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7814A -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7814A
CN116767814A CN202310974407.3A CN202310974407A CN116767814A CN 116767814 A CN116767814 A CN 116767814A CN 202310974407 A CN202310974407 A CN 202310974407A CN 116767814 A CN116767814 A CN 116767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turnover
positioning
conveying line
feed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44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志军
杨皓文
龙科
刘道京
杜成兵
张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yuan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44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7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7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7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Roller driving means having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11Roller frames
    • B65G13/12Roller frames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包括输送线、翻转机构和第一定位机构,所述输送线沿H型钢的输送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上的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另一侧,用于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通过翻转机构可带动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这样腹板可采用水平吊运即可,也无需在吊运时对其进行姿态翻转,降低了人工操控行车吊装上料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并且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可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使腹板位于翼板的中线位置处以形成倒T型中间体,减少了人工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型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面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钢结构建筑中,H型钢用量的占有量在60%左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在不断的增加,H型钢的生产技术与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实现自动化控制将给一个企业带来便利、安全、高效的生产效益。
目前H型钢主要有热轧成型和焊接组合成型两种生产方式。热轧H型钢规格有一定的标准要求,而焊接组合H型钢规格范围更广,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H型钢焊接组合成型过程中,需要在组立机上进行拼装。
目前的组立机在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行车将翼板、腹板、以及由翼板和腹板焊接成的T型中间体吊装到位。由于翼板、腹板及T型中间体的长度较长,重量较重,在吊运过程中翻转、抬升以及放置时均较为困难,而且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因而存在生产效率较低、人工作业较多以及安全性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H型钢的预组立,降低了人工操控行车吊装上料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减少了人工作业,从而保障后续组立机组立工序的进行。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包括输送线、翻转机构和第一定位机构,所述输送线沿H型钢的输送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上的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另一侧,用于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
在上述方案中,初始状态时,翼板置于输送线上定位,腹板置于翻转机构上,由于通过翻转机构可以带动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这样腹板可以采用水平吊运即可,也无需在吊运时对其进行姿态翻转,降低了人工操控行车吊装上料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并且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可以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使腹板位于翼板的中线位置处以形成倒T型中间体,减少了人工作业,该系统可以实现对H型钢的预组立,从而保障后续组立机组立工序的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翻转臂,每个所述翻转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其垂直的翻转横梁,每个所述翻转横梁上远离所述翻转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吸附腹板的吸附件,每个所述翻转臂的下部与机架铰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臂绕着铰接中心翻转,以使所述翻转臂在水平状态与竖直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在上述方案中,当翻转臂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翻转横梁为竖直状态,这样就可以将腹板平放在翻转横梁端部的吸附件上,利用多个吸附件共同对腹板进行支撑,同时通过吸附件将腹板吸住以防翻转时滑落,通过驱动件驱动翻转臂绕着铰接中心翻转,使翻转臂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翻转横梁为水平状态,从而实现腹板状态的自动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臂上设置有两个翻转横梁,两个所述翻转横梁沿所述翻转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两个翻转横梁,也即具有两个吸附件,以便可以对腹板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支撑吸附,提高翻转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为电永磁铁。