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99C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99C
CN1167599C CNB011039620A CN01103962A CN1167599C CN 1167599 C CN1167599 C CN 1167599C CN B011039620 A CNB011039620 A CN B011039620A CN 01103962 A CN01103962 A CN 01103962A CN 1167599 C CN1167599 C CN 11675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b
lift
mount holder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039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9077A (zh
Inventor
佐佐木孝有
康史
高草木康史
石渡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379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2605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769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142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5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66B5/044Mechanical overspeed govern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送人或货物的电梯装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目的为减小升降通路的电梯井的深度。其包括缆绳(5),绕过沿与连接一对导轨(10)的水平假想轴线(21)交叉的方向设置于轿箱的底部的一对滑轮(2)使轿箱升降。该对导轨对轿箱(1)的两侧进行导向,沿升降通路(7)对向地设置,固定于升降通路的底部,按照距上述缆绳的投影面规定距离设置缓冲器(9)于升降通路的底部。由此,在轿箱落下使缓冲器处于全程状态下,缆绳仍不对导轨的固定件有干涉的危险。该电梯井的深度小。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送人或货物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置于建筑物等中的,运送人或货物等的电梯装置中,通常在与升降通路连通的建筑物的屋顶上,设置机械室,在该机械室中,以卷扬机作为开始端,容纳有调速机或控制台等对于电梯装置的运转必需的各种设备。此外,通过卷扬机,借助牵引使在一侧悬吊有载运轿箱,在另一侧悬吊有平衡配重的缆绳移动,由此使载运轿箱实现升降。
但是,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设置机械室会使建筑物增加1层高度,会受到北侧斜线的限制或日照限制等的影响,或荷载作用于建筑物的顶部等,对建筑物的设计,造成各种约束。于是,近来,下述的所谓的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该电梯装置中,将卷扬机和调速机设在升降通路内,通过在上下电梯位置的3方框架内,设置控制台,不需要机械室。
在该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中,由于载运轿箱的顶部与升降通路的顶部之间,仅仅形成微小的间隙,故不太采用在过去的牵引式电梯装置中使用的上推式(せり上げ式)。
如图1所示,在上推式中,在载运轿箱1的底部,设置有一对滑轮2,并且还在平衡配重3的顶部,设置滑轮4,绕过该载运轿箱1中的滑轮2与平衡配重3的滑轮4的缆绳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升降通路的上方部,在载运轿箱1与平衡配重3之间,缆绳5卷绕于卷扬机6上。于是,通过驱动卷扬机6,使载运轿箱1按照从下方逐渐上推的方式上升,或刚好相反,按照逐渐下推的方式使其下降。显然,平衡配重3沿与载运轿箱1相反的方向实现升降。
但是,如图2所示,在电梯装置中,在升降通路7的底部8,设置有缓冲器9,即使在经导轨10导向而实现升降的载运轿箱1因某种原因而落下,与升降通路7的底部8碰撞的情况下,通过吸收、缓和向载运轿箱1的冲击,可确保载运轿箱1内的乘客11的安全。另外,这样的缓冲器9通常设置于接受载运轿箱1的底部的中间附近部位的位置。
另外,导轨10沿升降通路7立起,从而对载运轿箱1的两侧面的基本中间部进行导向。另外,导轨10的最底部与梁12连接,固定于升降通路7的底部8。此外,还如沿作为图2中的A-A线方向的剖视图的图3所示,导轨10通过紧固件14,固定于立设于梁12的两端部的板13上。还有,缓冲器9通过螺栓15,固定于梁12的中间部。于是,梁12还用作支承缓冲器9的支承台。
此外,如图4(a),(b)所示,在前面所述的上推式的电梯装置中,如果将连接对向地设置的导轨10的最底部的梁12作为水平假想线,则设置于载运轿箱1的底部的一对滑轮2沿与该水平的假想线(梁12的轴线)交叉的方向设置。此外,由于用于使载运轿箱1升降的缆绳5绕于该滑轮2上,故缆绳5沿斜向横过载运轿箱1的底部。
