板223对应套接于柔性键盘222上,对柔性键盘222可更好地进行限位,避免柔性按钮易位,而影响按压效果。按键衬板223的定位方式较多,优选地,将按键电路板221支撑于壳体21内侧、并对应按键安装区域设置,通过螺接件连接固定按键电路板221和按键衬板223,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2。
可以理解,按键电路在与按键衬板223相螺接前,按键电路板221可通过组装人员单手托持,或者通过托举治具进行托举定位,以便于进一步进行螺接固定。而且,也可先将按键电路板221托举于壳体21内,再安装柔性键盘222和按键衬板223,使得柔性键盘222与按键电路板221上的按钮的对位更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还包括按键固定螺母224,所述螺接件包括与所述按键固定螺母224相螺接的螺钉;在上述S220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按键固定螺母224固定至按键电路板221上。
其中按键固定螺母224可焊接固定或粘接于按键电路板221上,使得按键电路板221在与按键衬板223相连接固定时,组装更方便。
对于第三组装模组3的组装而言,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卡套结构包括卡线环33和套接端盖34,所述卡线环33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设置,所述卡线环33的两端分别为敞口端和缩口端,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
S310、将卡线环33套设于线缆32外周侧,使得卡线环33的缩口端与线缆32相卡接,第一转接电路板31固定于卡线环33的敞口端的内侧;
S320、将套接端盖34套设于卡线环33的外周侧,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3。
先将卡线环33与线缆32相连接固定,通过与线缆32外径相适配的卡线环33,将线缆32穿设于卡线环33内、并使得线缆32与卡线环33的缩口端相卡接配合,以将线缆32初步定位,并将与线缆32连接的第一转接电路板31固定于卡线环33的内侧,具体地,可通过卡线环33内侧的卡接部将第一转接电路板31进行固定,由于第一转接电路板31的面积相对较小,因此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使得第一转接电路板31的组装更可靠方便。再将套接端盖34套设于卡线环33的外侧,从而为与第三组装模组3和第一组装模组1的组装作准备。整个第三组装模组3的组装不需要螺钉件进行连接,组装更简单方便。
最后,再将组装好的第一组装模组1、第二组装模组2和第三组装模组3进行连接组装,以形成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100成品。其中,所述按键组件22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按键电路板221上的第二柔板(未在附图中示出),所述检测组件12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电路板124相连接的第三柔板;上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
S410、先将所述第二柔板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上的插接端子上,再将第一组装模组1自壳体21的前端开口处放入壳体21内,使得第一组装模组1的前盖11与壳体21的前端开口平齐,使得按键组件22位于图像检测器121的上方,第一电路板122位于壳体21的右侧,连接固定前盖11和壳体21;
S420、将第三柔板的另一端自壳体21的后端开口处穿出,并插接于第一转接电路板31的插接端子上,再将卡线环33和套接端盖34插接于壳体21的后端开口处,以与壳体21相连接。
具体地,先对第一组装模组1和第二组装模组2进行组装,将所述第二柔板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二转接电路板124上的插接端子上,使得按键组件22与第二转接电路板124导接,从而保证按键组件22的功能;再将第一组装模组1整体安装于壳体21内,使得第一组装模组1的前盖11与壳体21的前端开口平齐,从而通过壳体21和前盖11将检测组件12和支架组件13进行封闭,以更好地保护图像检测器121和多个电路板;在进行安装时,使得按键组件22位于图像检测器121的上方,使得第一电路板122位于壳体21的右侧,以保证安装方位的正确,最后通过螺钉或螺栓等连接固定前盖11和壳体21,从而实现了第一组装模组1和第二组装模组2的组装;进而,再将第三组装模组3安装于第二组装模组2和第一组装模组1组装好后的结构上,具体地,将第三柔板的另一端自壳体21的后端开口处穿出,并插接于第一转接电路板31的插接端子上,当然,第三柔板可在前盖11与壳体21完全固定好之前(即第一组装模组1在朝向壳体21内套装的同时)将另一端自壳体21的后端开口穿出,操作更方便,使得整个检测组件12可与外部线缆32连通,从而通过线缆32可将图像检测器121检测到的图像信息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或将图像检测器121与供电机构电连接,再将卡线环33和套接端盖34卡接于壳体21的后端开口处,以与壳体21相连接,从而通过卡线环33及套接端盖34与壳体21连接固定,从而将第三组装模组3固定于第二组装模组2上,以形成内窥镜前端检测结构成品。
其中,在卡线环33的外周侧还可套设有第一密封件,在卡线环33卡接于壳体21上时,可对壳体21和卡线环33之间形成密封,以保证卡线环33与壳体21之间的密封效果。
而且,在柔性键盘222与壳体21的连接处、以及前盖11与壳体21的连接处也可设有密封件,使得整个内窥镜前端检测结构的密封性更好,更能满足内窥镜的各种使用场景。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转接电路板电连接的线缆、套接于所述线缆外周侧的卡套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按键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前盖,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前盖、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
将按键组件和壳体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
将第一转接电路板、线缆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
连接组装所述第一组装模组、所述第二组装模组和所述第三组装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图像检测器、与所述图像检测器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与所述前盖相连接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的第二支架、以及与所述前盖相连接的第三支架;
