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5772A - 连接器组件以及第一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以及第一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05772A CN116805772A CN202310288195.3A CN202310288195A CN116805772A CN 116805772 A CN116805772 A CN 116805772A CN 202310288195 A CN202310288195 A CN 202310288195A CN 116805772 A CN116805772 A CN 1168057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nector
- assembly
- shielding
-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能够抑制串扰且难以引起共振的连接器组件和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00所具备的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各自具备:具有被屏蔽部34的第一信号端子30;和具有屏蔽部46的第一接地端子40。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110B中的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的屏蔽部46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B的屏蔽部46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或者经由第二连接器200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82而导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组件以及第一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一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各连接器具有信号端子和与信号端子对应设置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抑制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29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由于接地端子彼此接近地配置,所以有可能在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产生共振。尤其是由于接地端子所具有的平板部彼此平行且接近地相对,因此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平行板共振。共振成为噪声的原因。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抑制串扰且难以引起共振的连接器组件和第一连接器。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是具备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一端子组件,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各自具备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被屏蔽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屏蔽部,在观察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时,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之间,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或者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本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具备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各自具备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第一信号端子具有被屏蔽部,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屏蔽部。
而且,在观察多个第一端子组件中的彼此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时,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被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被屏蔽部之间,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的一部分和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的一部分。
因此,抑制了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
在此,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和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或者经由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即,相邻的两个屏蔽部至少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以下称为连接器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组件内导通。
因此,与相邻的两个屏蔽部在连接器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组件内不导通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相邻的两个屏蔽部之间的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屏蔽部是指对第一信号端子的一部分(被屏蔽部)进行屏蔽的部分,被屏蔽部是指被屏蔽部屏蔽的部分。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可动侧屏蔽部相当于“屏蔽部”、可动侧被保持部及前端侧部相当于“被屏蔽部”的例子,但本方式的“屏蔽部”及“被屏蔽部”不限于此。例如,可动侧被保持部可以不是被屏蔽部,前端侧部的弹性支持部也可以不是被屏蔽部。即,本方式的屏蔽部只要是屏蔽第一信号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即可。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相邻的两个屏蔽部构成为经由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而导通的例子,但本方式也可以如上述一样,相邻的两个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器也可以不具有导通中介部。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连接器具备多个(八个)第一端子组件而不具备除此之外的端子的例子,但本方式并不限于此。第一连接器可以具备不属于“多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其他端子。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连接器为浮动连接器的例子,但本方式的第一连接器也可以不是浮动连接器。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导通中介部是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接地端子的一部分的例子,但本方式并不限于此。本方式的导通中介部也可以是作为与第二接地端子不同的个体形成的部件。
