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2307A -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32307A
CN116732307A CN202310717411.1A CN202310717411A CN116732307A CN 116732307 A CN116732307 A CN 116732307A CN 202310717411 A CN202310717411 A CN 202310717411A CN 116732307 A CN116732307 A CN 116732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st rod
receiving
time
pla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74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32307B (zh
Inventor
王勇
王向阳
韩锡均
苟景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ofar Hose & Fit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ofar Hose &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ofar Hose &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ofar Hose &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74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32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32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2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32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2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8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tubular bodies or pi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涉及热处理工艺的领域,其包括获取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于接收到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依次将待测管件插入传送带上的测试杆上;于相邻的位置上获取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于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将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于接收不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不进行脱落;于首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不到的情况时获取传送速度;确定延后加热时间;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使得待测管件于到退火区域内进行退火,本申请具有通过自动化检验和自动退火相结合,减少人退火前人力检测的情况,提高了管件退火的自动化和合格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处理工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液压管件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增强其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为了使得液压管件经过退火工艺而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通过会在制作管件的过程中设置一个退火炉进行退火。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所有的管件均会进入退火炉进行退火,但是其中也会存在部分管件是不符合要求的管件,其中一项指标就是管内贯穿连通,内部没有杂质以免杂质在退火后和管件连接,影响管件成品质量,故会在退火之前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检验的动作是人眼进行观察,费时费力,且长期劳动会造成人眼损伤,视力下降,有害健康,尚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部分管件是不符合要求的管件,需要在退火之前进行人眼观察,费时费力,有害健康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管件退火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
于接收到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依次将待测管件插入传送带上的测试杆上,并随着传送带前进;
于相邻的位置上获取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
于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将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
于接收不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不进行脱落;
于首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不到的情况时获取传送速度;
基于传送速度、预设的移动总间距和加热到位时长以确定延后加热时间;
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使得待测管件于到退火区域内进行退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个测试信号确定测试杆到位的情况,然后通过第二个测试信号确定管件到位的情况,从而提前确定管件内部贯穿,然后在检测到第一个合格管件后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然后在第一个合格管件到达加热区域时刚好温度达到退火温度,从而实现自动化检验和自动退火相结合,减少人退火前人力检测的情况,提高了管件退火的自动化和合格率。
可选的,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
于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重新接收到的情况时累计接收次数;
于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时将接收次数作为当次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归零;
根据预设的单位间距和当次接收次数计算出当次空缺间距;
根据当次空缺间距、移动总间距、传送速度和预设的加热区域长度计算出当次加热维持时间;
根据当次空缺间距、加热区域长度和传送速度计算出当次空缺时间;
根据当次空缺时间、加热到位时长、预设的冷却速度和加热速度计算出当次冷却时间;
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中间出现检测不合格的管件时,在保证每一个合格的管件均能够保持正常退火温度的情况下适当停止加热,节约了大量的加热电能。