所述将前盖、检测组件和支架组件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一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先将第三支架卡接于第一电路板的外周侧,再将卡接有第一电路板的第三支架固定安装于前盖上,再将图像检测器固定于前盖上;
将第一支架的一端安装于前盖上,且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分别位于图像检测器沿其横向呈相对的两侧;
将第二支架卡接于第二电路板的外周侧,使得第二电路板设有柔板连接端子的一侧背向图像检测器设置,再将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组装模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压接件,所述压接件抵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背向所述图像检测器的一侧;
所述将第二支架卡接于第二电路板的外周侧,使得第二电路板设有柔板连接端子的一侧背向图像检测器设置,再将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压接件安装于第二支架背向图像检测器的一侧,以将第二电路板压紧固于第二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围设于第二电路板周侧的主支架、以及凸出设于所述主支架背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呈弯折状设置、以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间隔,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与第二电路板相电连接的第二转接电路板;
所述将压接件安装于第二支架背向图像检测器的一侧,以将第二电路板压紧固于第二支架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第二转接电路板安装于支撑臂上,且使得第二转接电路板位于支撑臂和第二电路板之间、且第二转接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和支撑臂之间均呈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电路板上的第一柔板;
所述将压接件安装于第二支架背向图像检测器的一侧,以将第二电路板压紧固于第二支架上的步骤之后,所述将第二转接电路板安装于支撑臂上,且使得第二转接电路板位于支撑臂和第二电路板之间、且第二转接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和支撑臂之间均呈间隔设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第一柔板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二电路板的柔板连接端子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还包括散热件;
在所述先将第三支架卡接于第一电路板的外周侧,再将卡接有第一电路板的第三支架固定安装于前盖上,再将图像检测器固定于前盖上的步骤之后,在所述将第一支架安装于前盖上,且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分别位于图像检测器沿其横向呈相对的两侧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散热件贴设于图像检测器背向第三支架的一侧,将散热件固定安装于前盖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侧设有按键安装区域,所述按键安装区域内设有多个按键孔,所述按键组件包括设于壳体内侧的按键电路板、以及设于壳体外侧的柔性键盘和按键衬板;
所述将按键组件和壳体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柔性键盘放置于按键安装区域内,使得柔性键盘上的多个按键与多个按键孔一一对应,再将按键衬板对应套接于柔性键盘上;
将按键电路板支撑于壳体内侧、并对应按键安装区域设置,通过螺接件连接固定按键电路板和按键衬板,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还包括按键固定螺母;
在所述将按键电路板托举于壳体内侧、并对应按键安装区域设置,通过螺接件连接固定按键电路板和按键衬板,以形成第二组装模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按键固定螺母固定至按键电路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结构包括卡线环和套接端盖,所述卡线环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设置,所述卡线环的两端分别为敞口端和缩口端;
所述将第一转接电路板、线缆和卡套结构相连接组装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卡线环套设于线缆外周侧,使得卡线环的缩口端与线缆相卡接,第一转接电路板固定于卡线环的敞口端的内侧;
将套接端盖套设于卡线环的外周侧,以形成第三组装模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按键电路板上的第二柔板,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电路板相连接的第三柔板;所述连接组装所述第一组装模组、所述第二组装模组和所述第三组装模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先将所述第二柔板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二转接电路板上的插接端子上,再将第一组装模组自壳体的前端开口处放入壳体内,使得第一组装模组的前盖与壳体的前端开口平齐,使得按键组件位于图像检测器的上方,第一电路板位于壳体的右侧,连接固定前盖和壳体;
将第三柔板的另一端自壳体的后端开口处穿出,并插接于第一转接电路板的插接端子上,再将卡线环和套接端盖卡接于壳体的后端开口处,以与壳体相连接。
CN202311123254.8A 2023-09-01 2023-09-01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Active CN116831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3254.8A CN116831501B (zh) 2023-09-01 2023-09-01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3254.8A CN116831501B (zh) 2023-09-01 2023-09-01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1501A true CN116831501A (zh) 2023-10-03
CN116831501B CN116831501B (zh) 2023-11-24

Family