另外,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连接器连接状态下第一连接器所具有的全部屏蔽部在连接器组件内导通的例子,但本方式并不限于此。第一连接器所具有的多个屏蔽部中的一部分在连接器组件内导通即可。
对于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在第一方式中,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经由所述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在本方式中,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和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构成为经由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因此,与相邻的两个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的方式相比,容易实现相邻的两个屏蔽部稳定的导通状态。
对于第三方式所涉及连接器组件,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屏蔽部具有与该屏蔽部所属的第一端子组件相邻的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所具有的导通接触部、或者将所述导通中介部作为接触对象而与该接触对象接触的导通接触部,所述导通接触部是朝向所述接触对象突出的形状。
在本方式中,屏蔽部具有多个第一端子组件中的与该屏蔽部所属的第一端子组件相邻的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所具有的导通接触部、或将导通中介部作为接触对象而与该接触对象接触的导通接触部。而且,导通接触部是朝向接触对象突出的形状。
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导通接触部与接触对象的接触。
对于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在第一方式中,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经由所述导通中介部而导通,所述屏蔽部具有将所述导通中介部作为接触对象进行接触的导通接触部,所述导通接触部为朝向所述接触对象突出的形状,所述导通中介部为平板形状,以其两侧的平面与所述导通接触部接触。
在本方式中,导通中介部为平板形状,以其两侧的平面与导通接触部接触。
因此,容易形成导通中介部。
值得注意的是,优选导通中介部的一侧的平面上的接触位置与另一侧的平面上的接触位置为相同的位置,但本方式并不限于此。
对于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在第三或第四方式中,所述导通接触部具有与所述接触对象接触的接点部和将所述接点部与所述屏蔽部中的除了该导通接触部以外的部分连结的多个连结部。
在本方式中,导通接触部具有与接触对象接触的接点部和多个连结部。多个连结部分别连结接点部和屏蔽部中的除了该导通接触部以外的部分。
因此,与连接部为一个的方式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相邻的两个屏蔽部之间的共振。
对于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在第一~第五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通过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在列间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第一端子组件而构成,所述屏蔽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被屏蔽部配置在列间方向内侧的列间方向屏蔽部和相对于所述被屏蔽部配置在排列方向两侧的一对排列方向屏蔽部,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之间配置有两个列间方向屏蔽部,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之间配置有两个排列方向屏蔽部。
在本方式中,多个第一端子组件通过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在列间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第一端子组件而构成。
在此,屏蔽部具有相对于被屏蔽部配置在列间方向内侧的列间方向屏蔽部和相对于被屏蔽部配置在排列方向两侧的一对排列方向屏蔽部。由此,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之间配置有两个列间方向屏蔽部,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之间配置有两个排列方向屏蔽部。
因此,在多个第一端子组件通过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在列间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第一端子组件而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串扰。
对于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在第六方式中,在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之间的位置,该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与该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直接接触,或者在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之间插入所述导通中介部,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彼此经由所述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在本方式中,在观察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时,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排列方向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排列方向屏蔽部之间的位置,该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与该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直接接触。或者,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排列方向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排列方向屏蔽部之间插入导通中介部,排列方向屏蔽部彼此经由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因此,能够尤其抑制屏蔽部所具有的列间方向屏蔽部及排列方向屏蔽部中的排列方向屏蔽部引起的共振。其结果,能够在排列方向上以狭窄的间隔排列第一端子组件,从而能够在排列方向上使第一连接器小型化。
对于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在第一~第七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被屏蔽部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在本方式中,被屏蔽部包括与第二信号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
对于第九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在第一~第八的任一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在第一安装对象物上使用,所述屏蔽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对象物移动。