由此,缓冲器9设置于避免对载运轿箱1的滑轮2,与绕过滑轮2的缆绳5造成干涉的位置。因此,从图4(a)可知,沿与梁12的轴线相垂直的水平方向,在梁12的中间部朝向两侧突出,与梁12基本呈十字形,缓冲器9分别设置于朝向两侧突出的部分。在此场合,由于缓冲器9设置有2个,故作为相应的缓冲器9的缓冲能力,与设置1个的场合相比较,可约为1/2。
还有,图4(a)为上推式电梯装置中的载运轿箱1的透视俯视图,图4(b)为该载运轿箱1的底部正视图。
但是,当将电梯装置设置于建筑物内时,人们强烈希望尽可能地减小升降通路7的电梯井16的深度。其原因在于:如果减小电梯井16的深度,则下挖工程或设备工程简单。但是,由于在载运轿箱1的底部,与绕过设置于该底部的滑轮2的缆绳5之间,必需要求规定的尺寸,故如果相反地,电梯井16的深度较小,则在载运轿箱1落下直至缓冲器9处于全程状态的情况下,具有绕过滑轮2的缆绳5对固定导轨10,而支承缓冲器9的梁12造成干涉的危险。此外,在载运轿箱1落下的场合,当万一在电梯井16内有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时,限制了作业人员退避的场所,产生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可减小电梯井的深度,又可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电梯装置,其包括:升降通路;在该升降通路内部实现升降的载运轿箱和平衡配重;沿上述升降通路相对地设置的一对导轨,对上述载运轿箱的两侧进行导向;一对滑轮,其沿与连接上述相对的导轨的水平假想轴线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设置于轿箱的底部;缆绳,其绕过上述滑轮上,使上述载运轿箱和平衡配重实现升降,支撑施加在上述载运轿箱上的负载、增强载运轿箱的轿箱底板支架;沿上述轿箱底板支架下面的一个方向,设置有梁,在该梁的底侧,按照与其交叉的方式设置的滑轮梁;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成对的导轨分别固定于上述升降通路的底部;在上述升降通路的底部,在距卷绕在位于轿箱的底部的上述成对的滑轮上的缆绳的投影面,间隔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有缓冲器。
由此,即使在载运轿箱落下直至缓冲器处于全程的状态的情况下,仍没有绕过滑轮的缆绳对固定导轨的梁造成干涉的危险,可减小该电梯井的深度。
再有,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升降通路的壁与上述载运轿箱之间的间隙中的,沿与连接上述相对向的导轨的水平假想轴线交叉的方向的其中一个空间为上述平衡配重的升降区域,而另一个空间为设置紧急停止用调速机的区域。
由此,即使在电梯井的深度较小的情况下,仍可确保平衡配重的升降区域或调速机的设置场所。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升降通路的壁与上述载运轿箱之间的空间的,相对设置上述平衡配重或调速机的空间中容纳有上述导轨的另一侧的空间作为作业人员用的退避所。
由此,由于可确保在电梯井内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退避的场所,故即使在万一载运轿箱1落下的情况下,仍可确保在较浅的电梯井内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缓冲器的上方方向上、在与载运轿箱的壁连接的两侧的外壁侧上,设置在比上述载运轿箱的底部高的位置上的座;上述缓冲器形成的高度为,即使在上述载运轿箱落下,该缓冲器处于全程收缩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载运轿箱的底部仍不与上述升降通路的底部相接触。
由此,相对于缓冲器的高度和载运轿箱相应的座的安装位置,可减小电梯井的深度。
本发明第五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与上述滑轮梁之间,设置有防振部件。
本发明第六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的两端部,安装有接纳板,该接纳板与设置于电梯井侧的2个部位的缓冲器分别相对。
本发明第七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一、五或六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滑轮的顶端位置,按照位于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的底端面的顶侧位置来设定。
本发明第八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一、五或六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轿箱底板支架中,装配有沿轨距(レ一ルグ一ヅ)方向,其宽度或厚度位于该底板支架的高度范围内的增强件,该增强件在这些交叉部分,紧固于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上。