可选的,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传送速度和加热到位时长、预设的冷却到位时长计算出最大重复间距;
根据最大重复间距和单位间距计算出最大重复次数;
于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前判断接收次数是否大于等于最大重复次数;
若是,则根据最大重复间距、移动总间距、加热区域长度和传送速度计算出最大加热维持时间;
加热装置继续加热最大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
当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时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使得待测管件于到退火区域内进行退火;
若否,则继续累计直至接收次数大于等于最大重复次数或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间不合格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无需等待再次出现合格的管件从而来计算中间的长度再来分析冷却时间和加热时间,只需要在对应的时间停止加热直至再次出现合格的管件时才开始计算加热的时间,减少了每时每刻都在检测的情况,减少了系统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可选的,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的方法包括:
根据加热区域长度、单位间距和预设的切换临界次数计算出第一临界次数;
判断当次接收次数是否小于第一临界次数;
若小于,则将当次接收次数删除并维持加热维度直至再次接收到当次接收次数;
若大于,则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合格的数量较少时可以采取不停止加热的操作,从而减少频繁启动和关闭所带来的使用寿命的降低,提高了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还包括:
于延后加热时间前获取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次数,将该次数定义为实际未接收次数;
获取位于延后加热时间内小于第一临界次数的当次接收次数,将该当次接收次数定义为虚拟未接收次数;
判断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是否和实际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相邻;
若不相邻,则将实际未接收次数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归零;
若相邻,则将虚拟未接收次数增加至实际未接收次数并于虚拟未接收次数之后继续累计实际未接收次数;
于获取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到时或时间到达延后加热时间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归零;
判断当次未接收次数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临界次数;
若大于,则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
若小于,则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并按照接收次数进行更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组不合格管件之间的合格管件的数量较少时,将合格管件也按照不合格管件的情况处理,从而使得这一段的区域也不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因为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消耗的功率较大,而带来的效果较小的情况,提高了加热装置的退火效率。
可选的,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并按照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的方法包括:
累计当次未接收次数中的实际未接收次数,将该实际未接收次数定义为脱落合格次数;
获取后续过程中的虚拟未接收次数;
判断虚拟未接收次数是否大于脱落合格次数;
若大于,则根据虚拟未接收次数和脱落合格次数计算出实际虚拟未接收次数;
将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待测管件插入任意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数量的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并将虚拟未接收次数更新为实际虚拟未接收次数;
若小于,则根据虚拟未接收次数和脱落合格次数计算出实际脱落合格次数;
将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待测管件中任意选择虚拟未接收次数的数量的待测管件插入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并将脱落合格次数更新为实际脱落合格次数,且将虚拟未接收次数删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脱落的合格管件插入到一些数量较少的不合格区域内,从而弥补在这些区域内仍然退火,但是没有效果的情况,也使得合格管件无需重新再次驱使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于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敲击第二测试杆以核对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并累计敲击次数;
于敲击次数小于预设的校验次数且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消失时删除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
于敲击次数大于校验次数时输出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并获取发射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测试杆的编号,并于对应的编号上累计编号接收次数;
于编号接收次数大于预设的问题次数时输出测试杆异常信号并输出编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敲击从而避免管件因为和测试杆之间因为没有对准而裸露出测试杆的情况,提高了管件检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累计同一个测试杆检测出不合格管件的次数从而排除测试杆本身带有问题的情况,提高了管件检测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管件退火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管件退火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次数、实际未接收次数、虚拟未接收次数、脱落合格次数和敲击次数;
