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4483A - 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04483A CN116404483A CN202211639611.1A CN202211639611A CN116404483A CN 116404483 A CN116404483 A CN 116404483A CN 202211639611 A CN202211639611 A CN 202211639611A CN 116404483 A CN116404483 A CN 1164044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le
- longitudinal extens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erminal
- ground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6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提供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的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具备:电绝缘性的保持构件(21);和信号端子(25)和公侧接地端子(22),其被保持构件(21)保持,在信号端子(25)的旁边配置有公侧接地端子(22),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侧视时突出的框部(28)和形成于框部(28)的内侧的开口部(27),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电磁遮蔽开口部(27)的导电性的遮蔽部(30、31、32),遮蔽部(30、31、32)位于开口部(27),并且由配设于开口部(27)的保持构件(21)保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连接器,其在排列有多个信号触点的中央部的位置配置接地触点。专利文献1的接地触点具有P字形状,并且在其中央具有贯通的开口部。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连接器,其通过设置于端子的开口部来调整阻抗。专利文献2的端子的开口部形成于端子的末端部与接触部之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6924222号公报
若为了防止在相邻的信号端子之间信号产生干扰而增大相邻的信号端子之间的分离距离,则存在连接器大型化这样的问题。此外,存在如下问题:即便在相邻的信号端子之间配置U字形状的接地端子,由于U字形状的接地端子的开口部也得不到充分的隔离特性。此外,存在如下问题:在侧视时,信号端子的形状与接地端子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相邻的信号端子彼此面对面,由此得不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的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具备:电绝缘性的保持构件;以及信号端子和公侧接地端子,其被上述保持构件保持,在上述信号端子的旁边配置上述公侧接地端子,上述公侧接地端子具有侧视时突出的框部和形成于上述框部的内侧的开口部,上述公侧接地端子具有电磁遮蔽上述开口部的导电性的遮蔽部,上述遮蔽部位于上述开口部,并且由配设于上述开口部的上述保持构件保持。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具备:电绝缘性的保持构件;和信号端子和公侧接地端子,其被上述保持构件保持且相邻配置,上述公侧接地端子具有包括对置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第2外侧纵延伸部的框部和位于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之间与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至少一者电导通的导电性的遮蔽部,上述遮蔽部由配设于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之间的上述保持构件保持。
也可以是,上述遮蔽部具有位于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侧的第1部分和位于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侧、隔着间隔与上述第1部分对置且与上述第1部分连接的第2部分。
也可以是,上述第1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具有在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且使上述第1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相互电导通的第1电导通部和第2电导通部。
也可以是,作为上述遮蔽部而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从上述框部的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的顶端分别向与上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具有第1内侧纵延伸部和第2内侧纵延伸部,上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上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1内突起部,并且上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上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2内突起部,上述第1内突起部和上述第2内突起部抵接。
也可以是,上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上述框部的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1外突起部,并且上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上述框部的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2外突起部,上述第1外突起部和上述第2外突起部中至少一者与上述框部抵接。
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的顶部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也可以是,上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的位于与上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延伸端部和上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的位于与上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延伸端部连接或者电导通。
也可以是,作为上述遮蔽部而具备相对于上述框部独立的导电性构件,上述导电性构件与上述框部的内侧面抵接。
也可以是,上述导电性构件通过具备间隙而具有不连续的形状,通过上述间隙,上述导电性构件能够弹性变形。
也可以是,作为上述导电性构件,具有以面状覆盖上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上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之间的遮盖部。
也可以是,上述导电性构件的位于与上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顶部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也可以是,上述信号端子的形状与上述公侧接地端子的形状相同。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具备:上述电连接器;和对象方电连接器,其具有相对于上述电连接器的上述公侧接地端子而能够插拔地卡合的母侧接地端子。
根据本发明,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的框部的开口部被由保持构件保持的遮蔽部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公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公型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对图2所示的公型电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与母侧接地端子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公型电连接器的沿着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对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与母侧接地端子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7是对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与母侧接地端子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8是对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与母侧接地端子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9是对第5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与母侧接地端子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0是包含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的公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对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与母侧接地端子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2是第7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13是包含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的公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是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15是第9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16是包含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的公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7是对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与母侧接地端子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连接器组件;10...