采用电永磁铁安全性好,可以避免断电带来的腹板脱落危险,且能够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每个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其垂直的定位横梁,每个所述定位横梁上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用于与腹板侧面接触。这样设计在腹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时,通过微调腹板位置使其侧面与定位横梁端部接触,可以实现对腹板的定位及支撑使其位于翼板中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立柱的下部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立柱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拉杆、驱动件和多个摇拐,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外侧,每个所述摇拐的一端与每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铰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拉杆相连,以通过所述拉杆驱动多个所述立柱同步转动。
在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驱动件带动拉杆移动,进而通过摇拐带动所有的立柱同步转动,在吊运翼板时,可以通过转动所有立柱,使定位横梁与输送方向平行,避免定位横梁影响翼板吊运操作,待翼板吊运结束后,再转动立柱使定位横梁与输送方向垂直,既可以满足H型钢预组立时对腹板定位支撑,又不影响翼板吊运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横梁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用于与腹板侧面接触的导轮,所述导轮的轴线与所述立柱平行。通过在定位横梁的端部转动设置导轮,可以在导轮与腹板侧面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时为滚动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对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的翼板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进行定位。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翼板在吊放至输送线上时,翼板始终处于输送线的中线位置,也可以防止工件输送时出现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线为辊道输送线,所述辊道输送线中的部分辊道相对于输送平面的高度可调。这样设计可以在翼板存在变形时,通过调节部分辊道的高度,以使其与翼板下表面充分接触,可以增加与翼板实际接触的辊道数量,从而改善输送时摩擦力不足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输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三定位机构用于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进行对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由于通过翻转机构可以带动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这样腹板可以采用水平吊运即可,也无需在吊运时对其进行姿态翻转,降低了人工操控行车吊装上料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并且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可以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使腹板位于翼板的中线位置处以形成倒T型中间体,减少了人工作业,该系统可以实现对H型钢的预组立,从而保障后续组立机组立工序的进行;
2、第一定位机构中可以通过驱动件带动拉杆移动,进而通过摇拐带动所有的立柱同步转动,在吊运翼板时,可以通过转动所有立柱,使定位横梁与输送方向平行,避免定位横梁影响翼板吊运操作,待翼板吊运结束后,再转动立柱使定位横梁与输送方向垂直,既可以满足H型钢预组立时对腹板定位支撑,又不影响翼板吊运操作;
3、辊道输送线中的部分辊道相对于输送平面的高度可调,可以在翼板存在变形时,通过调节部分辊道的高度,以使其与翼板下表面充分接触,可以增加与翼板实际接触的辊道数量,从而改善输送时摩擦力不足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输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定位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翻转臂与立柱成对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定位辊道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顶升辊道模块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第三定位机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输送线,11-定位辊道模块,12-无动力辊道模块,13-顶升辊道模块,131-第一辊道,132-第二辊道,133-顶升支架,134-双排链轮链条,135-顶升油缸,14-端部辊道,2-翻转机构,21-翻转臂,22-翻转横梁,23-翻转油缸,24-电永磁铁,3-第一定位机构,31-立柱,32-定位横梁,33-拉杆,34-摇拐,35-拉杆油缸,36-导轮,4-第二定位机构,41-基座,42-滑座,43-滚轮,44-丝杆,5-第三定位机构,51-端部支座,52-端部挡板,53-端部油缸,54-端部夹板,55-顶紧螺杆,6-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包括输送线1、翻转机构2和第一定位机构3,其中输送线1沿H型钢的输送方向延伸布置;翻转机构2设置于输送线1的一侧,用于将放置于翻转机构2上的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第一定位机构3设置于输送线1的另一侧,用于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