ID=8817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3254.8A Active CN116831501B (zh) 2023-09-01 2023-09-01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150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77481U (zh) * 2017-03-09 2018-06-12 珠海明象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视频显示眼镜的内窥镜
CN207506553U (zh) * 2017-04-13 2018-06-19 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镜装置
CN208355433U (zh) * 2017-10-24 2019-01-11 敦朴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内窥镜及其带有按键的连接线结构
CN211484478U (zh) * 2019-10-16 2020-09-15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摄像头和内窥镜摄像系统
CN112584028A (zh) * 2020-12-29 2021-03-30 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内窥镜
JP6853403B1 (ja) * 2020-06-29 2021-03-31 パナソニックi−PROセンシング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モジュール、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製造方法
CN217565996U (zh) * 2021-12-30 2022-10-14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内窥镜的手柄组件以及电子内窥镜
CN219048363U (zh) * 2022-03-24 2023-05-23 上海优医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镜辅助功能控制装置及其内窥镜
WO2023103938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内窥镜按钮安装结构及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77481U (zh) * 2017-03-09 2018-06-12 珠海明象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视频显示眼镜的内窥镜
CN207506553U (zh) * 2017-04-13 2018-06-19 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镜装置
CN208355433U (zh) * 2017-10-24 2019-01-11 敦朴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内窥镜及其带有按键的连接线结构
CN211484478U (zh) * 2019-10-16 2020-09-15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摄像头和内窥镜摄像系统
JP6853403B1 (ja) * 2020-06-29 2021-03-31 パナソニックi−PROセンシング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モジュール、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製造方法
CN112584028A (zh) * 2020-12-29 2021-03-30 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内窥镜
WO2023103938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内窥镜按钮安装结构及内窥镜
CN217565996U (zh) * 2021-12-30 2022-10-14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内窥镜的手柄组件以及电子内窥镜
CN219048363U (zh) * 2022-03-24 2023-05-23 上海优医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镜辅助功能控制装置及其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1501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9430B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JP6039514B2 (ja) 電子機器モジュール
EP228496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JP6936710B2 (ja)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載カメラ
JPH09220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892702B2 (en) Optical device with heating element
CN210093797U (zh) 一种热像装置结构
EP0590609B1 (en) Electric appliance, its assembling method, and its housing structure
CN116831501B (zh) 内窥镜前端检测模块的组装工艺
KR101191468B1 (ko) 전자 소자의 실드 구조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JP2001332832A (ja) 医用電気機器
CN212031902U (zh) 补光灯结构、拍摄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JP2006235626A (ja) シャーシベース組立体と、それを適用した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の組立体
US7186037B2 (en) Optical active connector
CN215599584U (zh) 一种模块化摇杆控制装置
JPH07272154A (ja) 火災報知設備用機器
JP3571434B2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装置
CN219204598U (zh) 一种车载紧凑型红外夜视摄像头
JP3340235B2 (ja) 火災報知設備用機器
CN215954299U (zh) 一种计算机用具有外部散热装置的多功能接头转换器
JP3340236B2 (ja) 火災報知設備用機器
CN214378975U (zh) 一种通用立式Type-C电连接器
CN216252971U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3221351U (ja) ワイヤレス撮像レンズ構造
CN219644009U (zh) 摄像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