母型电连接器(对象方电连接器);11...母侧保持构件;12...母侧接地端子12a...母侧接地安装部;13...母侧端子侧方保持部13a...母侧端子中央保持部;14...母侧侧方支承部;15...母侧信号端子;16...母侧外部端子;17...引导部;19a...母侧接触壁部;19b...母侧接触卡止部;20...公型电连接器(电连接器);21...公侧保持构件(保持构件);22...公侧接地端子;22a...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公侧接地安装部);22b...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公侧接地安装部);22c...第1外侧纵延伸部;22d...第2外侧纵延伸部;22f...横连接部;23...公侧端子保持部(端子保持部);24...公侧侧方支承部;25...公侧信号端子(信号端子);25a...公侧信号安装部;26...公侧外部端子;27...开口部;28...框部;30...突出部(遮蔽部);30e...第1横连接部;30f...第2横连接部;30g...第1内侧纵延伸部;30h...顶部;30i...第2内侧纵延伸部;30l...第1内突起部;30m...第2内突起部;30p...假想横连接部;30s...第1外突起部;30t...第2外突起部;31...导电性构件(遮蔽部);31b...顶部;31c...第1上臂部;31d...第2上臂部;31e...第1拐角部;31f...第2拐角部;31g...第1下臂部;31h...第2下臂部;31i...底部;31j...间隙;31d...第2上臂部;32...遮盖部(导电性构件、遮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连接器20和具备该电连接器20的电连接器组件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为了方便,示出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在该说明书中,将公型电连接器20的公侧保持构件21的长边方向、短边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规定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1的立体图。图2是构成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1的公型电连接器20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公型电连接器20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的公型电连接器20的沿着V-V线的剖视图。
〔电连接器组件〕
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1具备母型电连接器10和公型电连接器20。电连接器组件1构成为,通过在使公型电连接器20与母型电连接器10面对面的状态下使公型电连接器20在高度方向(插拔方向)上朝向母型电连接器10移动,从而使母型电连接器10和公型电连接器20相互嵌合。另外,在本公开中,构成为公型电连接器20的整体大小小于母型电连接器10的整体大小,公型电连接器20收容并嵌入母型电连接器10中。
〔电连接器组件〕
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1具备母型电连接器10和公型电连接器20。电连接器组件1构成为,通过在使公型电连接器20与母型电连接器10面对面的状态下使公型电连接器20在高度方向(插拔方向)上移动朝向母型电连接器10,从而母型电连接器10和公型电连接器20相互嵌合。
〔母型电连接器〕
参照图1,对母型电连接器10的结构进行说明。
母型电连接器10具有母侧保持构件(保持构件)11、母侧接地端子(内部端子)12、母侧信号端子(内部端子)15、母侧外部端子(外部端子)16。作为母侧保持构件11,例如使用液晶聚合物等电绝缘性的树脂。在俯视时,母侧保持构件11具有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母侧保持构件11具有两个母侧端子侧方保持部(端子保持部)13、13和两个母侧侧方支承部14、14。两个母侧端子侧方保持部13、13在长边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短边方向上分离。两个母侧侧方支承部14、14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处分离配设。
母侧端子中央保持部13a具有多个凹形状的母侧信号端子用装配部,母侧端子侧方保持部13具有多个凹形状的母侧接地端子用装配部。通过将母侧信号端子15装配(例如嵌件成形)于母侧端子中央保持部13a的母侧信号端子用装配部,保持母侧信号端子15。通过将母侧接地端子12装配(例如压入)于母侧端子侧方保持部13的母侧接地端子用装配部,保持母侧接地端子12。在母侧接地端子12的旁边配置有母侧信号端子15。例如,母侧接地端子12和母侧信号端子15沿着端子的排列方向(长边方向)交替配置。母侧接地端子12同后述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一一对应,能够插拔地卡合于对应的公侧接地端子22而形成电连接。母侧信号端子15同后述的公侧信号端子25一一对应,与对应的公侧信号端子25卡合而形成电连接。
在图1所示的母型电连接器10中,沿着端子的排列方向(长边方向)以1列排列的多个(例如四个)母侧信号端子15作为短边方向的第1列和第2列而在短边方向上分离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母侧端子侧方保持部13的具有有限的大小的区域配置较多母侧信号端子15。另外,多个母侧信号端子15的排列不是如第1列和第2列那样局限于2列,能够成为1列、3列以上。此外,母侧信号端子15的每1列中的个数不局限于四个,能够成为三个以下、五个以上。
母侧信号端子15是与信号电位连接的导体,是折弯具有导电性的棒状的构件而构成的。作为母侧信号端子15,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也可以在母侧信号端子15的表面实施例如镀金等。母侧信号端子15具有母侧信号安装部(未图示),该母侧信号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焊盘电极。母侧信号安装部形成于短边方向的内侧部分且高度方向(插拔方向)的下端。
为了抑制长边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母侧信号端子15、15之间的电磁波的干扰(即,在母侧信号端子15的列之间进行隔离),设置有母侧接地端子(内部端子)12。母侧接地端子12配设于在长边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母侧信号端子15、15之间,作为母侧屏蔽端子工作。母侧信号端子15例如装配(例如嵌件成形)并保持于凹形状的母侧信号端子用装配部。母侧信号端子15沿着短边方向延伸。
母侧接地端子12是与接地电位电连接的导体,且是折弯具有导电性的棒状的构件而构成的。作为母侧接地端子12,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也可以在母侧接地端子12的表面实施例如镀金等。母侧接地端子12具有母侧接地安装部(基部安装部)12a,该母侧接地安装部12a用于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焊盘电极。母侧接地安装部12a形成于长边方向的侧端。另外,母侧接地安装部12a也可以形成于短边方向的内侧部分。
从高度方向(插拔方向)观察时,母侧外部端子16具有包围多个母5侧接地端子12和多个母侧信号端子15而以周状闭合的矩形的框形状。在
具有矩形的框形状的母侧外部端子16中,长边沿长边方向延伸,并且短边沿短边方向延伸。此处,周状不一定限定于多边的周状,也可以是例如将圆周状、椭圆周状、多边的周状与圆周状组合的形状等。
母侧外部端子16是与接地电位电连接的导体。母侧外部端子16与接0地电位电连接,从而能够屏蔽来自外部的电磁波、来自母侧信号端子15的不需要的辐射,使由母侧外部端子16围起的空间成为电磁遮蔽空间。换句话说,母侧外部端子16是用于通过包围母侧信号端子15来电磁屏蔽母侧信号端子15的构件。作为母侧外部端子16,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
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母侧外部端子16例如通5过弯曲加工而形成。
在母侧保持构件11的母侧侧方支承部14上装配并支承有对应的母侧外部端子16的母侧外部侧方部。母侧外部侧方部具有多个母侧外部安装部,该母侧外部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地电极。母侧外部安装部形成于高度方向(插拔方向)的下端。
0母侧外部端子16具有两个母侧外部侧方部、两个母侧外部延伸部、两个引导部17、17、装配开口部、母侧接触壁部19a。母侧外部侧方部分别设置于长边方向上的第1侧部和第2侧部。母侧外部延伸部沿长边方向延伸而连接两个母侧外部侧方部。
在母侧接触壁部19a的内侧面形成有具有朝向短边方向的内方突出的5形状的母侧接触卡止部19b。在母型电连接器10和公型电连接器20处于
嵌合状态时,母侧外部端子16的凸形状的母侧接触卡止部19b卡止于后述的公侧外部端子26的凹形状的公侧接触卡止部29b。根据该结构,没有对母侧接地端子12、母侧信号端子15等带来影响且得到切实的嵌合。
另外,母侧接触卡止部19b作为将母侧外部端子16和公侧外部端子26电0连接的接触部工作。
从高度方向(插拔方向)观察时,母侧外部侧方部具有大致U字形状。从高度方向(插拔方向)观察时,设置于母侧外部侧方部的引导部17具有大致U字形状,并具有从外侧朝向内侧而向下倾斜的形状。在将公型电连接器20沿高度方向(插拔方向)向母型电连接器10插入时,引导部17利用作用于准确地将公侧外部端子26引导至装配开口部的引导件。装配开口部是形成于引导部17的内侧的开口,且从高度方向(插拔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矩形状。
〔公型电连接器〕