在本方式中,第一连接器安装在第一安装对象物上使用,屏蔽部能够相对于第一安装对象物移动。
因此,能够将浮动连接器应用于第一连接器。
第十方式所涉及第一连接器是能够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一端子组件,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各自具备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被屏蔽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屏蔽部,在观察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中的彼此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时,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之间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或者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本方式的第一连接器是能够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各自具备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第一信号端子具有被屏蔽部,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屏蔽部。
而且,在观察多个第一端子组件中的彼此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时,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被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被屏蔽部之间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的一部分和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的一部分。
因此,抑制了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
在此,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和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或者经由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即,相邻的两个屏蔽部在连接器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组件内导通。
因此,与相邻的两个屏蔽部在连接器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组件内不导通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相邻的两个屏蔽部之间的共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连接状态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连接前状态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连接状态的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多个第一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信号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固定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可动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金属外壳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端子排列方向及列间方向上相邻的多个第一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对图13的多个第一端子组件插入了第二接地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组件的图。
图16是表示相对于图15的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插入第二接地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8是在第二连接器中省略了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本公开的连接器组件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200进行说明。
有时将各图所示的箭头X称为连接器前后方向,将箭头Y称为连接器宽度方向,将箭头Z称为连接器上下方向。
(连接器组件100、200)
图1~图3表示由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构成的连接器组件100、200。
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00安装在第一基板B1,将第二连接器200安装在第二基板B2,并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连接,能够将第一基板B1与第二基板B2连接。第一基板B1和第二基板B2相互平行地配置。第一连接器100是浮动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0不是浮动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100)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100具备第一壳体10、20、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和金属外壳50。第一壳体10、20具备固定壳体10和可动壳体20。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各自具备第一信号端子30和第一接地端子40。
固定壳体10是固定在作为第一连接器100的安装对象物的第一基板B1上的壳体。固定壳体10经由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固定在第一基板B1上。
可动壳体20是相对于固定壳体10能够移动地设置的壳体。可动壳体20由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以浮动状态支撑。
固定壳体10和可动壳体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体形成。
第一信号端子30连接第一基板B1和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信号端子70。第一信号端子30通过对导电性板材实施冲裁加工及弯曲加工等而制成。多个第一信号端子30各自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第一接地端子40连接第一基板B1和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接地端子80。第一接地端子40通过对导电性板材实施冲裁加工及弯曲加工等而制成。多个第一接地端子40各自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由前侧的多个(图中为四个)第一端子组件110和后侧的多个(图中为四个)第一端子组件110构成。也能够理解为:由前侧的第一端子组件110和后侧的第一端子组件110构成一对第一端子组件110,该一对第一端子组件110以Y方向为排列方向进行排列。一对第一端子组件110彼此相对配置为使各自的接触部侧方向(从Z方向看,接触部36相对于连接部31所处的方向)朝向X方向内侧(列间方向内侧)。
金属外壳50是大体覆盖第一壳体10、20以及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的整体的导电性部件。金属外壳50抑制辐射噪声。
(第一信号端子30)