本发明第九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八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轿箱底板支架中,装配有沿轨距方向,其宽度或厚度位于该底板支架的高度范围内的辅助梁,在该辅助梁的两端部,安装有紧急停止装置。
本发明第十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九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紧急停止装置包括连杆机构,该机构通过从下方上推楔形件而动作。
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电梯装置是在第十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机构与调速机缆绳之间的连接部通过托架支承于轿箱立架上。
于是,按照本发明,由于可使轿箱下滑轮的顶端距底板支架的底面的距离接近防振部件的最大挠曲量与余量的总和而形成的距离,另外将紧急停止装置按照接纳于底板支架的底面的梁的高度范围内的方式安装,故可相对过去的轿箱架结构,按照下梁和防振部件的高度,减小轿箱下尺寸,减小该电梯井的深度。另外,当在现场进行轿箱的装配时,在将底板支架相对乘电梯门定位的场合,可松开紧固机构,借助辅助梁,在紧急停止装置固定的状态,仅仅使底板支架运动,故调整作业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上推式电梯装置而给出的说明图;
图2为用于说明电梯装置中的缓冲器而给出的说明图;
图3为沿图2中的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用于说明上推式电梯装置中的,已有的缓冲器的设置状况而给出的说明图,图4(a)为平面图,图4(b)为正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支承台的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6(a)为分解图,图6(b)为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支承台的另一实施例的说明图,图7(a)为分解图,图7(b)为沿C-C线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支承台的再一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升降通路结构物的节段的俯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图,图10(a)为平面图,图10(b)为正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轿箱架的底板下方部分与电梯井内的设备结构的正视图;
图12为表示图11所示的轿箱架的底板下方部分与电梯井内的设备结构的底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1所示的轿箱架的底板下方部分与电梯井内的设备结构的侧视图;
图14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轿箱架的底板下方部分的设备结构的正视图;
图15为表示上述实施例的调速机与轿箱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16为表示图15所示的连杆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为上述第3实施例的底板支架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17,对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俯视图,该图以示意方式表示在升降通路内,从载运轿箱1的上方,观看升降通路的底面侧的水平投影面。在升降通路7内部,一对导轨10相对地立设,以便对载运轿箱1的两侧面的基本中心部进行导向。另外,如图中的单点划线21所示,沿与连接上述相对的导轨10的水平假想轴线21交叉的方向,在载运轿箱1的底部,设置有一对滑轮2,此外,在该滑轮2上,绕有使载运轿箱1升降用的缆绳5。
一对导轨10分别通过相应的固定件22,固定于升降通路7的底部8上。于是,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不采用图2~4所示过去的将一对导轨10连接而固定的梁12。另外,在升降通路7的底部8上,在载运轿箱1的投影面内,在与卷绕于位于载运轿箱1的底部的一对滑轮2上的缆绳5的投影面间隔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固定有长条的支承台23,24。另外,在该支承台23,24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器9,两个缓冲器9保持在支承台23,24上,设置于以相对载运轿箱1的底部基本上保持对称的位置上。