参照图2和图3,对公型电连接器(电连接器)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公型电连接器20具有公侧保持构件(保持构件)21(图1和图3中图示)、公侧接地端子(内部端子)22、公侧信号端子(内部端子、信号端子)25、公侧外部端子(外部端子)26。作为公侧保持构件21,例如使用液晶聚合物等电绝缘性的树脂。公侧保持构件21具有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公侧保持构件21具有两个公侧端子保持部(端子保持部)23、23和两个公侧侧方支承部24、24。两个公侧端子保持部23、23在长边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短边方向上分离。两个公侧侧方支承部24、24在公型电连接器2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处分离配设。
公侧保持构件21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具有多个凹形状的公侧信号端子用装配部。通过将公侧信号端子25装配(例如压入)于公侧信号端子用装配部,来保持公侧信号端子25。多个公侧接地端子22通过装配(例如嵌件成形)于公侧保持构件21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而受到保持。在公侧信号端子25的旁边配置有公侧接地端子22。例如,多个公侧接地端子22和多个公侧信号端子25沿着端子的排列方向(长边方向)交替排列。公侧接地端子22同前述的母侧接地端子12一一对应,在电连接器组件1的嵌合时,能够插拔地卡合于对应的母侧接地端子12而形成电连接。公侧信号端子25相对于前述的母侧信号端子15而一一对应,在电连接器组件1的嵌合时,卡合于对应的母侧信号端子15而形成电连接。
在图2所示的公型电连接器20中,多个(例如四个)公侧接地端子22和公侧信号端子25沿着端子的排列方向(长边方向)交替排列。公侧接地端子22和公侧信号端子25作为短边方向上的第1列和第2列而在短边方向上分离配置。
公侧信号端子25是与信号电位连接的导体,且是折弯具有导电性的棒状的构件而构成的。作为公侧信号端子25,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也可以在公侧信号端子25的表面实施例如镀金等。公侧信号端子25具有公侧信号安装部25a,该公侧信号安装部25a用于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焊盘电极。公侧信号安装部25a形成于短边方向的侧端且高度方向(插拔方向)的下端。公侧信号端子25例如装配(例如压入)于凹形状的公侧信号端子用装配部而被保持。公侧信号端子25沿着短边方向延伸。
为了抑制在端子的排列方向(长边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公侧信号端子25、25之间的电磁波的干扰(即,在公侧信号端子25的列之间进行隔离),设置有公侧接地端子22。公侧接地端子22配置于端子的排列方向(长边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公侧信号端子25、25之间,作为公侧屏蔽端子工作。公侧接地端子22例如通过与公侧端子保持部23间的嵌件成形而受到保持。公侧接地端子22沿着短边方向延伸。
公侧接地端子22是与接地电位电连接的导体,且是通过具有导电性的棒状构件的弯折或者具有导电性的板状构件的冲裁来制作的。作为公侧接地端子22,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也可以在公侧接地端子22的表面实施例如镀金等。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用于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地电极的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和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和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形成于短边方向的侧端且高度方向(插拔方向)的下端。
从高度方向(插拔方向)观察时,两个公侧外部端子26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处分离配设。在公侧保持构件21的公侧侧方支承部24装配并支承有对应的公侧外部端子26。公侧外部端子26具有多个公侧外部安装部,该公侧外部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地电极。公侧外部安装部形成于高度方向(插拔方向)的下端。
公侧外部端子26是与接地电位电连接的导体。公侧外部端子26与接地电位电连接,从而能够屏蔽来自外部的电磁波、来自公侧信号端子25的不需要的辐射,使由公侧外部端子26围起的空间成为电磁遮蔽空间。换句话说,公侧外部端子26是用于通过包围公侧信号端子25而电磁屏蔽公侧信号端子25的构件。作为公侧外部端子26,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公侧外部端子26是例如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的。
在母型电连接器10和公型电连接器20处于嵌合状态时,前述的母侧外部端子16的凸形状的母侧接触卡止部19b与公侧外部端子26的凹形状的公侧接触卡止部29b卡止。根据该结构,没有对公侧接地端子22、公侧信号端子25等带来影响且得到切实的嵌合。另外,公侧接触卡止部29b作为将母侧外部端子16和公侧外部端子26电连接的连接部工作。
〔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4和图5,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侧视时,公侧接地端子22以W字状突出。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第1横连接部30e、第2横连接部30f、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顶部30h、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
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是位于图4的上侧且在第1侧的公侧接地安装部。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是位于图4的上侧且在第2侧的公侧接地安装部,且隔着顶部30h而位于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的相反侧。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和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沿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延伸。
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连接,位于第1侧并且沿纵向(高度方向)延伸。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与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连接,位于第2侧并且沿纵向(高度方向)延伸。
第1横连接部30e连接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并具有以U字形状弯曲的形状。第2横连接部30f连接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与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并具有以U字形状弯曲的形状。
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位于第1侧并且沿纵向(高度方向)延伸,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分离。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位于第2侧并且沿纵向(高度方向)延伸,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分离。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和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相互面对面。
顶部30h连接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和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并具有以倒U字形状弯曲的形状。通过顶部30h,使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和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分离。顶部30h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地电极电连接。由此,后述的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与后述的图10至图15相同,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通过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横连接部22f,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的公侧接地端子22在框部28的内侧部分具有矩形状的开口部27。
相对于此,图4所示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第1横连接部30e、第2横连接部30f。公侧接地端子22通过假想地增加有连接第1横连接部30e和第2横连接部30f的假想横连接部30p(图4中虚线所图示),假想形成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假想横连接部30p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延伸。因此,通过假设设置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将第1实施例的第1横连接部30e和第2横连接部30f连接的假想横连接部30p,从而成为与图10至图15所图示的横连接部22f对应的形状,能够假想形成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