接着,对第一信号端子3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第一信号端子30依次具有连接部31、固定侧被保持部32、中间部33、可动侧被保持部34和前端侧部35、36。
连接部31是与第一基板B1连接的部分。连接部31从固定侧被保持部32向作为沿着第一基板B1的面的方向的X方向外侧延伸。
固定侧被保持部32是被固定壳体10保持的部分。固定侧被保持部32通过将-Z方向作为压入方向压入固定壳体10而保持于固定壳体10。固定侧被保持部32使板宽方向朝向作为端子排列方向的Y方向,在+Z方向上延伸。固定侧被保持部32具有压入用突起。压入用突起形成在固定侧被保持部32的板宽方向两侧。
中间部33是连结固定侧被保持部32和可动侧被保持部34的部分,是以可动侧被保持部34相对于固定侧被保持部32能够发生位移的方式可变形地形成的部分。
中间部33依次具有一端侧曲部33a、直线部33b、另一端侧曲部33c和直线部33d。
一端侧曲部33a将第一信号端子30的延伸方向的Z方向分量从正转换为负。
直线部33b是将延伸方向设为直线状的部分。直线部33b的延伸方向是-Z方向及X方向内侧的倾斜方向。
另一端侧曲部33c将第一信号端子30的延伸方向的Z方向分量从负转换为正。
直线部33d将另一端侧曲部33c和可动侧被保持部34连结成直线状。直线部33d的延伸方向为+Z方向。
在中间部33形成有狭缝33s。狭缝33s形成在中间部33的板宽方向中央,沿着中间部33的延伸方向延伸。狭缝33s在中间部33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地点(直线部33b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地点)分离为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参照图3)。
可动侧被保持部34是被可动壳体20保持的部分。可动侧被保持部34通过将+Z方向作为压入方向压入可动壳体20而被可动壳体20保持。可动侧被保持部34使板宽方向朝向作为端子排列方向的Y方向,在+Z方向上延伸。可动侧被保持部34具有压入用突起。压入用突起形成在可动侧被保持部34的板宽方向两侧。可动侧被保持部34的板宽尺寸(除去压入用突起的部分的板宽尺寸)比固定侧被保持部32的板宽尺寸大。
前端侧部35、36是与可动侧被保持部34相比另一端侧的部分。
前端侧部35、36具有接触部36和弹性支持部35。
接触部36是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信号端子70接触的部分。接触部36以向作为与第二信号端子70接触的方向的X方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在板厚方向上弯曲。
弹性支持部35是弹性地支持接触部36的部分。当第二连接器200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00时,弹性支持部35进行弹性变形,使得接触部36向X方向内侧产生位移。另外,在各图中,示出了弹性变形状态的形状。
(第一接地端子40)
接着,对第一接地端子4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第一接地端子40具有连接侧屏蔽部41a、41a、固定侧屏蔽部42a、42a、中间屏蔽部44和可动侧屏蔽部46。
连接侧屏蔽部41a、41a屏蔽第一信号端子30的连接部31。
连接侧屏蔽部41a、41a具有相对于第一信号端子30的连接部31配置在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连接侧侧方部41a。连接侧侧方部41a也作为与第一基板B1连接的连接部41a发挥功能。
固定侧屏蔽部42a、42a屏蔽第一信号端子30的固定侧被保持部32。
固定侧屏蔽部42a、42a具有相对于固定侧被保持部32配置在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固定侧侧方部42a。固定侧侧方部42a也作为保持在固定壳体10上的固定侧被保持部42a发挥功能。
中间屏蔽部44屏蔽第一信号端子30的中间部33的直线部33b。
中间屏蔽部44具有一对中间侧方部44a、44a和中间垂直方向部44b、44b。
一对中间侧方部44a、44a相对于中间部33的直线部33b配置在宽度方向两侧。
中间垂直方向部44b、44b相对于中间部33的直线部33b配置在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沿着ZX平面的方向)上。中间垂直方向部44b、44b配置在直线部33b的下侧。中间垂直方向部44b、44b由经由曲部与一个中间侧方部44a连接的一个中间垂直方向部44b和经由曲部与另一个中间侧方部44a连接的另一个中间垂直方向部44b构成。
可动侧屏蔽部46屏蔽第一信号端子30的可动侧被保持部34及前端侧部35、36。以下,有时将可动侧屏蔽部46称为屏蔽部46,将可动侧被保持部34及前端侧部35、36称为被屏蔽部34、35、36。
可动侧屏蔽部46具有一对可动侧侧方部46a和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
一对可动侧侧方部46a相对于可动侧被保持部34以及前端侧部35、36配置在作为端子排列方向的Y方向的两侧。可动侧侧方部46a为平板状,使板厚方向朝向作为端子排列方向的Y方向。由于可动侧侧方部46a相对于被屏蔽部34、35、36配置在排列方向两侧,因此有时称为排列方向屏蔽部46a。
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相对于可动侧被保持部34以及前端侧部35、36配置在作为列间方向的X方向的内侧。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为平板状,使板厚方向朝向作为列间方向的X方向。由于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相对于被屏蔽部34、35、36配置在列间方向内侧,因此以下有时称为列间方向屏蔽部46b。
可动侧屏蔽部46为截面U字形状。即,一对可动侧侧方部46a的X方向内侧的端部彼此通过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连结。
在可动侧侧方部46a形成有压入突起46d。压入突起46d位于可动侧屏蔽部46的下部。
在可动侧侧方部46a形成有倾斜部46e。倾斜部46e形成在可动侧侧方部46a的上端且X方向外侧。倾斜部46e是为了在将可动侧屏蔽部46压入可动壳体20的作业中将可动侧屏蔽部46引导到可动壳体20的适当的位置而设置的。
可动侧屏蔽部46具有导通接触部46c。
导通接触部46c是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接地端子80的接触部82(接触对象)接触的部分。如图14、图16所示,通过导通接触部46c与第二接地端子80的接触部82接触,相邻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可动侧屏蔽部46经由第二接地端子80的接触部82进行导通。以下,有时将第二接地端子80的接触部82称为导通中介部82。
从作为可动侧侧方部46a的板厚方向的Y方向观察,导通接触部46c位于在可动侧侧方部46a形成的开口46a1内。导通接触部46c位于可动侧屏蔽部46上部(具体而言为与第一信号端子30的接触部36对应的Z方向位置)。
这样,可动侧屏蔽部46也作为与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接地端子80接触的部分发挥功能。
如图15所示,导通接触部46c具有接点部46c1和两个连结部46c2。
接点部46c1是与导通中介部82(接触对象)接触的部分。
连结部46c2是连结接点部46c1和可动侧侧方部46a(可动侧屏蔽部46中的除了导通接触部46c以外的部分)的部分。
导通接触部46c成为相对于可动侧侧方部46a向Y方向突出的形状。
两个连结部46c2中的一个位于接点部46c1的上侧。由此,从上侧插入的导通中介部82顺利地到达接点部46c1。
两个连结部46c2中的另一个位于接点部46c1的下侧。通过将两个连结部46c2设置在相对于接点部46c1对称的位置,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后述的共振。
这样的导通接触部46c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下面的方法。
(1)切除可动侧侧方部46a的一部分(成为导通接触部46c的部分)。此时,将两个连结部46c2中的下侧的连结部46c2侧设为自由端。
(2)将切除的该一部分压延并向上下方向伸长。
(3)将切除的该一部分的自由端侧压接在可动侧侧方部46a的端子排列方向外侧的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2)中,也可以将可动侧侧方部46a压延并伸长。