如图6(a),(b)所示,该支承台23这样形成,比如,将平直的部件23b焊接于相对的L型部件23a的两端,而呈箱形,缓冲器9安装于其中间处。另外,图6(a)为表示支承台23的装配状况的分解图,图6(b)为沿图6(a)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如图7(a),(b)所示,支承台24这样形成,比如,将平直的部件24b焊接于相对的L型部件24a的两端,而呈箱形,此外,按照从其中间部朝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由另一L形部件24c与平直部件24d形成的凸部24e。缓冲器9安装于该凸部24e内部。还有,图7(a)为表示支承台24的装配状况的分解图,图7(b)为沿图7(a)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另外,在升降通路7的内壁与载运轿箱1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在沿与连接上述相对的导轨10的水平假想轴线21交叉的方向的一个空间内,为设置载运轿箱1用的平衡配重3的升降区域,在另一空间,设置有紧急停止用的调速机25,其在载运轿箱1的速度异常增大时,对其进行检测出来,使其停止。另外,平衡配重3用的缓冲器28设置于升降通路7的底部8处。还有,隔着上述假想轴线21而保有对称位置的空间确保为作为作业人员的退避所27。在构成该退避所27的空间的升降通路7的底面8处,通过黄色线,绘制框线26,或在该框线26内部,写有表示退避所的文字。
但是,在支承台24上,设置凸部24e,在该凸部24e上安装缓冲器9的原因在于:当万一发生落下事故时,通过设置于支承台23上的缓冲器9以及本支承台24上的缓冲器这两个缓冲器9,保持良好平衡地吸收、缓和对载运轿箱1的底部的冲击。因此,最好,在相对载运轿箱1的底部,基本保持对称的位置上设置几个缓冲器9,相对支承台23的设置,由于调速机25的设置位置的关系,支承台24难于设置于保持对称的位置,故将缓冲器9设于支承台24上的凸部24e上,可使两个缓冲器9处于对称位置上的同时,又在避开调速机25的设置位置的情况下,设置支承台24的位置。
此外,使支承台23,24形成长形的尺寸的原因在于:当万一发生落下事故时,通过支承台23,24将缓冲器9所受到的冲击,分散到升降通路7的底部8,但是,如果很好地调整升降通路7的底部8的基础,比如,可将缓冲器9支承于图8所示的方形的支承台29上当然好。
如此,按本实施例,由于通过固定件22,分别将一对导轨10固定于升降通路7的底部8上,故取消过去使用的梁12,同时由于相对卷绕于位于载运轿箱1的底部处的一对滑轮2上的缆绳5的投影面,间隔规定距离将缓冲器9设置于升降通路7的底部8上,故即使在载运轿箱1落下直至缓冲器9处于全程状态的情况下,仍不会有绕挂于滑轮2上的缆绳5对固定导轨10的梁12造成干涉的危险,可减小电梯井16的深度。另外,即使在电梯井16较浅的情况下,仍可确保平衡配重3的升降区域或调速机25的设置位置,另外由于可确保在电梯井16中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退避的场所,故即使在万一载运轿箱1落下的情况下,仍可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但是,近来,人们还采用下述工法,即不将电梯装置的升降通路设置于建筑物内,在建筑物的施工现场以外的制造单元中,将相当于升降通路的结构物作为几个节段装配,将其运入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将其叠置上去,由此,形成升降通路。于是,在这样的工法中,对作为第1实施例所描述的图6和图7所示的支承台23、24将为运入建筑物的施工现场的场合的方案。
图9为表示升降通路结构物内的,位于最底部的节段的俯视图。该节段41由作为升降通路结构物的坚固的架体42围绕,支承台23,24固定于其内侧。在支承台23,24上,还分别固定有缓冲器9。此外,还安装有用于固定导轨10a的固定件22,和平衡配重3用的缓冲器28。但是,导轨10a为仅仅在节段41运送时固定的实体模型,在安装时,将其取下,再固定正式的导轨10。
还有,支承台23与支承台24中的凸部24e通过连接件43连接。因为缓冲器9的质量较大,采用该设计,以便防止在运送节段41时,由于振动等原因,支承台23、24受到损伤。显然,如果增加支承台23,24的强度,是可抵抗运送时的振动,但是由于在安装后,通过缓冲器9,支承台23,24所受到的冲击分散给电梯井16的底部,故将强度提高到必要值以上是过于保守的设计,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由此,这不是良策。于是,仅仅在运送时,通过连接件43,将支承台23,24连接,从而实现补强。接着,在安装节段41之后,去除掉该连接件43。
按照上述方式,在支承台23,24不具有必要值以上的强度的情况下,可安全地将节段41送入施工现场,实现安装。
下面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第2实施例进行描述。另外,图10(a)为在升降通路内部,从载运轿箱1的上方看到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0(b)为该载运轿箱1的底部正视图。
在升降通路7的内部,相对地立设有一对导轨10,该导轨10的最底部通过梁12连接,梁12固定于升降通路7的底部8上。上述载运轿箱1的侧壁由导轨10导向,该载运轿箱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缆绳5实现升降驱动。在本实施例中,电梯装置可为上推式或牵引式,其方式是没有关系的。另外,在不由导轨10导向的载运轿箱1的侧面(正面或背面),设置有门槛(シル)31,在载运轿箱1中,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门,它沿正面侧的门槛31,实现开闭。该门为从中间朝向两侧滑动而打开的形式,但是显然也可为朝向一侧滑动的形式。