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任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上述任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控制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个测试信号确定测试杆到位的情况,然后通过第二个测试信号确定管件到位的情况,从而提前确定管件内部贯穿,然后在检测到第一个合格管件后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然后在第一个合格管件到达加热区域时刚好温度达到退火温度,从而实现自动化检验和自动退火相结合,减少人退火前人力检测的情况,提高了管件退火的自动化和合格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个测试信号确定测试杆到位的情况,然后通过第二个测试信号确定管件到位的情况,从而提前确定管件内部贯穿,然后在检测到第一个合格管件后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然后在第一个合格管件到达加热区域时刚好温度达到退火温度,从而实现自动化检验和自动退火相结合,减少人退火前人力检测的情况,提高了管件退火的自动化和合格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计算快速控制精准的特点。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个测试信号确定测试杆到位的情况,然后通过第二个测试信号确定管件到位的情况,从而提前确定管件内部贯穿,然后在检测到第一个合格管件后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然后在第一个合格管件到达加热区域时刚好温度达到退火温度,从而实现自动化检验和自动退火相结合,减少人退火前人力检测的情况,提高了管件退火的自动化和合格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自动化检验和自动退火相结合,减少人退火前人力检测的情况,提高了管件退火的自动化和合格率;
2.于中间出现检测不合格的管件时,在保证每一个合格的管件均能够保持正常退火温度的情况下适当停止加热,节约了大量的加热电能;
3.通过将脱落的合格管件插入到一些数量较少的不合格区域内,使得合格管件无需重新再次驱使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退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进一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再进一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并按照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系统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9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参照图1,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
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为第一个光信号接收器上接收到的传送带上的测试杆到达传送路径上光信号接收器对应的位置的信号。如图2所示,传送带为链条传送带,在传送带上均固定连接有测试杆,当测试杆位于传送带上侧时,测试杆呈竖直设置,然后随着传送带向图2中所示的右侧方向移动。测试杆上用于放置待测的管件。测试杆的底部还具有一个光信号发射器,发出特殊的光信号,然后在传送带的一侧有两个光电接收器,第一个光电接收器上接收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时,即获取到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表示第一测试杆到达第一个光信号接收器对应传送带上的位置。
步骤101:于接收到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依次将待测管件插入传送带上的测试杆上,并随着传送带前进。
接收到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时,测试杆到位,而在第一个光信号接收器之前的区域内的测试杆上均没有管件,故可以将管件插入测试杆上,此处插入的方式可以为机械手定位插入。此处为了避免机器无端启动,可以设置为人为启动该装置,然后开始进行自动化的操作,到最后放置待测管件的位置上没有待测管件,即机器手无法将待测管件插入到测试杆上时停止工作。
步骤102:于相邻的位置上获取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
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为第二个光信号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同一个测试杆发出的信号。此处为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到之后才开始接收的情况,以避免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到的同时,位于图2中右侧的测试杆也被接收到信号时误触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相邻的位置为和第一个光信号接收器相隔两个相邻测试杆之间的距离的长度,也可以小于两个相邻测试杆之间的距离的长度。目的是为了识别插入管件的同一个测试杆。
步骤103:于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将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
由于光信号发射器位于底部,故当可以识别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则说明管件没有将光信号发射器遮住,则说明管件没有贯穿,则说明管件不合格。脱落的方式可以由机器手来夹持进行,下方具有放置管件的集料斗。
步骤104:于接收不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不进行脱落。
如果没有接收到,则说明测试杆可以贯穿管件内部,表明管件是合格的。
步骤105:于首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不到的情况时获取传送速度。
传送速度为传送带的速度。首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不到的情况时,则说明此时需要开始采取措施以使得当前在第二光信号接收器对应的传送带的位置上的测试杆上的管件进入到加热管所在的区域内时刚好处于退火温度。如图2所示,在传送带的后方有两根沿传送带方向布置的加热管,以对中间穿过的测试杆上的管件进行加热处理以进行退火。加热管所在的区域为加热区域。传送速度为恒定的速度,由工作人员事先设定好电机功率后得到。此处默认为管件的加载对传送速度不存在影响。
步骤106:基于传送速度、预设的移动总间距和加热到位时长以确定延后加热时间。
移动总间距为从第二个光信号接收器对应传送带上的位置到进入加热区域的位置的间距。由人为测量得到。加热到位时长为从常温状态达到退火的温度的时长。此处默认常温状态是一个定值,天气变化对退火温度的影响极小。延后加热时间为在第二光信号接收不到信号时开始计时,到开始进行加热的时间跨度。
步骤107: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使得待测管件于到退火区域内进行退火。
参照图3,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于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重新接收到的情况时累计接收次数。
接收次数为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的次数。此处当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到消失为一次。累计的方式为计数器进行计数。累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不合格的管件的长度。
步骤201:于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时将接收次数作为当次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归零。