另外,也可以不是上述方法,而是通过在可动侧侧方部46a形成两边的狭缝,并使该两边的狭缝之间的部分伸长的方法,形成导通接触部46c。
固定侧屏蔽部42a、42a和中间屏蔽部44由一对固定侧连结部43连结。一个固定侧连结部43连结一个固定侧侧方部42a和一个中间侧方部44a,另一个固定侧连结部43连结另一个固定侧侧方部42a和另一个中间侧方部44a。固定侧连结部43构成为通过形成细窄宽度而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可动侧屏蔽部46和中间屏蔽部44由一对可动侧连结部45连结。一个可动侧连结部45连结一个可动侧侧方部46a和一个中间侧方部44a,另一个可动侧连结部45连结另一个可动侧侧方部46a和另一个中间侧方部44a。可动侧连结部45构成为通过形成细窄宽度而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一对固定侧侧方部42a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比一对中间侧方部44a、44a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因此,固定侧连结部43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产生位移的位移部43h。固定侧连结部43的位移部43h形成在固定侧连结部43中的与固定侧侧方部42a邻接的位置。
一对可动侧侧方部46a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比一对中间侧方部44a、44a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因此,可动侧连结部45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产生位移的位移部45h。可动侧连结部45的位移部45h形成在可动侧连结部45中的与可动侧侧方部46a邻接的位置。
一对可动侧侧方部46a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比一对固定侧侧方部42a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
(固定壳体10)
接着,对固定壳体1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固定壳体10具备前侧的端子保持部11和后侧的端子保持部11。前侧的端子保持部11和后侧的端子保持部11具有相同的构造。以下,在不区分两者时,仅称为端子保持部11。
端子保持部11保持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端子保持部11构成为第一信号端子30的固定侧被保持部32和第一接地端子40的固定侧被保持部42a能够压入。
固定壳体10具有一对连结部12。连结部12在宽度方向的两侧沿前后方向连结前侧的端子保持部11和后侧的端子保持部11。连结部12构成为金属外壳50的一部分能够压入。一对连结部12与前后的端子保持部11组合而构成框部11、12。
固定壳体10具有底壁部13。底壁部13构成被框部11、12包围的空间的底面。
(可动壳体20)
接着,对可动壳体20进行详细说明。
可动壳体20具有外周壁21。外周壁21为方筒状。
可动壳体20具有多个端子组件对应部22。
端子组件对应部22对应于第一端子组件110的数量而设置八个。在端子组件对应部22配置有第一信号端子30的前端侧部35、36以及第一接地端子40的可动侧屏蔽部46。端子组件对应部22比外周壁21形成得高。
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子组件对应部22一体形成。具体而言,后述的X方向壁22b及Y方向壁22a(参照图11)与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端子组件对应部22的X方向壁22b及Y方向壁22a一体形成。因此,成为在列间方向上一体化的一对端子组件对应部22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四个)的构造。
如图11所示,端子组件对应部22具有配置在可动侧屏蔽部46的排列方向(Y方向)外侧的Y方向壁22a。
Y方向壁22a成为接近或接触可动侧屏蔽部46的可动侧侧方部46a的状态。在Y方向壁22a形成有用于使导通接触部46c向端子组件对应部22的外侧突出的贯通槽22a1。
端子组件对应部22具有相对于可动侧屏蔽部46配置在列间方向(X方向)内侧的X方向壁22b。
X方向壁22b成为与可动侧屏蔽部46的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接触或接近的状态。由于X方向壁22b与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端子组件对应部22的X方向壁22b一体化,所以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可动侧屏蔽部46彼此之间的空间被X方向壁22b填埋。
端子组件对应部22具有配置在第一信号端子30与第一接地端子40之间的屏蔽内侧壁22c。
屏蔽内侧壁22c具有相对于第一信号端子30的前端侧部35、36配置在Y方向侧的Y方向部22c1和相对于第一信号端子30的前端侧部35、36配置在X方向侧的X方向部22c2。X方向部22c2比Y方向部22c1形成得低。
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端子组件对应部22之间插入第二接地端子80。在排列方向最外侧的端子组件对应部22的Y方向外侧也插入第二接地端子80。
(金属外壳50)
接着,对金属外壳5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金属外壳50具有一对X方向外壳部51、一对Y方向外壳部52和Z方向外壳部53。
X方向外壳部51相对于第一壳体10、20配置在X方向外侧。
Y方向外壳部52相对于第一壳体10、20配置在Y方向外侧。在Y方向外壳部52形成有用于压入固定壳体10的压入用突起(省略图示)。
Z方向外壳部53相对于第一壳体10、20配置在+Z方向侧。在Z方向外壳部53形成有连接用开口53a。Z方向外壳部53从Z方向观察形成为框状。
金属外壳50具有与第一基板B1连接的连接部54。连接部54分别从一对Y方向外壳部52延伸出。
金属外壳体50保持在固定壳体10上。在金属外壳体50的内部形成可动壳体20能够移动的空间(参照图3)。
(第二连接器200)
如图17、图18所示,第二连接器200具备第二壳体60、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0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80。第二壳体60仅具备固定壳体,不具备可动壳体。
第二壳体60固定在作为第二连接器200的安装对象物的第二基板B2上。第二壳体60经由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0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80固定在第二基板B2上。第二壳体60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体形成。
第二信号端子70连接第二基板B2和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信号端子30。第二信号端子70通过对导电性的板材实施冲裁加工及弯曲加工等而制成。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0各自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0包括前侧多个(图中为四个)第二信号端子70和后侧的多个(图中为四个)第二信号端子70。也可以理解为:由前侧的第二信号端子70和后侧的第二信号端子70构成一对第二信号端子70,该一对第二信号端子70将Y方向作为端子排列方向进行排列。一对第二信号端子70彼此相对配置成使彼此的接触部侧方向朝向X方向内侧。
多个第二接地端子80具备在排列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外侧第二接地端子80和除此之外的多个(三个)内侧第二接地端子80。外侧第二接地端子80抑制向第二连接器200的外部辐射噪声。内侧第二接地端子80抑制在端子排列方向(Y方向)上相邻的第二信号端子70之间的串扰。
(第二信号端子70)
接着,对第二信号端子7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第二信号端子70依次具有连接部71、被保持部72和接触部73。