再有,在与设置有门的载运轿箱1中的壁连接的两侧的外壁侧中的,高出载运轿箱1的底部的位置上固定有座32。所以,在升降通路7的底部(即,电梯井16的底部),按照位于相对座32的水平投影面内的位置上,固定有缓冲器9。因此,缓冲器9沿与连接上述相对的一对导轨10的梁12的轴线(纵向)交叉的方向设置,上述座32固定于载运轿箱1的外壁侧,以便接纳该缓冲器9。
由此,同样通过本实施例,相应于缓冲器9的高度与座32的安装位置,可减小电梯井16的深度。
下面,对可更省空间,可设置较浅的电梯井的电梯装置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1~17表示不带机械室的,上推式电梯装置的结构。
图11~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轿箱的底板下方的结构。另外,图15和图16表示调速机与轿箱的位置关系,图17表示轿箱中的底板支架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将轿箱的底板下尺寸D10作为下述尺寸,从而减小电梯井的深度,该尺寸指在底板支架101的厚度与轿箱下滑轮102的直径和防振橡胶103的最大挠曲量的总和再加上余量而得出的尺寸,则没有象过去的轿箱结构那样的,沿轨距方向设置的底梁,如图11和12所示,设置沿轿箱的前后方向(沿与轨距方向的垂直方向,乘客上下电梯的方向)延伸的梁104,另外,按照梁104和滑轮2沿它们的高度方向相互交叉的方式,设置通过滑轮梁105而形成一体的轿箱下滑轮机构106。
另外,紧急停止装置107中的连杆机构108装配于前后方向的梁104上。形成下述结构,即,紧急停止装置107中的左右的楔形件109的驱动不是象过去那样,通过从上方上拉的右方的,而是分别通过左右的上推连杆110,122,从下方上推实现。
此外,如图17所示,在轿箱底板101的下面,朝向与前后方向的梁104相垂直的方向,设置多个增强件140,将各增强件140与梁紧固。另外,沿轨距方向分离而独立的,通过板141安装于底板支架101上的紧急停止装置107通过接纳于底板支架101内的梁142,沿左右形成一体。
还有,电梯井155内的缓冲器111沿前后分为两个部分。另外,相对缓冲器111的轿箱架的底板下方的接纳板112设置于梁104的前后的2个部位。
如图15所示,调速机缆绳113和紧急停止装置107中的连杆机构108之间的托架114通过下述方式,不造成干涉地设置于上方,此外进行弯曲加工。所述方式为:按照电梯井155的深度减小的值,将调速机130中的拉紧器139设置于上方。通过滑轮138和拉紧器139,对调速机130中的缆绳113施加拉力。还有,平衡配重的高度按照将电梯井D11缩小的量缩小。
下面对以上的方案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如图17所示,轿箱的底板支架101沿左右宽度方向(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具有多个增强件140。左右的板141通过螺栓143,直接紧固于底板支架101上,紧急停止装置107和导向件115安装于该板141上。该左右的板141通过独立于底板支架101中的增强件140而设置的辅助梁142紧固。
如图11~14所示,各种设备安装于底板支架101的下面。梁104沿与底板支架101的增强件140相垂直的前后方向设置,相对增强件140,通过螺栓这样的紧固件紧固。在梁104中的相对侧的2个部位,固定有相对着设置于电梯井155中的缓冲器111的接纳板112,防振橡胶103,连杆(セテフィリンク)的支点116。
2个轿箱下滑轮102通过滑轮梁105,作为滑轮机构106,形成单元。该滑轮机构106通过L形的梁117,安装于底板支架101的下齿处,以便使悬吊缆绳154穿过轿箱的重心的正下面。该L形的梁117沿高度方向,与梁104交叉,当防振橡胶103中的沿轨距方向的剪切力异常增加时,其还起止动件的作用。
轿箱下滑轮102的顶端位置设置于梁104的底端面的顶侧,其与底板支架101的底面之间的间隙δ0为防振橡胶103的最大挠曲量加上余量而获得的距离。此外,滑轮102的直径由所采用的悬吊缆绳154的直径限定。
使紧急停止装置107动作的连杆机构108为下述的结构,其中在梁104和设置于底板支架101上的托架118上具有支点,如果轿箱按照规定速度下降,调速机130夹紧缆绳113,如果在此状态,轿箱进一步下降,提升杆131上抬,按照左右的连杆110,122分别同步地从下方上推的方式,使左右的楔形件109动作。
托架114从支点部132,沿垂直方向立起,先向缆绳113的方向弯曲,再次垂直地立起,紧固于固定缆绳113的端部的托架133上。上述的托架114通过托架135,支承于轿箱架中的立架134上。另外,在托架114与托架135的交叉部,分别设置有适合的切口136,当托架114不摆动,另外调速机130动作时,按照不造成阻力的方式,通过销等部件,柔性地连接。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轿箱中的底板支架101的下方的最底部构成在滑轮102的底端以及在此位置卷绕的悬吊缆绳154的区域。
下面对上述方案的电梯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如图15所示,轿箱中的底板支架101的底板下方尺寸D10为下述尺寸,该尺寸是在底板支架101的高度,滑轮102的直径和防振橡胶103的挠曲量的总和上再加上余量而获得的。
由于滑轮机构106设置于相对轿箱底板支架101避免对紧急停止装置107造成干涉的位置,故在无负载的场合,将轿箱的重心的正下面上推,从而机械效率最高。