而且,第1横连接部30e、第2横连接部30f、假想横连接部30p假想构成框部28的底部。上述的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顶部30h构成从框部28的底部即横连接部22f向与框部28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0。突出部30例如侧视时以倒U字形状突出。
公侧接地端子22通过假设设置假想横连接部30p而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在框部28的内侧部分中,假想地具有矩形状的开口部27。因此,突出部30位于具有矩形状的开口部27。
突出部30是公侧接地端子22的局部,因此,突出部30也具有导电性。因此,突出部30作为电磁遮蔽开口部27的遮蔽部工作。由此,作为框部28的局部而形成有遮蔽部30,因此,遮蔽部30的制作变容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突出部30与框部28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和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双方电导通,但是,也可以是与它们中至少一者电导通。
通过在公侧接地端子22的开口部27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来保持公侧接地端子22。并且,作为遮蔽部工作的突出部30也由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
因此,在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中形成的开口部27通过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突出部(遮蔽部)30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6,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6是对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另外,图6图示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的卡合,省略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的图示。然而,与上述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5相同,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突出部(作为遮蔽部工作)30也由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
以下,针对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侧视时,公侧接地端子22以W字状突出。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第1横连接部30e、第2横连接部30f、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顶部30h、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
在图6所示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中,构成为作为框部28的底部工作的第1横连接部30e和第2横连接部30f与母侧接地端子12的横连接部抵接。由此,形成于卡合状态下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之间的缝隙变小,卡合状态下的电磁遮蔽效果提高。
而且,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突出部(遮蔽部)30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7,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7是对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以下,针对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6所示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公侧接地端子22中,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具有朝向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突出的第1内突起部30l,并且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具有朝向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突出的第2内突起部30m。第1内突起部30l和第2内突起部30m例如具有半圆筒形状。
而且,第1内突起部30l位于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中纵向(高度方向)的中央部,第2内突起部30m位于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中纵向(高度方向)的中央部。第1内突起部30l和第2内突起部30m相互面对面并且抵接。由此,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而且,与上述第2实施例相同,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突出部(遮蔽部)30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8,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8是对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间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以下,针对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7所示的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公侧接地端子22中,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具有朝向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突出的两个第1内突起部30l,并且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具有朝向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突出的两个第2内突起部30m。
两个第1内突起部30l在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的纵向(高度方向)上分离而存在。两个第2内突起部30m在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的纵向(高度方向)上分离而存在。在纵向(高度方向)上分离的两个第1内突起部30l与在纵向(高度方向)上分离的第2内突起部30m相互面对面并且抵接。由此,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而且,与上述第3实施例相同,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突出部(遮蔽部)30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5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9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5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9是对第5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以下,针对第5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8所示的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公侧接地端子22中,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具有朝向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突出的第1内突起部30l和朝向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突出的第1外突起部30s。并且,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具有朝向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突出的第2内突起部30m和朝向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突出的第2外突起部30t。
第1内突起部30l和第1外突起部30s在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的纵向(高度方向)上分离而存在。例如,第1内突起部30l位于第1横连接部30e侧,第1外突起部30s位于顶部30h侧。第2内突起部30m和第2外突起部30t在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的纵向(高度方向)上分离而存在。例如,第2内突起部30m位于第2横连接部30f侧,第2外突起部30t位于顶部30h侧。第1内突起部30l与第2内突起部30m相互面对面并且抵接。第1外突起部30s与框部28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面对面并且抵接,第2外突起部30t与框部28的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面对面并且抵接。由此,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而且,与上述第4实施例相同,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突出部(遮蔽部)30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10和图11,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10是包含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公型电连接器20的剖视图。图11是对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以下,针对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4和图5所示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侧视时突出的框部28和导电性构件31。框部28例如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具有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横连接部22f。横连接部22f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延伸。
