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1440A -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1440A
CN116831440A CN202210309676.3A CN202210309676A CN116831440A CN 116831440 A CN116831440 A CN 116831440A CN 202210309676 A CN202210309676 A CN 202210309676A CN 116831440 A CN116831440 A CN 116831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egion
cooking
wind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96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亮
王小鹰
吴金华
张翼飞
彭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96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14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2720 priority patent/WO20231788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1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线圈盘形成有中部区域、边缘区域以及位于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线圈盘在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连接区域处的磁场强度。本发明中,线圈盘结合烹饪腔的底部的加热装置,能够在烹饪腔内形成立体式循环加热环境,确保烹饪腔内食物的均匀受热;能够形成较大区域受热且较为均匀的热量传导;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磁场强度相对更强,有助于在烹饪腔内蒸汽上升而形成冷凝水时,更加即时快速地提高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的温度,从而有助于更加快速高效地对该区域处聚积的较多冷凝水进行散发,避免冷凝水回落烹饪腔内影响食物口感。

Description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饭煲等烹饪器具的底部采用发热盘或者IH线盘等方式进行加热,使得产生的热量多集中在底部。烹饪过程中,尤其在内锅的食物比较满时,容易造成食物受热不均而产生夹生的问题,甚至出现底糊锅,但食物上层还是夹生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旨解决传统烹饪器具存在对锅体施热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形成有中部区域、边缘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线圈盘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磁场强度。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包括盘座和绕设在所述盘座上的线圈绕组;
所述线圈绕组至少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绕设。
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绕设面积大于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绕设面积。
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绕设层数大于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绕设层数。
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在所述中部区域绕设的第一线圈、在所述边缘区域绕设的第二线圈以及在所述连接区域绕设的第三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二者任一的磁场强度大于所述第三线圈的磁场强度。
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盘座上错开所述连接区域绕设。
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在所述中部区域绕设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绕设层数不小于2;
所述边缘区域的最大直径为D,所述中部区域的最大直径不大于0.25D。
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在所述边缘区域绕设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绕设层数不小于2;
所述边缘区域的最大直径为D,所述边缘区域的最小直径不小于0.7D。
可选地,所述盘座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连通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内外两侧;
所述线圈绕组错开所述通孔处设置。
可选地,所述盘座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连通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内外两侧;
所述通孔设于所述连接区域处。
可选地,所述盘座靠近其中心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供所述烹饪器具的测温器安装;
所述线圈绕组沿着所述安装槽的外围依次绕设。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锅盖组件,包括:
锅盖主体,包括设于所述锅盖主体的一侧的盖板;以及,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且用以在通电时对所述盖板进行加热,所述线圈盘用于设置在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上,所述线圈盘形成有中部区域、边缘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所述线圈盘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磁场强度。
可选地,所述锅盖主体包括盖体和隔板,所述盖体、所述隔板和所述盖板依次布设,所述线圈盘限位在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隔板对应所述线圈盘处设有可视化结构,所述盖板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座,具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腔体;
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烹饪座的开口端,以与所述烹饪座共同围合构成烹饪腔,所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主体和线圈盘,所述锅盖主体包括设于所述锅盖主体的一侧的盖板;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且用以在通电时对所述盖板进行加热,所述线圈盘形成有中部区域、边缘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所述线圈盘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磁场强度;以及,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烹饪座,且用以对所述烹饪腔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锅盖组件上设置线圈盘,使得线圈盘在通电时能够对锅盖组件尤其是盖板处进行加热,实现对烹饪腔的顶部加热,结合烹饪腔的底部设置的加热装置,能够在烹饪腔内形成自下至上和自上至下热量流路,构建立体式循环加热环境,确保烹饪腔内食物的均匀受热,有助于提高烹饪效果;线圈盘采用电磁加热方式运行,相较于电阻丝等发热方式,能够形成较大区域受热且较为均匀的热量传导,有助于对烹饪腔的顶部的加热均匀;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磁强强度增强,有助于在烹饪腔内蒸汽上升而形成冷凝水时,更加即时快速地提高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的温度,有助于更加快速高效地对中部区域和边缘区域聚积的较多冷凝水进行散发,避免冷凝水回落烹饪腔内影响食物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烹饪器具的烹饪座与锅盖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锅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烹饪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线圈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线圈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线圈盘的纵剖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线圈盘作用在盖板上的加热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烹饪器具 217 蒸汽阀组件
10 烹饪座 218 安装槽
110 烹饪腔 220 测温器
111 开口端 230 电控部件
120 锅体 30 线圈盘
130 控制装置 31 中部区域
140 测温组件 32 边缘区域
20 锅盖组件 33 连接区域
210 锅盖主体 310 盘座
211 盖体 320 线圈绕组
212 屏蔽板 321 第一线圈
213 隔板 322 第二线圈
214 安装支架 330 绕线支架
215 盖板 40 加热装置
216 通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应用在锅盖组件中,所述锅盖组件应用在烹饪器具中,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但不限于电饭煲、压力煲、食物料理机等。请参阅图1至图9,附图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盘应用在烹饪器具中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线圈盘30用于设置在烹饪器具1的锅盖组件20上,所述线圈盘30形成有中部区域31、边缘区域32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之间的连接区域33;其中,所述线圈盘30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磁场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锅盖组件20上设置线圈盘30,使得线圈盘30在通电时能够对锅盖组件20尤其是盖板215处进行加热,实现对烹饪腔110的顶部加热,结合烹饪腔110的底部设置的加热装置40,能够在烹饪腔110内形成自下至上和自上至下热量流路,构建立体式循环加热环境,确保烹饪腔110内食物的均匀受热,有助于提高烹饪效果;线圈盘30采用电磁加热方式运行,相较于电阻丝等发热方式,能够形成较大区域受热且较为均匀的热量传导,有助于对烹饪腔110的顶部的加热均匀;中部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的磁场强度增强,有助于在烹饪腔110内蒸汽上升而形成冷凝水时,更加即时快速地提高中部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的温度,有助于更加快速高效地对中部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聚积的较多冷凝水进行散发,避免冷凝水回落烹饪腔110内影响食物口感,有效解决烹饪过程中盖板215处产生的冷凝水回落烹饪腔110内的食物(例如米饭)上,导致米饭滴白或者夹生,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同时也有效避免盖板215处产生的冷凝水在锅盖组件的20的开盖过程中掉落在米饭上、滴落在烹饪座10上,污染烹饪座10或者渗入烹饪座10内部,对烹饪座10内的电控器件造成损坏。
