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3045A - 切割刀 - Google Patents

切割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3045A
CN116783045A CN202280008774.1A CN202280008774A CN116783045A CN 116783045 A CN116783045 A CN 116783045A CN 202280008774 A CN202280008774 A CN 202280008774A CN 116783045 A CN116783045 A CN 116783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blade
cutting
cutting edge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87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元气
田中康博
松本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83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3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0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 B26D1/06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2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26Deposition of carbon only
    • C23C16/27Diamond onl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 Nonmetal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切割刀(10)具备基材(20)和被膜(30)。基材(20)具有刀刃侧部分(22)。刀刃侧部分(22)是外缘的至少局部成为刃口(23)的板状。刀刃侧部分(22)越接近刃口(23)则厚度越小。被膜(30)覆盖基材20的表面中至少刀刃侧部分(22)的表面。被膜(30)的材质包含金刚石。被膜(30)具有膜主体(31)和突起(32)。膜主体(31)沿着刀刃侧部分(22)的表面。突起(32)从膜主体(31)的外表面突出。

Description

切割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割刀。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割刀具备四边形板状的基材。基材的外缘中的一个边成为刃口。换句话说,基材具备越接近刃口则厚度越小的刀刃侧部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564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切割刀中,存在刀刃侧部分的表面平滑的情况。若刀刃侧部分的表面平滑,则存在在通过切割刀切断被切断物时,被切断物紧贴于刀刃侧部分的表面而使被切断物不易离开切割刀之担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切割刀,具备:基材,具有刀刃侧部分,上述刀刃侧部分是外缘的至少局部成为刃口的板状,包含上述刃口且越接近上述刃口则厚度越小;和被膜,其覆盖上述基材的表面中的至少上述刀刃侧部分的表面,上述被膜的材质包含金刚石,上述被膜具有沿着上述刀刃侧部分的表面的膜主体和从上述膜主体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切割刀切断被切断物时,突起与被切断物接触,因此,膜主体的突起的附近不易与被切断物接触。因此,容易在膜主体与被切断物之间产生间隙,由此,容易避免被膜整体与被切断物紧贴。因此,被切断物容易离开切割刀。
抑制被切断物不易离开切割刀这种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切割刀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切割刀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3-3线的切割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4-4线的切割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突起的高度的分布情况的坐标图。
图6是对该实施方式的切割刀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切割刀的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切割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存在为了容易理解而将结构要素放大示出的情况。存在结构要素的尺寸比率与实际情况不同或与其他图中不同的情况。
(针对切割刀)
如图1所示,切割刀10具备基材20。基材20是具有主面MF的板状。另外,“主面”是板状的构件的表面中的面积最大的面。如图2所示,在朝向与主面MF正交的方向观察基材20时,基材20为长方形。
此处,如图1所示,在朝向与主面MF正交的方向观察基材20时,将基材20的沿着四边形的四个边中的长边的轴线作为第1轴X。此外,在朝向与主面MF正交的方向观察基材20时,将沿着四边形的基材20的四个边中的短边的轴线作为第2轴Y。并且,将沿与主面MF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作为第3轴Z。而且,将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一个方向作为第1正方向X1,将沿着第1轴X的方向中的与第1正方向X1相反的方向作为第1负方向X2。将沿着第2轴Y的方向的一个方向作为第2正方向Y1,将沿着第2轴Y的方向中的与第2正方向Y1相反的方向作为第2负方向Y2。将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一个方向作为第3正方向Z1,将沿着第3轴Z的方向中的与第3正方向Z1相反的方向作为第3负方向Z2。