当次接收次数为从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到开始计数到消失时的次数,实质为不合格管件连续的个数。归零的目的是重新输出下一个当次接收次数,而不会将不连续的管件也计算在一起的情况。
步骤202:根据预设的单位间距和当次接收次数计算出当次空缺间距。
单位间距为两个相邻测试杆之间的距离。当次空缺间距为连续的没有套有管件的测试杆的两侧相邻的套有管件的测试杆的距离值。计算的方式为当次接收次数加1后乘以单位间距。
步骤203:根据当次空缺间距、移动总间距、传送速度和预设的加热区域长度计算出当次加热维持时间。
加热区域长度为加热区域的长度。由工作人员测量得到。当次加热维持时间为在没有套管件的测试杆到达加热区域后并从加热区域脱离还需要维持的加热时间。由于第一个没有套管件的测试杆还没有到达加热区域,此时前面的测试杆上均包含有管件,故至少需要将前面所有的管件从加热区域退出时才可以进行不进行加热,故需要计算前面的管件到达加热区域末端的时间。计算的方式为移动总间距加上加热区域长度,然后减去当次空缺间距后,除以传送速度得到。
步骤204:根据当次空缺间距、加热区域长度和传送速度计算出当次空缺时间。
当次空缺时间为空缺部分的末端到达加热区域的传送的时间长度。计算的方法为当次空缺间距减去加热区域长度后,除以当次空缺时间。此处默认为当次空缺间距大于加热区域长度。当其小于时在步骤400-4012内具有说明,此处不进行赘述。
步骤205:根据当次空缺时间、加热到位时长、预设的冷却速度和加热速度计算出当次冷却时间。
当次冷却时间为由于前方出现空缺部分时能够不进行加热自然冷却的时间。冷却速度为从退火温度自然冷却的温度下降速度。加热速度为加热管的加热速度。此处两者均可以表示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或者直线的形式。计算的方式可以为两条曲线或者直线互相靠近,使得两个曲线上对应同一个退火温度的横向距离为当次空缺时间。
步骤206: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
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此时最靠近空缺的测试杆前的管件也完成退火工序,此时有一部分空缺测试杆已经进入到加热区域内,而还有部分还没有进入,此时可以停止加热,然后当到达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开始加热,使得当空缺的测试杆之后的管件进入时仍然是退火温度。
参照图4,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300:根据传送速度和加热到位时长、预设的冷却到位时长计算出最大重复间距。
冷却到位时长为从停止加热开始到达常温的时间长度。最大重复间距为从停止加热冷却到位时长后恢复常温,然后继续加热加热到位时长以恢复到加热温度时传送带移动的距离。此处默认为传送带足够长,以保证至少一个周期可以完成。
步骤301:根据最大重复间距和单位间距计算出最大重复次数。
最大重复次数为最大重复间距对应的测试杆的个数。
步骤302:于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前判断接收次数是否大于等于最大重复次数。
此处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不合格的管件过多导致无法确定当次空缺间距的情况。
步骤3021:若是,则根据最大重复间距、移动总间距、加热区域长度和传送速度计算出最大加热维持时间。
最大加热维持时间为如果刚好测出接收次数等于最大重复次数时,此时前方的所有的测试杆上的管件均通过加热区域退火所需要的加热区域维持温度的时间。计算的方式为移动总间距加上加热区域长度减去最大重复间距后,除以传送速度。
步骤3022:若否,则继续累计直至接收次数大于等于最大重复次数或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
如果不是,则说明此时还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则继续等待或者出现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当出现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时,执行步骤200-206。
步骤303:加热装置继续加热最大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
此处由于后方还存在大量的时间可以随时开始加热并达到退火温度,所以无需先判断。此处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当待测管件不存在后使得加热装置停止。
步骤304:当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时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使得待测管件于到退火区域内进行退火。
此处执行的为步骤100-107。
参照图5,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的方法包括:
步骤400:根据加热区域长度、单位间距和预设的切换临界次数计算出第一临界次数。
切换临界次数为最小空缺的次数,设置该次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以下情况:虽然最靠近空缺的测试杆的管件离开加热区域后还有空缺的测试杆在加热区域外,但是冷却时间太短,容易导致加热启动过于频繁,容易使得机器损坏。第一临界次数为加热区域长度对应的测试杆的个数。计算的方式为加热区域长度除以单位间距,也是最靠近空缺的测试杆的管件离开加热区域后位于加热区域内的测试杆的个数。
步骤401:判断当次接收次数是否小于第一临界次数。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次空缺时间是否存在,即是否存在冷却时间。
步骤4011:若小于,则将当次接收次数删除并维持加热维度直至再次接收到当次接收次数。
如果小于,则说明当最靠近空缺的测试杆的管件离开加热区域后,下一个有管件的测试杆即将进入加热区域,故完全没有冷却时间或者冷却时间较少,切换过于频繁,故可以将当次接收次数删除。此处一般默认冷却时间较少的情况为:启动消耗的电能大于维持加热的电能所对应的冷却时间。
步骤4012:若大于,则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
如果大于,则说明冷却时间够长,故可以采用停止加热的方式来进行冷却,以减少电能消耗。
参照图6,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500:于延后加热时间前获取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次数,将该次数定义为实际未接收次数。
实际未接收次数为连续的有管件的测试杆的个数。
步骤501:获取位于延后加热时间内小于第一临界次数的当次接收次数,将该当次接收次数定义为虚拟未接收次数。
虚拟未接收次数为虽然是空缺的但是仍然进行加热的测试杆。
步骤502:判断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是否和实际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相邻。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可以和有管件的测试杆连续。
步骤5021:若不相邻,则将实际未接收次数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归零。
如果不相邻,则说明两侧均是进行冷却和加热过程的空缺的测试杆,则说明此处连续的有管件的测试杆的个数已经确定,故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归零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输出下一个当次未接收次数,而不会将不连续的管件也计算在一起的情况。
步骤5022:若相邻,则将虚拟未接收次数增加至实际未接收次数并于虚拟未接收次数之后继续累计实际未接收次数。
如果相邻,则说明此时可以作为实际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