鉴于上述,本发明所述的线圈盘30应用在锅盖组件20中。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盖组件20,所述锅盖组件20包括锅盖主体210和如上所述的线圈盘30,所述锅盖主体210包括设于所述锅盖主体210的一侧的盖板215;所述线圈盘30设于所述锅盖主体210内,且用以在通电时对所述盖板215进行加热。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锅盖组件20应用在烹饪器具1中。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所述烹饪器具1包括烹饪座10、锅盖组件20及加热装置40。
其中,所述烹饪座10一般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适宜的形状、尺寸和材质,例如设置为大致呈圆柱状、棱柱状或者球状等;所述机壳的制成材质可以设置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等。
所述烹饪座10具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腔体。可以理解,所述机壳可以直接限定出所述腔体;或者,所述烹饪座10包括机壳和锅体120,所述机壳限定出安装腔,所述锅体120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并限定出所述腔体。
所述锅盖组件20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烹饪座10的开口端111,以与所述烹饪座10共同围合构成烹饪腔110。可以理解,所述锅盖组件20可以任何适宜的活动形式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烹饪座10。例如,所述锅盖组件20的一侧缘转动安装于所述烹饪座10的开口端111,以使得所述锅盖组件20可绕该侧缘翻转至打开和关闭所述腔体的开口。或者,所述锅盖组件20的中部可通过一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烹饪座10的开口端111,使得所述锅盖组件20可绕该转轴转动至打开和关闭所述腔体的开口。或者,所述锅盖组件20可相对烹饪座10的开口端111平移运动,具体可以是滑动平移或者滚动平移,实现打开和关闭所述腔体的开口的目的。
当所述锅盖组件20活动至关闭所述腔体,也即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锅盖组件20与所述烹饪座10的至少开口端111密封配合,共同围合构成基本封闭(可预留例如蒸汽溢出孔)的烹饪腔110。
本设计对所述烹饪座10上开口端111的朝向设置不作限制,因此跟随地,当所述烹饪座10固定在任一平台上时,所述锅盖组件2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所述烹饪座10的任意侧,例如设置在所述烹饪座10的顶侧、任意旁侧甚至底侧。但为了便于理解,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所述烹饪器具1沿上下向,也即竖直方向安装,且所述烹饪座10和所述锅盖组件20自下至上依次布设,所述开口朝上为例进行说明。
基于此,所述加热装置40设于所述烹饪座10,且用以对所述烹饪腔110的底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装置40为所述烹饪器具1的主加热单元,主要对所述烹饪腔110的底部进行加热。在设计时,所述加热装置40可以设置在所述烹饪座10的底部,使得加热装置40距所述烹饪腔110的底部更近,在同样的热量供给下,有助于加热装置40的能量减省和整机的结构简化,且使得整机的重心靠下,更利于整机平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40也可设置在所述烹饪座10靠下区域的任意侧部,将热量传导至所述烹饪腔110的底部。此外,所述加热装置40在对烹饪腔110的底部加热的基础上,还可对烹饪腔110靠下区域的侧部进行加热,例如将加热装置30的加热面设置为适于锅体120底部形状的凹型,实现对锅体120的底部及靠下区域的侧部进行加热。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加热装置40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可以是任意适宜的加热方式,例如电热片或者电热圈等的电阻式加热、电磁感应加热、远红外加热及瓦斯加热等。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40为电磁加热装置,也即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的装置。
当然,为了所述加热装置40及烹饪器具1整机的良好运行,所述烹饪器具1一般还包括控制装置130,所述控制装置130一般设置在所述烹饪座10上,且可与所述加热装置40电性连接,为所述加热装置40提供电源和所需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装置130可作为所述烹饪器具1的主控系统,已为成熟技术,不作赘述。
此外,所述烹饪器具1还可包括测温组件140,所述测温组件140设于所述烹饪座10的底部,用以对所述烹饪腔110的底部进行测温。所述测温组件140与所述控制装置130电性连接,使得所述控制装置130可根据所述测温组件140的工作状态和测量数据,对所述加热装置4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所述测温组件140同样为现有技术,不作赘述。
本设计中的所述锅盖主体210大致呈现为与所述烹饪座10的形状、尺寸、材质相适配的块状或者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所述锅盖主体210具有朝向所述烹饪座10的开口端111的底侧和背对所述烹饪座10的开口端111的顶侧。其中,所述盖板215形成在所述锅盖主体210的底侧,朝向所述开口端111设置,且在盖合所述开口端111时,与烹饪座10的腔体共同围合构成所述烹饪腔110。