如图2所示,基材20的外缘中的在第2正方向Y1上的端部成为刃口23。换句话说,刃口23沿着基材20的外缘以直线状延伸。具体而言,基材20在基材20的第2正方向Y1上的端部的全域具有刃口23。而且,刃口23与第1轴X平行。此外,基材20的外缘中的在第2负方向Y2上的端部成为刀背24。具体而言,基材20在与刃口23相反侧的端部的全域具有刀背24。刀背24与刃口23同样与第1轴平行。
基材20具有刀背侧部分21和刀刃侧部分22。刀背侧部分21是基材20中的包含刀背24的部分。在朝向沿着第3轴Z的方向观察基材20时,刀背侧部分21是在沿着第1轴X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在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全域和沿着第2轴Y的方向的全域上,刀背侧部分21的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尺寸换句话说刀背侧部分21的厚度相同。
刀刃侧部分22是基材20中的包含刃口23的部分。刀刃侧部分22的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尺寸与刀背侧部分21的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尺寸相同。
如图3所示,将刀刃侧部分22的表面中的朝向第3正方向Z1的表面作为第1基材面22A。第1基材面22A倾斜为越靠向第2正方向Y1则越位于第3负方向Z2侧。此外,将刀刃侧部分22的表面中的朝向第3负方向Z2的面作为第2基材面22B。第2基材面22B倾斜为越靠向第2正方向Y1则越位于第3正方向Z1侧。因此,刀刃侧部分22越靠第2正方向Y1则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尺寸即厚度越小。换句话说,刀刃侧部分22是基材20中的包含刃口23的部分,且是越靠向该刃口23则厚度越小的部分。
基材20的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尺寸例如为100mm以上且300mm以下。基材20的沿着第2轴Y的方向的尺寸例如为20mm以上且30mm以下。刀背侧部分21的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尺寸例如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
基材20的材质为超硬合金。超硬合金由硬质的金属碳化物的粉末烧结而成。例如,超硬合金由碳化钨和作为结合剂的钴混合烧结而成。
如图2所示,切割刀10具备被膜30。被膜30覆盖基材20的表面中刀刃侧部分22的整个面。因此,被膜30覆盖基材20的刃口23。此外,被膜30对刀背侧部分21的表面中包含第2正方向Y1的端部的局部进行覆盖。在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全域,被膜30的沿着第2轴Y的方向的尺寸大致恒定。被膜30的材质包含金刚石。因此,被膜30的材质硬度比作为基材20的材质的超硬合金大。
如图3所示,被膜30具有膜主体31和多个突起32。膜主体31沿着基材20的表面扩张。膜主体31为如以下那样确定出的范围。首先,确定出之后,确定所需要的测定范围。测定范围是在刃口23的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中央经过且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除去被膜30的边缘部的局部之外的部分的范围。例如,在该截面中,在沿着第2轴Y的方向上存在被膜30的范围的长度进行了3等分得到的3个范围中,将中央部分的范围作为测定范围。接下来,在测定范围中,确定出被膜30中的厚度最小的部位。厚度最小的部位,例如采用在刃口23的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中央经过且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的测定范围中,被膜30的与基材20的表面正交的尺寸最小的部位。接下来,在该截面中,确定出在与基材20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该厚度最小的部位向外侧偏离了0.5μm的特定点。然后,画出经过该特定点且与该基材20的表面平行的假想线。在这种情况下,被膜30中的由该假想线和基材20的表面围起的范围为膜主体31。
如上述那样定义的膜主体31的表面粗糙度Rz为0.5μm以下。换句话说,膜主体31沿着基材20的表面,膜主体31中存在于基材20的表面上的部位的膜厚大致恒定。另一方面,存在膜主体31具有表面粗糙度Rz满足0.5μm以下这样的条件的微小的凹凸这种情况。另外,图3和图4中,图示出存在于基材20的第1基材面22A和第2基材面22B上的膜主体31的膜厚T2是均匀的这种情况。
膜主体31覆盖刃口23。膜主体31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膜厚T1大于膜主体31中覆盖刀刃侧部分22中除刃口23之外处这个部位的膜厚T2。膜厚T2是覆盖刀刃侧部分22中第1基材面22A和第2基材面22B这个部位的厚度。换句话说,膜主体31的膜厚在覆盖刃口23的部位厚度最厚。具体而言,膜厚T1成为膜厚T2的2倍以上且7倍以下。另外,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基材20的表面上的特定的点画出假想切线。此时,膜主体31的在与该假想切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是覆盖上述特定的点的部位的膜主体31的厚度。但是,膜主体31的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膜厚T1是从刃口23至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在第2正方向Y1侧最远离刃口23的部位为止的距离。换句话说,膜厚T1是从刃口23至膜主体31的末端31E为止的距离。