步骤503:于获取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到时或时间到达延后加热时间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归零。
如果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则说明此时连续的有管件的测试杆结束了,故可以将前面连续的有管件的测试杆的个数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会继续判断是否存在虚拟未接收次数,如果存在,则会加入到当次未接收次数,并继续累计实际未接收次数。
步骤504:判断当次未接收次数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临界次数。
第二临界次数为人为设置的临界次数,如果小于该次数,则说明虽然有需要退火的合格管件,但是数量较少,如果退火则会导致会产生大量的浪费。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会造成浪费。
步骤5041:若大于,则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
如果大于,则说明此时可以进行加热,不会造成加热装置加热的浪费。
步骤5042:若小于,则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并按照接收次数进行更新。
如果小于,则说明单纯为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进行退火效率太低,则可以将他脱落,以使得当次未接收次数对应的测试杆以空缺的测试杆进行传送
参照图7,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并按照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的方法包括:
步骤600:累计当次未接收次数中的实际未接收次数,将该实际未接收次数定义为脱落合格次数。
脱落合格次数为因为个数较少而不进行退火掉落的待测管件。
步骤601:获取后续过程中的虚拟未接收次数。
后续过程为在脱落合格次数之后的过程中。
步骤602:判断虚拟未接收次数是否大于脱落合格次数。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看是否可以对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空缺的测试杆进行填充。
步骤6021:若大于,则根据虚拟未接收次数和脱落合格次数计算出实际虚拟未接收次数。
实际虚拟未接收次数为将脱落合格次数的管件放入虚拟未接收次数对应的测试杆上后还剩下的空缺的测试杆。
步骤6022:若小于,则根据虚拟未接收次数和脱落合格次数计算出实际脱落合格次数。
实际脱落合格次数为将脱落合格次数的管件放入虚拟未接收次数对应的测试杆内上后还剩下的合格的管件。
步骤603:将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待测管件插入任意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数量的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并将虚拟未接收次数更新为实际虚拟未接收次数。
步骤604:将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待测管件中任意选择虚拟未接收次数的数量的待测管件插入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并将脱落合格次数更新为实际脱落合格次数,且将虚拟未接收次数删除。
参照图8,还包括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700:于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敲击第二测试杆以核对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并累计敲击次数。
敲击次数为对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测试杆进行敲击的次数。由于接受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管件可能会出现卡住的情况而没有遮住光信号,所以对测试杆进行敲击,以使得这种情况发生后管件会在敲击的震动下下落并遮住光信号。
步骤701:于敲击次数小于预设的校验次数且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消失时删除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
校验次数为人为设定的次数,即超过这个次数后说明再敲击也默认不会出现信号消失的情况。由于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消失,则说明管件在震动下下落遮住了光信号,则说明此时管件其实是合格的,则删除接收到的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
步骤702:于敲击次数大于校验次数时输出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并获取发射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测试杆的编号,并于对应的编号上累计编号接收次数。
编号的获取可以为输入信号的不同从而从数据库中进行获取。编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对应的测试杆。编号接收次数为同一个编号对应的测试杆发出光信号并被第二个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次数。
步骤703:于编号接收次数大于预设的问题次数时输出测试杆异常信号并输出编号。
问题次数为人为设定的次数,即超过这个次数后说明很有可能是测试杆的问题,而并非管件的问题。测试杆异常信号为测试杆异常的信号。输出的方式可以为在屏幕上将编号进行显示。当编号接收次数大于问题次数,则说明此时同一个测试杆频繁出现问题,则很有可能是测试杆的问题,则将该测试杆的编号进行输出,以警示用户来进行检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件退火系统。
参照图9,一种管件退火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次数、实际未接收次数、虚拟未接收次数、脱落合格次数和敲击次数;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控制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10)

1.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
于接收到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依次将待测管件插入传送带上的测试杆上,并随着传送带前进;
于相邻的位置上获取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
于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将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
于接收不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不进行脱落;
于首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不到的情况时获取传送速度;
基于传送速度、预设的移动总间距和加热到位时长以确定延后加热时间;
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使得待测管件于到退火区域内进行退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
于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重新接收到的情况时累计接收次数;