在初始状态时,翼板置于输送线1上定位,腹板置于翻转机构2上,由于通过翻转机构2可以带动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这样腹板可以采用水平吊运即可,也无需在吊运时对其进行姿态翻转,降低了人工操控行车吊装上料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并且通过第一定位机构3可以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使腹板位于翼板的中线位置处以形成倒T型中间体,减少了人工作业,该系统可以实现对H型钢的预组立,从而保障后续组立机组立工序的进行。
请参照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翻转机构2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翻转臂21,每个翻转臂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其垂直的翻转横梁22,每个翻转横梁22上远离翻转臂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吸附腹板的吸附件,每个翻转臂21的下部与机架6铰接,机架6上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翻转臂21绕着铰接中心翻转,以使翻转臂21在水平状态与竖直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可以为翻转油缸23,通过翻转油缸23的活塞杆伸缩动作,带动翻转臂21绕着与机架6的铰接中心翻转。同时通过控制所有的翻转油缸23同步动作,可以实现所有的翻转臂21的同步翻转动作。上述的翻转臂21及机架6的数量均可以根据现场预组立的H型钢的长度以及现场工况情况进行增加或减少。
当翻转臂21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翻转横梁22为竖直状态,这样就可以将腹板平放在翻转横梁22端部的吸附件上,利用多个吸附件共同对腹板进行支撑,同时通过吸附件将腹板吸住以防翻转时滑落,通过驱动件驱动翻转臂21绕着铰接中心翻转,使翻转臂21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翻转横梁22为水平状态,从而实现腹板状态的自动翻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翻转臂21上设置有两个翻转横梁22,两个翻转横梁22沿翻转臂2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两个翻转横梁22,也即具有两个吸附件,以便可以对腹板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支撑吸附,提高翻转时的稳定性。同时,两个翻转横梁22通过螺栓组件与翻转臂21形成可拆卸连接,以便使两个翻转横梁22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腹板宽度规格,提升装置的通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吸附件为电永磁铁24,所有的电永磁铁24为同步控制。采用电永磁铁24安全性好,可以避免断电带来的腹板脱落危险,且能够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请参照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定位机构3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31,每个立柱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其垂直的定位横梁32,每个定位横梁32上远离立柱31的一端用于与腹板侧面接触。这样设计在腹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时,通过微调腹板位置使其侧面与定位横梁32端部接触,可以实现对腹板的定位及支撑使其位于翼板中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立柱31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横梁32,且两个定位横梁32沿立柱3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定位横梁32的位置与两个翻转横梁22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即可使得定位横梁32的端部与翻转横梁22端部的电永磁铁24相对,以对腹板两侧形成限位。同时,两个定位横梁32通过螺栓组件与立柱31形成可拆卸连接,以便使两个定位横梁32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腹板宽度规格,提升装置的通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部分立柱31上的定位横梁32长度可调,这样设计可以根据预组立的腹板厚度的不同而进行微调。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立柱31的下部与机架6转动连接,第一定位机构3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立柱31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拉杆33、驱动件和多个摇拐34,拉杆33设置于立柱31的外侧,每个摇拐34的一端与每个立柱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拉杆33铰接,驱动件与拉杆33相连,以通过拉杆33驱动多个立柱31同步转动。
立柱31的下部通过法兰盘对接有中心轴,通过中心轴与机架6形成转动连接,同时在中心轴上配合设置有轴承,实现立柱31的灵活转动。拉杆33设置于立柱31的与翻转机构2相对的一侧。本例中的驱动件可以为拉杆油缸35,具体为拉杆33油缸的活塞杆与拉杆33一端铰接,拉杆33油缸的缸筒与油缸座铰接。通过拉杆33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动作,可以带动拉杆33运动,进而借助摇拐34驱动多个立柱31同步转动。
通过驱动件带动拉杆33移动,进而通过摇拐34带动所有的立柱31同步转动,在吊运翼板时,可以通过转动所有立柱31,使定位横梁32与输送方向平行,避免定位横梁32影响翼板吊运操作,待翼板吊运结束后,再转动立柱31使定位横梁32与输送方向垂直,既可以满足H型钢预组立时对腹板定位支撑,又不影响翼板吊运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定位横梁32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用于与腹板侧面接触的导轮36,导轮36的轴线与立柱31平行。通过在定位横梁32的端部转动设置导轮36,可以在导轮36与腹板侧面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时为滚动摩擦。