此外,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即在与刃口23正交的截面中,膜主体31的隔着膜主体31的末端31E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角中靠基材20存在这一侧的角为,趋向膜主体31的末端31E而分级变大。具体而言,膜主体31的外表面具有第1倾斜面31A、第2倾斜面31B、第1末端面31C、第2末端面31D。第1倾斜面31A是膜主体31中覆盖第1基材面22A这个部位的外表面。第1倾斜面31A的在第2正方向Y1上的端部位于比基材20的刃口23靠第2正方向Y1侧处。第2倾斜面31B是膜主体31中覆盖第2基材面22B这个部位的外表面。第2倾斜面31B的在第2正方向Y1上的端部位于比基材20的刃口23靠第2正方向Y1侧处。
第1末端面31C是膜主体31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外表面。第1末端面31C是膜主体31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末端31E与第1倾斜面31A之间的部分。
第2末端面31D是膜主体31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外表面。第2末端面31D是膜主体31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末端31E与第2倾斜面31B之间的部分。
使第1倾斜面31A延长得到的假想线L1与使第2倾斜面31B延长得到的假想线L2所成的交角中的靠基材20侧的第1角θ1小于90度。此外,第1末端面31C与第2末端面31D所成的交角中的靠基材20侧的第2角θ2的角度小于90度。而且,第2角θ2大于第1角θ1。
突起32从膜主体31的外表面突出。换句话说,突起32是被膜30中被膜30的表面粗糙度Rz超过0.5μm的部位。突起32成为半球状。因此,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突起32的外表面成为曲线状。特别是,在该截面中,突起32的外表面成为圆弧状。而且,突起32同膜主体31的外表面接触的接触角θ3为锐角。接触角θ3是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与突起32的外表面中与膜主体31接触的接触部位处的切线L3所成的交角中靠突起32存在这一侧的角。另外,切线L3是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经过该接触部位并且与连结包含圆弧状的突起32的外表面的假想圆的中心和该接触部位所形成的线段垂直的直线。
此外,多个突起32中一部分突起32存在于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的第1倾斜面31A和第2倾斜面31B上。而且,多个突起32中一部分突起32位于在沿着第2轴Y的方向上的从刃口23至膜主体31的末端31E为止的范围内。特别是,位于第1倾斜面31A和第2倾斜面31B中比刃口23靠第2正方向Y1侧这个范围内。换句话说,一部分突起32位于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比经过刃口23且与第3轴Z平行的分界线靠膜主体31的末端31E所存在这一侧处。
多个突起32分散于膜主体31的外表面的整体。因此,如图4所示,多个突起32中一部分突起32沿着第1轴X隔开间隔排列。即,如图3所示,多个突起32沿着刃口23隔开间隔排列。此外,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每1平方毫米中突起32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100个以下。另外,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每1平方毫米中突起32的数量例如如以下那样测定。首先,通过显微镜,在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每1平方毫米的范围随机观察5个部位。接下来,计算各范围的突起32的数量。然后,将5个部位的范围的突起32的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每1平方毫米中突起32的数量。
此外,刀刃侧部分22的最大厚度亦即基材厚度TB,突起32的突出量成为其0.5%以上且10%以下。基材厚度TB与刀背侧部分21的厚度相等。另外,基材厚度TB是刀背侧部分21与刀刃侧部分22相接触的接触部位的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尺寸。突起32的突出量是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突起32中从在与该表面正交的方向上距基材20的表面最远离的部位至该表面为止的距离。
并且,所有突起32中突起32的突出量相对于基材厚度TB而言为0.5%以上且7%以下这样突起32的比例为90%以上。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针对基材厚度TB为0.1mm的实施例,测定出突起32的突出量。对存在于从膜主体31的末端31E起沿着膜主体31的外表面处于0.3mm且沿着第1轴X处于70mm这样范围内的突起32的突出量全部进行了测定。作为其结果,所有突起32的突出量为7μm以下。换句话说,所有突起32的突出量相对于基材厚度TB为0.5%以上且7%以下。
(针对切割刀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切割刀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切割刀10的制造方法具备基材准备工序和被膜形成工序。