框部28的横连接部22f形成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的底部。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的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形成于框部28的内侧部分的矩形状的开口部27。换言之,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具有矩形状的开口部27。通过在开口部27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来保持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
在框部28的开口部27配设有相对于框部28独立的导电性构件31。导电性构件31作为电磁遮蔽开口部27的导电性的遮蔽部工作。与公侧接地端子22相同,导电性构件31通过具有导电性的棒状构件的弯折或者具有导电性的板状构件的冲裁来制作。作为导电性构件31,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也可以在导电性构件31的表面例如实施镀金等。
导电性构件31具有顶部31b、第1上臂部31c、第2上臂部31d、第1拐角部31e、第2拐角部31f、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
顶部31b位于图10的上侧且第1公侧接地安装部22a和第2公侧接地安装部22b之间。顶部31b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延伸。顶部31b与接地电位电连接。由此,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第1上臂部31c与顶部31b连接,朝向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斜着在纵向(高度方向)上延伸。第2上臂部31d与顶部31b连接,朝向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斜着在纵向(高度方向)上延伸。
第1拐角部31e连接第1上臂部31c与第1下臂部31g,并具有弯曲的形状。第2拐角部31f连接第2上臂部31d与第2下臂部31h,并具有弯曲的形状。
第1下臂部31g斜着在纵向(高度方向)上延伸而离开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第2下臂部31h斜着在纵向(高度方向)上延伸而离开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第1下臂部31g的下端部与第2下臂部31h的下端部分离,形成有间隙31j。通过设置间隙31j,导电性构件31能够弹性变形。由此,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弹性抵接,因此,得到稳定的电连接。
而且,导电性构件31具有顶部31b、第1上臂部31c、第2上臂部31d、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这样的五个边部。导电性构件31通过假想增加与间隙31j对应的底部31i而成为六边形,因此,能够视为具有缺了一个边部的不连续的多边形状。
若把持第1拐角部31e和第2拐角部31f,则导电性构件31弹性变形,以使第1下臂部31g和第2下臂部31h接近。若在该状态下将导电性构件31装配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则导电性构件31被弹性保持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此时,第1拐角部31e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抵接而电连接,并且第2拐角部31f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电连接。换言之,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内侧面抵接而电连接。由此,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如上述那样,在开口部27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通过各种方法将导电性构件31配设于开口部27。例如,在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预先设置插入孔,该插入孔通过导电性构件31的插入而使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和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且,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插入装配孔,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此外,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以预先固设的状态嵌件成形于框部28,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另外,导电性构件31通过钎焊、熔接等固设于框部28。
因此,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导电性构件(遮蔽部)31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7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12,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7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12是第7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立体图。
另外,图12图示公侧接地端子22,省略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的图示。然而,与上述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图10相同,第7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导电性构件31作为遮蔽部工作,并由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
以下,针对第7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11所示的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形成于框部28的内侧的开口部27、位于开口部27的导电性构件31。导电性构件31由配设于开口部27的保持构件(未图示)保持。
导电性构件31具有顶部31b、第1上臂部31c、第2上臂部31d、第1拐角部31e、第2拐角部31f、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底部31i。底部31i连接第1下臂部31g和第2下臂部31h,并且在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横向(短边方向)上延伸。底部31i与横连接部22f抵接。
在顶部31b形成有间隙31j,通过间隙31j将顶部31b分成两个部分。通过将间隙31j设置于顶部31b,导电性构件31能够弹性变形。由此,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弹性抵接,因此,得到稳定的电连接。图12所示的导电性构件31通过将与间隙31j对应的部分假想增加顶部31b而成为六边形,因此,能够视为具有缺少边部的局部的不连续的多边形状。
若把持第1拐角部31e和第2拐角部31f,则导电性构件31弹性变形,以使由间隙31j分成两个部分的顶部31b接近。若在该状态下将导电性构件31装配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则导电性构件31被弹性保持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此时,第1拐角部31e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抵接而电连接,并且第2拐角部31f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电连接。换言之,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内侧面抵接而电连接。由此,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如上述那样,在开口部27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通过各种方法将导电性构件31配设于开口部27。例如,在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预先设置插入孔,该插入孔通过导电性构件31的插入而使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和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且,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插入插入孔,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此外,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以预先固设的状态嵌件成形于框部28,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另外,导电性构件31通过钎焊、熔接等而固设于框部28。