所述线圈盘30可以包括盘座310和绕设在所述盘座310上的线圈绕组320。所述线圈盘30在运行时,至少能够对所述盖板215进行加热。可以理解,所述盖板215被设置为由导热材料制成,具体例如为金属材质。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盖板215可以是平直的板状结构,与所述开口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以恰好盖合所述开口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15的至少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状,例如自盖板215的边缘至盖板215的中心呈逐渐朝向烹饪座10方向突出延伸,或者自盖板215的边缘至盖板215的中心呈逐渐背离烹饪座10方向凹陷延伸等;或者,所述盖板215整体可以呈凹型设置,具有板状主体和自板状主体的周缘逐渐朝向所述烹饪座10的方向突出延伸的周侧壁,如此地,所述线圈盘30可以仅对应所述板状主体设置,或者分别对应所述板状主体及所述周侧壁设置,使得当所述线圈盘30工作时,热量可直接地作用在板状主体上,并且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在所述周侧壁上,实现对所述烹饪腔110的靠上区域的立体式加热。
所述锅盖主体210一般还包括盖体211,所述盖体211设于所述盖板215背对所述烹饪座10的一侧,所述盖体211、所述线圈盘30和所述盖板215依次层叠布设,并且,所述盖体211与所述盖板215共同限位所述线圈盘30。所述盖体211可呈板状设置,并与所述盖板215正对。或者,所述盖体211的下端凹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收容所述线圈盘30和所述盖板215,使得所述锅盖组件20的结构紧凑且更具美观性。
接着,所述锅盖主体210还可包括隔板213,所述隔板213设于所述盖板215和所述盖体211之间。所述隔板213和所述盖体211共同夹持限位所述线圈盘30。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盖体211具体设计有上述容置槽时,所述盖板215与所述盖体211之间的区域,指的是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部与所述盖板215之间的区域。
所述隔板213与所述盖体211连接。具体而言,所述隔板213可直接与所述盖体211连接,例如通过例如焊接固定、螺接固定、卡扣固定、粘接固定或者吸附固定等方式安装在所述容置槽的侧槽壁上。或者,所述锅盖主体210还可包括安装支架214,所述安装支架214供所述隔板213安装,且连接至所述盖体211上。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安装支架214大致呈环状,且具有供所述隔板213支撑固定的环形支撑面,所述环形支撑面朝向所述线圈盘30设置。所述安装支架214与上述同理地,可通过例如焊接固定、螺接固定、卡扣固定、粘接固定或者吸附固定等方式安装在所述容置槽的侧槽壁上。
当所述锅盖主体210如上所述设置有安装支架214时,所述安装支架214与所述盖体211连接,将所述盖体211、所述线圈盘30和所述隔板213连接呈一体。所述盖板215可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14背对所述隔板213的一侧,并与所述安装支架214可拆卸连接。如此地,在实际应用时,所述盖板215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拆除,例如进行维修替换、拆装清洗等,隔板213可以对至少线圈盘30起到良好的隔离保护作用,避免所述盖板215的拆装过程影响线圈盘30的使用、或者对用户造成危害。
基于上述,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13至少对应所述线圈盘30的部位处,设置有可视化结构。所述可视化结构可以具体表现为由玻璃、透明膜层等材料制成的透明视窗,或者表现为通过例如反射、折射等原理将所述线圈盘30处的图像信息表现出来的显示面。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且降低成本,可将所述隔板213整体设置为由玻璃材料制成,既能达到可视化目的,还能对经由线圈盘30作用在盖板215的热量起到一定的均匀、保温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述线圈盘30需要在通电状态下感应发热。因此,所述锅盖组件20一般还包括电控部件230,所述电控部件230与所述线圈盘30电性连接,为所述线圈盘30提供电源,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预设的控制信号。所述电控部件230例如为集成设置的电路板。所述电控部件230可与上述的控制装置130分体设置,具体例如独立设置于所述锅盖主体210上或者设于烹饪座10上;当然,所述电控部件230也可与所述控制装置130一体设置,构成所述控制装置130中的部分结构。
在实际应用时,所述烹饪器具1一般还包括显控面板,所述显控面板提供控制界面和/或显示界面,所述显控面板可设置在锅盖组件20的上端,也即盖体211处。基于此,所述电控部件230同样可以安装在所述盖体211处。而为了减少电控部件230与所述线圈盘30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主体210还包括屏蔽板212,所述屏蔽板212至少对应设置在所述电控部件230和所述线圈盘30之间。所述屏蔽板212具体可以是铝制板等。
由于本发明主要对线圈盘30进行改进,因此在下述实施例中,主要结合附图对线圈盘30的结构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线圈绕组320绕设在盘座310的上侧或者下侧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请参阅图5、图6及图9,所述线圈盘30形成有中部区域31、边缘区域32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之间的连接区域33;其中,所述中部区域31靠近所述线圈盘30的中部、所述边缘区域32靠近所述线圈盘30的周缘。所述线圈盘30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磁场强度。