连接部71是与第二基板B2连接的部分。连接部71从被保持部72向作为沿着第二基板B2的面的方向的X方向外侧延伸,焊接在第二基板B2的面上。
被保持部72是被第二壳体60保持的部分。被保持部72通过将-Z方向作为压入方向压入第二壳体60而被保持在第二壳体60。被保持部72具有压入用突起。压入用突起形成在被保持部72的板宽方向两侧。
接触部73是与第一信号端子30接触的部分。接触部73不经由曲部而与被保持部72之间连接,沿-Z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由此,被保持部72及接触部73沿-Z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第二接地端子80)
接着,对第二接地端子80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接地端子80具有连接部81和接触部82。
连接部81是与第二基板B2连接的部分。连接部81形成在作为列间方向的X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两处。连接部81为平板形状,使板厚方向朝向作为端子排列方向的Y方向。
接触部82是与第一接地端子40接触的部分。接触部82为平板形状,使板厚方向朝向作为端子排列方向的Y方向。排列方向上最外侧的接触部82在其单面(排列方向内侧的面)上与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40二者接触。内侧第二接地端子80的接触部82在一个面上与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40二者接触,并且在另一个面上也与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40二者接触。接触部82形成在与连接部81相同的平面上(与Y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第一接地端子40可以不经过弯曲工序而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接触部82可以理解为与列间方向一侧的第一接地端子40接触的部分和与列间方向另一侧的第一接地端子40接触的部分一体形成的部分。
本公开的第二屏蔽端子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地端子80在列间方向分离为两个第二屏蔽端子而形成。
(第二壳体60)
接着,对第二壳体6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第二壳体60具有多个(八个)端子配置壁61。
端子配置壁61从列间方向外侧且排列方向两侧支撑第二信号端子70的接触部73。端子配置壁61与第二信号端子70的数量相应而形成多个。
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子配置壁61从Y方向两侧支撑在其间配置的第二接地端子80。
第二壳体60具有多个(四个)支持部62。
支持部62与端子配置壁61协作,从Y方向两侧支撑外侧第二接地端子80。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件100、200具备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
如图4、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00具备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如图8所示,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分别具有第一信号端子30和第一接地端子40。第一信号端子30具有被屏蔽部34、35、36,第一接地端子40具有屏蔽部46。
而且,在观察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中的彼此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110B时,如图13~图16所示,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的被屏蔽部34、35、36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B的被屏蔽部34、35、36之间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的屏蔽部46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可动侧侧方部46a或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和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B的屏蔽部46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可动侧侧方部46a或可动侧垂直方向部46b)。
因此,抑制了第一信号端子30彼此的串扰。
在此,如图14、图16所示,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的屏蔽部46和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B的屏蔽部46构成为经由第二连接器200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82而导通。
即,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在至少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的状态(以下称为连接器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组件100、200内导通。
因此,与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在连接器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组件100、200内没有导通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之间的共振。
另外,代替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即使在该情况下,与相邻两个屏蔽部46在连接器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组件100、200内没有导通的方式相比,也能够抑制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之间的共振。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之间插入导通中介部82,成为使两者导通的结构。因此,与构成为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的方式相比,容易实现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的稳定导通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46具有将导通中介部82作为接触对象而与该接触对象接触的导通接触部46c。而且,如图15、图16所示,导通接触部46c为朝向接触对象突出的形状。
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导通接触部46c与接触对象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成为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的情况下,导通接触部46c与相邻的第一端子组件110的屏蔽部46所具有的导通接触部46c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导通中介部82为平板形状,在其两侧的平面与导通接触部46c接触。
因此,容易形成导通中介部8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通接触部46c具有与接触对象接触的接点部46c1和多个连结部46c2。多个连结部46c2分别连结接点部46c1和屏蔽部46中的该导通接触部46c以外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可动侧侧方部46a)。