在图12所示的第7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中,构成为导电性构件31的底部31i与框部28的横连接部22f抵接。由此,形成于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之间的缝隙变小并且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因此,公侧接地端子22的电磁遮蔽效果提高。
而且,与上述第6实施例相同,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导电性构件(遮蔽部)31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13和图14,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13是包含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公型电连接器20的剖视图。图14是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立体图。
以下,针对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3和图14所示,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形成于框部28的内侧的开口部27、位于开口部27的导电性构件31。导电性构件31由配设于开口部27的保持构件(未图示)保持。
导电性构件31具有顶部31b、第2上臂部31d、第1拐角部31e、第2拐角部31f、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底部31i。
顶部31b的第1侧的端部与第1拐角部31e的上端部分离,形成有间隙31j。通过设置间隙31j,导电性构件31能够弹性变形。由此,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弹性抵接,因此,得到稳定的电连接。
而且,导电性构件31具有顶部31b、第2上臂部31d、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底部31i这五个边部。导电性构件31通过假想增加与间隙31j对应的第1上臂部31c而成为六边形,因此,能够视为具有缺少一个边部的不连续的多边形状。
若把持第1拐角部31e和第2拐角部31f,则导电性构件31弹性变形,使第1拐角部31e和第2拐角部31f接近。若在该状态下将导电性构件31装配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则导电性构件31被弹性保持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此时,第1拐角部31e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抵接而电连接,并且第2拐角部31f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电连接。换言之,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内侧面抵接而电连接。由此,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如上述那样,在开口部27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通过多种方法将导电性构件31配设于开口部27。例如,在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预先设置插入孔,该插入孔因导电性构件31的插入而使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和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且,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插入插入孔,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此外,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以预先固设的状态嵌件成形于框部28,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另外,导电性构件31通过钎焊、熔接等而固设于框部28。
因此,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通过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导电性构件(遮蔽部)31而被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9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15,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9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15是第9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立体图。
另外,图15图示公侧接地端子22,省略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的图示。然而,与上述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图13相同,第9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中的导电性构件31作为遮蔽部工作,并由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
以下,针对第9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14所示的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形成于框部28的内侧的开口部27、位于开口部27的导电性构件31。导电性构件31由配设于开口部27的保持构件(未图示)保持。
导电性构件31具有顶部31b、第2上臂部31d、第1拐角部31e、第2拐角部31f、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底部31i。底部31i连接第1下臂部31g和第2下臂部31h,并且具有在纵向(高度方向)上突出的弯曲形状。底部31i与横连接部22f抵接。
顶部31b的第1侧的端部与第1拐角部31e的上端部分离,形成有间隙31j。通过设置间隙31j,导电性构件31能够弹性变形。由此,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弹性抵接,因此,得到稳定的电连接。
而且,导电性构件31具有顶部31b、第2上臂部31d、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这样的四个边部。导电性构件31通过假想增加与间隙31j对应的第1上臂部31c,从而成为五边形,因此,能够视为具有缺少一个边部的不连续的多边形状。
若把持第1拐角部31e和第2拐角部31f,则导电性构件31弹性变形,使第1拐角部31e和第2拐角部31f接近。若在该状态下将导电性构件31装配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则导电性构件31被弹性保持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此时,第1拐角部31e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抵接而电连接,并且第2拐角部31f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电连接。换言之,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内侧面抵接而电连接。由此,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如上述那样,在开口部27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通过各种方法将导电性构件31配设于开口部27。例如,在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预先设置插入孔,该插入孔通过导电性构件31的插入而使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和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且,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插入插入孔,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此外,通过将导电性构件31以预先固设的状态嵌件成形于框部28,使导电性构件31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另外,导电性构件31通过钎焊、熔接等而固设于框部28。
因此,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通过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导电性构件(遮蔽部)31而被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
参照图16和图17,对公型电连接器20的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式和作用进行说明。图16是包含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公型电连接器20的剖视图。图17是对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与母侧接地端子12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以下,针对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以与图16和图17所示的第10实施例所涉及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侧视时以U字形状突出的框部28、形成于框部28的内侧的开口部27、位于开口部27的遮盖部32。遮盖部32由配设于开口部27的公侧端子保持部(端子保持部)23保持。
在框部28的开口部27中配设有与框部28独立且具有导电性的遮盖部32。遮盖部32作为导电性构件31工作,作为电磁遮蔽开口部27的导电性的遮蔽部工作。遮盖部32构成为以面状覆盖开口部27的大致整体。由此,能够使基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效果尽可能大。