由于当所述烹饪器具1烹煮食物过程中,所述盖板215的边缘处温度相对较低,当所述烹饪腔110内的蒸汽向上升腾时,更易于在温度较低的所述盖板215的边缘处凝结成冷凝水;另外,所述烹饪腔110内向上升腾的蒸汽中,中间区域的蒸汽量相对最大,这使得所述盖板215中心处的蒸汽量相较于其他部位处更大,更容易凝结形成大量的冷凝水。本设计通过加强中部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的磁场强度,使得中部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具有更强的加热效果,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对盖板215易于凝结冷凝水的区域进行加热,达到更好的除水效果,如上所述,有效解决烹饪过程中盖板215处产生的冷凝水回落烹饪腔110内的食物(例如米饭)上,导致米饭滴白或者夹生,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同时也有效避免盖板215处产生的冷凝水在锅盖组件的20的开盖过程中掉落在米饭上、滴落在烹饪座10上,污染烹饪座10或者渗入烹饪座10内部,对烹饪座10内的电控器件造成损坏。
如图9所示,由于锅盖主体210中的线圈盘30和盖板215是自上至下堆叠设置的,也即板面正对。因此,上述中部区域31、边缘区域32以及连接区域33,均落在盖板215在线圈盘30上的投影区域内;反之,上述中部区域31、边缘区域32以及连接区域33在在盖板215上同样具有对应的投影区域。
如上所述,所述线圈盘30包括盘座310和绕设在所述盘座310上的线圈绕组320;所述线圈绕组320至少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
所述线圈绕组320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的绕设方式不作限制。所述盘座310上具有供所述线圈绕组320绕设的绕线中心,所述线圈绕组320可只包括一个绕线单元,该绕线单元围绕所述绕线中心依次绕设呈圆形、呈椭圆形或者呈任意所需的异形;或者,所述线圈绕组320可包括多个绕线单元,每一所述绕线单元围绕各自的绕线中心绕设,多个所述绕线单元分别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
而为了便于理解,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所述线圈绕组320包括一个绕线单元为例进行说明,且所述线圈绕组320的每圈线圈段大致绕设呈圆形。
在具体应用时,线材可在绕设成型线圈绕组320后,通过粘接等方式安装在所述盘座310上。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30还包括设于所述盘座310的绕线支架330,所述绕线支架330限定出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供所述线材绕制成型所述线圈绕组320,更易于绕制成型。
由于所述线圈绕组320基本都是自所述盘座310的中心至所述盘座310的边缘依次绕设。所述绕线支架330可表现为不同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支架330为凸设在所述盘座310上,且沿所述盘座310的径向呈多圈的同心圆弧状的环形凸筋设置,相邻的每两个环形凸筋之间限定出开口朝上的所述绕线槽。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支架330包括自所述盘座310的盘面凸出设置的绕线部、以及自所述绕线部的自由端沿径向延伸的压线部,所述压线部与所述盘座310之间限定出侧向开口的所述绕线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部区域31、边缘区域32和连接区域33中,每一区域的小半径和大半径之间的差值定义为环宽。本设计对中部区域31、边缘区域32和连接区域33各自的环宽不作限制,可以两两之间做相同设置,也可至少一个或者两个的环宽差异化设置。例如,设置中部区域31的环宽大于边缘区域32的环宽大于连接区域33的环宽;或者,设置边缘区域32的环宽大于中部区域31的环宽大于连接区域33的环宽;或者,设置中部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的环宽分别不大于连接区域33的环宽,但中部区域31和边缘区域32的环宽总大于连接区域33的环宽等。可以理解,在相同条件下,环宽越大,一定程度上使得供线圈绕组320绕设的面积越大,也即加热作用面积越大,从而加热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绕组320至少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使得至少能够对盖板215的中心以及盖板215的边缘进行加热。并且,所述线圈盘30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磁场强度。
为了实现线圈盘30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磁场强度,所述线圈绕组320可以只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而保持所述连接区域33基本空置。也即使得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磁场强度为零。具体而言,所述线圈绕组320包括绕设在所述中部区域31处的第一线圈321、以及绕设在所述边缘区域32处的第二线圈322。所述线圈绕组320在所述盘座310上错开所述连接区域33绕设。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绕组320可以由至少两根线材依次在所述中部区域31绕设成型所述第一线圈321、以及在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成型所述第二线圈322,此时,所述连接区域33基本空置而不布设任意线圈。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绕组320可以由整线依次在所述中部区域31绕设成型所述第一线圈321后,再在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成型所述第二线圈322,此时,所述连接区域33只布设所述第一线圈321和所述第二线圈322之间的连接引线,基本不进行电感应加热。
当然,所述线圈绕组320还可以在所述中部区域31、所述边缘区域32及所述连接区域33均进行绕设,但确保线圈盘30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磁场强度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30在一区域处的磁场强度,可以由该区域处的线圈绕组320的磁场强度直接体现出。也即,当如上所述,所述线圈绕组320包括在所述中部区域31绕设的第一线圈321、在所述边缘区域32绕设的第二线圈322以及在所述连接区域33绕设的第三线圈时,设置所述第一线圈321和所述第二线圈322二者任一的磁场强度大于所述第三线圈的磁场强度。