首先,进行基材准备工序。在基材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主面MF的板状的板状构件。而且,通过机械加工对板状构件的在与主面MF正交的方向上观察板状构件时的外缘的局部进行切削而形成具有刀刃侧部分22的基材20。
接下来,进行被膜形成工序。在被膜形成工序中,在基材准备工序中准备好的基材20的表面中至少包含刀刃侧部分22表面的局部进行金刚石涂覆。金刚石涂覆通过化学蒸镀、所谓的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方式进行。
具体而言,首先,进行基材20的前处理。在基材20的前处理中,通过药液等,从基材20的表面除去作为结合剂的钴。由此,使碳化钨的粒子在基材20的表面暴露。
接下来,在进行过前处理的基材20的表面上进行播种金刚石的粒子的播种处理。在播种处理中,使基材20浸渍于分散有金刚石的纳米粒子和比该纳米粒子大的金刚石的粒子的溶剂中。由此,使金刚石的粒子附着于基材20的表面的碳化钨。
接下来,使用图6所示的制膜装置50,进行金刚石涂覆。制膜装置50具备供反应气体流入的腔室60。腔室60具有用于化学蒸镀的反应空间61。此外,腔室60具有用于使反应气体流入反应空间61的流入口62。此外,腔室60具有用于从反应空间61中排出进行过反应的气体的排气口63。
制膜装置50具备对腔室60内的基材20进行加热的热源80。热源80是灯丝。将基材20保持在腔室60内,并使热源80位于基材20的刃口23侧。
在制膜装置50中将基材20保持于腔室60内的状态下,使作为反应气体的甲烷和氢气流入。而且,控制热源80,以将基材20在600~800℃下维持预定时间。由此,附着于基材20的表面的金刚石的粒子生长,大致均匀地进行金刚石涂覆,从而制作被膜30。此处,通过播种处理附着的粒子中的较大的金刚石粒子所附着的部位进行生长而厚度变大。因此,形成有从膜主体31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32。
接下来,针对被膜30中的覆盖刃口23的部位,形成末端31E、第1末端面31C和第2末端面31D。具体而言,针对被膜30中的覆盖刃口23的部位,通过离子蚀刻进行加工。此时,控制离子束的输出等。由此,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膜主体31的隔着膜主体31的末端31E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交角中靠基材20存在这一侧的角形成为趋向膜主体31的末端31E分级变大。这样,在基材20形成有被膜30,制造切割刀10。
(针对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切割刀10切断被切断物的情况下,使切割刀10在沿着第2轴Y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于是,通过使刀刃侧部分22接触被切断物,将被切断物切断。在此,覆盖刀刃侧部分22的表面的被膜30中,除了具有膜主体31之外,还具有突起32。因此,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若突起32形成接触,则在该突起32的附近的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与被切断物之间产生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若通过切割刀10切断被切断物,则被切断物的局部粘于被膜30的表面中突起32的表面。另一方面,被切断物没有粘于膜主体31。换句话说,在切割刀10离开被切断物时,突起32推开被切断物。
(针对实施方式的效果)
(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通过切割刀10切断被切断物时,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因此,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该突起32的附近的部位不与被切断物接触。因此,通过在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与被切断物之间产生间隙,能够避免被膜30的整体与被切断物之间紧贴。因此,被切断物容易离开切割刀10。此外,作为被膜30局部的突起32包含金刚石。因此,即便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突起32也不易从膜主体31缺损或者破裂。
(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膜主体31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膜厚T1大于膜主体31中覆盖刀刃侧部分22除刃口23之外处这个部位的膜厚T2。因此,膜主体31的覆盖刃口23的末端31E附近容易变锐利。
(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膜厚T1成为膜厚T2的2倍以上。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切割刀10中基材20的刃口23附近的强度。此外,膜厚T1成为膜厚T2的7倍以下。因此,覆盖刀刃侧部分22的被膜30的外表面不会变得过度锐利。因此,即便切割刀10的末端31E与被切断物碰撞,也能够更加抑制缺损或者破裂。
(4)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膜主体31的隔着膜主体31的末端31E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交角中靠基材20存在这一侧的角为趋向膜主体31的末端31E而分级变大。通过使膜主体31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角变化,在使切割刀10在沿着第2轴Y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而切断被切断物时,在膜主体31的末端31E的附近,容易产生不与被切断物接触的部位。因此,能够避免膜主体31的末端31E的附近与被切断物紧贴。