请参照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输送线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4,第二定位机构4用于对放置在输送线1上的翼板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进行定位。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翼板在吊放至输送线1上时,翼板始终处于输送线1的中线位置,也可以防止工件输送时出现偏移。
第二定位机构4包括与机架6连接的基座41,在基座41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座42,两个滑座42沿垂直于输送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滑座42能够相向或背离运动。每个滑座42上转动设置有滚轮43,且滚轮43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这样设计通过两个滑座42相向或背离运动,以改变两个滚轮43之间的间距,从而对置于输送线1上的翼板两侧进行限位。而且由于设置了滚轮43,在输送时翼板的两侧与滚轮43接触时为滚动摩擦,减小了阻力。
基座41的横断面呈U型结构,在基座41内还设置有与滑座42螺纹配合的丝杆44。通过丝杆44的转动带动滑座42沿丝杆44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调整两个滚轮43的间距。丝杆44可以设置为两段,其中一段丝杆44可以通过减速电机驱动丝杆44转动,另一段丝杆44可以通过手轮驱动丝杆44转动。两段丝杆44控制相对独立,可以更好的控制工件的左右调节程度,以使H型钢在辊道的相对中间位置运动。基座4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指示两个滑座42位置的刻度,滑座42上设置有指针,从而方便准确调节控制两个滚轮43之间的间距。
请参照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输送线1为辊道输送线1,辊道输送线1中的部分辊道相对于输送平面的高度可调。其中,输送平面可以理解为其余竖向位置固定的辊道所形成的用于支撑H型钢的假想平面。这样设计可以在翼板存在变形时,通过调节部分辊道的高度,以使其与翼板下表面充分接触,可以增加与翼板实际接触的辊道数量,从而改善输送时摩擦力不足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输送的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辊道输送线1可以由多个辊道模块组合而成,多个辊道模块均沿输送方向交替布置,从而实现预组立H型钢的输送。具体可以包括定位辊道模块11、无动力辊道模块12、顶升辊道模块13等,同时配合调整翻转臂21与立柱31的组数,这样可以根据现场预组立工件的长度和现场工况情况增加或减少。其中,定位辊道模块11即在该段辊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4,无动力辊道模块12即该段辊道模块不提供对H型钢的驱动力,顶升辊道模块13即该段辊道上有部分辊道相对于输送平面的高度抬起或下放。当然第二定位机构4也可以与顶升辊道模块13结合,形成定位顶升辊道模块。
其中,顶升辊道模块13可以包括沿输送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于机架6上的第一辊道131和第二辊道132,以及与机架6铰接的顶升支架133,且铰接轴线与第一辊道131平行,第二辊道132安装于顶升支架133上,第一辊道131和第二辊道132通过双排链轮链条134实现同步转动,机架6上设置有顶升油缸135,以驱动顶升支架133绕着铰接轴线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辊道132在竖向上的抬起或下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辊道输送线1的卸料端还可以设置有端部辊道14,该端部辊道14为有动力辊道,通过链轮链条驱动辊道转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于输送预组立后的工件。
请参照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5,第三定位机构5设置于辊道输送线1的卸料端,用于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进行对齐。具体的,第三定位机构5包括与机架6相连的端部支座51,在端部支座51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端部挡板52,该端部挡板52在端部油缸53的作用下能够翻转90度,即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此时端部挡板52可以与翼板和腹板的端部接触,实现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对齐,防止翼板和腹板在长度方向上错位。同时,在端部挡板52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端部夹板54,端部夹板54上设置有顶紧螺杆55,在端部挡板52翻转为竖直状态时,两个端部夹板54分别位于腹板两侧,通过两个顶紧螺杆55可以对腹板两侧进行顶紧。而且在顶紧时可以通过测量尺来测量两个端部夹板54到腹板两侧的距离,以使腹板位于两个端部夹板54中间位置,提高了端部定位的精准性。
本实施例中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初始状态为翻转机构2中的翻转臂21处于水平状态,第一定位机构3中的定位横梁32与输送方向平行。将翼板平吊至输送线1上,并通过第二定位机构4对翼板宽度方向进行定位,使其相对于输送线1的轴线对中。将腹板平吊至翻转机构2上,利用电永磁铁24对腹板形成支撑,启动电永磁铁24吸住腹板,通过控制翻转油缸23动作,使所有的翻转臂21同步翻转为竖直状态;同时通过控制拉杆33油缸动作,所有的立柱31同步转动使定位横梁32与输送方向垂直,通过电永磁铁24和导轮36对腹板两个侧面定位。通过输送线1向前输送工件,通过第三定位机构5中的端部挡板52翻转成竖直状态,与翼板和腹板的端部接触,实现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对齐,并通过端部夹板54上的顶紧螺杆55对腹板侧面顶紧。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进行点焊,通过辊道输送至组立机,然后焊接形成倒T型中间体。