具体例如,为了实现所述中部区域31的磁场强度大于所述连接区域33的磁场强度,可设置所述第一线圈321在所述中部区域31的绕设面积大于所述第三线圈在所述连接区域33的绕设面积;同样地,为了实现所述边缘区域32的磁场强度大于所述连接区域33的磁场强度,可设置所述第二线圈322在所述边缘区域32的绕设面积大于所述第三线圈在连接区域33的绕设面积。其中,第三线圈在连接区域33的绕设面积可为零,也即所述连接区域33空置。
和/或,为了实现所述中部区域31的磁场强度大于所述连接区域33的磁场强度,可设置所述第一线圈321在所述中部区域31的绕设层数大于所述第三线圈在所述连接区域33的绕设层数;同样地,为了实现所述边缘区域32的磁场强度大于所述连接区域33的磁场强度,可设置所述第二线圈322在所述边缘区域32的绕设层数大于所述第三线圈在连接区域33的绕设层数。其中,第三线圈在连接区域33的绕设层数可为零,也即所述连接区域33空置。
例如附图5至图8可知,所述第一线圈321在所述中部区域31可绕设两层多圈,所述第二线圈322在所述边缘区域32可绕设两层多圈,所述连接区域33空置。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线圈321的绕设层数不小于2,且所述边缘区域32的最大直径为D时,所述中部区域31的最大直径D1不大于0.25D。可以理解,当所述D1远超过0.25D设置时,使得第一线圈321的绕设面积增加,有助于增强线圈盘30在中部区域31处的加热效果,但同时容易增大中部区域31处的尺寸,导致线圈盘30的尺寸增大,且容易导致中部区域31处的加热功率高于需求,造成能源浪费。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322的绕设层数不小于2;所述边缘区域32的最大直径为D,所述边缘区域32的最小直径D2不小于0.7D。当所述D2远小于0.7D设置时,同样使得第二线圈322的绕设面积增加,有助于增强线圈盘30在边缘区域32处的加热效果,但同时容易增大边缘区域32处的尺寸,压缩中部区域31的尺寸,导致线圈盘30的尺寸增大,容易导致边缘区域32处的加热功率高于需求,造成能源浪费。
基于上述,在具体应用时,将所述第一线圈321在所述中部区域31可绕设两层多圈,所述第二线圈322在所述边缘区域32可绕设两层多圈,所述连接区域33空置;D1不大于0.25D且D2不小于0.7D,可确保线圈盘30对盖板215中心处的加热效果增强、在盖板215边缘处的加热效果增强,达到所需部位的冷凝水及时发散的目的的同时,有助于减省能耗浪费,且确保线圈盘30的结构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线圈绕组320在中部区域31、边缘区域32和连接区域33中绕设时,需要对整个区域进行绕设。本设计对所述线圈绕组320在各个区域内的具体绕设方式不作限制,达到上述使得所述线圈盘30在所述中部区域31和所述边缘区域32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磁场强度的要求即可。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线圈321和/或所述第二线圈322可在对应的区域内呈单环布设,也可呈多环间隔布设。
此外,所述线圈盘30在一区域的磁场强度,除了受到该区域处绕设的线圈绕组320影响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设置磁条等磁性件,对所需区域的磁力线进行聚集,达到增强磁场强度的目的;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例如屏蔽件等隔磁件,对所需区域以外的磁力线进行屏蔽,达到增强所需区域的磁场强度的目的。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盘座310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通孔216,所述通孔216用以连通所述烹饪器具1的烹饪腔110的内外两侧。所述通孔216能够实现所述烹饪腔110内外物质交换,例如,将烹饪腔110内经烹饪过程产生的蒸汽排放至烹饪腔110外,或者将烹饪腔110外的例如食材等投放至烹饪腔110内。因此,根据所述烹饪器具1的实际需求,所述通孔216可作为连通孔216,例如所述烹饪腔110的蒸汽溢出孔、物料(例如食材、调料、水等)的投料孔、散热孔、泄压孔等。
当然,由于所述通孔216连通所述烹饪腔110的内外环境,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锅盖组件20还包括功能部件时,所述通孔216还可作为所述功能部件的安装孔或者避让孔。具体而言,所述功能部件与所述锅盖主体210可拆卸连接,所述功能部件与所述锅盖主体210二者的连接处可以位于所述锅盖主体210的任意部位。并且,所述功能部件的至少部分部位穿设在所述通孔216处,可以完全收容在所述通孔216内,也可以穿过所述通孔216并伸入至所述烹饪腔110内。如此地,无需为所述功能部件额外开设其他孔结构,有助于简化加工工艺,且保证所述锅盖主体210的结构强度。
所述功能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烹饪器具1例如为炒菜机等产品,设置有搅拌功能时,所述功能部件可以是搅拌机构,搅拌机构至少包括搅拌轴以及与搅拌轴连接的搅拌叶片,此时,所述搅拌轴可穿过所述通孔216,并将所述搅拌叶片安装在所述烹饪腔110内。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烹饪器具1为自动料理机等产品,设置有自动投料功能、破碎物料功能等时,所述功能部件可以是投料机构,具体例如为鼓气或抽气机构、传送带机构等;所述功能部件还可以是刺破机构,例如为刺破胶囊的刀具、碾破米粒的滚轮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部件也可以是感测机构,例如为测温器220、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鉴于上述,所述锅盖主体210还可以包括蒸汽阀组件217,所述蒸汽阀组件217与所述盖体211连接,并活动安装于所述通孔216处,以控制所述通孔216处的开度大小。
基于上述有关通孔216的实施例,所述线圈绕组320错开所述通孔216处设置。如此地,可避免所述通孔216的设置对于所述线圈绕组320的磁场产生干扰,或者线圈绕组320由于所述通孔216处流通的例如蒸汽等影响而造成短路危险。