于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时将接收次数作为当次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归零;
根据预设的单位间距和当次接收次数计算出当次空缺间距;
根据当次空缺间距、移动总间距、传送速度和预设的加热区域长度计算出当次加热维持时间;
根据当次空缺间距、加热区域长度和传送速度计算出当次空缺时间;
根据当次空缺时间、加热到位时长、预设的冷却速度和加热速度计算出当次冷却时间;
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传送速度和加热到位时长、预设的冷却到位时长计算出最大重复间距;
根据最大重复间距和单位间距计算出最大重复次数;
于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前判断接收次数是否大于等于最大重复次数;
若是,则根据最大重复间距、移动总间距、加热区域长度和传送速度计算出最大加热维持时间;
加热装置继续加热最大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
当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时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使得待测管件于到退火区域内进行退火;
若否,则继续累计直至接收次数大于等于最大重复次数或再次出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的方法包括:
根据加热区域长度、单位间距和预设的切换临界次数计算出第一临界次数;
判断当次接收次数是否小于第一临界次数;
若小于,则将当次接收次数删除并维持加热维度直至再次接收到当次接收次数;
若大于,则加热装置维持加热温度当次加热维持时间后停止加热,于当次冷却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的方法还包括:
于延后加热时间前获取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没有接收到的次数,将该次数定义为实际未接收次数;
获取位于延后加热时间内小于第一临界次数的当次接收次数,将该当次接收次数定义为虚拟未接收次数;
判断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是否和实际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相邻;
若不相邻,则将实际未接收次数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归零;
若相邻,则将虚拟未接收次数增加至实际未接收次数并于虚拟未接收次数之后继续累计实际未接收次数;
于获取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到时或时间到达延后加热时间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以当次未接收次数进行输出并将实际未接收次数归零;
判断当次未接收次数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临界次数;
若大于,则于延后加热时间时加热装置开始进行加热;
若小于,则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并按照接收次数进行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次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的待测管件脱落并按照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的方法包括:
累计当次未接收次数中的实际未接收次数,将该实际未接收次数定义为脱落合格次数;
获取后续过程中的虚拟未接收次数;
判断虚拟未接收次数是否大于脱落合格次数;
若大于,则根据虚拟未接收次数和脱落合格次数计算出实际虚拟未接收次数;
将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待测管件插入任意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数量的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并将虚拟未接收次数更新为实际虚拟未接收次数;
若小于,则根据虚拟未接收次数和脱落合格次数计算出实际脱落合格次数;
将脱落合格次数所对应的待测管件中任意选择虚拟未接收次数的数量的待测管件插入虚拟未接收次数所对应的测试杆上并将脱落合格次数更新为实际脱落合格次数,且将虚拟未接收次数删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于接收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时敲击第二测试杆以核对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并累计敲击次数;
于敲击次数小于预设的校验次数且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消失时删除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
于敲击次数大于校验次数时输出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并获取发射到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的测试杆的编号,并于对应的编号上累计编号接收次数;
于编号接收次数大于预设的问题次数时输出测试杆异常信号并输出编号。
8.一种管件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试杆到位信号、第二测试杆到位信号、接收次数、实际未接收次数、虚拟未接收次数、脱落合格次数和敲击次数;
存储器,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控制方法。
9.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310717411.1A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ctive CN116732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7411.1A CN116732307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7411.1A CN116732307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2307A true CN116732307A (zh) 2023-09-12
CN116732307B CN116732307B (zh) 2024-06-18

Family

ID=8790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7411.1A Active CN116732307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3230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2028A (ja) * 1986-02-28 1987-09-05 Kobe Steel Ltd 長尺管の連続焼鈍における送り異常検出装置
JPH01172521A (ja) * 1987-12-25 1989-07-07 Kawasaki Steel Corp 鋼管の搬送制御装置
EP0545768A1 (fr) * 1991-11-28 1993-06-09 Sollac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nduite automatique d'un four de recuit continu à rayonnement par tubes radiants