遮盖部32是例如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板状构件的冲裁来制作的。作为遮盖部32,例如能够使用磷青铜。磷青铜是具有导电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也可以在遮盖部32的表面实施例如镀金等。
遮盖部32与矩形状的开口部27对应地具有矩形状。遮盖部32例如是在公侧接地端子22的排列方向(长边方向)上厚度比框部28的厚度薄的板状体,且相对于框部28的两侧的表面而具有高低差。换言之,遮盖部32处于比框部28的表面凹入的位置。在形成于遮盖部32的表面与框部28的表面之间的高低差处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
若将遮盖部32装配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则遮盖部32被保持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此时,遮盖部32的第1侧的边部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抵接而电连接,遮盖部32的第2侧的边部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抵接而电连接,遮盖部32的底部与横连接部22f抵接而电连接。换言之,遮盖部32的三个边部与框部28的内侧面抵接而电连接。由此,遮盖部32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遮盖部32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如上述那样,在开口部27配设有电绝缘性的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通过各种方法将遮盖部32配设于开口部27。例如,在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预先设置插入孔,该插入孔通过遮盖部32的插入而使遮盖部32与框部28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和横连接部22f抵接。而且,通过将遮盖部32插入插入孔,使遮盖部32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此外,通过将遮盖部32以预先固设的状态嵌件成形于框部28,使遮盖部32由公侧端子保持部23(公侧保持构件21)保持。另外,遮盖部32通过钎焊、熔接等而固设于框部28。此外,遮盖部32也能够成为与框部28一体成型的方式。
因此,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遮盖部(遮蔽部)32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具有突出部30、导电性构件31、遮盖部32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制作方法,例示出折弯加工、冲裁加工等,但能够通过蚀刻加工、熔接加工等来制作。
在上述公开中,例示出与顶部31b、第1上臂部31c、底部31i对应的边部具有间隙31j的方式,但能够成为与第2上臂部31d、第1下臂部31g、第2下臂部31h对应的边部具有间隙31j的方式。
在上述公开中,例示出第1外突起部30s和第2外突起部30t双方与框部28抵接的方式,但能够成为第1外突起部30s和第2外突起部30t中任一者与框部28抵接的方式。因此,第1外突起部30s和第2外突起部30t中至少一者能够与框部28抵接。由此,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在上述公开中,例示出第1横连接部30e、第2横连接部30f、顶部30h、第1内突起部30l、第2内突起部30m、第1外突起部30s、第2外突起部30t、顶部31b、底部31i与所面对面的部分抵接的方式,但能够成为在物理上分离的方式。
在上述公开中,导电性构件31通过具备间隙31j而具有不连续的形状(例如多边形状),但导电性构件31能够通过具备间隙31j而成为不连续的环状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
在上述公开中,说明了如下情况:通过假想设置假想横连接部30p,使作为遮蔽部工作的突出部30电磁遮蔽形成于框部28的内侧的开口部27。然而,在突出部30作为遮蔽部工作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的情况中,也能够视为在形成于第1外侧纵延伸部22c与第2外侧纵延伸部22d之间的开口部27处配设有突出部30。
在上述公开中,例如,如图10所示,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形状与公侧信号端子25的形状不同,两者的重叠部分变少。然而,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形状与公侧信号端子25的形状也可以是相同的形状(例如U字状)。由此,侧视时公侧接地端子22和公侧信号端子25的重叠部分变多,相邻的公侧信号端子25彼此面对面变少,由此得到隔离特性。除此之外,通过设置遮蔽部30、31、32,得到更充分的隔离特性。此外,通过使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形状与公侧信号端子25的形状相同,能够廉价地制作公侧接地端子22和公侧信号端子25。
在上述公开中,交替配设有公侧信号端子25和公侧接地端子22,但例如也能够成为公侧信号端子25、公侧接地端子22、公侧接地端子22、公侧信号端子25依次配置的方式。
在上述公开中,母侧信号端子15和公侧接地端子22的装配例如通过嵌件成形而执行,母侧接地端子12和公侧信号端子25的装配例如通过压入而执行。然而,这些端子12、15、22、25的装配将嵌件成形或者压入适当地组合而执行。
另外,公侧接地端子22和导电性构件(遮蔽部)31也能够成为一体部件,公侧接地端子22和遮盖部32也能够成为一体部件。此外,母侧接地端子12能够在和与公侧接地端子22卡合的U字状部分邻接的倒U字状部分中具有用于提供与上述的公侧接地端子22的电磁遮蔽功能相同的电磁遮蔽功能的遮蔽构造。
若总结本发明和实施方式,则如以下那样。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20的特征在于,具备:电绝缘性的保持构件21;和信号端子25和公侧接地端子22,其被上述保持构件21保持,在上述信号端子25的旁边配置上述公侧接地端子22,上述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侧视时突出的框部28和形成于上述框部28的内侧的开口部27,上述公侧接地端子22具有电磁遮蔽上述开口部27的导电性的遮蔽部30、31、32,上述遮蔽部30、31、32位于上述开口部27,并且由配设于上述开口部27的上述保持构件21保持。
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被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遮蔽部30、31、32电磁遮蔽,因此,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作为上述遮蔽部30而具备突出部30,该突出部30从上述框部28的横连接部22f向侧视时与上述框部28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作为框部28的局部而形成有突出部30,因此,遮蔽部30的制作变容易。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上述突出部30具有相互面对面的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和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上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具有朝向上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突出的第1内突起部30l,并且上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具有朝向上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突出的第2内突起部30m,上述第1内突起部30l和上述第2内突起部30m抵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上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30g具有朝向面对面的上述框部28而突出的第1外突起部30s,并且上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30i具有朝向面对面的上述框部28而突出的第2外突起部30t,上述第1外突起部30s和上述第2外突起部30t中至少一者与上述框部28抵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上述突出部30的顶部30h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突出部30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突出部30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作为上述遮蔽部而具备相对于上述框部28独立的导电性构件31,上述导电性构件31与上述框部28的内侧面抵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上述导电性构件31通过具备间隙31j而具有不连续的形状,通过上述间隙31j,上述导电性构件31能够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导电性构件31与框部28弹性抵接,因此,得到稳定的电连接。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作为上述导电性构件31,具有在侧视时以面状覆盖上述开口部27的遮盖部3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基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效果尽可能大。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上述导电性构件31的顶部31b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导电性构件31的接地电位变低,由于导电性构件31的遮蔽而产生的隔离效果提高。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中,上述信号端子25的形状与上述公侧接地端子22的形状相同。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廉价地制作公侧接地端子22和信号端子25。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1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电连接器20;和对象方电连接器10,其具有相对于上述电连接器20的上述公侧接地端子22而能够插拔地卡合的母侧接地端子12。