具体而言,当所述线圈绕组320在所述连接区域33不绕设第三线圈,也即所述连接区域33空置时,所述通孔216设于所述连接区域33处,直接利用所述线圈盘30在所述连接区域33处的设计,无需额外改变所述线圈绕组320的绕设方式。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11开设有安装槽218,所述盖板215盖设在所述安装槽218的槽口处,当所述盖板215完全封闭所述安装槽218时,所述安装槽218呈现为完全封闭状态;当所述盖板211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218的气孔,烹饪腔110内的蒸汽可经由所述气孔进入所述安装槽218内,使得安装槽218可与烹饪腔110内部连通,而保持与烹饪座20的外界环境断开连通。
当所述锅盖组件20还包括测温器220时,所述测温器220可选择性地安装在所述通孔216和/或所述安装槽218处。例如,当所述测温器220设置为一个时,可安装在通孔216处或者安装槽218处;当所述测温器220设置为两个,或者同一测温器220具有两个测温点时,两个测温器220或者两个测温点可分设在通孔216和安装槽218处,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测量结果,有助于测量准确。
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器220设于所述安装槽218处,所述测温器220的测温端可抵接在盖板215上,或者朝向盖板215并与盖板215保持间隔。当盖板215设有连通烹饪腔110的气孔,使得安装槽218处于半封闭时,能够聚积更多的高温蒸汽,避免高温蒸汽流通至烹饪腔110外。因此,将测温器220设于安装槽218处,对于感测烹饪腔110内烹煮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具有更好更准的测量效果。进一步地,可将所述安装槽218尽量靠近所述锅盖主体210的中心布设。由于烹饪腔110内的蒸汽多汇聚在中部并向上升腾,靠近中心布设的测温器220能够接收到更多地、更原始的蒸汽,从而有助于测量准确。所述通孔216设于所述安装槽218的旁侧,避免通孔216处蒸汽的溢出、或者功能部件的安装,对测温器220的测量过程或结果产生干扰。当然,所述测温器220可在所述安装槽218直接测量蒸汽温度,也可在蒸汽附着在盖板215时,通过测量盖板215的温度并经转换后获得烹饪腔110温度。
与所述通孔216同理地,所述线圈绕组320沿着所述安装槽218的外围依次绕设,可避免所述安装槽218的设置对于所述线圈绕组320的磁场产生干扰。在进一步的方案中,当所述安装槽218对应线圈盘30的中心处设置,且所述安装槽218通过一筒状结构限定出时,所述筒状结构同时可作为所述线圈绕组320的绕线柱,有助于线圈绕组320在所述盘座310上的绕设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形成有中部区域、边缘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线圈盘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磁场强度大于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磁场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包括盘座和绕设在所述盘座上的线圈绕组;
所述线圈绕组至少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绕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绕设面积大于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绕设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中部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二者任一处的绕设层数大于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连接区域处的绕设层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在所述中部区域绕设的第一线圈、在所述边缘区域绕设的第二线圈以及在所述连接区域绕设的第三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二者任一的磁场强度大于所述第三线圈的磁场强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盘座上错开所述连接区域绕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在所述中部区域绕设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绕设层数不小于2;
所述边缘区域的最大直径为D,所述中部区域的最大直径不大于0.25D。
8.如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在所述边缘区域绕设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绕设层数不小于2;
所述边缘区域的最大直径为D,所述边缘区域的最小直径不小于0.7D。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连通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内外两侧;
所述线圈绕组错开所述通孔处设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连通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内外两侧;
所述通孔设于所述连接区域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供所述烹饪器具的测温器安装;
所述线圈绕组沿着所述安装槽的外围依次绕设。
12.一种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主体,包括设于所述锅盖主体的一侧的盖板;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且用以在通电时对所述盖板进行加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主体包括盖体和隔板,所述盖体、所述隔板和所述盖板依次布设,所述线圈盘限位在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隔板对应所述线圈盘处设有可视化结构,所述盖板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