(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多个突起32中一部分的突起32位于从刃口23至膜主体31的末端31E为止的范围内。换句话说,突起32也位于刃口23的附近。因此,即便在通过切割刀10切断相应薄的被切断物的情况下,突起32也更容易与被切断物接触。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避免切割刀10紧贴被切断物。
(6)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多个突起32中一部分突起32沿着刃口23隔开间隔排列。在使切割刀10在沿着第2轴Y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而切断被切断物时,多个突起32容易与被切断物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多个突起32间,容易较大地获得膜主体31与被切断物之间的空间。
(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突起32的外表面成为曲线状。因此,即便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也能够更加抑制突起32缺损或者破裂。此外,通过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从而被切断物不易产生过度损伤等。
(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突起32相对于膜主体31的外表面而言的接触角θ3为锐角。因此,即便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突起32缺损或者破裂。此外,通过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从而被切断物不易产生过度损伤等。
(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突起32的突出相对于刀刃侧部分22的最大厚度亦即基材厚度TB而言在0.5%以上且10%以下。突起32的突出量为基材厚度TB的0.5%以上,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被切断物容易离开切割刀10这样的效果。此外,突起32的突出量为基材厚度TB的10%以下,因此,防止突起32过度损伤被切断物的表面。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厚度TB即刀背侧部分21的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尺寸例如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换句话说,基材20的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尺寸相当小。因此,若突起32的突出量过度大,则存在在与被切断物接触时,导致基材20走形之担忧。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突起32的突出量相应小,因此,能够防止这样的基材20的形变的产生。
(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有突起32中突起32的突出量相对于基材厚度TB而言为0.5%以上且7%以下的突起32的比例成为90%以上。换句话说,多个突起32的大半部分形成相对于基材厚度TB为0.5%以上且7%以下的突出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突起32的突出量过度不一致而使负荷不均匀地施加于一部分的突起32这种情况。
(10)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每1平方毫米中突起32的数量成为3个以上且100个以下。通过多个突起32与被切断物接触,从而在1平方毫米的范围内,容易在膜主体31的大半部分在它与被切断物之间产生空间。此外,在1平方毫米的范围内,突起32的数量为100个以下。因此,不易由于突起32过度变多而在被切断物产生过度损伤等。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组合实施。
·基材20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在从沿着第3轴Z的方向观察时,基材20的形状正方形,或是沿着第2轴Y的方向的尺寸比沿着第1轴X的方向长的长方形。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在从沿着第3轴Z的方向观察时,基材20的形状为,刃口23和刀背24中一者或两者以圆弧状延伸,也可以以波浪状延伸。
·基材20不局限于所谓的双面刀刃,也可以是单面刀刃。并且,刃口23也可以是所谓的锯片。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刃口23沿着基材20的外缘,以曲线状延伸。
·基材20的材质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基材20的材质也可以是包含碳化钛、碳氮化钛等的超硬合金。此外,基材20的材质不局限于超硬合金,也可以是钢材、陶瓷。
·基材20的大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基材20的沿着第1轴X的方向的尺寸也可以小于100mm,也可以大于250mm。基材20的沿着第2轴Y的方向的尺寸也可以小于20mm,也可以大于30mm。此外,刀背侧部分21的沿着第3轴Z的方向的尺寸也可以小于0.05mm,也可以大于0.5mm。
·基材20中的刃口23存在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在从沿着第3轴Z的方向观察时,刃口23也可以位于长方形的短边,刃口23也可以位于长方形的一个边中的局部。