在图11和图12中,通常,到达最底层时的缓冲器111的顶面与接纳板112的距离为间隙δ1。在万一轿箱因某种原因而将缓冲器11下突的场合,由于轿箱按照缓冲器111的最大行程δ2与前面的间隙δ1的总尺寸,从最底层下降,可使电梯井的深度D11大于上述总尺寸与轿箱下尺寸D10之和(δ1+δ2+D10),从而不使轿箱的最底部碰到电梯井。
在该电梯装置中,在轿箱使缓冲器111下突的场合,通过梁104,承受其反力,当紧急停止装置107动作时,通过底板支架101中的多个增强件140,承受反力。在这里,由于增强件140与底板支架101的表面件与梁104形成一体,故实际上,更加确保较高的强度。
在图15和图16中,如果轿箱以大于规定速度的值下降,调速机130中的缆绳夹紧机械部拉紧缆绳113,使缆绳113的移动停止。在此状态,如果轿箱下降,通过托架133,将托架114上拉。于是,通过连杆机构108,从下方将左右的连杆110,122分别同步地上推,分别将楔形件109上推,与导轨(图中未示出)相接触,使轿箱停止。
楔形件109在紧急停止装置107内部,沿导向件125,朝向斜上方运动,但是由于在以支点126为中心而旋转的连杆110的作用下,向上上推的力的方向与导向件125的方向基本保持平行,故可确实使楔形件109动作。另外,由于在连杆110,122与楔形件109的连接部,因长孔137而设有适合的间隙,故可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将楔形件109上推,可嵌入导轨(图中未示出)中。
再有,如图14和15中的虚线所示,在轿箱使缓冲器111下突的场合,底板支架101与拉紧器139中的滑轮138沿高度方向交叉,但是由于托架114的立起位置与转弯(参照图14),托架114与缆绳113之间的连接部不对滑轮138造成干涉。另外,通过托架135,可抑制通常的使用时的托架114的摆动。
另外,如图17所示,在电梯安装作业中,当相对乘电梯门,调整轿箱底板支架101的位置时,拧松螺栓143,在通过辅助梁142,使左右的紧急停止装置107形成一体的状态,通过使底板支架101运动,在调整底板支架位置及水平度时,导向件115与紧急装置107不发生偏移。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调速机130将缆绳113的夹紧机构设置于升降通路的顶部上,但是,也可将其设置于电梯井一侧。另外,轿箱下滑轮机构106可不沿梁10的倾斜方向,而沿与其垂直的方向设置。
如果按照上面具体描述的方式,采用本发明,便提供下述电梯装置,其中即使在载运轿箱下落直至缓冲器处于全程的状态的情况下,仍没有绕于滑轮上的缆绳对构成导轨的梁造成干涉的危险,仍可减小电梯井的深度。
还有,按照本发明,即使在电梯井较浅的情况下,仍可确保平衡配重的升降区域和调速机的设置场所。
再有,按照本发明,由于可确保在电梯井中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的退避场所,故即使在万一载运轿箱落下的情况下,仍可确保在较浅的电梯井内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的安全。
另外,按照本发明,可提供下述电梯装置,其可对应于缓冲器的高度和载运轿箱的座的安装位置,减小电梯井的深度。
此外,按照本发明,可使轿箱下滑轮的顶端距底板支架的底面的尺寸接近防振部件的最大挠曲量与余量总和的相应距离,另外由于紧急停止装置按照在底板支架底面的梁的高度范围内的方式安装,故相对过去的轿箱架结构,按照下梁和防振部件的高度,轿箱下尺寸缩小,该电梯井的深度也可缩短这么多,由此,可相应缩短电梯安装所必需的工期。
还有,按照本发明,当在现场进行轿箱的装配时,在将底板支架相对乘电梯门定位的场合,通过松弛紧固机构,在紧急停止装置通过辅助梁固定的状态,可仅仅使底板支架运动,调整作业容易。

Claims (11)

1.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
升降通路;
在该升降通路内部实现升降的载运轿箱和平衡配重;
沿上述升降通路相对地设置的一对导轨,对上述载运轿箱的两侧进行导向;
一对滑轮,其沿与连接上述相对的导轨的水平假想轴线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设置于轿箱的底部;
缆绳,其绕过上述滑轮上,使上述载运轿箱和平衡配重实现升降,
支撑施加在上述载运轿箱上的负载、增强载运轿箱的轿箱底板支架;
沿上述轿箱底板支架下面的一个方向,设置有梁,在该梁的底侧,按照与其交叉的方式设置的滑轮梁;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成对的导轨分别固定于上述升降通路的底部;
在上述升降通路的底部,在距卷绕在位于轿箱的底部的上述成对的滑轮上的缆绳的投影面,间隔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有缓冲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升降通路的壁与上述载运轿箱之间的间隙中的,沿与连接上述相对向的导轨的水平假想轴线交叉的方向的其中一个空间为上述平衡配重的升降区域,而另一个空间为设置紧急停止用调速机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升降通路的壁与上述载运轿箱之间的空间的,相对设置上述平衡配重或调速机的空间中容纳有上述导轨的另一侧的空间作为作业人员用的退避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缓冲器的上方方向上、在与载运轿箱的壁连接的两侧的外壁侧上,设置在比上述载运轿箱的底部高的位置上的座;