因此,与连结部46c2为一个的方式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之间的共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通过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在列间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第一端子组件110而构成。
在此,如图8、图13所示,屏蔽部46具有相对于被屏蔽部34、35、36配置在列间方向内侧的列间方向屏蔽部46b和相对于被屏蔽部34、35、36配置在排列方向两侧的一对排列方向屏蔽部46a。由此,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34、35、36之间配置有两个列间方向屏蔽部46b,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34、35、36之间配置有两个排列方向屏蔽部46a。
因此,在多个第一端子组件110通过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在列间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第一端子组件110而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串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在观察彼此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110B时,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的排列方向屏蔽部46a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排列方向屏蔽部46a间插入导通中介部82,排列方向屏蔽部46a彼此经由导通中介部82而导通。
因此,能够尤其抑制屏蔽部46所具有的列间方向屏蔽部46b以及排列方向屏蔽部46a中的排列方向屏蔽部46a引起的共振。其结果是,能够在排列方向上以狭窄的间隔排列第一端子组件110,从而能够使第一连接器100在排列方向上小型化。
此外,代替本实施方式的该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A的列间方向屏蔽部46b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110B的列间方向屏蔽部46b之间插入导通中介部,列间方向屏蔽部46b彼此经由导通中介部而导通。另外,在该情况下,导通中介部可以为使板厚方向朝向列间方向平板形状。
另外,代替本实施方式的该结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彼此相邻的两个屏蔽部46不经由导通中介部而直接接触,排列方向屏蔽部46a彼此导通,或者列间方向屏蔽部46b彼此导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屏蔽部34、35、36包括与第二信号端子70接触的接触部36。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信号端子30之间的串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100安装在第一安装对象物B1上使用,屏蔽部46能够相对于第一安装对象物B1移动。
因此,能够将浮动连接器应用于第一连接器100。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信号端子30的接触部36能够进行弹性位移、第二信号端子70的接触部73不能进行弹性位移的例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是第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不能进行弹性位移,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能够进行弹性位移。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连接器组件
100:第一连接器
110:第一端子组件
110A、110B: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组件
110A:一个第一端子组件
110B: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
10、20:第一壳体
10:固定外壳
20:可动壳体
30:第一信号端子
34:可动侧被保持部(被屏蔽部)
35、36:前端侧部(被屏蔽部)
35:弹性支持部(被屏蔽部)
36:接触部(被屏蔽部)
40:第一接地端子
46:可动侧屏蔽部(屏蔽部)
46a:可动侧侧方部(排列方向屏蔽部)
46b:可动侧垂直方向部(列间方向屏蔽部)
46c:导通接触部
46c1:接点部
46c2:连结部
200:第二连接器
60:第二壳体
70:第二信号端子
80:第二接地端子
82:接触部(导通中介部)
B1:第一基板(第一安装对象物)
B2:第二基板(第二安装对象物)。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具备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一端子组件,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各自具备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二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被屏蔽部,
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屏蔽部,
在观察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时,
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之间,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
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或者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经由所述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屏蔽部具有与该屏蔽部所属的第一端子组件相邻的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所具有的导通接触部、或者将所述导通中介部作为接触对象而与该接触对象接触的导通接触部,
所述导通接触部为朝向所述接触对象突出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经由所述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所述屏蔽部具有将所述导通中介部作为接触对象进行接触的导通接触部,
所述导通接触部为朝向所述接触对象突出的形状,
所述导通中介部为平板形状,在其两侧的平面与所述导通接触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导通接触部具有:
接点部,与所述接触对象接触;和
多个连结部,将所述接点部与所述屏蔽部中的除了该导通接触部以外的部分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通过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在列间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第一端子组件而构成,
所述屏蔽部具有:
列间方向屏蔽部,相对于所述被屏蔽部配置在列间方向内侧;和
一对排列方向屏蔽部,相对于所述被屏蔽部配置在排列方向两侧,
在列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之间配置有两个列间方向屏蔽部,
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被屏蔽部之间配置有两个排列方向屏蔽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在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之间的位置,该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与该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直接接触;或者