上料系统回到初始状态,将另一块翼板平吊至输送线1上,并通过第二定位机构4对翼板宽度方向进行定位。将倒T型中间体平吊至翻转机构2上,使腹板处于水平状态、翼板位于远离输送线1轴线的一侧,利用电永磁铁24对腹板形成支撑,启动电永磁铁24吸住腹板,通过控制翻转油缸23动作,使所有的翻转臂21同步翻转为竖直状态,此时倒T型中间体随之翻转90°(即呈T型状态);同时通过控制拉杆33油缸动作,所有的立柱31同步转动使定位横梁32与输送方向垂直,通过电永磁铁24和导轮36对腹板两个侧面定位。通过输送线1向前输送工件,通过第三定位机构5中的端部挡板52翻转成竖直状态,与翼板和腹板的端部接触,实现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对齐,并通过端部夹板54上的顶紧螺杆55对腹板侧面顶紧。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进行点焊,通过辊道输送至组立机,然后焊接形成H型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线、翻转机构和第一定位机构,所述输送线沿H型钢的输送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上的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另一侧,用于对翻转为竖直状态的腹板侧面进行定位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翻转臂,每个所述翻转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其垂直的翻转横梁,每个所述翻转横梁上远离所述翻转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吸附腹板的吸附件,每个所述翻转臂的下部与机架铰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臂绕着铰接中心翻转,以使所述翻转臂在水平状态与竖直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臂上设置有两个翻转横梁,两个所述翻转横梁沿所述翻转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电永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每个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其垂直的定位横梁,每个所述定位横梁上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用于与腹板侧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的下部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立柱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拉杆、驱动件和多个摇拐,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外侧,每个所述摇拐的一端与每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铰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拉杆相连,以通过所述拉杆驱动多个所述立柱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横梁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用于与腹板侧面接触的导轮,所述导轮的轴线与所述立柱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对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的翼板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为辊道输送线,所述辊道输送线中的部分辊道相对于输送平面的高度可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三定位机构用于对翼板和腹板的端部进行对齐。
CN202310974407.3A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Pending CN116767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4407.3A CN116767814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4407.3A CN116767814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7814A true CN116767814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1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4407.3A Pending CN116767814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78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24873A (zh) * 2023-12-01 2024-01-02 山东招建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结构柱梁焊接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24873A (zh) * 2023-12-01 2024-01-02 山东招建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结构柱梁焊接工装
CN117324873B (zh) * 2023-12-01 2024-02-06 山东招建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结构柱梁焊接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67814A (zh) 一种h型钢预组立上料系统
CN210849022U (zh) 一种工字钢翻转装置
CN210413166U (zh) 一种h型钢卧式预拼装装置
CN114310119A (zh) H型钢自动组立机
CN112536562B (zh) 一种多功能钢构焊接排料机构
CN112548372B (zh) 一种钢构预成型方法
CN112536511B (zh) 一种钢构预拼装装置
CN112222737A (zh) 可调节反变形焊接胎架及方法
CN211804541U (zh) 一种特大型锅炉钢架专用构件的h型横梁焊接装置
CN117508990A (zh) 一种板材输送带
CN203545497U (zh) 水平移动小车装置
CN209411697U (zh) 维修新能源汽车的升降平台
CN216730820U (zh) H型钢移动式翻转机构
CN109967638A (zh) 输电铁塔钢管校直收口机
CN214134619U (zh) 一种双梁起重机梁盒拼装装置
CN203142717U (zh) 可放置多层片状工件的送料车
CN213922652U (zh) 一种升降辊道总成机构
CN217946733U (zh) 一种工件自动翻转上料机构
CN216334968U (zh) 移动式h型钢90度翻转机构
CN218319193U (zh) 通用型钢管翻转机构
CN117324873B (zh) 一种钢结构柱梁焊接工装
CN112536509B (zh) 一种用于钢构焊接的侧板上料机构
CN219986582U (zh) 一种扶手电梯侧板自动焊接装置
CN215249340U (zh) 一种辊筒式顶升移载机构
CN220033211U (zh) 一种换向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