上述缓冲器形成的高度为,即使在上述载运轿箱落下,该缓冲器处于全程收缩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载运轿箱的底部仍不与上述升降通路的底部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与上述滑轮梁之间,设置有防振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的两端部,安装有接纳板,该接纳板与设置于电梯井侧的2个部位的缓冲器分别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轮的顶端位置,按照位于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的底端面的顶侧位置的方式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轿箱底板支架中,装配有沿轨距方向,其宽度或厚度位于该底板支架的高度范围内的增强件,该增强件在这些交叉部分,紧固于上述底板支架下面的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轿箱底板支架中,装配有沿轨距方向,其宽度或厚度位于该底板支架的高度范围内的辅助梁,在该辅助梁的两端部,安装有紧急停止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紧急停止装置包括连杆机构,该机构通过从下方上推楔形件而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机构与调速机缆绳之间的连接部通过托架支承于轿箱立架上。
CNB011039620A 2000-02-16 2001-02-16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75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37952A JP2001226053A (ja) 2000-02-16 2000-02-16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0037952 2000-02-16
JP2000-037952 2000-02-16
JP2000276967 2000-09-12
JP2000-276967 2000-09-12
JP2000276967A JP4514298B2 (ja) 2000-09-12 2000-09-12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9077A CN1309077A (zh) 2001-08-22
CN1167599C true CN1167599C (zh) 2004-09-22

Family

ID=2658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39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7599C (zh) 2000-02-16 2001-02-16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394505B1 (zh)
CN (1) CN1167599C (zh)
TW (1) TW593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2294A1 (ja) * 2010-04-22 2011-10-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停止装置
FI124331B (fi) * 2010-11-30 2014-06-30 Kone Corp Hissi
CN102344071A (zh) * 2011-06-28 2012-02-08 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 安全钳的提拉机构
CN102344072A (zh) * 2011-06-28 2012-02-08 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 电梯对重安全钳
US10367070B2 (en) 2015-09-24 2019-07-3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of forming backside self-aligned vias and structures formed thereby