·基材20的表面中的由被膜30覆盖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被膜30至少覆盖刃口23即可。例如,被膜30也可以覆盖基材20的整个表面。
·膜主体31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膜厚T1也可以是膜主体31中覆盖刀刃侧部分22的除刃口23之外处这个部位的膜厚T2以下。若膜厚T1更大,则覆盖刀刃侧部分22的被膜30更加锐利,容易切断被切断物。
·也可以是,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膜主体31的隔着膜主体31的末端31E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交角中靠基材20存在这一侧的角为趋向膜主体31的末端31E连续地变大。例如,覆盖刃口23的膜主体31的外表面也可以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成为圆弧状。在这种情况下,膜主体31的隔着膜主体31的末端31E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交角中靠基材20存在这一侧的角为随着靠向膜主体31的末端31E而连续地变大。由此,膜主体31的末端31E的附近不会变得过度锐利,因此,末端31E的附近不易产生缺损或者破裂。
·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第1角θ1的角度也可以成为90度以上,第2角θ2的角度也可以成为90度以上。只要迎合刀刃侧部分22的形状、被切断物变更即可。
·也可以是,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膜主体31的隔着膜主体31的末端31E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交角中靠基材20存在这一侧的角为靠向膜主体31的末端31E而为恒定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也由于被膜30的材质包含金刚石,所以相应地能够防止膜主体31的末端31E的缺损、破裂。
·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中每1平方毫米中突起32的数量也可以为2个以下,也可以为101个以上。只要在突起32的附近,在膜主体31的外表面与被切断物之间能得到充分的空间即可。
·也可以是,所有突起32中突起32的突出量相对于基材厚度TB而言为0.5%以上且7%以下的突起32的比例不足90%。此外,相对于基材厚度TB而言,突起32的突出量也可以不足0.5%,也可以超过10%。换句话说,突起32的突出量相对于基材厚度TB而言的大小也可以迎合被切断物的种类等变更。例如,在被膜30的内部存在内含物的情况下,可存在突出量大的突起32。
·突起32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突起32相对于膜主体31的外表面而言的接触角θ3也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钝角。另外,例如,在与第1轴X正交的截面中,突起32的外表面也可以成为直线状。换句话说,突起32也可以成为多边形状。
·多个突起32也可以没有沿着刃口23隔开间隔排列。例如,多个突起32也可以仅在与刃口23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在与刃口23正交的方向和沿着刃口23的方向中都上错开位置并且排列有多个突起32。
·突起32也可以不存在于从刃口23至膜主体31的末端31E为止的范围内。例如,突起32也可以仅存在于膜主体31中覆盖第1基材面22A和第2基材面22B这个范围。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通过省略针对被膜30中覆盖刃口23这个部位的离子蚀刻,使突起32存在于突起32的末端31E的附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割刀10不局限于通过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例如,也可以在进行了金刚石涂覆之后通过溅射等形成突起32。
附图标记说明
10...切割刀;20...基材;21...刀背侧部分;22...刀刃侧部分;23...刃口;30...被膜;31...膜主体;32...突起。

Claims (10)

1.一种切割刀,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材,其具有刀刃侧部分,所述刀刃侧部分是外缘的至少局部成为刃口的板状,包含所述刃口且越接近所述刃口则厚度越小;和
被膜,其覆盖所述基材的表面中至少所述刀刃侧部分的表面,
所述被膜的材质包含金刚石,
所述被膜具有沿着所述刀刃侧部分的表面的膜主体和从所述膜主体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主体中覆盖所述刃口这个部位的膜厚大于所述膜主体中覆盖所述刀刃侧部分的除所述刃口之外处这个部位的膜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口沿着所述外缘延伸,
在与所述刃口正交的截面中,所述膜主体的隔着所述膜主体的末端处外表面彼此所成的交角中靠所述基材存在这一侧的角为靠向所述膜主体的末端分级变大或连续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刃口正交的截面中,所述突起位于在与沿着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从所述刃口至所述膜主体的末端为止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口沿着所述外缘以直线状延伸,
所述被膜具有多个所述突起,
多个所述突起沿着所述刃口隔开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刃口正交的截面中,所述突起的外表面成为曲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刃口正交的截面中,