1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座,具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腔体;
如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烹饪座的开口端,以与所述烹饪座共同围合构成烹饪腔;以及,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烹饪座,且用以对所述烹饪腔进行加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
CN202210309676.3A 2022-03-25 2022-03-25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6831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9676.3A CN116831440A (zh) 2022-03-25 2022-03-25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PCT/CN2022/092720 WO2023178812A1 (zh) 2022-03-25 2022-05-13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9676.3A CN116831440A (zh) 2022-03-25 2022-03-25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1440A true CN116831440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099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9676.3A Pending CN116831440A (zh) 2022-03-25 2022-03-25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1440A (zh)
WO (1) WO20231788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3899B2 (ja) * 1996-04-25 2002-11-11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206371913U (zh) * 2016-09-12 2017-08-0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体及其烹饪器具
CN208693017U (zh) * 2017-10-27 2019-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盖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9300849U (zh) * 2018-09-14 2019-08-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9172033U (zh) * 2018-09-14 2019-07-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1047282U (zh) * 2019-08-23 2020-07-17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12649737U (zh) * 2020-06-30 2021-03-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8812A1 (zh)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60241U (zh)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16831440A (zh)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090374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JP495413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コイルユニット
JP200607991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0474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コイルユニット
CN100516660C (zh) 一种微波炉
JPH07307196A (ja) 電磁調理器の温度検出器
CN217488321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039741U (zh) 烹饪器具
CN220423754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395459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324320U (zh) 烹饪器具
CN116831441A (zh) 加热座及烹饪器具
CN206371905U (zh) 温度感测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7039738U (zh) 一种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13647795B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11121480U (zh) 传感器组件及电磁加热设备
CN221769814U (zh) 烹饪设备
CN218105623U (zh) 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4595564U (zh) 烹饪器具
JP2019212360A (ja) 加熱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加熱調理器
CN22057203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JP3975988B2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