KR20050053362A (ko) * 2003-12-01 2005-06-08 대원강업주식회사 서로 다른 2 품종의 스테빌라이저 바를 동시에 생산할 수있는 스테빌라이저 바 제조방법
CN204977341U (zh) * 2015-09-16 2016-01-20 东泰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注塑产品时螺纹镶件的定位检测装置
CN108913864A (zh) * 2018-07-25 2018-11-30 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铸管退火炉的炉内自动对中控制系统
JP2019065360A (ja) * 2017-10-03 2019-04-25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管の熱処理ライン及び鋼管の搬送制御方法
CN113073276A (zh) * 2021-03-29 2021-07-06 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次退火的铜管在线退火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3088661A (zh) * 2021-03-29 2021-07-09 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铜管在线退火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64054A (zh) * 2021-08-18 2021-11-19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轧管机的坯料管到位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4942614A (zh) * 2022-03-25 2022-08-26 上海江南船舶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焊机管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2028A (ja) * 1986-02-28 1987-09-05 Kobe Steel Ltd 長尺管の連続焼鈍における送り異常検出装置
JPH01172521A (ja) * 1987-12-25 1989-07-07 Kawasaki Steel Corp 鋼管の搬送制御装置
EP0545768A1 (fr) * 1991-11-28 1993-06-09 Sollac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nduite automatique d'un four de recuit continu à rayonnement par tubes radiants
KR20050053362A (ko) * 2003-12-01 2005-06-08 대원강업주식회사 서로 다른 2 품종의 스테빌라이저 바를 동시에 생산할 수있는 스테빌라이저 바 제조방법
CN204977341U (zh) * 2015-09-16 2016-01-20 东泰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注塑产品时螺纹镶件的定位检测装置
JP2019065360A (ja) * 2017-10-03 2019-04-25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管の熱処理ライン及び鋼管の搬送制御方法
CN108913864A (zh) * 2018-07-25 2018-11-30 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铸管退火炉的炉内自动对中控制系统
CN113073276A (zh) * 2021-03-29 2021-07-06 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次退火的铜管在线退火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3088661A (zh) * 2021-03-29 2021-07-09 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铜管在线退火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64054A (zh) * 2021-08-18 2021-11-19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轧管机的坯料管到位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4942614A (zh) * 2022-03-25 2022-08-26 上海江南船舶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焊机管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2307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25964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отделения и возвращения в 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коротких кусков сортового проката
JP4048029B2 (ja) 物品の合流制御方法
CN116732307B (zh) 一种管件退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EP2407846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der Ausleitung eines Gegenstandes aus einer Sequenz und entsprechendes Leitsystem
CN110703292B (zh) 一种检测设备及x射线泄漏检测方法
CN102615047A (zh) 烟把在线检测剔除装置
CN112293459B (zh) 用于确定拉褶肠衣棒的填充水平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92691B (zh) 废料排空控制
CA1162161A (en) Conditioning line for steel pipes
CN205067229U (zh) 一种混凝土抗压强度自动检测系统
CN112124995B (zh) 一种家禽运输装卸机构电控系统
CN112224788B (zh) 一种自动定位智慧物流输送线的控制方法
JP6626329B2 (ja) 分割品の不良原因特定方法および分割品のトレーサビリティシステム
CN208495980U (zh) 一种铜排尺寸高效切割装置
CN108375579B (zh) 一种药瓶检测方法
CN204421656U (zh) 具有废品剔除功能的锻造加热系统
CN109420795B (zh) 一种厚板头部第一刀剪切定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89959B (zh) 一种防止多级传送装置空载运行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05221836U (zh) 一种循环测试机
JP2006177883A (ja) 表面汚染検査装置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
JP2015036158A (ja) 端尺材検出装置
CN106089672A (zh) 一种压缩机可靠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99174A (zh) 异型雪糕棒自动挑选装置
JP2002086386A (ja) 連結ソーセージ切断方法及び装置
CN220295256U (zh) 冷拔管自动检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