所述突起的外表面成为圆弧状,
所述突起相对于所述膜主体的外表面而言的接触角为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突出量相对于所述刀刃侧部分的最大厚度而言为0.5%以上且1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所有所述突起中所述突起的突出量相对于所述刀刃侧部分的最大厚度而言为0.5%以上且7%以下的所述突起的比例为9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突起,
所述膜主体的外表面中每1平方毫米中所述突起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100个以下。
CN202280008774.1A 2021-12-06 2022-10-31 切割刀 Pending CN116783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8093 2021-12-06
JP2021198093 2021-12-06
PCT/JP2022/040602 WO2023105988A1 (ja) 2021-12-06 2022-10-31 カット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3045A true CN116783045A (zh) 2023-09-19

Family

ID=8673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8774.1A Pending CN116783045A (zh) 2021-12-06 2022-10-31 切割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77057B2 (zh)
CN (1) CN116783045A (zh)
WO (1) WO20231059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3193A (ja) * 1986-01-24 1987-07-30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刃物
JP3054641B2 (ja) 1989-12-19 2000-06-19 旭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刃
JP3134378B2 (ja) * 1991-08-15 2001-02-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ヤモンド被覆硬質材料
JP2016210190A (ja) * 2015-05-13 2016-12-15 東京シリコーン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構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5988A1 (ja) 2023-06-15
JP7477057B2 (ja) 2024-05-01
JPWO2023105988A1 (zh)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0924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工具並びに切削方法
KR100824345B1 (ko) 스로-어웨이 팁
US11027338B2 (en) Cutting insert,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CN110997203B (zh) 切削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EP2813304B1 (en) Edge tool
CA2922827A1 (en) Coated cutting tool
CN109070246B (zh) 切削工具
TWI750172B (zh) 切削工具
JP2015229240A (ja) 切削工具の製造方法及び切削工具
JP2018008363A (ja) 切削工具
TW201813742A (zh) 切削工具
US20040226176A1 (en) Razor blades having a non-linear cutting edg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KR20110053057A (ko) 유리절단용 컷팅 휠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783045A (zh) 切割刀
JP6850990B2 (ja) ダイヤモンド被覆切削工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22633A (ja) カット刃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ット刃
CN103934484A (zh) 刀具工具
JP2012066352A (ja) 切削工具
JP2002326166A (ja) 電着薄刃砥石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42917A (ja) 切削工具
CN113993675B (zh) 具有缓冲颗粒的带形切削工具
WO2022168682A1 (ja) 円盤状刃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241499A1 (ja) 被覆工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切削工具
JP5349164B2 (ja) 切削工具
JP2011173225A (ja) ダイカッ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