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公侧接地端子22的框部28的开口部27通过由保持构件21保持的遮蔽部30、31而被电磁遮蔽,因此,能够提供没有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隔离特性的电连接器组件1。
Claims (14)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绝缘性的保持构件;和
信号端子和公侧接地端子,其被所述保持构件保持且相邻配置,
所述公侧接地端子具有包括对置的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第2外侧纵延伸部的框部和位于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之间与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至少一者电导通的导电性的遮蔽部,
所述遮蔽部由配设于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之间的所述保持构件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具有位于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侧的第1部分和位于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侧、隔着间隔与所述第1部分对置且与所述第1部分连接的第2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具有在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且使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相互电导通的第1电导通部和第2电导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遮蔽部而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框部的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的顶端分别向与所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第1内侧纵延伸部和第2内侧纵延伸部,
所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所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1内突起部,并且所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所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2内突起部,
所述第1内突起部和所述第2内突起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所述框部的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1外突起部,并且所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具有朝向所述框部的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突出的第2外突起部,
所述第1外突起部和所述第2外突起部中至少一者与所述框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顶部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内侧纵延伸部的位于与所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延伸端部和所述第2内侧纵延伸部的位于与所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延伸端部连接或者电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遮蔽部而具备相对于所述框部独立的导电性构件,
所述导电性构件与所述框部的内侧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构件通过具备间隙而具有不连续的形状,通过所述间隙,所述导电性构件能够弹性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导电性构件,具有以面状覆盖所述第1外侧纵延伸部和所述第2外侧纵延伸部之间的遮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构件的位于与所述框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顶部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端子的形状与所述公侧接地端子的形状相同。
14.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所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电连接器;和对象方电连接器,其具有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公侧接地端子而能够插拔地卡合的母侧接地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01185A JP2023100475A (ja) | 2022-01-06 | 2022-01-06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JP2022-001185 | 2022-01-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04483A true CN116404483A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699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39611.1A Pending CN116404483A (zh) | 2022-01-06 | 2022-12-20 | 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16249A1 (zh) |
JP (1) | JP2023100475A (zh) |
CN (1) | CN116404483A (zh) |
-
2022
- 2022-01-06 JP JP2022001185A patent/JP2023100475A/ja active Pending
- 2022-12-13 US US18/065,476 patent/US2023021624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2-20 CN CN202211639611.1A patent/CN11640448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16249A1 (en) | 2023-07-06 |
JP2023100475A (ja) | 2023-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02238B (zh) | 电连接器组以及安装有该电连接器组的电路基板 | |
CN110915068B (zh) | 连接器组件 | |
KR101655208B1 (ko) |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실장체 | |
CN107978902B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2570105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US7008267B2 (en) | Shielded board-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4849145U (zh) | 连接器 | |
KR102704138B1 (ko) | 커넥터 조립체 | |
JP2014165175A (ja) | コネクタ組立体のコンタクトモジュール用接地構造 | |
CN110911865B (zh)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安装体 | |
CN216872292U (zh) | 电连接器以及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套件 | |
CN113412559B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 | |
CN214849393U (zh) | 连接器组装体 | |
US11962104B2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WO2022185950A1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
JP5315912B2 (ja) |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828181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690603B (zh) | 母座连接器、金手指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 |
JP7503554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647387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terminal | |
CN116404483A (zh) | 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7501559A (zh) | 连接器装置 | |
CN114830450B (zh) |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供该电连接器组件安装的电路基板 | |
CN217306886U (zh) | 连接器组件 | |
US2023032735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set provided with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