CN108423017B (zh) * 2018-05-22 2024-07-02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CN108423014B (zh) * 2018-05-22 2024-06-21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CN108423015B (zh) * 2018-05-22 2024-06-25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CN108423013B (zh) * 2018-05-22 2024-06-21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CN108423016B (zh) * 2018-05-22 2024-07-02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CN108860172B (zh) * 2018-05-22 2024-06-21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CN108583587B (zh) * 2018-05-22 2024-07-02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CN114291693B (zh) * 2021-12-14 2024-02-09 南通吉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底部自适应平衡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7097A (en) * 1951-07-20 1953-07-28 Rca Corp Plastic moldin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vinyl chloride polymer and a resinous terpene-phenol reaction product
FI94123C (fi) * 1993-06-28 1995-07-25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JPH08157162A (ja) * 1994-12-07 1996-06-18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装置
JPH1160117A (ja) * 1997-08-25 1999-03-0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
JP2000034071A (ja) * 1998-07-17 2000-02-0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点検用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9077A (zh) 2001-08-22
KR20010082667A (ko) 2001-08-30
TW593116B (en) 2004-06-21
KR100394505B1 (ko) 200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599C (zh) 电梯装置
CA2315817C (en) Cable elevator with a drive plate
CN100335394C (zh) 具有建立保护区的缓冲器的电梯设备和建立保护区的方法
CN1774384A (zh) 无机房电梯系统
CN1205106C (zh) 无机器间的电梯系统
EP1698581B1 (en) Machine, lifting system and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CN1136142C (zh) 摩擦拖动电梯
CN201309786Y (zh) 电梯轿顶轮装置
WO2003008318A1 (fr) Dispositif d'ascenseur
JP2012006695A (ja)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KR100780499B1 (ko)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212863711U (zh) 一种电梯
CN1189381C (zh) 卷扬机的安装机构
JP2011213420A (ja)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JP200816897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0494723Y1 (ko) 엘리베이터용 로울러 가이드장치
JP2005112487A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761608A (zh) 电梯装置
JP2011195308A (ja)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JP2003221177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装置
JP376580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14326859U (zh) 一种无机房曳引机布置结构
CN213569008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布置结构
CN210260794U (zh) 一种可滑动电梯吊钩组件
KR100455502B1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의 설치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45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