在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之间插入所述导通中介部,所述排列方向屏蔽部彼此经由所述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被屏蔽部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在第一安装对象物上使用,
所述屏蔽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对象物能够移动。
10.一种第一连接器,能够与第二连接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一端子组件,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各自具备:
第一信号端子;和
第一接地端子,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被屏蔽部,
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屏蔽部,
在观察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组件中的彼此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件时,
在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与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被屏蔽部之间,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的一部分,
所述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和所述另一个第一端子组件的所述屏蔽部构成为通过直接接触而导通,或者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导通中介部而导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47465 | 2022-03-23 | ||
JP2022047465A JP2023141246A (ja) | 2022-03-23 | 2022-03-23 |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第一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05772A true CN116805772A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5726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88195.3A Pending CN116805772A (zh) | 2022-03-23 | 2023-03-22 | 连接器组件以及第一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44177A1 (zh) |
EP (1) | EP4250494A1 (zh) |
JP (1) | JP2023141246A (zh) |
CN (1) | CN11680577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87790B1 (ja) * | 2019-07-26 | 2020-04-2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48397B2 (ja) | 2002-12-11 | 2007-07-2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15105852B4 (de) * | 2015-04-16 | 2019-10-31 | Erni Production Gmbh & Co. Kg | Steckvorrichtung |
US11183787B2 (en) * | 2018-09-28 | 2021-11-23 |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plated ground shields |
-
2022
- 2022-03-23 JP JP2022047465A patent/JP2023141246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22 US US18/187,747 patent/US2023034417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3-22 CN CN202310288195.3A patent/CN116805772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3-23 EP EP23163664.8A patent/EP4250494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344177A1 (en) | 2023-10-26 |
JP2023141246A (ja) | 2023-10-05 |
EP4250494A1 (en) | 2023-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65466B1 (en) | Connector | |
US12027802B2 (en) | Connector | |
KR101168093B1 (ko) | 커넥터 및 케이블 리테이너 | |
US20050048846A1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joint-type connector | |
CN113690694A (zh) | 连接器组装体 | |
KR100532003B1 (ko) | 로크 부분을 구비한 차폐 외피를 가지는 커넥터 | |
KR100731443B1 (ko) | 체결 성능이 강화된 전기 커넥터 | |
JP5315912B2 (ja) |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3412559A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 | |
CN116805772A (zh) | 连接器组件以及第一连接器 | |
CN113131244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7546374A (zh) |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 |
US2008017643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 |
CN113131284A (zh) | 电连接器 | |
KR20180073480A (ko) |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의 제조 방법 | |
CN109546390B (zh) | 电连接器 | |
EP4047756B1 (en) | Shield-type connector | |
KR102543900B1 (ko) | 커넥터 조립체 | |
JP7243865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 |
JPH07230858A (ja) | 可動型コネクタ | |
CN220797152U (zh) |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组件、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 | |
JP2022143706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7060167A (zh) | 连接器 | |
CN116404483A (zh) | 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8431840A (zh) | 电连接器装置、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